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2024-10-17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通用11篇)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1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有些家长经常能听到老师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学习跟不上”,所谓的开小差,指的就是幼儿注意被某些刺激物干扰了,形成了无意注意,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方法将幼儿的注意转移到活动上来,形成新的有意注意,从而掌握活动中的内容。

一、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具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布置任务“注意了,接下来要按照这样的步骤”时,幼儿的注意会通过自身意志的努力控制,由其他事物转移到老师的话上来,因为他需要知道操作流程才能完成任务。

二、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注意从幼儿前期开始萌芽,其有意注意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小班幼儿处于注意发展的早期,其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刚起步,当接收到外界的要求时,可以短暂地控制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一事物,但这种注意及其不稳定,一旦受到外界刺激,立马就会分散注意,即使是在周围没有刺激的情况下,有意注意一般也只能集中3~5分钟,所以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不会提供过多的注意对象。比如,当教师提供图片让幼儿观察时,如果图上同时呈现了几种色彩鲜艳的可爱动物和一片森林,而需要观察的对象只是动物身后茂密的树林,这时幼儿的注意首先就会被小动物吸引,而无法较好地对树林进行观察,由此导致教学计划不能有效展开,所以只需展示需要进行观察的小树林即可。

三、小班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由于教学对象是小班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因此,为了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必须先了解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了解任务内容。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当接收到任务后,幼儿会根据对任务完成意义的理解来调控注意的集中,对任务目的了解越清楚,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注意也越集中。

2.展开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幼儿园,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是游戏,通过参与趣味的活动,幼儿能努力把注意集中在感兴趣的游戏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从而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因此,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有意注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激发幼儿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只有在活动开始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能投入活动中,才能使整个活动得以有效展开。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当幼儿需要学习了解某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物,感到很排斥,但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学习这一枯燥的知识能帮助自己学习另一自己很喜欢的事物,从而提起兴趣,展开了良好的学习。

4.根据幼儿的性格及意志力。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待事物的态度、方法都不同,通常,好强、不服输的幼儿在遇到任务时,会强制自己服从任务,如在建构类区域游戏中,有的幼儿在遇到自己辛苦搭的积木倒塌时,会生气,懊恼,然后全部推倒改玩别的游戏,放弃继续完成。而那些好强的孩子则反应完全不同,他们也会懊恼,但不会轻言放弃,而是不服输地坚持完成,在生活中,这类幼儿的注意力也都很好,学习效率会更高。

5.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和指导。在活动中,老师会用语言来指导幼儿需要注意的情况,从而达到让幼儿注意集中的目的。如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环节中,老师说:“注意看,在用放大镜观察时使用方式要注意。”这样一说,对于这一环节幼儿就会格外注意,减少失误。

四、提高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方法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活动效率,使其能运用有意注意辅助自己获得知识,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采用一些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有意注意。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对新奇的事物总会感到好奇,因此,在活动中,教师最好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教具;上课前应把教室里其他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的玩具、图片等教学用具收起来;而课上要用到的教具也不宜过早呈现,到要用的时候再呈现,用完就马上收起来,防止分散幼儿的注意。教师自身要注意所穿服饰要干净整洁,不要太过鲜艳,以免引起幼儿不必要的注意。

2.将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与家庭作息相衔接。由于小班幼儿初入园,他们在家中的作息与幼儿园的出入很大,对他们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仅在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合理的作息制度,回到家后也应与幼儿园的作息衔接,制订合理的起居生活制度,使幼儿能习惯这一作息,并获得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即使在双休日,也不能过度放松而打乱作息,要保证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一天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从而有效防止注意分散。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小班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透过各个方面培养幼儿“做任何事都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有要集中注意的概念,不论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还是在家里做任何事都不能任意妄为或是漫不经心。在幼儿专注于某一件事时,成人不应随随便便就去进行干扰,以免打断幼儿的思路或进程,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事要集中注意的习惯。

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进行。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对任何新奇、好玩的东西都会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趣味、生动的教学用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连续进行同一个活动,因为即使是幼儿感兴趣的无意注意也不会长时间保持。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会交替进行,所以教师还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教师可在活动开始时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新本领,引起幼儿的关注,也可通过直观的成品或略微夸大的趣味语言让幼儿有迫切想学习这个本领的想法,从而逐渐能主动地集中注意,这样一来,即使对不十分感兴趣的事物,幼儿也能努力注意。

5.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应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及学习方式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符合时代特征的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提供给幼儿的教具应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所用挂图或图片要突出中心,避免同一张图片中出现多个与教学不相干的内容;教师说的话要形象、有童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便于幼儿理解。其次,教师要积极引起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幼儿旺盛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迫切想要探索的欲望,这种欲望能促进幼儿持久集中注意,并有效防止其他刺激物的干扰。

参考文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幼儿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祖荫。幼儿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2

一、创设有效情境,吸引有意注意

课堂上创设有效情境,能使课堂增添新的色彩,吸引各层次学生有意注意,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探索学习中,一般都有好胜心理,喜欢表现自己,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引起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使学生积极探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尽量和部分学生进行对话或表演,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大大提高, 进一步突破学生从表面层面深层次上认识问题,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自主思维提升层次。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一些新颖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程度,设法让学生发现新知识,避免单一化,失去学习信心。或再多问一个“怎么样、为什么”,促进他们进一步探究,更加深学生有意注意,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使他们进行高层次探究学习。还应根据教学规律,有时要以自然界的奇妙引入,引导他们探究知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并拓宽学生视野,有效丰富他们的想象,有效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索《电阻和变阻器》教学中,为了有效吸引有意注意,笔者创设下列有效情境,首先给每组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电流表、导线、电池、大小不同的铅笔芯、铜丝、灯泡等。用多媒体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可以串联一个电流表的最简单的电路。此时抓住学生爱实验的心理特征。吸引有意注意, 学生在小组里把不同的铅笔芯和导线串联在电路中的时候,发现,灯泡的亮度和电路中的电流会发生变化,个个感到差异、惊讶。这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猜想,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等等,这样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原因,自己看书、查找资料(教者稍加点拨),经过反复实验,他们自己很快得出原因,这是“阻碍”作的“怪”,对灯泡、电流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对“阻碍”有了深刻理解,轻松地掌握了电阻概念。接下来,他们就不难学习变阻器,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笔者采用这种措施,目的是运用有意注意规律,促进各层次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并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且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较科学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多方位解决物理问题,更有效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重视提问设计,培养有意注意

初中学生对问题特别感兴趣,都有一颗好奇心。因此,教学人员应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高度重视问题设计,结合多方面因素,巧妙地提出问题,并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消除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焦虑的情绪和心理不良倾向,构建给学生以表现机会的平台, 让他们自由的表露, 尽显才华。与此同时,应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和同伴交流、讨论,把遇到的困惑及时有效地向同学和老师倾诉,或提出多种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到层次性,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不能过分的难(只顾好生),我们要尽量避免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另外,我们还要注重设计开放问题(层次性问题)供各层次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问题解答,使他们也有表现机会,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也能行,觉得物理学科并不可怕,逐步增强学习物理信心。另外,我们要不时设计一些问题,尽量引起各组学生争论,这样就能有效集中学生有意注意,使他们的思维随时处于活跃状态,澄清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而经过争论解决的问题,认识特别深刻,其效果无法比拟。

例如:在探索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多种(开放)提问,一开始用投影仪展示:1.从斜面上释放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小车受到的阻力与前进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假如小车在无限光滑的平面上运动,会如何呢? (要求:各组同学根据教者提供实验器材,在小组里进行实验,完成上面问题。 )

教师适当地设计问题, 再加上实验牢牢地吸引同学们的有意注意, 同学们能逐一解决上面的问题, 由此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积极性很高,认为一直会运动下去。随即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一起回答:“不受阻力。”又问:“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此时,同学们滔滔不绝。在笔者巧妙的问题驱使下,他们逐步逼近牛顿第一定律。他们就觉得学习物理知识容易,并不可怕,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难学。

教师运用恰当提问方法, 是让各层次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 察 ,从中领悟 物理知识 ,探索、归纳 、总结物理 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 ,使学生的 思维活跃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和学习动力 。同时可 以培养学 生的分析 综合能力 ,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3

一、个案观察

1.观察时间:2012年11月28日上午9:05~10:45。

2.观察对象:小A等10名小朋友。

3.观察记录:折纸活动课,首先,教师展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折纸成品让幼儿欣赏,幼儿们都十分感兴趣。10名被选中小朋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活动中,他们的眼睛一直盯着教师手中的折纸,眼睛一眨也不眨。然后,教师开始教小朋友如何折纸,5分钟后,小A的注意力开始离开教师的教学活动,他先是左右地看看其他小朋友,并且开始和旁边的小B讲话,于是,小B在第7分钟时,其注意力开始脱离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小A一同讲话。在折纸活动进行了15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都开始脱离教学活动。在折纸活动进行到20分钟时,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都扩散了出去,他们不再折纸,而开始做别的了。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知道,一般4~6岁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为10~20分钟左右,当然,有些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同样也有一些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类幼儿的有意注意十分不稳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幼儿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意注意的培养和训练。

二、个案研究

根据上述对幼儿的观察,笔者决定对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小A进行一个单独的有意注意培养和训练个案。

1.个案对象。小A,男,出生于2005年9月15日,现处于大班阶段,出生时身体健康,无任何遗传疾病。小A性格开朗,比较活泼、好动。在老师上课时,他总是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东张西望,有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有时候甚至还会跑离自己的座位或与其他小朋友打闹。在与家长交流中得知,他在家里也是东碰西摸的,很难集中注意力。

2.个案陈述。据了解,小A的家庭成员有父母、祖父母和他,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所以主要是祖父母在照顾小A。其家庭中没有遗传性疾病,也没有任何的慢性疾病,当教师注意到小A的症状后,曾对其进行过是否有多动症的测试,发现他没有多动症,只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分散。

最后,对小A总结出的症状有:①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到处跑,摸摸碰碰。②做事容易分心,容易受干扰。③手脚协调力差,做操时手脚不协调。④自制力差。

三、干预方式

1.物质奖励。12月14日,在教师上课之前的自由活动时间,笔者将小A带到了小朋友的午睡房,并告诉他如果今天他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不随便乱跑,就送给他一枚漂亮的贴纸,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笔者对他9:45~10:15课上的注意时间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上课虽然还是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有所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增加到了7分钟。

2.精神奖励。当天放学之前,笔者又将他带到一旁的午睡室,告诉他今天的表现很好,鼓励他以后更好地表现,并送给他一枚贴纸。12月11日,老师说小A最近上课表现比以往进步很多,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于是,笔者对小A在9:15~10:45这段时间进行观察,发现他上课表现确实进步很多,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达到了9分钟。

3.与家长相互合作。当天傍晚,小A的家长来接他时,笔者与之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协助,在家中对小A进行有意注意的培养和训练。

(1)帮助孩子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使之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指令:“请你去厨房拿筷子”、“把玩具放在桌上”等。这些指令必须简单明了,使孩子能立即听清,接受任务,具体执行。看书时,可以要求孩子把主要内容告诉父母,这样孩子就会明确看书的目的,从而集中注意力。

(2)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由于孩子的有意注意水平低,稳定性差,掌握一些注意的方法后,能使他们延长注意的时间。例如,在家里看书时,父母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着,或边看边讲,用语言或动作来支持、组织有意注意。

(3)借助提问题,引发孩子的有意注意,使之有意识地去注意某种事物。父母可以用“什么东西变了?”使孩子寻找注意的目标;组织讨论,从而集中注意力,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12月24日,筆者进行最后一次观察,发现小A的有意注意有明显的提高,笔者观察了9:45~10:15分的教学活动,发现他的注意持续时间可以达到13分钟,已经到达了一般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

四、个案小结

通过以上的个案训练和研究后,小A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专注度,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有意注意的能力,增长了注意的持续时间,所以,笔者认为,幼儿有意注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的。所以说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有意注意的培养与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轻视它,也不能放纵幼儿上课不集中注意力的行为,要及时对幼儿的有意注意进行培养、训练。例如,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使幼儿明确学习某种功课的目的任务,以及它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其以有意注意来对待必须学习的功课,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趣味。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4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小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穿脱衣裤环节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塑性大,极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特点,阐述了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培养策略,即:在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下,采取环境的濡染、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指导教育、“无批评”教育等手段,促进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穿脱衣裤 游戏 “无批评”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小班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裤的愿望。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集体生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对孩子充满了挑战,但这又恰恰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机会,因为幼儿园里的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与练习,让幼儿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

二、分析小班幼儿穿脱衣裤现象及原因

镜头一:“宝贝们,醒醒起床啦!”孩子们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在老师催促下,有的孩子坐在那里不动,还没从睡梦中醒来;有的孩子坐在床上哭着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还有的孩子手脚挺麻利,上衣、裤子都套上了,整个一个“邋遢兵”出世;再看老师,嘴里在催促着“快点穿,你怎么这么慢”,手也在不停的动着,帮这个套毛衣,帮那个穿袜子,恨不得长出八只手。

镜头二:时钟刚敲过七下,父母匆忙把自己收拾停当,走到宝宝床边,轻声叫着孩子:“起床了,宝贝”,孩子翻个身继续睡,经过多次尝试孩子仍沉浸在睡梦之中。时钟在不停地走着,妈妈只好把宝贝从温暖的被窝里抱起帮他穿衣、穿裤、穿袜、穿鞋。嘴里还在说着:“宝宝听话,宝宝乖,妈妈要迟到了。咱们快点,好吗?”匆匆忙忙之中,妈妈抱着孩子上车,融入了大街的车流之中„„ 这些镜头在我们许多幼儿园、家庭每天都能看到,老师认为,我们和孩子打交道,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认为,谁让我们成为人之父母呢,这是天职啊!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起床后,帮这么小的孩子穿衣服,一点也不过分呀。

㈠分析幼儿身心特点

1.能力有限:由于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完善,动作准确性和灵活性不够。

2.情感需求:想引起教师的注意:有些幼儿能力较强,已掌握了穿衣裤的技能,但有时故意穿不好请求老师帮忙。

3.缺乏经验:有些幼儿想自己穿衣裤,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再加上家长包办过多,就不知道怎么穿,弄不清穿衣裤的顺序,分不清衣裤的正反。

4.有依赖性:有些孩子明明自己会穿衣裤,但就是坐着不动等人帮忙。

㈡分析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比较注重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尊重幼儿,善于运用激励、赏识的话语去引导孩子。而在生活能力培养环节中,特别是穿脱衣裤环节中没有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幼儿的内在潜能,压制了幼儿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的处理,批评、指责幼儿:“怎么教都不会!”要么就一味地去教幼儿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但并不考虑幼儿的兴趣点,能否接受。再则,在穿脱衣裤的过程中,图快图省事,多少存在包办代替的现象,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㈢分析家长存在的问题

1.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裤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

2.不恰当的服饰选择:在服装的选择上,给幼儿穿脱衣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连衣裤、后系扣衣服、健美裤、牛仔服等。

3.家园要求不一致:集体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同,在家里穿脱衣裤的要求和衣服摆放的习惯与幼儿园集体生活有很大的差别。由此可见,在“小班幼儿穿脱衣裤”这一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并非是简单的小事。需要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自主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以及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的意识及能力。

三、培养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的对策与措施

㈠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场景熏陶: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穿衣墙”,以表格的形式把可爱的小衣服、小裤子、小袜子、小鞋子作为完成的项目展示在墙上,与幼儿形成互动,谁做到了就在相应的位置上盖上小印章,以此来鼓励幼儿不断进步。

2.图文感染:用图文的形式把穿脱衣裤的步骤拍成照片,并配上简短的儿歌展示在墙上,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㈡利用多种可教育的途径

1.集体教育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1)游戏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游戏了,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就拿扣纽扣来说吧,对于大人,那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对于四岁的小班幼儿,要手眼协调,纽扣对准扣眼,才能扣进去,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如果让他们反复的练习口衣服上的纽扣,那也是很乏味的。于是,我结合了季节特征,利用废布自制了许多的果树,在果树上缝上纽扣,另外用废布做了许多果子,在果子上剪个纽扣眼。让孩子们练习扣纽扣时,我对孩子们说:“秋天到了,果树上长满了果子。你们瞧!”然后我就把果子扣到了果树上,孩子们觉得真有趣;让孩子们练习解纽扣时,我又说:“果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请我们帮忙把它摘下来呢!”孩子们觉得真好玩。即使反复地练习,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

(2)儿歌法:儿歌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及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深受幼儿的喜爱。利用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我们利用儿歌结合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穿衣服。如穿套头衫时用儿歌《小老鼠造房子》“爬爬爬,爬爬爬,捏住袖子往上爬,先把小手伸出来,最后钻出脑袋瓜”。穿裤子时,这样引导“一天裤子两条洞,宝宝们来钻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右脚钻进右山洞”;穿带帽的外套,采用了儿歌:“捉领子、盖房子(帽子套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伸出手),吱扭吱扭上房子(扭纽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结合儿歌内容很快理解老师的意思,短短几天时间几乎所有幼儿都掌握了穿套头毛衣、裤子、外套的方法。

(3)奖励法:

——食物奖励法:孩子终究是孩子,有时很象杂技团的小动物,适当地用一些食物奖励,孩子们可带劲了。时间长了,哪怕没有食物,他们也照样不依赖老师。

——精神奖励法:一朵小小的红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天的快乐,只要能独立穿脱衣裤并整理的孩子,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2.生活区域活动 生活区主要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所操作的材料也是能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因此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材料有:(1)根据不同发展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如“系扣子”游戏,扣子有大有小,洞眼有大有小。创设情景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如“大树妈妈的果实”等。

(2)根据不同兴趣和需要投放游戏材料。如“给娃娃穿衣服”,男女孩喜欢的衣服款式、花样不同,老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小衣服供他们选择,并设置了“桌面小舞台”让娃娃来表演。

(3)游戏区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应随幼儿发展目标、已达到的能力水平、兴趣,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

3.个案追踪指导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的不同,差异存在是必然的。于是我们针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运用“温馨关切”及“适当辅助”的方法,在幼儿独立穿脱衣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辅助和鼓励,放宽时间,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进步。

㈢家园共育,提倡“无批评”教育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转变家长观念:利用家教专栏、夸宝宝信箱、留言板、家委会、家教经验或手记等方式进行家园的互动与沟通。如在家教园地中呈现穿脱衣裤顺序及叠放方法的小图例,请家长直观的了解幼儿园在穿脱衣裤环节的要求与方法,力求家园共育,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阶段性的半日开放活动及亲子游戏,以确立阶段目标,引导家长在集体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

2.引导家长做到:在家中观察、了解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但这种帮助并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而是采用多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形象榜样法:当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裤时,家长可以采用此方法,寻找孩子平时最喜欢的小宠物或动画片里的形象为依托,激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家长应以身作则时刻起到榜样作用。

(2)情景游戏法: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如好胜心强,喜欢游戏等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有的孩子穿脱衣裤比较慢,父母就应该与孩子经常开展穿脱衣裤等有趣的游戏活动,设立裁判,对胜利者进行奖励。当然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这着孩子,使他在成功中得到鼓励,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预设的目的。

(3)“神秘”期待法:孩子对一些带有神秘感的事情最愿意参与,因此家长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例如,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期待:“宝贝,妈妈现在刷牙去了,你可要等我回来再穿鞋子哦,我想得第一名!”等妈妈回来时假装吃惊地说:“你怎么比妈妈还快呢?下次我可要再快点才行。”孩子会非常自豪地说:“下次你可要努力啦!”就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就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完成了。(4)角色交换法:家长还可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用交换角色的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判断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可把孩子经常出现的错误再现出来,请孩子当小老师,找出问题。

(5)难度递减法: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使孩子自主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幼儿继续完成任务的愿望,由易到难逐步增加操作的难度和要求,使孩子最终学会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

四、小结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培养和研究,我发现幼儿的穿脱衣裤技能大大提高,独立性明显增强。睡觉前,每个孩子都会自己脱下衣物,并整理好。起床后,小朋友都能自己穿衣、穿鞋,小朋友之间会相互查看,谁的衣服穿反了,谁的领子没有翻好。他们不再过多地依赖老师、家长,经常表现出来的是“我自己来”、“我可以”的信念。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此研究属于幼儿生活自理技能培养的范畴,这其中还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和未曾涉及的领域,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实践、思考与提炼:

㈠对于幼儿自己穿脱衣裤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经常会出现自理能力倒退的现象。

比如:一开始会穿裤子,但时间长了,个别幼儿会出现裤子穿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反复的叮咛,才能更好的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㈡虽然在园期间,幼儿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现在祖辈带养情况居多,由于他们的过度保护与一味的包办代替,致使这部分孩子被弄得一头雾水,而且进步缓慢,与同伴的差距拉大。因此,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应着重和家长沟通交流,以达成深度共识,进一步动员祖辈们参与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来。

㈢在家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裤的时候兴致很高,且常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乘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基本常识。

2、让幼儿懂得在乘车过程中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食物投影仪、图片、乘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乘车的基本规则,出示车票:这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用来干什么?

你知道乘车要注意什么?

二、观看图片,知道乘车中的安全常识。

1、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2、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安全常识。

三、讨论如何保护车厢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车厢内的整洁?

四、组织幼儿“乘汽车”,巩固乘车的基本规则与常识。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汽车”主题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将自己的玩具带回了家,不同的是,通过这几周的认识,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带的是什么汽车,同伴带的是什么汽车……孩子们对马路上汽车的种类、用途、汽车的发明、构造、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谈到汽车,他们的话题开阔了。通过汽车这一幼儿喜欢的载体,进行的美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快乐,从中也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的延伸,也得到了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调查表、资料非常丰富,所以活动组织很顺利。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家长的配合,很多事可以事半功倍。

在次活动中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关于汽车这个话题,一直以为比这些孩子懂得得多,在这30多位孩子的面前,我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半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可见老师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

新生小班幼儿注意事项 篇6

1、入园前,一定提早给孩子强化入园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你了,而是你长大了,幼儿园只招收各方面表现出色,最棒的孩子,从心理上让孩子愿意上幼儿园。

2、给老师写一封介绍孩子的信,内容包括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良习惯(如不喝白水,爱打人,有高热惊厥,过敏史),小名,一般用什么方法能止哭等。

3、所有衣物最好包括内裤袜子都要弄名字条,而被子等卧具最好用黑色水笔或针线写上或缝上名字,老师好找。每天给孩子带上1-2身衣物,以防洒水或尿湿。

4、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程度,家长态度坚决不犹豫,孩子没的选就只能让自己适应了。

5、送孩子入园,短时间的不适应是难免的,但不管孩子怎么哭,走就走的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孩子哭的更凶。有的家长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这样做是一大忌,一旦孩子发现,不仅使您的孩子会整天心神不宁,无心适应,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另外,在开学初接孩子时,最好要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孩子在其他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6、入园后孩子可能会有各种不适应的表现,家长一定要接受理解帮助调整,有的孩子就是尿床,还有不吃饭的,也有的孩子就是哭,睡觉都哭醒,孩子能哭出来就不会憋在心里,不易生心病。

7、接孩子后不要追着问幼儿园的情况,尤其是老师喜欢你吗?这样的话让孩子无法回答,如果孩子没得到老师的喜欢心里会更难过的,可以多问问孩子感兴趣的事,比如班里有什么玩具是家里没有的?午饭都吃了什么?等等,家长还要经常以羡慕的口气说,幼儿园真幸福呀,幼儿园的饭真好吃呀,妈妈也想去,但幼儿园不要我们.

8、初入园很易生病,因为小朋友间互相传染,家长要有心里准备。有的孩子不在幼儿园大便,回家后家长一定要盯着此事,千万别大意了.

9、幼儿园小班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所以要多提供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但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还是要跟的上,要能主动告诉老师要大便,要小便,而不要用难懂的我要嗯嗯,我要虚虚,孩子吐字不清这种让人需要考虑一下的语言容易耽误事.

10、主动与老师交流,随时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做到家园一致。

欢迎您的孩子来到我们幼儿园。从此,我们之间将架起一道互动交流的桥梁,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将付出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伴随您的孩子天天成长。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我们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为了使您的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请家长从以下方面配合我们的工作:

1、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上学习惯,不迟到不早退,每天早上8:30前送孩子入园食用园内早餐,保证孩子每天早上能够以愉快的心情来园。

2、教您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学习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独立进餐,独立入厕。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东西,以免遗失、搞错。认识班上三位老师。

3、幼儿来园之前,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用恐吓、威胁和强迫的方法。送幼儿到园后,家长要将幼儿亲自交给班级老师,向老师问好,让老师知道幼儿到园了。

4、给幼儿准备一个小书包,在显眼处写上幼儿姓名,每天为孩子准备1-2条内、外裤,用以防范大、小便在裤子里时换(家长视自己孩子情况具体定)。幼儿的服装、鞋帽应方便幼儿和教师穿脱。

5、请家长不要让孩子将零食和危险品(如药片、铁钉、纽扣、尖利的玩具等物)带入园内,送孩子入园前请仔细检查。

6、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或碰伤、抓伤,家长不得训斥和恐吓其他幼儿,应配合带班教师共同进行教育和解决。

7、如果您的孩子需要喂药,请将药品包好后,写清楚幼儿姓名、喂药时间,家长亲自交给班级老师,并进行登记。(原则上是服药幼儿不能到园,痊愈后才能来园)

8、若幼儿患传染病,应立即通知老师,并在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9、每位幼儿交一张办证照片到班上,给孩子办理接送卡。每天必须持卡接送幼儿(放学时无卡不能接走幼儿)。每天接送幼儿的人员应相对固定,请他人代接须事先与本班教师联系,严禁让儿童来接幼儿。

10、初入园时,无论孩子怎样哭闹,希望家长信任教师,下决心跟孩子分手,相信这是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很快就会适应。(情绪非常糟的幼儿,家长可酌情陪伴孩子在园内玩1-3天)。

小班新生入园应注意什么

1、入园前

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幼儿来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长时间地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安全感及各种不适应的反应。家长应于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给予幼儿情绪上的辅导,告诉他(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诱发宝宝入园的欲望。同时,家长还可以提前带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观,看看幼儿园里漂亮好玩的玩具,认识一下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熟悉环境和教师,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初入园的孩子可以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孩子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2、初入园

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现象。但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孩子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形象性,看到家长(不仅是自己的家长)又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教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如果妈妈舍不得宝宝哭,一哭,妈妈就妥协让步,很可能使宝宝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有可能加重。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有的还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3、入园第一个月

幼儿园的食谱是考虑到营养的均衡经园医的营养计算而制定的,但新入园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宝宝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家园沟通,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一般会度过难关。

帮助宝宝渡过入园焦虑期

1、引导孩子克服依恋情绪。

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现象。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但看到家长(不仅是自己的家长)又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刺激孩子,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

2、家长进行正面教育。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和小朋友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幼儿园很好玩呀,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鼓励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不要问孩

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幼儿园里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高兴的时候会说的。孩子入园后发现有点滴进步,家长就要鼓励,哪方面做得不好,找出解决方法,不要一味责怪。

3、天天送孩子入园。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一般来说,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刚入园,家长可以晚送早接,以后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入园时间。

4、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现在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作为家长应该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在家里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正确使用餐具、细嚼慢咽的进餐习惯,以及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

5、按照幼儿园标准要求孩子。

幼儿园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定时午睡,定时午餐。按照幼儿园作息时间。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尤其是在双休日和假期国庆节等,如不定时吃饭和定时午睡等,吃饭小便家长帮忙,这些只能增加孩子入园的压力,因为在幼儿园他又得重新学。

很多幼儿在入园初不愿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只会哭。所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想法等大胆地说出来,以获得别人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是帮助其尽快适应的重要环节。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和我们老师共同努力,让宝宝们喜欢上幼儿园,尽快适应新家的生活,我们的宝宝都是最棒的!!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欢迎您的孩子来到我们中房锦绣小哈佛幼儿园。从此,我们之间将架起一道重要的桥梁,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将付出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为了使您更加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有以下各项事宜提醒您注意:

一、请您每日在孩子的书包内放套衣服。当孩子出汗或弄脏衣服时可以及时替换,以防感冒。

二、开学时,请家长在孩子床上用品中绣上幼儿姓名,以免弄混或丢失。

三、为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请不要给孩子带零食来幼儿园,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对身体不利。

四、如果您的孩子身体不适,有药需要保健教师来喂,您须带上孩子在医院看病的病例卡,并在药品盒上写明孩子的姓名、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并亲手交给保健教师,她按时给孩子喂药。

五、如果您的孩子因某种原因不能来园,请您及时向老师请假,以便我们做好孩子的考勤工作。

六、由于小朋友年龄较小,而且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新的环境中,孩子们哭闹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班级老师工作,每天送幼儿入园时不要在幼儿园逗留,请您相信我们,我们会用

爱心照顾好每一位孩子。

做好刚入园孩子的准备工作

一、父母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1、开学之初几天,幼儿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反应,请家长多多以正面的方式介绍幼儿园的长处,别以威胁吓唬的方式劝说幼儿,以免对幼儿园产生不良印象。

2、当幼儿不停的哭泣,请尽量安抚他,让他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而不责怪他。不应以食物诱导,不宜吃糖果喝水,防止呛到。

3、当您离开时务必和幼儿告别,并温柔坚定的告诉他,放学时准备接他回家,让他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二、接送幼儿时注意事项

1、幼儿每天入园时间根据接送卡上时间为准,无特殊情况不提早接回幼儿,以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每天来园必须在校医处进行晨检,并帮助幼儿放好自己的物品。

2、请您准时接送幼儿上下学,鼓励宝宝每天按时入园。

3、您委托他人来接幼儿,一定要与老师取得联系,并出示接送卡,在此告知家长,新生刚入园办理一张接送卡,为幼儿接送安全。希望家长们能配合做好接送卡的保管和交接工作。

三、幼儿的服装

1、请让幼儿穿着简单、舒适、便于活动的衣服,使幼儿易于穿脱。为了安全起见有带子的衣服最好

不要穿,脖子上不带挂件,手脚上不带首饰等。

2、禁止小孩带小刀、铁钉、玻璃等危险品入园。

四、幼儿健康保健及请假事宜

1、若您发现宝宝有下列不适情况,请勿必留在家中休息以免传染,并及时报告发烧、呕吐、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幼儿病症较轻微或痊愈后上学,如有药品的小孩请在药包上写上孩子名字委托自己班级的老师

中午给予喂药。

3、幼儿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请事先告诉老师。

小班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兴趣;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59-01

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素质教育,我们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因此,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儿童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培养早期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合的幼儿阅读资料

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资料,包括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内容简单、画面感强的图书,如以画面为主并配有适当文字的看图讲故事类图书等。这类图书通常人物形象生动,画面简单,有重复语言、重復情节、画面简洁且内容熟悉,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与家长给孩子挑选图书首先要选择品质较高的读物,比如一些经典的优秀读物。此外一定要顾及阅读资料的多样性。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科普读物都要涉及,全方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必须从他们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的图书资料,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

小班幼儿通常都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感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如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故事书及一切教学用具。可以开辟阅读区,提供幼儿喜欢的画面丰富、生动有趣的阅读资料,布置色彩鲜艳、具有生动有趣故事情节画面的墙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三、利用互动游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个特性。将游戏有效的融入到阅读当中。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阅读前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打开书,先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先来告诉老师,这本书里有什么动物?”或“有个小女孩在花园里哭,这是为什么?大家从书里把她找出来,帮助她好吗”等游戏方式,提高幼儿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资料灵活多变,不能用某种固有的方式让幼儿阅读,这样只会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调到幼儿阅读图书的积极性。

四、利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使幼儿能够独立阅读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朗读,每天为幼儿朗读一两个故事,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这种听读主要是以欣赏图片故事和其他作品为主要内容。幼儿翻看图书,教师给孩子们朗读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对阅读的深刻理解,了解阅读与故事之间的区间。

其次,自己阅读。在教师朗读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翻看图书。指导他们学会一页一页有顺序地翻看图书,这样才能清楚完整地看懂故事,从而学会阅读的方法。

再次,你说我找,教师说出某一画面的故事内容,幼儿找出相应画面,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含义。由此可见,提高早期幼儿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选择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教学论文: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培养策略 篇8

一、与宝宝沟通

许多孩子对于自己将要离开家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十分的排斥,在家里哭闹着不愿意去。这时,家长们不能狠心的把孩子直接送到幼儿园去哦!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给孩子说一说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许多小朋友,有许多玩具等。让孩子尝试1.2天的幼儿园生活,看看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慢慢接受上幼儿园才好!

二、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

在家里可能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偶尔有亲戚家的孩子来和孩子玩耍,而在幼儿园却有许多小朋友,因此有的孩子会害羞、怕生而不懂得融入到小朋友玩耍的队伍当中去,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入园的头几天,陪伴在孩子身边,鼓励孩子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耍,当孩子尝试几次成功之后,他就能更好的融入的群体活动中去了!

三、给孩子准备充分的生活用品

孩子在家里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可是在学校里,孩子众多,老师们可能会照顾不周,所以家长们应该给孩子备齐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杯、换洗和保暖的衣物等,并且写上名字,做到专人专用。这样做不仅干净卫生,防止疾病传播,还能避免孩子之间的争抢打闹。

四、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可以有意的培养宝宝的交往技能,例如:自我介绍、交谈时的礼貌用语,以及培养宝宝乐于分享帮忙、爱心友好的性格。在家

里家长们可以适当的让宝宝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忙妈妈浇花、自己收拾玩具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宝宝乐于助人的精神!

五、家长们摆正自己的心态

家长们不能因为自己太过忙碌或者觉得孩子腻烦,而执意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也不是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学到什么专业技能。而是从小让孩子学习与人接触,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快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玩耍,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玩!家长们不应当抱有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的,给孩子造成压力,应该告诉自己,孩子去幼儿园小班就是去快乐玩耍的!

小班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 篇9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何帮助幼儿清楚、准确地理解规则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呢?

一、了解幼儿,建立融洽关系

小班幼儿大部分与教师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幼儿从各自的家庭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会出现胆怯,有些甚至有任性、倔强的情况出现。那么,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了解幼儿的个性,并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在幼儿心中建立威信,同时尽量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一旦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幼儿便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这对教师执行常规要求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小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会自己擦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戏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和篮子标记进行分类和摆放,使幼儿养成玩后会收拾以及物归原处、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练习,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解扣、系扣、拉拉链以及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在认识鞋的过程中学习分清左右脚穿鞋。通过“听音乐找鞋”、“我会穿衣服”等游戏,巩固幼儿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在小班下学期,还可以逐步让幼儿学习叠衣服、叠被子、擦桌子、互相帮忙擦汗等,在此过程中使幼儿学会讲礼貌,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纪律规则:

制定各种规则。与幼儿讨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时要轻拿轻放”、“饭后不要乱跑”等等。在幼儿明确了要求后,还应把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告诉幼儿,如“在活动室乱跑容易撞倒别人,发生危险。”规则一旦公布,就必须不断重申,一贯执行,帮助幼儿逐渐形成习惯。

循序渐进地执行各种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等系列活动,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规,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学中,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知道吃饭要专心,要保持桌面干净不掉饭粒,由于故事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一规则要求。教师还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遵循这一规则,并让幼儿学会饭后把掉落桌上的饭菜捡起来,装进盘里,使幼儿从中领悟掉饭粒的后果,从而慢慢改变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拧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因为幼儿常常以教师作为典范,教师怎样做、便会对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执行和强化规则时,应多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教师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教师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几种策略 篇10

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激发

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绘画活动本身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小班的幼儿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天然的求知欲,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要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从事绘画活动的内部动机,让幼儿自发地、主动地进行绘画活动,爱上画画。

一、丰富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

小班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教师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的美好感情,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幼儿从内心感受到自然美。在绘画活动“春天的花朵”时,教师带领幼儿去欣赏花园的美丽景色,让幼儿凑近闻一闻、看一看,使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许多花草,让幼儿如同置身在花中。活动结束后,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大家一同欣赏。在整个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陶醉在美丽的花草中,兴致勃勃地要将自己看到的花朵画下来,每个幼儿都争着去看自己的小花在哪里。

二、提供丰富有变化的操作材料

小班幼儿对绘画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更感兴趣,因此,要给幼儿充分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机会,让幼儿对绘画始终保持一个新鲜的状态,体验绘画的乐趣,在操作这些材料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感到满足。如: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让幼儿在使用中感受不同纸张的效果。可以让幼儿用手指或揉皱的纸团蘸上颜料作画,或者在纸上滴颜料让幼儿用嘴随意吹出形状。还可以让幼儿在沙地上用木棍画沙画,在玩的同时体验画画的快乐,从而加深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在绘画活动“神奇的吹画”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滴在画纸上,引导幼儿用嘴将颜料吹開,从而在纸上形成不一样的图案。在活动开始前,研究者将活动的要求提出:用嘴轻轻地慢慢地吹颜料,想往哪里吹就往哪里吹,吹完告诉老师你吹出了什么好看的图案。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全神贯注,认真地在纸上吹画,在吹出一个线条后,就会惊喜地说:“看!我吹出来啦!”“我吹了一个三角!”幼儿的兴趣都被激发了出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结束后都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吹出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了解、喜欢这些事物,从而才有画一画这些事物的欲望。通过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实物、图片、录像、视频、故事等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全面感知事物的主要特点,获得对事物具体形象的正确认知。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并且拓展幼儿的新经验,丰富小班幼儿的绘画素材,幼儿知道画什么,自然有想画的想法,教师就是要引导、激发幼儿想要画东西的兴趣。比如:让幼儿画苹果,可以给出真的苹果,让幼儿去摸、去闻、去看,甚至可以尝一尝。让幼儿画小蝌蚪,就要在春天,让幼儿先认真观察自然角养的小蝌蚪,让幼儿大胆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再进行绘画。

四、重视绘画过程的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是求知欲和好奇心都非常旺盛的时期,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关键期。而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最有效的就是让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内在动力,形成对绘画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在小班幼儿绘画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为小班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避免幼儿因遇到困难而减弱绘画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刚刚接触绘画,教师重视的不是幼儿有没有及时画完或者画的东西好不好,而是应该重视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保持愉快、喜悦的情绪,体会绘画带来的特殊的快乐,从而获得对绘画的兴趣。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乐乐跑来告诉老师说瑶瑶哭了,老师走过去询问瑶瑶,瑶瑶只是哭却不讲话,手里紧紧地拽着画笔,旁边的乐乐说:“因为小志说瑶瑶画错了,天是蓝颜色的,可是瑶瑶画成黄色的天了。”瑶瑶哭着说:“我就见过黄色的天。”老师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先是安慰了瑶瑶,问班上的小朋友有没有见过黄色的天空,有小朋友站起来说太阳下山的时候那个天是黄色的,老师寻找天空的图片,发现有黄色的天空,是因为日落时天空的云朵被照成了金黄色,变成了黄色的天空,孩子们都觉得黄色的天空也很美,瑶瑶也破涕为笑,小志向瑶瑶道了歉,老师也表扬了瑶瑶的想法很特别,非常有创意。

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小班幼儿在自我评价方面还不明显,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画很丑或者很漂亮。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让幼儿产生自信心,深化进行绘画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教师要找出每个幼儿绘画作品中的闪光点,给出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知道绘画不是困难的事情也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幼儿对绘画有信心,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绘画活动。教师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画家,应该重点关注小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也就是对进行绘画的主动性和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小班幼儿绘画技能的要求不宜过高,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自己在绘画中尝试锻炼。幼儿的每一次绘画都是一次进步,也都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成果作出肯定和表扬,这也是幼儿绘画的动力之一,从而也会慢慢转化为幼儿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东部新城幼儿园)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1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上一篇:【实用】工作邀请函下一篇:铁路工程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