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4-05-28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选12篇)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朱亚荣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7期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迈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一是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二是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三是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之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须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2

关键词:学生,教学主体,学习动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英语作为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而不仅仅是掌握语言形式 (即意思和语法) , 而通过语言活动来完成交际任务, 不只是就语言本身进行练习。学习语言只靠听是学不来的, 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为他们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语言实践,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靠反反复复的练习才能运用自如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尽心设计各种活动, 创设情境, 使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方法上要讲究启发性。课堂教学导语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打开他们的思路, 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 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教导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导需要通过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消化、吸收、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东西,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素质发展。因此,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乐学、会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绝非否定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主导作用, 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导”、“善导”。“重导”就是重视“导”的作用, , 启发指导学生学习, 发展他们寻求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善导”就是善于“诱导”, 导要得法。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备课方面要进行某些必要的改进, 备课作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课堂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 关系到学生认识水平、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应存在于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 因此教师从制定教学方案到课堂内外的活动, 都应为学生着想, 教学技巧的运用要从学生的需要与可能出发, 应在学生主体思想指导下实现教师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多让学生活动, 教师少讲或不讲, 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加任何指导, 一任学生自由发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树立主体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参与听、说、读、写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认识和实践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抓好预习十分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并让学生自己感知、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为新知识扫除障碍做准备, 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 挖掘出学生的动力和潜力, 唤起学习的浓厚兴趣, 使学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预习主要涉及语言知识、学习技巧、文化背景。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Cultural Relics一文时, 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Do you know what cultural relics is?Does a cultural relic always have to be rare and valuable?Is it enough to have survived for a long time?Are cultural relics only objects like vases or can they be buildings too?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后, 他们听课时更有针对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顺利。另外,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 要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背景知识,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学习的积极性更高。除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大胆答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听课时抓重点、记要点的能力;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扩大外语接触面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纠正,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上最可怕、最凶恶的敌人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这就是说,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因此,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如在讲解课文内容前, 教师如果在阅读前运用恰当的、有趣的、有针对性的、有启发性的方法引入阅读教学, 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 活跃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 降低新内容的难度, 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习效果的优化。在讲解课文过程中, 应把阅读课作为整体来处理, 通过上下文来教词汇和语法, 通过扫除新的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可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观察, 发现, 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策略学分析、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总体布局、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 判断问题特征等。在语言运用环节, 对不同体材的文章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采用采访、角色扮演、讲述故事、发表评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讲解语言点时, 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情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理解并运用语言点。由于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 这就促使学生课下积极预习, 查找资料,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 灵活多样的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 感悟和体验,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创设适宜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

(一) 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 一堂课的气氛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并不是有问有答, 你来我往, 学生完全在教师的“导引”下你问我答, 教学过程的主角还是教师, 学生充其量是“配角”。而真正的气氛活跃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独立进行思考,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后进生进行鼓励指导,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对他们, 特别是学习上吃力, 练习常常出错的, 始终应笑脸相待, 鼓励不断, 杜绝责难, 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 创设探究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善于提问, 勤于讨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造成探究环境的前提。设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 也是思想的原动力, 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前提。利用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使学生提出问题;二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教师的提问必须是富有启发性的, 是能够对教材起阐释和说明作用或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的。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途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提出的问题并非都值得探究,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那些需要查阅资料的提出假设的问题最适用于作为探究的问题。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展开讨论, 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试图解决问题。

总之, 教师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 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1998年, 第二期.

[2]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关键词:英语 教学 趣味教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结合,是根据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行动的一致,有利于师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弥补自己教育才能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使教师的影响力长久的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的爱经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将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支持教师的工作,向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受到真诚的信赖与尊重的气氛中也会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成功引导,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还要通过富有情趣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法,引人入胜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稳固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音乐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英语歌曲,让学生学唱,并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唱得更好,借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高度兴趣,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气氛。再如:游戏教学。为使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更加牢固,让学生把所学过的英语单词制成卡片,做游戏时老师说英语,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正确的及时表扬,而对错误的则处以“重”罚——让他们唱一首英语歌,这样使得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再之,猜谜教学法,教师把学过的单词编成谜语,老师用英语说出谜面,让学生猜出谜底,还发动学生搜集英语谜语,利用板报猜谜等形式进行比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表演教学。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文内容都很生动、直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用分组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三)电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节约了教学时间,加大了练习的密度,同时对于练习的梯度也更易于掌握。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一个有声、有形、有情、有景的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调动了他们各种感受器官的作用,多渠道地获取信息,使所学内容更易于接受,记忆更加牢固。

三、更新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反之,则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养成刻苦钻研的学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们需要做到:

(一)让学生会问、会说。要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在学习一节新课之前,首先布置学生自主阅读(预习),初读之后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内容,能简要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问题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会提问题及准确表达的能力。

(二)让学生会听、会读、会赏。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要让学生学会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让他们学会听是非常关键的。每节课要有一定时间的听力训练,让他们接触各类英语人士的语言,各个英语国家的英语,用以加强对他们的训练。同时英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要学会用英语的思维去欣赏这美丽的语言,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学生尽力地去模仿标准的英语,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教学中,除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之外,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补充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听力训练主要以《新概念英语》中的对话、短文为主,辅以英语报纸中的听力内容;阅读主要以《新概念英语》中的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近的短文为主,辅以英语报纸中的阅读内容。这样既强化了“双基”,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

摘 要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内因,让内因起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优化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动力,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因此,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优化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在教法上经常变化,灵活运用,就能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就能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有的可采用“倒置式”教法,有的可采用“变序”的方法,有的可采用“问题引路”的方法等等,有时多法并用。通过教法的多变,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情有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在审题后,可采用直奔中心的教法,教师设疑:这篇文章主要写邱少云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接着要求学生找出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一个词(“纹丝不动”),再抓住“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这样抓住中心词辐射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改变了常用的那种按课文内容逐段、逐句分析讲解的固定模式,以“变”引“趣”,用变序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使教学的重点突出,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也可为学生构筑比较合理的思维流程。

2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启发心智、发展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把质疑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中。刚开始,学生往往问得肤浅,教师给予热情鼓励,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质疑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在学《草船借箭》一课中,学生经过预习,提出了许多问题:诸葛亮明明不是向曹操借箭,是骗箭,为什么课题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帮忙而又不让周瑜知道?为什么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派兵出来?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讲读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边议,通过解答,从而看出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神机妙算,才智超群,不愧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通过质疑解疑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尊重主体,全员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必须匆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以教材为主源,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读、想想、问问、议议、做做、写写,使全体学生主动起来,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在坚持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实行提问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优先表扬优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尽量体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例如,问题的设计有层次,作业设计有坡度,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回答和选做,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不掉队,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胡适曾把读书和看书加以区别,意思是书光看还不能算是读书。吴伯萧先生也曾多次指出,“现在的教学把课文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阅读原文上。”实质上,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舍了本,逐了末。所谓“本”就是让学生正经八本地念文章,诵文章;所谓“末”就是在读书这种原本非常简单的事情上,凭空附加了一整套“繁琐”到无以附加的所谓阅读理论,或者什么各种新奇的教学手段。为了启发而启发,为了创新而创新等等。在语文学习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所有成大学问者,都不废及至终生不辍地以最原始的方法来读书。苏东坡可谓才高八斗,但读书却非常老实,他就是一遍一遍地读,以至于听得守夜的更夫都记住了文章的句子。

4注重学法,培养能力

吕叔湘先生强调:“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方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标。学法指导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一个不断内化、不断吸纳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山和水两个段落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理解写水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总结出是用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体会作者用大海和西湖与漓江水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的。接着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收放结合原则,也提高了自学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5

论文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教师努力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体验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以必要的例述。

论文关键词:自主,教学活动,主体,发挥作用,感悟

[正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能力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源于学习要求,能动地学习源于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学习源于“自主探求”的欲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教学实践挥动中,笔者归纳以下几点:

⒈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文中面对楚王的三次做法和晏子的三次反驳,第一课时如何取舍,的确让人左右为难。与其让教师作做出选择,让学生被动的“跟着走”,不如把这个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初度课文,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内容之后,再围绕“文章中哪件事最使你感兴趣”这个中心问题去自读课文,自主感悟,展开想象,图文结合,加深感受,学生已有的感情得到升华。再学习另外两件事时,已有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畅所欲言,体会领悟文章的主题:尊严。

⒉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希望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上没小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同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话说长征途中飞夺卢定桥之事……”来掌握事情的发展顺序;有的同学抓住看图学文的特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帮助理解课文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同学做出精美的电脑课件进行演练;有的同学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品位……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甚至连平时极易被教师忽视的后进生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精彩之处层出不穷。

⒊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赛马情景,有些学生在操场比赛选“马”,也有些学生别出心裁,试着制作同向运动演示器,他们亲眼目睹了比赛结果,有了亲身体验,再读课文时,学生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起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懂的了。

⒋让学生寻找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搭档

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这课,尊重学生意愿,组合好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然后再去进行全班合作探索,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特殊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想、再议,切切实实的把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异议,大胆争辩,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主体作用的研究 篇6

本斋小学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呢?

一、以日常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质性评价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常常流于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而质性评价的方法则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关注。

1.日常行为评价:生生互动。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要注重其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全面考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入评价之中。评价分为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每方面下设分项,列成一个表格,展现在班级版块里,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评价者。比如课上同学的表现和习惯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或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可以亲自去写一写,写上自己的看法,写上自己的骄傲。现在,我班的同学在实践中已经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评价的表现手段我没有强调单一标准,可以写等级,可以写评语,可以画小星„„这样做,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课堂教学评价:师生互动。

让学生评课也许你会认为不可思议,但是实践证明他们确实能行,学生对课的评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上完每节课,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对课谈谈感受,他们说的虽然深浅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确,但说出的却是孩子的心声。他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他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3.学生作业评价:自主开放。

在批改作业时,我们习惯用对号和错号来判断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评价结果往往带有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而且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我发现在判作业时多用评语能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语文作业形式多样,批改时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如“写得漂亮”“你很聪明,尽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别人”“你的书写有了很大进步,我很高兴”,和学生聊聊天,比简单的ABCD要有效得多,尤其在作文的批改中我摸索出一条新路,批改作文时写好恰当的评语,再留给学生一个写评

语的空间,学生在作业本发回来以后,对照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写出自己的评语。这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之中。

二、改革考试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全面评价和判断学生发展的状况。

1.试卷设计要利于考试评价。

试卷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对能力、综合性学习也应创造性地加以体现。我是这样实践的,改变题目形式,使用图标代替序号,如有题为“请把迷路的音节和字母送回各自的家”。题目的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评价和发展。

2.改变考试形式,给学生一片自主的空间。

摒弃传统的单一闭卷形式,尝试多维评价方式。如评价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自选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口述,师生一起评判;评价知觉水平和记忆能力,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按照录音机所报题目展开复述;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自备工具实际操作,调查探索。

3.灵活处理考试结果,尊重学生。

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不用百分制量化、表示评价结果,不排名次,而是用“你真棒”“学得不错”“加把劲”等短语表示评价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始终看作一个有多种需要的鲜活的个体,让他们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7

1 学生主体性涵义及特点

1.1 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参与意识的涵义

学生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自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即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

1.2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特点

主体性体育教学其核心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教学上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挖掘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其教学方向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快乐与成功中学习与发展,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 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

2 学生参与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必须首先确立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明确,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下得到体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导质量,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 教师应从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潜在的主体转变为现实的主体。

2.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为了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建立友好的关系, 相互学习,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教师的良好形象, 认为教师是值得尊敬, 值得信赖的, 教学过程不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只有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关系,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

2.3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在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与时俱进, 要做到教与学并重,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原则, 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励、点拨, 教会学生如何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使学生在获得运动技术、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人[2]。

2.4 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 性格和爱好不同, 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也就不同,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精心编写教材, 在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的基础上, 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如:采取分层教学法, 可根据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让学生学会自己“健体”, 掌握一到二门体育技能,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2.5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 不同年龄、不同教学阶段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同。如:在难度较大的运动技能中,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心理尤为明显, 在进行游戏竞赛等活动中, 有一种自觉的、相互依赖的、好胜好强的心理, 同时存在着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控制自己, 从而增强学生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自觉性, 达到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

体参与意识的作用,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锻炼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兴趣,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2 改进主体性体育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舞台, 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S

摘要: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体育教学观正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本文就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锻炼积极性,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学荣.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与条件[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5) :62-63.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1 让学生对复习课堂产生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情感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的。消极的情绪能抑制智力活动,而积极的兴趣则能将其强化。在英语学习中,一旦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众所周知,中考英语复习课就复习内容而言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中考英语复习课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放低姿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爱好。在备课中,把枯燥的语法、词汇、解题技巧等融合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中;在课堂中教师更应该运用语言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依本据案”课前自主复习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让学生复习时有章可循,教师先周设计复习学案,经过集备研讨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复习学案的设计立足中考,重基础、提能力。其中,“复习目标”简明扼要地列出要点,使学生课前学有方向。“知识梳理” 注重教材整合,反应教材主线和知识的完整性,如重点词汇拓展、重点短语认知、重点句型与语法运用等;用填空或问题的形式将基础知识一一列出,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学生先自主复习相关教材内容,熟记重点单词(及词形变化)、短语、重点句型及交际用语和单元话题,初步回顾、探究部分语言点的用法,然后再完成填空,检测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自学自测,发现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课上小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国内外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间的积极互赖,使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有助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

作为教师,在课前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复习情况,通过参与监控、批改、学情调查等手段掌握自主复习的详情;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一个或数个启发性的问题或习题;若设计多个问题,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同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設计课件;课上以课件的形式展示问题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考的第一时机留给学生,能让学生思考的,先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先让学生动手。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发挥群体智慧,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得到必要帮助;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在帮助他人时,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能力得到提升。

展示提升是合作学习成果群体共享的重要环节。对于本单元的词形转换、短语构成、语法结构及语篇描写的规律,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组内归纳、总结。然后小组间展示交流,补充、归纳出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基数词变序数词,名词变复数特别是国人的变法,反身代词的构成、动词的现在分词,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等等,我们都能找出规律,从不规则中找规则。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4 遗忘规律的应用——课后及时总结积累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要趁热打铁。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坚持了“日清周结”,进行了主动有效的课后复习。由于学生绝大部分住校,在学习时间上比较有保障。每天晚自习,学生都主动、及时地针对当天所学内容,通过整理笔记、整理分析错题、做适量巩固性练习等形式梳理知识体系和方法规律,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同时,坚持“周清月结”。 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这样既便于记忆,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带有规律性知识。如八种时态的用法,使役动词带省to的不定式作宾补的用法等,可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5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

在英语复习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的信心、提高兴趣。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问难易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学尽可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因为作为学生,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当他们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便有了满足感、自信心,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学生吸收、消化,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为学生学习“铺路架桥”服务的..因此,重视研究探讨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与形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樊敏 作者单位: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2)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参与 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0

摘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地改变教法,转变观念,实现师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预习动手操作 质疑问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无可厚非。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的教与学这个焦点问题上来。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今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当好课堂学习过程的“名导演”。在“主导”与“主体”的大接轨中,教师必须尽快地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接轨,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就是素质教育赋予“教”与“学”的新内涵,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摸索知识的方法,是独立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课前预习,对上课突出知识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这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领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一定要做到:1.扣紧课本;2.找准要点;3.符合实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折叠与立体图形的展开一节内容时,我就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节内容?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能折叠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能展开?能展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以正方体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内容,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既充实又快乐。当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内容,而且还掌握得挺好。这样做,比起教师强迫性提问、讲解好得多。学生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记忆牢固。要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脑中练思,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展开。由于每个同学的裁剪方向不同,得到的形状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学生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问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上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是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一个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求最后弄懂。学生通过预习后会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本的.,有的是针对老师讲解时的小小错误,有的则是联系了课外知识后提出的。这些学生上课时会质疑问难,下课了还会跑到你身边问个究竟,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一定高,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值得鼓励的。

如教学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四幅图:第一、二幅图分别是由正方形、正六边形铺成的地面;第三、四幅图是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由趣生疑,我就及时引导:看着这四幅图,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这四幅图分别是有由哪些正多边形组成的;想知道为什么前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而后两种则不行;想知道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想知道除了以上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外,还有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时的教师应真正地起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充分肯定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质疑问难中来,发挥了主体作用。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1

一、激发学习动机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是前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对教师的崇拜,教具的好奇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动机需求和兴趣需要,他们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为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不能只单纯停留于口头的激励、教具的新奇,而更应该围绕数学问题,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提炼材料,使学生面临问题,并创造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探索规律、总结知识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面临问题,特别是哪些他们“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实践也证明,凡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获得最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为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尝试教学法。新授前,我就先出示尝试练习,最后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看谁最聪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教学分式方程时,出示尝试练习后,通过语言把学生引入尝试练习的问题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利用旧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却解决不了,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有不足之感和求是之心,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再要求学生去自学课文,尝试练习,他们也就相当愿意,相当乐意地去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关注思维的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还形象地说明了数学的精髓在于思维,在于思维过程,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生探索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单纯从结果论成败得失。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解答过程中,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了解他们知识上的缺陷,从而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善意的点拔,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弥补知识缺陷,当然也使他们知识更加系统化,思维更加严密,思维过程更加紧密。

三、强化成功体验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对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及时予以默许或表扬,使他们内心得到满足,成功体验得到强化。教师不但要从学生的正确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更要善于从学生错误解题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指出和表扬,以提高学生对解题过程、对思维过程的兴趣。特别是差生的成功之处、闪光点,更要及时指出,有时还不妨夸大其辞地表扬,以使他们能从不断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成功体验得到更深刻的强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当然,学生成功体验的强化,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

四、培养意志品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繁重的过程。完成数学教育,离不开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要解决问题,除了必须对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外,还必须有解决问题的顽强意志力。有些学生虽对数学有兴趣,也想获得成功,但由于缺乏这种意志力,他们在碰到较难的问题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遇难而退。这类学生,除了要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外,更要加强他们意志力的培养,要向他们强调学习毅力的重要性,在他们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他们指出“曙光就在前方”,把他引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当然,平时教师也就有意识地提供“跳一跳”就能使他们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逐步克服解题过程中的干扰,从而自觉地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2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理论是“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核心, 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内容的现代教育意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开发者、促进者、服务者和研究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 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 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强调主体性, 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理念。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 “爱是教育的前提”。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就要放下“先生”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尊重学生的情感, 真心真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 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样就会以组织者、开发者、促进者和服务者的身分量,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民主的教育思想,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学生也就会感受到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 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 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 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 课堂教学就会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三、设置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最近发展区原理, 设置问题情景, 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差距, 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 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 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 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大, 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 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 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 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 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 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排除障碍。教学中,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 既能化难为易, 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 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 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 指导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 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 鼓励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 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每堂课后的数学作业, 通常都是用这样方式进行的: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 并给出正确方法教师常常发现, 解答过的题型, 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产生这种情况, 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 学生学习教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 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 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 (在错误地方划线) ——学生自我评价 (找出错误原因, 并修正错误) ——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 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 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方法指导, 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 教必得法, 学才有路, 学才有效, 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 只会一招一式, 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 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 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 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相互交流, 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五、巧用教学媒体,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 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留下深刻印象,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 使得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 能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 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媒体”的运用中乐学、会学, 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下一篇:羊尾中学五五普法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