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5-25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通用9篇)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手段之一。现代教育信息的获取、使用及优化组合,已成为新课标、教材拓展、延伸的主要渠道和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创新、领导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实验,现已取得以下进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课题组通过对本校实验班的学生的前后成绩对比、分析,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

二、课题实施回顾

2011年12月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被定为米河镇和学校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从那时起到现在近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理论培训

1、课题基础知识培训

课题被审批立项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校长亲自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开题会议,在会上他就“课题的选择”、“论证”、“设计”、“申报”及“研究过程”等具体环节,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培训,动员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要求老师们树立“课题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组长周瑞强同志通报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初步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2、明确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各实验教师的自身特点与学科优势,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周瑞强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参与课题实验;张春兰老师曾获得过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负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立;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趣味课堂,拓展语文阅读空间,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创造语文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周瑞强、蔡红波等老师负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探究目标为: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发能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性发展的教学。

3、课题理论知识培训

开展研究之前,课题组负责人周瑞强老师收集印发了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成果,课题负责人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研究人员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方案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1、任务分解,落实研究者责任制。课题组负责人将课题任务细化,涵盖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研究中既各自重点突破,又一起互相协作。各实验老师在明确任务后,随及制订好了学科课题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课题组长。对无计划,无方案,无资料的研究者,实行淘汰制,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大家的课题意识进一步提高了。

2、实验阶段的调查分析

实验教师方面:课题实验起始阶段,课题组在开放性实验教师之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课题实验的全面推行,扫清了障碍。

在学生方面:阶段实验后,我们进行了学生调研问卷,就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95%的学生有希望采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的愿望。我们将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语文学科实验后比

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5分以上,数学学科实验后比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9.6分以上,并且优秀率和良好率提高都在10%以上,由此可见,试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以活动求深入,促发展

课题实验仅凭实验组的老师来探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镇是处于农村,基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异常期盼,怎样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是我们实验组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来求深入,促发展。三月份,我们举行了课题实验学校公开教学周——基于电子板的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学校教师一百多人出席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专题,主要研究推广电子白板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由周瑞强、蔡红波张春兰老师公开执教。他们在教学中所展示的课件及教学风采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五月份,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赛——课件制作和电子白板应用。就课件制作的知识、技巧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各个层面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掀起了一股争学信息技术的高潮。另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入网络教研群体之中,变校内教研为社会公开教研,如加入河南省语文教师群和数学教师群,在那里,每天都有语文、数学教研专题进行探讨,我们的实验老师也与全省各地的老师们一起在群内进行交流

与沟通。

三、阶段性实验心得

Ⅰ语文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上我们做了以下探讨:

(一)整合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环节,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主题后,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观摩《会摇尾巴的狼》(人教版第五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关于狼掉进陷阱里,与老山羊对话的有趣的课件。这个软件在光、声、色、图的配合下,营造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说这一段的开场白达到了“设置情景、引发兴趣”的效果。

2.提出主题、完成主题。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主题后,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通常情况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知识,获取相关的资料,但如果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使用搜索网站的技巧时,教师引导使用另外一种完成任务的方法、技巧。譬如在学习《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先提出“桥”这个主题,继而教授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古今中外的名桥(主要是查找其外形、结构的特点),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了要进行的主题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

3.归纳整理、思维创新。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后,教师要进一步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如前面所提到的“桥”这一主题搜索,学生找到了各色各样的桥的网站,教师在此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处理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4.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比较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

(二)整合的教学实例 1.课文学习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因为部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以直观的形象凸现出来,无法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了学生的惰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要启发、拓展学生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应该从实践入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可行的。

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雨中》一课谈谈上述模式的运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年轻姑娘在阴雨的傍晚,车子歪了,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突出了

人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描绘美丽的雨景。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实验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l)赏读

首先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正步人雨中,边走边欣赏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读毕,学生睁开眼睛,欣赏着教师制作的课件。该软件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有雨前乌云密布的天和淅淅沥沥的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路上行人各色的雨伞等等一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景,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是紧接着,学生在教师诵读方法指导下,自由朗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画面或字典来解决。最后,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诵读(可采用表演读、小组合读等形式),他们都表现得踊跃、积极,效果良好。

(2)精读

在赏读的同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读懂得了什么”,以此作为“精读”的突破口,从而使他们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将雨景中所描绘的实体又合理地发挥想象成另一事物,达到了思维创新的目的。

2.阅读扩展

中外名家喜爱雨景的有不少,其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反响很热烈,马上找了许多的“雨”作品,有叙事文、散文、诗歌等,并归好“春、夏、秋、冬”的类别。事实证明,利用网站资源多读好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体会,效果明显,为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为实现新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3.仿写练习

学以致用,在学了如此美妙的雨景文章及欣赏众多的名人佳作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练习。结果是令人惊喜的,仅从题目看就让人耳目一新,如《春雨之声》、《浪漫雨夜》等。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纯粹写雨景的,有写环保的,也有写事的,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三)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听、说等方面。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要有新的特点。

阅读: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应该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一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顺应潮流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整个教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Ⅱ数学学科: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各种信息给学生。由于计算机将教学素材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

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解决某些探索性问题时,就可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一些结果的必然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题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一课,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对一些教学内容,我们作为教师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出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眼界。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

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特点: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优化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1、多媒体是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目前课堂多媒体教学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出现不可忽视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霸权”现象,教师被课件所左右,课堂灵动生成不够。在公开课、展示课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时抛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的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增减,有些内容是教师突然而至的灵感,而这往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

中教学工具,教师不应该“退居二线”,而应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优势互补,交互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要尊重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时,除了不能忽视应遵循的辅助原则,也不能忽视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计算机的功能无法取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使教学活动进行得快,执行教学工作准确无误,但由于过分强调多媒体,导致教师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屏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境地,形成了以媒体为核心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那么使教与学失去了主动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了距离,就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特定的环境。

实验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倚重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变以前教师的“满堂口灌”为今天的“满堂电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明确提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教学途径。但受到课件的牵制,课堂上教师的表情、手势对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

3、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也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冲击。首先,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不能只当“解说员”

和“播放”操作者,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与要求,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固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新生事物,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方面

学期末,我们对教师又进行了调查,9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9%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己也希望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课件。现在,约有70%的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教学。课题组成员中,周瑞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家长对初中生学数学的辅导》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论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国发行的CN刊物《试题与研究》上发表;张春兰老师辅导的学生张佳佳在河南省课中小学生课改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蔡红波老师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所辅导的学生马宇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生课改论文比赛中获得二奖,本人获

得优秀辅导教师奖。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实验、成长的轨迹。

(二)学校方面

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得以发展。学校于2012年8月份成立了校园网,全面更新了多媒体教室和一类电教设备,为本校教学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物质设备基础。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

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加以探究。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标志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高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有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我们期盼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面对当前的信息社会,作为我们教师——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潜力,为推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7年6月。

2、齐建华,大象出版社,《现代数学教育》,2001年3月。

3、张仁贤,天津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法中的运用策略与实践》,2008年6月。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教学通常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学动物单词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拼读就难免枯燥, 此时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动物园的画面,为学生创设鲜活的动物园场景,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继而呈现动物,再打出单词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几只小动物,边画边念。这一动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一种语言要学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在语音训练阶段,我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听准确,正确感知标准的发音。为此我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在 教学四年 级上册“A toy shop”时 ,让学生先 看一段Milk和妈妈逛玩具超市的VCD, 营造真实的氛围。学生观看后,兴奋盎然,跃跃欲试,我就趁势指导学生模仿学生有关用语,学生很快学会“What’s this? ”“It’s a...”“I like...”等用语然后不失时机地消掉课件中对话的声音,让学生充当角色给课件配音。学生分组给课件配音,进行得投入,表演也很得体,进而利用听到、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表演。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体运用, 还提高了听说能力。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别教学工作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准确地做出学习计划,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的大量工作。这对教师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 对学生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充分发展,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机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综合运用能力三个方面的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教与学相结合,学生大胆思考,错了也不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相反,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在课堂上增加视、听、说的机会。通过文体、图形、声音、动画和有关技术,模拟特定的英语教学中的人物、情节及场景等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利用PowerPoint中的超级链接 ,进行交互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设置,灵活安排进度。

四、使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当面对很多信息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学会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还要学会创新,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便于教学的开展,并不断提高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单词的拼写乃至到正确的拼音,将机械地从外界接受信转化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筛选及批判和补充,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充满着好奇心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借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教师播放教学内容的动画,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时代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落后,要使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进行自学英语的实践,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 阅读 听力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知识新等很多优点,对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刻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

1、利用磁性存储介质存贮听力材料。移动硬盘、优盘等存储介质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拇指大小的优盘可存贮相当于几十盘录音带的内容。在硬盘、优盘上进行资料复制也比录音带的复制容易的多,轻轻一击,则复制完毕。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3、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授课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势必会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听来则是一种享受,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的不足。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对说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

1、网上交谈。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谈。现在从全国范围看,中学聘请外籍教师的还是少数。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这种网上交谈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费用较低,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因而,不出家门和校门,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情感。并且,不是面对面的交谈,可以省却学生的羞涩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说。二是通过国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国内网民人数与日俱增,中间不乏精通英语人士。因而学生和他们交流就更容易,交谈话题更多。三是通过校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2、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发出一些诸如:“Very good”、“Excellent”之类的声音,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会使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研究教材 → 课件制作 → 课堂实践 → 课后改善

根据这四个步骤,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材上课文的教学质量。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高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摘 要:知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到如今的物理化生,知识内容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事实证明: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思维活跃度大大增加,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生本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中国人口众多,而大学选择人才的唯一参考标准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高考,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有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方法思路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囫囵吞枣的全部接受,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探究来源,这样做造成的直接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除此之外,学生易养成懒于动脑的恶习,并且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依赖优秀的人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国家损失了不少未来的精英骨干。因此,这就更加凸显了生本教学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生本教学理念的独特之处

1.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生本教育理念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究知识。时代在发展,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独立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还间接的增强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显示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今全国大范围推行课改,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也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就像大海里的灯塔一样,在学生陷入知识困境时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而高中生此时正处于心里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憧憬,他们喜欢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并享受解决问题之后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渐凸显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加,而且学生也对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乐此不疲。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更加有助于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知识技能。

二、生本教学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1.教学前以学生为本,做好完善的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要求很高,为使得课程能够顺利开展下去,老师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必须深入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现有班上的同学的平均水平为依据,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不能盲目的以自己的认知为设计原则。例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下,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并且难以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学生通过独立探讨学习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等等。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高中信息技术,然后针对教材中较为难理解的重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互联网的应用》这一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增加对这节课的兴趣,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简单问题:(1)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使用互联网QQ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呢?(大多数同学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利用大家经常玩的QQ,分别让组长自行建立讨论组,让同学们围绕“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主题进行讨论,然后挑选若干学生进行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等到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被调动出来之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老师要关注学生能力之间的差距,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

当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熟悉老师的教学流程,不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手忙脚乱,教师应该提前一天把教案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性太强,所以传统的灌输理论的方式无法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并消化新的知识,所以在生本教学理念下,一个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任务型引导法,提升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任务型引导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把教材知识隐藏在任务当中,通过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这节课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这种任务探究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了解未知领域的渴望。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走动,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给予合适的指导,从整体上控制课堂形势。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天赋和缺陷,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成员之间进行优势互补,由于小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中,每个成员都希望取得别人的认可,所以会更加积极和努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成员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能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有个客观良好的评价,同时,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语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国家损失了很多“奇能怪才”,因此,新课改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掌握生本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在课堂中以学生实践为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的热情,这样可以使每堂课都可以高效率的进行,同时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蔡康明

(福建省石狮市第七中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需要很强的逻辑性思维和图形空间形成能力的学科,初中数学作为引导学生步入抽象教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正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有效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此为出发点,简单阐述了关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结晶,其强大的信息交流能力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因此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1.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初中数学教学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比较抽象,并且专业性强的学科,加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黑板板书来解释抽象概念,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点,课堂效率大打折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集中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后,教师不需要再依靠耗时耗力的黑板板书来讲解,只需要在课前做好相关的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学生就能容易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等式计算后难以理解这个概念,但是通过多媒体巧妙的等式与不等式计算的代入阐述,在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摆脱枯燥乏味课堂

基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色,需要学生对于部分专业理论、图形图像、公式概念有一个比较敏感和准确的把握,这不仅仅利于学生日后在数学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以课本知识为重点,学生本身对于空间感的培养能力十分薄弱,只能凭借背诵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乏味。然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以书本作为知识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局限性,增强了关于学生对于图形空间感和形象感的能力培养,课堂脱离了死板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能够从听、说、看多个方面展开教学,充分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课堂。以《几何图形初步学习》为例,几何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空间感和形象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书本教材无法体现,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通过图像、动态图画的`展示,让学生更易理解,自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缺陷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异之处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注重其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改进。

1.在技术使用上参差不齐

网络和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任何技术的产生都需要掌握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然而,教育事业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对于技术的使用和掌握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得心应手,因为他们年轻,也不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因此能够快速熟练地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执教年龄较长的老教师来说,已经将传统教学思维深入生活,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不如新教师来得快。例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内容,新教师能够很快做出比较合理科学的PPT,多角度展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但是老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生疏,只能采用黑板作画讲解,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区分。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就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针对有一定教龄的老教师,由于对新技术的掌握“滞后”,老教师又没有时间去专门研究新技术的使用,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进度,老教师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逐渐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一种无关紧要的心态。除上文所述观点外,教育机构对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够合理到位,使得教师即使想要掌握也无从学起,最后不得不敷衍了事,也是最终导致网络和信息技术无法良好应用的重要原因。

3.网络和信息技术自身的缺陷

网络和信息技术是时代快速改革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结晶。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缺陷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这里单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出现的缺陷。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也是学生的必学科目,因此,需要学生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重点掌握。网络和信息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但是同时也将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注意力分散到了网络和信息技术本身,降低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地域分化,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达城市的应用率明显高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受经济条件影响,不少地区缺乏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客观条件,只能被迫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需要一段磨合时间,将优点逐渐放大,缺陷逐渐改善。因此,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要看到它的两面性,既大力推广,发挥它的优势,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局限性对于教学的影响,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绪光。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12)。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6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具体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各种生活中存在的事实证明三个系统的存在意义。2.过程方法

三种系统的领域范围和具体举例说明解决肯掌握、通过各种的手段和方法去了解本节内容。

分析对比他们之间的差异与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领域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含义。2.为了解决学生的活题目,一定了解区域领域分别应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这三种系统区域领域中越来越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同学们我们身边的生活例子来出发,前不久我们东边的那片草原被自然后,尤其是夜晚都村名们没有发现时,但是我们的消防官兵们已经在半夜灭火,消防官兵根本看不到那草原自然的结果,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半夜能发现,并且及时灭火。别说其他的村名都既然没有发现。到底为什么?甚至消防官兵们第二天也指出草原受害的面积以及受损程度。

【讲授】地理信息技术

一、地理信息技术 概念:地理信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的总称 包括: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讲授】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疫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讲授】遥感

概念:是例如人们在航天器,例如人造卫星上利用的一种一定的技术装备。【讲授】1.遥感

遥感的装置:(传感器)——遥感的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和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地面物体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的,传送到地面接受站。

遥感主要的环节:目标物——(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和传输信息)——遥感地面系统(接受信息、处理,分析信息)【讲授】2.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 定位和导航功能。作用: 找位置,找路况等信息。

特征: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讲授】3.地理信息系统 概念:计算机软件和硬件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7

近年来,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银行实现了计算机操纵的自动存取款; 火车站实现了自助售票机, 也已经普及了网上订票;在校园中也已经普及了电脑选课, 网上缴费。在日常的教学中, 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上。英语听说课程在多媒体发展的今天, 已经拜托了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单一教育模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英语听说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2 现阶段高职学校的英语听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不能够体现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听说课程上, 教师使用录音机播放英语听力, 学生被动地听听力。部分的口语教学, 仅仅让学生朗读课本上的文章, 缺乏实体的对话以及交流。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现如今对于英语教学实用性要求很高的社会。单纯地叙述朗读课文并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单一死板的传统英语口语听力教学模式已经和时代的步伐脱节, 带有浓重中国发音的中式英语在和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2.2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相对较少

大多数的普通高职学校的英语课教学往往存在着教与学的分离, 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存在严重不足。教学互动较少, 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误区, 而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教学上的障碍, 进而阻碍学生的学习, 以及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相长是我国教育界的鼻祖孔子提出的理念, 要想做到教学相长, 就必然要以学生和教师的了解和交流为基础, 学生和老师没人一定程度的了解, 何谈教学相长呢?可以看出,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下, 学生和老师的不冷不热的关系是现有高职教学中的一大弊病。

2.3 缺乏应有的英语教学氛围

英语作为一个语言学科,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一定的语言氛围, 学习一个未知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的英语课程中往往缺少这样的英语学习氛围, 氛围不足不利于学生培养相应的英语语感。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 感知语言的魅力才能够真正地学好英语, 完全地驾驭英语, 为自己所用。

3 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听力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 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中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程的形式更加新颖, 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之后, 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英语的学习。在接受了这个科目之后, 学生们就能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有兴趣的、自主的学习英语比被动的、强迫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效果要强很多, 因此不可忽视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3.2 丰富教学形式

目前我国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度并不高, 因此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英语课上学习到应学到的知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导致学生对于课程丧失兴趣, 最终使得教学效率降低。丰富教学形式是信息技术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教学形式的丰富不仅能够提高课程的质量, 从长远的角度讲, 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3 调解英语课堂教学气氛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课堂往往气氛比较沉闷,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环节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使学生们都活跃起来, 参加到课堂讨论之后, 丰富课堂内容。可以说学习英语需要拥有一个灵活的环境和宽松的气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营造出这样一种适宜学习英语的氛围。可以说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 用对于英语课堂的气氛的缓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为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 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 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使得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资源的需求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 可以获取最新的英语学习资讯, 同时也能够从国外的网站中摄取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例如, VOA和listening class听力资源, 以及BBC上面的外语新闻资源。

4.2 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软件播放英文歌曲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英语歌曲的赏析, 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除了英语歌曲以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播放软件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视频文件。例如英文电影或者美剧英剧之类的。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从环境氛围的角度讲, 还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 体验纯正的英文语言环境, 在具体的语境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口语听力能力。可以说视频和音频比起枯燥的黑板粉笔讲课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就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3 利用 QQ 微信等信息同学工具, 增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

在通讯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 QQ微信已经成为人生活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离不开这些常用的通讯工具。在高级职技术学校的学生们往往使用QQ微信之类的通讯工具,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教师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给学生们发一些英语语言, 或者听力段落, 将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融入到日常的交流生活中, 形成一个小的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环境, 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更好的联系口语以及听力能力。大多数学生都有阅读微信的习惯, 这种情况下, 在学生们不自觉中就学到了相应的口语听力知识。久而久之, 学生们就适应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 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来实现英语口语的交流, 听力的训练。

5 总结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能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知志, 提高交际技能, 就达到了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真正目的。

摘要: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环节, 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也不例外。如何能够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提高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听说教学水平, 成为了各个高职学校关注的重点。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资源能够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丰富课堂。本文将围绕该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蜻.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教学 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远程教学技术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使高校适应了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此平台上涌现了教学效果良好的新型教学模式,如网络教育、CAI、多媒体教学、慕课、微课、云计算平台等。这些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选择余地更大、更自主、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知识获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非在校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本文在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信息量少的缺陷,现在应用最广的幻灯片教学模式减少了课堂板书时间,且幻灯片中的信息量大,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但幻灯片教学只是对传统板书教学的一种信息化的改进,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个演示工具,课堂核心以讲授知识为主。这与传统板书教学一样,目前多数高校教学仍停留在该阶段;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的逐步应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更优质的学习资源,知识更容易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获取,课堂已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一言堂,课堂已发展成师生交流的场所,这种情况的发生促使教师的职能发生本质的变化,从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本,教师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最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有的高校的信息化平台设备陈旧、多年没有更新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严重制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另外,高校之间网络平台没有统一标准,阻碍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不断整合,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一方面,信息时代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已经融合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能已成为衡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高校只有完成教学的信息化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给高校的教改提供了必要平台和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利用PPT、微视频等直观的形式阐述教学内容,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如各学科的数字模拟平台,这些都为学生迅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更灵活,授课内容更直观、形象,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组织学习内容,而不拘泥教材;师生在课堂角色上发生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角色变化;教学过程更自由、灵活,交互式、讨论式、翻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正逐步退出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变成情景设计者、知识构建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被释放,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获取更生动直观的信息,基于校园网络完成课程的预习、作业提交、师生互动,通过互联网获取其他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颜保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科教学整合[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

[2]膝佳东.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

[3]许艳.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8.

[4]王春雷.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校园,2014.

[5]张云霞.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高校教学方法创新[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6]李艳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

[7]张颖.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8]朱炯波.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应用状况研究综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篇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因受到信息化的冲击而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使用信息化教育,合理设计、选择教学媒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是根本,现代教学技术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培养目标有机联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它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教材,活跃思维,还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何谓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普遍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目的是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误区。信息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面和负面作用。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扩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即信息化教育使用得当,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事半功倍,而使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某些误区导致了使用信息化教育时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或是没能使信息化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有些教师常常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一切信息化教育,显然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本来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教师却把它变成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上教师的活动完全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学生本来可以在教学媒体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等等。如果每节课都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那么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是否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后,还要利用时间再讲一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一点即破,在教学时,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做作了;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师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之前,不必强制教师去应用,允许采用其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信息化教育用了很多,不太成功;但也有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少而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课上得也很成功。说明媒体多而未精选,就不可能优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少而精的合理组合,使用得法就能把课上得很好。为了有利教学,使用媒体要有时多,有时少,但要适度,要找到一个尺度,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首先以少而精为基础,再向多而优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对信息化教育的精选是相当重要的事。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适用性,不能赶时髦,滥用、套用课件。

虽然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确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教师教学中语言的抑扬顿挫,神态表情的暗示作用也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所不能及的。所以课堂教学手段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包办代替,应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的、独创的,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一些因素:

1.信息技术有用来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用来增进了解的;有适合团体教学的,也有适合个别教学的;有以画面为主的,也有以声音为主的,选择时要注意考虑。

2.要合理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并使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3.所选用的信息技术,在准备和使用上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

4.所选用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教育创新应用的有效性呢?

想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信息技术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信息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使用中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非任何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特长„„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整体上来说,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的,从局部而言,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对信息化教学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选择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关键、难点的教学媒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媒体之中,有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信息技术要有效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分几个阶段,抓住几个环节,去达到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有经验的教师还善于抓住好时机,注意媒体使用次序和时间,对媒体要分主次,讲统一,才能对媒体合理使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信息媒体的交互、学生与信息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视、听、触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种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有好的效果。借助图像、音乐等于手段不仅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能把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这样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这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多媒体还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东西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现一些直观的东西,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能随之展开。运用多媒体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要去适应这种形势。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堂就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而把课堂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起到呈现事实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但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 道具。

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呢?

信息化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录音、投影、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都可以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增进学习,促进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内容有易有难,有些是不必要进行多解释、讲评的,学生也能理解,但有些是学生不能理解的,既使教师进行讲解。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呢?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直观,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比如,有的生物教师用自己制作的电脑图来代替真实的生物;有的教师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于运用在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或是动态的内容上。比如,初中一年级生物中的“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等内容适宜做成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需教师对所要出现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它们在关键处出现,有助于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了成就感,学起知识也就轻松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对多媒体中的内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为教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多,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选择或设计教学媒体。例如,初中二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教材上提出用粗糙的纸和玻璃板作为对比蚯蚓运动的辅助材料,如果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得不出预期的结果,而以解剖盘(或大一点的脸盆)内放入少量的水来代替玻璃板,则实验效果很好。因此,灵活对待信息化教育,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一篇:杨二毛传奇作文750字下一篇:初中生优秀作文:高飞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