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精选11篇)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1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新窑乡中学 蔡兴刚
优秀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语言,又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我国传统文学中的古典诗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包涵着丰富的情感。选入初中教材的诗歌,所具有的情感性和审美性,就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
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借助凝练的语言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可以依托的思想和情感的教育。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留传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真挚的情感会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它以其优美凝练的诗句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之中。下面,我就将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教育,谈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坚定方向
树立责任感和责任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孕育了一大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传统。也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是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贞不屈、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博大心胸„„
吟诵古诗词,那字里行间挺立着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铸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他们忘我追求的豪情壮志,在朗朗书声中能使学生激情彭湃,增强民族正义感和责任心。
二、感人熏陶
培养爱国激情
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曾说:“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
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诗圣”牡甫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都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全貌和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作者目睹到的一片衰败景象,到为战乱未平、国势危急的忧虑,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肺腑忠言和人格写照。他鞠躬尽瘁的行为,死而后已的决心,聪明睿智的谋略使昭昭爱国之心千古长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歌教学同爱国情怀融合起来,将爱国精神通过诗歌传递给学生,感染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三、动之以情
培育感恩之心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在中国文学史上歌颂浓浓的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歌不胜枚举,如孟郊《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慈母深厚细致的爱心与儿子的一片孝心交融在一起,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写出了儿子对母爱的感恩之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现了李白对王昌龄深切的同情和牵挂。诗的前两句点明了季节、环境及事件:暮春时节,眼前是飘飘扬扬的杨花,耳边是杜鹃啼血般的悲鸣,在这种凄凉的氛围里,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且己过五溪,岂不更令人忧伤?后两句里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伴着落寞的友人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伴,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这份患难与共的牵挂正是缘于对友情的珍惜。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长辈的宠爱呵护习以为常,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诗词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浓烈的至爱亲情和真挚的友情,用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懂得感恩从而关爱家人、孝敬父母、珍视友情。
因此,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和有高尚情趣的人。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2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1. 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俗话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育者, 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师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起着培育、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 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 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 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的创新精神。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真正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2. 联系实际,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联系实际, 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 我们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开阔眼界, 增强学习的动力, 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3. 要善于创设情景, 抓住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
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而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 进行强迫“渗透”。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 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 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 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 把自己努力变成一名合格的“演员”,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选出的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语言描述练习, 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
教师还必须安排好教学过程, 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 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 做到“多看、多听、多走”, 即要善于观察, 深入学生内部, 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 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 精心思考设计, 把握德育渗透的最佳渗透时机。
4. 通过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在讲授黄金分割点时, 通过讲授其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提
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 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 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 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 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
5. 根据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题目, 以渗透德育
教学中, 教师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 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习题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 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 编拟相关数学题目,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 在“一次函数”教学中, 编拟了“近几年, 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电信事业更是如此, 随着电话的普及, 电信资费也多次作了调整。现从A地向B地打电话, 按时收费3分钟内收0.2元, 每加1分钟加收0.1元, 求时间t≥3 (分钟) 时电话费y (元)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之类的题目,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激励他们为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下面“三度”。
1. 适度, 即恰到好处。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被教育者, 使之在无意识中演变、接收。德育渗透, 原则上讲, 应该是无时无刻的。但在数学课堂上, 要力求“精”, 即精益求精。切不可用时过多, 那种孜孜不倦、令人生厌的说教, 会使数学课不伦不类。
2. 力度, 即有效落实。
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性, 不拘一格、因人因课制宜, 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 产生召唤学生心灵的力量。
3. 准度, 即有的放矢。
教师要选准数学课里可进行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地方, 切忌空洞的政治说教。要以数学在祖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思想教育;数学史料是提高民族自信的良好素材;另外,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 在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运动、发展、变化。
如果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准确地把握德育教育这“三度”, 那么就不会出现把数学课上成思品课的现象, 同时也一定能很顺利、流畅、漂亮地完成数学课程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最多的地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逐渐呈现出了独立性、性格出现了叛逆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出现固执和偏激的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遵循情感教育的原则,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原则
1.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教学的内容,不能单方面地迎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而要对与课堂的教学任务相关的兴趣进行着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其做到“好学”“乐学”,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2.成功性
初中数学的知识较小学阶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拓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小的困难,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积极地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对以后的生活怀有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品质发展。
3.审美性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充满了神奇与奥妙的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4.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没有统一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师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二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二、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天气预报中的一段视频,并问学生:“这一段视频中都出现了什么数字呢?”虽然他们还没有负数的概念,但是对于天气预报中的数字还是十分熟悉的,学生便说出了“零下五摄氏度”,“五摄氏度”,我便让学生在纸上分别将这两个写出来,他们便写出了“-5℃”与“5℃”,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5℃前面加了个减号就念‘零下了呢?有什么含义吗?”通过这样的巧妙引入与设疑提问,学生便都陷入了思考中。在之后的教学中,他们的注意力也十分集中,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后我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我们是通过天气预报来开始引入负数的,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了解了负数,如百分比、增加减少等,由此可见,数学广泛地存在与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更好地丰富我们的人生。”
2.积极鼓励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还有的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知不足,期望过高,在受挫后会逐渐产生消极失落的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做题或是课堂上的互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12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计算,题目的设计主要分成了三个层次,其中计算过程仅包含移项与合并同类项的题目有4道;在此基础上包含了去括号与去分母以及要将系数化为1的题有5道;还有3道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这样的题目设计既满足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时巩固知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逐渐提高难度的题目也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决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揭示数学规律,培养审美能力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难学的科目,其实数学问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学生只要一步步抽丝拨茧,找到正确的分析思路,他们很快就能将问题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与规律,这还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我就为学生出示了生活中应用平行线的实例,如地砖、门窗的边框、操场上的400米跑道、练习本的横线等,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后便说:“地砖这样排列看起来很整齐;跑道看起来很直观,没有交叉的地方,所以让人感觉很清楚。”然后我便为学生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并为学生播放了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平行展览“威尼斯森林”中的一些精美的建筑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增加审美体验,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巧妙设计教学,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他们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从而在潜意识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专题训练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在教学了一次函数后,我便为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画出函数y=2.5x+5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问题:①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②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在学生计算出了这道题后,我便将该题的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变换,改为求:①函数y=2.5x+5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②当x=______时,函数的图像始终在x轴的上方?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求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除了利用图像法之外,还可以利用代数法计算,即令函数值y=0,求出相应的x值即可。通过这样的变式与求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课堂教学也充满了趣味。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适时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珍.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4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差,可塑性大.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 者:马振洪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小学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培养 教学方法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5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内容。主要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拓多种渠道,引进各国文化知识。
[关键词] 牛津英语 文化意识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局部交叉渗透。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语言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因素来教授,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和应用英语。
新课改更是把文化意识单独列出作为课程目标的一部分。课改要求六级水平要“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则要求“能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应课改要求,江苏省从2005届学生起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此套教材处处都渗透着英美文化,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本人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以教材为中心,渗透相关文化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化渗透在牛津英语的每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包括学习有关语言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就以school life这一单元为例:中国的学校上课时间长,教室固定,课外活动缺乏;而西方一些国家的中学校园宽阔,学生在校时间短,教室不定,课外活动丰富。中国学生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而西方国家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柜子,可以把私人物品锁在柜中,不必每天背来背去。于是在结合教学内容时,我把我在加拿大期间拍的一些关于高中校园,学校生活的照片以及DV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加深他们对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别的理解。
在这一单元中还涉及到了西方人喜欢在餐后用甜点的习惯,那么教师可以趁此机会介绍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
二. 开拓多种渠道,引进各国文化
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吸收课本之外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具体本人有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1. 把英语文学作品带进课堂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而文学作品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再现。合理使用英语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英美文学题材多样化,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例如,小说《数星星》(Number the Stars)从哥本哈根女孩安玛莉的视角,描写了二战中丹麦被占领期间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迫害。小说《局外人》(The Outsiders)讲述了居住在美国贫民窟的孩子同出生上流社会的孩子之间的矛盾。小说《滚滚雷声,听我呼喊》(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涉及美国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问题。这些文学作品俨然是反映西方社会的百科全书。鉴于高中生的语言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文学作品的简写本,其语言简单易懂,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选择作品方面,一要注意少而精,高中生平时课业繁重,过多的赏析文学作品会使之成为负担;二还要注意把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语言分格的作品相互搭配;三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2. 让英语报刊杂志走进学生生活
英语报刊杂志的内容涉及政治、社会、科学、文化、风俗和信仰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课内外的报刊杂志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了解很多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参加不同类型宴会的着装,美国大学的入学方式以及棒球的打法等等。
比如在上牛津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讲到旅游的时候,可以介绍学生阅读《空中英语教室》2005.8月刊上的《Spotlight on London-Take a look at England’s capital city-from a local’s perspective》。文章从当地人的角度,写了the London Eye, Bloomsbury,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以及a local’s hangout几个方面内容,再配以图片。所以学生读后,一幅伦敦全景图顿时跃入脑海。再有《疯狂英语》2005. 8月刊上有几篇文章都是很值得引进到教学中的,如“Universal’s Islands of Adventure”, “Two Days in Islands of Adventure”,介绍了著名的环球历险之岛。而“Bakken-The World’s Oldest Amusement Park” 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园--贝根乐园。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丹麦贝根乐园的很多情况。
报刊杂志如果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可以从中轻松、有趣的获取外国文化知识。
3. 使英语影视作品和英语歌曲成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英语影视作品和英语歌曲。
影视作品是我们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了解了影视作品就了解了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活及那个时期的文化,因此观看影视作品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著名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就是我们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利用的一部作品。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正是讲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烦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成长的烦恼》这部喜剧,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美国家庭文化的了解,与中国家庭生活加以比较,更深入体会中外文化差异。
再说说音乐,大家都知道英语歌曲是学习英语很好的途径,同时它也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歌曲《Another day in paradise》的作者Phil Collins 将目光投向身边贫苦百姓,投向冬日寒冷的街头,以蒙太奇手法摄取了城市街头的一个普通场景:在繁华都市的街角,以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妇女正乞讨一味从她眼前走过的、体面的先生伸手援助,铁石心肠的他掩面而过,对耳边哀怨的求助置若罔闻,还吹起口哨,企图掩盖内心的不安。再看一看这位贫穷的女人,虽然为生活所迫而沿街乞讨,但她并未失去活下去的渴望,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一双磨出水泡的脚板上分明刻着求生的期盼。整首歌昭示了严酷的现实,批判了全社会与政府对贫民大众的普遍漠视。而这正是八十年代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Donna Donna》是一首深受犹太民族喜爱的歌曲,歌词并不复杂,平白如话。时运不济的小牛涕泪涟涟,自在轻盈的燕子正振翼高飞,多么鲜明的对照。每次聆听这首歌,都会让人想起犹太人民千百年颠沛流离的苦难史,而正是这样的苦难使他们体会到了自由来之不易。因此,就在经理了一场又一场战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没有屈服。不自由,毋宁死,崇尚自由的犹太民族一自己的声明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自由赞歌。
谁能说歌曲不是文化的再现呢。
4. 请外籍教师一同教学
请外籍教师参与一起教学,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亲自体会到的中外文化差异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习形式,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上school life 这一内容时,可以请外教到课堂来亲自说说他们国家的中学校园,说说自己在中学时代的生活,再谈谈对中国的学校的看法。学生也可以问一问他们所感兴趣的外国中学生活的一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把中外校园生活加以比较,更加了解了国外的中学生生活,以及中外校园生活的差异,丰富了知识。
三. 对于教师的要求
要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图片和物品,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美的文化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英语的报刊杂志,或者是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外籍教师讲授中外文化的差异。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6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文章,或体现了忧国忧民者的家国情怀,或体现了多愁善感者的男女之情,又或体现了壮怀激烈者的战友之情,诸如此类,描绘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为此,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渗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通过了解,这首词是毛主席青年时期从事革命运动途径长沙时,由眼前所见景色产生了一系列感慨。毛主席在诗词中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斗争生涯,表达了青年革命者的满腔豪情,以及对反动政府的蔑视和抗争,体现出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在学习这首词时,教师应逐一解读诗词中的每一句、每一个词,并通过放映视频等辅助手段,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当然,教材中还包含了其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词文章,教师也应结合内容,加强情感教学创新。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情感教学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需要科学分层,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当下的高中班级中学生人数较多,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实施,从而进入“一刀切”的教学怪圈。学生人数越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越明显,教师对学生的考察难度也会随之上升。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的每个阶段设置一次摸底测验,既要考察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也便于将各阶段的考察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和对比分析,形成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建立学习记录档案,随时随地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其形成的情感态度、心理发展等情况也都各不一样。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时,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自我学习中已经充分阅读了这部著作,有的学生只是进行了大致的阅读,还有的学生几乎没有翻阅过这部名著。所以,学生之间就产生了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渗透时,对熟知红楼梦的学生应结合原著内容进一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对一知半解的学生应再次进行内容的梳理,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而对从未读过这部小说的学生应首先帮助其理清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3.巧用名人轶事增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正所谓文史不分家,高中语文教学应善于应用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历史中的名人轶事或体现同袍之谊,或彰显名族情怀,一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照亮人们前行的指路明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感悟、学习名人轶事背后的情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屈原的《离骚》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心系家国的博大情怀。教师以此展开,还将学生讲述南宋抗金名臣文天祥的故事,并应用其诗作《过零丁洋》进一步提炼作者的丰富情感。通过多样化的案例,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4.利用阅读和作文教学加强情感教育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语文阅读和写作是一项体现人文性、锻炼学生语文素养、孕育学生人文情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一些名家散文,内容应包含子女情、兄弟情、济世情怀等各种情感形式,然后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及其含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即安排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写作,引导其研究各种情感表述手法,广泛阅读各类范文,以写促学,以学促写,相辅相成,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5.结语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7
一、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造成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 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 改变这种局面, 切实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 这种态度体验可分为积极的态度体验和消极的态度体验。对于教学活动来说, 积极的态度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 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产生持久的、良好的学习动机。
2. 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产生新的求知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可分为“知学”、“好学”、“乐学”三个层次。“好学”和“乐学”都带有情感因素, 而“乐学”则被认为是治学的最高境界。教师要想让学生“乐学”, 就必须在枯燥的知识上赋予自己丰富的情感, 用自己渊博的知识, 形成自己的思想, 装备情感的发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兴趣与求知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学生学习兴趣增大, 求知欲自然加强;学生在求知欲得到满足后兴趣升级, 进而产生新的求知欲。
3.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只有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才使人感到快乐和放松, 才有利于学习。通过情感教育的作用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正如赞可夫所说:“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 不如说是理解, 靠内部的诱因, 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4. 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坚持以情动情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例如, 当教师带着赞美和自豪讲述我国在世界上率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我国是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时, 学生便迸发出强烈的感情共鸣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把情感教育视为实现生物教学目的的润滑剂, 有了它, 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它, 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具备生物科学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生物学教学应达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等情感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新课标的理念,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寻找多种途径, 把情感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 最终在生物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情感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情感, 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 师生才能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 生生之间才能团结合作,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如在构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专题复习模块中, 学生先自己归纳, 然后学习小组交流, 最后每个学习小组推举一个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等形式, 把“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的知识整合到一起,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误,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热烈亲密的教学氛围, 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 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具有教育性导向作用。如细胞学说的建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等, 使学生知道科学发现是个长期的过程, 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个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刺激。
利用教材中我国在生物科学上取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使学生关注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
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 联系日常生活设计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盐拌黄瓜盘子里为什么会有许多水分?商贩为什么喜欢把芹菜等叶类蔬菜放在水里浸泡?由此引出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 接着让学生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家里养花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肥料?家里养的花为什么不能浇水过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 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乐趣, 探究的热情提高了, 实践能力增强了, 学习劲头更足了。
3.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了唤起、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情感, 要创设适合的情境氛围,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如学习“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时, 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歌引入, 使学生轻松的记住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还可以问题导入、漫画导入、多媒体导入等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恰当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 可以直观形象地传授生物学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由畏学、苦学、死学转变为好学、乐学、活学。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知识之后, 我布置了一系列的研究性课题: (1) 本地沙尘暴每年发生的次数与成因, (2) 本地水体污染的情况与污染物的来源等, 以这些学生亲身感受的事件作为研究课题, 学生通过调查、讨论、辩论、拟定行动计划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通过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环保知识, 形成环保观念, 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自主、合作学习的情感体验得以深化。
4.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有些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能适当引导, 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结合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阻止温室效应, 我们可在哪些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学生在热烈讨论中, 增强了环保意识, 增加了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关注, 确立了“善待环境, 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和情感。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的工厂、河流、生活小区等, 使他们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 从内心深处发出“环境保护, 从我做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由意识提高向行为转变, 鼓励学生共同拟出一些环境保护条例, 自觉认真实施, 并进行宣传, 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 使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这无形中升华了学生的与环境为善的积极情感。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作用 篇8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实际运用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习惯
古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情感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西方学者认为:“情感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他们把情感教育看成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对我们在传统教学的背景下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有很大的启发。
(二)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情感教学,将作品的意境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使得他们更确切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着深刻而具体的理解,这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此外,高职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时期。
(三)增强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教师的职责就是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把学生逐步引向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于一身,这些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最容易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新旧语文课标中的“情感”的变迁
(一)基本理念的变化
通过2005年和2011年的课程标准对情感的要求来看,旧课标,重视的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在表述上略显生硬,概括,没有具体要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
(二)内容上的变化
旧课标中,对于传统文学更加重视,尤其是五四时期的文献,例如,鲁迅,闻一多等爱国主义作家的文章,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文字上体会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然而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新课标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样化,对国外的文章的引进,对哲学的突出,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标的指挥棒,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旧课标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思维定势,让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成果并不明显,有的学校在考试前期,甚至把语文课让给其他的课程来上。这一点在新课标中是不允许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体现在读书识字上,更多的是体现对学生的情感的影响和内心的塑造,这也是新旧课标显著变化。
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一)不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当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责履行到底。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认为关怀,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放在首位,对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多与学校方面沟通,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中争取良好的机会,引进好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成绩和做人都得到发展,使两者达到一种高度的平衡,形成良性循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待应试教育方面,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考试要求向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提升个人涵养和学习能力,以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的相关活动,以爱的光辉去影响学生。
(二)构建开放式的课堂
初中学生生,本来是充满活力和精神气的一个群体,但是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对自己的张扬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进行收敛。语文教学的经典案例,“雪融化后是什么?”“春天”。多么可爱而创新的回答,这个学生心中一定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应该相信,一个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本来需要勇气,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情感状态,另外也是人性光辉的体现。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时,学生与老师交流,教师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这对于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渗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牢牢把握作者情感世界的重要过程。语文教学其实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如果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教学,就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例如在朗读《春》中的“春风图”一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得一字一顿,“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春风如母亲般的柔情;“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要读得气徐声柔,“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读者以嗅觉上的美感。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同过播放录音,专业的朗读人员,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活动和内心感触。
(四)建立明确的评价体系
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评价是一个关乎成败的因素,可以说,建立明确的语文情感教育评价体系是语文情感教育实现的保障。重视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不仅是因为语文情感领域的评价可以和其他领域的评价一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监督、导向、改进教学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等情感领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
语文学科教育中利用情感来提高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把语文学科教育与情感体验融为一炉,让语文教学与情感态度将结合,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让教材与心灵相通,使每位学生有所追求,积极进取,势必会对语文学科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华芬.把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33-34
[2]莫胜运.发挥感情效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2011(09):214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9
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激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它应该象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既能收的拢,又能放得开。教师应该是一副热心肠,一片冷静心。他的热心肠会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师生交流达到默契和谐;他的冷静心会让他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引学生向往健康向上的情感
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的东西,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也会慢慢泯灭。情感也是如此。培养健康的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生死全过程。青年阶段,人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人生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社会等场所,凭借教材、报刊、文学、影视、新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利用文学中描写亲情和友情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可利用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利用“名人”的经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勇于探索,勤奋学习,超越自我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凡一切有情有感之文、之事都可为我所用。
2.煽情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
所谓“煽情”是指教师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他会根据主观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肯定态度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煽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低落时,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情感,产生学习的热情;情绪过于高涨时,要适当压制,不要使之嚣张。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其次才是利用教材中的有情有感之文,去煽动学生向往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一切情感情操,摒弃那些消极颓废、消磨意志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日、时事、身边要事煽动学生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九一八”“一二九”借助回忆历史,煽起爱国之情;利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煽起学生投身生活,勇于竞争的豪情,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实际,煽起学生勤奋上进的热情。
3.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
人的情感随时都会变化,而不同的情绪情感会对学习、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与利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消极地、不良的情绪情感会使人消沉、萎靡不振。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保持一份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学习。在学生对学习厌倦时,要引导他们“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重新塑造自我;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当学生满足于目前成绩时,要告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要教育他们要持之以恒,要坚忍不拔。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10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教学是比较难的章节,我们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很浅的看法:首先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单独教授知识无益于课本的复读,利用数学思想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灵魂。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注重“类比教学”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 , 可称为“类比教学”.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真正实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例如:
《正比例函数》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问题的处理用函数 y=200x 来反映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引入新课。学生自觉思考教师提问,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函数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函数关系式的特点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描述定义及解析式特点。
(二)环节二 :函数图象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学生先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画函数 y=2x 和 y= - 2x 的图象,相互交流比较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函数图象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三)环节三:探究函数性质
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从左往右的升降情况,经过的象限及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这几个方面来归纳,最终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环节四:概念的归纳
将观察、探究出的函数图象的特征、函数的性质等做出系统的归纳。
(五)环节五: 概念的应用
这个环节主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突出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方法。
从这五个环节的设定上,大家不难看出,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过程也是经历这样的六个环节,所以用类比的教学方式是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却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归纳:函数探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对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研究的方法-------画图象、分析图象、探究坐标变化规律、归纳函数性质 关注的问题-------图象的位置、发展趋势、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的增减性 „„ 2.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首先,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打好基础。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为发现函数图象间的规律,探索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首先,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其次,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三、函数教学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断裂式教学
初中函数所考察的题目,大家公认二次函数最难。因此老师在教授这个函数时,也是最卖力,配备了大量的习题练习。但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不但要理解那么难的曲线函数,还要做更难的习题。所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二次函数太难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的”。其实则不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把二次函数孤立起来,一棵参天大树高不可攀,是因为你忘却了函数是片森林,二次函数应该根植在“函数森林”中。不但二次函数如此,很多老师每逢讲一个具体函数,都让学生重新经历函数探索,猜想,设计很多环节去猜想函数具备哪些性质,学生却因这些性质之间的相近相似常常混成一团,或最终难以正确应用。
函数这一章最重要的解题方法就是待定系数法,学习正比例函数时就学习了,一次函数再次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再次使用,但是我们发现,因为缺乏归纳待定系数法的本质,“断裂式”的教授此方法,让学生并没有掌握该解题方法,仅仅是会求解析式而已。
对于以上的种种问题,我归纳的原因是,教授具体函数时,缺乏系统意识和整体意识。函数是一个整体,各个具体函数是函数的特例,研究方法应是相同的,通过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比性质的差异性,将具体函数逐步纳入到整个函数学习中去,这也符合教材设计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这样自然使二次函数变得难着不难,水到渠成。
关于待定系数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感受到待定系数法的本质: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引进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这种结果,通过已知条件建立起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的恒等式,得到以待定系数为元的方程或方程组,解之即得待定的系数。待定系数法在确定各种函数解析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正、反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时都离不开待定系数法。因此我们要重视简单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要在简单的函数中讲出待定系数法的本质来,等到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及综合情况,学生已能形成能力,自如使用此方法,这时就是技巧的点拨。.“重形不重数”的现象歪曲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情感体验 学习动机 情感共鸣 情感调节
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意志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以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情感体验就是要在教学中体验真善美的情感,让他们更加自尊自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让师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知识和情感互相感应和互动。学生是否乐学,就在于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老师激起。
1.在英语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有关英语的人文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英语不再感到恐惧。在课余时间,应及时和学生交流,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字母、单词、句子的发音。这样,学生对教师有了亲近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浓厚了。
2.诚恳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情感共鸣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诚恳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赞扬学生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学生,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和老师产生情感共鸣。
3.用课文的情景教学,与学生产生互动。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
任何教学内容的讲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使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缺乏主動性从而产生消极、被动、厌倦的学习心理。作为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对白互动表演、音乐和图画艺术辅助、课外交流教学等措施,与学生产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构建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氛围,在英语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情感,矫正学生的思维偏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体态语言创设学习佳境。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体态语言利用,生动、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及善于变化语调等教态,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和大方的教态,可让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隔阂,增进师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课堂教学奠定成功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以暖语暖人心的态度,利用声音的多维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突出教学重难点时,应经常采用课堂用语提醒学生注意。比如“Listen to me please!”“Look here !”“Don't talking in class!”,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与学生建立目光交流,可以提醒走神的学生专心听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目光中得到反馈信息。
面对个别开小差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皱眉头注视着他,就会让其自觉地纠正而认真听课,当学生敢于参与英语活动并表现出色时,竖起大拇指或微笑地点点头,学生就能明白在对他们无声地说“Good”“Very good”,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时微笑还能起到鼓励和肯定的作用,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判断能力。
【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10-26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07-14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6-26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08-13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2-08
浅谈在少先队工作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08-17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07-05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