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4-09-29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选11篇)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1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主地进行音乐体验、表达与表现,是目前我园幼儿音乐活动研究的瓶颈问题。“绘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内容,极具视觉冲击的故事画面赢得了孩子和老师们的亲赖。可不可以将绘本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整体,挖掘内涵

每一个绘本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道理,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一)以情感人

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运用绘本激发幼儿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海洋动物的知识经验,老师想通过开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肢体表现,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于是找到了《海底世界》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激发自主表现呢?绘本《小黑鱼》解决了所有的难题。故事中因为一条大鱼的侵入,使小黑鱼的朋友小红鱼们失去了生命,小黑鱼孤单地在大海里游着„„孩子们随着小黑鱼的不幸经历而发生强烈的心理变化——小黑鱼没有朋友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帮帮小黑鱼?于是大海里出现由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的各种各样海里的动物:海马、海蛇、海龟、螃蟹„„他们都想成为小黑鱼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节引发幼儿大胆地肢体表演,活动不再为表演而表演,当活动充斥着情感时,孩子们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情感达到高潮。

(二)以趣引人

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之一,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故事内容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是绘本故事在音乐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又一手段。

1.有趣的故事人物。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场出售的儿童用品中大多印有夸张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费群的心理设计商品。由此可见,这些有趣、可爱、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引发幼儿的共鸣。我们的音乐活动也能运用绘本中幼儿所熟知的人物引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小班年龄段的音乐学习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三段体统一模式的歌唱活动不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朵拉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动画人物,以其可爱的形象,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受到大家的推崇,与其有关的动画绘本、故事光碟充斥着儿童文化市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看过关于朵拉的故事,活动以她为主角势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巧妙地运用多拉的探险历程而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新授活动《多拉的旅行》,幼儿在由故事人物牵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进行音乐的体验。

2.有趣的故事情节。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听故事、讲故事一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故事中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如中班音乐新授活动《三只小猪》,老师自编了一首旋律悦耳、歌词简单的三段体的《三只小猪》歌曲,运用三只小猪分别造不同材质的房子的故事情节,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帮助小猪盖房的愿望,激发幼儿学唱歌曲,幼儿的故事情境的引导下,自主且大胆地学唱。更巧妙地是老师还请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对歌曲进行创编,因为有了故事的支撑,创编对于中班幼儿不再困难,孩子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帮猪老大和猪老二选了最坚固的材料,盖起了铁房子、石头房子„„ 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

绘本《叶子鸟》中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光秃秃的大树,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捅了马蜂窝后四处逃窜的狐狸等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尾给音乐教学带来特别的创意。还是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出去,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

3.以智育人。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含一定的寓意,能够起到激励、警示等多种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绘本《我的爸爸不上班》描绘从事不同职业的父亲的形象,从而让幼儿了解、尊重、热爱爸爸。又如绘本故事《我的幼儿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幼儿园中的一天,有快乐,有忧伤,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刚刚入园的幼儿坚持来园的愿望。在小班,我们就运用了《小熊起床了》这一有趣的绘本故事,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边学唱歌曲边表演,使孩子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以及解决了该班幼儿冬天爱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二、依托绘本,巧妙运用

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活动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这里罗列了几个绘本修改中的方法:

1.删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枝强干法。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紧凑,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

大班幼儿音乐领域目标中提出能够用乐器模仿自然界中的声响,并尝试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丰富的种类,有趣的声响能形象地模仿各种声音。《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倒霉的事而产生各种古怪的声音,老师巧用这一绘本设计了音乐打击乐活动。由于故事篇幅较长,有些情节很难用声音表现,老师就对原著进行删减,最后保留了狐狸所经过的四个场景进行演奏,请幼儿自由组合成四组,自由选择乐器,以回旋曲的方法将狐狸在每个场景中的遭遇所可能发出的声响用小乐器表现。

2.提炼法。在我们所接触的绘本中,有寓意简单,孩子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义深奥,阐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现象、生命的价值等等,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却是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运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春天到了,池塘里小蝌蚪成群结对地游来游去,立刻引起了中班幼儿的注意,蝌蚪会变成青蛙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孩子们更关注的是蝌蚪生长过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来了解这一知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们发现了《鱼就是鱼》这一绘本,绘本中描述了一条鱼与一条蝌蚪的经历。鱼因为羡慕好朋友变成青蛙了的蝌蚪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而跳到了陆地,想要看一看青蛙所说的会飞的鸟,会用两条腿走路的男人、女人、小孩„„差点死去,当青蛙把它推入水里后,它才觉得水里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妙。绘本所要阐述的最关键的经验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此深奥的道理幼儿能理解吗?最后,老师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创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结合《鱼就是鱼》的绘本动画中截取的池塘里小鱼变大鱼,蝌蚪变青蛙的片段设计了一个歌曲新授活动。诙谐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激发歌唱兴趣,促进歌词记忆,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了解了蝌蚪的成长。

在金色的秋天里,落得满地都是的秋叶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于是我们开展了各种以秋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在歌唱活动《秋叶》以后,孩子们产生了想要跳跳落叶飘落的舞蹈的愿望。如何能使幼儿更丰富地表现树叶飘落的形态呢?绘本《叶子鸟》,语言简洁,画面丰富,采用了真实的树叶形象,丰富的树叶造型,巧妙地排列组合,极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页,形态各异的树叶布满了整张画面,树叶旁还夸张地添画上漩涡和音符,似乎所有的树叶都随着音乐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着、飞舞着。中班的老师们就选用这一页作为音乐活动《秋天的树叶》的核心教具,引发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上树叶的动态,来进行模仿树叶飘落的肢体表现。

我们的绘本研究还刚刚起步,但是在幼儿音乐活动开展中深刻感受到绘本的魅力,经典优秀的绘本故事为老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也为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

浅谈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2

关键词:美术;绘本;绘画

绘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快乐画”巧妙地使用故事方式引入,让他们感悟美术、热爱美术,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其愿说愿画,乐说乐画。

一、首先教会学生临摹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初学画画,都是从简单的临摹开始,因为我认为临摹绘本是学习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让绘本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事先铺垫:这个绘本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画家会用哪些颜色;用什么材料上色等。在讲述过程中,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纷纷感受到画面的色彩和纹理,等到他们临摹时,学生已经能基本掌握画面的绘画特色了。

二、为绘本的“留白”补画

绘本图画中“留白”,就是说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充内容,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三、自主创作

绘本一般篇幅都比较短,读完之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我启发二年级的学生寻找书中的亮点,就是小蓝与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这和相伴二年级美术教材上的《三个好伙伴》相吻合,红、黄、蓝三原色会调出其他颜色。学生纷纷赞叹三原色是小魔术师,真神奇!随后在作业中我启发学生: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出现了小绿,你还能让谁抱在一起呢?学生马上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黄黄和红红、红红和蓝蓝。接下来学生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

自从开展让“绘画与绘本牵手”活动以来,学生领略到了世界各国的知名插画家们的作品,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美术素养。

浅谈如何让绘本在幼儿教学中渗透 篇3

研究发现,3-8岁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绘本成为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一种很好的图画书。什么是绘本呢?引用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 图画=图画书’”。顾名思义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那如何将绘本阅读有效地融入幼儿园教学,为教学服务呢?

一、让绘本渗入幼儿园数学

把绘本融入数学的教学可提供儿童倾听、操作及讨论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再配合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对孩子永远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

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获得系统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让绘本阅读渗入一日生活中。把绘本投放在数学区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开展图书交换和不定期更换活动,保证大家分享具有价值意义的绘本故事和图画书;组织才艺交流让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把绘本阅读融入集体数学教学中。①努力挖掘绘本阅读中的数学资源,分析研讨,正确定位,把握重点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实践,根据自己的上课体会、熟悉,进行反思分析。②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用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境生情”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③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善于运用绘本故事中设置的各种问题情景,让幼儿进行思考,并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并自己得出答案。④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二、绘本阅读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把它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呢?

(一)挖掘绘本中的亮点、表达的情感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1、以情感人。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激发幼儿 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利用绘本《小黑鱼》引领幼儿通过肢体自主表现,并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理解了音乐的魔幻和趣味。使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2、以趣引人。面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关键期,三段体统一模式的歌唱活动不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有趣的人物形象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巧妙地运用幼儿熟悉的动画人物多拉的探险历程而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新授活动《多拉的旅行》,使幼儿在由故事人物牵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进行音乐体验。

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二小放牛郎》等。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还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

3.以智育人。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含一定的寓意,能够起到激励、警示等多种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绘本故事《我的幼儿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幼儿园中的一天,有快乐,有忧伤,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刚刚入园的幼儿坚持来园的愿望。像《小熊起床了》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边学唱歌曲边表演,使孩子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以及解决了该班幼儿冬天爱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二)删减、提炼巧运用

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活动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将绘本故事去枝强干,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更加紧凑,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

绘本中丰富的画面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巧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如蝌蚪会变成青蛙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孩子们更关注的是蝌蚪生长过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老师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创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结合《鱼就是鱼》的绘本动画中截取的池塘里小鱼变大鱼,蝌蚪变青蛙的片段设计了一个歌曲新授活动。诙谐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激发歌唱兴趣,促进歌词记忆,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了解了蝌蚪的成长。经典优秀的绘本故事为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给老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同时使幼儿在音乐活动开展中深刻感受到绘本的魅力。

三、尝试把绘本阅读和美术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以灌输、临摹、教师示范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术活动,即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认为这样既保护孩子自尊心,又发挥了创造力,问题是孩子虽然有思想、有个性,幼儿本身却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

“怎样进行美术教学?”“如何才能让幼儿的画板而不僵、灵动、有个性呢?”

(一)摆脱传统,拓展想象空间

绘本本身的美丽色彩和人物夸张而丰富的线条,想象力丰富的情节,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教育线索,那就是绘画。《蚂蚁和西瓜》整个故事是围绕蚂蚁发现西瓜,然后要把它搬走而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件。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和生发,让阅读故事的过程,成为孩子无形中学习的生长点;教学中摆脱了传统的范例带来的统一图像标准,通过绘本阅读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诱导幼儿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让幼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自己对绘画主体的感受中,充分给予了创造空间。

(二)巧妙安排,有效提升技能

教师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由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开始。按一引、二看、三画的次序层层递进的进行。①主要观察蚂蚁的姿态,解决蚂蚁的四肢绘画问题。②引导幼儿关注绘画的细微之处,通过表情的变化进一步表现蚂蚁在情境中的动态。③主要解决绘本具备的特有的漫画特质的辅助线,这是对幼儿已有绘画经验的一种提升。这三个层次的观察,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就形成了孩子不断提升自己技能的过程,也为孩子的接下来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三)科学策略,自然轻松创做 活动中以音乐烘托感染幼儿情绪体验;提供丰富的材料降低幼儿绘画的负荷。在观察和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简练的语言结合课件使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更直观、生动。

整个活动把绘本阅读和绘画活动有机结合,自然、流畅、层次清晰,学习策略适合幼儿的学习节奏与教师不急不缓的语言、适时的指导,组成了一幅美的图画。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快乐,也给我们的课程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

绘本在礼仪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论文 篇4

摘 要:礼仪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要想成功必先成人”,注重幼儿礼仪的培养,是幼儿能够成人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孩子好模仿、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之分,怎样引导孩子知礼仪、懂礼仪、学礼仪、守礼仪并内化为自身的习惯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礼仪 绘本 阅读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6岁。幼儿期开展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优秀的绘本给幼儿以礼仪情感启迪,通过对绘本的有效阅读,让幼儿理解各种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在行为上慢慢内化为良好的习惯。

一、合理选择绘本,浸润礼仪书香

“一个人的素养不是简单的外在遗留所呈现,而是大量的书籍阅读和作品在心底沉淀很久的积累”,我们崇尚礼仪教育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是培养一种有内在修养和气质的人!而怎么培养途径之一就需要借助于绘本的正确选择。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1.绘本的艺术形式

选择绘本应重视其绘画的艺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图画,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象力,才能让孩子感受美。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有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想象力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相反,如果读到的图画是低劣的、呆板的、恶俗的,那么,想象力会被扼杀,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会很大。在教学时我出示两张红黑卡片让幼儿联想,看到黑色卡片幼儿联想到了乌云、黑夜……看到红色卡片幼儿想到了太阳、苹果、红包等,再结合绘本的色调讲解,幼儿一下子体验到色彩带来的一种情绪体验。所以,培养幼儿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也是绘本应有的功能。

2.绘本的内容

绘本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切实从幼儿角度出发,以体现幼儿的身心特点,取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的事情,情节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

排队是培养幼儿遵守秩序的十分必要的常规活动,但幼儿由于自控力弱、活泼好动,常常不能自觉有序地排队,发生拥挤或者自由追跑的现象。教师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就把绘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和幼儿一起分享阅读,并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模仿绘本中的`小动物来练习排队。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排队,不让我乱跑”的指令性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排队做游戏”的自觉性的主动活动,既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阅读指导,播撒礼仪种子

绘本阅读的方法包括自我专注阅读、同伴分享阅读、亲子亲情阅读和集体互动阅读。幼儿园以集体互动阅读为主。在阅读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指导,让礼仪的种子在幼儿的心间生根发芽。

1.突出礼仪,落脚礼仪

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幼儿带入礼仪的问题情境中,例如《河马大叔买口罩》读本,“河马大叔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为什么要买口罩?”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马上便能把孩子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到礼仪这个主题上来,然后逐步从读本转移到自身的礼仪,最终都要落实到幼儿的某一个或一些具体言行上来,才不失阅读的最大初衷。

2.多样展示,多项思维

幼儿阅读与成人不同,他的方式包括直接阅读绘本(幼儿个人翻读和集中绘本宣读)、聆听音像故事、欣赏电子绘本和观看礼仪情景剧等。在读、听、看、演的多种阅读方式中,让幼儿多通道地来感知绘本。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多地采用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情节的发展逐步调动幼儿观察、发现、比较、思考、争论等各种思维方式,让阅读活动更为生动有趣,更为真实。

三、贴近日常生活,收获礼仪行为

1.激发思考,提案后续

在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连串的激烈思考过程之后,大胆提出丰富而富有创意的各种后续系列活动,是每一个绘本阅读引发下的幼儿礼仪养成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渡环节,是“达礼”的延伸,也是“化仪”的开始,是从理论走向实践最为重要的一步,是让实践成为可能的计划性保障。如涉及到公共场所礼仪内容的,大部分需要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去完成后续培养。例如,幼儿阅读《小乌龟脸红了》后,知道玩过、用过的物品要分类放回原处,幼儿园和家里的用品都不再乱糟糟,随时发现一个无家可归的物品,都知道应该把它送去哪里。

2.运用游戏,体现趣味

体验是幼儿将礼仪内化为自己情感需要的基本途径,是将绘本阅读所得转化为幼儿自身思想认识的重要过程。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又是加强体验趣味性、真实性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大声宝宝去旅行》中,采用了简易标志设计游戏法,将一些轻声指令设计成为简易、形象的图标,然后根据图标做指令动作,从而在“达礼”环节增加了理解的趣味性。

3.贴近生活,贴近自己

只有将认知与孩子们的生活场景、经历、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让礼仪认知生活化,充分体现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例如,阅读了《收起来》:“小熊玩完玩具啦!小熊走了,玩具们为什么哭了?喔,小熊收玩具了。它先收了……又收了……后来收了……最后,小熊和玩具们说了什么?收好玩具,下次再玩!”幼儿知道玩过、用过的物品要分类放回原处之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每次游戏后自觉将各种用品进行收拾整理,在生活实践中完成行为习惯的后续培养。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学之有道,学有所用,我们的“达礼”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后来的“化仪”所服务。

4.实践体验,宣传推广

例如,《大声回答“哎”》里的小老鼠,可以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得到那么多的微笑和礼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因此,当听到老师点自己的名字时,他们就会大声地回应:“到!”他们意识到,当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要及时地答应,这是对别人的礼貌和尊重。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嵊州市剡山小学孙惠芳

每当学生手捧一本本精美的儿童绘本,看得如痴如醉,本来从不以为然。直到听了彭懿老师的讲座后,才发现了儿童绘本的魅力和利用空间。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也给我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赋予了课程一个全新的面貌。(一)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张本

儿童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是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一种书籍表现形式。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图画书就是这样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生命,解说无法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震撼读者的心灵,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由国内外著名的作家和画家创作并曾获国际大奖的经典图画书,其角色造型、场面设计绘画语言的运用,及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

1.绘本中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优秀的绘本由于作者来自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在童书上就产生迥异的技法与风格。文字和图像都是传达文化给儿童的一种语言。而儿童绘本的题材又非常广泛,有各国的民间故事,如杰拉尔德·麦克德默德的《射向太阳的箭》;童话故事,如南茜·艾克红·柏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成长故事如保罗·弗莱舒曼文的《威斯利国王》等优秀绘本都体现了各个国家的文化精髓。

所以,在愉快的阅读中,儿童绘本能启发学生感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独特性。

2.绘本中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儿童绘本的艺术风格在夏洛特著的《儿童文学在小学》一书里,被分成了八类:具象派艺术、印象派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民间艺术、卡通艺

术等。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抽象派作品,作者完全摈弃了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似圆形的抽象的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在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有晦涩。在外人看来,这实在太大胆太前卫的,近乎狂野的豪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故事,而且读出了小黄和小蓝的喜怒哀乐,还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时候,只要老师讲解一下抽象画派特征,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也理解了抽象画。像这样的资源还很多:获凯迪克奖金奖的《夏日海湾》,作者用美丽的水彩画给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画面中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的特征。《谁来我家》、《凝固的时间》、《梦想家威利》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从这些优秀的儿童绘本中挖掘出美术知识进行欣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艺术风格。

3.绘本中绘画技巧的丰富性。凭借不同的媒体,儿童绘本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边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更使图画书成为美术教学的资源宝库。(二)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解难

在美术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美术专业知识,如果单纯由老师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而在儿童绘本中,依托故事的情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1.关于透视:透视是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难点,不同的视点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在图画书里,视角是构图的一个最富于戏剧性的因素。借着儿童绘本中的画面,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视点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角效果。诸如,鸟瞰,从极高处往下看。在《让路给小鸭子》以展翅翱翔的野鸭为视点,从天上看下去,波士顿公园的情形一览无遗;《走上世界最高的钢索》展现了最触目惊心的鸟瞰画面,画家用一连串的鸟瞰视野,展现了钢索的高度,看得让人头昏目眩。

2.关于色调:画面的色调可以表现环境的意境,可以表现时间,可以表现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难题,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诸如《黎明》中的画面,它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只是靠天光水色的微妙变化,通过色彩的渐变,就表现了一个黎明的全过程。还有《十四只老鼠赏月》,用幼儿也能读懂的色彩变化,表现了月亮升起后的光线的变化,很美,纯净而又充满了幻想。在儿童绘本里色调成了与孩子沟通的特殊语言。

3.关于留白:留白是绘画的技巧,是设计的手段,也是儿童绘本常用的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诸如在《月下看猫头鹰》的留白中读出了雪晕,在《苏赫的白马》的留白中读到了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悠远意境。在《我最讨厌你》的留白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了这种体验,再来理解国画中计白当黑,就变的容易了。

(三)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开源

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作为老师不仅善于发现学生的喜好,而且要及时地抓住时机组织教学。把学生对儿童绘本的阅读热情迁移为学习美术的动力。所以,可以儿童绘本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性的美术活动。1.继承性美术学习活动。在听故事中,逐渐学会文字与视觉语言的相互转换。听故事是每个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的一件事。在听故事中,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把美术导入学生的心灵。如我在根据《疯狂星期二》为载体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看无字的书,完全靠视觉元素来读懂故事内容。然后闭上眼睛,根据老师导读的故事情节,再现画面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视觉形象。慢慢养成看到精彩的文字描写马上就能转化成画面情景的习惯。

根据绘本原来的风格,续画故事。在儿童绘画本中学习其中的构图,色彩等绘画技巧,以及画面叙述的方法,了解绘本中潜在的节奏,掌握如何表现细节等方法,自己尝试续编。如《疯狂星期二》讲述的是一群青蛙飞上天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七点五十八分,墙上映出了几个影子,又有什么东西飞了起来。这回是„„猪飞了起来,满天的大肥猪!那么下一回呢?下下一回„„这里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续编创作提供了无数种题材。从阅读中学习儿童绘本中的表现方法。每一本儿童绘本中处理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文字的排列设计等方面给学生开展封面设计,装桢设计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借鉴的实例。2.创作性美术学习活动。给文字类儿童书籍 创编绘本,提高视觉表达能力。如为童谣配“童 画”的创作。让传唱千年的童谣与天真烂漫的 “童画”相结合,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文学之 美,用五彩的颜色,大胆的想象,通过笔尖流落 到“童画”上,描绘出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体会。以美丽的“童画” 为背景,在朗读童谣的音乐中,使文学之美,声 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合为一体。在诵唱中 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欣赏“童画”中体 会童谣的韵律。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做视觉日记。这是用

绘画、照片和文字记录生活。用自己纯真的眼睛 看世界,用自己纯真的画笔勾勒生活。因为是日 记,所以笔下的文字和绘画便没有了刻意设计, 没有粉饰雕琢,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日常感受。其 间流淌的是朴实、自然、细腻、鲜活。

独立创编儿童绘本。通过视觉日记的积累后,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 式尝试自创绘本。逐步学会自己寻找题材,自己 写脚本,自己根据情节做绘本。·基础教育

2008年1月第1期总第101期

3.情感性美术学习活动。为自己喜爱的书设 计一张书签和藏书票。当学生享受着阅读优秀绘 本带来的快乐,当学生体验着的创作绘本的甘苦。适时地进行情感性的美术学习活动,拓展美术学习的空间。

浅谈绘本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篇6

关键词:绘本;解读;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部分指出:“早期的阅读理解经验将为儿童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而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走进课堂,对于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精力放在活动前对绘本的解读上,试以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为例抛砖引玉。

一、活动设计的缘起与核心经验的分析

《幸福的大桌子》是一本出色的儿童图画书,故事采取倒叙的方法,从一个兔奶奶独自坐在一张大桌子边吃饭的画面展开,描述的是兔奶奶家原来有许多人:兔爷爷、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后来,兔爷爷去世了,孩子们有的工作、结婚,有的念书,都离开了这个家,只剩下兔奶奶一个人,常在桌边回忆起过去的好时光。最后,以孩子们再次回到兔奶奶的身边结束故事。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细腻中不失宏大,却一直流露着温馨、幸福的感情。但令人费解的是,两次的教学实践气氛都相当沉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反复阅读之后,笔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解读绘本——两种不同的家庭幸福观

传统的家庭幸福观就是,家庭成员守在一起,不管这个大家庭内部有多少矛盾,子女们有多少抱负,子孙满堂就必须聚在一起,离开家则视为不孝。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家庭幸福观已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家庭幸福观,不再以全家人长相厮守为标准,不因家庭的缩小而变得冷漠,家庭成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心里深藏着对家人的牵挂,这也是现代所要提倡的家庭幸福观。

2.解读幼儿——两种不同的视点

这个绘本,以兔奶奶为主要人物围绕着兔奶奶和孩子们的关系展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读这个绘本时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会较多地关注兔奶奶的境遇,但对幼儿来说,则更在意兔奶奶的孩子们。因此,引导幼儿萌发关心老人的情感,比体会老人需要关心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绘本解读之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联系生活,对绘本进行有效加工

由于绘本均以画面为主,文字十分简单,在遵循故事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应按照教学的需要调整画面秩序,或删减、或补充故事内容。因此,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对原著进行了有效的加工:

原来的故事采用了很长的倒叙篇幅,介绍家人一个个离开,于是,笔者淡化了家人离去的时间,按照兔奶奶孩子的年龄顺序对他们进行逐一介绍,并对他们离开家的原因进行了强化:

大儿子在郊区的汽车工厂里工作,他是厂里最优秀的汽车修理工,无论车有什么问题,他都能解决,所以,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总是很晚回家。

二儿子是一家餐厅的高级厨师,他的菜做得特别出色,喜欢他做的菜的人越来越多,常常要排队,于是,他有了自己的连锁餐厅……

由于幼儿对这些职业都比较熟悉,参与谈论的机会就多了。兔奶奶的回忆是该绘本用得最长的篇幅,为了便于幼儿理解,笔者在这段回忆前面,增加了“兔奶奶的孩子们经常打电话问候、寄照片或礼物给兔奶奶,他们都深深地爱着兔奶奶。每当这个时候,兔奶奶就会回忆起孩子们小时候的情景”,再次强调了孩子们和兔奶奶之间的浓浓亲情。

2.感悟内涵,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绘本简明的文字和细腻浪漫的图画、明亮艳丽的色彩对于幼儿本身就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连同各种精致的画面所流露出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只有通过幼儿的眼睛、幼儿的思考和创造,才能真正内化为幼儿内心的美。

三、感悟与引导——对绘本解读的思考

对于孩子而言,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激情的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感悟每一个绘本的内涵。故事看上去简单,内涵却十分丰富,如果不细细解读、认真品味,我们的理解就可能有偏差,甚至错误,就像《幸福的大桌子》,起初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兔奶奶孤独的回忆”,而忽略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导致绘本无法与孩子产生共鸣。

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前的认真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解读不够或者解读错误,再精心的设计也无济于事。这就好比船在大海中航行,航线错了,再好的船,再有本领的舵手也不能把船开到应到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2]贺爱华,程乔罡.品味图画内涵,感悟绘本魅力:《大脚丫跳芭蕾》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2012(07).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7

伊宁市第十五小学

张保平

绘本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是以图画为主体,配以简单的文字来讲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又富有情趣的画面,深深抓住了每个读者的心。绘本教学,引导孩子们在欣赏绘本时,通过看、听、说、写等各种综合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绘本虽然内容较少,但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绘本的阅读,孩子们观察、说话、想象、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尝试教学了一些绘本教学后,更发现小小绘本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深邃的哲理。一本本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的绘本,能带给孩子们无限的精彩。

一、精彩画面培养学生观察力

观察力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绘本中的画面是另一种清新简洁的文学语言,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孩子们观察的兴趣,通过他们对绘本仔细的观察,有效地培养了观察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教学《逃家小兔》时,当教学兔妈妈变成爬山的人去找小兔的环节时,孩子们通过观察马上发现兔妈妈准备了很多工具,有攀岩用的绳子、拐杖等,而且,山高路陡,一座连着一座,兔妈妈的眼睛还深情地望着小兔。整个绘本看下来,孩子们通过一次又一次仔细地观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知。他们不仅能从画面的表象中发现兔妈妈对小兔的紧追不舍,更是从画面的细微处感受到兔妈妈对小兔无穷无尽的爱,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精彩说话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一种主要形式,说话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绘本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图说话;用绘本中的句式说话;想象说话等等,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绘本中多反复性句式便于孩子模仿说话。还如教学《齐柏林飞艇》时,请学生说说对齐柏林的看法,孩子们的回答异彩纷呈。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每个孩子看的绘本是相同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孩子们看图后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能增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与其他孩子交流后,还能提升对绘本内容更深一层的认识。

三.精彩想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绘本的特质,《给天使一对翅膀》把这一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文中的小孩子画了一个天使,然后想象着给天使画上不同的翅膀,如画上羽毛翅膀,海浪一样的翅膀,草编的翅膀,闪闪发光的翅膀„„孩子们一边赏图,一边读文,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也随着上天入地,正是因为想象,让他们仿佛也有了这种神奇的力量。学生将绘本看到一半时,又问孩子们:猜猜看,如果你是这个小姑娘你还会画怎么样的翅膀呢?孩子们延续作者的思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发言是积极的,更是精彩的。该绘本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想象的种子。从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想象是如此惬意、如此顺畅,他们也可以这样海阔天空地想象,想象让孩子们有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感。

四.精彩创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通过孩子们的观察、说话、加上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作呼之即出。他们渴望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有了创作的冲动。在教学《逃家小兔》的小兔逃离部分,让孩子也学着作者的样子续写图文,用上“如果„„就„„”的句式写一写并画一画小兔的逃以及兔妈妈的追,学生乐此不疲,完成得很出色。例:“如果你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变成风筝,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风筝,”妈妈说,“我就变成放风筝的人,把你拉回来。”如果你变成放风筝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蝴蝶飞走。”“如果你变成蝴蝶,”妈妈说,“我就变成花,把你吸引过来。” “如果你变成花,”小兔说,“我就变成跳高的人,跳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跳高的人,”妈妈说,“我就变成垫子,在下面接住你。”将孩子们的作品连在一起,就变成了新版的逃家小兔文集,孩子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更会激发孩子们在课外也学着去仿写、创作,虽然他们还小,但他们的创作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越来越精彩。

五、精彩内涵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在教学《婷卡》时,我们发现,婷卡是那么的渺小,那么无用,那么卑微,那么无奈,但是,这一切都丝毫不能减弱婷卡对紫色大蜘蛛的好奇,也丝毫不能阻碍婷卡对那个心心念念牵挂着的梦想的追寻。最后婷卡实现了他的梦想,婷卡的幸运证明了一点:缺陷不会永远只是缺陷,有时候它说不定还会变成优势呢!这个故事对那些认为自己卑微、渺小的孩子来说一定会让他们受到启迪和鼓舞。这种教育不是口号和标签,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原以为只有文字才能讲故事,才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现在才明白,绘本里每一张图画的细节都有故事,内涵就飘散在这图文并茂的薄薄的绘本中。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发展。绘本教学,从感知、仿写到创作给孩子们搭建了语文成长的平台,是低年级孩子学习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绘本教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童心飞扬,带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和快乐,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最精彩的天地。绘本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使我们的孩子更加精彩。绘本虽小,给孩子们的精彩却无限。

论文:

浅谈绘本对低年级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

职称:小教高级 姓名:张保平

让多媒体绘本在教学中神采飞扬 篇8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直观性强,表现手法多样和学习的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幼儿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幼儿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那么如何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绘本类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快乐主动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动感画面,激发情感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多媒体课件所具有图形、音像、动画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再现绘本故事情节内容。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动画情节一下子就吸引幼儿注意。通过幼儿的观看,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老师从中微微点拨和提醒,就能丰富表达的内容,帮助他们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如大班语言活动《大羽毛》中,为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我请幼儿观看了一段无声动画:大嘴狼拿出三瓶汽水,三个小动物接过来喝完后都晕倒了,大嘴狼开着装有三个小动物的车子驶离画面。看完后我提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无声的动画片段,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与情节猜想,通过老师的追问和点拨,幼儿说话的兴趣和愿望自然被唤起,他们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加丰富具体了。这种看无声动画后的阐述活动,对幼儿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起着十分有效的锻炼作用。

二、形象生动,兴趣盎然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1.生动画面,营造故事生动氛围

幼儿园孩子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接受。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孩子就会感到难以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生动的动画统合在一起,让幼儿多渠道感知,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如大班语言活动《女巫扫帚排排坐》中,小花狗爬上了女巫的魔法扫帚跟着一起去飞行了,大风呼呼迎面吹,大家快乐地哈哈大笑。在感受小花狗坐在魔法扫帚上飞行时的愉悦心情,画面是用高空俯视的视角做成的场景,女巫骑着魔法扫帚变换着各种姿势飞行在上空,生动的画面,不仅让幼儿动起来了,也将幼儿更好地带入故事情境中。

2.巧用音效,创设情景游戏

语言活动中,往往需要幼儿通过理解、欣赏,培养对故事主题的感悟能力。传统的教学都是靠教材本身的语言和教师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插图来进行,难以充分地表达故事的思想情感和美感。加上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文学作品意义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大班语言活动《大羽毛》中,我把音乐《拨弦》中的一段与画面结合起来,每到乐句中的一个重音时,开车的大嘴狼就会恶狠狠回头瞪眼瞧。这样一来就创设了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音乐中的紧张、画面中的危险巧妙地融在了一起,很好地营造出危机感,让幼儿在这个短短的情景体验中,体验到了危险中自救的心跳加速和顺利留下线索后的成功与喜悦。这就是教师借助于电教绘本中动画、音响效果的优势,将幼儿所掌握的语言和词汇进行迁移和运用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开阔视野,主动探索

《纲要》中提到:“能清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欣赏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讲述并乐意创编。”这一目标对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想说的兴趣,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理清说的顺序,从而发展他们语言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1.点燃表达兴趣之“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画面、逼真悦耳的音响,就像动画片一样最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在语言活动《女巫扫帚排排坐》中,三个小动物在坐上女巫魔法扫帚时都向女巫进行了询问。如小花狗说:“我是一只小花狗,聪明伶俐人人夸,像我这样一只狗,扫帚上可否坐得下?”这句话内容较长,为此我马上请幼儿回忆听到了什么?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出相应的代表图案。再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凸显相应的句子,引导幼儿主动记忆;当小翠鸟向女巫询问时,先出示代表这段话的图案内容,请幼儿迁移前面的句式来夸夸翠鸟,再听小翠鸟如何夸自己的;到小青蛙向女巫询问时,由于有了前面两个小动物的示例,孩子们就活跃起来了。在幼儿进行充分表述的基础上,再点出故事中小青蛙说话的图案和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手段,幼儿不仅把这段比较长的句式掌握了,还能从夸本领、动作、外貌中进行部分替换创编。

2.给予理解故事之“情境”

幼儿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了人人操作课件小游戏的环节,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它里面的语言非常精炼,如“走过”“绕过”“钻过”。可这里有的动词对幼儿来说却是不易理解,可以说是整个绘本的难点所在。所以制作了母鸡萝丝整个散步的动画过程,随着母鸡散步,在相应的地方就配上音乐和朗读声,如“越过草堆”就适当放慢速度。如此形象而又生动的演示,使得幼儿一下子就掌握了母鸡萝丝的整个散步过程。她的动作,她的路线,在这个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也能轻松地理解掌握了。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直观性强,表现手法多样和学习的自主性。只要我们把握多媒体课件教学特点、幼儿学习心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让大班绘本类语言活动绽放别样魅力,促进幼儿感知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爱上绘本,爱上我们的语言活动。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9

【关键词】儿童绘本 小学美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7-01

前言

小学美术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作画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当前,教育行业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美术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将儿童绘本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极大的展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绘本是当前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对图画和文字的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美术课堂更具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冲击力。儿童绘本与传统的卡通绘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在相关专家的创作下设计完成的,主要是针对年龄小的学生。而儿童绘本自身具有图文并茂特征,图片极具吸引力,会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强大的刺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儿童绘本的选择要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需要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和转化,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将图画和故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1]。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儿童绘本自身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视觉性,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爱看图片和看听故事的需求,能够使小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中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将儿童绘本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的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将美术图片在多媒体视频上进行展示,能够给学生展示直观的效果,给学生营造别样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色彩心情》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小蓝和小黄》儿童绘本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爱”与“融合”的故事,但是没有涉及到很多关于色彩展示方面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了解故事中的内容。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补充了与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明确色彩的表达心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二)合理运用绘本表现手法

儿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希望通过画笔进行内心想法的表述,在美术实践教学中,通过“画”与“画”的沟通,为学生的绘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有助于促进绘画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绘画手法和绘画形式的运用,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强化对学生艺术形式语言的理解。色调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例如,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主要选择《十四只老鼠赏月》,展现出了色彩的不同变化情况,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展现出了美术作品的空间美。

(三)深入理解绘本内涵

在当前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注重对图片的展示,却忽视了对图片内涵的解读,为了确保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促进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充分运用儿童绘本,将儿童绘本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在进行美术作品展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图文结合,使学生在看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美术学习,促进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的转化。例如,在学习《鲜艳的花朵》一课时,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儿童绘本,将儿童绘本上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将小蜜蜂采花粉的故事告诉学生,并让学生了解小蜜蜂是如何进行花朵选择的,使小学生明确何种花朵是小蜜蜂的最爱,对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模仿强化绘画能力

要想促进美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将学生欣赏画本的能力向动手绘制画本转换,对提升小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将歌谣和寓言故事融入到美术绘画中来,确保了寓言故事和儿童画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用绘本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日常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确保绘画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绘画积累了较多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3]。

(五)促进绘本情感传递

要想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展现出中国特色,需要选择带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绘画,将中国的传统民间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融入到儿童绘画中来,能够实现对学生视觉形象的传递,对展现传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儿童绘本《射向太阳的箭》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面展现出了较多的民族文化素材,对沟通各民族文化信息和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展现出了我国的文化精髓,能够给予学生启发性的作用。

三、结论

美术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想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儿童绘本,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色彩斑斓的人物形象,对丰富故事情节,陶冶学生的性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儿童绘本资源,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为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大勇. 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2]夏莉. 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36.

绘本在一起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欣赏并理解故事,感受绘本中浓浓的亲情,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愿意根据图片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在一起”课件,抒情音乐。

2、也许有一天我会xx.X,可是 xxx

3、画家、发型师、化妆师、导游、作家、歌唱家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活动开始时师幼互动幼儿拍手《当我们在一起》,感受歌曲带来的美好情感。

二、谈话导入,激发幼儿表达爱的欲望。

小朋友,能说说你们都愿意和谁在一起呢?为什么?

师小结,导入故事:说了这么多,我们都有想在一起的人,那么今天有一只小兔子和 一只大兔子也在讨 论这个问题,让一起来欣赏故事《在一起》。

三、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1、故事:小兔子西西和妈妈长得很像,都是灰灰的毛、长长的耳朵和短短的尾巴。他们都喜欢坐在门口 晒太阳,都喜欢把胡萝卜洗得干干净净。

提问:小兔子和妈妈都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2、故事:西西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还跟你住在一起,好吗?妈妈说:好呀,可是。。。你将来会变成一只强壮的兔子.也许不再需要妈妈的保护了!1你们觉得什么是强壮,强壮的兔子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2变成强壮的兔子需要妈妈的保护吗? ○3如果你是一只强壮的兔子你能做什么? ○那我们听听小兔子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西西说:“对呀,我会变成一只强壮的大兔子,能举起一百斤的石头,每次能吃一百根胡萝卜,能跑的和风一样快。可是,我还是会和你在一起。

师提问:一百斤的石头那该是多大呀? 一百根胡萝卜放在那里是好大的一堆,能跑的和风一样快,说明跑的速度是相当的快。在我们运动场上有一个人被称为飞人他之所以被称为飞人是因为在跨栏的时候速度很快很快,他就是刘翔。可是,我还是会和你在一起。

小结:原来它就是变成强壮的兔子,他都希望和妈妈住在一起,可见小兔子是多么多么爱它的妈妈。

教师继续讲故事:妈妈说:“也许,有一天你会变成一名出色的体操运动员。”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体操运动员都有些谁吗?出色的体操运动员,那该是有多优师提问:○秀、多棒呀!

2那如果,你是体操运动员会做哪些动作呢?请幼儿用:○“也许,有一天你会变成一名。。可是,我还是要和你在一起。”句式说话。教师小结:原来它变成强壮的兔子也好、变成出色的兔子也好,也不愿意离开他的妈妈,愿意和妈妈在一起。

3、教师:妈妈还希望小兔子变成什么?

1教师出示演员、宇航员、画家、化妆师、导游、作家、歌唱家。○2将幼儿分成小组,两人一组对选到的图片进行对话练习。○3请个别幼儿上台为大家做展示。○

四、整体完整欣赏故事。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11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在把握好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中,因地制宜地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既然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那么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尝试:

一、尊重幼儿兴趣特点,营造愉悦的情境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境是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动物角色,赋予生命,激发活力。

如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铠甲勇士》等,孩子们喜闻乐见,非常喜欢里面的角色,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大班科学活动《弹性物体》,活动开始,创设了猜“神秘宝盒”、以“开心宝贝”邀请孩子到“弹性王国”去玩的情境,孩子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为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班体育游戏《小兔采蘑菇》,以“兔奶奶过生日”送礼物为线索,创设幼儿扮演小兔和妈妈(老师扮演)一起采蘑菇的情节,随着游戏情节不断发展变化,设置有趣的情境,动作难度层层递进,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使幼儿不知不觉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获得了发展,得到了锻炼。

二、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创设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

活动中,让幼儿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中担当他们向往的角色,幼儿能持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小班科学活动《感知上下、前后》,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特定的情境创设“我是“白猫警士”、“我要保护大森林”,从幼儿喜爱的警察开始,锻炼好本领,变成小小警士,一步步引导幼儿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组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以警士的角色导入,以保卫家园贯穿始终。

如“侦查――捉老鼠――接报警电话,捉一只耳”的情境,引导幼儿区别方位,增加难度,引导孩子情不自禁沉浸在自己担当的角色游戏中,情绪积极、心情愉悦地参与整个游戏过程,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以用孩子喜欢的形象开展整个教学活动,注重了幼儿的学习过程,使幼儿能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在欢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知识。

三、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在情境活动中,幼儿可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

如小班社会活动《玩具我爱你》,以哭泣的懒羊羊引起幼儿注意,以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为借口,引发幼儿帮助懒羊羊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欲望。因为孩子对家具有浓厚的感情,他们希望自己喜爱的玩具都有自己的家,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在帮“玩具宝宝找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按标志分类,实现了轻拿轻放、将玩具摆放整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将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提升,使孩子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得到了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关注幼儿身心特点,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且形象思维活跃,对某一新鲜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健康活动《换牙歌》,教师请“牙科医生”(教师扮演)进入活动现场,让幼儿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牙齿问题向“牙科医生”提出疑问。孩子非常积极地举手,兴趣盎然地在现场与“牙科医生”探讨疑问,效果让观者啧啧称赞,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幼儿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幼儿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大班健康活动《小小营养师》,教师利用课件,将食物金字塔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课件“营养小博士的话”贯穿其中,提示幼儿要做到干湿、荤素搭配,才能合理营养,做到身体健康。在整个活动的设计组织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交流、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得经验,积极地学习新知识。

上一篇:Mac安装教程总结下一篇:标记英文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