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精选13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1
引言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教学。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参与英语教学,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缺少表现和发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开展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凸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布置英语环境班级,在班级内设置英语墙报、张贴英语学习标语及手绘英语画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环境记忆,使其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英语教学,发挥主体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有问题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课堂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局促不安。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学生的心理作用,在学习英语及沟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减少学生心中对于教师的敬畏,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心理距离,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更愿意展示自己,发挥主体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让学生更愿意接近教师,从而参与英语教学,实现主体性的发挥。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这样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练习口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录一段音频,然后教师汇总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大家一起对于其口语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更加认真地准备音频的录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要求教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提问环节,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保证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建立起思维模式。例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class?或者:How can you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boys.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回答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过程。
五、把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过于慢条斯理或者连珠炮式的讲解,速度过慢难以保证教学进度和学生水平的快速提升,速度过快学生无暇思考,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在讲解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了“ask sb to do sth”和“ask sb for sth”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际的句子中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这种节奏,对于英语学习有更好的掌握。在熟悉这种形式之后,会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六、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保证学生主观上更加愿意参与英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做游戏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travel around the world”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这个话题,进行一个简短的Free talk,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游戏和表演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发挥主体性。
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很好地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保证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使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同时,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努力,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2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基本策略方针
(一 )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 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而让他们在取得成果中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但是, 此基础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运用中, 让他们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展开数学教学, 对于在课堂上主动发问和提问的学生, 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必要的鼓励, 让他们在自信心和想表现的心理作用下参与到教学中, 进而通过教师指导和其他学生的质疑活跃气氛, 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潜在帮助, 并且对教学课程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 ) 教师应积极驱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初中阶段是每名学生的“繁华”阶段, 是他们青春朦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 因此我们在正确引导他们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变化, 从而用正面的教学方式驱使他们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即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这也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实现其自身学习目标的关键. 因为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课程中, 教师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才能有效地将现实知识和课程知识及各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组合并转化, 即通过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和达到最终效果, 进而产生正面的效应.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要协调好和控制好课程的节奏、容量、时间, 这样方便在适当时间和适当的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萌动中的新思路, 如若出现偏差能及时得到纠正和解决, 最终让初中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获得心理层面上的安全感, 还能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三 ) 注重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课程中的作用
现当的任何课程学习, 教师在课程中都非常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因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 老师的授课和推理方式往往对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影响, 不仅仅是对学生在策略学习中的指导, 还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其实,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就是学生与学生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互动和交流方式. 因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作为主动者, 学生作为被动者, 使教学质量较低, 但是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因此, 为了能更好地支配和控制数学教学中的实用范畴, 教师需通过合理地设计数学课程, 进而让学生既能更好地学习, 又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真正内涵, 最后让学生通过自身能力和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 ) 重视实践和活动教学
第一, 想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与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学生也不只是背诵公式, 而是要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把“做数学”变为“用数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就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坚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施教学时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小组成员自己动手画三角形, 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共性与特性, 达到教学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实践,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加强了互动和交流, 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 便于理解.
第二, 坚持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手段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在课堂上使用现代化设备活跃课堂气氛也成为了必然之举. 计算机、大屏幕多媒体等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的形成过程, 进而缓解了由于数学的抽象造成的心理压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 教师在教授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的概念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 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真实的画面, 然后,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想到的轴对称图形, 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提高教学效率.
二、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优势
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 培养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这也是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需共同努力完成的主要目标. 因此, 为了能进一步深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必须加大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力度和在数学课堂中的思维能力开发的力度, 并把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优势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合理地统一起来,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将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挥得更全面和更完整. 与此同时, 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 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各自所存在的差异性和能力倾向性, 进而将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 让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教学和培养个人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即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风貌.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最终既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水平, 还改进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和使其充分发挥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优势.
综合上述, 在义务阶段下的数学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这也是开发和挖掘他们潜能的重要阶段, 更是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 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和灌输, 还要注重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手法, 以便于帮助他们在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中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 进而既能培养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即做到尊重他人个性化差异等问题, 最终成为一个合格健全的社会性人才.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多数中学对于数学教学也逐步深化.就现阶段而言, 一些初中老师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也从传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在的辅导地位, 进而积极地培养学生在数学中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发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 从而让初中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也能合理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最终让数学知识来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其主体性的优势.本篇文章围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地位,发展策略,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夏志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J].吉林教育.
[2]唐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吉林教育.
[3]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3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会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排斥情绪,大都是认为数学对生活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运用实际的例子来讲解数学知识.比如,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圆桌、窗户等,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给予积极发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间接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现今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因为要改变传统教育落后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所以,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要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开展一定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的基本是公式,但这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熟记公式,还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比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知识的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两种三角形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
教育在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教师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向学生展现更为直观的数学知识形成、变化的过程.还有,科技的运用也必然会活跃课堂气氛,带给学生好奇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比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中的实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形.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感知.
四、在数学教学的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虽然是教师的权利,但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所以,教师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考虑.首先,评价要客观.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成绩,不能单一地以成绩为标准,要多方面地考量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等都是教师应该看到的地方,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其次,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学生为主.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教师积极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评价让学生抱以希望.教师评价学生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发展变化的时期,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要用一句话就否定了他们的将来,要激发他们的潜能,看见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他们的努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教研),2010(9).
[2]施剑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文理导航(上旬),2011(5).
[3]罗淑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2).
[4]曹春利.改革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J].考试周刊,2010(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4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下面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作 者:赵珍联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七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G633.6关键词:观察思考 作业批语 数学教学 学生主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5
摘 要: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生 主体地位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模式显然己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感情,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动、敢练,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给予肯定,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大加赞赏,使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就很乐意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和主体意识。
例如,做课堂练习,“抛物线经过点(1,0),(3,0),(0,3),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把三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列方程组解出a=1,b=-4,c=3,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为y=x2-4x+3;而有创新意识的部分学生,把点(0,3)代入y=a (x-2)(x-3),解出a=1,则函数的表达式为y=(x-1)(x-3),即y=x2-4x+3。教师点评时,肯定前一种方法的正确性,对后一种方法的学生大加赞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提出问题:“任意给定一个正方形,是否存在另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存在。”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与此题类似的问题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作出回答:“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和1时,结论会怎么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扩展了思路,发展了推理能力,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了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三、创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过程需要热情和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的情绪的渲染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觉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灯光与影子”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皮影戏及教师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在大屏幕上形成各种各样的手影:活灵活现的.狗头、飞翔的雄鹰、美丽的孔雀,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亲身体验手影的形成,体会了中心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同时以专家般的理论让学生折服,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要适当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辩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例如“关于x的方程 x2-2(k-1)x+k2-2=0 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相等,求k的值”。学生只考虑到根和系数的关系:2(k-1)=k2 -2,解得k=0或k=2,而忽略所求k的值应保证有两实数根,即△≥0这一隐含条件。针对此类错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充分挖掘并利用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探索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再解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如“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kx2-12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学生很快根据题意列出:△=(-12)2-4・k・9=144-36k>0,解得k<0后,联想到前一个例题考虑不周到而出现的错误,就会很快想到k≠0的条件。
五、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目标
在处于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数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是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数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可行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布置课堂练习:
4x-3y=m
x+2y=6
⑴已知方程组 的解x, y 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
2x+ay=16
X-2y=0
⑵ 要使方程组 有正整数解,则正整数a的值为____。
要求学困生做第⑴题,而要求优等生做第⑵题。学困生很快解得m=-42,他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而优等生通过思考、计算也解得了a=0或4或12,优等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主体作用的研究 篇6
一,从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并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不能再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学生是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本位决定了这种核心作用--学生对于校本目标来说是“教育”的主体,对于儿童本位来说是“发展”的主体,对于课程、环境等客体来说是 “学习”的主体。而且,这种评价主体的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存在。换句话说,有教师在,学生可以评价,没有教师在,学生照样可以评价。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体地位是相对的,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是绝对的。在这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两重含义:一是尊重人格,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悉心呵护,引导学生树立评价主体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成为评价主体。这不仅是方法的变革,更是理念的更新。
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的自主发展
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而主体作用,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主体作用了,相反,小学生限于生理、心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使得教师的主体作用非但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加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增强评价意识,学会评价方法,为学生参与评价创造条件。
在我的教学中,常常这样做:提醒在老师的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过程中,认真听 ,给老师或同学纠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有了师生的互动评价,也会注意自己的朗读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了学习效率。 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老师的可进行评价。每上完每节课,都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节课的感受,也许他们说的深浅不一,有对有错,但说出的却是他们的心声。在评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不要是简单的打上“ √”或“×”,写个日期算完事。 可以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诸如“写得真漂亮”、“书写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老师希望能看到你更大的进步,加油!”尤其语文作业形式多样,批改时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和学生聊聊天,比简单的“优、良、差”要有效得多。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在批改孩子们的日记时,我常常会写一些简单易懂的鼓励性语言,和孩子交流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而一些问题,这在无形中给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现在日记本就像一本通讯录及时传递信息,同时也记载喜、怒、哀、乐,承载希望与收获。
三、立足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倾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而这种倾向性往往是由教师主体的激励功能决定的,并且作用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对象、环境、层次,灵活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把握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倾向性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使学生主体的个性得到完美发展。
总而言之,发挥教师主体的教育、导向、激励功能,确立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发挥学生评价主体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7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问题是主动学习的核心和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找规律》的教学片断为例:教师先出示一个圆, 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形, 教师接着出示正方形、三角形让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出示一组图形, 还是按照圆、正方形、三角形的顺序出示.这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出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因为按照第一次出现的顺序, 学生知道第一个出现的是圆, 第二个是正方形, 第三个是三角形, 接下来又是圆、正方形、三角形, 如此循环, 也可以把三个图形看成一组, 一组一组地呈现, 每组都是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顺序呈现.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 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排列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于是直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 注意使问题能够简洁、明了地展示给学生.然而, 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情境创设的童趣与新颖, 忽略了情境的导向作用, 使复杂、浑沌的情境也展示给学生.在《找规律》教学中, 教师进行逐层创设:从单个出示圆、正方形、三角形到整组出示圆、正方形、三角形.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规律的演示、知识的渗透, 也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学生在这个过程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建构.
二、处理好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时自己做主, 通过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吸收、内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并进一步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解决办法,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多种方式, 如小组讨论、同桌互讨、交流作业等, 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一对一单向交流的方式,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交流, 给每名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表达自己观点以及了解他人想法的机会与平台, 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参与、反思等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点时, 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 开动脑筋, 从各个方面了解条形统计图;但在尝试自己制作统计图的环节中, 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三至五人一组, 互相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听别人的想法, 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自己解决制图的难点与注意点;学生制图完毕, 这时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找出优点与不足, 及时进行反思,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 不要盲目地提高制图要求, 一定要注意制图的科学性与美观性.
三、让学生多表达,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他们的语言发展联系密切,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整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量关系,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正确、科学的分析、推理方法教学中多让学生去表达, 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或更有目的地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敢说、多说, 对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及准确使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学家认为,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提问对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避免随意提问, 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然后指导学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转化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关系又是怎样?转化得到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又有什么关系?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结果,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概括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暴露与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 教师通过精心设问启发学生去思索、去发现,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学习的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8
一、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1. 用情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奉献自己的爱。例如我班一明同学家庭条件差,我发动全校同学为她捐款,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结果非常好,使全班团结起来,因此一个教师要学会用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尊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材施教。当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时,学生更容易信任教师,尊敬教师,以教师为榜样,那么师生间就会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愿意学习。
2. 鼓励激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生长点恰当地鼓励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几名发挥不理想的学生情绪很低落,面对这种情况,我给予及时的鼓励,并与他们共同分析试题,找失分的原因,找到生长点,让学生围绕该知识进行发展,列举类型题使他们重拾信心。所以,教师应善于以优美的语言进行鼓励,激发兴趣。
3. 发展激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与计算的厌烦,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使学生之间产生竞争,进行思考说服对方,使每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进行思考,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观察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数学。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生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反复实践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尝试教学有所收获。
1. 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求知的欲望。要鼓励学生多多发现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为什么世界上很多的建筑都有数学元素,为什么自行车这样设计等等,把学生学习数学引入到生活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移动信号塔为什么用三角铁建造,应用了什么数学原理,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来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简单易懂。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知识就会记得更牢。
2. 注重发挥教材中思考题引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题是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关键,起着引领的作用。数学课堂也因为有了思考题而充满了这门学科本身的活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哪个过程,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出目标清晰精准的问题,研究与讨论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合作、互助、交流,让学生学会知识。设计问题要看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成绩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要想好每节课设计的每一个问题,要提关键的地方,要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
三、善于引导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自尊心较强,需要别人的认同。一是教师要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教师要善于学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就让学生去研究,教师不必去替学生解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学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在课堂上,我注重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
当我走进课堂时,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的问好“Good morning!”与和蔼可亲的精神面貌告诉学生:老师喜欢你们,老师愿意教你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就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从点滴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会产生挫败的心理,我告诉学生:“学习语言犯错不要紧,学习总会犯错的,只要肯改肯学就行。”这样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在教学上,一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只有在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素质的发展。”
1. 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我常常采用音乐教学(唱
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猜谜语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手段,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景教学
a. 表演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内容生动、对话直观的实用性用语课文。
教师较容易设计情景教学,把课文对话放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练习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如BOOK TWO中的LESSON ELEVEN《WHAT WOULD YOU LIKE?》一课,四人一组(分别扮演Waiter、Mr.Ma、Ma Lin、Mark)轮流登台表演用英文点餐,并利用道具侍者的围裙、帽子、可乐瓶子等。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表演各有特色,平时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也乐于加入其中,进行语言练习。通过学习与运用,学生知道了如何使语言知识真正溶入到生活中,让语言知识生活化、交际化。
b. 直观教学
情景教学更需要直观教具的辅助等。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有兴趣学,也学得快、记得牢。BOOK TWO中的LESSON ONE《WHERE ARE YOU FROM?》一课,出示China、Japan、America、Canada、Australia等国家的地形图片练习句型,并且图片上有每个国家的代表形象(长城代表中国、袋鼠代表澳大利亚等),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c. 电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课更易上好。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 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三、注重优化课堂结构,促使学生获得最佳效益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尤其是英语的课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才会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
1. 知识趣味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寓教于乐。如给四年级学生讲on、in、under、beside四个单词时,让学生用双手做游戏:一手握拳,一手摊开,教师说“on”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上;教师说“in”时,摊开的手抱住握拳的手;教师说“under”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下;教师说“beside”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的旁边。学生十分喜欢这个游戏,既爱玩,也学习了单词。
2. 活动竞争化
学生的自尊来源于自我能力的认识和肯定。所以课堂上我就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或以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游戏中加入竞争,或进行具有竞争意识的比赛(在男女生中各选出2--3名程度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等,效果较好。如上面讲的on、in、under、beside四个单词时所用的游戏,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记忆了单词,又增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自尊自信和独立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 《关于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会、北京市东城区JIP实验课题领导小组
3. 《论素质教育》 北京市教育局
4. 《论师德修养》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党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团委
5.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谈聋校数学课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篇10
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文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聋校数学课上,同样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课堂始终充满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懂得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方法,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掌握只有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要使学生的参与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基本的一条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老师也和我一样一起在探索。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回答一周有几天?这一周7天是按什么规律出现的?引导学生体会一周7天总是从星期日到星期六重复出现,循环不断。再和学生一起找一找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等,在学生对一系列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的感受中,轻松理解了“循环”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和学生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的兴趣会更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和满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成绩及时予以表扬,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求知欲高,总想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实现自我。所以在分析讨论时,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自学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沿着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前面已学过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且学生对公式掌握的比较牢固。当老师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后,学生就能主动驾驭自己的思维,大家积极思考,有的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这时,老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赞赏他们的成绩,让他们能以更高的热情主动的投入到进一步的学习中,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脑子就会越用越活,智力一步步得到提高、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主体性 发挥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使他们能够以轻松、自由、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同仁投入到这一课题的研究中。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呢?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爱学生,这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关心爱护、尊重相信学生,学生必然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进而“信其道”,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言行、眼神、姿态等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虽然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溝通和交流,但是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和影响学生。首先,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讲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的最直接、最实用的手段,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有趣、感情真挚,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启发性,要充满感染力,以此来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情感。其次,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开展教学活动,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进而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成功的经验表明,课堂教学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拉或扯远。课堂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学生已对本课内容十分熟悉,教师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一定要精炼,切忌冗长。“讲明观点”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教师要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一步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因此,内容要精选,条理要清楚,环节要紧凑,提问要准确,小结要简练,这样课堂才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演示小品、即兴表演、收集名言、讨论辩证、课前课后的调查等,使他们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精心备课,要从备新课标、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备如何为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让学生理解“先进文化的作用”时,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地念课本上的内容,而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先进文化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具体说说每幅图片所展示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强制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去感悟先进文化的作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他们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获得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置为题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
数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12
一、用爱心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生生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更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沟通的重要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外及生活中对学生给予关心, 更要把关爱带入课堂中, 尊重每一位学生, 平等地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作为寄宿制班的数学教师, 我充分认识到, 要让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安心学习, 必须先解决他们适应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两个问题。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 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聊天,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 并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理想、谈童年趣事, 拉近彼此心灵间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学生生病了就带其去看医生, 送药送水, 为其垫支医药费;同学间产生矛盾了, 就找其谈话, 消除其心结。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交往中, 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喜爱之情, 无疑是对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课堂上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激励赞赏的语言来进行教学, 对每一个学生报以关注的态度, 使课堂充满“暖意”, 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相处, 学生敢于各抒己见,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发现与延伸, 使其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新知, 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梯形”时, 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 出示“堤坝图”, 让学生感受梯形在生活中的存在。在教学中, 梯形的高在知识结构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教学时突出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的联系。如画出梯形后提问:梯形的高在哪里?怎样画出梯形的高?让学生用已准备的梯形纸片折出一条高, 小组讨论折出的是不是“高”?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画高、折高, 对梯形的高就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 它的特征是两腰相等,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特征, 从而理解概念。课中, 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而教师只是在配合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极大的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
游戏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 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在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时, 设计“数点造数”的游戏, 每个学生用骰子掷3次, 根据掷出的点数“造三位数”, 比比谁造得多而快。有学生所掷点数为2、5、3, 造数为253、235、523、532、325、352。有学生所掷点数为4、2、4, 造的数是424、442、244。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同样掷3次, 可造出的数的个数却不同?学生通过思考与观察板书, 比较得出:因为第一个同学掷的“三个点数”不同, 而第二个同学掷的“三个点数”中有两个数是相同的。通过这个游戏,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之通过动手“掷“、动脑“组合”、动眼“观察”一系列活动来获取新知,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中学生的活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游戏空间, 他们就有更多的展示与发挥的机会, 虽然游戏很简单, 但它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以合作学习引发学生主动性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互动和交流, 可以是小组合作, 也可以是同桌合作或是全班合作。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 一般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约束力, 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形式。如教学“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 让学生分成3个大组, 并按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要求分别对校园内的花坛、草地、运动场进行测量, 并计算出占地面积。学生分工合作, 进行测量、记录、计算, 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各施所能, 各负其责, 圆满完成了任务, 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合作参与意识。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合作中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切磋, 提高了自我教育水平, 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的沟通,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自我发展。
五、以情境创设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实际努力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气氛中,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以“猴王分饼”的故事情景引入。
师:猴子们很喜欢吃猴王亲手做的饼, 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3只小猴吃 (出示实物) , 猴王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 分给第一只小猴3份, 用分数怎样表示小猴分得的饼?接着第二只小猴说:“我要6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心, 它抢着说:“我要12块。”猴王很苦恼, 它既想满足后两只小猴的要求, 又想体现公平, 怎么办?
问题一提出, 学生都跃跃欲试, 都想充当猴王, 来解决这个难题。这个故事情节在教学新知时设下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情境创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六、以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 篇13
湖北省云梦县隔蒲中学教师 余国福
内容摘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写作指导,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所以就不会主动参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因此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尝试: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再引导学生写日记,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并注重从欣赏包容的角度来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还要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让他们成为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主人。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写作兴趣
导语
时至今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理念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可是一直困惑着我们语文老师的问题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一问题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我恍然大悟,想起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众所周知,它的意思是做任何事兴趣十分重要,没有兴趣将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学生写作也不例外,假如他们对写作没有半点儿兴趣,那么,老师付出了劳动,也不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呢,机械重复花费了心血,也不可能多劳多得,苦尽甘来。这就好比让又饥又渴的叫花子去坐豪华轿车去戏院看戏一样,他饿着肚皮哪有心情去坐车去看戏,所以即使你把他生拉硬拽到戏院,他也心不在焉,因为那不是他目前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因此人们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人。但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些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老师们从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考虑,如果不指导,老师就不能称之为老师,而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怎么会写好作文呢?所以我们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就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进行作文指导,满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完全听不进你的作文指导,所以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对写作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变本加厉--更加厌恶写作文了,就更不用说主动参入作文教学,也更不用说提高写作水平了;老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入,所以愈是怕作文教学了,面对作文教学表现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毅然放弃城市优厚的生活环境,专门跑到那些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说明了什么呢?毋庸置疑,这说明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他们对自己还未完成而即将完成的文学创作满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这些事实表明: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不要盲目地强化作文指导,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正文
孔子尚且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此,在这里我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
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和动力。换句话说,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这就好比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一样,当年在他准备带着他的船队出发之前,他肯定在心中早已拟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于是才有了他那样伟大的壮举。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
(1)作文目标。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目标即好作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要知道,对中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际的例子: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一下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就再让学生欣赏一下中学生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谈谈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小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学期目标。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生就荣获班级本学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并把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在班级专栏里。有了这样一个适当的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自然对于写作是跃跃欲试。
(3)写作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写好作文的好处,再小结:如果作文写好了,自己的语文成绩就相应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写好了,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这样,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属于自我的写作实践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班级优秀作文的“门槛”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开始最好不要设得太高,这样会把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会打消他们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不再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那么我们想把学生变成作文教学的主体这个愿望就难以实现。
(二) 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写作目标有了一点儿写作兴趣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先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而不是写作文。
(1)比较。这里,我们先要区别一下“日记”和“作文”这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必须的、生硬的、冰冷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却是自我的、自由的、内心的、温暖的、无限制的、真实的、有情趣的。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写作文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写的,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艰难的、痛苦的、无可奈何的,他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生硬的、虚假的、无趣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的排列与组合;而写日记呢,由于学生是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随心所欲的,因此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在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觉到他的真诚,触摸到他的心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的思想,包含着他的情感。
(2)小结。经过了上面的比较,我们不言而喻:写日记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表达自己心声的过程,不仅表达了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和喜欢的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又有谁不愿意参加呢?!自然,写日记就能使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能引导学生逐步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 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这是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
实践证明,除了要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这里,需要说明三点:
(1)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更不可能有好的创作。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所崇拜的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作家,为什么写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让人读了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成为人们喜爱的宝贝,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他们常常主动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原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离开了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写作就要被迫停止,创作就不能进行,而且作为作家的生命就要结束。这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而不能生存一样。遗憾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好心办了许多坏事,总是在学生还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指导,这就像还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肚子却考虑着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样。
(2)强调要写好作文,不仅要观察生活,而且关键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然而,学生往往认为观察不就是用眼睛看吗?其实不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们许多人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而作家呢?他们好像也是用一双常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要知道他们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发现了“家庭的温暖”、“人间的友爱”、“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社会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大自然的奥秘”……,这就难怪作家们写出来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如果他们也只是和常人一样用眼睛看了而不善于发现这些“美”,那么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了。因此,生活中许多看起来极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写成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这些恰恰表明学生如果也有了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如果找到了生活之美就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和第一需求,这个时候,你要想他们停止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都难了。
(3)要强调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要过多地片面地追求“创设情境”,如让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观看一次实验,或参加一项活动,然后就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自认为这样做了,就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其实呢,由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写作的基础不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还有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结果,经老师这样一“创设情境”,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情感,约束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主动参入写作的积极性,导致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 一律、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往往能有几个学生写出像样的东西就不错了。这就刚好违背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人才的需求。所以,少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或许他们会飞得更高。
(四)从“信任包容”角度看学生作文,让学生参入批改和讲评。
这是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强化。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爱心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已经写好的作文,并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
(1)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叫人痛心的是老师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导,相反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学校也常常专门组织老师去听作文指导课,而很少听作文讲评课。试想:在学生未动笔写作之前,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作文指导,大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亲自进行写作实践,所以他们肯定对你讲的没有兴趣,也不会认同,也不会接受,能够接受的寥寥无几,最多只有几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广种薄收。更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只注重了作文指导,就把批改当副业,其结果是:老师就会简单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话”给学生作文写尾批,不痛不痒,敷衍了事,完事大吉,或者干脆交给一些实习生代为批改,腾出自己的手脚去“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了。这样,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处理”了,断送了“性命”,学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自然更不利于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而老师呢,当然也既不知道学生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今后的作文教学如何改进。这样一来,作文不批改的结果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提高,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很难有起色,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看不到希望。再说,因为老师没有认真批改作文,所以形成恶性循环,作文讲评就更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老师往往在进行作文讲评的时候,只能笼统地、模棱两可地说几句“好、不错、还可以”诸如此类的话,蒙混过关,不能有的放矢,不能道出问题的实质,更无法做过细的耐心的辅导工作,作文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相反,如果老师认真批改了再进行作文讲评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这样的讲评针对性强,易于落到实处:学生由于经过了自己的写作实践和亲身体验,所以无论你讲评他的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产生共鸣产生认同感,都能欣然接受。这样的讲评是学生乐意接受的,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改好写好作文的信心和欲望,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以为,这个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就好比师生同行:如果老师总是跑在前面,把学生放在后面,这个时候就是有学生掉队了老师也不知道;相反,如果让学生走在前面,老师远远地跟在后面,这个时候要是有学生调皮了、掉队了,老师都历历在目,可以一阵吆喝,一一及时纠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跑在前面--事先写好作文,然后老师跟在后面--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
(2)同时,还要用包容的胸怀和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成为写作实践的主人,我也会把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找出来,从中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来,就像探求宝藏的人在沙滩里寻找金子一样,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会把它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再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慎重其事地满心欢喜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文优点用兴奋的语调宣读出来,像是宣读特大新闻一样。读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的幸福之中。然后,也会利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也用欣赏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用包容的胸怀原谅他作文的不足,用诚恳的话语耐心地辅导他,鼓励他改正作文中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不经意中发现他睁大了一双充满信任的眼睛看着我,不住地使劲地点头。此后,我又惊喜地发现他的写作兴趣大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
(3) 还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当作文批改讲评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了以下做法:一种做法--经过几次“学生写,老师改”后,有时让学生当一回批改作文的主人“小老师”。具体做法是,先交换作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手中的作文,再根据原来总结出来的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来批改;改完后,再进行第二次交换阅读批改,如此循环,并每次改完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老师查阅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三十分钟后,所有学生停止批改,把手中的作文本归还给学生本人,再让每个学生向别的学生推荐他自己在刚才的批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好作文,互相传阅,互相学习。可能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看的作文篇数也不同,改的质量也不同,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参入批改的热情高、兴趣浓、效果好,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另一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我自己已经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和讨论本组里最好的作文,看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总结出个一二三来;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荐本小组的最佳作文,一要读出这篇作文写得好的句段,二要归纳出它的几个优点来。并把这一做法与全面讲的“写作长跑规则”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参入讲评的积极性高人数多效果好,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欣赏到较多的学生作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讲评的主体。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用欣赏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同时,还要有包容之心--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一味地去评头论足、求全责备,把学生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会把学生对写作已有的一点儿兴趣弄得荡然无存,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主动参入到作文教学中来了。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讲评“一言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入到批改和讲评中来,刻不容缓,它也是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结论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能把以上几点分割孤立开来,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地运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活”起来,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即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早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看文献:
1、毛新梅《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另一种思考》。[DB/OL]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angxiong桌面教师园地 河北远程教育网.mht
2、郑承祚《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扬州教育学院报,3 月第1期.
3、赵淑芳《浅谈中学作文教学》[DB//OL] ./赵淑芳%20浅谈中学作文 教学_网易新闻中心_files/r(4).htm
4、张振芬《作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
5、吴燕《作文“变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6、管建刚《我的另类作文教学观》
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专题讲座11月06日
www.yuwen168.com/Web168/ZKZWFD/zwfdstly//10/09/22115813394.html
云梦县隔蒲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余国福
2010.12.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05-28
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1-2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07-02
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09-06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5-25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报告12-11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9-06
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