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4-09-02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用11篇)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1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摘要】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活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也是最为常用的形式,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活动。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经验产生、创造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游戏活动,尤其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关键词】幼儿;创造力;游戏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幻想自己是奥特曼、是英勇的警察……而独创、奇特、新颖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要求。作为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好奇心、奇思妙想,应当将质疑作为突破口,善于抓住幼儿“智慧火花”,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拥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一、游戏活动开展的前提——良好的游戏环境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是轻松、自由环境的创设。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拥有一颗“幼儿之心”,要以平等的心态与沟通、去了解,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性、年龄特点。在幼儿活动之中,我们应当遵守五香自主原则: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的材料、场地、玩伴、方式和主体。让幼儿按照自身所想去做;鼓励幼儿自行去探索、去发现;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来活动;尊重幼儿自身的判断和选择。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幼儿就不会存在太多的顾及,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象,如此,对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开辟幼儿创造力渠道中,我们可以从三种自由入手,即:器械自由、玩法自由、时间自由。在这三种自由活动中,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下的单调活动形式,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参加多元化的活动,能够在活动当中提升创造力。

(一)器械自由

传统模式下,沙包、球、绳等器械是最常用的设施,但是这样会局限幼儿活动所使用的器械范围。因此,我们要懂得在幼儿生活中挖掘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例如:可以利用泡沫拼板进行跳、爬、钻等练习;也可以利用掸尘的羽毛来进行吹高、抛远等小比赛。这些带有生活气息的器械,不仅能让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也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玩法自由

玩法自由主要是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器械特点等,对身体动作、器械使用进行变通运用,从而创设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颖玩法,也就是“一物多玩,一动多式”。例如: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报纸,我们可以将其团成一个球来进行抛接;也可以将几张报纸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到“墙”,让学生来“突破”等等方式。

(三)时间自由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活动中,创造都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当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及充分活动的时间。例如:改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集中交流,尽可能转变成分散活动,在课间活动、区域活动以及户外活动中,都可以安排一部分体育活动(以娱乐为主,尽量避免正式),让幼儿拥有足够的探索时间,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

二、创造性游戏活动前提——激发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的学习与探索中,兴趣才是最持久、最基本的源动力,也是幼儿能力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幼儿对一项游戏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玩得很开心,能够增大活动量,反之,缺少必要的运动,游戏活动的目的也就无法完成。所以,在游戏活动前,教师需要充分了利用“天地”课堂、“万物”教材这两种优势,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多探索生活中的小秘密,激发参与动机,提升游戏兴趣。对游戏产生兴趣,才能够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才能够玩出自我、玩出创造、玩出自信。

三、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

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幼儿创新思维,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快乐之花”在幼儿的心中绽放,让幼儿感受、体验快乐,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中插上梦想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从而在游戏的天空中飞翔。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也能够感受到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朋友的帮助、支持来配合自己,才能够完成。在幼儿尝试到游戏活动带来的甜头之后,才会逐渐地提升创新能力,将新的生机融入到游戏中去。抓住丰富幼儿感性经验这一特点,尽可能地万巨额幼儿内心的创造潜能。“大社会、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为了让幼儿接触到游戏素材、了解游戏素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尽可能提供一些幻想色彩丰富的书籍给幼 例如:童话、寓言等久是很好的素材。这一些书 都能够为幼儿的创新提供帮助,也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其二,提供半成品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半成品游戏材料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拼装、重组成为新的物品,能够让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拼装,这样也能够不断地触动幼儿的神经,擦出创新的火花,让幼儿愿意尝试创新、勇于创新。例如:当我们在玩“转圈圈”的游戏时,我们可以先将幼儿分散在场地的四周,当教师说:“小朋友,转呀转,看谁转得最好看”,这时,幼儿就闭上眼睛原地转动,当发出双人转的信号时,就两两小朋友相互牵手转。等游戏耍到中途时,就让学生尝试进行改变,此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三人转、五人转出现在我们面前,也有“小风车”、“小陀螺”等游戏形式的出现。

四、结语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社会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都离不开创造二字。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抓住,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信,通过各位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更新、更丰富的幼儿游戏活动,从而为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而服务,让幼儿能够在愉快、舒适的环境下快乐的成长。参考文献:

[1] 刘力阁.浅谈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10,(01):111-113 [2] 王俊琴.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 2011,(06):56-58 [3] 赵淑花.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中), 2011,(01):44-46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教师评价主观片面、家长对幼儿美术活动存在误区等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幼儿美术作品存在个性缺乏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笔者将从注重“观察”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注重“评价”在幼儿绘画中的作 用和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中三个方面, 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的认识。

一、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观察”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

美术活动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幼儿认知与个性的发展, 而不是培养绘画技能。为了真正做到幼儿作品是幼儿的心灵体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以“观察”为切入口, 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1.引导幼儿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 观看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 就能决定对一个知觉对象的认识, 并创造一个完整的式样。这就是说绘画创作在观察时无须面面俱到, 而应该把握事物的少数几个主要特征。如:在教幼儿画各种树时, 教师应利用散步、外出机会, 有意识地让幼儿认识、了解各种树, 引导他们从树干的形态、树枝的姿势及树叶的形状三方面观察认识各种树, 从而知道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造型。那么在幼儿的绘画中, 便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树, 树干有长有短, 有弯弯的, 也有笔直的;不同的树上长着不同形状的叶子, 有扇形、羽形、掌形、针形等。由于幼儿抓住了各种树的主要特征, 所画出的树不仅基本上没有重复的, 而且会淋漓尽致地表现树的各种不同姿态。

2.允许幼儿通过观察得出不同的结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个人在观察事物时的立场和方法不同, 兴趣和能力各异, 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在教幼儿画母鸡时, 先让他们观察母鸡的特征, 然后再叫他们作画, 有的画了一只低头找食的母鸡, 有的画了一只与小鸡做游戏的母鸡, 有的干脆画了一只母鸡在喂小鸡虫子, 这样的作品难道不精彩吗? 教师何必强求幼儿按老师的范画, 画出同一只母鸡的同一种神态呢?

二、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评价”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

评价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 是进一步发现幼儿创新火花的过程。对幼儿来说, 画得好看与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幼儿可以借助美术活动, 表达他们眼里的世界。因此,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一定要学会如何领会幼儿的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评价, 尊重孩子的个性, 理解、保护孩子们创新的火花。

1.将“重视活动结果”转变为“重视活动过程”。

评价一次美术活动成功与否, 不能仅仅从几幅作品的技能技巧水平高低判断, 还应注重考察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活动的设计是否激起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欲望和冲动;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只要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 教师就不应挑剔。

2.避免用划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对于作品的评价, 传统的写实画扭曲了幼儿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由于幼儿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就已经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有了自己的感受, 再加上性格、趣味不同, 即使画的是同一物体, 也能找到自己头脑中“加工”过的形象, 要“避免用划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

三、家园紧密联系,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往往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 家庭是影响幼儿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长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多的人,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我相信幼儿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充实画面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验较欠缺, 画面内容往往很局限。家长可经常带幼儿走出家门, 一同观察美丽的花朵、粗壮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带幼儿走向社会, 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 让幼儿身临其境, 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回家后, 让幼儿把所见所闻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2.亲子协作画画,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顾, 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感, 那么就和他一起协作画画。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前, 给幼儿一个权利, 让他分配你该做什么。不用说, 幼儿一定会把他认为有困难的部分分给你, 父母在做的过程中, 完全可把幼儿当成一个小老师, 不断地问他:“我这样画对吗? ”“我这样涂颜色可以吗? ”……在这样的对话中, 其实你是在潜意识地教幼儿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 告诉幼儿因为有了他的帮助, 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 让幼儿在体验成功感的同时, 增强自信心。

3.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幼儿产生喜欢绘画的情感。

对于幼儿的作品, 家长不应按照有关美术绘画的要求, 生硬地让幼儿学习“兔子怎样画, 小草怎样画”, 而该重视幼儿的心理感受及绘画兴趣的培养, 即让幼儿愉快地作画并产生喜欢绘画的情感。家长看完幼儿的绘画作品时, 往往第一句话是:“你画了什么? ”当幼儿回答不出时, 便加以责备, 殊不知这样对幼儿的伤害很大。如果父母换一个角度, 一边欣赏幼儿的画, 一边用语言描述幼儿的画, 并不时地问幼儿:“我说得对吗?”“你是这样想的吗?”这些具有启发性的话, 使幼儿的想象力更丰富。他会回应你、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 每一个线条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 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力都得到发展, 幼儿也会因为你喜欢他的画、懂他的画而更爱你, 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3

关键词:创造性;创作思维;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8-02

一、幼儿创造性培养的意义

实验:分别给幼儿甲和幼儿乙提高相同的游戏材料。现象:幼儿甲:对游戏材料较关注,能创新出几种玩法。幼儿乙:摆弄了两分钟,对游戏材料失去兴趣,开始关注身边的其他事物。观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两名幼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甲在语言活动中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数学活动和手工活动中较愿意尝试和探索,思维也比较活跃。而幼儿乙相对来说在各类活动中显得比较被动。分析:我国的学者一般将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而游戏活动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教师要启迪幼儿创造意识,培养幼儿创造力

1.引发和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镜头一: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区域游戏,在活动中,我们要求我们的小朋友一个人玩一个篮子,是为了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会自主地探索,自主地玩。李斌小朋友发现今天老师更换了游戏材料,所以,游戏一开始便选择了新的游戏材料进行活动,玩了几下,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看向他旁边的小朋友,他看他旁边的小朋友玩得那么专注,便开始和他聊天,并和他一起玩。迫于游戏的规则,那位本来玩得非常起劲的小朋友离开了。李斌像得到了某样战利品一样非常的兴奋。但真正拿到手以后,又没什么心思玩了,开始左顾右盼了。分析:我们知道,游戏应该是比较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常常发现,有些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维持的时间非常短,特别是在自主游戏时,在同一时间里,换游戏材料的次数非常频繁,这些幼儿往往只是把兴趣停留在满足自己对新添游戏材料的新鲜感上。策略:所以,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们不能强迫幼儿去选择何种材料、选择何种游戏方式,但我们有义务教会和引导幼儿“学会玩”!①演示:当教师提供新的游戏材料时,可以先演示给幼儿看。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玩法,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②鼓励:在教师演示的同时,要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花样,给予那些有创新玩法的幼儿表扬。③奖励:给予那些在活动中玩两种以内的游戏材料,并能玩出不同花样的幼儿奖励。

2.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习惯,培养幼儿生动的构思。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幼儿的创造性的源泉是来自成人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成人的生活和劳动,让他们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去逛商店、踏青、秋游、参观农耕园等。我们可以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和成人的讲解、提示让孩子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的东西。其次,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各大领域的渗透学习中,我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性的。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4

当前,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使幼儿不自觉产生较强的独立心理。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此争吵不休。如:在表演游戏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幼儿不喜欢扮演大灰狼、狐狸等反面角色,而且还会发现好几名幼儿都想扮演同一角色,为此争执不休,而耽误表演时间等等问题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互相谦让,还要引导他们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是说,教师要注意对幼儿协作行为的培养。让幼儿在协调合作中,既达到自己游戏的目的,又学会了协作的技巧,知道轮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形成和加深了儿童间的友谊,获得完成任务后的愉快。

孩子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正如马卡连柯所描写的:“游戏在这时期仍是儿童的主要工作,是最能吸引他们感兴趣的事。”孩子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时自然而真实的暴露了他们在友好协作方面的弱点,那么教师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窗口,对孩子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幼儿游戏,培养他们的协作行为。

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

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可以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好。确定各自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和妈妈、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协作。

二、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友好协作的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许多幼儿不懂得正确交往,协调关系的方法,他们通常喜欢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意愿,如在玩玩具时,有的小朋友需要一块积木,他一不向老师请求,二不向同伴打招呼,而是直接拿其他小朋友的积木。针对这种情况,要教幼儿懂得使用交往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教会幼儿一些游戏中的礼貌用语,如:请你给我一个×××,并督促孩子在游戏中加以运用。除了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外,还要在游戏中循序渐进的教一些互相谦让,共同使用玩具的方法,在玩具少的情况下,一放单纯的谦让是参加游戏的消极表现,而积极的表现应是如何使用少量的玩具,进而达到共同娱乐的目的。为此,我认为可以教两人如何玩一个球,一只圈,二三人如何共同看一本书,几个人如何共同玩一盒玩具等,使孩子们掌握轮流游戏,合作游戏的方法。

三、教师主动加如游戏,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幼儿

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为幼儿作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表演游戏《黄狗打老鼠》,有一组小朋友少了一个人,没人当小老鼠,于是我就充当了这一角色,表演时,我加上各种动作、表情,其他小朋友受到感染,也不由自主的加上动作、表情,我们之间协调合作得很愉快。等到第二次游戏时,就有小朋友主动要与我交换角色,我们再次进行表演,协调合作,也就不会出现没人演的情况。

四、在材料的提供上设置难题

在材料的提供上,给幼儿设置难题,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协作行为的目的。有一次,在玩服装加工厂的游戏时,我出示了一种新裙子,吸引了许多幼儿,他们都跃跃欲试。我刚讲完制作过程,幼儿就争先恐后的做了起来。先钉扣子,然后装饰裙摆,到最后要将裙布钉在拉直的松紧带上时,幼儿发现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这时,雅霖对旁边的恬逸说:“你先帮我拉一下松紧带,我一会再帮你。”经雅霖一提醒,大家都互相协作起来,做成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渐渐地,他们发现一个人做得太慢了,于是3个人一起做,艺人钉一扣子,两个人装饰,最后一步3个人一起完成。这样,每次游戏他们都可以做出好几条裙子。

五、在游戏结束时进行评价。

不是每次游戏都是成功的,对于不成功的游戏,就需要在小结时找出原因。如:在一次建构活动《太空基地》中,有几名幼儿由于没有同一意见没商量好搭什么,游戏开始后很长时间,总也搭不出来。他们自己搭自己的,而且由于位置协调不好,搭的东西常被别人碰到,于是就发生了争吵。我请大家一起找原因。小朋友说:“应该先商量好搭什么,才能开始,还要商量好位置。”“不能吵架,吵架不能解决问题。”这样,在每个幼儿的头脑中增强了协作意识。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都是先商量搭什么建筑,然后选定位置并分工,吵架的现象就不见了。

老师的指导并不限于以上几种,有时也是随机的。如:一次在娃娃家,江晓钧和吴泽彬扮孩子,“妈妈”正在洗菜准备做饭,他们两个“孩子”却在地上打滚翻跟头,把布娃娃往天上扔。“妈妈”见了大声说:“你们哪像当孩子的,哪能把娃娃往上扔,都吓着他了。回头告诉你们幼儿园的教师。”可是“妈妈”的话并没起多大的作用,他们依旧那么玩。看到这种情况,我以幼儿园老师家访的形式来做客了。两个孩子见老师来做客,顿时坐在椅子上。我说:“今天我开看看你们在家里是不是像在幼儿园一样好,在幼儿园是老师的好孩子,在家里是妈妈的好帮手。”听了我的话,他们连忙说:“妈妈,我来帮您洗菜。”“妈妈,我来哄妹妹。”

当“妈妈”提出的要求不起作用时,我巧妙地以老师身份家访,帮助幼儿明确身份,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加上积极的引导,孩子与妈妈之间的角色行为趋于协调,能良好地协作,从而达到了老师的指导目的。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5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教师语言儿童化、富有童趣

上课时,面对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老师应该用最好听的声音对幼儿说话,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跟孩子交流。如果老师用些孩子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来给孩子们讲解知识,那么,孩子当然不会对这种缺乏童趣的语言感兴趣。当然孩子们也就不会积极的去配合老师了。因此,老师应该用儿童化的语言跟孩子交流,进行绘画指导。这样不但孩子对这节课感兴趣,而且知识也会掌握得更轻松、更牢固,从而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孩子总是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出发,选择有趣的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选择趣味性的内容。

3、教学内容及画种多样化

(一)绘画

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特别的材料及表现技法,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比如:长形画、棉签画、印章画、刮画、染纸画、蜡笔水彩画、水粉画(油水分离等)、砂纸画等。

(二)手工

教给幼儿运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来提高幼儿手工技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如:剪纸、泥工、小制作等。

(三)作品欣赏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6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7

一、优化游戏环境可以满足幼儿自由创造的需求。

游戏与幼儿成长的密不可分, 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外, 还应丰富物质环境。让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往方式。优化我们的精神环境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良好的精神环境才能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思维。同时也要完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里的教学设备、玩具、材料等几个要素, 教师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供大量的物质材料, 为幼儿提供创造条件, 使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断萌发创新的意识。总之, 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 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 幼儿才会有饱满的情绪, 才会有大胆的创造和活动, 从而激发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达到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目的。

二、引导鼓励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 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 好奇心得到满足, 产生求知的兴趣。当幼儿在游戏中情绪高涨, 精神愉悦, 思维想象可以任意地发挥时, 教师要借机加以引导鼓励, 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多以商量的口吻、讨论的形式指导游戏, 同时对幼儿表现出的大胆创造意识要及时肯定, 保护幼儿的创造萌芽。教师在游戏中还要注意对不同水平幼儿的指导, 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发挥自己的见解、想象, 不同角度进行自己各种各样的创造。

创造性思维贵在不固步自封、不因袭陈规。因此当幼儿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 老师需更多地鼓励、支持他们大胆操作、探索、分享, 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独立思考机会可以挖掘幼儿创造潜能。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想法, 首先我们要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 学会发现问题和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其次,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不能包办代替, 而要给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他自己先想办法, 通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会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如果我们用“灌输”的形式, 往往会把孩子的思维固定, 使每个孩子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幼儿潜藏的智慧之大, 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充分地发挥。

四、材料的多样性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 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活动区域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游戏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以满足孩子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如:在春节到来前夕,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彩色皱纹纸、海绵纸、缎带等操作材料, 让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为自己的家人制作各种富有创意的礼物。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角色身份的服装、头饰、小道具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 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探索, 自由操作, 发挥想象, 进一步丰富游戏玩法, 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扩大创造空间, 例如:将收集的废旧材料放置在幼儿随手可取的地方, 让幼儿自由取用。他们可以将奶粉罐叠堆起来, 用来造娃娃家的围墙;可以将旺仔牛奶罐当做打击乐器;利用各种包装鞋盒、纸箱等等制作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大鞋”、“山洞”;利用饮料塑料瓶制作各种动物形状的容器等等。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所以, 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新、调整与补充, 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当然,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 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能力。

五、激励的语言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动因。

激励性语言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教师应根据幼儿个性特点适宜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性语言评价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对于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 教师要“主动出击”, 主动对他们提问。这种类型的幼儿适宜用鼓励、赞赏式激励性语言。还有一种类型的幼儿, 他们的攻击性较强, 但能分辨是非, 此时, 教师则应用启发、假设、判断式的语言引导他们发现、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激励的语言以及积极的评价能萌发幼儿的自信心, 它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动因。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幼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 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 这样幼儿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激励性语言和其它激励手段一样, 有其局限性。如果运用在不恰当的时机, 或使用不自然的方式, 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甚而会诱发逆反心理。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8

一、要注意随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怎样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美,是何等重要,在采沙装饰游戏中也是这样,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我们教师要学会更多的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给他们以理解,而不是以迷惑的眼光来要求他们,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在一次我教孩子们制作沙画时,本来教师在一只盆子中间只画了一条小鱼,可是我发现有小朋友在小鱼的周围铺上了一层蓝色的彩沙,并发现在这蓝色下面还有一条一条的绿色沙子,我问她为什么在小鱼周围铺上蓝沙,还有一条一条的绿沙是什么?这时她告诉我说:“老师小鱼不是生活在水里的吗?”这蓝沙是一条小河,下面一条条绿沙是“水草”,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我不得不为这孩子的大胆想象叫绝,于是,我在以后的玩沙中注意鼓励小朋友多观察,多联想,有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保护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平时的玩沙活动中也可用些其他工具来玩,如废旧物品。

记得一位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在沙池里开展一堂很生动的课,题目是“小鼹鼠的家”。 小朋友先在沙池里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圆坑,然后找来一只两头空的圆木桶,将木桶的一端安插在圆坑内,使木桶的三分之一部分插入沙坑,三分之二部分露出沙面。这样,小鼹鼠的家的基础就打好了,然后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利用事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把小鼹鼠的家经过一番装扮,不一会儿,我们就会看到:木桶的外壁上被小朋友用废纸贴上了许多“窗户”,“家”的周围插了一些小树枝,表示小鼹鼠生活在一片树林旁边,更有心灵手巧的小朋友用纸板、塑料板把小鼹鼠的家分隔成了卧室、客厅、厨房……还用泡沫做了小床、小凳子,安放在小鼹鼠的卧室、客厅中,此情此景令人忍俊不禁,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童话般的场景,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取得劳动成果的满足感。此外,我们在带领幼儿用沙“建造”一座城堡时,易拉罐就是“建造”城堡围墙的绝好材料了,用它们“建造”的城墙不仅结实,而且美观。只要肯动脑筋,原来要扔掉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变废为宝,既保持了环境清洁,减轻了废旧物品对环境的污染,又让废旧物品得到了现实的利用。

三、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玩沙的综合能力

形式多样的玩沙活动在提升幼儿玩沙的价值中将起重要的作用。《指南》指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同时对有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综合这些区域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好的方式。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环境的创设,因为促进孩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是我们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在创设时应明确投放的区域,我将玩沙材料投放进建构区,作为幼儿艺术建构的材料之一。其次操作材料的有序摆放,将工具、辅助材料、装饰材料分别摆放整齐并作好标记,可以起到提醒幼儿进行有序操作的作用。再次墙面的创设,可以有三个内容:(1)幼儿的作品可以拍成照片留下痕迹,即创设作品墙。一方面因为沙作品很快会自然毁坏,另一方面作品的留痕对幼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感受美的体验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2)真实的建筑。可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有名的建筑如:长城、埃菲尔铁塔等图片供幼儿进行模仿的及感受艺术的魅力。

通过对玩沙区域的创设,孩子充分的与环境进行互动。作品也日益丰富,由于是3—4名孩子同时进行操作,其合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四、经常给孩子看一些沙画、沙雕、画报、美术作品等

上面也涉及到了,画面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的图书、画报、美术作品等,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所以要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感受、多体验。通过幼儿的观察的主动体验过程,帮助幼儿逐步建立美的标准,提高审美情趣。

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玩沙游戏较少有规则的约束,没有死板的框子,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构思和建造,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就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新情节,玩出新花样。当幼儿在游戏时,我以一位游戏者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游戏,给游戏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显然,这些情节使玩沙的内容得到了充实,也是幼儿创造能力的初步显露。

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9

单位:武进区雪堰中心幼儿园邮编:213169

姓名:吕英教龄:11年

摘要: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呼唤创造型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为主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倘其无思,即无美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开发创造力,关键在于教会幼儿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一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绘画的特点,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幼儿素质全面提高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题

这里所说的“宽松环境”,包括以幼儿为主体的师幼良好的民主关系,和教师为幼儿营造的轻松的教学情境、学习环境。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宽松、自由、平等、民主才是创新之芽萌发的温床。创设良好的师幼氛围,教师要打破幼儿“跟着跑”的教学模式,做到真正地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充满一颗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充分体会到“幼儿园像我家”的感觉。使幼儿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表达。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缺点和不足,都有困难和错误。教师要像爱迪生母亲宽容爱迪生那样宽容幼儿,理解幼儿,给幼儿提供改正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还要创设民主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活动度较大,顾忌少,可以充分联想、交流和表现。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个性品质。

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教学情境,创设创造性学习环境。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技能,还能创造前所未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情境,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

学习的环境还要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单调的环境不可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倾向于集中的氛围,也难以使幼儿产生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温床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如在陈列柜里摆放各种可供欣赏的工艺品,以及幼儿的优秀绘画、手工制品,墙壁上挂有各种名画、摄影,还有许多可供给幼儿随时操作的工具和材料。

二、提高幼儿创新意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新意识,即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具体说就是使他们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和萌芽,有一种探究的兴趣和执着,凡事能问一个为什么,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破除他们在事物认识上的功能固着和思考惰性,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是一种创立意识。加强幼儿的创新意识,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贯穿在每次活动的始终,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发现,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和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增加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名作欣赏,如《天国神鸟》、《照镜子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向日葵》等。这些作品色彩鲜明,表现手法各异,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活动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再联系自己的所见、所感,幼儿就会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这时,再画,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幼儿的作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创新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凡是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的每种设想都应给予充分的评价,对有创意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从而有效增强创新意识。

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决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它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引导幼儿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自行探索,从而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感性经验,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使幼儿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与创造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幼儿能想、能说、能做的,就要放手让幼儿去想、去说、去做,要尽可能地为幼儿主动探索创造情境和机会。围绕目标,进行探索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撕纸活动中,采取“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在不给幼儿任何暗示和指导的前提下,让幼儿围绕问题自己探索方法。在教师出示撕纸作品,幼儿发现都用旧挂历撕出来的。那怎样才能撕出图形呢?幼儿自主探索得出: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向上拉撕或两只手捏住纸一点点向后退着撕,这两种撕纸方法都是正确的。在探索撕纸中间的小圆洞时,有的先用手指或铅笔戳个洞,再把手伸进去撕,虽然方法不是最好的,但对幼儿来说,这也是一种探索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自己运用已知获取新知的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在探索中学习,幼儿可以“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可以在探索中试验,寻找最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发展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发散思维是根据问题的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开放式思维形式。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三个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方面上流畅地产生出多种同类型方案。如教师以画一画、赛一赛的形式,让幼儿快速地把“T”“人”等几根线条添成一幅幅画,要求幼儿要快速,不能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愈快表示愈流畅。幼儿的积极性极高,争先恐后,气氛活跃,添画各不相同,这样的活动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性。美国心理学家称: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学生的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解决问题时,从不同方向产生不同类型方案。它以灵活性作为基础,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设计和运用“发散点”为幼儿的思维发散提供情境,条件和机会。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说”、“一题多画”、“一题多变”等形式,培养幼儿敢于大胆求异,敢于举一反三,勇于联想。如一次绘画课,教师画了一个图形,启发幼儿联想,结果幼儿想出的结果让老师感到吃惊,有的说是家里的吊灯,有的说是花园里的花,有的说是老师手里的铃鼓„„幼儿各抒已见,在赞赏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并且非常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添画,从而体会创造的无穷乐趣。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性。独创性是建立在流畅性、变通性基础上的。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鼓励表现于别人不同的想法、画法,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大胆“妄想”,对幼儿的每一点创新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要使幼儿敢于标新立异,就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幼儿提出质疑,允许幼儿突发奇想、“节外生枝”。尽管幼儿的想法有些离奇,里面却可能蕴含着创造性,要多看其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肯定,甚至将其“发扬光大”。这将会大大激发全体幼儿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标新立异的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绘画 “我的爸爸” 活动中,幼儿纷纷给“爸爸的脸”涂上“肤色”,教师发现有一幼儿把“爸爸的脸”上涂得蓝一块、青一块,就小声问为什么?这个幼儿说:“爸爸生气时,脸就变青。高兴时脸就会变红,爸爸的脸是许多种颜色的。”虽然幼儿没有表达的十分清楚,教师还是明白了:人的面部表情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班中大大表扬该幼儿,其他幼儿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唤起了幼儿在绘画中敢于用色,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

要让幼儿学会创新方法,善于标新立异,教师要挖掘活动中的创新因素,抓住创新契机,活动中多采取一些发散式提问,如“还有什么想法?”“还有哪些可能性?”不把幼儿的思维限制在“一条线”上,而要努力使他们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摸索“多条线”,为幼儿标新立异,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篇10

临西县玉兰实验学校 孙晓霞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积极引导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创造力”也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因其所特有的动感、有情节等特点,成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也随之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幼儿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比如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我们设置了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建筑区等区域,幼儿自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幼儿的空间、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幼儿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

二、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

新《纲要》反复指出游戏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的表现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自我表达的空间,尽量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多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椭圆形变变变”活动中,有的孩子将椭圆变成了西瓜、有的变成了小猪、有的变成了蘑菇、有的变成了母鸡孵蛋„„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三、教师应发挥指导性作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从活动的“管理者”向“参与者”、“支持者”、“指导者”转化。教师的作用致力于“导”,教师的指导既要鼓励幼儿的自由性探索和指导性结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满足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适时的改变角色,以相应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师和你一起玩好吗?想想这些东西能做什么呢?”教师就引导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并告诉他要再想出新的点子。

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游戏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运瓜”的游戏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的合作,通过这一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能灵活和创造性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孩子们几人一组,后面的小朋友等待着前面的小朋友回来交接小车,教师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向前推车,小朋友们推着一辆辆小车就好像忙碌的丰收景象,龙腾虎跃的欢舞着,就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合作,而且还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11

一、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养,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自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成人还应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让孩子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的材料、器具,在敲敲、打打、吹吹、画画中激发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二、发展儿童的感官,培养美学意识

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不会凭空而来,而是由对旧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表象的目的,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信息资源。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想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就能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车轮上圆形的,这就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在绘画中他们会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代表的是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另外,有关美的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自然、真实等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中均能自然显现。所以,成人要做的就是对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审美本能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地显现发展成为艺术表现。同时,配合运用名作欣赏、生活体验、语言描述、启发联想及录像、幻灯等形式和手段,在儿童心理发展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逐渐培养起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样,儿童对美的认识就会得到升华,美学意识也会逐渐产生并最终在活动时得以表现。

三、在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渗透必要的知识、技能

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较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传授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孩子艺术表现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这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美的追求,要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加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这才是幼儿艺术教育价值所在。

当然,这不是说幼儿艺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必要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幼儿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艺术教育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也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而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不做技法示范,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生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少用“对错”“像不像”等评价幼儿。应认识到常被成人指责的“错误”,其实是儿童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因此要多肯定,多认同。这样,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的优势,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舞蹈、绘画、歌曲,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幅画等,使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上一篇:我的风采主题作文下一篇:外教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