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

2024-07-25

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精选8篇)

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 篇1

彭懿:绘本7步阅读法

原文链接:http://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

封面,是图画书的脸。好的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灵魂,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产生一种想把它拿在手里,好好看一看的冲动。

除了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封面还可以把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出版者名字写在封面的最底下,一定要看。因为一家优秀的出版社,就是一本好图画书的保证。

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封面看一遍、两遍都行,但是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因为有极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的根本就没有环衬,翻开封面,直接就是扉页了。

只有当环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过去。要是环衬有颜色,请你至少花上10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作者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记住,打开一本图画书,不要着急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请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时,前环衬和后环衬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说出完全相反的结局。

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它们讲述同一个故事时,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亲密的恋人,它们手拉手,互相补充,一起努力把故事讲好。

当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文字和他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乍看上去,它们还在手拉手地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已经同步不同调,在各说各话了。

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翻页

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

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

图画书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你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

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图画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的艺术。作为没有学过平面设计的常人来说,怎么看得懂呢?那就是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地发问。

为什么它的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只要能把问题问出来,你再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一定可以知道平面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

第七步:一起讨论

图画书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最难的莫过于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图画书的主题、思想、观点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关于图画书的主题及思想的讨论,最好是在小学以上的教室进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不要和他们来讨论一本图画书,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问题太抽象了。

看图画书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绝对不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有了图画书,愿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拓展阅读】

朗读为什么如此重要:http://

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五句话(也适合志愿者绘本阅读过程中注意的5句话):http://

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 篇2

一、目标意识

活动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纲领, 具有决定课程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是决定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努力克服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两张皮的现象。

(一) 在紧密联系所阅读文本的特点中落实教学目标

以想象类绘本为例, 在早期阅读绘本作品中, 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想象是绘本的特质, 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如何使目标与阅读文本的特点紧密相连呢?笔者在第一次执教大班绘本《小真的长头发》时, 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习看书, 尝试大胆想象、大胆表述。

(2) 理解故事内容, 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 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试教后才发现, 这个目标太笼统、太泛化, 致使笔者在施教过程中脚踏西瓜皮, 上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效果差极了。第二次重新设计教案, 我将以上“大胆想象”这一点, 细化为以下三个目标:

(1) 能运用已有经验, 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并介绍给他人听, 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 想象出来的内容所选用的语言要恰当、合适。

(3) 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先让幼儿想象, 再读故事, 情绪色彩浓的图画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对于“细化目标”的落实过程

●猜猜故事内容:出示绘本封面。问学生:封面上, 你看到了什么?认读题目, 猜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一件什么事情?

●猜猜谁是小真?头发有多长?●长头发可以用来干什么?

●长头发该怎么洗、怎么梳?●这么长的头发不麻烦吗?

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比前一次好多了。确实, 如果把总的课时目标看成是下棋中的布局谋略, 那这细化的教学目标就像是每一粒棋子, 步步为营。

(二) 在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中落实教学目标

在绘本教学中, 教师应绝对杜绝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发生, 而是要坚持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着眼, 从幼儿掌握的可能着手, 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比如上述课例中, 笔者在指导幼儿理解小真的长头发有什么用途后, 就地取材, 创设情境, 循循善诱, 在快乐的口语交际中, 不知不觉地结合幼儿自身, 如果你也有像小真的长头发, 你想用长头发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使幼儿“跳一跳就摘到了果子”。在发挥大胆想象的同时, 也培养了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 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 这些细节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进行故事想象的生发点。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 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交流, 以满足幼儿天性的爱幻想心理, 尊重独特体验, 从而提升幼儿的精神境界, 完善幼儿的语言系统, 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 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

(三) 在文本最佳结合点的寻找中落实教学目标

一个绘本可能有多项课程目标, 但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 不可能通过一个绘本故事达到所有的课程目标。聪明的教师会在深入研究课标、研究幼儿、研究文本的基础上, 找到文本与课程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例如, 《丑小鸭》作为一个绘本童话, 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安徒生的影子, 读出读者自己的影子, 对于这个童话故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解读: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 感受它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 逆境总是会改变的;永不放弃对命运的改变, 阳光总在风雨后;遇到不幸遭遇, 不灰心, 别人遇到不幸, 不要嘲笑, 懂得善待他人……这些都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 也并非都要幼儿去体会, 教师应选择其中最合适的进行落实。笔者在解读文本时, 结合幼儿的现状 (其实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个“丑小鸭”的影子) ,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悦纳异己”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落实:这只长相“特别”的小鸭子, 它只是因为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小鸭子长得不一样, 所以才有了一些“特别”的遭遇, 让幼儿们学会在生活中“悦纳异己”。

确实,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施教者, 应该在“文本的最佳结合点”落实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这样, 才能让绘本成为幼儿的精神“大餐”。

二、内容意识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 我们在集体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读以后, 更应关注绘本的“细节”魅力。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以及封底, 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每个画面我们可以捕捉到不同的信息。教师可以对集体教学之后留下的隐藏信息再做引导。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 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 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可让幼儿从封面猜故事。无论什么书, 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 而在阅读前让幼儿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要引导幼儿关注环衬。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 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一翻而过。实际上, 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 有时还会提升主题;还要引导幼儿观察扉页。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的一扇门, 也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 它有时还会讲故事;更要引导幼儿不可忽视结束的封底。当合上绘本时, 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绘本的封底往往留给幼儿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和盘托出, 应根据故事的具体情节,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主动参与。绘本的画面是有限的, 可“画外之音”是丰富的, 教师如能挖掘绘本中的这些“留白”之处,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 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不同感受, 引导幼儿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让他们陶陶然乐在其中。

三、问题意识

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借助提问这一有效手段组织活动, 促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 同时引发幼儿思考, 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导向性, 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 提供一个讨论中心, 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要“精”, 要有思维含量, 有一定的梯度和系统性。

比如, 在《小真的长头发》这个绘本故事中, 笔者主要抓住了绘本中几个关键性的点:“头发可以有多长, 长头发的用途, 长头发的洗梳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头发可以有多长呢?小真的长头发可以干什么有趣的事呢?这么长的头发可以怎么洗、怎么梳呢?……笔者认真思考提问的内涵, 尽量做到让每个问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明确指向, 也适当提高了开放式问题的比例, 如:如果你也有像小真的长头发, 你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同时笔者又通过一系列追问不断激发幼儿思考, 引导幼儿去探究。

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 也可以由幼儿发现。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更能贴近幼儿的思维实际。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 创设某种情境, 让幼儿提问教师来答或幼儿提问幼儿来答。师幼平等对话, 一起合作探究, 锤炼思维, 感悟体验。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还可以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方法意识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 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 也会令人倒胃口。课堂教学应当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创造性, 尤其是对幼儿而言,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保持一种新鲜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把握自主、开放、互动、发展这一绘本快乐阅读的基本原则, 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教学。

(一) “猜测”和“遮挡”, 让阅读情趣盎然

在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许多起、承、转、合的变化, 合理利用故事情节中的转折、悬念, 感受绘本设计中的奇妙、有趣, 可以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想象, 拓展思维。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绘本阅读更轻松有趣。如“图遮挡”, 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信息, 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根据故事的前后联系进行想象和推理, 进行猜测, 幼儿的兴趣被牢牢吸引到绘本之中。例如:在小班绘本《银杏树下的房子》阅读中设置悬念, 总是一件让幼儿们充满遐想的事, 悬念能紧紧地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将关键的内容 (如画面中的某些角色和场景) 适当遮盖起来, 并且将绘本动了小小的手术, 给小动物的帐篷房子装上了帘子, 在帘子上贴上了小动物喜欢的食物, 当幼儿看到这儿, 教师提问:“这是谁的小房子呢?”幼儿纷纷各抒己见, 猜测中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表达踊跃, 完全投入到绘本阅读中。

(二) 媒体参与, 让阅读愉悦人心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可以将静态的物体转化成动态的形象, 将无声变为有声, 单调的情景转为丰富的场面。小托班的幼儿自觉性差, 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 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的阅读。多媒体阅读方式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淡化了教学痕迹, 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中享受阅读绘本的快乐。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绘本制作动画版, 将绘本画面扫描后, 给主体角色增加简单的动作, 并配上相应的声音, 在幼儿阅读时, 教师边讲幼儿边观看, 阅读成为愉悦的享受。例如:在小班绘本《好饿的小蛇》阅读时, 笔者将小蛇的嘴巴变成活动的, 吃食品时产生仿真的感觉, 并配有“啊呜”的声响, 阅读时, 幼儿就跟着小蛇一起“啊呜”“啊呜”地吃着, 感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多媒体的加入, 将绘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使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变得简单, 为低龄幼儿自主阅读静态的绘本提供了阶梯。

总之, 绘本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幼儿, 在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时, 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 强化教学意识, 有“的”放矢, 让绘本阅读妙趣横生, 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大餐”, 这将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幼儿园绘本教学要强化四种意识 篇3

一、目标意识

活动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纲领,具有决定课程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决定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努力克服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两张皮的现象。

(一)在紧密联系所阅读文本的特点中落实教学目标

以想象类绘本为例,在早期阅读绘本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如何使目标与阅读文本的特点紧密相连呢?笔者在第一次执教大班绘本《小真的长头发》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看书,尝试大胆想象、大胆表述。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试教后才发现,这个目标太笼统、太泛化,致使笔者在施教过程中脚踏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效果差极了。第二次重新设计教案,我将以上“大胆想象”这一点,细化为以下三个目标:

①能运用已有经验,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并介绍给他人听,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②想象出来的内容所选用的语言要恰当、合适。

③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先让幼儿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对于“细化目标”的落实过程

猜猜故事内容:出示绘本封面。问学生: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认读题目,猜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一件什么事情?

猜猜谁是小真?头发有多长?

长头发可以用来干什么?

长头发该怎么洗、怎么梳?

这么长的头发不麻烦吗?

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比前一次好多了。确实,如果把总的课时目标看成是下棋中的布局谋略,那这细化的教学目标就像是每一粒棋子,步步为营。

(二)在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中落实教学目标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绝对杜绝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发生,而是要坚持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幼儿掌握的可能着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比如上述课例中,笔者在指导幼儿理解小真的长头发有什么用途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在快乐的口语交际中,不知不觉地结合幼儿自身,如果你也有像小真的长头发,你想用长头发做哪些有趣的事情,使幼儿“跳一跳就摘到了果子”。在发挥大胆想象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进行故事想象的生发点。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交流,以满足幼儿天性的爱幻想心理,尊重独特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精神境界,完善幼儿的语言系统,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

(三)在文本最佳结合点的寻找中落实教学目标

一个绘本可能有多项课程目标,但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通过一个绘本故事达到所有的课程目标。聪明的教师会在深入研究课标、研究幼儿、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与课程目标的最佳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例如,《丑小鸭》作为一个绘本童话,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安徒生的影子,读出读者自己的影子,对于这个童话故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解读: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感受它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总是会改变的;永不放弃对命运的改变,阳光总在风雨后;遇到不幸遭遇,不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懂得善待他人……这些都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也并非都要幼儿去体会,教师应选择其中最合适的进行落实。笔者在解读文本时,结合幼儿的现状(其实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个“丑小鸭”的影子),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悦纳异己”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落实:这只长相“特别”的小鸭子,它只是因为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小鸭子长得不一样,所以才有了一些“特别”的遭遇,让幼儿们学会在生活中“悦纳异己”。

确实,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施教者,应该在“文本的最佳结合点”落实教学目标,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样,才能让绘本成为幼儿的精神“大餐”。

二、内容意识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我们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读以后,更应关注绘本的“细节”魅力。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以及封底,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每个画面我们可以捕捉到不同的信息。教师可以对集体教学之后留下的隐藏信息再做引导。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可讓幼儿从封面猜故事。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幼儿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要引导幼儿关注环衬。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还要引导幼儿观察扉页。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的一扇门,也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更要引导幼儿不可忽视结束的封底。当合上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绘本的封底往往留给幼儿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和盘托出,应根据故事的具体情节,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绘本的画面是有限的,可“画外之音”是丰富的,教师如能挖掘绘本中的这些“留白”之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不同感受,引导幼儿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让他们陶陶然乐在其中。

三、问题意识

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借助提问这一有效手段组织活动,促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要“精”,要有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梯度和系统性。

比如,在《小真的长头发》这个绘本故事中,笔者主要抓住了绘本中几个关键性的点:“头发可以有多长,长头发的用途,长头发的洗梳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头发可以有多长呢?小真的长头发可以干什么有趣的事呢?这么长的头发可以怎么洗、怎么梳呢?……笔者认真思考提问的内涵,尽量做到让每个问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明确指向,也适当提高了开放式问题的比例,如:如果你也有像小真的长头发,你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同时笔者又通过一系列追问不断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去探究。

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幼儿发现。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贴近幼儿的思维实际。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某种情境,让幼儿提问教师来答或幼儿提问幼儿来答。师幼平等对话,一起合作探究,锤炼思维,感悟体验。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还可以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方法意识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倒胃口。课堂教学应当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创造性,尤其是对幼儿而言,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一种新鲜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把握自主、开放、互动、发展这一绘本快乐阅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教学。

(一)“猜测”和“遮挡”,让阅读情趣盎然

在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许多起、承、转、合的变化,合理利用故事情节中的转折、悬念,感受绘本设计中的奇妙、有趣,可以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想象,拓展思维。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绘本阅读更轻松有趣。如“图遮挡”,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根据故事的前后联系进行想象和推理,进行猜测,幼儿的兴趣被牢牢吸引到绘本之中。例如:在小班绘本《银杏树下的房子》阅读中设置悬念,总是一件让幼儿们充满遐想的事,悬念能紧紧地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将关键的内容(如画面中的某些角色和场景)适当遮盖起来,并且将绘本动了小小的手术,给小动物的帐篷房子装上了帘子,在帘子上贴上了小动物喜欢的食物,当幼儿看到这儿,教师提问:“这是谁的小房子呢?”幼儿纷纷各抒己见,猜测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踊跃,完全投入到绘本阅读中。

(二)媒体参与,让阅读愉悦人心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静态的物体转化成动态的形象,将无声变为有声,单调的情景转为丰富的场面。小托班的幼儿自觉性差,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的阅读。多媒体阅读方式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淡化了教学痕迹,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中享受阅读绘本的快乐。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绘本制作动画版,将绘本画面扫描后,给主体角色增加简单的动作,并配上相应的声音,在幼儿阅读时,教师边讲幼儿边观看,阅读成为愉悦的享受。例如:在小班绘本《好饿的小蛇》阅读时,笔者将小蛇的嘴巴变成活动的,吃食品时产生仿真的感觉,并配有“啊呜”的声响,阅读时,幼儿就跟着小蛇一起“啊呜”“啊呜”地吃着,感受着這快乐的时光。多媒体的加入,将绘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变得简单,为低龄幼儿自主阅读静态的绘本提供了阶梯。

总之,绘本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幼儿,在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时,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强化教学意识,有“的”放矢,让绘本阅读妙趣横生,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大餐”,这将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性四步法初探 篇4

摘要:

文言文教学必须具备认知、审美与文化三方面的功能,依次达到语言上的认读目的、文学上的欣赏目的和文化上的认同目的。所以,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熏陶。

纵观教材,发现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编者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慎重选择的名篇。

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感到头疼,觉得读起来诘屈聱牙,学起来索然寡味。而我们教学依然在“言”还是“言”,“文”还是“文”之间徘徊,处在“言”和 “文”二者老死不相往来的困境。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征,笔者总结了文言文“三性四读”教学法。

一、体现认知性,重在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该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面对一些浅义文言文,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到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的方法。学会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积累通假字、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义区别。文言文句式判断、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难解句作为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去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如何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呢?

可以设计几种方式,比如,采用竞赛的方式,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落实作者的介绍、解题、字、词、句的解释等基本的知识点。多种形式的小组竞赛,他们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有才还需表现”的道理。在亲历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求知的满足感,使预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快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也可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课文。围绕课文七个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点。学生要对他主持讲解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颇浓。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来讲课,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提高了,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全员性,求知过程中的全面性,课堂环节的全程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创设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当然,这也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无论在上课或提问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但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体现审美性,重在品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文言文教学更要放开手脚,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能以枯燥的说教来抹杀同学们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应以活动为载体,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体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中,体验、感悟、理解课文。

我在上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时,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主题思想时,采用了情景演练的方法。让学生设计几种元方与客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后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创造性地解读了文本,也深入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所说的“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出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由此带来对文本的审美快乐。

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合理的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欣赏意识。学习《木兰诗》,让学生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或课前欣赏动画片《花木兰》,课后再欣赏赵薇演的《花木兰》,并对两部影片做一个艺术评价,效果奇佳;学习《口技》,可以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先接触一些现代的口技表演,如《洛桑学艺》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去了解古人同样精湛的口技技艺。

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法和学法。例如,蒲松龄的《狼》,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比赛,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公输》时,公输盘和墨子尖锐激烈的对话,可以放在教师引导学生学完课文以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如:“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中,透露出公输盘那一本正经而又掩饰不住的傲慢语气。“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显出楚王的霸道与强硬语气。“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表现了公输盘的阴险和威胁语气。“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体现墨子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自信语气。朗读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对于把握和巩固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拓展课外材料

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例如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课余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等等,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的知识。

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贺拉斯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出自贺拉斯《诗艺》)让学生对学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恼。从而把文言文当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三、文化认同性,重在赏读;

阅读文言文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而文言词语是构成文言语言的要素,所以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对文中词义的正确理解。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注释读一读,或者依字典里德释义记一记,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下次再学习同样的词,很多学生还是处于陌生化状态,遗失殆尽。

而若从汉字的文化环境着眼,讲清字的起源、演变,就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言词义,进而知类通达,举一反三,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郦道元《三峡》一文,学生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中“以”的理解产生了分歧:或作“认为”解,或作“如”解。两种理解似乎都讲得通,令人莫衷一是,难以取舍。倘从“以”字的文化语境考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以”是象形兼会意字,与“巳”同源。甲骨文中表示头朝下的胎儿已经成形,要降生了。故“以”的本义指成形的胎儿。胎儿借母体而成,由母体而生,似母体之形,遂引申为“凭借”“像”等义项,后逐渐虚化主要用做介词和连词。从“以”的古代文化语境可断定,句中“以”当作“像”讲,意译为“如”。

工作汇报四步法 篇5

给领导汇报工作,特别是给高层领导汇报工作,一定要简明扼要、提高效率,讲究方法,工作汇报四步法。不管是书面汇报还是口头汇报,都应做好以下几点:结论前移所谓结论前移,是指汇报任何工作时,先说结果。有的人汇报工作时,从头到尾,先讲过程,最后才有结果。领导听起来很费劲,也浪费领导的时间。当我们先汇报结果,领导会根据自已的情况决定是否听取事情的经过,或者提问式地了解一些简单情况即可。既节省领导时间,自已又少费功夫。数据说话能用数据说明问题的,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工作汇报《工作汇报四步法》。复杂的数据表格化,做到数据清楚,有据可查;有历史数据的,要做对比分析;符合标准管理原则的,要求用标准循环原则进行对比分析。让领导一目了解。条理清楚给领导汇报工作,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自已心中一定要先理清楚。有的人给领导汇报工作很紧张,再加上准备不足,汇报工作时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领导听得云里雾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汇报工作前,你先得拟清思路:你要汇报的结果是什么?你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你需要领导明白的问题是什么?你需要得到的支持是什么?你下步要进行的工作是什么?等等,你需要一一列出来,写清楚。如果是口头汇报,最好也写出清单握在手中,以免汇报时出现差错。立即行动给领导汇报完工作情况,领导对你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可能就没有后续工作要求了。但往往有些工作不令领导满意,会提出新的要求,这时你需要认真倾听,仔细记录,不明白的地方立即询问,了解领导的真实意思,方便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千万不能似懂非懂就去处理事情,结果往往与领导意思相差太远,影响工作绩效。当搞清楚领导的意思表示以后,就需要立即行动。不管领导对分配给你的工作是否限制了时间,你都得尽力尽快处理,提前完成。当你手中有比这工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时,你必须先给领导汇报你的处理时间,以了解领导的需求,有利工作顺利开展。当某项工作很复杂,处理时间较长或需要分阶段进行处理时,要随时给领导汇报你的工作进程,以让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进度。

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 篇6

关键词:绘本阅读 绘本艺术 绘本数数 绘本游戏 绘本表演

1绘本阅读畅想曲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架起了你我沟通的桥梁。绘本小故事《每天都说我爱你》给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温馨唯美的画面首先给人无限的美感和遐想。粉色、淡绿、淡紫这些颜色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欣赏这样的绘本更是一种享受。故事中的那只小鹦鹉是智慧的化身,是它的坚持才让露比把自己的那份“迟到”的礼物送给了大家。这让孩子们明白只要拥有一颗爱和感恩的心,那么每天都可以说“我爱你”。孩子畅所欲言地把自己想说的告诉大家。能言善道的苗苗说:我最爱我的爸爸。因为他是一个神气的解放军。虽然他陪我们的时间很少,但是我还是最爱爸爸。调皮的男孩嘉嘉说:爱是甜甜的,就像吃了巧克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倾诉着自己心中的爱。这个故事,让他们体验到了浓浓的爱意,爱是相互的。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情感的沟通、交流与升华。

2绘本艺术畅想曲

绘本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画面。画面中浓浓的艺术气息将我们包围着。《动物园》、《海底世界》、《儿童乐园》是三个非常有趣的绘本。绘本中的画面都是运用手掌印画的方式画成的,我们都非常喜欢。于是,在绘画《巧妙的手印》活动中,笔者就选取了这三个绘本中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我们边聊边讨论,手型可以怎样摆放或者可以怎样进行组合。不管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孩子,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自己的小手比划着。此刻,他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孩子们用小手蘸上颜料,潜心创作。一个个都成了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是那样活泼可爱;他们的作品是那样妙趣横生;他们的作品是那样丰富多彩。因为绘本,帮助孩子们开拓了思路。因为绘本,给了孩子们别样的教学方式。因为绘本,让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许多。

3绘本数数畅想曲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数学的学习往往会枯燥单调。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让我们有了别样的体验。这是一本关于数数的数学绘本,巧妙地将计数的方式都融合到了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猪呢?这一看似平常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一堆的苹果怎样数才能数得快呢?孩子们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两个两个数的方法。当然,聪明的数数先生还会用五个五个数的方式来数。简单的动画演示文稿将五个五个数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顺数、倒数等许多种数数的方式都融合在了这个故事的情节中。因为绘本,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数数方式;因为绘本,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因为绘本,孩子们的数理逻辑能力得到了提升。

4绘本游戏畅想曲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中文字很少,但是画面中所蕴含的味道是令人赞叹的。母鸡萝丝悠闲地去散步,狡猾的狐狸一次又一次地跟在它的后面搞小动作。母鸡萝丝全然不知。它一次次地幸运地躲避掉了这些灾难,最后按时到家吃饭。那么,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又会出怎样的花招呢?故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续编故事,寻找道具,规划场地,进行表演。自发的游戏行为满足了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愿望。孩子们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次的改编。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大家赞赏。绘本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剧本;绘本又成了孩子表演的素材;绘本让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升。

5绘本表演畅想曲

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故事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孩子。故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孩子在故事表演中还增强了自信心。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道具,也能让孩子的表演热情激情四射。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家。绘本《嘿》读完后,笔者就和孩子一起做起了游戏,笔者做黑猩猩,孩子做老鼠妈妈。一个追,一个逃,孩子高兴得不断尖叫。从此,我们爱上了绘本,爱上了表演。每天晚饭后都主动要求笔者讲故事、表演。今天你来演小猫,我来演老鼠。每天,孩子们都忙着分配角色。有时,笔者还会增加一些道具,丰富故事的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这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于是,笔者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和孩子表演一个故事的内容。那也成为了我们最快乐的约定。我们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文字,爱上了表演。我们享受着那份快乐,那份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因为绘本,丰腴了我们的生活;因为绘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因为绘本,让笔者的教育教学之路越来越宽广;因为绘本,让笔者明确了方向、清晰了思路。挖掘绘本的多元教育价值,让绘本的音符在幼儿教育的琴弦上奏出完美的旋律。

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 篇7

如今初中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一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脑力活动,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呢?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通过“四步法”,即读、析、悟、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平时的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发挥了读和写整体的优化作用。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读

读,即把文本这一精典的阅读材料真正地读懂、读透,在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阅读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新课标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240余篇优秀古诗文,要完成约400万字的阅读量。当前,在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仍然十分繁重,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这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把语文课本读懂、读透显得尤为重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名家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把七至九年级将近180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放入“词语百宝盒”,如新教材中出现的“矜”、“讪”、“稔”、“风花雪月”、“花团锦簇”、“横空出世”等字词。可以把优秀文章(段)编成“名篇佳段集”,如“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紫藤萝瀑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故乡》)。也可以在课堂中搞“连词成段对对碰”的游戏。“连词成段”就是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把本课中关键词语由学生自由选择十几个或几十个连接成一段连贯、流畅、中心明确集中的片断。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学生就用《春》中的词语连成了一段话:祖国六十华诞那天,我呼朋引伴走上街头,你看,老年人个个精神抖擞,妇女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孩子们个个在街头公园的繁花绿叶中穿梭,商店里播放的音乐时而宛转低沉,时而嘹亮高亢,老板们无需酝酿销售技巧,生意特好,连街边到处悬挂的彩球也不能静默,在微风中卖弄自己的舞姿。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些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甚大。

二、析

析,即把文本上适合学生模仿的课文看作是“范文”,分析它的遣词用句、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从文本教学中找到写作的方法。

首先,教学生模仿。

比如,《行道树》中首段“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到尾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种言简意赅的语句首尾呼应、交相辉映,很值得模仿。把教材中适合学生模仿的文章挑选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的例子,学生就像画画有了模本,练书法有了字帖,自然会得心应手。

其次,教学生借鉴。

在学习范文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个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借鉴。例如笔者在教学《童趣》《生命·生命》时,引导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闸门,将童年时期看到、观察到、感悟到的生命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诸如蜘蛛结网、蚂蚁搬家、鸡啄蚯蚓等一一写来,让学生敬畏生命,领悟到生命的短暂而美好。借鉴要在读懂值得借鉴的佳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借鉴。

再次,教学生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位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两篇文章,写了一篇《美哉,莲花池》。他这样写到莲花喷水池:“圆圆的水池好比一个墨绿色的盘子,托看圆圆的晶莹的珍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片。”几个比喻,使喷水池的景象深深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同时,作者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这段文字借鉴了朱自清运用比喻绘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模仿——创造。”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从遣词用句到构思立意再到谋篇布局的分析与理解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三、悟

悟,即把从文本中积累到的大量写作素材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古人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认为“说诗者”要“以意逆志”,庄子则说“得意而忘言”、“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其中的“意”,就是“悟”。在阅读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理解,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悟”。那么如何获得感悟呢?正如巴金先生所言:“当时我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里所说的两个“慢慢”就是“悟”。

这当中的“悟”,其实就是一个个性化加工、重组的思维过程。通过前面的“读”,学生已经从课本中积累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借助前面的“析”,又掌握了一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加工重组的“悟”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悟”篇章结构技巧,读时要看文本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等,体会其精妙之处;可以“悟”开头结尾技巧,看文本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还是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这一“悟”的过程,受学生积累素材多少的影响,也与学生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相关,当然,也跟语文素养紧密相联,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体悟文本,学生可以获取审美愉悦。但学生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教师应适当引领,以“真、善、美”的审美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去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同时指导学生不忘审美的另一层次一—审丑,揭露生活中的假、丑、恶,或鞭挞,或警示,或嘲讽。如读《斑羚飞渡》的“飞渡”片断,从悲壮的一幕可以感悟整体精神的伟大、群体意识的必要;读《我的叔叔于勒》“偶遇落魄的于勒”一节,不难感悟到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岂念骨肉,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惟有金钱”之冷酷的一面;读莫怀戚的《散步》,悟得它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文章美在三个方面:一是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二是景物描写的意境美,三是平易朴实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悟取种种文章精华,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能力,则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写

写,即把从文本中“悟”到的东西进行个性化的立意、构思,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是“四步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写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只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学会适度地“深化、延伸”课本,以文本教学的“新”带动写作活动的“新”。

写的形式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两种:

1. 续写。

如教学《孔乙己》时,我紧紧抓住文中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问:文中的“我”同情孔乙己吗?他真的可不可怜?两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借此机会,我就在课后布置了习作“我心中的孔乙己”,体裁不限;也可以通过想象,续写《孔乙己》。同时讲清续写的要求:它应是情节、线索的合理延伸,人物性格合乎逻辑发展,续写的风格应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第二天语文课上,一学生深沉地读了自己的《孔乙己从咸亨酒店爬出来以后》,在他的文中,孔乙己从酒店爬出后,在一个凄凉冷雨之夜,饥寒交迫,惨死在荒郊。最后他写了一首小诗作为后记:“你那件古董式的长衫/何时不再炫耀你的清高/‘之乎者也’的口语/看似维护着你的尊严/你却不知道/早已成为‘短衣帮’的笑料/可你那颗心/仍还流淌着善良的血液/有一天/你的腿被打折/那年深秋/你喝完最后一碗酒走了/科举的祭坛/是你生命的最终归宿”。当时课堂一片寂静,同学们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之中。这样训练能为学生找到素材,且能够很自然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2. 改写。

即改变原文的体裁。改写要利用原文材料,但要改变思维方式。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常见的改写是改写诗歌。诗歌语言具有多义性和跳跃性,因此,尽可利用诗歌意象的可感性和音乐性,把我们喜欢的诗歌改写成文情并茂的记叙文。如读了《木兰诗》,学生对于文中可补充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并讨论得出可补充的情节有9处。我借机叫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情节进行改写。第二天,一学生对木兰出征和赶路时的情节作了如下描述:“木兰看到征兵的文书,心里就如万条丝缕,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爹爹年老体弱,弟弟年纪尚幼,木兰最后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第二天,木兰做好一切准备后,骑着快马,告别了爹娘,泪水不禁涌出。不知不觉,就到了黑夜,木兰在黄河边休息,虽疲倦但她还是难以入睡,耳边只有滔滔的流水声,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孤独。她想念爹娘,想念弟弟,一宿都没合眼,天刚亮,木兰就骑着马上路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步法”中“读”是积累,“析”是提升,“悟”是沉淀,“写”是迸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四步法”可以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两者联姻,整合为一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课内留给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课外”(叶圣陶语)。因此,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

参考文献

[1]余卫兵《阅读与写作双向提升梯级作文训练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1年10月。

[2]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步法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程序;四步法

一、预习是学生的自读活动

预习,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活动。成功的预习,将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学生进行预习的常规训练,授之以自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做到两点:对预习内容定向——提示阅读的范围和重点;给预习任务定量——规定预习时间,确定预习任务,记下疑点,继而使学生认识到注音释义、圈点勾画、文章的题目、写作背景、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预习的基本内容。预习的重点则要因文而异。比如,记叙文重在理清楚文章的线索,脉络,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说明文重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上的辨析;议论文则重在找出中心论点,并从结构入手看文章如何论述论点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能自行掌握预习的内容和方法了。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翻查、体会、摘记、综合、质疑等一系列活动,其观察、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得到训练。经过课堂教学的验证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获得提高。比如,学生预习时容易忽视文题的妙处。学习《一件小事》和《变色龙》之后,会体会到《一件小事》深刻地表现了“小事不小”“以小见大”的主题,《变色龙》则一语道破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从而认识到一篇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中心、内容、表现手法等是密切相关的。以后,他们预习《愚公移山》时,就会领悟到“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二、检查是督促学生的学习

如果说预习是学生吸收信息的过程,那么,检查预习则是学生输出信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过程。通过检查,教师可以“吃透”学生而得以因材施教,以便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检查方法可灵活多变。笔者曾让学生综合预习一个诗歌单元的课文,然后利用早读课通过竞赛法检查预习的情况。笔者将生字词、诗歌题目、诗人姓名、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等基础知识编成各种题目写在纸条上,让各研讨小组派代表抽题解答,师生共同判别正误。在短暂的时间内,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掌握还得到了强化训练,真可谓“一箭三雕”。除此之外,小组互检研讨法、教师抽检评点法、学生集体解疑法等,都可视具体情况而选用。

三、研讲是教学的优化形式

研讲是课堂教学的优化形式。它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又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及需达到的目的,以加强学生的知觉心向,从而集中注重“信号”,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要经常调整教法,变换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现代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分组读议,讨论教师布置的思考练习题,编写结构提纲、概述、分析全文或某些语段的内容,使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形成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序列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教浅易文言文时,笔者则要求学生先阅读几遍原文,弄懂弄通注释(包括读音、实词、虚词、句式和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等),理解思考练习,然后由教师答疑和做些必要的点拨和补充,再让学生轮流进行口译或古今对译,锻炼直译为现代汉语的能力以及达到能够阅读一般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比较法、设疑激思法、讨论法、单元教学法等讲授新课,让学生参与复述答问、演板、朗读、演讲、听记等活动,有时也借助教具、挂图、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大大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练习是检验学习的手段

练习是学生把新知识结合于原有知识,或面对新客体而改变原有概念的认识阶段,学生运用练习中产生的新信息改变其反应,从而获得辨别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将练习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课堂多做精要、有效的单项练习,以利巩固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课外则多为综合练习,这既指书面作业,也包括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例如,上完《苏州园林》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到县城南山公园参观,让他们完成一篇说明南山公园的习作。学生参观时,笔者指导他们按一定路线观察并同时思考说明的顺序,让他们从整体到个别进行细致观察,同时确定说明的“点”和“面”,针对某些原物,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妙词佳句,从而适当地运用于习作之中,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较佳,结果,学生的这次说明文习作普遍写得较生动具体而有条理性。

上一篇: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下一篇:垃圾运输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