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28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8篇)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让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要合理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

结论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2]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2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却不完全是传授, 还有引导,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 可以帮助教师将学生有效地集中到一起, 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运用启发的提问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来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充分展示这些方面, 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下面, 笔者就对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做一个简单的经验总结。

●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集动画、声音、图像等元素于一体,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能创设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素材的多样性, 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学生也会增加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例如, 我们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 考虑到现在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农业生产, 就事先做好PPT课件, 通过播放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秋天。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 农民伯伯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候鸟迁徙等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瞬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加深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

●灵活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将学习变得更具灵活性。信息技术将文字着色, 为阅读添衣, 教师的表达也变得不再单一。例如, 我们在教学《北京》一课时, 首先播放了一段自己采集并剪切的关于北京的视频, 接着让学生小组探讨自己印象中的北京, 之后才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课前环节的设置, 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也更易于使学生真切感受真实的北京。在这节课的最后, 引导学生通过登录微群, 将自己对北京的认识发布在微博上, 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 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课本中需要理解和展现的知识, 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 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拓展思维, 扩大知识范围,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例如, 我们在教学《丑小鸭》后, 利用网络搜索将安徒生童话整理打包放在QQ群里共享, 方便了学生随时下载学习, 增加阅读量, 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学生共同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资源的共享, 便利了教学的开展, 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延伸至课外。

●锻炼思维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 文字的理解与记忆, 对于接触语文学习不久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同时, 要密切地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与课堂表现能力, 将知识更好地传授到学生的记忆中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意境, 理解文章含义, 总结语言特点。例如, 我们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之前, 在班级论坛中专门开辟了一个关于恐龙的专题讨论, 列出了如恐龙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你了解的恐龙有哪些种类、你喜不喜欢看“侏罗纪公园”等问题,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课后个别学生制作的PPT, 更是将这一讨论推向了高潮。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前提

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学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简单的定义为单向的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现代信息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其全方位的获得信息,更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养成。只有形成多信源的广辐射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促进语文教育进步”的理念,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转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只给学生讲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为学生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努力通过种种方法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运用,让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

二、结合传统、发挥特点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保留传统语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手段,辅以信息技术技巧,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才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提供可靠的保障。

1.立足语文教学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引导功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能够借助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3. 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毋庸置疑,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对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恰到好处”至关重要。

4. 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等是日常教学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这些软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有一些缺陷。教师在做课件之前要针对所讲授课文的类型和课文特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

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教学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術探索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方法,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营造愉悦氛围,引导课前入境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能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能力、合作探究精神有着显著效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互联网上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这些丰富的网上资源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开阔视野、获得提高。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3.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自己要注意资源的积累,对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进行充分联想,并对这些资源有意识的进行整理、归类、收集,形成语文学习资料库。教师还要教导学生通过学习、生活,对周边环境、网络资源—各种图片、文字、视频信息进行观察,形成直接的感官印象,进而通过生活、学习中的日常观察来积累素材,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资料库。长此以往,不仅能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常识,还能产生很多想象的空间。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自学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电子白板技术,通过电子白板与传统板书的结合,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提供阅读资源,强化阅读体验,深化阅读感悟,展开阅读想象,拓展阅读能力。在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中外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这些都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加以适当指导,使其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进行网上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让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选择阅读,爱上阅读。在当前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大胆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语文教学服务,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陆晓红.创设平等对话环境,还学生课堂主体[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

[2][美]布鲁纳.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位: 门头沟区黑山小学

名: 张进华

科:语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手段,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从而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巧妙结合,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轻松省力。

关键字: 信息技术

低年级阅读教学

整合

正文: 如果一个台湾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什么是雪时,他这样说:雪是一种纯白的东西。雪像盐一样。雪是一种很冷的东西。学生们会猜测:雪像冰激凌。雪是粉末状的东西。亦或是猜测:雪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没有讲清楚雪的样子。如果问学生雪什么样?他们可能会说:又冷又咸的沙子。哈伯德笔下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要知道真正的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就像想听青蛙的叫声,就要亲自去夏夜的池塘听一听,要闻紫丁花的的香气,就要站在花下闻一闻。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一切都会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的介入,生动的图,简练的文、动听的声、直观的影像,使得我们今天的教学,变得立体了,使得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了。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了,课堂生动活泼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的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更准确、方法上更灵活、语言上更精炼,最终帮助学生达到乐学、会学、主动学的最佳状态。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大部分是从感官开始的。感性知识丰富了,就能进一步形成概念,打好基础。在自己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缺乏感性认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其中的一个困难。教材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如果仅凭老师的枯燥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就必须将这些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开辟的更加宽广的道路。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让这些内容以更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的优势是,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了,静态的变得动态了,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 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我们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文时,如果老师口干舌燥的描述黄山奇石中的“金鸡叫天都”,“猴子观海”,学生们会越听越糊涂,因为,孩子们没有见过遥远的黄山,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两块奇石的样子、位置,运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欣赏。当讲解“怪石的千奇百怪”时,我向学生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学生们对课文中的“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作为第一认知,课文中抽象的事物,如果能够直观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会轻松很多。

又如《所见》这首诗,是一首内容很简单的古诗,很富有儿童情趣,但因为年代久远,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会有困难。另外,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蝉的样子,叫声,以及牧童的顽皮,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将这些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能适时的将信息表达清楚。教学时的具体做法是:(1)“歌声振林樾”利用动画与声音,将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歌唱时的情境展现出来。(2)歌声戛然而止,出现了蝉的叫声,牧童顽皮表情,用图片展示出来。(3)整体解读这首诗,出示一幅动画:杨柳依依,田野青青,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歌,林间小路弯弯曲曲。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展现诗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诗意,强化了记忆,学习效果显著。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审美情趣。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其内涵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对学生而言,没有直观印象,更谈不上感受事物的美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声、像于一体,这样就能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崭新的学习语文环境,更好的激发学生去感受美和欣赏美。

像《春雨的色彩》《小小的船》等写景类的文章比较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画面来显示情境,通过音乐来渲染情境,通过文字来诠释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直观形象的语文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时,通过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让学生理解为何春雨是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的;同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春雨柔似水,美如画。在《小小的船》的教学中,配上优美的图画,跟唱歌曲,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远比枯燥的讲,说,效果好得多,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美的所在。

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将“庐山的瀑布”定格在了学生的面前,并告诉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就是庐山的瀑布了。”他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多么令人神往!关于庐山上的瀑布很多诗人都赞美过它,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后,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美景在眼前,从学生的朗读声中,不难听出,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以往的信息来源大多是杂志,图画插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处在现代信息 社会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扩大信息量,是重要的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并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个信息,信息量增加了。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比如,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在 太空生活,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通过上网查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学课文,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一个自然段进行学习,自主的理解课文。在自学时,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在太空中生活与在地球上怎么不一样,再结合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惊喜的发现了课文之外精彩的内容,原来神秘的宇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经慢慢的不再神秘。

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使得语文教学的美丽和趣味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热情。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信息技术如果能够很好的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就是所谓的相得益彰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架起了桥梁。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良好的语感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 训练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觉。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都能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增减课文中的词语,变换课文中句子的顺序,带着 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分析,体会语言间的差别,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性、敏感性,培养区分的意识。在学习《看雪》时,课文中写到“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这个句子形象的写出了北京的雪大,雪美。教学时,我将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到处一片白。”与课文中的原句同时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对照原文读议比较,觉得删后的句子内容空洞,读起来索然无味。有时候,利用直观图景,具体情境培养语感。在学习《植物妈妈没有办法》时,利用录像和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画面,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种子传播的不同途径及有趣,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充分的消化吸收。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的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丰富课堂表现方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的视、听、说、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不仅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能使课堂氛围更愉悦。有利于学生多渠道的、多角度的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在他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们了解世界的途径广阔了;对于课外知识的学习更轻便了;同时,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身心发展也发挥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选》

2007.11 刘玉文《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研究与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传统的“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也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由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变成了知识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到了自主、合作、探究上,发挥多媒体、网络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优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了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了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结合自身的体会我谈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抵制各种不利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着目标迈进。例如:在讲语文试卷中,每次都有学生把拼音写错。针对这一情况,每上信息技术课时,我就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用拼音输入法让学生练习打字,五分钟内看谁打字最多,最终评出冠军、亚军,在班上大力表扬,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学生收获特别大,兴趣特别高,打字速度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看拼音写汉字,汉字写拼音这一道题时全班同学很少有失分现象。去年全县100多个班级评比中,我班期中、期末语文成绩遥遥领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大大推动了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形、声、色集为一体,运用图片展现情境。首先,让学生观看图片——斑羚飞渡时老斑羚甘愿做小斑羚的垫脚石,忍痛割爱摔下悬崖,小斑羚望着老斑羚难舍难分的那一幕。然后播放音乐——“这是爱的奉献,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完后,学生深深地被感动,思想上受到了良好的熏陶。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之花,学生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想到了生命的可贵,想到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直观,化难为易,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文章,因为它不像散文、诗歌、记叙文那样,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理解,而是比较抽象,说明文的顺序也比较难掌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介绍的是我国石拱桥的知识,作者尽管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但有的学生仍然不够明白。因为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知识,所以读后很难想象出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学习这篇课文,能够使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学习内容,把教材演绎得声情并茂,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图像中了解了各式各样的桥,并且进行了比较说明,充分调动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那些枯燥无味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看到的内容更多,学习的空间更宽广,知识更加丰富。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展示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一边听有感情地朗读。然后,通过欣赏每一幅图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把节省的时间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用比喻、拟

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写《秋》的文章,使学生学而用之。这样一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成倍的增加,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节省了时间。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既“赏心”,又“悦目”。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手、心、口并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表演等,在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受教师主观上的影响,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不能举一反三,不爱动脑,难以培养其主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

与,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其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不单是要求上好每一节课,而是看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但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要从“学”这一环节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大胆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中追求的境界。我们理应摒弃现有语文教学中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以及那些最具权威的所谓的标准化答案,应当张扬教学民主,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就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给学生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读自己想读的书,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6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手段之一。现代教育信息的获取、使用及优化组合,已成为新课标、教材拓展、延伸的主要渠道和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创新、领导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实验,现已取得以下进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课题组通过对本校实验班的学生的前后成绩对比、分析,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

二、课题实施回顾

2011年12月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被定为米河镇和学校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从那时起到现在近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理论培训

1、课题基础知识培训

课题被审批立项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校长亲自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开题会议,在会上他就“课题的选择”、“论证”、“设计”、“申报”及“研究过程”等具体环节,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培训,动员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要求老师们树立“课题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组长周瑞强同志通报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初步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2、明确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各实验教师的自身特点与学科优势,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周瑞强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参与课题实验;张春兰老师曾获得过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负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立;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趣味课堂,拓展语文阅读空间,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创造语文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周瑞强、蔡红波等老师负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探究目标为: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发能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性发展的教学。

3、课题理论知识培训

开展研究之前,课题组负责人周瑞强老师收集印发了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成果,课题负责人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研究人员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方案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1、任务分解,落实研究者责任制。课题组负责人将课题任务细化,涵盖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研究中既各自重点突破,又一起互相协作。各实验老师在明确任务后,随及制订好了学科课题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课题组长。对无计划,无方案,无资料的研究者,实行淘汰制,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大家的课题意识进一步提高了。

2、实验阶段的调查分析

实验教师方面:课题实验起始阶段,课题组在开放性实验教师之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课题实验的全面推行,扫清了障碍。

在学生方面:阶段实验后,我们进行了学生调研问卷,就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95%的学生有希望采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的愿望。我们将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语文学科实验后比

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5分以上,数学学科实验后比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9.6分以上,并且优秀率和良好率提高都在10%以上,由此可见,试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以活动求深入,促发展

课题实验仅凭实验组的老师来探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镇是处于农村,基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异常期盼,怎样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是我们实验组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来求深入,促发展。三月份,我们举行了课题实验学校公开教学周——基于电子板的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学校教师一百多人出席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专题,主要研究推广电子白板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由周瑞强、蔡红波张春兰老师公开执教。他们在教学中所展示的课件及教学风采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五月份,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赛——课件制作和电子白板应用。就课件制作的知识、技巧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各个层面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掀起了一股争学信息技术的高潮。另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入网络教研群体之中,变校内教研为社会公开教研,如加入河南省语文教师群和数学教师群,在那里,每天都有语文、数学教研专题进行探讨,我们的实验老师也与全省各地的老师们一起在群内进行交流

与沟通。

三、阶段性实验心得

Ⅰ语文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上我们做了以下探讨:

(一)整合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环节,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主题后,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观摩《会摇尾巴的狼》(人教版第五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关于狼掉进陷阱里,与老山羊对话的有趣的课件。这个软件在光、声、色、图的配合下,营造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说这一段的开场白达到了“设置情景、引发兴趣”的效果。

2.提出主题、完成主题。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主题后,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通常情况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知识,获取相关的资料,但如果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使用搜索网站的技巧时,教师引导使用另外一种完成任务的方法、技巧。譬如在学习《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先提出“桥”这个主题,继而教授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古今中外的名桥(主要是查找其外形、结构的特点),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了要进行的主题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

3.归纳整理、思维创新。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后,教师要进一步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如前面所提到的“桥”这一主题搜索,学生找到了各色各样的桥的网站,教师在此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处理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4.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比较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

(二)整合的教学实例 1.课文学习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因为部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以直观的形象凸现出来,无法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了学生的惰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要启发、拓展学生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应该从实践入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可行的。

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雨中》一课谈谈上述模式的运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年轻姑娘在阴雨的傍晚,车子歪了,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突出了

人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描绘美丽的雨景。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实验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l)赏读

首先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正步人雨中,边走边欣赏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读毕,学生睁开眼睛,欣赏着教师制作的课件。该软件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有雨前乌云密布的天和淅淅沥沥的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路上行人各色的雨伞等等一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景,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是紧接着,学生在教师诵读方法指导下,自由朗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画面或字典来解决。最后,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诵读(可采用表演读、小组合读等形式),他们都表现得踊跃、积极,效果良好。

(2)精读

在赏读的同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读懂得了什么”,以此作为“精读”的突破口,从而使他们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将雨景中所描绘的实体又合理地发挥想象成另一事物,达到了思维创新的目的。

2.阅读扩展

中外名家喜爱雨景的有不少,其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反响很热烈,马上找了许多的“雨”作品,有叙事文、散文、诗歌等,并归好“春、夏、秋、冬”的类别。事实证明,利用网站资源多读好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体会,效果明显,为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为实现新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3.仿写练习

学以致用,在学了如此美妙的雨景文章及欣赏众多的名人佳作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练习。结果是令人惊喜的,仅从题目看就让人耳目一新,如《春雨之声》、《浪漫雨夜》等。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纯粹写雨景的,有写环保的,也有写事的,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三)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听、说等方面。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要有新的特点。

阅读: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应该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一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顺应潮流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整个教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Ⅱ数学学科: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各种信息给学生。由于计算机将教学素材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

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解决某些探索性问题时,就可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一些结果的必然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题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一课,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对一些教学内容,我们作为教师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出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眼界。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

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特点: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优化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1、多媒体是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目前课堂多媒体教学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出现不可忽视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霸权”现象,教师被课件所左右,课堂灵动生成不够。在公开课、展示课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时抛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的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增减,有些内容是教师突然而至的灵感,而这往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

中教学工具,教师不应该“退居二线”,而应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优势互补,交互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要尊重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时,除了不能忽视应遵循的辅助原则,也不能忽视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计算机的功能无法取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使教学活动进行得快,执行教学工作准确无误,但由于过分强调多媒体,导致教师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屏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境地,形成了以媒体为核心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那么使教与学失去了主动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了距离,就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特定的环境。

实验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倚重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变以前教师的“满堂口灌”为今天的“满堂电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明确提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教学途径。但受到课件的牵制,课堂上教师的表情、手势对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

3、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也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冲击。首先,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不能只当“解说员”

和“播放”操作者,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与要求,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固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新生事物,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方面

学期末,我们对教师又进行了调查,9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9%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己也希望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课件。现在,约有70%的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教学。课题组成员中,周瑞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家长对初中生学数学的辅导》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论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国发行的CN刊物《试题与研究》上发表;张春兰老师辅导的学生张佳佳在河南省课中小学生课改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蔡红波老师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所辅导的学生马宇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生课改论文比赛中获得二奖,本人获

得优秀辅导教师奖。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实验、成长的轨迹。

(二)学校方面

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得以发展。学校于2012年8月份成立了校园网,全面更新了多媒体教室和一类电教设备,为本校教学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物质设备基础。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

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加以探究。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标志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高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有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我们期盼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面对当前的信息社会,作为我们教师——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潜力,为推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7年6月。

2、齐建华,大象出版社,《现代数学教育》,2001年3月。

浅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表现方式及手法, 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 使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非常具体, 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味, 使静止的数学动态化, 复杂的数学简单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此得以激发, 学习主动性得以增强, 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 与各学科进行课程整合, 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接收式变为主动式学习, 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同时数字化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进课堂教学,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能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其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许多优势。

一、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采用教学手段会更加形象化, 之所以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教育中, 主要是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动态化、简单化等, 使学生想学习, 知道怎样学习,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 教师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落实好实用主义教学论, 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知识和技能,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信息表现方进行充分选择和控制, 这就是其实际功能所在, 不仅能够保证信息表形式充分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还能保证其顺序及符号等能够对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拓展。这种教学环境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教材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知能力, 对视觉及听觉有效应用, 充分连接校园网络, 保证教学系统更加高效。这种教学理念具有先进性, 更加全面, 具有面向整体的主要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到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也能得以充分解释, 保证学生在空间感十足的环境下领悟数学原理。过去的数学教学中, 学生主要通过联想来理解公式, 进行新模式后其思维更加积极, 对于图形中的联系能力得以提高, 能更加迅速地完成公式推导。例如针对多边形内角及公式的学习, 如果采用传统方法, 只在黑板中进行演练, 学生很难掌握, 如果采用多媒体,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对图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将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重复, 不仅数学理解能力增强, 其对公式也能加强熟悉。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要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保证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创设及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便捷, 学生在对创设过程进行观察的同时, 能够掌握公式的操作程序, 从而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本质及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方便地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术, 开发自己的智力、开拓自己的潜能。不同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 信息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也能得以应用, 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解题流程及答题工序。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课堂中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 其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应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不再是被动学习及机械学习, 而是发现学习及建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并积极采用评价, 完成学习反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对学习方式进行总结, 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提高,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生会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并且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流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及教师都带来了方便。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 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集中表现, 不仅能够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具体,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被激发出来, 保证学生在形象化的推导过程中对概念进行理解, 对重难点进行充分掌握, 让本来就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够形象地展示出来,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之后,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其能对教材内在潜能进行深度挖掘, 保证数学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更加强大, 对知识的产生及发展有直观了解, 学生思维得以提高, 其内在能力也得以发挥, 课堂效果得以优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 在我国得以普遍应用, 其应用范围较广, 提升了我国各大行业的效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同样可以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抽象, 需要知识架建构, 如果学生难以理解, 则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还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张前进.略议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J].山西青年, 2013 (3) .

[2]常红静.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8) .

[3]杨东云.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 (5) .

浅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数学”变为“学数学”

在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前,我们教师讲课,往往是教师自己的课上表演,学生的的参与较少,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后,我们的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将信息技术的融入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数学课堂上,就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更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和空间。创造处一个色彩斑斕、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如在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时,我打破以往的学生说教师写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把常用的统计与概率方法分类整理。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完后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清楚、又完整、还有特色。最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进行交流。通过实践,感觉这种网络环境的互动性教学形式,既可以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和方法,同时还把自主权也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的将“教数学”变为“学数学”。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理解数学.

例如:在讲《可能性》一章做“转盘游戏”时,学生一般制作的转盘做得比较粗糙,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而且我们有时候可能需要转动50次、100次、甚至更多,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使用“Z十Z”智能教育平台,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Z+Z”智能教育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它制作一个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并随机停止,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当电脑完成这些操作时,它会将在不同区域内的数据统计成表格,让学生真实感受转盘游戏的真实性,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再比如,概率学习中的投硬币实验,课堂上不可能做大量重复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实际操作切实感受一下,再用电脑来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输入次数,电脑很快地抛掷硬币,得到正面朝上的频数和频率,并同时画出了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大的曲线图。学生一方面惊叹于信息技术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抛掷硬币,省时省力、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认识到:尽管是随机试验,尽管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曲线越来越平稳:即稳定于0.5。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到这时,学生已经看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只能由教师板书画图讲解,知识与思维过程的展示受黑板的局限,是以一种完全静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一些动态的运动过程也只能靠教师语言上的描述,无法真正展现出来,学生难于理解与记忆。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在整合了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动态地演示对象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主发现规律,探寻本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可制作出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图形,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函数图象、函数图象的变化等等,往往是由一个静止的状态到运动的状态,在这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是静止的图象,对于动态的图像概念则不容易掌握。但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四、在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课件、题库良莠不齐,

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过多地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甚至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再有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网上的试题库很多,但是在这部份试题中,有些试题过偏过难,还有的试题是以前老教材中应用的,我们师生在试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2、使课堂由“人灌”变成了“机灌。

有的老师在利用幻灯片讲课的过程中,在巩固提高环节,应用的幻灯片过多,练习题的种类过多。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练习题的答案只是由学生一起回答,电脑出示,没有任何过程。表面上这种课信息量很多,学生反应也不错,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情形。

3、学生网络利用的误区

有些学生在对网络的认识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对于不会解决的问题,就直接在网上找答案,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自己思考,将所有的作业题目在网上进行搜索,将以前的抄同学间的作业转变为抄网络答案。所以我们教师在网络的利用问题上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

上一篇:春风的好词好句赏析下一篇:浙江工商大学论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