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2024-07-03

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4篇)

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

提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同时最具学习效果的成份。一个学生一旦对学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看成他的自己的愿望、渴望、需要和追求时,他学起来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这时其自身成绩或教学效果都不只是事半功倍的成效。相反,如果没兴趣,学习就会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对中学外语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培养

一、兴趣的激发可用的方法

1、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伟大导师马克思说过:外语是人类斗争的武器。导师这句名言就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语日趋在显示其重要性。因此,作为21世纪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十分明显的。经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这也就奠定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基础。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需要老师准确掌握其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教学来激发的。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4种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讨论。组织学生就学过的内容展开讨论。这种方式可让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大脑,陈述自己的观念。如,在学完高中第二册第18单元“The Necklace”后,给学生一个讨论题:How do you feel like Mathilde Loisel,就文章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表示同情,有的表示批判。这样,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一方面又就所学的知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表达句子的兴趣。

(2)表演。将短剧上学生按其中主要人物的角色和装扮来表演该剧目。设置相应场景。这使学生一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将话表述出来,另一面又锻炼了学生潜在的表演才华。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

(3)想象。每篇课文学完后,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去创造性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表多种不同见解。例如,在学完“The necklace”这一课后,让同学想象玛蒂尔德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她自己、她丈夫及别人会对此事做出什么反应。这样犹如学生自己在导演一剧目,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从穿着发型到面部表情,都应给学生一个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步入课堂几句热情而严肃的开场白,会把学生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使之迫不及待地听讲。如:Hello, everyone! I’m glad to see you. I have sth important to tell you……这样,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听课。他们会在听课中踊跃提问,回答问题,课堂效果很好。

二、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课上产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在课后能保持长时间?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培养。要使学生持久地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有下列2个做法:

1、布置有声作业。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把所学的内容熟读并录进录音带。每周六下午为英语活动时间。全体同学和老师共同监听,并选出语音、语调及熟练程度都很好的5位同学,再评出进步幅度较大的5位同学,并且老师发给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以此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2、分类推进,逐层提高。为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布置作业时,按学生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编排难易程度不等的题目,使他们各自有难易程度的作业,每次作业都使他们有一个新鲜的感觉。

通过以上两点的做法,使学生的课上学习与课下活动串成一条线,使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摆脱了那种课上学、课下放两分离的层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参考书目:

1、《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冯克诚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中学教学全书》,任绍曾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2

一、挫折教育的定义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遭受不断的挫折, 人们才能在经验中吸取教训, 只有在逆境中走向成功的人, 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成功。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勇于挑战自我, 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二、对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 对体育新课标中的学生“健康目标”的延续理解。

现行的体育新课标贯彻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中学生很快就要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 甚至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面临这些竞争, 学生要经受挫折和失败, 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可以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更好地使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2.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需要挫折教育。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 思想意识日趋完善, 生理迅速成熟, 正是非常逆反、对抗的时期。高中生既没有脱离少年的心态, 又急于向成年人靠拢, 急于得到成年人的肯定、赏识, 这个时期的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三、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挫折的心理原因分析

1. 个性心理不完善是挫折心理产生的温床。

高中学生个性虽然基本完善, 但还需要再加培养, 如情绪不稳定, 容易偏激;认识比较片面, 比较理想化;自尊心过强, 承受能力低等等, 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体育活动中受挫的温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旦遇到现实与自己个性心理有矛盾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 主客观矛盾是挫折心理产生的诱因。

这里主观指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我需求, 客观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 在体育课中主客观矛盾处处存在, 如学生希望进行某项体育运动而学校场地师资不允许之间的矛盾;在课中自我表现与机遇不平等之间的矛盾;与同学比赛竞争领先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与需要与纪律之间之间的矛盾等。

四、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1. 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 积极引导开展挫折教育。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加以引导, 久而久之, 就会成为心理障碍。但是只凭空对学生讲如何提高自己耐挫折能力, 学生往往会反感, 他们会认为教师在把他们当作“小学生”, 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 抓住一闪而过的挫折教育机会, 及时地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使他们正确看待挫折, 勇敢面对困难。

2. 情境创设, 困难磨练, 让学生体验挫折。

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 生活比较单纯, 与竞争激烈的社会接触较少, 所受挫折与困难相对较少。一旦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如人意的事, 他们往往难以接受, 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因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人为制造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 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情境教学的创设, 教师要有一定的把握度, 不能一味地打压, 让学生受挫。

例如, 在田径跳高教学中, 当基本技术教学完成,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技术, 能顺利跃过一定的高度, 学生已多次体验到成功跃过的喜悦。这时, 教师要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 分别逐渐提高高度, 让学生自练, 只要学生能在某一高度连续完成两次, 教师就继续增加高度, 直至学生完全跃不过失败为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旁只做语言鼓励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 体验失败挫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体验挫折, 从某种角度讲, 学生的挫折完全是由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学习目标故意造成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简单地直接调整到一定的高度, 让每位学生都来一次“挫折”, 学生就会认为反正大家都过不去, 我过不去也正常, 挫折感就不会产生, 教师预期创设的挫折教育也就一点都达不到效果。

3. 活动体验, 承受挫折, “无为而治”地进行挫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主体是学生, 高中学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与意愿,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把握着主动权,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挫折教育领域我认为也一样, 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各类对抗、竞争项目教学较多, 像短跑、跳远、投篮比赛等, 学生体验挫折的机会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学生认识挫折、理解挫折很好的途径。因此, 教师要适时放手, 大胆让学生自己体会。

现在的社会是全面竞争的社会, 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怎样让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竞争失利面前愈挫愈勇, 不气不馁, 勇往直前, 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努力探索追求。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 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 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 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责编张景贤】

摘要:高中生面临升学及毕业后走向社会, 但很多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低下, 经不起困难与挫折。学校体育要刻意地设置困难, 使学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 培养顽强的意志, 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教育的意义, 合理地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 使学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抗挫、耐挫、越挫越勇的心理基础, 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一位合格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教给生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从小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结合数学科的教学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1.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结合数学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学习每一种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教小数、分数、百分数时,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学测量和几何图形计算时,使学生认识测量和几何图形在修铁路和桥梁、建造楼房时的应用,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有深刻的认识。

2.必须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我国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准确的数据,反映生产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用数量表达具体准确、生动真实,是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了爱国情操。

3.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应努力挖掘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思想教育诸多因素,让学生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来认识客观世界,引导学生从小正确观察、分析周围事物,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较复杂一般复合应用题时,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矛盾转化观点抓主要矛盾,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启蒙教育。通过几何图形的教学,使学生受到“个性与共性”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使学生奋发学习的推动力

只有通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而从小培养学生激发爱国的热情,增进熱爱祖国、刻苦学习、长大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决心。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给学生讲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他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到这样的值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讲述,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4.必须结合教材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教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养成规范化的学习制度和风气。

5.必须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如教师在统计图表时,通过运用各种数据、比例关系,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时,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答方法、灵活运用算法,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严谨求实的学习精神。

二、严格组织教学,确保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吸引力,严格组织课堂教学,力争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方法。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民主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即使有的学生说错了,教师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取笑他,还要给予热情帮助,表扬他大胆发言的精神。另外,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作出公正评价,进行表扬和批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了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我看来,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育形式,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黄长凤. 思想品德教育——想说“爱”你也容易[J]. 教书育人, 2012年34期.

[2] 高海美.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 新课程(小学), 2008年10期.

[3] 郑云久. 要加强对学习优秀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 黑龙江教育 ,2000年Z1期.

[4] 遇丽霞.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01).

[5] 武建春.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0(05).

试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4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找准教材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科学课、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一、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认为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要找准教材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得是否准确,直接涉及到学生学习和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强化了一个措施,就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根据探索的成功与否,及时掌握学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及其变化。对学生之间的争论,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进行反馈评价,通过神态、语言、暗示性的动作等激励手段,学生消除了种种顾虑,探究热情高,心理压力小。尽管有时的探索找不到结论或没有正确的结论,但我们看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例如我们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先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凸透镜的特点,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我们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利用实验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既了解了凸透镜可以成像,还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实验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矿产”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我县是产煤大县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就“煤炭的形成、开采、运输、应用等”展开调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煤炭的深加工、煤炭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进行了观察、走访调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课外学习活动的延伸,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我能行”的自信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步树立起来。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紧张、压力感在逐步消除,少数心理健康轻度存在问题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

二、科学课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天文、地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科学性很强。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在一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

在教学中,结合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一位后进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后,自己动手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同学们对这位学生非常佩服。我抓住了这次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了“学会称赞别人”和“同学们心目中的我”讨论活动。平时做简易照相机的这位学生由于学习后进,很难受到别人的表扬。在这次活动中,我抓住时机,让同学们说说这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说:他爱劳动,经常擦黑板、扫地,不怕脏,不怕累。有的说:他心灵手巧,学习了凸透镜后能自己动手制作照相机等,同学们说出了他的不少优点。接着,我让这位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他说:“同学们表扬我,我很高兴,也感到惭愧。我有时不能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较差,有很多表现不好的地方,我今后一定要改正。”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消除了自卑心理,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课外,我让学生讨论“找到自己的不足”、“怎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等问题。通过这些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能与自己周围的同学、邻居融洽地相处,自信心不断增强,每天都有笑脸,每天都有一个快乐的心境。

在一次自然知识竞赛活动中,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获了奖,而几名优生却没有获奖。我在给这位获奖的学生颁发奖品时,发现那几名优生情绪不高,我知道他们心里想得是:我是好学生,我没有获奖,偏偏让成绩平平的王强获了奖,感到不服气。此时,我向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周瑜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最后得出了嫉妒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能严重损害朋友、同事、同学之间的友谊,会阻碍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互相学习,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同学之间应该真诚、友好,为他人的成功而骄傲,为他人的失败而痛惜。最后,我让那位获奖的学生谈了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那位学生说他最近看了一套宇宙方面的少儿科普读物,竞赛中有几道题的答案他就是从科普书中知道的。这时我向全班学生说:课外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课外学习的途径、渠道很多,每一个成功者成绩的取得和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接着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那几位学习好的学生当场就说:今后我们也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科普书籍,增长课外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部分学生心中隐含的嫉妒心消除了。我感到抓住时机适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上述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变得不再自卑、不再焦虑、不再孤独、不再嫉妒,而是开朗、愉快,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关心,没有嘲笑、讥讽,在团结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结合,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在科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探索科学课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的教学形式。

在每一节课中我们都要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这个大方向,并以这节课所涉及到的科学学科知识为载体来进行,不是为某种创新而思维,而是为研究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来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注意到创新即见自己或他人所未见、想自己或他人所未想、做自己或他人所未做。认识一个事物,多角度去观察,认识一个道理,多角度去质疑,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能不能变成那样。就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象开去,发散开去,这样逐步养成学生的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启示》一课后,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提出蚂蚁可以负重自己体重几十倍的物体,把蚂蚁身上的这种“奇异负重”物质找出来,让举重运动员服下去,就可以创造出“超级世界记录”。学生在学习了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和海参遇到敌人可以吐掉自己的内脏的特点后,有的学生想象说: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海参吐掉内脏仍然可活下去,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也具备了这种功能,那么现在的器官移植就会变为器官再生,有多少人可以免除痛苦,有多少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那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对于学生的一闪之念,我们不是一笑了之,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敢于去想。他们今天想到的,今天不会变成现实,但明天就可能美梦成真。

在教学中,我们把观察与发现、想象与创造作为问题的重点,把基础性、多维性、开放性作为提出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求得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讲矿产的知识,向学生提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今天的各种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有一天矿产资源被我们挖掘完了,那时人们怎么办?有些地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处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再如学习了眼睛的科学知识后,向学生提出:在电视、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们应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在学习了太阳和宇宙等知识后,提出你认为人们能否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居住?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指出质疑的渠道,让学生对前人已有的结论质疑;对教材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某些疑问质疑;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质疑;对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质疑。我们不强调质疑会产生怎样有质量的学习成果,而是把问题放在质疑本身,即让学生学会生疑、贵在有疑、找到途径去解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在“无限宇宙”一课中,对于宇宙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专门举办了一次辩论课,课上学生用收集来的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有的说:宇宙也许是有限的,只是我们现在的射电望远镜观察范围有限,没有看到宇宙的全部。有的说: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从宇宙的起源和人们观察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宇宙在不断扩张,应该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知识,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针对有的学生不敢发问或不会发问这一环节,我们在对实验班的教学中采用了教师有意的设置疑点和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的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从这几点出发,我们初步探索出了——找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开展活动的时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为常规目标;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卫生》、《小学生心理咨询》、《小学生心理诊断》陈永胜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2、《心灵时代》王极盛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9月。

上一篇:项目教学总结(平面设计)下一篇:婚庆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