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024-08-13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共12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美味佳肴能使人的口舌感到满足,同样,如诗如画的美景映入你的眼帘会使你感到无限的愉悦。这种享受除了大自然给予之外还可以向美术寻求。所谓“美”,即指一切关于美的事物。“术”是指制造美的技术技能,所以无论是从字面上的解释,还是从我们对于事物理解的顺序上,都要把认识美的能力放在最前面。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为核心,下面我就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能力来谈几点认识:

一、发现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当中,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在评头论足时,能对其造型,色彩和构图有较细致独特的看法。能自己大胆的运用美术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神秘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神秘趣味。不随波逐流,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如:油画《父亲》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和追求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情感,和审美的境界等人文性的内涵。当时,罗中立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在有一年的除夕夜,他上厕所时看到一个老人在厕所傻呆呆蹲着,问他为何不回家,那个老人说:他的工作是守粪,因此不能离开。当时,罗中立已经在构思着父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后来他从外面拿来了酒,和这个老人一起度过了除夕夜。同时创作出了油画《父亲》。这幅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百折不屈的创造力。产生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撼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显而易见,要培养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它所蕴藏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

二、欣赏美

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形式美即作品的含义。所以除了你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外,还要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如: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线描画,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等。学生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并能把他们正确运用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如:齐白石的《群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将生活中的草虾进行加工、概括。以墨色深浅变化,画出虾的透明感,以须角的漂浮感画出水的波动的。他画的虾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虾壳的硬度、透明感、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而有生命力。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情趣。通过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作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2、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

3、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4、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和流派。学生能用剪短的话语,用口头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吸取美

美育与其它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渗入人文意识。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还需要一定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的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知识,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小岛,他们接触的人文精神的海洋。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造寻找素材。如: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的玫瑰、黄的菊花、兰的杜鹃、紫的罗兰等。此外,树林、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o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小学生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给学生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如:李冬梅的《放学了》一课启发学生去表现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活动。如摔跤、踢毽、扭秧歌等,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孩子们在经过观察思考后,就拿起画笔画了下来。虽然他们的画都还很幼稚,但这都是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印象。在作画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观察的能力,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美。

四、创造美

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美术的创造,还要求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停留在梦幻状态和直觉状态。要在这种状态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新的具体形象。其形式有:类似再造、接近再造、对比再造、因果再造、自由再造。小学生的世界,也是诡秘幻化的世界。他们在这个世界里,追求理想,探寻未知,渴望美好。

在学习《奇思妙想》一课时,学生欣赏着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莫斯科的英国人》,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以想象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学生惊呼不已,跃跃欲试。一幅幅作品呈现在我的面前:一座粉色鞋型的房子,鞋底安着奥迪的车轮;雪糕棒组拼成两个正在演杂技的人;水桶成了机器人的身体;铅笔和橡皮的结合竟成了遨游太空的火箭。

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想象是创作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须创设良好的心里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非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创造力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师生不懈的努力,才能向人们展示美好的画卷。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2

1.灵活把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这就决定了其创造能力的不同。在上一、二年级美术课时, 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 做小创作训练时, 发现他们画中多是太阳、房子、飞鸟、白云、飞机、动物等他们熟知的事物, 这说明他们的创造力还没完全挖掘出来, 只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简单重复和模仿。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对事物的观察和模仿写生, 对图画资料进行画面组合或添画情节, 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进行多种再造想象。三、四年级学生的画中多出现动物园、童话故事、星球大战、机器人等有趣的活动,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活泼、喜欢幻想。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利用语言描述与形象相结合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将幻想以形象再现。五、六年级学生画中的内容, 又多是再现现实生活的, 如节日活动、好人好事、学校文体活动等, 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绘画处在写实期, 其思想逐步由幻想世界回到现实,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生活注意观察, 启发他们再现现实生活, 巧妙构思多种形象, 让组合画面更富有变化。

2.不断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

(1) 借助文学作品, 启发创造思维。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记叙文等都是创作的好题材, 要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 达到再造想象的效果。如, 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中有几种常见的景物, 从上到下, 或由远及近, 勾勒出一幅美学韵味的画面, 艺术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 学生可以想象出当时作者的心情、历史背景等, 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绘画创作。

(2) 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 激发创造性。插放歌曲、乐曲、音乐故事等, 让学生根据其中情景来创作成生动有趣的画。如,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是一幅多么美的色彩画呀!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 激发创造力。

(3) 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在想象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如有一次, 试着给学生上自编课:手形联想, 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你们谁会玩手影, 上来试一试表演一下。”好奇心驱使几个学生鼓起勇气, 学生的手在投影仪上做成了各种图像, 这些手影图像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很快就说出了手影是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一时间每个人都在摆弄、研究自己的手, 想象和生活中哪些东西相似。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 很多作品就被“创造”出来了。

二、利用“激励”因素, 培养创造性思维

1.鼓励———增强创造的自信心。学生在绘画的时候, 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 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如, 在教学生创作时,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画了又擦, 再画再擦, 总是责备自己画不好;还有的学生每次走到他的身旁时, 总是把画藏起来或用身体挡住, 生怕被教师看见了认为自己的画不好,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就要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肯定的评价:“你画得不错啊。”“你很有想法。”“你的画很有个性, 要继续画下去。”然后再进行启发:如果在画上加些什么或用什么颜色效果就会更好点等等。在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后学生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 认为自己还行, 信心油然而生, 接着就更认真、更大胆地画了下去, 也不怕被教师和同学看到他的画了。

2.激趣———寻找创造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 要从激发兴趣着手, 精心安排教学程序, 让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 以兴趣做向导, 引导学生独辟蹊径, 获得全新的创造。如在上《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一段兔子、小鸡、小鱼、白马的动画片, 中间插播音乐, 学生欣赏后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 师问:“听了这段动物圆舞曲你们有什么感想?”生答:“音乐很美。”“好像是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仿佛是在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这时学生已经想要画小动物了, 借此情景推波助澜, 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 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导中, 学生画出了一幅幅情趣可爱、形态万千的动物图, 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视“记忆”作画, 发展创造性思维

记忆画创作有利于促进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记忆形象, 逐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情, 凭借记忆默画下来。具体包括实物记忆画:要求学生在写生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 默记实物的形象特征, 然后抛开实物进行默画;情节记忆画:要求学生先观察默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变化、场面道具及印象最深的情节, 然后凭借记忆创作成一幅画。如, 观看一次文艺表演、一种游戏、一种比赛等;参与记忆画: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某种活动, 活动结束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种活动。如, 亲自参加了一种游戏, 或一种文体活动, 或某种劳动, 然后凭借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绘画创作;回忆画:就是把时隔较长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形象或情节, 凭借回忆创作一幅画。

四、破除“思维”围墙, 拓展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创新, 要求不能与他人相同, 引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活动。如, 让学生给日记本封面设计时,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或学生之间的启发之下, 画出各不相同的组合, 创作出独特的设计, 不断鼓励表扬创新的学生, 结果学生都基本能设计出有自己想法和个性的封面。这种教学创新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 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图案, 逐渐形成创造的兴趣, 创造的意愿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3

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学习空间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誉熏陶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审美品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战斗在教学前沿的教师真正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如何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与艺术潜力,使美术课堂教学要面对的一个实际性问题。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形成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口。

一、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爱最有吸引力,无论什么学校层次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理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师生相处的和谐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效果会事半功倍。

1.塑造人格魅力

学生的学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他们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会喜歡这门课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自己,那么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个温暖眼神、一个安慰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能够在学生的心理掀起涟漪,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养成,在着装方面,力求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优雅,教师的外边和言谈要有新引力,学生才会尊敬和亲近你,才会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

2.关心爱护学生

以往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注重自己在学生当中的权威性。而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明白教师要蹲下身子,走入学生的心里,和学生做朋友,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差距,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虽然美术课时不多,但是教师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置身于学生之间,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和他们一起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生自然会乐于亲近教师,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就会更深。

二、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在任何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把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艺术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1.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直观感受相当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鼓励他们积累生活中的实际素材,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问题的时候,以促进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路基思维和想象力为原则,因为人类能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训练学生把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结合起来,才能锻炼学生健全的思维方式。比方说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讲,大多数没有见过杭州西湖的美景,于是教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西湖,在学生的作品有了雏形之后,我在通过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同学们观察西湖的特点,并鼓励形式:“大家看西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她秀丽的湖光山色吗?”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西湖。

2.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形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要以激发形式的形象思维为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挂图教学时培养形式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利用挂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色彩的美丽图画。同时,富有趣味的故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的想象,然后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形象,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一切潜在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绽放自己的出色才华!

参考文献:

\[1\]张亚玲.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大众文艺,2011,(13).

\[2\]林颖雯.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J\].吉林教育,2009,(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4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

兴趣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学方法

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位科学家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 教学中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5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既定的任务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思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合理性和突破性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关专家认为: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初中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能否解答美术知识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动用美术思维技巧的科学性、灵活性及其广度、深度上。其外化表现主要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状态———也就是美术的思维品质上。因此,美术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通过美术思维品质来体现。

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美术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对具体美术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平面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以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严谨性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深刻性水平高的学生,在美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全面地、深入地、准确地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善于抽象、概括、分类和推理,知识与技巧系统化水平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大。

由于初中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不是那么深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利用教学透视知识的契机,不仅分析了有关“视点”、“心点”、“余点”及视平线上、下的正六面体或圆柱体的透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训练,这样便解决了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中出现的“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现象,为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美术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在美术思维活动中,思考的方向过程与思考技巧的即时转换水平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灵活性水平高的学生,思维流畅,富于联想,掌握较为丰富的美术思维技巧,具备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兼容的、富有目标跟踪能力的特性,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以及扩张与压缩变换,机智灵敏,能合理选择绘画方法。例如,在教学“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一课中,由于笔者教学是开放、民主和谐的,很多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展现。意象型、抽象型、具象型等各种不同的标志,充分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说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潜心钻研,以学生为主体,就一定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美术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给予论证的,是充分体现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能力水平的集中反映。虽然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别于美术思维的创造性,但这种区别只体现在思维成果上,两者的思维过程本质一样,具有独创思维的学生,发散思维水平高,求异意念强烈,想法新颖有创造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性绘画进行创作,有的同学创作的内容就与众不同,且绘画形式独特,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二、重视生活实践,激发创造潜能

创造需要是自我实现其潜能和价值的需要。有创造潜能的人会激发相应的创造动机,从而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平时的美术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这里,笔者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说明,我在此提到的写生也包括速写、默写等。尽管由于学校的时间、设施、教具、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但我还是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上好写生课。

在课题安排上,我尽量安排实物实景写生,避免过去那种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范画和书的图例来画,离开了“样子”就一事无成。如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就让学生进行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对镜子画自己的肖像,画自己的手,画静物,画生活学习用品等,画自己身边人或物,有时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校美术组的学生走出校园,面对家乡的风景,进行自然写生。 通过写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收获,这样既重视了生活实践,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三、设计发散与开放,培养创造才能

大凡创新,总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常依赖于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问题材料,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开放越丰富,创见出现的概率也越大,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就必须十分重视发散与开放题的训练。

1、开拓思维发散点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认真设计、精力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散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或发散点。以下发散点供参考:

(1)知识点发散:美术课中也有不少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以理论指导实践。

(2)语言发散:对同一体裁的绘画,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

(3)图形发散: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创设平移、翻转、割补等多种思维。

(4)空间发散:绘画中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十分重要,绘画的形式是将立体的东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5)方法发散: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还要贯穿渗透到课外去,经常设计一些发散题让学生自已去尝试。这些都是“开放搞活”的必由之路。

2、设计美术开放题

美术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往往迅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开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通过对条件的开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冲破常规。同一内容的绘画要求以速写、素描、色彩等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或者就某一画种,采用写实、夸奖变异等不同手法去表现,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2)通过对成果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过去美术课的传统教学,是老师画一样东西由学生去照样画,临摹。学生的手脚被束缚,一点创新能力都没有,离开老师和课本范画,就再也画不出画来,更谈不上出什么成果了,笔者受过专门的美术院校的正规训练,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十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专业人材,不少学生的作品参加过省内外展览及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这些成果的取得,均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有关。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篇6

作者:李定一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潮流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自身规律,提出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文中从“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与美术教育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方面阐述自己对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一系列的观点的提出,来达到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提倡在教学中挖掘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7

一、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很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感兴趣了, 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吸收知识和技能, 并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 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 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 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我在讲《我的太阳》一课时, 把太阳拟人化, 会开口说话, 太阳的光芒画成树叶、雪花、冰激凌……学生看了都陶醉其中, 我问:“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学生画出了我意想不到的图画, 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 不要局限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 而要把自己心里所想的画出来, 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一、情趣可爱的太阳。在评画小结时, 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相互借鉴、交流, 开心极了。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的, 他常常想到星星月亮上的景色, 想到地面上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途,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 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 创作出的作品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 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 小时候有想象力, 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 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 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 挖掘这审美的奥妙, 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 提一些可以让学生有空间想象的问题, 如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 并给出正确的评价。如为儿歌《小白船》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配画。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 还能扩大画画的联想范围和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并且学生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 激励起了再创造的热情。

三、教师需改变教学方法

老师出示范画, 学生照着画;老师画一笔, 学生跟着画一笔, 谁画的像谁得分就高。这些传统的, 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 改变教学方法尤为关键, 要强调引导启发, 抓住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 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 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

我在讲二年级的《加一加变一变》时, 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短线的范画, 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 由此联想到其他什么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 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去塞住的车”……我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夸奖, 自己也参与其中。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 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放开他们的思想, 随意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电教多媒体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 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 开启他们的联想,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 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 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 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有如身临其境, 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 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 他们大胆想象, 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 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 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 这时我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8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造力、应用

要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教师首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素质、能力的培养,启发和调动幼儿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使其对美术活动抱有想了解和接触的心态,在较自由、安全、灵活、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欣赏美术作品、表现美术形象、创造美术形象。

一、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就会制约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例如,花草、水果、小动物等。因为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容易学会的。另外,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感知周围的事物,如果让幼儿直接画物体,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有关点、线、面、色彩练习的绘画活动。如“下雨了”、“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活动,去满足幼儿的涂鸦需要,然后当幼儿对点、线、面绘画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笔者又设计了“摘苹果”、“可爱的小鸡”等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图像。同时,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想法去画画。这样,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但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还积累了相关的基本绘画技能。其次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直接运用范例进行单向的示范和讲解,从而使幼儿的作品在模仿中生成,这样,作品中就缺少了幼儿自己的想象、理解、情感,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便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模式套用,没有自己的个性,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力求将绘画活动游戏化。首先,在选材上,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关系,激发创作的欲望。例如,笔者在“会跳舞的线宝宝”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自己去发现带子舞动中的变化,这就在无形中使幼儿掌握了各种线条的名称,笔者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发现的用笔画出来,结果一幅幅色彩鲜艳别具一格的画面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孩子们很多时候都是“乱涂乱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切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一概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①解放儿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我们应利用网络等手段丰富幼儿的知识;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不论孩子做什么东西,只要他肯动手,我们就应该加以引导;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从问题的解答中增进知识,发展思维和理解能力,我们应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吸取别人的优点,不要只注重自己的意见;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们应经常带幼儿参观周围的环境,让他们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解放儿童的时间,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②专门为幼儿创设“美术活动区”。美工坊是幼儿喜爱玩的一个区角,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美术活动区,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纸、笔、油画棒、剪刀、碎布、颜料、纸板等,让幼儿接触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在玩玩、吹吹、涂涂、画画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在每天的游戏活动中,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去“美工坊”进行创造性的游戏。他们会利用蔬菜印章制作一幅幅小的相框画,还能够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口味的棒棒糖,甚至有孩子把平时剪剩下的各色废纸制作成花丛,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③经常开展“小小画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爱惜,不论自己的作品质量如何,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我们班在环境创设时就设置了小鳄鱼作品墙,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上面,不论画得如何,只要自己的作品展出了,幼儿都非常高兴。

三、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例如,《手的联想》《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活动,借助手、锅碗瓢盆的外形可变的特征,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象,这样的语言为幼儿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不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又可以有个性化的表达。又如《大人国,小人国》这个活动,通过大人、小人不同特点的对比,联想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把启发探索的语言变成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在被故事深深吸引后。教师就可因势利导,请幼儿联想“巨人”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小矮人”又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这样既生动有趣,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的意义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让幼儿自主创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其他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给每一位幼儿以自信,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把自己想象的、画下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幼儿就会在这互相的评价、启发下,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分享创造的快乐。

总之,教师应用恰当的策略不仅能让幼儿塑造好形象,传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灵活地创造对象。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9

文西中学 唐南能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 2

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每当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都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我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吗?最怕看到这样的眼神蒙上失望与不满。是啊,他们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我也想使这宝贵的一节美术课象潘多拉盒一样精彩纷呈,让他们期待的眼光大放异彩。但从学生的表情上我读懂师生共有的心声——美术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局面呢?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问题。

(一)学生程度不一

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音、体、美课程,升入初中后中心中学招上来的来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例如:初一美术课本一、二册第一单元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小学很少接触美术,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见到过几幅,象《维纳斯的诞生》„„等这样的西方名画,他们又以怎样 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记的我讲这课时,刚翻到这一页,学生就嘿嘿的怪笑,有个学生干脆直接的嚷嚷“老师,是不是不穿衣服就是美„„”,让我好不尴尬;再比如初一第一册第二单元,《校园伙伴》中《写生与表现》一课,他们连最基本的造型都不会,一节课怎么能画出他们的小伙伴?画完后无论怎么看都不会象“人型” 4 的,有少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如不兼顾大多数,“目中无人”的将课程一味开展下去,又怎不会使众多期盼的眼神蒙灰呢?(二)学生没有学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 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记的有一次区里开展听课活动,实行不定班级抽签,我讲课的内容是《面具的制作》,在要求学生面具制作时,学生没有纸,没有剪刀,甚至一个班连一盒常用的画笔也没有,幸好我随身带了一大盒油画棒让他们传递使用,否则这节课真是没法开展下去,剩下的大部分制作时间就只能干瞪眼,更别说什么作业展示、灵动涌现的场景出现了。二.学校问题

其实,学生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学校问题。如若诸多的乡镇办小学一直有序的开设着美术课程,学生受着良好的熏陶,就会有一定的美术素养,积攒一点美术底蕴,也不会说出上文那种粗鲁的“大白话”。如若学校能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的学具,以上学生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画笔都没有,怎么练习基本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

在学生辍学相当严重的今天,各学校也都对艺体这一块引起很大关注,以此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校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而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在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 5

教育任务,而且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确实能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踏实顺利的开展这门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教材问题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但你想啊,薄薄的一本美术课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谈何容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能有多大!太普及了,就往往缺乏针对性,例如,初一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的活动四《表演插花大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不可能买来这么多的鲜花、花泥、花盆来试插(除非他们家是开花店的),教师也没法准备这么昂贵的、多的教具,这样的活动也只好选择放弃了。编者可谓用心良苦,总想用有限的纸张向学生展现一个超越时空的无限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甚至有些课页连“水”也沾不上,更不要再奢求“甚解”了,例如,初二下册《设计、实践、体验》课中,要求学生在多次修改和调整的基础上,绘制完成室内效果图,不要说学生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就是几节课也难以完成。这样的课专业性太强了,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授课就会有很大困难,学生更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一课由“绘制课”改为“口头设计课”,让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对此既感兴趣又能畅所欲言、心情愉悦,又怎么会出现“绘制”中的恐惧与“强人所难”之色呢?再一方面,美术课属“精简”、“超薄型”,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图片空洞无用,或展示别的学校学生制作场景,或出现某种氛围,学生从课本上对所学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概念型的认识层面上。编者能不能多展示一些学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图片资料,能不 6

能把书编的再细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或者可选择、可参考的空间大一些,更能体现地域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师问题

美术课开展的是否顺利、丰富、吸引学生,虽然有许多客观的条件,重要的一点还是取决于上课的教师。

(一)美术教师应关注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在中学教育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例如,我们在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时,如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史,我们几乎无法解读古埃及的辉煌艺术。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以适应新的挑战。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10

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有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

高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11

一、创造性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和儿童时期,孩子的美术教学主要通过家长、教师随意的鼓励和激发孩子自行画画等来完成,孩子在接受教育中有着十分宽广的自由度。但随着中学阶段,学生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心理上也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接受了系统的应试教育之后,他们不再习惯于自由自在的作画,而是更喜欢于通过老师系统地教,自己系统地学,一切按部就班。此外,高中学生受到高考科目的压力,学习生活也因此异常枯燥乏味。如果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传授美术基本知识,绘画的基本技巧、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任其发挥其创造力,而不是只一味地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想象中开发潜能,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美术的创作,体会到回到儿童时期的自由翱翔的感觉。一句话,美术本来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才有利于真正的创作。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尤其是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陈旧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而学生认为的“兴趣”则是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教学思路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等形式;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创新教学方法

多年的美术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围绕着“一切为了高考的成功”。教师在“考前培训”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强制向学生灌入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根本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首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静物写生中,让学生在画面上作重新组合、取舍,探求新的构图形式和物象搭配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实施分层次教学,这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激活教学,把美术教学的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转移到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创新技能、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人格入手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平时搜集的各种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生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多知才能多发。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着很多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条件,最简单的就是户外写生了。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户外,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来培养创造性思维。户外写生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近者可以在校园里,教师组织学生将校园里花草树木、师生生活等等描绘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成立小组,自行在校园里描绘景色。这样的写生活动,对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说是足够的,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以增加为两节课。除了课堂时间,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周末去户外写生,或者学生自行组织去写生,或者利用假期,到更偏远的地方,如树林、湖边写生,等等,都是十分有趣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作画的兴趣,尤其像美术这样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多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12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创造性,知识储备,艺术家

大多数的人一想到艺术家, 往往会首先想到创造性。莫奈开创了印象派画风, 齐白石别具一格的虾蟹, 纵使有千万后人模仿和追随他们, 却始终无法和拥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相提并论, 艺术家是创造性的同义词。

在我们当代的艺术观念中, 创造性不是材料的处理或构思的技术, 而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特质。虽然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艺术家,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创造性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而当前许多学校的艺术课程虽然鼓励学生进行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 但是大多数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学校主导”, 也就是说, 让学生遵从规则, 运用比较低水平的认知过程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皮特·伦敦就认为, 当今被广泛使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模式并不能令人满意, 因为它并不重视创造性, 而是把教学重点集中在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上。在许多的中学美术课堂上, 往往都是教师对课本进行讲解, 学生记忆许多理论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提问或测验, 一堂美术课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然而我们会发现, 学生的自主性表达和创造性常常被忽略了。

古尔弗德曾经对创造性进行过总结。第一, 他认为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具有流畅自如的思维, 并且善于交流, 他们能够在繁杂的词句或想法中展开联想, 进而创造出许多富有意义的话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 他们在思考时通常能够做到灵活变通, 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层出不穷的创意。第三, 他们的思考过程往往都与众不同, 他们往往拒绝使用传统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而是寻找新的途径。第四, 他们能即席而作。另外, 他们往往个性鲜明, 不受程式化的传统思维的束缚。

但是, 在中学美术课堂上, 一个由所有的或大部分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很可能成为一个美术教师最坏的噩梦。因为这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不可能像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一样容易被教师所控制和调动。试想在美术课堂上, 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出五花八门的想法, 又或者在学习绘画技法时总是反传统而行之, 那么, 美术课堂上教师就会因觉得失去掌控而变得疲惫不堪。因此, 许多美术教师可能更喜欢四平八稳的、公式化的学校的艺术。

然而, 作为美术教师, 维持这样一个传统有序的课堂远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相信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不但能够教授给学生技术和内容, 而且可以为学生指明一种开放式的、有意义的思路, 并鼓励学生使用技术和内容在艺术中表达自我。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障碍, 其中很多情况在每天的艺术教室中都会遇到, 只是许多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而已。教学计划的结构能妨碍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也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全世界的旅客》一书中曾经对妨碍创造力的情绪做过调研, 它深刻地说明了妨碍创造力的情绪上的危险与顾虑。

害怕犯错。

害怕被视为一个愚蠢的人。

害怕被批评。

害怕被利用。

害怕孤立无援 (一个有主意的人是少数人) 。

害怕由于变化而触犯传统。

害怕打破禁忌。

害怕失去依赖于习惯的安全感。

害怕失去团体的爱。

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

正如以上所说, 创造力的障碍大多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压力, 因为创造性思维时常要推动或打破社会原有的界限和规范, 而作为社会中微小的个人, 我们很难去改变现状。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也并没有为学生持续地提供有安全感的环境, 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来挑战社会的规范。美术课堂毕竟是学校的一部分, 在学校的体制内运行, 受许多教学计划的规范。但是, 我们还是有许多方法来克服这些自我施加的障碍的。因此, 美术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力的课堂环境。

那么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 美术教师必须扎实地掌握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 并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有全面的了解。出乎其外, 必先入乎其内。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中有所创新, 必须首先知道传统的规则。要想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 就必须首先具有对传统课堂强大的驾驭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破陈规。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并且中肯地评价其产出物——美术作品, 教师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潜移默化地肯定学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 而教师的武断或者对于作品强烈的爱憎反应无疑都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确信美术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并不是非黑即白, 也并非刻板的条条框框。创造的失败并不会招致非难和嘲讽, 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去尝试。

再次,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美术课堂只是小小的一间教室, 一堂课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分钟。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美术,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呢?最典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媒体、活动和技巧。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游览博物馆、美术馆;可以让学生扮演美术馆中的导览员, 自己去设计一幅画的介绍词;可以让学生扮演美术馆的馆长或者策展人, 去探讨在一个空间中某些美术作品的陈列位置;又或者让学生为一个艺术家策划一个展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既有的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学校这样一个统治规范又相对闭锁的环境中, 一个美术教师的力量也是相对薄弱的, 其他教师的漠然或者其他学生的质疑态度往往会使想有所创新的学生失去勇气。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学生至今仍然缺乏有创造力的美学实践了。他们往往处在等待中, 等待教师给予他们答案, 或者等待其他学生对他们施以援手。他们的被动往往使他们失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因而我们需要在所有的艺术学科中教会学生观察和研究的技巧,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互交融的, 音乐上的发现也能促成美术上的创造。因此, 无论是美术, 还是音乐, 或者劳技等科目都要为构建一个鼓励创新的艺术环境而努力。

假若每个美术教师都能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的高中美术教育将会给予学生一片更广袤的天空,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和快乐地飞翔。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单位医院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宣传策划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