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精选12篇)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1
浅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要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幼儿教学,突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儿童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幼儿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其中像是VCD、DVD、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幼儿教学课堂,这些辅助幼儿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幼儿教学方式,提高了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幼儿课程资源。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光靠嘴、钢琴、录音机、和黑板,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具备了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幼儿教学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查找,下载,而且音效音质都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可实现网络共享。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使得幼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更要发挥网络作用,为儿童打开另一扇窗,正确对待网络资源,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里倾向,而在这种倾向的驱使下,就会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对于儿童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在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觉得学习是愉快的、轻松的;有了动力,才会去探究,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儿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儿童加以指导,要始终把儿童放在首要位置,但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比如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为了把静止、无声的画面变为动态、温馨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小朋友们展示了一段动画片:月光下,一个虫卵“啪”地裂开,然后因为肚子饿,不停地爬着,找各种不同的食物吃。这时,孩子们已置身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小朋友们,我们来当这只毛毛虫,也来找点吃的,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想吃的食物说出来,那些平时不说话的小朋友也跃跃欲试,有前面看到的情境的帮助,他们说的异常流利。这样,借助多媒体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使教学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是全能的,只有根据课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到幼儿教学实践中去。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2
●信息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信息化教育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 直观形象, 新颖生动, 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 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 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 突破教学重难点
将多媒体资源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可以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 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时, 由于文章内容与我们学生实际相距较远, 学生也不太能够体会文中孩子对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因此在教学中, 我通过上网查阅了解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资料, 下载了有关图片, 并将之制成了幻灯片,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 关注国际局势,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 需要创设适当的情境, 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 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应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辅助教学, 有影像达意、声画传情的特点, 使学生进入画面意境。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形象思维。
4.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由于我们农村小学有不少民转公教师, 普通话水平必定有所欠缺。而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范读材料和课堂实录中学生的朗读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课前、课中让学生多听听范读, 学习其中的朗读方法, 朗读技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生感悟学习方法,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前先认真地观看课堂实录, 然后将其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同时在课后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课堂实录, 让他们与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比较, 找出自己的不足, 学习其中好的学习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效性
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师都能够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上课, 但由于对多媒体教育的认识不够, 造成了一部分教师在运用时没有目的性, 盲目的乱用。只注重了形式, 未注重实质, 只把多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装饰品”, 把现代课堂教学看成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简单相加, 把多媒体课件当作万能的工具, 把传统的教学工具丢弃一边。学生读课文变成看屏幕, 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要制成多媒体课件, 看起来容量是大了, 花样是新了, 这种情形其实由满堂的“人灌”变成了满堂的“机灌”。没有切入到学习的本质, 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 教师在选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课件教学时, 一定要深钻教材, 研究教法, 教师本人一定要清楚你为什么要用这个课件, 达到什么效果, 让课件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真正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2.要合理的选择资源
多媒体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案示例、媒体资源、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拓展资料) , 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课前我们要充分熟悉所有资源, 选取适合本班、本次课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3.要创造性的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 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 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 加以整理、修改、组合, 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的功效, 同时增强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3-01
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此技能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在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一、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字编辑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会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我从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关于文字编辑的内容入手,如报纸、电视、广告语、手机短信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这堂课时,恰逢教师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教师节的礼物”的作品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从这幅作品中,同学们有了动手操作的要求,学生就需要掌握本节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完成同样的作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把信息课的任务分为三种:信息采集型任务、信息处理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在因特网教学中,部分网络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直接获取。这样的任务是信息采集型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在Word中制作一个通讯录,或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型任务。综合型任务一般放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结束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知识做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当我讲《计算机的组成》时,这是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纯理论的课,我从同学们见到过的计算机外观入手,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给学生任务,设计了一张图,“计算机五大部件”──用五个圆圈来表示,将这五个圆圈按一定的位置来摆放,如“最靠左右两边的圆圈”──用来表示“输入、输出两大部件”,像这样的比喻形象而生动,使学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任务间的纵向联系,尽量与学生所学知识前后呼应。如在“让网页靓起来”一课中,要求学生在Photoshop中制作网页的背景;在网页中插入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给自己设计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链接等。这样的综合任务可以将原先学过的许多知识联系在一起,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尽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现的例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实践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用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自学,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内容是有限的,若整个教学仅围绕已有的例子来进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动脑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例,来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工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享受和体现共同合作的过程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4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 强化感知 突破重难点
【内容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正文】: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了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此,通过教学,我认为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有如下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我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从软件中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看到用媒体的演示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自身也在转,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因此产生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于是就有了平年和润年之分,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二月份。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媒体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联想。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运用动画,强化学生的感知。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
1、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
3、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再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步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五、与传统教学结合,避免满堂灌。
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课堂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电脑在轻快的乐声中显示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创设一个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只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张荷叶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题目是用哪些荷叶上的算式解答,哪张荷叶就是青娃的家。让学生先同位互相讨论,再提名学生操作鼠标帮青娃找家。这里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媒体立即作出反应,找错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找对了,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儿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轻松愉快的巩固新知识的效果。再比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CAI软件,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实验、失败或成功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习的方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独立地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有选择地主动获取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六、借助多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5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开展这门综合实践课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协助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学规律,适用本学科教学,被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采用.
作 者:陈永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361102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电工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 信息技术课论文
★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 任务型教学法的来源论文
★ 谈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 任务驱动的数控实训教学论文
★ 任务驱动法教学思想的实践论文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事管理实务教学中的探究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6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7
一、先入为主, 快入情感
语文课教学之初, 教师尽可能地使用与课程相关的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为之所动, 并产生共鸣, 激励着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也可以用讲故事, 情境感染的方法。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爱听、爱看情节曲折故事的这一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 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二、创设疑问, 启迪情感
在教师导入新课时, 可以针对所学内容, 提出一个或若干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的思维集中起来, 积极地想办法, 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导入新课, 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例如, 在教学《驿路梨花》时, 我曾经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 应如何理解?文中有“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这样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就能吸引学生注意, 带着问题去读书, 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巧设悬念, 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 可以像讲评书一样, 先讲一些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停下来, 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 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 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这一类课文时, 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触类旁通, 体会情感
把相似的课文联系起来, 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 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同学、家人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 学生能触类旁通, 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巧抓重点, 引入情感
教学中, 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 这样, 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 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 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六、故留空白, 体验情感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 让欣赏者去任由思绪驰骋。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 故意设置空白,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从而达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让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摘要: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 应用思考
一、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激增。高职院校是输出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人才补充作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专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服务于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知识过硬、技能娴熟的人才。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法即指有效依托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任务驱动就是利用任务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教师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的作用,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1]。
(二)任务驱动法优点
首先,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晰课堂任务,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需要将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其次,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将任务内容布置给学生,对任务和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借鉴各种教学模式,从而确立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地对课程任务进行自觉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熟练。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法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的任务涉及诸多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视教学内容,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用来解决任务中所涉及的问题,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最后,任务驱动法在课程教学应用中,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和教学之间有效结合,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应用
(一)重视教学任务的设计
任务设计作为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所列举的案例是否典型、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关系和影响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案进行科学的设计。教案设计的原则是保证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非常具体的理解,对所学内容有独立的思考,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合理解决。教师成为设计方案的主导者,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的深度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顺利地进行实际操作。而学生依托的是典型的教学案例,其代表着某一类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实施[2]。
(二)注重教学任务分组实施
任务驱动是教学的一种方式,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学生依靠个人力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时就需要对这些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进行学习讨论,让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还可以讨论。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分組,指导教学,实现帮扶教学,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成果展示提升自我认知
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技能上的短板,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此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听取其他成员和教师的评价,学生在收到评价后可以检查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二次学习。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会针对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进行交流和碰撞,再吸取其中优秀的合理的部分,补充自己的短板。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紧紧围绕学生未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所涉及的诸多理论、技能知识任务。任务在设计上能够很好地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上的需求,任务的设计直接指向汽修专业知识与动手技能,依托一体化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模拟典型的工作状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4(8):115-117.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9
教材分析:***是什么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章第*节的内容。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
本节所讲学的是**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应用,它不仅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也为下一节***学习内容做铺垫,是知识储备的关键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初二的学生对于***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模仿接受能力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操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方面:第一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学生基本没有***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编辑环境,掌握了**、**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任务设置方面有层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实际处理能力,特别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大量网站的浏览,对网页内容、结构、效果等设计的优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评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学生学习EXCEL没多久,对于该软件的一些功能还不是很了解。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物质条件等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学习这节内容相对来说,有点困难。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 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的过程中的,掌握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由此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通过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在思考、分析、完成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限定一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会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这时在教学设计要设计中要设计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教学准备: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将相关的资料、素材存放在学生的D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旧知导入。教师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原有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有困难,或者难以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学习新知。
(2)设疑导入。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善导的教师常常在章节的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会议、联想,并渗透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实现的呢。
(3)事例、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
任务一:(自主探究)任务二:(协作学习)任务三:(开放、体现创新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促进迁移
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串一下。
注意知识的总结。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操作中经常遇到,而书上没有讲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和讲解。对于知识点钟容易忽略的错误要反复强调。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富有真实性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并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任务”情境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乐于学习,进而创造性地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执行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是学生在与相识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与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境,使得学习直观、形象化。
(2)分析、明确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的任务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面临一个具体的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任务。(3)引导协作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4)总结和评价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看到实用价值和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性地解决问题的方便之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进而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头脑中构思,在作品中体现,所以,老师应注意安排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作品来达到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务的设计很重要,一般一节课有三个任务。任务贯穿学习的始终。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我将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我之所以称之为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现在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比较薄弱,虽然也存在部分学生素质比较好,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有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再加上物质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因此教师的讲解及引导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操作实践性,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典型的“任务”(符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在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时,我作为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随时调控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课时中我采用了观察发现法,鼓励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再结束本课时的内容特点:操作技能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同伴们一起学会操作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性质是操作活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的分配:45分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时间为占70%以上;教师主导者,占用时间不得超出30%。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小组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是其他组或全班同学。
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益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模式包括:合作学习。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任务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观点不完全一样,各个观点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导入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说课稿—89页
首先,我播放了前几年前的奥运会录像片段,同学们看到赛场上运动员飒爽的英姿,场下啦啦队摇旗呐喊的情景,一定会无比激动,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我们所学的WORD软件为运动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查找资源——浏览“资源管理器”说课—95页
用多媒体进行情景设计,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在本课教学一开始展示生动、有趣、好看的图片、动画、好听的音乐。存放在某一个盘符下,(放在隐蔽的地方)让学生想办法去找到,去打开。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又找不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特别想学“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导入本课的主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平时经常去图书馆,现在如果你去担任管理人员,你是如何整理图书来方便同学们借阅?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整理的分类方案,并互相交流和弥补方案的不足。
教师总结:演示一个学生分类方案,指出分类的好处。那么我们计算机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我们为了使用方便,也必须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建立素材资料库。
为日记做个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首先我拿出两张设计好的黑板报挂图让学生做比较,一张是用普通的字体做出来的,另一张是插入了艺术字和图片后做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张图片的效果。借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两幅漂亮的封面,让同学们获得感知,紧接着教导学生,只要认真学好这一课,你也可以设计出这样精美的版面,成为小设计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层的使用》说课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我采用《美丽的神话》这首音乐动画作为导入,同时指出画面中那翩翩飞舞的蝴蝶,它的运动与前面所制作的物体运动有所不同,是沿任意路径运动的,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层的使用。《运筹帷幄》说课稿
假设,你是学校的校长。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是踏青的好时间。你准备让你们学校的学生出去春游。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只能去一个地方。作为校长的你,想尽可能的让大家自己作主人,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春游。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一位教育家,你想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同学在网络世界里在做些什么?你又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重点: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难点:通过对统计信息的分析,得出结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局域网技术
教师展示一组秦始皇兵马俑的精美图片,学生产生很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浓烈的兴趣后,教师马上提出“大家不离开座位可不可以欣赏教师机上的图片呢?”,从而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结识“网上邻居”。
导入都以问题结束,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原有的方法无法解决,所以,学习新知。
生活中,***(这节课学习内容的成品)很美,是如何实现的。
不要浪费太长时间,虽然是创作性的内容,要让收益最大化。
教学过程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奥运会设计了宣传单,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第6课图表的生成、修饰及调整》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10
民族学校教师 姚建国
一、引言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但究竟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应如何设计等,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小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作为选学课程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内容多,课时较少,学生为了分数不愿费力去学习的情况下,仍要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结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这样理解。
二、任务驱动型的含义
(一)、所谓“任务驱动”
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
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11
一、 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画角时 ,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我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角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从软件中了解基本的角的知识,看到用媒体的演示出:大千世界有无数的地方用到角,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角在生活中的用处,因此对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媒体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角,产生了许多联想 。对于角的知识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数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数学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数学教学的返朴归真。因此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去除学生的负担感
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
教师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長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能增强训练密度。
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篇12
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构思
如何在两周或者三周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 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方案的构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方案的构思包括: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执行阶段、任务总结阶段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在任务准备阶段我们合理设计设计任务。根据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水平,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 合理设计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写出任务书与授课计划。
在任务执行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创建以学定教,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自主探索的新型学习模式, 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
在任务总结阶段采用“教”与“学”双向反思模式总结经验。从教师的角度是指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后, 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反思教学过程, 研究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从学生的角度是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 反思学习过程, 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实践
(一) 任务准备阶段:合理设计任务
1. 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设计。
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 所选用的模拟实训企业通常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其所包含的任务内容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明细账、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根据明细账和总账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2. 任务难度。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把任务按其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
A类:基本任务, 这是能够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上岗基本要求的任务。实训内容是围绕企业日常基本经济业务, 学生通过运用会计基础所学知识与技能, 就能完成的任务;
B类:提高任务;在A类任务的基础上, 增加了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量, 这是相当于全国初级会计职称实务考试要求取的任务, 主要运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 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C类:拓展任务;在B类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少量的目前企业实务中比较常发生的特殊业务。这部分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学生所学会计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3. 任务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在任务设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任务设计应该体现科学性合理性。会计模拟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中, 所设计的每一个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任务的设计必须考虑课程知识结构框架, 所涉及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合理安排任务内容。在任务设计中注意以旧知识带出新知识, 循序渐进。
(2) 任务设计要实用。会计模拟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中任务的确定, 可以是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 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认知需求和动手实践解决任务的愿望, 必须考虑用人单位对会计与审计应用人才的要求。做到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的真正无缝对接。
(二) 任务执行阶段———自主探索、互动协作
1. 正确理解角色转换,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 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始终应处在主体地位,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把握难点、抓住关键。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相互协作。
2. 科学合理地评价, 达到有效激励。
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中, 由于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中的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有一定的难度。传统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因此评价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重视过程评价, 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是否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为标准, 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 任务总结阶段———“教”与“学”双向反思
通过“教”与“学”双向反思, 使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反思教学, 也是任务驱动式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地重视。
三、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合理分组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应该合理地分组, 一般可以根据总任务量的大小, 按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设置要求进行分组, 分组的质量取决于能否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开展公平竞争, 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一般5人为宜, 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实训具体任务和岗位实训的目标要求, 可以分组为:组长 (总账报表组) 、出纳组、材料组 (兼往来组) 、成本组 (兼工资组、固定资产组) 、销售组 (兼投资组) 。
(二) 分析任务涉及的专业知识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对任务进行分析, 让学生明确此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涉及哪些专业知识, 并分析其中前期相关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中已学过的旧知识, 在本任务中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覆盖面;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必须注重教师的讲解模式与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支架, 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自己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
(三) 任务难易程度不同, 完成任务的要求有别
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ABC三类任务应区别对待, 任务完成的要求不能统一。A类任务, 学生通过指导老师的简单讲解, 基本上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 这类任务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完成。B类任务, 一般学生在指导老师讲解、示范、操作下, 也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这类任务要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再独立完成业务的会计处理。但是对于C类任务, 一般要多次讲解、示范、操作。这类任务对于学习较好, 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任务, 而其余学生只要求能模仿性的完成任务。
(四) 教学评价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在企业的实务操作中, 也存在多样性、复杂性、甚至有时也比较灵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教师评价的重点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甚至可以跳出教材内容。如果学生任务完成结果异与常规, 但只要不违背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 也应该加以肯定。在评价考核上, 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知识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相结合。要针对不同学生完成的任务,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多以激励表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评价则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 取长补短, 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的。
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传统, 进行创新实践。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以任务作为驱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将课堂上所学理论加以灵活运用,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 和实践能力, 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到的知识更为实用。值得我们在相关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中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探索, 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 用人单位满意, 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会计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移伦, 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 .
[2]周庆华.任务驱动教学的有益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 .
[3]姜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教学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 2007 (11) .
【浅谈在信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07-14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11-11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08-13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08-20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07-05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1-08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06-16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6-26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07-17
浅谈在音乐课堂中的地方戏曲的渗透教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