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精选12篇)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1
注意力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提高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 该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习惯, 做到理解尊重鼓励幼儿, 从而培养中班幼儿的注意力
(一)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中班幼儿由于年龄小, 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具体目标和内驱力可言的。他们的学习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因此, 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努力将中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和教育的生长点, 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作为中班幼儿教师, 我们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魅力和“点石成金”的能量, 引发中班幼儿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我们还要会用适合中班幼儿的语言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激发他们对自然规律、宇宙秘密的探索和向往, 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并集中到学习活动当中。
(二) 教师要赏识幼儿, 不断鼓励幼儿, 让幼儿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由于处理特殊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强, 根本做不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因此, 中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以赏识激励为主, 发现幼儿好的表现就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 矫正错误的不良的行为。比如有的幼儿在进餐的时候特别爱发出吧唧声, 教师发现后就要及时提醒, 如果幼儿能做到安安静静进餐并且吃得干干净净, 教师就要大大的鼓励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正确的行为为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使得幼儿为了这种体验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情。
(三) 教师要不断强化对幼儿的训练, 通过反复重复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个人的习惯是在不断地重复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反复练习。对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 在训练中逐渐培养起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在日常教学中, 我常常组织我们中班的幼儿开展“迷宫大冒险”游戏, 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走出迷宫的路径。在游戏中我要求幼儿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 绝对不许一会干这、一会干那, 通过这样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得到培养。
二、丰富教法, 做到灵活多样吸引幼儿, 从而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在设计活动时, 我会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内容, 精心设计教育环节,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如在中班科学集中教育课《头发飞起来》一课中, 我首先创建了一个“小科学家实验基地”, 让孩子们变身“小科学家”参与到接下来的动手操作中, 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之后我又设计了三道关卡, 让幼儿以科学家的身份小组合作攻克“难关”;最后幼儿还用各种符号来展示说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整个教育活动我充分发挥了情景教学法、表演法、动手操作法、演示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势式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衔接自然。从教师展示自己的头发飞起来到幼儿自觉地寻找头发为什么会飞起来, 幼儿的无意注意被巧妙地引向了有意注意,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处在积极、愉悦和兴奋之中, 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观察实验、分析原因之中, 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掌控时间, 做到张弛有度贴近幼儿, 从而培养中班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幼儿心理学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三周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 四周岁为12分钟, 五周岁为14分钟。因此, 在进行中班的集中教育活动时, 我建议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一节课的前十分钟, 把本节课的关键内容和幼儿一起分享, 剩下的时间教师可运用手指操、拍手谣、小活动等形式重新组织, 从而起到将幼儿的注意力重新调动起来的目的。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 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提高或降低音量、表扬做得好的幼儿等办法, 将幼儿的注意力重新引到课堂之上。
四、家长重视, 做到潜移默化塑造幼儿, 从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后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 为孩子创造和睦、快乐、安全的家庭教育环境, 这样孩子的身心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更持久、更集中。同时, 家长还要率先垂范,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家长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榜样形象, 做孩子的表率。要能够持之以恒、全神贯注地做完一件事, 切不能虎头蛇尾, 做事过程中更不能东张西望、拖拖拉拉。
总之, 培养幼儿全神贯注地习惯,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和教师要在尊重幼儿、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我相信在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 幼儿的注意力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2
前郭镇中心校 钱秀红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由于幼儿所处的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不同,幼儿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各异,如:因势利导去注意力集中或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动的玩具,会自己走路的机器人等玩具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二)兴趣与注意力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教师、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长应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四)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篇3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儿结对子玩“小狗帮小兔”的游戏;幼儿为小兔设计用具等。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在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是像中小学那样全都规定好的,而是依据幼儿的经验,要符合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就好比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关注课堂。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人和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緒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要实现对孩子的要求和愿望,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践,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浅谈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篇4
一、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教学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教具,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变得美丽、生动、具体,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互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是幼儿时期最感兴趣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幼儿精神愉快,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班上,我也常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如:我设计了一个“悄悄话”的小游戏。它不仅可以调节好他们活动后兴奋的情绪,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力。每天我请五个孩子分别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由老师或者幼儿自己来表演说话的内容,用动作和口型来让大家猜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在别人表演和轻声说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小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分享和游戏的乐趣,还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适当的鼓励与巧妙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表扬也是对幼儿行为的肯定,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意识。这种做法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它可以吸引幼儿把注意力指向积极的行为。教师在表扬小朋友的同时也在暗示其他小朋友要注意听讲,从而引发其他幼儿更加专心。适当的鼓励与巧妙的表扬带动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注意力 篇5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老师颇为头疼的活动之一。其原因是:孩子在宽阔人多的环境里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班的游戏、呐喊所干扰,不能专注地参与活动,甚至会因为不专心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不按规则游戏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是“风车转转”,因为场地较窄,几个班又同时开展游戏,无法让幼儿手持风车同时奔跑、旋转。我便将幼儿分为4组,每组13人,让他们手持风车沿着彩色直线跑到往返接力跑,比比哪个组的小朋友全部跑完用时最短。尽管,我在活动开始前,已反复讲清了游戏规则,但有一部分幼儿始终在关注他班的活动,根本没听清规则和要求。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这些幼儿表现得不知所为何事:要么接过别人递来的风车傻傻地站在原地不动,要么在慢慢的跑着,还东看西瞧!把同组的小朋友急得直跺脚。还有一部分幼儿是比赛前半段比较关注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中期,因迟迟比不出结果,便东张西望,关注其他事物了。这时,我如若再将游戏进行下去,似乎没有价值了。于是,我便换了一种玩法:将男女生分开,先让女孩来玩,男孩在旁边加油,然后交换。这次,我分5人一组,并在活动前告诉幼儿,获得第一的那组小朋友都将获得“笑脸娃娃”奖励。这样一来,缩短了比赛周期,让幼儿很快便知晓了游戏结果,也及时看到了别人获得奖品,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加油声不绝于耳,对老师提出的规则和要求也格外听得认真了。而且,越玩越开心,越玩越积极。
心理学表明:幼儿有意注意产生条件包括对活动任务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反思自己在第一次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对年仅5岁的大班幼儿来说,的确不利于他们有意注意的产生。首先是每次参与游戏的幼儿太少,等待的幼儿较多;其次是没有有效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尽管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肯下工夫就一定能让孩子们专注于一项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论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意义及方法 篇6
关键词:幼儿;注意力;意义;方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在幼儿教育中,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关乎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一、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而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注意不稳定。”因而,影响幼儿注意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幼儿自身问题、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自身问题
幼儿受成长发育条件限制,大脑、小脑的发育不是很完全,因而会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都不是很强。并且幼儿的性格差异性很大,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冲动性,行为相对过激,有时很难自我控制和调节,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方寸大乱,也会为吐一时之快去欺负其他小朋友。同时,由于生病、睡眠不足、饥饿等因素使得幼儿身体条件不佳也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的实施与应用。所以,教师要仔细去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这是保证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于此之外,幼儿活泼好动,长时间不注意会引起幼儿的多动症的产生,对于多动症的防治也是教师们值得注意的。
2、家庭方面
由于大时代的历史转变,家长都与孩子的溺爱已经到达一个越演越烈的程度,这在给幼儿教育老师造成教育障碍的同时,也对幼儿形成个人良好的注意力品质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发现,幼儿自制力差、焦略不安、冲动分心这都是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导致的不良影响。家长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也抑制了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3、幼儿园
幼儿园的教育在培养幼儿注意这个方面也起着一定作用。首先,幼儿园的环境要做到干净、整洁、规范,不能有太多的点缀,大致做到温馨即可;其次,幼儿园的老师在教授课程时,不应该让学生有区别对待的感觉或是针对或老师有意忽略自己的感觉出现,应该营造出一个温暖、尊重的精神环境;最后,园内要关注孩子们与孩子们的沟通,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地加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幼儿从家庭的过度保护中解脱出来,真正加强幼儿的注意力发展。
二、加强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针对于加强幼儿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尝试与研讨现总结如下几方面:
1、加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
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大多都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机制形成不够完全。但是过多的无意注意或过多的有意注意干涉也是没有好处的。因而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两种注意力的结构使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在组织幼儿的集体活动时,首先要以趣味性极强的问题或是视频游戏来引发他主动思考、从而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并且随着活动内容教授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之前设定好的活动具体要求要求,从而达到发展其有意注意的目的,以实现幼儿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只有这样的活动教师才能使得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转并结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2、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的好坏对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相关重要的。但是是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是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动机,环境必须符合其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内在源泉,好的兴趣可以使得孩子们自愿全身心投入的学习中来;其次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其实就是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温暖、尊重的氛围,因为只有这样的氛围孩子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区展示自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教师可以通過创设游戏情景来完善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中也可以问幼儿们一些与活动相关的问题,发散他们的形象思维,增加他们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们的思考能力,最终使幼儿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意义
培养幼儿注意力任重而道远,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时期对于注意力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日后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正所谓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上课的老师”。在幼儿教育上,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着地位非常重要,丝毫不容许懈怠。因为,老师已经漫不经心的引导或许会使学生注意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对于无法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的幼儿们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好的注意力培养模式,不仅仅可以是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度达到晋升,也会让幼儿的智力得到发展,因而对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加以培养,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萍.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J].观察与思考,2012,(10).
[2]金蓓蕾.谈幼儿注意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2,(08).
[3]张丽萍.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J].科教探索,2007,(07).
[4]周明玉.大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几点策略[J].启迪与智慧,2013,(0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7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 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 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 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 即使是成人, 在一些情况下, 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 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 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 配合幼儿的行为, 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 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 造成睡眠不足, 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 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不仅在家需要做, 来园也要做, 家园共育。
三、教师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在提高幼儿学习成绩的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 缺少了它, 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 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 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 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认真钻研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四、授课时教师的声音要有变化, 高低起伏要明显
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 声音都要有变化, 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 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 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 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 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 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 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 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习者, 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避免注意力的转移, 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习。
六、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 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 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 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 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 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 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 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七、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8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一) 利用环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有的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发展的。幼儿在忍耐性和坚持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欠缺, 对于他们来说, 当其处于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时, 是无法继续进行长时间的探索的。为此, 在音乐游戏中应有目的性地为幼儿创设有助于探索、发现和操作的环境, 设置一些相关事物或是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其探知兴趣。这样幼儿不但可以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隐含于问题情境中的部分, 关注事物的因果关系, 并找寻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和集中, 达到发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比如, 可以利用《水族馆》这个音乐模拟水族馆的情境, 让幼儿扮演水族馆中的鱼类,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引导幼儿对环境进行观察, 开展提问题比赛。
(二) 通过带动幼儿参与、鼓励其发挥创造性引发幼儿的持续关注
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 同样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 并给幼儿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 鼓励其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创造力, 目的是为了利用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幼儿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来保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集中。比如, 在《开火车》这个音乐游戏中, 教师可以在提示幼儿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掌握游戏方法, 然后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并让幼儿自行发挥想象力进行模仿、创造, 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模仿和示范。
(三) 充分利用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当代的幼儿教育倡导带领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操作, 而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又非常多, 比如, 乐器、图谱、手花、音乐内容中涉及的植物、动物、红旗、彩带等。
(四) 注重幼儿的情绪知觉
在音乐游戏开展中时常会出现角色扮演或模仿等环节, 但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当演员和观众的人没有什么变化, 外向、乐于表现自己的总是会抓住机展示自己, 内省、腼腆甚至是自卑的幼儿则不敢表现自己, 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 我们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到每位幼儿, 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以一种自信、勇敢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比如, 在玩《学螃蟹》这个音乐游戏时, 可能就会有一些害羞的小朋友放不开自己, 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学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 或是担心学得难看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此时教师就应该主动走到他们身边, 自己先模仿螃蟹的样子, 博得小朋友的笑声后, 再慢慢打消幼儿的羞怯心理, 鼓励其大胆表现, 从而使其心理素质得到锻炼, 也就能在参与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在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注意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 想要真正吸引并保持幼儿的注意力, 必须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上下功夫, 增强其趣味性, 使其更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所选择的歌词、音乐、体裁与形式以及结构和风格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彰显幼儿情趣、贴近幼儿生活, 让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衔接得当、过渡自然, 这样才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兴趣, 引领幼儿畅游在不同的音乐意境当中, 即注重游戏取材与情节的设计。比如, 在开展《找朋友》这个音乐游戏时, 可以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走动着去寻找其他小朋友, 互相拉着手玩转圈圈的游戏, 然后分开再进行跑步、拍手、找新朋友的环节。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意力有助于幼儿专注品质和持久性的形成, 是幼儿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音乐游戏中对幼儿注意力进行培养, 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和自我学习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还可以在选择同伴、分配角色以及交流协商中增强其合作交往能力, 这是培养幼儿注意力一种有效途径。
摘要:幼儿的年龄特性和身心、认知发展特点使幼儿阶段的孩童都爱动、好玩, 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给幼儿教育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 注意力又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且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 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坚持性, 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 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 才会对事物产生更清晰的感知与更深刻、牢固的理解与记忆, 利于专注品质的养成, 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注意力,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琼.幼儿园音乐教学点滴谈[J].飞:素质教育版, 2013 (12) :40-41.
[2]朱玲.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幼儿学习钢琴[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4 (2) :181.
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策略研究 篇9
一、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
在课堂上学生能百分之百地认真听课, 是教师的主观美好愿望。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讲的“某某学生上课分心”“某某学生上课走神”“某某学生上课开小差”等说法, 都是指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差或很差, 在一个目标上停留的时间短或很短, 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它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注意力的缺损。注意力缺损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也称为活跃型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有所缺损也称为非活跃型的注意力不集中。活跃型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的特征为:冲动、不安,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容易走神, 好动, 长时间无目的地活动, 判断力差, 过分地活跃、捣乱, 这类学生擅长逃避学习任务, 不愿为其行为负责, 对奖励和处罚不够敏感, 最多只能同时进行一项或两项有效活动, 再增加其他活动内容只会使其受挫、失败, 处罚过于明显又会让其产生焦虑, 从而犯更多的错误。非活跃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不专心, 常东张西望、发呆, 做小动作;不遵守课堂纪律, 不听从教师指令;时常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话, 不能专心做作业, 影响其他同学;做作业拖拉, 边做边玩, 作业质量不稳定;进入学习状态缓慢, 易受干扰, 做事难以持久;学习容易分心, 听见任何外界的声音都要探望;不能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与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似听非听。
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 教师要认真分析。有的原因是学生先天的身体缺陷。听觉统合失调的学生听力不好, 和别人沟通困难, 记忆力差, 语言发展受影响, 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多, 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思维加工系统不完整的学生无法执行意志行为, 学习时没有正确的程序, 思维运行受阻, 自信心受打击, 直接影响其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建构, 由注意力不集中到逃避学习, 错误的程序一直运行。有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 自制力差。有的原因来自学生身体内部的病理刺激, 学习时出现头疼、胃肠道不适等。有的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教师讲授的内容, 对学习缺乏信心, 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原因是教材陈旧, 内容的难度过深或过浅。学生“嚼不烂”或“吃不饱”的现象都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原因是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课堂难以吸引学生, 对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地调控, 对后进生不太重视。有的原因是学习环境不够理想。一年四季中, 春夏季时学生中午休息不好, 下午上课容易犯困、打瞌睡;教室内部的情况混乱, 布置不当, 教室外的嘈杂声过大等等, 都会让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学习。有的原因是父母、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的积极情绪下降, 消极情绪加重, 有的甚至发展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塞里格曼1975年提出) , 也称为“习得性无力感”或“失助感”, 这样的学生在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 感觉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学生会认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没法改变, 便任其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 情况也很复杂, 教师耐心分析, 采取适当的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理想的转化效果。
三、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对于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学生, 我们可以召开班上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学生的所有任课教师、家长及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校长会议, 建立一套行动方案。请教前任教师和其他现任教师, 制订对该生有用的治疗计划。为其安排一个靠近教师的座位。教师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关注到他们的表现, 督促他们集中注意力。对于该类学生, 说话的语气要平静、缓慢、轻柔。因人而异, 尝试握手、轻拍学生背部等动作。从该生身上选出一项最让教师头疼的行为, 替换成期望行为。可以通过写留言条的方式告诉学生怎么做, 也可以私下赞赏其进步的行为。为该生制订一份纪律图表, 总结表扬学生头一天的良好表现, 每天填写。当该生违规时不要立即指责他, 先给予友好的提醒, 然后帮助学生三思而后行。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 让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和家长沟通好的前提下, 适当布置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 帮助其树立信心。关注他们的积极表现和良好行为、品质,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勤于记录, 根据良好行为出现的次数, 分析环境差异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影响, 并努力改善那些具有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 反复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当学生出现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 要趁机点拨, 并私下用简短的话语询问他是怎么做到自我控制的, 促进学生内省。
对于非活跃型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其注意力:利用班周会、晨会等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对读书的严谨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排除干扰因素,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班级纪律严格, 环境布置简朴, 空气新鲜, 光线充足, 不与干扰刺激接触。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差异教学,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对学困生,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提高学习兴趣, 上课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对于学优生, 教师要让课堂更自由, 知识更有趣, 让他们注意力集中。
养成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用好教科书, 培养学生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每册教科书在课文前都安排了五页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有的就是培养注意力的习惯培养, 一至六年级均有安排,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不同内容, 每个内容都配有插图。如, 一年级下册的“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三年级下册的“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四年级上册的“读书做记号”;五年级上册的“读书做笔记”等, 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结合平时教学实际, 反复训练, 逐步养成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教科书里适当安排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课文, 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全神贯注》, 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师在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中, 让学生感悟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很有必要。另外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一开始, 就立即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 多重感官并用, 做到眼、心、手三到, 看、读、写、作、思结合, 交替进行, 培养自己能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更多的课题活动上, 学会“一心两用”, 既能高度保持注意力, 又使注意力迅速转移;遇到困难或干扰, 能马上动员自己的注意力, 强迫自己去注意学习;学习结束时, 仍能使注意保持紧张状态, 有始有终。
通过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心理辅导知识或请心理教师辅导学生, 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做到劳逸结合, 张弛有道。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教给学生自我减压的方法, 不把分数的高低看得太重, 不让忧虑占据心头自寻烦恼。排除内心的干扰, 调节自己, 放松身体。进行放松训练, 如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 然后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 让身体完全放松, 反复练习, 让身体在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不要老在难点上停留, 对自己缺乏理解和兴趣的事物不纠结, 及时向他人请教。
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之我见 篇10
一、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营造新颖激趣的环境
幼儿以无意注意力为主, 一切好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注意, 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新颖、直观的教具, 来唤起孩子们的有意注意, 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幼儿养成注意听讲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例如, 在一次内容为“认识小白兔”的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出示一只白兔, 告诉孩子们它叫什么, 它是什么等等, 由于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 虽然使用了直观的教具, 却没有唤起孩子们的有意注意, 孩子们并不认真地去观察小白兔。而另一位教师在上同样内容的课时, 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 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她先用语言激起幼儿观察小白兔的兴趣, 再提出一个个问题引导幼儿从小白兔的头部、全身一直观察到尾部, 在观察中让幼儿多想、多说, 教师也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讨论。小白兔的外形观察完毕后, 孩子们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将过去, 但为了再度唤起他们的注意力, 这位教师又让孩子们观察小白兔走路的特点, 并提问:“小白兔走路为什么一蹦一跳的?”引导他们开展思维活动, 然后让幼儿观察小白兔吃食, 并要孩子们亲自喂它, 最后用儿歌总结兔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这堂课中, 后一位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幼儿的思维施加了一种精细而微妙的刺激, 这种刺激像无形的线, 将每个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系在自己身上,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富于儿童化的语言, 激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幼儿教师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唤起和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针对性、自控性、直观性, 不讲废话。所谓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课堂语言要受教材的制约, 音调和感情要随教材内容而变化。所谓语言的直观性即指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儿童语言, 使幼儿在这种直观语言的启示下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 这种语言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幼儿的注意力, 而且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他们的思维,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如:教幼儿认识数字1时。甲教师导入明确任务认识数字1, 新授时口头读1—教学1—书写1, 都读了5遍, 幼儿也随教师机械式重复着记忆。而乙教师导入时出示教棍激趣;新授过程中将教棍转化为数字1, 认识了1以后, 教师伸出大拇指再认识数字1, 然后依据形状书写数字1;巩固环节, 教师让幼儿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有没有如同 (类似) 教棍、大拇指一样形如数字1的物体。经过一番思考、感悟, 幼儿对数字1的认识也就深入脑海了。我们试想, 如不用直观性教具加以儿童化语言的解说, 生硬的说教能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吗?所谓语言的自控性, 是指教师在讲课时, 语言要精练、规范、准确和明了。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推敲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问题的解说, 运用何种形式的语言最为恰当, 如何表达才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幼儿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善于把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判断幼儿是否注意, 若出现意外情况,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果是由于教材内容太深, 幼儿无法接受而表现出注意力分散, 课堂气氛呆板, 教师则应立即降低教学要求, 结合孩子日常生活感兴趣的事物, 创造性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果由于所授课的内容太浅, 孩子们容易纪律松弛, 则应适当增加内容。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还应具有根据幼儿心理特点灵活进行教学的技艺。
四、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培养幼儿注意事物的广度
众人都知道毛泽东小时候就去过喧闹的街道静心读书的故事。如果有条件, 幼儿教师可以经常性地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 引导他们去观察周围世界, 有益于培养孩子们在干扰环境中的有意注意。但在生机勃勃、五光十色的大自然中, 孩子们会感到眼花缭乱, 不知看什么好。如果教师无计划、无目的地指指点点, 幼儿就无法形成强烈的有意注意, 以致一无所获。所以为了唤起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有意注意, 教师在每次外出活动前, 要把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孩子们讲清楚。到了野外, 要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对话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自然界中开展有意注意不受干扰的游戏活动。如幼儿教师将一个班的幼儿分成两组, 一组开展游戏活动, 欢呼声、笑声接连不断, 则另一组要求静心识记“卡片标示” (卡片上有图、有文、有字母) 。游戏结束后, 检测幼儿在游戏干扰活动下识记的标示的多少。两组轮流交替性开展此项游戏活动, 不受外界干扰培养幼儿的注意广度,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五、有意让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 培养幼儿注意事物的专注度
阿飞刚上幼儿园那会儿, 老师也向我们反映说他注意力不集中, 总爱惹小朋友, 一会摸摸这个的头发, 一会儿又拽那个的衣服。后来, 我查看了一些育儿书, 书上说, 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 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度。我试了试, 效果不错, 阿飞不但喜欢玩, 而且开始坐得住了。
1. 玩拼图
选孩子熟悉、喜欢的形象, 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 从最初的几块开始, 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 我们提醒孩子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 然后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阿飞每完成一副拼图, 我们都表扬他, 我发现, 阿飞渐渐迷上了拼图, 可以很长时间持续研究、拼搭。
2. 找不同
给一幅彩色动物图片, 上面有长耳朵动物, 如兔子;短耳朵动物, 如熊猫……让宝宝找出不同类型的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阿飞在寻找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事物不同的特性, 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地方。
3. 美术创作
我用深色粗笔画一些有趣的脸蛋图。某些简单的线条, 比如眉毛、头发等, 改用浅色粗笔画, 让阿飞用深色的粗笔在上面描摹。当阿飞能顺利完成后, 就改为临摹, 图画则改为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有时我们还进行比赛, 看谁画得好, 不过, 获胜者经常是阿飞哦!
六、数字训练, 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专注度
小樱上幼儿园以来, 老师都反映她学习认真, 反应灵敏。我想, 这跟我对她的训练有一定关系。我是一名数学老师, 我认为专心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 小樱从小就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数字训练。
1. 数字变位
按顺序贴出1~20等数字, 让孩子观察并认识这些数字, 然后让她转过身去, 把个别数字交换位置或者取走, 再让她转回身来, 迅速说出哪个数字变了位或者已被取走。
2. 找数字
在空白纸上不规则地写0~20或0~100数字。先任意指定一个数字要求孩子迅速、正确地找到并用笔画掉。如画去5、10、15;再指定画去某数前一个或后一个数。
3. 计数法
要求孩子跳着画, 如2、4、6…到100或到1000;要求孩子倒着画, 如100、99、98…0或1000、998、997…;要求孩子按手腕的脉搏计数。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大班幼儿;注意力
在课堂中,幼儿注意的强弱决定教学的成败,那么什么是“注意”?在心理学中,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幼儿心理学证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只能集中3~5分钟,中班幼儿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能集中10~15分钟。”我班幼儿处于大班阶段,根据大班幼儿的注意特点及班中实际问题分析:
我班幼儿共30人,男生13人,女生17人,于今年转入园2名男生,1名女生。据班级人数统计:男生少于女生,转入园人数中男生多于女生,并且男生的攻擊性行为要大于女生。因此,带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插话、纠纷等不安静因素的概率要大,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也容易影响幼儿的注意力。针对于这样的事,我们一直都在研究怎样在课堂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研究结果如下:
一、巧排座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的教学中,我们均采用马蹄形座位,一边男生,一边女生,中间男女生随机。据观察:女生易发生小动作现象,注意程度较低,男生易发生乱插话等不安静现象,中间的教学效率最高,注意的程度也最高。我们也曾排过同字形座位,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做小动作不易察觉。课堂教学中,有的反应过于热情,有的个别幼儿答非所问。本学期中,我们根据教学要求,积极进行变换座形,如打击乐排成马蹄形;语言活动排成同字形;韵律活动常排成一个圈等,在教学中,变换式的座位大大提高了幼儿上课的积极、参与性,男生女生的注意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二、善用语言,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敏感性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如果没有课前准备活动幼儿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有的做小动作,有的说话,很难进行教学。如果课前做一个手指游戏,幼儿们会跟着节奏做游戏,当游戏停时,幼儿们会做的非常端正,等待上课,注意力一下集中,不需要老师无数次的强调。
以前每天上课前,我就会说1、2、3坐坐好,要说好几遍,幼儿们的集中注意力才勉强集中,但过不了多久,又变成原来一样,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之后学习了手指游戏:例如:“小狐狸”、“十指兄弟”、“小螃蟹”,课前玩了游戏,幼儿能很快进入上课状态。其次,课中和故事中,尤其是语调的变化,要使幼儿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幼儿们在语言表演中,又说又跳,注意的敏感性得到了提高,记忆的速度也最快,效率也最高。
三、巧用学具,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学具,能够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 , 有助于注意的稳定。如在教幼儿认识列车时,我们首先应介绍列车的种类、外形结构及用途以及与火车的区别,我利用学具向幼儿介绍了子弹头列车、悬浮列车、火车等发展进化过程,并组织幼儿讨论“过去的火车是靠什么前进?”“悬浮列车和火车的区别在哪里?”幼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最后组织幼儿在观摩中对事物进行有意观察,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除了上述,对学具的选择上有讲究外,还得注意学具出示的时间与顺序。学具的新奇有趣,能够很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
四、提高自控,培养幼儿注意的专注程度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掌握,通过自我控制来维持有意注意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保证自我不分心,注意的坚强意志力可通过塑造而成,而幼儿目前的身心特点是无法自我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专注力是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结合。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来提高幼儿的专注程度:
(一)物质奖励法
对于自我控制力较差的幼儿此种方法最有效。如当注意力较差的幼儿通过意志努力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讲,我就在表扬榜上贴一面红旗,当他上课不乱插嘴时,我们就及时表扬,奖励小红花。有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进行奖励,如鼓励幼儿看有趣的图书等,以此来增强和塑造幼儿的注意力。
(二)精神奖励法
在课堂活动中,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效果更好。如在指导幼儿们学语言表演时,有的幼儿动作放不开,于是就鼓励他并亲热的摸一摸他的脑袋,其他幼儿看见了,就能主动去模仿,从而能够专心的学说儿歌.可见幼儿在这种精神奖励的环境中,能更好的控制自己,注意力得到了培养,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规则控制法
大班,随着幼儿有意注意品质的提高,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一些学习规则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规则,提高幼儿的意志力,使幼儿将注意力指向老师或自己做的事情,坚持完成规定任务,从而逐步提高注意水平。如开展打击乐时,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将注意力自觉指向活动。如开展有趣的“报数”游戏,能正确报数的幼儿可以继续游戏,否则就被淘汰。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应当注意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判断幼儿是否注意。如果幼儿注意力分散,应马上寻找原因 ,运用注意的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形成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日臻成熟。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开发幼儿智力,努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使每个中华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丁祖荫.《幼儿心理学》
[2]金晓霞.《在课堂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 篇12
镜头2: 某特级教师在上公开课时, 把一个不遵守规则的男孩请到了前排就座, 小男孩情绪非但没有受到影响, 反而听得更专注了。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课堂中的对孩子不良行为截然不同的反应与结果, 引发了笔者的一系列思考。
一、以提升幼儿注意力集中水平为视角的课堂教学秩序研究背景
1.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秩序调控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植根于人们脑海中的观念, 它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 否则无法成功。谈到课堂上的规矩, 容易联想到“课堂纪律”, 笔者以为 “纪律” 更注重外部的训练、惩戒, 而 “秩序” 重内在的次序、章程, 追求有序中的合理积极主动。[1]本文中所谓 “课堂教学秩序”, 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共同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 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媒体及手段, 进行双向建构、深入对话和有效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使师生双方都充分浸染其中的有序状态。[2]然而, 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容易陷入了一个高控的怪圈, 严格的纪律导致幼儿缺乏对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3]儿童作为鲜活的生命体, 不喜欢受约束的生活。当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个体儿童的认知需要时, 或因儿童长时间的学习而感到枯燥乏味时, 就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 出现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注意力分散等现象。[4]教师如何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同时, 又尊重儿童的需要, 针对不同的情况, 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组织、控制和调节,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儿童为什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提升注意力水平
注意力集中水平 ( 又称专注水平)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个体的心理充分指向并集中于当时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上的状态, 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凡是对幼儿有直接兴趣的事物, 都能引起其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有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 难以通过自我控制来维持有意注意, 容易分心, 年龄越小, 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一般3 岁幼儿的注意力可连续集中3 ~ 5 分钟, 4 岁幼儿可集中10 分钟左右, 5 ~ 6 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 注意力集中水平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升。而幼儿园通常要求儿童上课要坐20 分钟以上, 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 而应该采取相关策略提升其注意力, 以提高学习效率。
3. 为什么要以幼儿注意力集中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秩序调控
目前关于课堂纪律 ( 秩序) 调控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一是对纪律问题源头的探讨即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二是对教师旨在维持纪律, 改变学生不良行为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评估。[5]这些研究多是站在教师 “驾驭课堂的能力” 角度的探讨, 鲜有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探究; 此外, 课堂秩序领域的研究多是在中小学场域下进行的, 对学前阶段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一味地提醒儿童要认真听讲往往只是徒劳, 关键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儿童的专注是由兴趣而来的, 没有儿童能单凭努力就能一直专注。如果老师能顺应孩子的兴趣需求, 及时进行课堂调控, 就有可能引发幼儿的深度专注。
本研究将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是立足于提升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专注水平, 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 构建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秩序, 从而为提升儿童学习效益以及整个课堂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为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提供支持。
二、课堂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需要开展活动, 儿童将注意力聚焦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班级秩序保持积极主动、井井有条的状态。然而不可避免的是, 课堂上总有一些无序的现象发生。波里奇 ( Borich) 指出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相对轻微的, 大多与课堂中的注意力、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和完成作业有关。[6]开小差之类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不易被教师察觉, 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不构成威胁, 它不会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 而严重的违纪问题 ( 如儿童争吵、打闹、破坏规则等行为) 也是从轻微注意力不集中开始演变的。下面我们将探讨幼儿注意集中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以期待把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解决在发生大麻烦之前。
1.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核心是讲求实效,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认真听讲的注意状态。一般来说, 注意力集中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7]:
( 1) 适应性动作出现。幼儿在注意状态下, 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 “注目凝视” 的, 眼睛处于不断地注视、跳动、再注视的追随运动过程;注意某种声音, 又会 “侧耳细听”; 当然, 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 配合做各种操作活动。
( 2) 无关动作停止。当幼儿集中注意时, 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 一些与活动本身无关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因此, 一个认真听讲的幼儿不会总是坐立不安、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或者玩一些与活动不相干的东西。
( 3) 呼吸运动变化。幼儿在注意力集中时, 呼吸常常是轻缓而均匀, 有一定的节律。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高度注意时, 常会 “屏息静气”, 甚至牙关紧闭、双拳紧握。
2.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原因
在课堂中, 幼儿注意力集中通常是由外部事物引起或由内部刺激引发的。
( 1) 外部刺激。即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语言、动作、环境要生动、有趣、形象, 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 孩子很容易去关注它。
( 2) 内部刺激。内部动机对提高注意力至关重要, 在幼儿主动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时, 当大脑释放多巴胺时, 儿童的动机会增强, 多巴胺释放并喷向大脑的大部分区域, 从而加强神经元信号的传递。[8]当儿童完全投入学习活动的时候, 他们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
3. 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影响因素[9]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要善于观察、判断幼儿是否注意力集中。如果幼儿注意力分散, 则应马上寻找原因, 运用注意的规律,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 1) 生理因素。有研究发现, 有大约3% ~ 7% 的学生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ADHD) 的困扰而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灵与肌肉和神经都有密切的关系, 正常幼儿因饥饿、疲劳、疾病或者面临焦虑、压力和烦恼, 而影响思维敏捷度、视野和听觉的精确度时, 不能强行苛求他各方面能与其他幼儿一样, 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 2) 认知因素。儿童通过观看外面世界秩序后才能了解到自身行为的准则, 教师需要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共同制订和解释行为规范, 让孩子明白 “当为”与“不当为”的界限: 如在集体场所, 不大声说话, 做事不妨碍别人。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镜头1 中教师在吸引全体幼儿注意力的时候, 声调比较高, 而只有一半的幼儿在注意听老师讲话, 剩下的一半幼儿还在小声低语或聊天, 仍旧继续讲话。教师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在表明类似的谈话、聊天、大声嚷嚷、在课桌上摆弄小东西等行为是可以容许的。
( 3) 环境因素。孩子在专心学习时, 不良的学习条件 ( 不舒服的椅子和桌子、不合适的灯光、噪音干扰) , 或者天气骤变、无关刺激物, 都会引起分心现象。教学中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 教室的布置相对固定, 构建有秩序的环境, 才能培养稳定的情绪和安全感。如教师在教室的前面走来走去, 这样幼儿可能会过度关注教师的走动, 教师过度摆动的动作发出了一个不安的信号。有益的做法是教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来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力, 面对幼儿、放松站立、在提示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扫视全体幼儿, 这些动作都表明教师做好授课的准备和对幼儿的期待。
( 4) 注意的内容。注意的内容深浅或是否有趣, 都会影响幼儿注意力。内容过浅或重复, 幼儿不需要努力便能完成, 所以幼儿边玩边听, 丧失兴趣;如果教学内容过深, 幼儿难以理解, 不能进入角色, 就会走神, 无法集中注意力。
三、基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提升的课堂教学秩序调控策略
幼儿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情境性, 教师是否决定进行教学秩序调控往往是对幼儿状态和特定的时间地点等综合判断的结果。
1. 运用无意注意, 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任何课堂上, 前三分钟都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设置过渡环节, 激发全体幼儿的注意力。
( 1) 等待法。教师需要给幼儿一点时间在椅子上坐好, 在这段时间内, 教师要向幼儿传递的信息是———老师在特意等大家坐好 ( 眼睛看这边, 耳朵听这里) 。这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的搭配来达到目的。
( 2) 注视法。教师面对幼儿, 站在中心前面的位置, 扫视全体幼儿的眼睛和脸部, 这样有利于传递出教师积极正向的举止, 并将幼儿的注意力情况反馈回来。给幼儿一些时间安静, 让噪音慢慢消失……等待他们的回应。当扫视幼儿的时候, 向那些安静下来、面对教师、做好准备的学生给予肯定性的反馈, 比如一个微笑、点头且眼睛看着他们, 这样其他孩子也会吸引过来。
( 3) 语言法。当全班都安静下来, 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这里的时候, 教师可以接着说要说的话, 例如, 全班欢迎词和全班开始上课。采用积极正向的指令性语调:“大家坐好。” 然后, 技巧性地停顿一下, 给幼儿一些热身时间来反馈教师的提示。用 “看这里, 仔细听”“谢谢”表达一种期待。
( 4) 表扬法。教师可以表扬已经专心的小朋友。 “谢谢你, 某某, 你坐得真好。” 以此来强调幼儿正在听讲、坐好、面对教师、做好准备等状态。注意要避免使用请求式语言, 如 “请大家看这里, 好吗”, 因为当教师的态度举止呈现出一定的自信和权威时, 幼儿更容易适应教师的风格并给予合作。
( 5) 音乐法。可以放些比较宁静的音乐, 唱一唱新教的歌, 敲响手中的铃铛或弹琴或开始响指韵律等。
( 6) 游戏法。当幼儿非常吵闹时, 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例如与幼儿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 暂时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 做做手指游戏, 例如 “小狐狸” “十指兄弟”; 也可以和个别幼儿附耳朵说悄悄话, 引起幼儿好奇。
2.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规律, 保持幼儿注意力
( 1) 把握最佳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 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长时间的集中注意, 会消耗相当的体能, 引发幼儿疲劳, 注意涣散。因此, 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 后面则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吸引幼儿无意注意, 使幼儿的注意有张有弛。具体而言就是进行适当游戏、练习,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语言生动形象, 配以适当的手势、表情, 使幼儿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凡需要幼儿注意的内容需要难易适当, 让幼儿既能听懂, 又要有新意, 这是维持注意的关键。
( 2)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学具。学具的新奇有趣, 变化的媒体等能够很好地抓住幼儿的注意, 能够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 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3)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例如, 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 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 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 分钟的岗, 时间到后才能换岗, 在游戏中, 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 幼儿可以慢慢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 4) 反复强化规则。由于幼儿年龄尚小, 行为具有不稳定性, 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反复的现象。在刚建立规则的几个星期, 教师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及时督促,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秩序行为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当幼儿一时表现不佳时, 也要及时纠正。幼儿明确了要求, 反复操练, 自然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3. 调整策略, 唤回幼儿有意注意力
并非幼儿所有的注意力涣散或对规则的破坏都需要教师干预。在一堂课最后几分钟不能集中注意力就算不上什么不良行为, 但在上课之初或者发生在教师对全体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幼儿出现如走神、晃动、窃窃私语、离开座位、插嘴等就需要教师及时制止。
( 1) 教师尽可能忽视非语言的次要行为, 有小朋友走神, 可以温柔地触摸一下儿童的头, 提醒他集中注意。
( 2) 如果幼儿的行为不当或者扰乱了课堂, 教师可以简单强调一下, 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到期望的规则或者行为上。眼睛看一眼, 简要而坚定地将我们的引导语聚焦于要求或者期望幼儿做到的行为上, 不用 “某某 ( 姓名) , 你叫出声了 ( 描述错误行为) ”, 而用“请举手然后等待老师点名, 谢谢 ( 描述期待行为) ”, 这样的指导方式优于“不要叫出声”这样单纯的指责。
( 3) 当教师屡次提醒, 幼儿仍不改变, 导致教师无法上课或者影响其他学生时, 应该当机立断处理。可以借鉴镜头2 中特级教师的做法, 让捣蛋的幼儿离开群体, 独自待一会, 反省自己的行为。老师在公开课中对儿童采取措施也需要相当的魄力,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 事后矫正更需要苦口婆心或大费周章。
( 4) 当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 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 让孩子重新关注课堂。例如, 中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 因此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正在和老师一起唱歌的时候, 幼儿被突如其来的闪电和雷声吸引了。老师无法排除自然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因此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计划, 这个时候教幼儿学唱 《夏天的雷雨》这首歌也更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就能将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不仅需要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 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创新课堂教学秩序调控的策略; 要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持久巩固, 还需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 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 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同时要能挖掘幼儿的潜能, 使其在主动作用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培养注意力。
参考文献
[1]王丽琴.教学秩序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丽琴, 鲍森.从“课堂纪律”走向“教学秩序”[J].中小学管理, 2005, (1) .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6, (12) .
[4]郑国娟.培养大班幼儿注意力的三个阶段[J].东方宝宝 (保育与教育) , 2015, (1) .
[5][6]王桂平, 史晓燕, 郭瑞芳, 吕燕.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6) .
[7]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8] (美) 波·布朗森, (美) 阿什利·梅里曼.关键教养报告[M].夏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培养幼儿注意力策略】推荐阅读: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09-12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10-17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08-27
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策略06-07
小班幼儿午睡培养策略09-05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11-09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策略09-14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策略06-17
幼儿品德培养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