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4-09-20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通用12篇)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1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一、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 选材源于幼儿生活。

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2. 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二、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1. 认真分析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1. 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 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

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3. 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

在音乐活动中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2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幼儿园常见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能让幼儿在创作时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了。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又要顾及个别特殊的幼儿,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激发他们感受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在绘画的技能、技巧上给予相应程度的指导。为了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不断进步和深化,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有效教学策略。

1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件事,并为之乐此不疲。想要幼儿能爱上美术活动,喜欢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就一定要从小开始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即,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其一,美术活动的素材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浅显,且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只有他们自己亲自看到、摸到的东西,幼儿才会有印象,才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把幼儿所关心的事物作为热点,只有这样才会与之心灵产生共鸣。其二,由于幼儿的想象力是有限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导入或者穿插,为幼儿营造一个氛围,且氛围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等应具有夸张性和多变性,能使幼儿产生联想和想象。

2尊重幼儿美术创作的主体地位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主体,在其绘画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发展规律,涂鸦阶段(1.5~3.5岁)、象征阶段(3.5~5岁)和图式阶段(5~7岁)。涂鸦是儿童绘画的起始阶段,它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是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教师应持有如下态度:第一,教师应该重视儿童时期的涂鸦,不同时期的涂鸦作品是儿童身心成长的真实记录,教师应该为幼儿的涂鸦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教师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及时鼓励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学会倾听,促使他们的涂鸦与变现的世界产生联系。到了象征阶段时,幼儿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夸大事物的某些部分。如:在一节中班美术活动《春天真美丽》时,教师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景,之后再进行自由创作。有的幼儿会把春天的花画的很大,周围的人、房子却画的很小,这是因为幼儿觉得花就是春天的代表,故意把花夸张化。此时,教师不能去指责幼儿画面的比例不对,并强行要求修改,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找到画面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正面引导,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和视觉经验,使幼儿能更用心体验、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加主动地运用绘画语言去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随着幼儿身心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喜欢用固定的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同时对于色彩的感受性和辨别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能够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并且开始尝试用色彩进行情绪的表达。如:在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我爱我家》中,教师让幼儿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三个人。大多数幼儿把妈妈的服装都涂成暖色,而爸爸服装的颜色是以冷色系为主,有个别幼儿还将爸爸的衣服涂成黑色。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服装的颜色在幼儿脑海中已形成固定色,同时幼儿也能感受到颜色的温度,暖色犹如妈妈般温暖,而冷色是爸爸的严厉。

3引导幼儿美术创作善于观察

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从我们成人的角度看,世界呈现的是这一面,但以幼儿的角度看去的世界,却是另一番风味。绘画可以将幼儿看到的世界用绘笔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小朋友绘画的技巧,还需要小朋友脑海中有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如:在一节大班美术课《近景和远景》时,教师先出示图片,讲解远处的.楼房是比较矮小的,近处的楼房是比较高大的,之后让幼儿感知,讲完绘画技巧后让幼儿自由创作,画出远处的楼房和近处楼房的不同之处,同时还可以在楼房与楼房间画上一些装饰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一个小女生,在楼房与楼房之间画了马路,马路上还有公交车和大卡车,仔细观察她的画面,她将公交车画了四个轮子,大卡车画了六个轮子。这位小朋友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她观察到大卡车和公交车轮子的个数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多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绘画的时候才能展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造福人类的新兴事物。美术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不仅幼儿手部精细肌肉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萌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喜爱之情,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还能进行讲述,语言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美术活动,不能仅仅认为是让幼儿画一幅美丽的画,其中还有很深的奥秘呢。

参考文献:

[1]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质量    提高      策略

幼儿课堂教学质量既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是教学艺术。要让幼儿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他们上好每一个活动,使他们自觉思考每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幼儿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无论是集体、小组、个别的游戏活动,还是进餐、饮水、入厕的生活活动都是课程,教师都要写教育计划。幼教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琐碎,一切活动标准可谓是细之又细,稍有疏忽就会使保教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抓活动要做到实实在在,有雷声更要让雨水落地。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告诫人们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从做好细事,做好细节开始。比如,我园为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细化完善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要求。认真落实《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自由活动的交互安排,注重动静结合,循序渐进,保证幼儿户外活动达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合理安排幼儿学习内容,注重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努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营造轻松愉快氛围,把握良机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爱好的最好手段,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绪、思维,使其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教师保持积极的情感可以感染孩子,唤起他们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引领孩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活动中,教师对孩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老师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了角色,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总之,教师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协调的动作都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孩子敢于说、乐于说,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三、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当前,不少幼儿家长的幼教知识缺乏,他们希望让孩子向中小学生那样多写、多算、多认字,但这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要让他们很快改变幼儿教育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如在家长开放日,让他们观看教师上公开课;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活动,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比如,在《小动物的叫声》的音乐活动中,家长和幼儿戴上头饰一起分组学习自己所带小动物的叫声,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并且要求家长上台和幼儿一起表演,又如,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上,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鞭炮和灯笼、花环,制作好之后,拿着自己的礼物听音乐唱歌、跳舞,庆祝新年的气氛就很浓,孩子兴趣很高。再如,我园搞亲子活动时,家长一同和孩子参加穿衣、穿鞋、叠被子的比赛,在家里,家长们也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学期我们中班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很好,很多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穿鞋子,甚至年龄稍微大的幼儿还去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可见,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是幼儿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与家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教师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多方面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纲要》精神,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能力,而且家长的幼教观念也得到了转变,他们知道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游戏中获取新知识,这也间接促进了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研活动是教师展示自己的机会,是教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平台。幼儿园应当开展有计划性、适时性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我园经常通过开会、平时谈话等形式,找出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问题,确定教研活动工作的重点,制订具体实施措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每位教师写案例集、读书笔记、反思集、论文集,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每个活动中,大家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促进、群策群力,教师们不断地吸取专业营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园可以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以此来增强教师对幼教信息的把握,启迪教学灵感,在此基础上全园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教师们通过专题研讨、互动沙龙、优质课评选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综上所述,要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用心把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幼儿,多注意幼儿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使幼儿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不管是幼儿园教师、家长,还是社会公民,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要给孩子一块自由的空间,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做他们所做的,想他们所想的,玩他们所玩的,为他们幸福的人生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英.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6).

[2]韩冰清.幼儿教师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4).

[3]孙琍鸿.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幼儿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4(6).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一、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 无论是集体、小组、个别的游戏活动, 还是进餐、饮水、入厕的生活活动都是课程, 教师都要写教育计划。幼教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琐碎, 一切活动标准可谓是细之又细, 稍有疏忽就会使保教质量受到影响。所以, 抓活动要做到实实在在, 有雷声更要让雨水落地。老子曰:“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道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告诫人们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从做好细事, 做好细节开始。比如, 我园为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 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 细化完善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要求。认真落实《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 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自由活动的交互安排, 注重动静结合, 循序渐进, 保证幼儿户外活动达2小时, 户外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 合理安排幼儿学习内容, 注重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 努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营造轻松愉快氛围, 把握良机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爱好的最好手段, 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绪、思维, 使其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幼儿课堂教学中, 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在幼儿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 激发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教师保持积极的情感可以感染孩子, 唤起他们积极的感情,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引领孩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 在活动中, 教师对孩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活跃课堂气氛, 在老师积极情感的带动下, 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了角色, 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总之, 教师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协调的动作都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 促使每个孩子敢于说、乐于说, 积极参与, 大胆表达。

三、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当前, 不少幼儿家长的幼教知识缺乏, 他们希望让孩子向中小学生那样多写、多算、多认字, 但这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 要让他们很快改变幼儿教育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如在家长开放日, 让他们观看教师上公开课;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又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比如, 在《小动物的叫声》的音乐活动中, 家长和幼儿戴上头饰一起分组学习自己所带小动物的叫声, 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并且要求家长上台和幼儿一起表演, 又如, 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上, 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鞭炮和灯笼、花环, 制作好之后, 拿着自己的礼物听音乐唱歌、跳舞, 庆祝新年的气氛就很浓, 孩子兴趣很高。再如, 我园搞亲子活动时, 家长一同和孩子参加穿衣、穿鞋、叠被子的比赛, 在家里, 家长们也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学期我们中班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很好, 很多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穿鞋子, 甚至年龄稍微大的幼儿还去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可见,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 是幼儿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与家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幼儿教师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多方面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纲要》精神, 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能力, 而且家长的幼教观念也得到了转变, 他们知道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游戏中获取新知识, 这也间接促进了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扎实开展园本教研,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研活动是教师展示自己的机会, 是教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平台。幼儿园应当开展有计划性、适时性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我园经常通过开会、平时谈话等形式, 找出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问题, 确定教研活动工作的重点, 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每位教师写案例集、读书笔记、反思集、论文集, 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通过这些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每个活动中, 大家进行讨论, 提出自己的意见, 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促进、群策群力, 教师们不断地吸取专业营养,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幼儿园可以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拓宽教师的视野, 以此来增强教师对幼教信息的把握, 启迪教学灵感, 在此基础上全园开展教育教研活动, 教师们通过专题研讨、互动沙龙、优质课评选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综上所述, 要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用心把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幼儿, 多注意幼儿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 使幼儿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 不管是幼儿园教师、家长, 还是社会公民, 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要给孩子一块自由的空间,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做他们所做的, 想他们所想的, 玩他们所玩的, 为他们幸福的人生做好铺垫!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 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广大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精细的管理理念, 严谨细致的工作思维, 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赵英.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 (6) .

[2]韩冰清.幼儿教师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2 (4) .

[3]孙鸿.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幼儿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 2014 (6) .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 篇5

简介: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文摘首页 教学论文 实用文档 个人简历 论文中心 演讲范文 英语学习党团社会 职场技巧 作文园地 法律文书 幼儿教育 故事大王 教育论文 高考专题

节日庆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教育文摘 > 幼儿研究 > 幼儿语言阅读与识字 > 幼儿内容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1 6:29:03 发布人:lsy1chj2wdh3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促进 幼儿 语言发展

新幼儿语言教学观,不再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而在于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大量的积极的言语交往。我们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以保教结合为原则,以综合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启蒙个性发展为核心,真正把语言走向孩子的生活、走向游戏、走向孩子的交往。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纲要》的要求,联系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作了有益的探索,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一: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应当说,这些年来我们已从观念上认同了这样的提法但是,究竟什么是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怎样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换句话说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告知给他人。然而,在有些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幼儿的说话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流者”。如果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一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一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全心全意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发音正确”等等。实际效果往往是孩子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伤。因此,如果我们教师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和“创造”给幼儿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效的自我调整,教师积极的交往态度和高超的应答技术,不仅会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例如:综合活动《我的小脚》中,在小组讨论部分我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自由、无约束的大谈特谈,让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

第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

1、创设良好的语言活动区

语言区是幼儿园区域设置中比较常见的饿区域之一,可是喜欢去的幼儿并不是很多,变得“门可罗雀”。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语言区的创设上进行了以往不同的改变,立足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运用和学习很好的联系起来,大大促进了

幼儿有话可说、愿说、敢说,说透彻,真正做到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习几乎。(1)、利用“电话机”交流。我发动家长把家里不用的旧电话机带来,放在语言区里,幼儿特别喜欢打电话,讲悄悄话,幼儿可以在这里说说自己愿意说的话,无所顾忌。(2)、创设家庭化的环境。我在语言区里铺上了泡沫地垫和靠垫,这样幼儿就有可以享受家庭化的宽松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畅所欲言,哪怕是集体活动中一直不响的孩子,也都敢大声说话了。(3)、提供语言复读机。让幼儿感受扩音效果,激发说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胆小怕羞的幼儿,通过扩音增强了自信心。

此外,还可摆设桌面教具,木偶,指偶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加深理解活动内容,使讲述更为生动。悬挂一些图片,摆放一些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讲述活动。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 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幼儿园语言教育决不能忽视这些日常的和渗透的环节。(1)、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有较强的个别差异性,因此,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的语言发展与特点,如哪些孩子语言发展较差,哪些孩子语言发展较好,哪些孩子语言发展一般,哪些较特殊,相信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一个孩子一个样的观点,定能在幼儿的交流中有侧重地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其次,教师应有技巧地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

:当幼儿捏好了一件作品之后欢天喜地地跑过来告诉你:“老师,我的蜗牛捏好了。”“噢,知道了。”你如果只是这样轻描淡写地回答的话,那么你们的谈话就此结束。但是,如果你在当时引导孩子充分谈论蜗牛的话题的话,如:“你觉得你捏的蜗牛什么地方最美?”“你为什么要这样捏”

“你以前捏过蜗牛吗?”等等,这样,教师与幼儿关于蜗牛的个别交流就展开了,对于这些不善于表达、语言发展比较滞后的幼儿,教师有技巧的重视个别交流特别重要。再次,教师应给幼儿准确的语言示范,在个别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语言。幼儿语言学习又多是通过模仿,在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准确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总之,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要多利用晨间、课间、餐前、餐后、离园等活动时间与幼儿多进行个别交流,这样才会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晨间活动接待时,与幼儿说说今天是谁送你来的?怎样来的?在来的时候路上看到了什么?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幼儿的语言。(2)、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着某件事,总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我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增强了幼儿意愿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来进一步发展

幼儿的语言。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幼儿在“超市”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顾客”和“售货员”的活动,不仅巩固了一些礼貌用语,还学会了准确使用“一条毛巾”、“一瓶可乐”、“一支牙膏”等量词;在餐前幼儿在谈论某某时,不是说“你们烦死了,这么吵。”而是结合幼儿的进餐活动,让孩子爱说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组织餐前谈话活动,让值日的小朋友描述午餐的菜谱,鼓励幼儿与同伴轻声交谈,你对菜谱的一些看法;在餐后幼儿可以聚在一起谈论动画片,也可以看图书讲小故事,或者三三俩俩的谈东论西,如果这样的活动时间能经常给予幼儿,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和运用的机会,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3)、提供诱发幼儿想说话的材料和游戏

语言是在实践中发展、丰富的,为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我精心为他们提供各种玩具材料使幼儿有话可说,激发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如:在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种子》中,我按内容之外还另外精选了几种怪异的种子,展示在活动室周围。让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三五成群地议论那些奇怪的种子,有的说这是某某,有的说那是某某,不明白时还会主动来问老师:“这是什么种子?”另外也可在一日活动中提供诸如“小记者”、“天气预报员”等角色游戏,诱发幼儿参与其中,不同的角色讲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色

演绎不同饿语言表达方式,由此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提高说话的积极性。

3、在其他个领域中渗透语言教育

各领域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语言活动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各领域活动中有利于语言教育的因素,在设计和组织各领域教育活动时,充分利用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在完成各领域教育目标的同时,完成相应的语言教育的目标。例如: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认可或评价,而是采取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交流、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自己互相评价他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要这么画。孩子们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他们自己的构想,这样为他们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大大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又如:在社会活动《我是小记者》中,我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他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的调整了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语言发展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多媒体课件《森林选美会》展示了森林里的飞禽走兽参加选美的故事。熟悉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把幼儿吸引住了。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这场“选美大会”当中,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理由,选出自己心里认为最美丽的动物,有的甚至互相争论起来,其教学效果绝非仅仅依靠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

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第三: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虽然没有很多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既可以想象星月上的世界,也能够幻想地上的昆虫小草的天地。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值得一提的还有拓展性的教学。教师给予幼儿声音、画面、语言等信息提示,可以唤醒幼儿的经验,拓展幼儿语言讲述的内容。

1、声音方面 例如综合活动《搬新家》,一开始教师就播放鞭炮声,并设置问题:“你猜要干什么了?”一下子调动了幼儿说话的欲望,在播放《猫和老鼠》碟片时,教师故意关掉声音,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展开联想讲述。

2、画面方面(1)、例如看图讲述:《他真勇敢》中,我设计了多个情节,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启发幼儿的求异性,独特性,讲出不同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我又创编了一组情节:“如果我真勇敢,你会做哪些勇敢的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讲出不同的内容,从不同层面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语言的发展。(2)、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幼儿画《海底世界》,一开始我观察一位小朋友他画得挺好的,画了各种各样的鱼,我想待会儿把他的画展出来,结果我转了一圈,再回到他这里,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看到一片红的。这时我并不及时给予批评,而是请他回答为什么要变成红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条鲨鱼来了,咬得出血了,海水也变成红的了,只看见红的了。(3)、语言提示方面:又如:中班以“季节”为主题的语言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姑娘用春雨唤醒嫩芽,用春风唤醒花蕾”,然后引导幼儿想像:春雨是怎样唤醒嫩芽,春风是怎样唤醒花蕾的?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他们丰富的想像,有的说:“春姑娘说嫩芽宝宝,快快醒来,披上绿衣,快快长大”;也有的说:“春姑娘,小花小花快起床,不能再睡懒觉了。”孩子们的回答如同百花齐放,是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灵感,是美丽的卡通形象引起了幼儿的联想,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另外,例如表演游戏、谈话、猜谜等方式,也可帮助幼儿学习语言。第四、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只凭教师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语言发展的教学往往是不够的,还要靠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社会、家长是幼儿经常生活和接触的地方和人,因此我们与家长商量,请家长在家中训练幼儿,协助老师及其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1、过亲子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与爸爸一起玩跷跷板的游戏,父女或父子一起边说边表演,在玩的同时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2、帮助孩子积累一些好的素材。如:好听的故事磁带,好看的动画片等,家长针对幼儿爱听爱看这一特点,有意识地要求孩子听完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3、识地逐步引导孩子看图讲故事。这时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爱心、细心地鼓励孩子多讲,不要随意打断。

4、结合散步、郊游、逛商场等,要求孩子讲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高孩子有意的注意意识,促进语言的发展。

总之,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生活的内容,才能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因此,幼儿园语言教学应是全方位、立体化,我们应立足于幼儿的长效发展,着眼于提高幼儿语言整体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最优发展。教育上

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幼儿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发展,语言潜能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

2、郭咏梅 《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学前教育 02年03期

3、许丽萍 《让语言去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前教育 03年03月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本日:2 本周:12 本月:16 总数:624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上一篇幼儿:浅谈幼儿园早期阅读 下一篇幼儿:多种手段配合使用,训练幼儿说话能力 相关文章热门文章· 合理有效的利用环境进行科学教育

· 如何恰当有效的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提高 · 关注幼儿发展 提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 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的有效回应推进二期课 · 影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 · 在体育游戏中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 ·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体育活动 · 幼儿体育活动中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的策略 · 浅谈体育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 · 小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 教养笔记

· 幼儿园大班班务总结 · 我国各个省份简称 · 让幼儿自己在做中学 · 幼儿园中班班务总结 · 大班毕业赠言

·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

(七)·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毕业诗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答的策略 篇6

什么是教师的应答?课堂中的教师的应答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幼儿言行表现所做出的回应和反应行为。应答行为作为课堂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智慧性直接影响了课堂的质量,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关系着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策略一:尊重赏识多鼓励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的发展有快慢能力有强弱,老师要了解幼儿,及时地作出肯定鼓励的应答,尤其是对于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肯定和尊重赏识的回应就好比是燃起自信的导火索。

案例:挤呀挤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中,老师有这样的问题:

“看看谁来了呀?是怎么叫的呀?”

幼儿:小老鼠来了,小老鼠的叫声……嗯……吱吱吱。

老师:你说得真完整,小老鼠的声音真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这里教师的回应既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同时又鼓励幼儿说得真好,还让大家一起来学学,这样就更加加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很多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温馨的拥抱,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是老师对小朋友的肯定,都是能激发幼儿兴趣和自信的回应。

策略二:顺其自然来衔接

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在课堂互动中,面对老师的提问,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答,也会有生成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状况往往体现了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要尊重他们,顺应他们的需要,顺其自然开展活动,顺着他们的需要来衔接下个环节,应该比生拉硬扯的应答要有效。

案例:累了,请坐!

小班语言活动:七彩象进行到最后时,老师说:“小白象忙了一天,回到家又累又饿。”

幼A:老师,我给他拿很多好吃的。

老师:嗯,吃饱了就不饿了,会更开心的。

幼B:老师,我给他端椅子,请他坐下休息。

幼C:……

这个例子中,老师并没有提出问题,但是小朋友进行了自发地讨论,说出了很多有实践意义的想法,可见这是来自幼和的生活经验,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所以当老师顺着大家的思路把活动进行下去的时候,大家表达的欲望还是很强,这样的顺水推舟就很好的衔接到了生成的话题。

策略三:旁征博引更积极

这里说的旁征博引不是要教师能引用很多名家经典,而是在课堂上,能把幼儿的好的回答及时地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的引用远远比简单的表扬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而且这种满足的喜悦是可以延伸的,对小朋友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老师能做到这样的应答,那小朋友在课堂上的思维一定会是很活跃的。

案例:黄桥大酒店

在一次听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的绘本阅读:《幸福的大桌子》的时候,她的提问:什么是大酒店?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大酒店吗?

问题一出来小朋友就开始说了,有一个小朋友说:黄桥大酒店。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故事的讲述时因老师多次提到黄桥大酒店,那位小朋友的喜悦肯定是不予言表的,这样一节课下来他的效率肯定是高的。而且这样引用式的回应也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老师要对小朋友有长期的持续关注,这样长期持续的关注对小朋友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小朋友也会更喜欢你。

策略四:推波助澜去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时会超出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或者说小朋友不知道怎么提取已有的经验来组织回答,那老师引导和启发的应答就能推波助澜,帮助小朋友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案例:减肥是什么

小班主题活动:减肥皮带开展时,我问:“什么是减肥呀?”当小朋友用茫然的眼神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问题的内容是幼儿不熟悉的,于是我就开始了引导性的回应,我问了一个妈妈比较胖的小朋友:“小雨,你妈妈长的是不是和小熊一样胖乎乎的呀?”小雨点点头。

“那你妈妈在家会不会说要减肥呀?”

小雨点点头说:“妈妈一直会说要减肥的。”

“那你来和大家说说妈妈为什么要减肥呢?”

“妈妈说自己太胖了,要变得瘦瘦的,所以要减肥。”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已经提取了,可见这个话题是小朋友以前接触过,但是没有可以留意,可以看得出上面的老师的引导回应还是很成功的,所以说有效的引导应答能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

策略五:画龙点睛重提炼

在课堂教学中幼儿对问题的回答有时是肤浅的,往往洋洋洒洒说了很多却词不达意,这时教师的回答就要概括总结,把孩子的回答提升到孩子可以理解的高度,帮助小朋友抓住要领,这对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语言概括能力也非常有好处,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相爱的人才会吵架

在绘本阅读:里讲到虎爸和虎妈吵架时,老师问:“生活中谁会和谁吵架?”

幼儿:“我爸爸会和妈妈吵架。”

老师:“那是夫妻间的吵架。还有谁会和谁吵?”

幼儿:“我爸爸和我奶奶有时也会吵的。”

老师:“那是母子。”

幼儿:“小朋友之间有时也会吵起来的。”

老师:“哦,小朋友之间是伙伴同伴。”

老师总结提炼:“原来相爱的人才会吵架。”

这样一句简单的总结提炼,一下子把老师创设讨论的意图明显化,也帮小朋友抓住了要点“只有相爱的人才会吵架”,也把讨论提升了高度,这样的提炼总结让听课的老师为之震惊和触动,这正是老师的智慧所在,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策略六:追根问底抛接球

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小朋友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教师在这个时候不一定要充当解疑的人,可以把小朋友的问题像球一样再抛还给他们,让其他小朋友来解答,调动大家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老师时常会问:“你们在刚才的探索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小朋友会在讨论中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大家,这个时候教师一般都会集大家探索发现的智慧,让大家一起来说说你有没有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还有谁用了不一样的方法?

这样的互动回应能使师幼双方共同受益,也提高了有效教学的有效率。

策略七:避轻就重留空间

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生一些教师预设外的情景,有时和活动的主题有关的,但有时就和主题无关了,那相对于小朋友的这些和主题无关的话语,教师可以采取避轻就重的方式,选取有用的主要回应,对于和主题无关的或是会影响教学的话题,老师可以一带而过,留作延伸的时候或课后再解决,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进度,也给了小朋友一定的留白,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另外,课堂又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那如果他的表现没有影响到大家的活动,那老师也可以用忽略或肢体动作来提醒这个小朋友。

案例:

音乐活动:《大鼓和小铃》中,小朋友正在聆听大鼓的声音,用自己的动作模仿大鼓的动作和节奏,大部分小朋友的动作都很有节奏,这时我发现一个小朋友,他的动作没有节奏可言,嘴巴也没发出大鼓的声音,但是他没有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我没有停下教学来教育这位小朋友,而是观察了这位小朋友一会儿,当我们眼神碰撞的时候,我微微一笑,伸出了我的手做敲鼓的动作,示意他你的大鼓敲起来,然后他转头看看别的小朋友,也投入到了大鼓的模仿节奏游戏中。

看来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回应有很多,巧妙有智慧的回应无不体现了老师对小朋友的了解和尊重,也时刻体现了老师对教育契机的捕捉和老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智慧的应答也是新课改后老师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在实践中注重每一次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倾听,留意自己的应答,才会使自己逐步提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只有给予适当的、适度的回应,才能随机调控好整个活动,使生动的活动锦上添花,使自己逐步提高。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教什么? 根据什么标准教? 我想每个老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的观点是课堂教学应该教学生喜欢的、有兴趣的内容, 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什么往往都是老师说了算,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导致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幼儿是最为活泼好动的一个群体, 他们的思维也相对比较活跃, 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设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让他们按生活实际画具体事物, 就不如给个主题让他们随意发挥想象画图。此外, 除了画画, 美术课还可以包含剪纸、手工等内容, 至于具体的课堂安排, 可以根据孩子们对其感兴趣的程度进行设置。只有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学得轻松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参与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注意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 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以及开拓幼儿的思维,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多姿多彩, 精彩有趣的, 这样的课堂应该要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氛围, 最好能让幼儿在玩耍中学到东西。美术课的课堂纪律可以较其他学科相对宽松一些, 比如说可以允许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 甚至可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在这样轻松欢乐的课堂环境中, 幼儿就会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方式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作思维, 也可以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小组协作, 彼此接纳并学会欣赏他人, 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

美术的创作应该是天马行空的, 不应该只局限于画出看到的事物, 还应该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自己思想的表达, 画出自己的风格, 而不是千篇一律, 死板生硬。因此,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用自己的理解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按教师的认知来进行绘画。就拿剪纸来说, 剪一片雪花, 老师剪出的雪花是六边形, 是白色的, 但你不能说学生剪出的四边形的红色的就不是雪花。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创作行为, 并学会欣赏他们的天马行空。最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培养的方法是话题创作, 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主题, 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和视角进行创造。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了解,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和建立孩子们这种独特性。现在的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事物的认知越来越趋向同化, 不敢表达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幼儿园应该在各方面帮助幼儿树立这种个体特殊性的思想, 美术教学也应该是其中一个途径。

四、重视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老师的好评, 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认可, 他们会更加热情的投入美术课, 自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这能够促使他们画的越来越好。因此, 老师应该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应该以鼓励为主, 对不足之处也要尽可能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 老师可以把幼儿的作品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 这会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自信心。自我展示也是一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 让幼儿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长此以往, 幼儿的表达能力会大大增强, 这对他们表达自己的美术审美, 促进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五、结语

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全面认识学生, 了解幼儿, 让他们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展现他们的创造能力, 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养成、技能开发、审美能力等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教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2) .

[2]李季湄, 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8

一、利用语言表述来实现画面创设

在早期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这个时期幼儿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兴趣点。只有充分获取这些信息幼师在制定幼儿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才会针对性更强,并且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阅读教学功效。在早期的阅读教学中,鉴于幼儿的文字积累十分有限,理解能力也还在发展中,对于阅读中碰到的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想要让幼儿能够充分获知,教师要采取相对更为灵活的方法与策略。幼师可以尝试用语言来进行对于画面的描述,可以借助幼儿熟悉并且理解的语言描述来让幼儿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画面,进而产生对于那些生僻词汇或者阅读内容的认识。这种方法在早期的幼儿阅读教学中十分适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化解幼儿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在引导幼儿理解“五彩缤纷”时,我有声有色地讲述:秋天的雨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打开秋天的大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它把……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孩子们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幼儿储存在脑海中对秋景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五彩缤纷”这个词自然而然得到理解。这个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会更容易理解,比起教师一味地给孩子们讲解“五彩缤纷”的字面含义效果会显著很多。经过了这种画面的描述,以及幼儿在头脑中构建这些场景后,幼儿对于这个词的感知会更加生动立体,这才是更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探究式的思考情境

对于一些需要孩子们理解的阅读内容,幼师可以尝试创设探究性的思考情境,以这样的方式来活跃与锻炼幼儿的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读到的内容。早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思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范畴,这也是幼师需要实践的一项目标。有效的展开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字积累,这对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很有帮助。幼师可以在读到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时适当创设一些他们容易理解的问题,透过提问的方式来活跃大家的思维,让孩子们跟随教师的节奏展开对于问题的有效探究,进而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这样的过程会让幼儿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并且能够体现出阅读教学的多方面的训练效果。

比如,在教学《跳芭蕾舞的牛》读本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对于提问有更充分的思考,幼师可以在问题设计前做一些必要的教学铺垫。可以先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跳芭蕾舞,使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跳芭蕾舞时踮起脚尖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后我随即提问,如果有一头牛跳芭蕾舞会是什么情况呢?它能成功吗?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随着读本的展开,我不时地设疑,小动物们嘲笑它,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心情,会气馁吗?那小牛会气馁吗?……这种贴近读本的趣味化的设问可以充分活跃孩子的思维,大家会更充分地融入到文字中,感受到文本描述的那副画面,感受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这就是一次非常好的阅读教学的深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阅读教学的积极功效。

三、安排更多课本剧的表演活动

对于有的阅读文本,幼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安排一些课本剧的编排活动,这种方式会让早期的阅读教学更有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吸引大家的参与热情。在编排和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二次阅读环节,这个过程能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文本的体验,能够让他们对于文章的感触更深,让他们更喜爱阅读过程。鉴于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比较薄弱,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幼师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可以辅助孩子们选取自己喜爱的角色,并且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课本剧编排。当站在台上将故事呈现给大家时,这会带给台上表演的幼儿极大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充分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幼师要明确这一点,并且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让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加以发挥的活动过程,课本剧的表演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如教学读本《熊小弟的栅栏》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对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来营造教学氛围,能使幼儿更加有效地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熊小弟懊恼的原因。当孩子们了解了这个故事后,我鼓励大家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自己进行表演。这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于故事的印象,这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茵英.浅谈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12)

[2]党爱娣,王丽娟.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2(03)

[3]党爱娣.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王静,徐志国.幼儿园开展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5]李丽娥.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9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而在现实的幼儿园社会教学中,老师们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选择材料方面:面对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体现出的偶发需求或生成性线索,因缺乏现成的适宜的资料或教学素材,教师只好错失教育良机。

二是在目标定位方面:教师对教学材料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不能充分挖掘与体现,目标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在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形式不够生动,师幼互动呆板,难以走出“言语说教”的困境。

以上三个方面的困惑,促使社会教学成为教师的老大难,更严重的是,无效的社会教学活动会阻碍甚至破坏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选用以下四个行动策略。

一、合理选择材料,激发社会教学的原动力

幼儿身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幼儿的学习并不只是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信息,而是一个主动的有所选择的经验建构过程。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幼儿会主动思考、与同伴对话甚至向教师质疑。

幼儿园的社会教学应该让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一方面,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要求细化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制订好各阶段的社会教学计划。如:与节假日教育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如结合父亲节,开展教学活动《我爱爸爸》);与主题要求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如结合主题“我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我是小主人》);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如结合主题“我生活的地方”,开展教学活动《我是诸暨人》)等。这些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性资源。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们产生的话题生成教学活动,这些内容,又是基于幼儿当前需求的。如大班临毕业的孩子,会对小学生活产生许多问题,除了组织实地参观活动以外,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时间观念,有序安排生活;掌握必要的集体活动规则与交往技能等等。教师只有将这些幼儿认同的热点问题纳入自己的社会教学计划,才能真正达到“基于儿童,顺势而为”的教育境界。

社会教学活动资源分布的广泛性,使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成为教师的难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社会现象,觉得是教育孩子的好素材,但苦于不能搬到教学现场,也不能做到情景再现。要解决这类问题,对教师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注重日常生活的素材积累。如:多看新闻报道,搜集一些图片或视频材料,在活动室内布置新闻角或做成PPT直接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孩子的讨论;根据故事中隐含的教育意义把儿童故事分类编辑与收藏,供随时之需;随身携带照相机,自己搜集周围生活中的事件片断,用来辅助教学;及时了解各部动画片的基本剧情与教育意义,以适时的“插播”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总之,只有基于生本需求的内容和材料,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动力。

二、制定三维目标,引领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社会领域的总目标,在具体的社会教学活动中,其行为目标的制定应在认真解读幼儿经验、兴趣需求与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使其有机整合,成为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社会行为基于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是从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所以,幼儿社会教学活动应注重于社会认知的初步形成与社会情感的激发培育,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打造基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要深入解读材料,了解幼儿的经验与需求。无论是文本材料还是视频材料,教师事先都应精细地剖析。例如,《不开心的小树》是大班社会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案例,故事前半部分讲述了两棵小树的不同心境与表现,揭示了不开心小树由于排斥周围的朋友导致不开心,由于不开心又导致了生长不良这样一个背景,从而产生一个悬念:“不开心小树怎样才能变成一棵开心小树呢?”幼儿受已有经验的影响,都认为应该借助于外力的作用改变小树的心情,如:给不开心小树唱歌,让它变得开心起来;跳舞给它看,让它变得开心;给它挂上漂亮的丝巾……首次执教的教师由于解读故事不够细致,随意地制定了目标,在活动中就认同了孩子们的想法。活动后,研讨的老师仔细阅读了故事,觉得故事中隐含的目标应该是: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自我调整心情;建立同伴之间的友爱之情。也就是说,小树从不开心到开心的过程,不是借助于外力的作用,应该学会自我反思,从而进行自我调整。这个行为目标也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年龄特征的。所以,解读教材隐含的教育意义、了解幼儿的经验与需求是制定合理目标的前提。

二要认真梳理内容,形成三维目标体系。例如,大班社会活动《上小学啦》的活动目标可制定为: (1) 在绘本《蚯蚓上小学》的共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社会认知); (2) 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社会情感); (3) 能根据经验进行大胆的推想,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社会行为)。而中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的活动目标可制定为: (1) 了解爸爸,体会爸爸的爱与工作的辛苦(社会认知); (2) 产生对爸爸的自豪感,激发热爱爸爸的情感(社会情感); (3)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向爸爸表达爱(社会行为)。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我爱爸爸》这个活动以非常清晰的主线“能干的爸爸”—“爱我的爸爸”—“辛苦的爸爸”—“我爱爸爸”展开,各个环节层层推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整合教育内容与方法,注重社会教学的生动性

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整合性与潜移默化。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应强调整合性,从而走出呆板说教的困境。

首先是内容上的整合。五大领域有机结合,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服务。除了文艺作品的资源性整合,各领域指向培养的能力更是社会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品质。如健康领域中规则意识、竞争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良好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语言领域中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倾听能力等;科学领域中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艺术领域中的各种艺术表现能力等。如上述列举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爱爸爸》,第一、二环节以绘本共读的形式,从彼特对其爸爸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迁移到本班孩子的身上,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爸爸,发现和梳理爸爸对自己的爱,从而增进对爸爸的爱;最后请幼儿根据爸爸的爱好猜想爸爸的心愿,并以画贺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与祝福,为父亲节的到来准备一份爱心礼物。绘本的辅助、谈话讨论和艺术表现使整个活动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是方法的整合。社会活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情感陶冶法、角色扮演法、实际练习法、艺术感染法等。在汶川大地震后,媒体视频中呈现的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画面,激发起幼儿深切的同情心,孩子们热泪盈眶地要求为灾区的小朋友们献爱心,这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情绪激发。在具体的社会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活动的需要,整合多种方法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例如,小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司机》,开始部分老师以视频故事《新龟兔赛跑》引入,运用了艺术感染教学法;随着一张张违反交通规则带来危险的图片的出现,险情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运用的是情感陶冶教学法;最后全体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我是小司机》,孩子们通过对“司机开车过马路”的表演和模仿,进一步熟悉交通信号灯,在演练中掌握交通规则,运用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实际练习教学法。

最后要注意与日常生活的有机整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基本阵地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我们只有把社会教育的目标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有机整合,才能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如幼儿的规则意识与交往技能的培养,在日复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中可以处处体现,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中加以巩固。

四、把握细节之处,彰显社会教学的感染力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周密、教师作用明显、活动效率高。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在幼儿心目中被放大,被接纳。教师应重视细节的刻画,让细节烘托出教学的感染力。

在《上小学啦》这个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后面环节中加入了少先队入队典礼过程的视频播放,孩子们被深深吸引,流露出兴奋、激动与羡慕之情。教师的慧心不仅于此,最后结束部分,又把话题的主动权抛给了幼儿:“关于小学生活,你们还有疑问吗?”教师进一步解答了幼儿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既体现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又使刚刚产生的激动情绪得到缓冲,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师幼交流中结束。

曾经观摩过一位名师执教的大班社会活动《与你有约》,整个活动从头至尾的设计都紧扣关键词“约定”。从一开始师生的共同约定,到寓教于绘本故事情景的守约教育,到最后结束时教师兑现与孩子们的约定,整个情节跌宕起伏,情趣盎然。尤其是在最后作的一处点睛之笔,令听课者意犹未尽:“老师跟小朋友约定过,如果大家能遵守纪律,积极发言,老师一定送给大家一份礼物。”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目光中,教师送出了自己的“礼物”———给表现出色的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孩子们顿时失望的眼神中,教师又说了:“有时,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会胜过一切……”孩子们逐渐地转悲为喜;这时,教师又给出了一个惊喜:“其实,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就是每人一颗棒棒糖!”这看似画外之音的短短几分钟,传导出了教师对幼儿的殷切期待:老师希望你们做个诚信守约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重视精神力量;传导出了教师对幼儿的浓浓师爱:你们毕竟还是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快乐!不仅要长远幸福,也要当前快乐!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注重幼儿的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追捧与实施。教师将这一理念逐渐贯穿在幼儿教学中,推动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随着此类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作为执教多年的幼儿教师,笔者对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一、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教学的中介材料,它的选取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要使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幼儿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内容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达到理想水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发展要求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选择,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进行有效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能使幼儿更好地进入到教学环境中来,提升幼儿的学习有效性,尤其是有效的情境,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幼儿的学习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幼儿园的教学也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符合幼儿好动、好奇的心理,能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幼儿认识日历时,教师单纯将日历拿给幼儿观看,枯燥没有变化的阿拉伯数字,会使幼儿感觉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将枯燥的日历数字,改造成呆萌、可爱的数字宝宝,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更好地带动,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幼儿创设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将幼儿带入学习环境中来,带动幼儿学习。

三、提供有效的教学材料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教具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教学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将教学材料运用到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例如,运用趣味图片进行字母教学,能加深幼儿对于字母的认识,培养幼儿学习字母的兴趣,有助于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操作性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其简便有效的特性,尽可能地利用身边可选择的资源,就地取材,使教学材料充分发挥作用,充分运用幼儿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争取做到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利用身边资源进行教学能提高幼儿对于教学的熟悉度,促使幼儿更容易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利于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掌握新知识。

四、进行有效的提问与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避免隐性时间的浪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幼儿逐步深入研究教学问题,从而自主得出答案,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思考教学问题的创设,使其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教大班幼儿美术课程:画鱼。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小朋友画了很多大小、颜色相同的鱼,在画面上只能看到密集的一片,彰显不出特色来。这时,如果教师引导幼儿时说:“你可以把鱼画大一点吗?”然后就走开,不再对小朋友进行引导,会使小朋友满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直至下课也未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引导的话语、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雨的妈妈去哪了?我们把小鱼的妈妈也创造出来,让他们一起游玩好不好?”这时,幼儿会思考一下,然后感同身受地回答:“好。”教师可以继续说:“那你可以让鱼妈妈在小鱼们的中间吗?这样小鱼都会很开心地和妈妈在一起的。”这时,幼儿就会知道怎样更好地安置鱼妈妈的位置了。此外,教师还要暗示幼儿可以运用颜色、线条将大鱼和小鱼分开,这样就能使幼儿的画面更加丰富了。

总之,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以幼儿的角度出发,思考与创建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能更加适应幼儿学习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雪晴.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

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篇11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2-01

随着艺术与生活的融合,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教学。实际上,美术并不是简单的画画,早已经成为一门包含绘画、书法、雕塑等内容且具有创造性质的学科,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生活中的美感。在美术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教师该怎么做呢?作者对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美术课不只是单纯的活动课,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贯穿整个美术活动的始终,并与其艺术形式的活动融会贯通。心理活动的状态决定了人们所获取的信息量。一是幼儿教师必须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因素,才有可能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学习动机。教师还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才能有效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了解孩子,想孩子之所想,教孩子之所需,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自由,个性得到张扬,随心所欲,畅想心中之画,表达心中之情。二是美术教学的内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和动手欲望,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环境。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特别容易接受,美术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

二、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对于幼儿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图文并茂的绘本。然而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就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它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们的会心大笑等。在阅读这种图文并茂的绘本时“让孩子像个孩子”。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绘本,幼儿会不断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情感。例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逃家小兔》等图文并茂的绘本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心。又如:在《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们在趣味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在幼儿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时,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三、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由于每一个人在做事情后,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更何况是孩子们呢?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去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大胆想象,丰富内容。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就要多鼓励他,多帮助他,尽量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还要及时地肯定孩子的作品,一点一滴地给孩子们树立自信,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教师也可以在孩子们都完成作品的前提下,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的长处,这是一种最好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所以,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挫折教育也很重要,但是鼓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因此,老师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孩子来说是最权威的,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且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很在意老师对他们怎样评价,也很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不仅给孩子带来正能量,也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所以幼儿的美术教学应当从其特点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护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造,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美术的兴趣。

总结:只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就能激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为幼儿营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氛围,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激发兴趣,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卡罗尔·斯特维:.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3版).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3.

[2] 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3] 华爱华.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73.

[4] 赵玉红.谈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吉林教育.

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行为,动手操作,引导

新《纲要》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 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践中, 我们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手段等引导幼儿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 参与各类情境活动, 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交往, 操练和扩展自已的语言经验, 从而实现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目的。

一、创设轻松环境,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使幼儿心情舒畅, 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首先, 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 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 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 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 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 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 借助说, 推动游戏情节展开, 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 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 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 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 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 因此, 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清楚, 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 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 有的更是不爱回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 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 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 我们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 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比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之后, 让幼儿分组演讲, 充当故事里的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 让幼儿边演示动作边讲,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通过动手操作,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 总想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并且逐渐向具体形象性过度。鉴于此, 我们准备了多种材料供幼儿操作演示, 并开辟了语言角, 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如:复述故事“三只蝴蝶”时, 在幼儿对故事理解记忆的基础上, 请幼儿一边讲故事一边贴故事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幼儿非常感兴趣, 小手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而不断变换动作, 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太阳”等,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 加深了对故事的了解和掌握, 多次练习之后, 就连故事中角色之间较复杂的对话也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如:红花姐姐说:“红蝴蝶的颜色想我请近来, 黄蝴蝶、白蝴蝶别进来。”三只蝴蝶一起说:“我们三个好朋友, 相亲相爱不分手, 要来一块来, 要走一起走。”另外, 句子“太阳公公从云缝里看到蝴蝶被雨淋, 连忙把云赶走, 叫雨别下了, ”“太阳公公发出火热的光”等描述情景的句子也能连贯地说出来。其他故事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小公鸡和小鸭子》、《下雨的时候》、《三只羊》等适合幼儿动手的故事, 我们均为孩子准备了可操作的材料, 生动形象的玩教具唤起了孩子们的记忆, 引导幼儿流利, 连贯地讲述故事, 并且孩子们总是兴趣盎然, 乐此不疲。

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有用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引导幼儿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丰富词汇, 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础上, 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运用简单的词汇、句子, 逐步培养他们连贯说话的能力。我在教编儿歌《谁的家》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很神秘地出示有天空、海洋、草地的背景图, 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想象, 这是什么样的天空?是谁的家?幼儿观察图片后, 很踊跃地说:这是蓝蓝的天空, 是太阳的家, 是飞机的家, 也是小鸟的家等等。我又问:草地好看吗?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幼儿议论了一会儿, 说:绿绿的草地、美丽的草地等, 我还问:海洋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想的都是蓝蓝的海洋, 于是, 我启发幼儿想象, 海洋为什么是蓝蓝的呢?幼儿通过这一启发, 想到海洋又深又大, 都说用深深的来表示海洋最好了,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有目的的引导, 幼儿都说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海洋是鱼儿的家, 深深的海洋是轮船的家等等。所以幼儿语言能力的表现如何, 词汇运用恰当与否, 除具本形象的教具和图片外, 和教师有目的积极地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 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 及时鼓励, 积极引导, 将其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于东青.早期教育——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幼儿语言教育, 2003.7

上一篇:功能和应用下一篇:消费时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