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共10篇)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1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极力寻找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对于初三学生来讲,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任务驱动法无疑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初三数学;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
随着中考压力的增大,初三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变化,学习压力更是与日俱增。这时,学生就急需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而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通过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并制定一些相应任务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通过制定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学生步入初三,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自暴自??的现象,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极易呈现出低迷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深度难度明显加大。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内容之前,就先给大家制定了一个任务:“我们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大家想一些关于菱形的物体。”这时,有的学生就会上下左右地观察教室的一些物体;还有的学生就会积极去想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答案,并答道:“家里的地板砖、教室的天花板、墙上贴的画都是菱形。”学生们的兴趣明显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便带学生了解了菱形的性质,在进行菱形判定时,我没有急着给学生讲解应该怎么判定,而是依旧给了他们一个任务使其自己试着解决。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一听到任务后大家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菱形,并依次标上点,接着给了学生已知条件:在菱形CDBE中,DB=BE,对角线CB与DE相交于点O,求证CD=DB=BE=CE;CB⊥DE。由于学生们了解了菱形的基本性质,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能很好得出答案。在学生们都解出来之后,我又带着学生一块进行解答,一方面是可以帮助他们捋清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把学生吸引过来。显然,他们都很认真地看着并跟着我一块说出解题步骤。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通过任务驱动法被激发了出来。
二、通过制定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知识一股脑地强塞给学生,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其不再依赖教师,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在传授学生怎么用树状型或表格求概率知识时,我先带学生了解了树状型和表格求概率的方法,接着我便在黑板上列出问题:“小美、小明、小白进行石头剪刀布,假设小美和小明每次出的三种手势都相同,那么这个游戏对三人公平吗?”之后,我用树状型为学生列出了式子并得出三人获胜的概率都是1/3。因为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我解题时,学生们都会积极地跟着我的解题思路走。而当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路后,我就让其用表格的形式求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一听到任务后便积极投入到绘制表格进行概率分析的解题中了。最后,学生纷纷解出了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两种解题方法,而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树状型求出概率,再给学生制定任务让他们自己用表格来解答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制定任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初三数学课程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表示想学但是学不会,这是因为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则是锻炼他们理解题意的能力。只有这两点都满足了,才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时,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常常是不清晰的,以至于解题速度与质量都会有所下降。基于此,我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回想了一下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H、O分别是△DEF的边ED、EF上的点,其中HO∥EF,DE=8,DH=5,HO=10,求EF的长”这一问题。我没有急着让学生进行解答,而是先让学生审了一遍题,并让他们说出求的是什么及应该从哪方面入手解题。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解题方向才会更加清楚,也避免了学生毛躁的解题习惯。最后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原理很快地解出了“EF=16”。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制定任务,让学生先回忆知识点再审题的做法既节省了他们解题的时间,又提高了其解题质量,为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制定任务,既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苏姿.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杨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作者简介:
杨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2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 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 获得技能, 形成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前在信息类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商务谈判不像信息类课程一样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但同样适合“任务驱动法”教学。考虑到商务谈判的项目性很强, 比单纯的任务更复杂,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为若干有联系的“任务”, 让学生以“项目”为情景, 解决一个个“任务节点”, 使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概念网络, 以达成教学目标。
在商务谈判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事先准备的资料, 对谈判项目了然于胸, 对谈判“任务”一一明确。教师发挥主导地位, 让其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开展互动和讨论,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驱动力”何来
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诱因。任务是学习的桥梁, 内化知识是教学的彼岸, “驱动”是完成这一飞跃的动力系统。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 而是学习者本身, 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 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 它的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 即任务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 是以成就动机的产生为宗旨的。“任务驱动”就是通过“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的过程。
2.1 驱动力一:认知驱动
认知驱动是将认知内驱力作为核心动力驱动的学习,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求知欲。认知内驱力是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由于多次获得成功, 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 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譬如在商务谈判实践中 (教师提供具体的谈判情景) , 如何让合同条款让对方最大化接受, 学生对这一任务的整体形象应该有一个清晰认识, 对任务的目标指向和意义有深刻理解, 谈判过程充满挑战, 队员互相协力, 不断学习, 一旦完成既定任务, 其满足感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 既然是认知驱动, 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必须是报有信心的, 即通过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能够完成的。
2.2 驱动力二:自我提高驱动
自我提高内驱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 这是一种用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 它井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而是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 它是一种外部动机。在商务谈判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优秀谈判小组”的评选、谈判小组组长的选择、最佳谈判方案评选竞赛等, 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因为这些手段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荣誉感、自尊心, 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只有充分尊重、激励学生,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学习。
2.3 驱动力三:附属驱动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获得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是一种外在动机。譬如教师本身的魅力是学生追随和效仿的榜样, 受学生敬重。学生看重教师对其的褒奖, 还有学生为了赢得其他同学的羡慕等这些都是学习的附属驱动力。因此, 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的风气, 有利于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3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运用
根据商务谈判的教学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3.1“任务”准备阶段
根据任务驱动法教学理念,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情景中进行,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几点:贴近实际:任务不能是空中楼阁, 设计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未来的工作实践;留有空间: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寓教于乐:把新知识隐于任务之中, 让其有一定趣味性,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系统关联:任务不能太琐碎, 小任务与大任务之间要有联系, 同时还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接合;可操作性强:把项目细分成一个个易操作的小任务, 通过小的“任务”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商务谈判的任务设计要紧扣谈判本身, 任务在情景中设计。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准备和信息收集可以完成任务, 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3.2 任务实践阶段
任务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情景营造,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入与本次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商务谈判的情景营造必须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谈判情景, 并考虑到谈判事件本身的吸引力, 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引入任务, 在任务情境下, 导入与当前知识点相关的任务;主动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鼓励其触类旁通,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譬如谈判涉及的产品、服务或企业本身的学习, 必须让其有充分了解;效果评价,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多元, 既要教师评价也要增加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重心上, 要注重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但也不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要对被评价者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思维品德给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关注职业素质的整体评价。教师根据谈判实践及效果评估, 来修改谈判情景或者事件, 使下次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4 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学“任务”的设计
一个成功的教学任务的提出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前提。商务谈判中有很多假设的条件和环境, 所以对于每个任务的提出, 确实要求教师认真思考, 仔细考量。任务的提出既要做到新颖独到,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要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 涵盖所要实践的新知识。任务框架的构建必须是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的, 切不可曲高和寡。
4.2 留有余地, 给思想飞翔的天空
所谓“留有余地”, 就是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教师也不可引导学生朝着固定的模式前进, 应让学生殊途同归, 各有收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 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 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让学生的思想有飞翔的天空。
4.3 注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 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 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 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 互相照顾, 互相配合, 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商务谈判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差异外, 还要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结合起来, 使学生人人参与, 分工明确,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 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是“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践行。在这一教学模式指导之下, 以“任务”为红线, 教师要“导”得有艺术, 学生要学得更主动。另外, 任务驱动教学法须结合商务谈判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还须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16) .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含义;优缺点;主要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95
教学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从技术的层面讲,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并能在课堂中规范实施;从艺术的层面讲,虽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超越教学成规和课堂预设,学会创造新课堂,激发新活力。对信息技术课程这种新兴的学科来说,怎样寻找最适合它的教学方式,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优缺点以及主要步骤作简要的说明。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建立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思想,提倡一种以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多维度、互动式教学思想。任务驱动法把再现的教学模式改为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状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对呈现问题的不同理解,借助共有知识和各自独特的思维习惯及经验,找到相应的方案,解决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能勤于思考、勇敢探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学习任务的落实。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精美的图片,还有一些优美的文字,也可以配上一些动听的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而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能让高中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问题,通过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和任务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软环境中自主探索,而不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把手地教。通过问题提出与解决的不断循环和重复,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主动性除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新知识外,还能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知识库中原有的旧知识。通过这个过程,实际上很好地完成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建构。我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中,仅用了少量的时间对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讲述,更多的是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运用一段时间“任务驱动法”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缺点
任务驱动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它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它能够轻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保持这一积极状态,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它也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以线性方式开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缺点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线性的,而非线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很难兼顾到知识的系统性,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重复。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主要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任务作为主线,把内容极为巧妙地包含在各个任务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发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能提出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好问题,最终实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呈现情境,展示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而一堂课的关键便是“任务提出”。因此,在课前精心设计好任务后,要为学生呈现合理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在和教学内容同步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形象和直观。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二)分析引导,明确任务
通过上一个步骤,学生对任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方案,紧接着就是进一步细化明确任务和拟定具体步骤。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具体的教法。如果任务相对比较容易,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任务相对比较难,教师不要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三)自主、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一般按自主探究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独立地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伙伴之间通过交流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将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缺口,掌握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四)师生合作,评价任务
评价是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有效途径。通过评价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任务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调节教学、诊断学习活动多方面情况的功能。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总评。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学习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假如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重视知识目标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即使这次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次再给出同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可能仍然完成不了,因为这种学习没有把对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实现转变成基于理论指导的自觉行为。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我们不光要关注任务的完成是否顺利,更要关注这种任务的完成是否真的驱动了知识目标的学习的掌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任务驱动教学也并不能处处用,但我们没有否认,任务驱动法确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为每节课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庆芬.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教研,2012(3).
[2] 杨正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2(9).
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技工学校
杨颖
450041)
【内容摘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提高、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职业学校 因材施教
【正文】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使用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照葫芦画瓢,没有机会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如果能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能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那么他们会发现的更加多。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
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教的老套路,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职业学校的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当前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则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便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二、任务的设计
如今,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 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学习过程中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程序。要防止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忽略了自
身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三点:
(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避免滥用和泛化“任务驱动”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要求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主角,也不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更多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总结,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教研网 2.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5
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
随着高职的兴起,中职生源出现了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下降。针对这些问题适时的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突破数学教学瓶颈的最佳选择。本文将对“任务驱动型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并将这一教学方式引入中职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具体实践。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步骤
1、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设计好“任务”之后,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3、分析任务
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任务分析是必要的过程,教材与教师通过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要用到的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由教师指导或组织进行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形成。一般来说,任务分析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任务分解;另一方面则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突破口)。
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
4、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独立完成任务。
5、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与归纳是总结、反思与巩固的阶段。在学生群体各自完成任务后,要组织交流,相互介绍中间的成果或者最后的作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总结完成的过程方法,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内化。评价可以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
三、“任务驱动”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揉合了当前两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把一个具体任务分析成若干个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下面以“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驱动教学实践为例,针对各个阶段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阶段:设计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圆柱体被平面截开,并画出截面”的任务,为了能满足本节课的要求,可以将截面的位置进行限制,以达到截出椭圆的目的。
第二阶段:提出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制作一个实物,每位同学交出与截面对应的图形。学生明确任务,借助了一定的情景模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椭圆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分析任务:给出具体的制作任务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对任务分析:
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
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
1、圆柱体的制作,并且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
2、按照要求对圆柱体进行截取。
3、截面图形的绘制。
4、制作过程的启示。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
第四阶段:自主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个人探究等途径,最后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任务与任务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初步建立对椭圆感性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教师在此阶段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先让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析作品,然后教师进行评析和点拨,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修改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通过某个任务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使其掌握知识,并获得方法和技巧。在设计任务时,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任务体,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
四、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还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些知识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涵盖这一问题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中设计任务时要注意:
1、任务要系统有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任务中的重点问题要强调。教师要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让学生把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教师强调知识点,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
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有具体评价。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置下一任务提供依据。通过具体的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得到肯定,这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激励。
五、总结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陈晓玲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6
2.1 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 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 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 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 结语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7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科学教学方法, 具体来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学习任务中, 由学生思考提问, 教师加以引导, 完成每个教学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教学内容,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勇于提问以及探索发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讨论、实践、探索主动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当今的中职建筑教学中, 这种高效的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用的, 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 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建筑理论的学习。
2任务驱动法在现今中职建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僵硬的按照课本知识讲授, 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 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难以接受所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 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只是扮演一个抛砖引玉的角色,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众所周知, 在中职建筑教学中, 内容大多都是理论性知识, 缺乏生动性, 难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 任务驱动法就恰恰能改变这一现象。因此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中职建筑教学中, 广泛使用任务驱动法,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运用
3.1以任务为引领,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建筑课程教学而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来源于课程本身, 而更多地时来源于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时, 应充分考虑处于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所要学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 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 应首先从任务设计入手, 设计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并且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 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实现。整节课程学生都处于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设疑、解疑, 在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目标。在此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分析研究, 有效提升了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综合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
3.2引导学生自制模型, 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而言, 多呈现立体形态, 且构建层次相对比较复杂,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很难使学生的立体想象与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而对于模型制作而言, 恰能弥补这一缺陷。为此, 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模型制作任务, 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对空间结构的感知能力。
3.3布置任务, 强化学生实践训练。模型制作的作用更多地是在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论证, 而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尤其是对于建筑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 实训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扎实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 在设计实训任务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对于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工程构件以及分部工程等, 教师应利用模型与图纸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并引导他们对身边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参观, 使学生明确建筑物的细部设计。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工程造价、工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应力计算、结构设计等方面内容的学习, 从而使学生对于一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工序与工程管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3.4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筑工程是一项涉及较多内容的复杂体系, 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与黑板描绘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中职建筑教学效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阶段的中职建筑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影音效果独特等特点, 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课件, 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能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直观认识与理解。同时, 对于建筑专业而言, 与cad等绘图软件联系教学紧密, 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 还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软件绘图作业, 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还能提升学生的建筑专业软件绘图水平,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科学安排任务。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 任务的安排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建筑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 合理科学的安排任务是极为重要的。一般而言, 任务安排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不能太难同时也不能太简单, 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避免任务驱动与知识系统产生矛盾。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是不会破坏知识系统的, 要是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的知识系统,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 把教学内容合理分为多个模块, 而且在学生完成每个任务后注重做好小结工作。
教师和学生必须及时转换角色。要使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配角地位, 让学生居于主体, 发挥主导作用。
结束语
建筑理论的学习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做好中职建筑教学工作是势在必行的。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能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广泛采纳和应用任务驱动法已刻不容缓。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着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 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 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取得更大进步, 加强对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 在大多的职业教育中, 越来越重视建筑教学工作, 把建筑教学作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进行。一般而言,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进行建筑教学工作, 最为普遍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有效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 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理论知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现今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育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和实践, 是目前最为科学的理论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强调了任务驱动法在现今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详细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运用, 最后简述了几点关于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运用时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职业教育,建筑教学,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付山明.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21) .
[2]史岩.任务驱动法在建筑GAD学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 2013, 8.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3.
[4]魏旭, 王景阳.浅析建筑GAD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 2011, 5.
[5]钱晓培, 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9.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8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传统教学中,所奉行的教学理念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达到学习目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要转变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努力完成任务。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找出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注重以学生需求为本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教学的实施
1.教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技工教育以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为主,为使学生能在一种与实习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学习,还必须进行相应场景的准备。创设情境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探索思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展学生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确定任务内容
考虑到现在的技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确定任务内容时,应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实习的特点及难易程度,设计一个明确、能够考核的基本任务,以及一个操作难度较高的提高任务。基本任务是任务中较简易掌握和完成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而提高任务,是为那些学习有余力、有探索精神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3.划分小组
由于下车间实习的班级人数较多,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前,对学生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如学生的表现、各科学习成绩等,做到心中有数。采用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即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各小组根据指定的任务,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完成零件图样分析、加工工艺分析,分配各成员的工作,包括数据处理、程序编制、程序校验、仿真加工、修整程序、刀具选择、刃磨、安装工件、加工工件、测量、记录、修正等,必须做到全组每位学生均有负责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保证人人参与。如果编制的程序出现了问题,模拟仿真时,学生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对刀出现了问题,使加工零件报废或加工出的零件不合格,学生就要寻找出错的原因并改正方法。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增强学习信心。
4.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方向、方法上的导向及任务完成后对任务及时客观评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注意事项和难点后,就应尽快将任务交给学生小组来单独或共同完成,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踪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记录;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加工一零件,教师简要分析图样,分析需要哪些加工指令,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制图、公差、数控加工工艺等有关知识,进行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加工程序的编制和校验。另外,还要对刀具的选择、刃磨、安装,正确使用数控机床及附件、编制程序和校验程序、仿真加工及程序修整、机械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等问题进行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总之,让学生积累经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并完成任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注重积极的任务评价
任务完成结果的多样性,是学生个体思维及个体能力、不同方法的体现。教师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分析操作过程,从而得出结论,以比较彼此的优缺点。首先,对学生加工的零件进行评分;然后组织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和总结。先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总结,让学生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識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对学生基础薄弱环节进行补充、详解、强调。在任务完成基础上,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引导,提出要求。这样,可以照顾大多数,又能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获益,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之一,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对学生的下一轮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通过教学任务实现真实的师生互动,融入情感因素,训练策略意识,提高技能素质。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自信,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磨练意志,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9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地理学科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课堂结构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环节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创设情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确定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或者提供收集资料的线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
效果评价: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举例
以人民教育教材“澳大利亚”一课为例。
“澳大利亚”一课中,共有四大知识模块:拥有一块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教学时将这四大知识模块设计成七大学习任务。学生则相应地分成1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澳大利亚的某一特有动物来命名,然后领取其中一个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收集的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在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完成对澳大利亚一课的学习。本课内容分两节课完成。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
学生知道要学习澳大利亚,已经收集了不少材料,这时再播放一段《悉尼歌剧院》、《大堡礁》、《澳大利亚动物园》的视频片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澳大利亚的探究渴望。
2、布置任务
对“拥有一块大陆”这部分内容,可以设计成:
任务1:角色扮演--今天我来当导游
放暑假了,不少同学想到澳洲游学,可又不知道澳大利亚的位置在哪里,出发时衣服该带多少,语言通不通,乘船去好还是乘飞机好,哪里是澳大利亚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当地人有那些特殊的风俗习惯?请你来当导游,让他出发前对澳大利亚的概况有个总体的认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体现课改基本理念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低平的地形”设计两个任务:
任务2:角色扮演--小小地质队
有一地质科学考察队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走遍了澳大利亚大陆的各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绘制出了《澳大利亚地形图》,请根据图中的高度表绘制一张“澳大利亚大陆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制作澳大利亚地形模型。
这个任务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以简略地图、模式图等形式,反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能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实现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创新即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因为绘制地形剖面图和制作地理模型在上册已经学过了。
任务3:动动手--我能行
澳大利亚有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那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自流盆地,那里的水可以自动喷出地表,请解释原因并制作出简易模型说明其原理。这一任务的设计是为了突破难点,同时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古老的动物”重点设计成一个探究任务:
任务4:探究活动--揭开古老生物之迷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图》。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和鸸鹋。澳大利亚还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针鼹等。请你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要求:制作演示文稿,完成地理探究小报告
提示:运用大陆漂移说进行解释。
探究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发达农牧业和工矿业”这一小节,设计两个任务:
任务5:探究活动--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头数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也始终居世界第一位。可是大家知道吗?澳大利亚本来是没有一只羊的,现在却已盛产羊和羊毛闻名于世。请探讨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要求:写出地理探究小报告。
任务6:角色扮演--澳方招商引资代表
有一位富商,听说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便有去澳大利亚投资的意向。如果你是澳方招商代表,你将如何进行招商引资?请参考《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重点从矿产资源这方面进行介绍。
最后联系实际设计一个任务:
任务7:澳大利亚成功举办了第27届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认识了澳大利亚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悉尼奥运会优美的环境,深深打动了正在积极筹办奥运会的中国人。于悉尼相比,中国北京承办奥运会,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
请谈谈你的看法。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各小组领到学习任务之后,先独立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展合作与协商,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4、学习成果展示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交流本组任务完成情况。作品若是地理探究小报告,课后张贴于教室,供大家阅读。(具体见学生作品,略)每一小组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将这部分必须掌握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也体现了转变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的策略。
5、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参照老师的课件,进行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和教师直接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态度进行评价等,充分发挥这些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体现了课改理念中的“注重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最后教师围绕澳大利亚的特色进行总结。在复习与巩固阶段,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既能掌握课标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10
摘要: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是人才,只有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求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但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发现此项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对此,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探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分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效果10-20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09-21
任务驱动情境教学07-0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畜产品加工》课程的探究与实践06-27
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10-10
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10-30
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11-01
任务驱动教学法说明11-08
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教学06-10
任务驱动教学法心得体会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