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24-09-21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共9篇)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1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任务驱动、实时评价”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课程任务划分为课程大任务、阶段中任务和课堂小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并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时评价学习效果。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实施过程,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时评价;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操作系统

0 引 言

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经调研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为: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②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得不到及时解答。

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W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邢晓敏[1]等提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李莉[2]、顾昊[3]等提出“虚实结合”教学法;黎志东[4]等提出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梁中贤[5]等提出小组讨论方法;韩忠英[6]等提出微课教学;赵华绒[7]等提出探究教学。这些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学生人数众多,往往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讨论或发言,教师无法及时评价每位学生的表现;对于过程性强的知识点,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设计虚拟软件、微课、案例,而对理论性强的知识却不太适用。“任务驱动、实时评价”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更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9]。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进度不易把握;②课堂管理待改进;③评价有困难。

实时评价指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一个客观的评价。实时评价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和学习过程的关注,能有效弥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足。“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不好掌握。虽然教师下了很多功夫,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实时评价”主要包括4个环节、3种任务和实时评价。

2.1 四个环节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10],分为4个主要环节: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教学评价,见图1。

1)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

综合平台的建设采用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电子教材、微课、实验指导、试题库等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前围绕教学内容收集、整理足够丰富的资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

操作系统内容多且不易理解,学时也被压缩(目前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0学时)。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讲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布置任务、学生成果展示等。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增加互动,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效果。

3)课后学习。

操作系统课程学时较少,而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因此课后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后学习分为网络自主学习、讨论和协作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指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网上讨论、交流和答疑,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答疑,这种方式灵活、便捷。

小任务讨论环节放在课后,解决了学时少的问题,使教师能有效地把握教学进度。

协作学习是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搜索、处理信息,资源共享,分工完成大任务,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成果主要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展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是课后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导者、引导者,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获取帮助,也可以成为“教师”。课后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能力和合作能力[11]。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标准等,根据考试、阅读课程教学材料、在线测试、课程作业、课程问卷、小组讨论记录、组内评价、参与答疑讨论等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定量评价,见图2。定量评价方法客观、全面,有效地解决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评价困难的问题。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的4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图3为“任务驱动、实时评价”的实施过程。

2.2 任务的提出

根据任务的完成阶段和难易程度,可以将任务分为课程大任务、阶段中任务和课堂小任务。

1)课程大任务。

教师在总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程大任务让学生选做,一般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在课程结束前完成。学生可以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对任务进行细分,分工协作完成。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设计了多个大任务,如操作系统原理演示系统开发、增加新的设备驱动程序、Linux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自制操作系统等。这些任务往往比较复杂,教师不向学生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书,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明确设计目的,确定设计内容,搭建实验开发环境,分析设计,提交完整的报告、程序清单、参考文献等。

2)阶段中任务。

完成若干章节的学习后,教师会向学生布置中任务。中任务主要对前一阶段的内容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中的“在线测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和测试时间,该方式方便、灵活。“在线测试”的题目由“试题试卷库”自动随机产生,每位学生的题目都不同,避免了抄袭。“在线测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评阅,学生可以查阅答案,实现“实时评价”。

3)课堂小任务。

课堂小任务简称“亮、考、帮”[12],分为3部分。

(1)亮闪闪:学生复习、总结课堂上学的内容,找出每次课的重点内容,抄下来。

(2)考考你:挑战自己的学习对手,将自己会做的题,拿来考同学。

(3)帮帮我:向能者求助,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答疑讨论”板块发布自己不会的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习。

教??要求学生将“亮闪闪”和“考考你”抄在作业本上,隔堂检查,按完成认真程度分3个等级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2.3 实时评价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对“在线测试”客观题进行自动批改并给出参考解答,学生在测试完成后即可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实现了实时评价,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自测题按组卷策略随机产生,每次都不同,可以避免学生抄袭。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交课程作业后,教师不用等待作业收齐,就可以批阅,学生也可以马上看到自己的评语和评分,省去了作业的收发过程。当作业有雷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分辨出来。网络提交的作业查询、整理、归档非常方便,且绿色环保。

大任务采取分阶段提交文档、教师实时评价的方法,如大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演示系统开发,分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编码测试阶段4个阶段提交文档,教师分别对文档给出评阅,实现对大任务完成的过程监督,有效地控制了大任务的完成质量。“任务驱动、实时评价”效果

2012年11月开始,笔者开始进行操作系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试题的录入等;2013年开始逐渐将“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应用到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先后在网络专业2011级到2014级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学生考试成绩有所提升

笔者从2011年开始担任本科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任务,表1为各次考试的情况,考试都是闭卷考试,难度相近。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后,学生考试平均分有所提高。

3.2 学生积极参与答疑讨论

由于性格等问题,部分学生不愿参与面对面的答疑讨论,但会很积极地参与网上答疑讨论。几年来,123人次参与讨论,365人次浏览了话题。

3.3 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完善

实施“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前,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和实验报告,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够全面、合理。引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施“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后,课程逐步提高了在线测试和网络学习的占比,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减少考前突击,提高学习成效。在2016年春平时成绩中,考勤、在线测试、实验、网络学习分别占30%、25%、20%、25%。

3.4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较高

自2014年起,笔者开展、收集了3次网上课程问卷调查,分别收到43、46、66份有效问卷,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见表2。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效果比较满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结 语

笔者将“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引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注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课堂教学、课后学习、教学评价4个环节,以任务驱动学习,并做到实时评价。实践表明,此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判断、协作能力;改变了仅以考勤、考试评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实现了定量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合理。当然,仍有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课后学习不够积极。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4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晓敏,李贻涛,张光烈.“全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 173-206.[2] 李莉,张英,成军.分子生物学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 225-227.[3] 顾昊,孙智杰,李勤.生物学虚实结合实验模式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 108-120.[4] 黎志东,徐志凯.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 218-222.[5] 梁中贤.讨论法: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104-106.[6] 韩中英,程远方,黄小光.微课在油气工程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2): 181-184.[7] 赵华绒,赵敏税,蔡黄菊.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165-168.[8] 杨建勋.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3(6): 159-161.[9] 赵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2): 98-99.[10]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50-56.[11] 单良,梁慧珍.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师范生从师技能培养研究: 以地理师范生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9): 136-141.[12] 吴英,游江海.“对分课堂”模式下“压强”教学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6(5): 136-141.(编辑: 孙怡铭)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2

任务驱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 也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以某个具体任务为中心,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完成选定的工作任务, 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解决问题, 同时深化所学的知识, 进而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施

2.1 课程简介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炮制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共设置醋炙中药、姜汁炙中药、蒸制中药等33个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训室中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中药炮制的操作要点, 并能熟练地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本课程实施分任务导入→讲解示范→制定方案→任务实施及检查→评价总结五个步骤。

2.2.1 任务导入

以任务二米炒中药为例。

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 米炒炮制中药党参, 并正确填写药材炮制生产记录。要求各学习小组领取中药材和记录。领取任务后, 各小组成员开始统一做准备。

2.2.2 讲解示范

教师讲解关于米炒中药的基本知识。

所谓炒, 就是将净药材置锅内加热翻动。根据医疗要求, 结合药材性质, 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作用有: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降低药物的毒性。

米炒党参:将米置已预热的炒制器具内, 中火加热, 炒至米冒烟时, 投入净党参片, 拌炒至党参呈老黄色时取出, 筛去米, 凉凉。每100kg净党参片, 用米20kg。

示范操作:加热炒制容器→撒入定量米→中火加热→起烟后投入药物→翻炒至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出锅→凉凉→筛去米及碎屑→装袋检斤→存放。

2.2.3 制定方案

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学生分析了米炒党参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并进行相关知识查询, 制定方案, 讨论、修改、确认党参的炮制方案。通过分工查询, 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米炒党参的质量标准是:表面老黄色, 气变焦香, 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 为实训做好准备。

2.2.4 任务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如需要搜集哪类资料等, 并做好学生操作的监督者、巡视者、指导者。对操作中出现问题较少的任务待完成后加以分析, 对涉及危险性的操作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小组共性的问题教师给予集中演示和指导。

操作结束后, 由小组成员正确进行质量检查, 探讨并填写相关记录。

任务实施过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查找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2.5 评价总结

根据事先发放的评价标准给予评价。包括:净制操作规范, 饮片净度符合炮制要求;生药及辅料投放操作规范;翻炒动作娴熟, 操作规范;出锅及时, 药屑及辅料处理规范;按规程清洁器具, 现场清理干净;等等。

对各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 选出最好的小组, 教师及时指出在操作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才能得到较好的成品, 同时对本次课程进行归纳总结。

3 实施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美国课程论专家比彻姆认为, 课程评价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和所规划的课程的效果的那些必要的过程。课程效果的评价总结也是所学知识升华的过程, 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的监督, 了解到学生们的不同表现, 针对同一个任务, 各组学生提出了哪些相关问题, 采取了何种方法查询的信息, 学生是否主动分析操作并得出结论, 展示的结果如何, 等等, 并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多方面的客观分析。

4 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合“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特点, 在高职教育中采取任务驱动法, 通过任务导入、讲解示范、制定方案、任务实施及检查、评价总结五个步骤实施教学, 增强了师生互动性, 学生的集体观念、学习主动性、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所提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药炮制,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武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08) :87-88.

[2]范张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炮制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03) :172-173.

[3]孙国红.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 2014, (03) :210-211.

[4]高春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医学教育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15) :1086-1088.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3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前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括了以往《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等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但是,作为一门培养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首先是教学课时,为了保证实习、实训课时,其课时安排大大缩减,同一教材,各班的教学课时也各不相同,隋明阳、王凤伶主编的《机械基础》建议学时安排为150学时,而我校机电班的教学课时安排仅为72课时;其次是学生的基础,因为学生入学无需考试、无需成绩,基础水平相差悬殊;其三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技术就是动手操作,对理论课的兴趣不大。这些问题给传统的照本宣科、灌鸭式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机械基础》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任务”要注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无需考试,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与目的也各不相同,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再结合岗位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或同一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带传动部分:

第一层次的任务(常用V型带):

1.工作中传动带打滑怎么办?

2.传动带坏了怎么办?

3.传动带经常坏,能否找出原因?

第二层次的任务(常用V型带):

传动带丢失了,你能为它配上新的吗?

第三层次的任务:

你能根据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进行合理的选用吗?讲评活动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电影赏析,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心灵捕手》《阿甘正传》,尝试对剧情和剧中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培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心理测评,通过测量使学生对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有准确的了解,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对自己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并提出自我优化的策略;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代号接龙、信任百步行、众志成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展行为训练,找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某一需要改进的行为,设计问题行为的训练方案,选择行为训练的某一方法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行为塑造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进行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定、职业兴趣测试;开展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小组面试;进行职场礼仪现场演练与培训等。

校内实践教学扎实有序。思政部联合党委工作部、学生处、团委,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仅以 “十八大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已开展“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引领航程”系列专题讲座、“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十八大”优秀调查报告朗读会、“中国梦校园情快乐心”心理健康周活动;即将开展“放飞梦想励志青春”和“中国梦校园梦我的梦”诗歌朗诵会、“同祝复兴路共圆中国梦”红歌演唱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百题竞赛”活动等。学院先后成立26个学生社团,每年举办社团艺术节活跃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内涵。学院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立足点,制定了64字“学生行为规范”,并开展了演讲、论坛、集中教育系列活动,用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

校外实践教学讲求效果。学院建有长期固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在辽沈纪念馆挂牌“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家街道富海社区挂牌“实践育人合作基地”,签有合作协议,各系也建有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育人活动,如新生参观、主题教育、志愿者奉献爱心等。寒暑假、“五一”和“十一”节日假制定社会调查方案,学生按社会实践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展评比,进行优秀作品展览,如“形势与政策”、“德育特色教育”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喜迎十八大,家乡大变化”和“中国梦.我的梦”社会实践调查,组织“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十八大”优秀调查报告朗读会,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查)中。

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使大学生确立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提升对党的事业的认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越来越多;强化了感恩回报心理,并用行动付诸社会实践,假期的社会调查报告充分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二是使大学生重新思考人生价值。主要表现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重新规划人生发展,很多同学表示:“我要做生活的人,而不是活着的人……”“我们要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人才,报答老师的教育”。三是促进了大学生主动学习。懂得了将来在社会上不成“废品”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树立起学院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立志为民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践行责任”;同时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本领,不成“次品”。上课率和学习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

综合上述,实施专题教学搞好教学内容设计、编撰校本教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知行统一能力是思政课改革系统工程。实施专题教学搞好教学内容设计,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学改革目标——即教书又育人的完美结合;编撰校本教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才能彰显思政课教学改革动因——即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高度统一;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知行统一能力,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思政课改革,才能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资料:

[1]袁玉芳,谭红艳.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EB/OL].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21.

[2]卢诚.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EB/OL]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09.

[3]徐光明.“上思政专题课是一种享受” [EB/OL].中国教育新聞网—中国教育报,2013—02—27.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4

内容摘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贯彻执行教育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号召,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改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该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 应用写作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则号召所有高职院校“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号召是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课程性质,应用写作宜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导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任务,积极探究,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写作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在课堂中植入任务,使枯燥的应用写作理论讲授变得欢乐、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三,不仅传授了应用写作知识,培养了应用写作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院应用写作课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一.任务设计三对接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即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学习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采用三对接原则精心设计应用写作任务,即对接学生生活、对接学生专业、对接学生未来职业。一是对接学生生活,设计任务时须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外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应用文能服务自己的生活,如写作调查报告,设置的任务是在学院开设自行车租借行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调查报告,使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感受到应用写作技能的价值。二是对接学生专业,任务设计应本着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原则,以引起学生的“专业”注意,使学生感受到应用写作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我院所有专业都属艺术设计类专业,如学习邀请函,设计的任务是为母校三十五周年校庆设计图文并茂的邀请函,这样的任务能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乐意完成,达到巩固应用写作知识、掌握应用写作技巧的目的。三是对接学生未来职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也应体现这种思想,任务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如学习合同,设置的任务是撰写产品设计(或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项目合同书,使学生在掌握写作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未来职业岗位任务。

“任务设计三对接”彰显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其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学习。二.任务实施四部曲

任务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主体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是解决一个个实际写作任务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我院应用写作课程的任务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任务。教学情境是教师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创设符合教学对象特征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引发下,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学习应聘书,上课伊始,即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抛出撰写任务:“华天大酒店因工作需要,需招聘大堂经理、公关助理、餐饮、客房部领班、服务员、保安员数名。35岁的下岗女工王晓彤前往应聘,她认为自己有如下优势:在原单位担任过保卫干事,熟悉保安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女性善于察言观色,第六感觉特棒,非常细心;受过专门训练,学过擒拿格斗的基本技巧,而且还业余学过柔道;体格健壮等。王晓彤应聘哪个岗位最为合适?为了确保应聘成功,她该如何写作应聘书呢?”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

二是分析任务、明确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分析任务是该模式的激活阶段,即学生根据教师导入的学习任务,积极发掘和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理顺任务中隐含的问题,提出完成任务的各种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要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才能解决,而这往往正是该堂课要解决的学习要点。分析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完成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尚不具备的知识、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是学习理论、效仿范例。针对任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用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然后分组陈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新知。就应用写作课程而言,需学习的新知包括相关文种的理论知识和例文。写文章离不开借鉴模仿,在把握文种特点、格式要求、写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范文,用心去“悟”,归纳范文观点提炼、总体思路、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特色,发现规律,掌握精髓,为完成撰写任务奠定基础。

四是学以致用、完成任务。即运用新的知识、例文完成上课时布置的应用写作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做到学做一体。一般来说,简单的任务,如通知、邀请函等以个人形式课堂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如调查报告等是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形成写作提纲,小组课余完成,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展示。三.任务评价多主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总会满心期待着教师等的评价,而且,学生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了知识技能的构建,因此,教师须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针对传统教学仅由应用写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体单一性局限,我们将应用专业教师、学生也纳入评价的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5

吴游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

摘要: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应用能力。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动学习;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吴游(1981-),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法就是体现这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之一。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散、碎,学生完全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授课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知识内容的教授和进度的把握也不由教师决定,而是学生根据任务决定学习的内容,把握进度,教师只是起辅助指导的作用。(2)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以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3)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任务,发现问题,想办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由“学会”到“会学”,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结合教师的引导、交流,使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理清思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去解决问题,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散、碎。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擅于总结、敢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非常契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点多,涉及到的元器件种类繁多,要一一记忆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元器件之间还非常容易混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区分这些元器件的不同之处,在应用实践中加深对元器件的.认知。另外,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涉及到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单纯的教学只能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学习,加深对多零散知识点的理解。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是授课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任务的设计必须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一方面,在教学时,将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来教学,学生在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同时对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可以将任务分解,每位学生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这样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互相讨论,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数字电子技术”的元器件总类比较多,构造原理、功能各不相同,记忆起来比较难。任务分配时注意任务需求式发布,这样便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解不同元器件的功能,实践中实现不同的元器件可以设计同一个系统,同时比较不同元器件设计出的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和梳理。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先后会讲到译码器的原理和应用和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都涉及到函数产生器的设计。那么,反过来先提出函数产生器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让他们自己去挑选元器件,采用不同的逻辑器件,完成函数产生器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函数产生器的设计过程,同时加深了对译码器以及数据选择器的理解,在比较中学习,能够为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任务要求要明确,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本身包含着是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需求,根据需求分析去设计方案。所以,目标过于笼统、抽象,学生很难分析安排实践步骤,会无从下手。任务还需要易于操作,保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验证意义。在任务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将问题的分析、设计、仿真验证、实物完成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灵活地应用知识;同时还可以和别的课程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任务的难度要由容易到困难,有层次;任务数量要适度,不能过多或偏少。过多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会让学生有挫败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少,达不到课程目标,学生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知识。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安排难易度不同的任务,确保安排给学生难度适中的任务。太难的任务会打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容易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学习知识,达不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要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安排的任务数量要适中,确保学生在规定学习时间内能够完成,既不能因任务少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又不能因任务过多使学生产生不能及时完成而产生的挫败感,从而对数电课程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共同协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强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数字电子技术的任务安排要便于评价,易于检查、考核,最好有明确的结果,最好是以系统设计的方式,一个一个的电路系统设计来安排任务,通过任务分析、变量确定、逻辑功能表、真值表、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逻辑图、波形图这几个环节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避免学生一错到底,及时进行修正,改进薄弱环节。

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好的仿真环节,通过QuartusⅡ软件平台可以进行设计仿真,验证任务的分析和设计结果,让学生们自检任务完成的程度,并及时进行更正修改。另外,可以提供一些项目的子模块让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1.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要具备综合型,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能够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通灯的电路设计具有典型性。任务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任务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学生目标的驱动下,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辅助作用,不要对学生有过多的干预。在数字电子技术任务安排后,因为数电的课程特点,很多电路设计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案,不要帮助学生去定方案,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出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最后一点实践体会是: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前,我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忽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会学不会用,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将知识点连贯起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中,符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色,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7):57-59.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6

摘 要:本文探讨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快、更牢地学会“零件快速成型――3D打印”,并以“槽轮机构拨盘快速成型”为例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3D打印 任务驱动法 零件3D打印方案

3D打印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加以运用,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笔者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槽轮机构拨盘快速成型”任务为例进行教学探讨。

一、槽轮机构拨盘快速成型任务设置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Solidworks、UG等三维立体造型软件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从测绘到建立三位数字模型,再到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可以使用的零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类似问题。

1.任务的确定

教学中使用的槽轮机构教具,由于长时间使用,其拨盘上的圆柱销断裂,无法带动槽轮转动,需要更换新的拨盘零件。本任务就是制作槽轮机构拨盘零件。

2.任务的提出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拨盘零件,并且安装到槽轮机构中,使槽轮机构的运转恢复正常。

3.研究任务,制订方案,创建零件模型

首先回顾零件快速成型法的加工过程,如图所示。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各自独立进行零件测绘、在电脑上利用solidworks创建零件的三维模型(数字模型)并根据任务要求制订零件3D打印方案,要根据零件的打印质量、打印速度以及材料的用量和支撑材料是否容易移除等因素,合理设置打印参数。要求既要速度快,又要保证零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图 零件快速成型法的加工过程

二、任务实施

各组完成制订零件3D打印方案后,根据自己的方案,用3D打印机打印拨盘零件。

在打印零件过程中,要不断强调3D打印的注意事项,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由于不当做法造成的不良后果。如:UP打印软件仅支持STL和UP3格式的文件;在模型布局时,模型应尽量靠近打印平台中心区域,否则打印时模型边缘会翘曲;在打印时,应尽量使打印机远离气流,防止气流对打印质量造成影响;要先把模型撤下打印平台,再移除,否则会使整个平台弯曲;在喷嘴和打印平台温度较高时,要严禁用手直接触摸等等。

三、任务交流

在完成打印后,教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前演示零件模型的创建过程以及制订3D打印方案参数的依据,展示本组的打印作品,并把它安装到槽轮机构中,进行工作演示。

在教学中,有的小组片面追求打印速度,减少打印时间,结果在参数设置上考虑不全面,虽然速度比较快,但是打出的拨盘强度较低。在安装槽轮机构后,拨盘零件一受力就会发生塑性变形,造成槽轮机构无法使用。

笔者借此机会进一步指出合理设置打印参数的重要性。在设置打印参数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针对具体要求,寻找最佳打印参数。

四、任务评价

各组学生根据任务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评、小组评议;不同小组之间根据任务完成评价表进行互评。学生填写《任务完成评价表》。

《任务完成评价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能否设计合理方案;能否正确测绘零件并创建零件数字三维模型;作品是否外表平整光洁;能否完成零件替代,并达到使用要求;能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学习积极主动,不怕困难等个人项目和组间互评项目。

五、任务总结

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加以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强调应根据零件使用要求来确定打印质量、打印速度,要考虑材料的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打印参数。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趁热打铁,及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更加加深印象,防止今后出现类似问题。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7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飞速发展。目前,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 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且在传统教学安排中, 往往先讲完理论知识, 然后在安排实训课进行技能训练, 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 缺乏对汽车结构的感性认识, 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 积极性难以调动, 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 学生在实训时, 由于实训课和理论课分开, 导致在实践中无法和理论相结合, 达不到触类旁通。因此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阐明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思路, 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模式重新设计和实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的实质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该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打破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说的模式, 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1,2,3]。它在教学过程中,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以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和技能, 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培养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职责素养。目前,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 该教学法在很多工学结合的课程中都有运用, 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已被业内同仁广泛接受。

该教学法的特点如下[4,5,6,7]: (1) 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教学目标明确, 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 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 具有实用性。 (3) 做学一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5)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独立性和合作精神, 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

2 在汽车底盘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2.1 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设计

通过校企研讨等方式, 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依据, 分析和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重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知识与技能来选择、组织和整合课程内容, 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景, 并将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嵌入学习领域。在综合上述因素的基础上,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整合为汽车传动系统的检修和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的检修两大学习领域, 然后又将两个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典型故障为引导,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来承载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表1为学习领域1——汽车传动系统的检修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和任务。

2.2 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过程

2.2.1 案例导入

在每个学习情景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以典型维修案例为引导, 并以此情景进行教学。教学中, 首先结合实物介绍各系统、总成的主要作用和结构组成等, 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实物等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分析, 以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2.2 任务的实施

在上述的基础上, 教师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 并将开发设计好的任务工作单分给每位学生。任务工作单包括目标、实训设备和工具、相关咨询、工作任务以及评价反馈等。在任务的引领下,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 以小组为单位, 按照任务要求, 自行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查阅相关资料, 制订实施计划, 学生自主解决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完成任务的目标。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监控与现场指导的作用, 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 在关键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的部分, 还将聘请校外技术主管共同指导。

下面以学习任务4.2液力变矩器的检修为例具体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图1为其配套的任务工作单。

该任务工作单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融合成一体。通过完成该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具体做法:将班级分组, 每4~5人一组。每组推荐一位组长, 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和协调。每组接到派发的工作任务后, 自行开展活动。根据任务工作单的任务要求, 每组要向老师领取任务实施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工具以及相关维修手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组员都要动手完成以下的任务学习和技能训练, 并要向同组的学生进行介绍以及向教师进行汇报: (1) 在实训车辆和自动变速器实训台上找到液力变矩器的位置, 认知其作用; (2) 对照已经被切割开的液力变矩器实物, 识别每个零部件和基本功能; (3) 对着被切割开的液力变矩器实物, 讨论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 即如何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的输入轴, 尤其是锁止离合器不同工作状态时, 动力传动的差别; (4) 正确查找维修手册, 按照技术标准对液力变矩器主要零件进行检修, 并懂得去分析检测数值过大会造成什么影响。比如在检查液力变矩器轴套的径向圆跳动时, 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检测操作之外, 还要求学生会分析测量数值过大时会造成油泵的损坏及其原因, 真正懂得为什么要检测该数值以及液力变矩器的装配关系。整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老师则是在现场指导和监控, 学生要自主去学习, 自己要动手去做, 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2.3 评价和反馈

在该环节中, 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合作、任务完成效果、5S情况等进行多元化评价, 并由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组成, 最终形成学生过程考核的成绩。同时, 对该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

2.3 成效分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 学生主体作用凸显, 让学生在做中学,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过程中,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 实现有机地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从学生的教学评教和中级工考证的一次性通过率来看, 均有明显的提高。近三年, 学生参加福建省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技能竞赛上均获得三等奖, 成绩在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国家大力提倡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本文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相关实践表明, 任务驱动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真正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利用“任务驱动”优化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22) :62-64.

[2]于复生, 张芃, 范文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1) :101-103.

[3]张洋, 段磊.基于任务驱动的模具CAD/CAM技能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1) :93-95.

[4]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 2008 (11) :36-37.

[5]张文金, 王青春.基于任务驱动的《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36-38.

[6]苗敬利, 王书强.基于任务驱动法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 (3) :48-50.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高职教育 数学建模

一、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职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大部分是没有升入本科而复读又没希望的学生,总体来说这部分学生不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同学却个性活泼好动,具有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些特征,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教学环节,让高职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良好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来。任务驱动教学是把学生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中,通过具体项目实践活动来体验整个工作过程的职业性、真实性、复杂性、合作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的溪流源源不断地从老师的嘴里流出来,学生像木槽一样接受知识溪流”,这种教学理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忙死的是老师,而我们的学生却心辕意马,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任务驱动教学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个个适合的项目,时间设置合理,并且难易适中,在进度上遵循由易到难等原则,既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让学生最后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项目,拥有成就感。这样的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自己动手,相互探讨,并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了教師的“双师型”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理解是 “双证书论” 或是“双能力论”,但是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既应该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职业道德,又同时应该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能根据行业发展特点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要求教师能驾驭专业知识内容,还要求老师能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岗位要求以及创新技能,能很好的引领学生走技能提升之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求高职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

3、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行动导向的能力教育,其逻辑起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又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就业质量。但是一般的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完全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能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延伸到每一节课堂中。学生上的每堂课都要求完成一个项目的一环节,并以此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融入必要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和企业的规范,学生在完成项目技能要求的同时也是完成相对应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的同时。学生通过一个个的项目的实践,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是一种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形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

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实践所以被重视,被强调,是因为与教案相比,它更多地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特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任务驱动教学,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上(分别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使用发展目标,从而不会像分班前那样,对老师需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反复讲述某些简单问题感到索然无味。而对B层次的学生而言,由于针对基本目标,教学难度降低,教学速度放慢,使他们不会因为听不懂、跟不上而轻易放弃学习。任务驱动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可使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更加优化。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能力,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及交流的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数学建模》这门课程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之后,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项目完成后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点得到了综合运用,能够熟练地进行独立管理。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综上所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推进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了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尤彩虹,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2)

[2]吴玺玫.高职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 04期

任务驱动实时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9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俨然成为当前各专业教学的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是指从表到里、逐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信息技术课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而衍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对于现代人们日常办公与生活交流愈来愈重要,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能力。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知识领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传统固定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念不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来制定教学任务,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对办公软件word字体如何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办公软件word字体设置和变化的主题任务,比如当你参加校园演讲比赛时认为在自我介绍阶段word字体设置为怎样的颜色更好。这样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提出自身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宋体字样相对较好,有的学生可能人认为黑体字更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2.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的成就与任务主题设置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教学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应当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并掌握课程的中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个性化发展需求来预设教学任务。进行课堂任务设计时应当要对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主题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课堂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要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育结果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1.设置情景教学,提高学习热情

在设置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时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来展开教学活动,譬如,当教师在教学Outlook Express的邮件发送操作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给其他学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执行针对性的方案,一是让学生学会电子邮箱申请流程,并拥有独立的电子邮箱;二是让学生增强对Outlook Express各项操作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学生能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通过不同形式的情景设置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2.注重教学任务的布置思路

根据小学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活动表演法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表演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与新颖性,符合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思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生动的形象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如何给予小学生建立起生动的形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要注重“形象”教学,指引学生将凝固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学科的教学需求,还能满足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活动表演法展开教学。比如在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采访爱读书的人,并制作整个访谈的记录,例如在进行诗歌类型的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最后一分钟》课文可以通过朗诵法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再如对课文《打电话》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表演再现法,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感悟文章作者思想情感有着重大帮助。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相互的。比如在对课文《秦兵马俑》进行教学时,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与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使用精读课文“长城”与“颐和园”中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来对秦兵马俑文章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类型的兵马俑进行谈论,并表述自身的感受和看法。例如小学课文“观潮”和“雅鲁布臧布江大峡谷”以及“济南的冬天”,这几篇课文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只是景物所描写的对象有所差异,作者观察感受也有着很大不同。通过对比阅读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辨别能力。

4.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当学生完成课堂中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后,教师应当要对学生的答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任务主题的优劣,以不断优化任务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与任务主题讨论后,可以对任务主题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述和分析。例如,某同学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结合多媒体或者展会等方式来介绍作品内容,并让其他学生和教师针对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完成作品评价后可以让小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二次分析,并重新构造新型的知识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结语

上一篇:暨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下一篇:鲁东大学寒假放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