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2024-08-0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通用10篇)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1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老师颇为头疼的活动之一。其原因是:孩子在宽阔人多的环境里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班的游戏、呐喊所干扰,不能专注地参与活动,甚至会因为不专心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不按规则游戏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是“风车转转”,因为场地较窄,几个班又同时开展游戏,无法让幼儿手持风车同时奔跑、旋转。我便将幼儿分为4组,每组13人,让他们手持风车沿着彩色直线跑到往返接力跑,比比哪个组的小朋友全部跑完用时最短。尽管,我在活动开始前,已反复讲清了游戏规则,但有一部分幼儿始终在关注他班的活动,根本没听清规则和要求。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这些幼儿表现得不知所为何事:要么接过别人递来的风车傻傻地站在原地不动,要么在慢慢的跑着,还东看西瞧!把同组的小朋友急得直跺脚。还有一部分幼儿是比赛前半段比较关注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中期,因迟迟比不出结果,便东张西望,关注其他事物了。这时,我如若再将游戏进行下去,似乎没有价值了。于是,我便换了一种玩法:将男女生分开,先让女孩来玩,男孩在旁边加油,然后交换。这次,我分5人一组,并在活动前告诉幼儿,获得第一的那组小朋友都将获得“笑脸娃娃”奖励。这样一来,缩短了比赛周期,让幼儿很快便知晓了游戏结果,也及时看到了别人获得奖品,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加油声不绝于耳,对老师提出的规则和要求也格外听得认真了。而且,越玩越开心,越玩越积极。

心理学表明:幼儿有意注意产生条件包括对活动任务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反思自己在第一次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对年仅5岁的大班幼儿来说,的确不利于他们有意注意的产生。首先是每次参与游戏的幼儿太少,等待的幼儿较多;其次是没有有效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尽管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肯下工夫就一定能让孩子们专注于一项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2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一) 利用环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有的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发展的。幼儿在忍耐性和坚持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欠缺, 对于他们来说, 当其处于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时, 是无法继续进行长时间的探索的。为此, 在音乐游戏中应有目的性地为幼儿创设有助于探索、发现和操作的环境, 设置一些相关事物或是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其探知兴趣。这样幼儿不但可以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隐含于问题情境中的部分, 关注事物的因果关系, 并找寻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和集中, 达到发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比如, 可以利用《水族馆》这个音乐模拟水族馆的情境, 让幼儿扮演水族馆中的鱼类,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引导幼儿对环境进行观察, 开展提问题比赛。

(二) 通过带动幼儿参与、鼓励其发挥创造性引发幼儿的持续关注

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 同样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 并给幼儿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 鼓励其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创造力, 目的是为了利用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幼儿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来保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集中。比如, 在《开火车》这个音乐游戏中, 教师可以在提示幼儿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掌握游戏方法, 然后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并让幼儿自行发挥想象力进行模仿、创造, 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模仿和示范。

(三) 充分利用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当代的幼儿教育倡导带领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操作, 而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又非常多, 比如, 乐器、图谱、手花、音乐内容中涉及的植物、动物、红旗、彩带等。

(四) 注重幼儿的情绪知觉

在音乐游戏开展中时常会出现角色扮演或模仿等环节, 但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当演员和观众的人没有什么变化, 外向、乐于表现自己的总是会抓住机展示自己, 内省、腼腆甚至是自卑的幼儿则不敢表现自己, 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 我们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到每位幼儿, 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以一种自信、勇敢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比如, 在玩《学螃蟹》这个音乐游戏时, 可能就会有一些害羞的小朋友放不开自己, 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学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 或是担心学得难看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此时教师就应该主动走到他们身边, 自己先模仿螃蟹的样子, 博得小朋友的笑声后, 再慢慢打消幼儿的羞怯心理, 鼓励其大胆表现, 从而使其心理素质得到锻炼, 也就能在参与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 想要真正吸引并保持幼儿的注意力, 必须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上下功夫, 增强其趣味性, 使其更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所选择的歌词、音乐、体裁与形式以及结构和风格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彰显幼儿情趣、贴近幼儿生活, 让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衔接得当、过渡自然, 这样才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兴趣, 引领幼儿畅游在不同的音乐意境当中, 即注重游戏取材与情节的设计。比如, 在开展《找朋友》这个音乐游戏时, 可以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走动着去寻找其他小朋友, 互相拉着手玩转圈圈的游戏, 然后分开再进行跑步、拍手、找新朋友的环节。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意力有助于幼儿专注品质和持久性的形成, 是幼儿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对幼儿注意力进行培养, 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和自我学习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还可以在选择同伴、分配角色以及交流协商中增强其合作交往能力, 这是培养幼儿注意力一种有效途径。

摘要:幼儿的年龄特性和身心、认知发展特点使幼儿阶段的孩童都爱动、好玩, 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给幼儿教育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 注意力又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且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 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坚持性, 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 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 才会对事物产生更清晰的感知与更深刻、牢固的理解与记忆, 利于专注品质的养成, 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注意力,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琼.幼儿园音乐教学点滴谈[J].飞:素质教育版, 2013 (12) :40-41.

[2]朱玲.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幼儿学习钢琴[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4 (2) :181.

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3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注意力;环境

音乐和游戏不仅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还在幼儿学习、生活与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符合幼儿活泼好动、乐于模仿与表演的特点,还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下面就此问题做进一步论述。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一)利用环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的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发展的。幼儿在忍耐性和坚持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欠缺,对于他们来说,当其处于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时,是无法继续进行长时间的探索的。为此,在音乐游戏中应有目的性地为幼儿创设有助于探索、发现和操作的环境,设置一些相关事物或是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其探知兴趣。这样幼儿不但可以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隐含于问题情境中的部分,关注事物的因果关系,并找寻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和集中,达到发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水族馆》这个音乐模拟水族馆的情境,让幼儿扮演水族馆中的鱼类,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对环境进行观察,开展提问题比赛。

(二)通过带动幼儿参与、鼓励其发挥创造性引发幼儿的持续关注

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并给幼儿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其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创造力,目的是为了利用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幼儿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来保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集中。比如,在《开火车》这个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提示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游戏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并让幼儿自行发挥想象力进行模仿、创造,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模仿和示范。

(三)充分利用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当代的幼儿教育倡导带领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操作,而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又非常多,比如,乐器、图谱、手花、音乐内容中涉及的植物、动物、红旗、彩带等。

(四)注重幼儿的情绪知觉

在音乐游戏开展中时常会出现角色扮演或模仿等环节,但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当演员和观众的人没有什么变化,外向、乐于表现自己的总是会抓住机展示自己,内省、腼腆甚至是自卑的幼儿则不敢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到每位幼儿,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以一种自信、勇敢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比如,在玩《学螃蟹》这个音乐游戏时,可能就会有一些害羞的小朋友放不开自己,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学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或是担心学得难看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此时教师就应该主动走到他们身边,自己先模仿螃蟹的样子,博得小朋友的笑声后,再慢慢打消幼儿的羞怯心理,鼓励其大胆表现,从而使其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也就能在参与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想要真正吸引并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必须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上下功夫,增强其趣味性,使其更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所选择的歌词、音乐、体裁与形式以及结构和风格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彰显幼儿情趣、贴近幼儿生活,让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衔接得当、过渡自然,这样才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引领幼儿畅游在不同的音乐意境当中,即注重游戏取材与情节的设计。比如,在开展《找朋友》这个音乐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走动着去寻找其他小朋友,互相拉着手玩转圈圈的游戏,然后分开再进行跑步、拍手、找新朋友的环节。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力有助于幼儿专注品质和持久性的形成,是幼儿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对幼儿注意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和自我学习与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可以在选择同伴、分配角色以及交流协商中增强其合作交往能力,这是培养幼儿注意力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琼.幼儿园音乐教学点滴谈[J].飞:素质教育版,2013(12):40-41.

[2]朱玲.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幼儿学习钢琴[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2):181.

[3]王嘉莉.探究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5(6):95.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4

针对课题研究计划,三月份我们通过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培养“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专注的参与活动的时间很短,活动中有的幼儿玩弄自己的衣服及衣服上的装饰物、有的幼儿之间小声说话、有的幼儿老是看活动室外面,还有的幼儿玩弄卫生纸,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一点兴趣,不能专注的按老师的要求来做,活动效果很差。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创设了“操作区”,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学习,这些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孩子养成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做事的好习惯。我们在“操作区”为幼儿投放了一些操作材料,如:串珠珠、喂动物、夹豆豆、夹夹子、系鞋带、穿绳子、配衣服、钓鱼等,在教学活动延伸环节让幼儿们运用操作材料动手摆弄,主动学习,并要求幼儿参与活动过程中不得打闹、不得左顾右盼、不得干与活动无关的事,比谁做得好,做得快,并对做的不好的幼儿及时提醒。

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还针对活动室的“操作区”开展的活动,在主题墙上开辟了“幼儿园里我最棒”板块,在幼儿与幼儿间开展相互竞争的活动,具体活动如下:利用幼儿午饭后的时间开展了以一桌小朋友为单位的串珠珠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夹豆豆比赛,以个人为单位的钓鱼比赛,获胜的小朋友在激励墙上为幼儿盖勋章。凑够五个勋章的便可以换取一颗专注星,凑够五颗专注星的便可以换取一枚老师亲手为小朋友做的专注宝宝奖章。活动开展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班的小朋友进步很快,为了多得一些专注星,小朋友们都努力的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小朋友们从各个方面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小朋友每天都要比谁的星星多,谁能当上专注宝宝,在3月份小朋友之间也形成了争当专注之星的良好势头,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孩子们都能专注的参与。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认识到,要想培养每一位幼儿都能专注的参与活动,需要经常地、反复地训练和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幼儿进步,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表扬。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5

一、为什么幼儿感觉“放羊”好

3岁左右的幼儿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放羊”时,幼儿不仅可以自由的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来满足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游戏的目的就在于好玩。在自由活动中,他们没有刻意要达到目标,没有外在的强制性目的,也不一定追求某种结果,所以幼儿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在游戏中他们容易取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没有“惩罚”在等待,因而幼儿总处于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所以相对于教师控制下的游戏,幼儿自然喜欢“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多一些。

二、为什么老师认为“放羊”好

3岁左右的幼儿活泼好动,情绪性强,自制力差,特别是在游戏中更难控制自己。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安全因素、教育功能,为此教师一般选择那些运动量小、相对安静的、便于控制的游戏。但往往由于外部控制较多,幼儿反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而在“放羊”时,教师们发现,幼儿在随意打闹、互相追逐中,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得到了增强;在游戏的争执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在与同伴分工、合作中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们还发现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放羊”时,活泼开朗的一面。孩子们玩得开心、专注、投入,而且持续时间长,教师也落得“清闲”。由此教师认为“放羊”不错。

三、“放羊”对幼儿有怎样的影响

(一)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放羊”使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积累较少,他们没有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经常按自己的意愿玩耍。若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他们很难树立自我约束意识,从而导致行为没有目的性,坚持性差,自由散漫,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积极的认识、理解并内化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准则,也不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二)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就心理发展特点来说,三岁左右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期”,他们往往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而这种心理状态时常会在自由活动中凸现出来(如攻击性、自私、退缩、不文明举止等),若教师对孩子反映出来的问题听之任之,一味地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只能放纵孩子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造成他们自我意识的膨胀。这样既不利于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也不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建立,更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

(三)不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放羊”时,由于幼儿缺乏教师有效地指导,使得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游戏情节的停滞或缓慢发展,幼儿难以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去,幼儿处于消极游戏状态,就不会用心去感知、观察游戏用的玩具和游戏的同伴,更不会创造地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幼儿在“放羊”时,不断变换、中断游戏玩法,攻击性行为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放羊”状态不仅没有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阻碍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怎样组织游戏效果好

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在游戏中的作用。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游戏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对游戏的有效参与,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场可以抚慰、支持、帮助幼儿,并让幼儿感到他们的游戏是有价值的活动。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参与的游戏学会材料的新玩法,懂得游戏的规则,学习如何与伙伴友好共处,知道怎样让游戏活动持续的较长久,而且,教师的正面评价,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愉快、成功的情绪,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角色定位。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玩皮球”游戏: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猜出后,玩“找一找”游戏,幼儿从不同的地方找到皮球后自由玩球,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去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促进游戏的不断深入。如,踢球、拍球、运球、推球等,而不是指手画脚安排幼儿按教师的意愿游戏,控制游戏的形式和进程。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对游戏的控制是一种隐形的控制。而不是显性的,是以不干涉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前提的。

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空间。幼儿游戏时的快乐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 “假想”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为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如,当幼儿把球当做自己的“宝宝”抱在怀里游戏时,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呵护他的“宝宝”,与他的“宝宝”一起玩耍。而不能从幼儿手中拿过球去教幼儿怎样拍球。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6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7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 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 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 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 即使是成人, 在一些情况下, 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 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 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 配合幼儿的行为, 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 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 造成睡眠不足, 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 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不仅在家需要做, 来园也要做, 家园共育。

三、教师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在提高幼儿学习成绩的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 缺少了它, 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 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 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 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认真钻研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四、授课时教师的声音要有变化, 高低起伏要明显

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 声音都要有变化, 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 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 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 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 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 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 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 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习者, 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避免注意力的转移, 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习。

六、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 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 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 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 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 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 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 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七、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篇8

一、科学提供操作材料

蒙台梭利通过实验得知:幼儿的注意力并不是由教师人为保持的,而是由某个固定的能引起他注意的物体来保持的。教师要研究如何在各项活动中科学地提供适宜、适量、美观、隐含教育价值的材料,让教育对象通过操作获得情感、认知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建构活动中,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少,孩子不仅不能满足完整拼搭某种物体的愿望,还可能因为担心自己仅有的积木被别人抢去,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保护自己的材料上。相反,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多,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他们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根本无法保持注意力,进行专项工作。因此,看似简单的材料准备,却包含了很多教育元素。一次活动材料的品种不宜太多,但单类数量不宜过少,要考虑幼儿活动的需要;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玩同样的材料,所以材料必须周期性地加以丰富和更新;准备的玩具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越大,孩子玩的兴趣就越大,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二、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交替参与活动

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如果学习时间较长,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教师必须创设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情境,使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便集中注意力,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小蚯蚓”中,第一个环节,教师请孩子们观看绘本故事《小蚯蚓》的PPT,孩子们看得很认真,接着大家一起就绘本故事讨论蚯蚓的特性;第二个环节,教师准备了一大盆泥土、沙子和二十几条蚯蚓,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形状,用小软棒和蚯蚓“玩玩”,还可以用手轻轻地摸摸蚯蚓,说说是什么感觉,看蚯蚓找家(一边是干燥的沙子,一边是湿润的泥土,观察中间的小蚯蚓往哪里钻);第三个环节,玩“小蚯蚓”的游戏,两位教师拉开一块大布当泥土,孩子们模仿蚯蚓在地上爬,当听到“打雷下雨”的声音时,蚯蚓们就从“泥土”里爬出来,当听到“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时,蚯蚓们就赶快爬进“泥土”里,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蚯蚓爬的动作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使孩子们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投入地参与活动。

又如,小班语言活动“大熊山”,为了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去感知、体验文学作品的意境,教师根据需要创设了如下情景:(1)用PPT展示故事画面。在精美绘本和教师开放式提问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被故事内容所吸引,他们体会到小老鼠眼中不同视觉距离下的大熊形象,感受着故事情节的幽默、风趣。(2)利用周边环境创设真实场景。教师在园内确定了一颗大树作为观察对象,孩子们在室内远观,只能看到那是一颗大树,树上有叶子。接着,孩子们渐渐走近大树,不断搜寻着大树上的秘密,神情极为专注;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孩子从开始的感觉什么也没有,到看到树上有些模糊的小点,再到发现树上有许多“动物”(教师事先在树上贴了瓢虫、毛毛虫、知了、蜻蜓、蝴蝶、蚂蚁、蜘蛛等的图片)。孩子们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教师和同伴,真实地感知了“近大—清楚,远小—模糊”的现象。(3)创设故事表演场景。教师准备了大熊和小老鼠的头饰,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学说角色语言,体验故事中温馨、美好的情感。以上三种活动情景的设置,有利于幼儿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有了持久注意力的跟随,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9

转载▼

标签:分类: 幼儿教育

杂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也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理论假设

通过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研究,达到有效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目的。

1、“合作意识”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2、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独生子女中的“合作能力缺失”,不仅是社会现象,更是刻不容缓的教育问题,面对幼儿合作行为不容乐观的现状,我们认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势在必行。

4、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注意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1、分析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各种因素。

2、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3、增强3-6岁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合作行为方式,体验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角色游戏中具有哪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优势,从中合理利用各种优势因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研究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策略。

2、研究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表演游戏的角色分配、道具制作、表演游戏进行等环节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3、研究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音乐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4、研究幼儿在智力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智力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智力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5、研究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行为的方法、途径、手段。如何选择与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合作性体育游戏。

6、研究幼儿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在区域自选游戏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因素,如: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品质、合作的人数、材料的种类与数量等,探索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五、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3-6岁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观察记录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录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4、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良好发展。此外,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成立课题小组。

2、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具体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教育的理论,领会“合作能力”的内涵和实质,把握当前有关幼儿合作教育方面研究的动态;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定期学习、交流的制度。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开题论证。

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每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活动观摩一次;每学期完成一篇经验总结(论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研究计划做及时调整。

3、写好活动实录、个案记录、效果,分析等,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果形式:写出相关论文和阶段总结,召开中期汇报会,活动展示。

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4、成果汇编,成果运用与推广。

成果形式: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结集出版相关的论文,文字、图片及有关的影像资料。

七、保障机制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园教师对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题组成员10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各有专长,由领导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并形成和落实了层级管理、逐级负责、相互交流、定期汇报的科研网络和各项制度。

八、预期成果

幼儿园预计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方面有较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发展方面:

1、幼儿懂得合作对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2、幼儿了解达成合作的常见方法;

3、幼儿能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4、幼儿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

5、幼儿知道常见的合作技巧,能够表达合作的愿望;

6、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同伴或成人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师素质方面:

1、丰富和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

2、重视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其他相关的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3、能对课题实施情况作阶段性总结;

4、能撰写课题实施报告;

5、能独立设计合作性游戏;

6、有科研意识,能主动参与科研工作;

(三)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2、论文:《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与教师专业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

3、案例、影像资料。

九、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组长:杨永仙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篇10

——浅谈体育游戏中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

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周云凤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未来社会也需要健康、全面的创造性人才,我们以“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研究课题,积极尝试把老游戏融入当代幼儿园体育活动,保留其场地、材料、玩法上的优势,在内容、形式、手段上进行改编、挖掘,探索老游戏的新玩法,使体育游戏更丰富,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素质。

老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新玩法:先鼓励幼儿想像“小青蛙是怎样走路的”,再尝试、比较,找出适合游戏情节的“走路”方式:立定跳远跳进“池塘”;纵跳向上捉“害虫”;连续跳跃过“小河”;遇到天敌往后跳;遇到“鹅卵石”进行障碍跳等。最后引导幼儿扮演“小青蛙”,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走路”方式捉到更多的害虫。

感悟:激发创新意识,尊重信任是前提

要想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就要激发其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前提就是教师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幼儿给予不同的练习要求,让幼儿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我们从幼儿兴趣入手,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设疑、提问和创新,充分运用场地、器材、音乐、挂图等创设教学佳境;教学形式多样化,引导幼儿自由地去思想、去感受、去尝试,力求每次游戏都让幼儿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鼓励、接受、尊重幼儿的创新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和振奋,使每个幼儿都感到“教师在期待我”;在轻松愉快、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实现愿望,发展个性,从而激活创造兴趣,萌发创新意识。“小青蛙捉害虫”游戏中通过启发式提问、尝试性操作、自主性参与等方式,引导幼儿想出更多的游戏玩法和内容。在游戏中幼儿求知欲旺盛,思维和行动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当有幼儿想出的方法不合理时,其他幼儿能提出合理的理由给予反驳,不随大流,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发展。

老游戏:小兔采花

新玩法:先讲有趣的故事,集中幼儿注意力。接着分发头饰。引导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跟音乐跳起优美的舞蹈。然后,大灰狼来捉小兔,小兔想办法逃脱。最后,小兔们共同庆祝胜利。

感悟:启迪创新思维,因势利导是关键

幼儿是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在他们调皮捣蛋的背后,往往是创造性智慧在闪光;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并常常有惊喜的发现。在他们的思维中,“小兔子”可以战胜“大灰狼”,小朋友可以和“外星人”做游戏。在“小兔采花”游戏中,我们注意因势利导,运用形象的语言,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创造欢乐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景,既活动了身体各关节,又使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小兔子钻进山洞里”,几个小朋友做起了“山洞”;有的说:“小兔子可以躲进花丛中,让大灰狼找不到”;有的说:“可以跟在兔妈妈身后,让妈妈来保护自己”;还有的说:“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取代了老游戏中“小兔往家跑”的单一情节,幼儿的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老游戏:穿越障碍

新玩法:给每一小组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幼儿自己选择器械,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

感悟:培养创新精神,探索实践是根本

我们遵循幼儿探索在前、教师讲解示范在后的原则,给幼儿留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学练,在玩耍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获取经验,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启迪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充分让幼儿自行活动,放手让幼儿尝试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幼儿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项目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穿越障碍”游 戏中幼儿想方设法,积极创新,不照搬已玩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也没有雷同,编出了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趣味性强、具有开拓精神的游戏活动:“趟小河”、“逛公园”、“闯冒险岛”等。他们会自定规则,自己给游戏取名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老游戏新玩法,器械可以一物多玩;他们自己推选“小老师”,各组的“小老师”规定自己小组的活动形式、活动范围、角色分配等,其它成员积极听从“小老师”的指挥,遵守游戏规则。在自由组合的游戏中,幼儿快乐地进行比赛,交换角色,得到了被教师肯定和被同伴接纳的愉快体验,调动了幼儿自主练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实践水平和经验。

老游戏:炸碉堡

新玩法:开始师幼展开讨论:“可以用什么做炸弹?”总结出“雪碧瓶、果奶瓶、沙包等都可以用手做炸弹”;接着启发幼儿开动脑筋,用各种材料做地雷和封锁线:将几个易拉罐扎起来做地雷,用一把丝带系在两张大椅子上当封锁线。幼儿在自由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怎样走过地雷区、闯过封锁线、绕着地雷走、低头弯腰钻过封锁线。结束时,鼓励幼儿尝试许多新颖的通过“封锁线”的方法:侧身从“封锁线”下滚过、匍匐前进爬过“封锁线”等。

感悟:提高创新能力,健康快乐是目的

我们常将创造活动贯穿体育游戏的始终,从准备活动——新授——结束放松活动,整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为幼儿佩带一些角色标志和装饰物,提高其游戏的兴趣及注意的持久性。创造活动安排在开始阶段,我们不提出要求,不作指向说明,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空,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动脑设计,动手摆放材料;创造活动安排在中间阶段,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游戏情节的设计组织;在结束阶段,我们则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验证性创造和再创性探索。幼儿在此过程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感受到创造性游戏的乐趣,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提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关于植树节的作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下一篇:你是否感同身受美文随笔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