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2024-07-25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共9篇)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1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2009年9月18日上午,副市长、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振华在市政府11楼会议室召开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汇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纪要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面临着很多艰巨的任务。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布置安排依法行政工作,亲自协调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安排得力人员具体从事依法行政推进工作。

二、要加强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要加大公务员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力度,认真落实和完善依法行政培训计划,采取法律讲

座、法律知识测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按照《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工作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芜府法领〔2009〕1号)确定的任务和“谁牵头、谁负责”的要求,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会同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要对照《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意见》(芜政〔2009〕27号)、《关于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及芜湖市人民政府2009年依法行政示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芜政〔2009〕61号)、《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工作责任分解意见的通知》(芜府法领〔2009〕1号)和省政府考核评分表,对尚未建立的制度,要抓紧起草和制定;对尚未开展的工作,责任单位要抓紧组织力量,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要加强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做好迎接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的准备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在10月20日前将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总结书面报送市政府法制办。

四、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对照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考核

标准,按规定开展自查活动。市政府法制办要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参会单位及人员:市纪委盛雪松、市委组织部颜新权、市委政法委方同聪、市发改委邓玉平、市政府办黄汇文、市人事局吴群、市财政局徐坚、徐利阳、市审计局张文清、市司法局靳永平、市政府法制办安宁、孙万胜、李萍。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2

法治是现代化的灵魂,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和纲领性要求。依法治国落实到教育领域, 就是要全面推动依法治教。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仅10天左右,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就立即召开全国教育政策法治工作会议, 部署推进2015年的教育政策法治工作。此次会议在海口召开, 既是对海南的信任和支持, 也为海南提供了向部里和各兄弟省市学习的重要机会, 我们深表感谢!借此机会, 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海南教育及教育法治工作情况。

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2009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国际旅游岛, 教育是根本大计。在教育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把教育作为海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之一, 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目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法治, 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省份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连续七年大幅增长, 基本建成体系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向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教育政策与法治工作方面, 近年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我们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动立法, 制定标准。先后促请省人大修订了《海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海南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促请省政府出台《校车安全管理试行办法》, 起草民办教育地方立法, 不断完善教育法规体系;为保障各级各类教育依法规范发展, 我们以建立海南教育标准体系为目标, 加快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拨款、师资、质量标准等, 近两年相继制定修订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幼儿园办学基本标准》、《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指导标准》、《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等十余项教育标准, 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二是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 我们列出了13项教育改革清单, 一些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试行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多种办学模式, 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3+4”等7个试点项目, 招收学生近1.2万名;试点推进县 (市、区) 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创新机制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 通过与天津、上海、江苏、武汉等教育发达省市合作, 以及名校办附中、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省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依法行政, 规范执法。制定我厅《依法行政考核责任分解方案》, 编制落实54项行政职权的网上公开;制 (修) 订了教育厅工作规则, 党组会、厅务会议事规则等31项工作制度, 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及督查落实机制;通过信息公开、审计监管、设置厅长信箱接受信访举报等多种方式,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每年对35个直属单位和重大教育项目、大额教育资金进行审计, 连续两年在省政府对33个省直机关政务公开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两年间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项, 下放17项, 利用特区立法权停止12项, 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四是依法办学, 依法执教。先后促请省政府出台了规范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 将依法治校列入市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中;组织开展中职教育规范管理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年、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等活动;经省政府同意, 成立了由各相关厅局负责人组成的海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 出台《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办法 (试行) 》, 启动开展核准工作, 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

五是切实加强法治教育。每年制定落实教育行政干部学法计划、每年组织校长法治教育专题培训, 将教育法治列入教师全员培训课程, 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 积极探索模拟法庭、青少年维权岗等多种法治实践教育形式;创新普法机制, 联合社会法治资源和媒体资源,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全省教育系统“12?4国家宪法日”活动, 厅主要领导深入中学参加特别升旗仪式;省级教育期刊《新教育》开设《新法苑》普法专栏;去年全省“为了明天———法治文艺进校园”演出近160场, 覆盖35余万名师生和家长。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3

一、目前基层央行依法行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组织机构履职不到位。随着人民银行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各基层央行均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普法领导小组和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为基层央行依法行政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依法行政组织机构并未按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如未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依法行政相关工作,对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没有及时想办法解决等,导致依法行政工作缺乏统筹部署和统一指导,协调工作乏力,问题解决机制不畅,影响了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水平提高。

(二)横向协作机制未建立。金融行政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基层央行在履行行政执法中,需要地方政府、银监、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但目前基层央行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横向协调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如在反洗钱执法检查中,基层央行缺少与公安、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各相关部门没有建立联系机制,地方政府也没有开展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基层央行“独立作战”的反洗钱工作状况,严重影响了这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基层央行开展依法行政需要其内部各执法部门的积极配合,但目前基层央行内部各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执法联动机制尚不完善,也未能形成合力,造成重复行政执法,制约了基层央行依法行政职能的高效履行。

(三)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不规范,且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虽然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了大量的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之处。一是实施细则不完善。如《反洗钱法》原则性法规明确,但规范的细则性明显不足。二是规范性缺失。如现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央行与商行的帐户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导致了行政许可的不规范。三是相关法规修改与建立滞后。如《金融机构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现金管理条例》等多项法规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式的需要,但至今一直未修改。特别是关系金融稳定发展的《金融稳定法》、《金融企业破产法》等法规制度也未制定出台,严重影响了央行的依法行政。

(四)“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基层央行部分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在执法过程中的执法程序严重缺位,造成程序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参与执法检查的人员没有执法证;部分现场检查事实确认书未加盖被查单位公章或缺被查单位负责人签字;《行政处罚告知书》成文日期先于法律事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下发不到七日内下达;行政处罚理由未引用具体条款或处罚依据条款引用不全;现场检查资料欠完整等。简化的执法程序或程序违规、违法,不仅影响了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严密性和合法性,还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并可能承担程序违法带来的法律责任。

(五)行政处罚阻力大,实施难到位。由于受行政干预、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基层央行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存在较大阻力,常出现“人情执法”、“关系处罚”等现象,如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应实施行政处罚的问题没有实施行政处罚,而是采用提出整改建议、在辖内通报、约见负责人谈话等方式进行处理,或是在减轻处罚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实施了减轻处罚。有的当事人在收到人民银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后,既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不按处罚决定执行,形成久拖不决的扯皮现象。行政处罚阻力大常常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实施到位,使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力度大打折扣,放纵了一些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对维护辖区良好的金融秩序和创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六)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作用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一是行政执法事前资料检查不及时,事中执法程序跟踪监督不严格,事后执法处罚法律依据不审查,不能有效制约依法行政中的违规行为。二是依法行政管理及监督部门对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合理、合法性,实施监督检查的频率和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三是基层央行依法行政评查、评议、监督工作制度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依法行政监督乏力,严重影响了依法行政监督制约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有效推进基层央行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依法行政总体工作水平和效率。要在健全完善各级基层央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各依法行政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制度和规程,促使其按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切实发挥依法行政组织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督促、管理作用,及时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总体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增强行政执法效能。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以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框架,建立起基层央行与政府执法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纵横交流的行政执法协调工作机制,并实现依法行政信息沟通和共享。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执法工作会议,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署、统筹安排,对执法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以达成共识,使依法行政形成合力,防范重复行政,增强金融行政执法检查及处罚工作的力度和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促使依法行政规范运作。要根据新政策的出台与业务的发展,定期对依法行政各项配套政策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当前,要特别注重对已不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金融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要尽快出台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法律制度,减少金融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同时,加强金融法律制度实施细则的制定,处理好法律条文的“弹性”和执法的“可操作性”的关系,尽量少赋予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以避免自由裁量权的随意使用,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

(四)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对执法程序实行电子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法规、操作规程和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增进其对执法程序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树立“程序违法也是违法”的观念,提高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重要性的认识,在执法过程中切实规范各种程序要素,以“程序法治”补充“实体法治”,加强执法程序控制,严格依法依规操作。此外,建议对行政执法程序实行电子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程序对行政执法的检查、审批、处罚等手续和流程进行刚性控制,从而达到全面规范执法程序的目的。

(五)采取各项措施,严格行政处罚的实施。建议实行异地交叉执法检查并由上级行统一开展行政处罚,既可防止处罚轻重不一,也有助于避免人情关系、地方行政和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同时,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即行政处罚交由行政处罚委员会统一进行,既有利于行政处罚标准的统一、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也有利于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工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严格推行行政处罚责任制,对于不依法开展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执法人员对某些违法违规单位或个人不愿处罚、不敢处罚、不去处罚的问题,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基层央行的执法权威。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4

刚才,大家到市交通局运政大厅、市社保局实地进行

了学习观摩,市交通局、社保局、地税局等单位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可以说,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方面,这些单位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在全市全面推开探索了新路子,创造了新经验。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和推进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主要工作回顾

1、关于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和市统一安排,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初步构建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基本框架和工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全面清权确权,拉出了“权力清单”。全市12个乡镇、48个行政执法部门,共清理确定行政职权4084项,其中市政府本级83项,市直各部门3556项,乡镇政府445项。通过编制职权目录和流程图,使每项权力都做到了流程完整、环节清晰、表述准确,形成了一份合法、全面、准确的“权力清单”。二是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全市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4136个,其中市长6个,副市长37个,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830个,基层所站3263个,涉及岗位517个。邀请相关代表组成风险评估委员会,按权力行使频率、自由裁量幅度大小对廉政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共确定a级廉政风险点453个,b级廉政风险点1264个,c级廉政风险点2419个。三是公开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控。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和党风廉政网等载体,及时公开了重要权力的廉政风险点、权力的行使过程、办理结果和举报投诉电话。四是建立预警机制,做到风险可控。制定实施了《廉政风险三级预警实施办法》,对采集到的廉政风险信息,在深入分析其危害性的基础上,实施“a、b、c”三个级别的预警。分别填写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廉政风险预警警报》,对被预警单位或个人下发《廉政风险预警警报》和《廉政风险督办书》,并向被预警单位或个人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和防控要求。去年以来,共发放b级预警3份,c级预警4份,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滥用,提升了执法人员依法执政水平。五是运用科技防控,提升监控水平。依托政务网络平台,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收费、时限等规范化要素进行监察,有效解决了个别部门超时办理、审批行为不公开、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实现了行政权力运行全程适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

2、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总投资329万元,建筑面积1406平方米,使用面积850平方米,可以容纳近100人同时集中办公。自8月启用运行以来,中心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核定全市审批事项696项,审核上报事项275项,收费项目270项,经市政府审核,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251项,收费项目19项,进驻中心单位29个,设置窗口43个,工作人员44人。截止目前,中心共受理办件12421件,办结11923件,按期办结率100%。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展示我市形象的一个靓丽窗口。

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家预防腐败局崔海容专职副局长和中纪委办公厅关悦国处长等同志先后两次就我市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组对我市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访并于5月15日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同志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文起同志曾多次莅临我市行政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同志们,虽然我市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成效还仅仅是初步的,整体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还不容忽视。行政服务中心进驻的事项还不全面,个别事项体外循环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并且善于接受监督的决心,进一步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二、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创新。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既是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点和关键,更是加大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治权力腐败的治本之策。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和重要权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

就延伸到哪里,做到权力行使有迹可寻,从而有效防范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使党员干部尽可能不犯或少犯错误。已经公开暴露的大量腐败案件警示我们,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强化权力监控,既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也是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干部的实际需要。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当前进一步深入推进行政权

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按照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真抓好工作。

一是要突出抓好建立“三项机制”。对权力的运行过程建立事前风险防范机制、事中公开透明机制、事后责任考核机制。在行政权力运行前,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消减下放和管理,查找廉政风险点,确定廉政风险等级,提出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努力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机制;在行政权力运行中,深化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优化运行流程,强化运行动态公开,努力建立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在行政权力运行后,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民主评议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评议考核,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努力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行政权力运行不同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制衡的有机整体。

二是要落实好“四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下放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严格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评议考核工作。在落实“四项重点工作”上,我们一要对已经进行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下放和管理工作进行回头看,按要求进一步清理、削减、归并和下放工作,花大力气尽量缩短行政审批的流程和时限,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落实。二要强化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各相关单位都要把所行使的全部行政权力纳入廉政风险查找范围,通过岗位自查、科室互查、领导评查、上下联查,找准、找全每一项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廉政风险点。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采取风险防范流程图规范、岗位风险警示提醒、动态预警提示告诫等手段,努力完善内控体系;坚持分级管理,形成管理层级清晰、管理任务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内部、外部监控相结合,上级、下级监控相协调的立体监控模式。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这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工作,一定要切实做好。要对廉政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廉政风险评估报告书和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进行统一审定,并报市纪委备案。三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通过建立网上电子公示平台,加大动态公开力度,将权力决策、执行和结果全程置于社会监督;要建立重要权力运行记录制度,做到随时可查、可控,进而实现网上运行、网上公开和在线监察;要继续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权力行使“会审会”、“局务会议纪要”制度。四要严格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评议考核工作。这是监控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障,要通过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是要突出关键环节。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突出关键环节。要突出加强对中央和省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控;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这三个监控要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领域列为推进监控机制建设的重点。通过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资金筹措使用、项目审批、项目进度、项目竣工验收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主要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形成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其他权力的运行也要按照各自的权力运行的环节和节点,突出重点,找出廉政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

四是要把监控机制建设向基层延伸。在抓好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执纪执法部门工作的同时,我市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管理新模式,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工作出经验,今年要实施“十个一”试点工程,积极向基层站所和农村延伸,即确定一所医院,一所学校,一个电力所,一个工商所,一个国税所,一个地税所,一个公安基层队(所),一个重点项目,两个乡镇的两个村作为基层试点,对确定的基层站所、村要按照统一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落实。各相关主管部门和乡镇要切实做好基层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市公开办要精心谋划,强化措施,协调督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力度,全力推进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特别是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定要将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入驻中心。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第二批入驻中心部门达到30个,事项达到636项,其中审批事项531项,收费事项105项。

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统一进驻服务中心,也要把握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项目要全部进入。审批和服务项目是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的核心,进一步加大审批和服务项目进驻力度,不断拓展中心服务范围。总的要求是,以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审批和服务项目为主,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入驻。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行政许可事项外,其它经常性的行政许可事项都必须全部入驻;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中,除涉及检测检疫和评估评审环节外,其它环节也要全部入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要全面入驻。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要尽快抓紧制定进驻方案,按规定要求完成进驻工作。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进驻中心。要在6月底前全部进驻到位,不能影响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试运行。进驻的项目数、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限要按市法制办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核的意见执行,同时要相对固定下来,未经法定程序和市政府的许可不得私自将事项撤离中心,严禁自行更改办理时限和收费标准,严禁进驻的项目及其收费搞“体外循环”、“两头受理”。

二是窗口授权要到位。入驻中心的部门要按照“充分授权、既受又理”的原则,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不仅要使窗口人员能够把好受理申报材料关,而且有充分的审核、签发权力,把窗口真正建成审批服务一条龙的平台,不允许将窗口变成“收发室”和“中转站”。进驻中心的部门要对本单位的内设机构进行重组,把审批、审核、核准、备案和程序性办理等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从原科室中剥离出来,设立“行政审批科”(以下简称“审批科”),整建制进驻中心窗口集中办公;审批科室及工作人员受中心和原单位的双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组织关系、考核转入中心。审批科室主要负责受理、审查、审核本单位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申请,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部门一把手签批的事项外,对其它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由审批科室作出决定,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进行现场勘验,负责审批服务事项中收费事项的收费核定、开具收费通知书及代收费工作,代表本单位落实项目联席会议和并联审批会议及代理服务工作安排的相关任务,对需要听证、论证、招标、拍卖、挂牌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涉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其它应承担的工作。对撤并以后的内设机构的职责,各窗口部门要对照审批科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在行政审批权限上,不得与审批科室交叉重叠,不得出现多头受理、多头审批现象。

三是人员选配要精干。各部门要结合这次调整进驻,按照“以事定人,人事相符”的原则,明确一名副职主管窗口工作,严格窗口人员选配标准,要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报市政府批准,进驻服务中心工作。要对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真正把中心当作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市行政服务中心要为项目进驻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便利条件,要进一步强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与业务主管部门的网络互通,达到办公自动化,为全面实现所有审批事项入驻中心提供物质保障。

四是依法行政要规范。进驻中心的项目,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要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许可条件、程序和时限等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减少审批的随意性,严格依法行政,用好权、做好事、服好务,努力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取得实效

省、市有关领导同志对两项工作的要求很高、力度很大。我们务必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好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单位一把手,要形成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出成效。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要认真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创新推进监控机制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办法。突出特点,打造亮点。起步较晚的单位要认真采取有力措施,按照统一部署,分阶段、分步骤抓好落实;取得初步成效的单位要进一步在“实”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权力明晰、流程规范、监管到位,制度管用。要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后的绩效评估,严格实施权力运行责任考核与追究。要把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运行状况作为评估的重点,对绩效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要精心制订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党员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结合起来,将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评议有机融入干部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等工作中,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等相挂钩,形成行政权力运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审批事项入驻服务中心工作各相关单位一把手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好一把手责任,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按照时间要求和入驻项目,全力做好入驻工作。服务中心要协调指导,督促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中心人员要跟踪问效,对应进不进、随意撤离,体外循环、两头受理,令不行禁不止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专项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有关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执法队伍组建和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行政执法及其改革历来是社会群众和企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法治政府建设、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要任务的客观需要。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央把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一项专项任务加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设置,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要减少执法层级,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而从我市执法队伍现状看,既存在同一领域市、区两级都设有执法队伍的多层执法问题,如文化市场、卫生监督、安全生产监察等领域;也存在相同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设置分散、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多头执法问题,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分散设置着多支执法队伍。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按照中央关于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改革原则,需要大幅度减少市、区两级执法队伍种类,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二)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是解决当前我市基层治理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从执法实践看,违法行为大多发生在基层,但我市市、区执法力量配置不均衡,市级执法队伍规模较大,大多侧重上级交办、投诉举报、跨区域案件;而区级执法力量较弱,专业人员匮乏,执法人员能力不高,监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特别是街道、乡镇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责任,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情况普遍存在。同时,我市近两年开展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强区放权工作,已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对应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责需逐步交由区级承担,按照“权责利”相统一和市区“一级执法”的原则和要求,客观上也需要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这样有利于综合执法业务的协同对接,有利于发挥基层政府在属地管理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解决我市基层执法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基层执法工作有效开展。

(三)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兼顾了执法人员的利益需求。

鉴于我市、区两级政府工作人员待遇存在差距的现实情况,为保障下沉执法人员个人待遇不受损,我市创新管理机制,在市级保留支队机构设置,隶属市级主管部门管理,将编制保留在市级层面,并配套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保持市级渠道和标准不变的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下沉人员利益。同时,这也符合省关于“支持市县探索创新编制管理方式,研究岗编适当分离的办法,引导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改革精神。

综上,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改革的决策部署,从我市实际出发,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执法资源配置,兼顾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推进实施的。因此,要站在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任务推向深入。

二、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执法队伍组建和管理体制调整工作

目前,我市组建五大领域执法队伍和调整其他领域执法队伍管理体制的文件,已经市委审定印发。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文件落实,市委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此,要精心组织,明确重点,全力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市委决策,是我们当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有关部门、区党组(党委)要把改革落实作为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改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认真落实市委决策精神,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善于破题,坚决啃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这块“硬骨头”。各涉改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区是此项改革工作实施主体,要切实担负和履行好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组织力量建立工作专班,制定细化方案,围绕改革任务落实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抓好落实,确保按规定时限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做好稳定工作,密切关注改革过程中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预案,努力做到工作方案周密稳妥、工作推进深入细致、风险防范及时有效。市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也要主动服务大局,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共同推进改革。

(二)抓好关键环节,完成改革重点任务。

一是要做实各区执法大队,将原市直相关执法队伍相关执法职责、人员、编制划转分配至各区大队。市直各涉改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规原则,根据各自领域执法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各区区情实际,科学合理分配和确定各区大队人员情况。二是要组织好执法力量下沉,抓好划转交接环节。市直各涉改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落实职责划转、人员下沉等交接工作,主动与区对接,指导区做好相关承接工作;各区要积极配合,提早研究部署,做好下沉执法队伍及人员的接收安置和工作保障。交接工作未完成之前,相关监管执法职责仍由市级主管部门负责,避免出现监管执法真空。三是要推进落实各区大队属地统一管理,将各区大队与区级执法队伍深入融合。市级下发的组建五大领域执法队伍和调整其他领域执法队伍管理体制的文件中,提出了有关执法队伍进一步融合的方向,并考虑各区区情和机构设置情况不同,赋予区在总量内设置综合执法机构的自主权。各区要进一步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推进“综合”执法,探索更大范围的综合执法。在这方面,我市道外区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度重视,先行先试,主动研究探索推进改革,为各区开了个好头。同时,在市级执法队伍下沉后,各有关区要对下沉队伍高度重视和关注,切实保障好、组织好、发挥好这些执法力量。

(三)做好配套衔接,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调整有关执法队伍管理体制,涉及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办公场所保障、资产转移等问题,各方主体要协同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前期在五大领域执法队伍组建中,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下沉人员提出了有关干部任免考核、职务职级、工资待遇等政策性问题。对此,市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协同研究配套政策,并形成了有关解释意见。总的原则就是在保障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市级渠道和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赋予区统一指挥和管理权。有关具体政策解释,可进一步咨询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强调的是,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探索性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但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举步不前,也不能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推进改革。各涉改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区要主动作为,认真研究解决问题,不能直接上交矛盾或作为不改革的借口。确属自身难以解决的,及时商市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涉及到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也要从大局出发,在市委决策的改革框架和执法队伍设置模式下,积极研究配套有利于改革推进落实的政策举措。

(四)跟进后续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组建执法队伍和调整执法队伍管理体制,只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第一步。市、区执法力量重新配置后,还将涉及执法事权重新调整、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执法队伍规范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任务。对此,各有关部门和区还要各尽其职。市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执法业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不能“一放了之”。各有关区也要及时商市直相关部门完成好后续改革任务,切实把工作融合、队伍融合、事权划分、完善机制等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到位,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实现预期效果。

三、严明纪律,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因此,要强化纪律约束。各有关部门和各区要增强“四个意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改革任务。

(一)做好思想发动。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敏感性很强的工作,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配合。因此,各涉改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执法队伍的思想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要向干部讲明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明对下沉人员利益保障,引导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严明改革纪律。

改革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以组织原则为准绳,以铁的纪律为保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要服从大局,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改革、拖延改革,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到实处。对改革中不担当、不作为、导致工作不按时完成的要严肃追责;对干扰、阻碍、破坏改革的各种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对违反改革工作纪律的,决不姑息。

(三)及时跟踪问效。

市委已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列入重点督办事项,各涉改部门和各区要按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目前,组建五大领域执法队伍文件已经下发一段时间了,要在10月25日前完成划转交接工作。其他领域的执法队伍下沉划转交接工作要自今日起一个月内完成。对不涉及执法队伍下沉的呼兰、阿城、双城三区,可参照其他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做好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组建工作。市委督查室组织开展好改革督察,紧紧盯住关键环节,打通堵点难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

**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篇6

一、认真贯彻法律和《纲要》精神,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法制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法制宣传为重要任务,采取各种新闻媒体和途径进行各项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氛围。

2、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和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出台《云浮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把《纲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3、把坚持和实施依法行政作为塑造政府新形象的切入点和根本手段,按照《纲要》的要求及其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领导体制,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

二、建立和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建立和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保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科学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行政决策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并就政府重大行政行为、民事行为及其他法律事务,聘请各界法律专家采取论证、听证等方式,提供法律意见。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中的职能作用。

3、创造条件把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范围,进一步规范各部门的抽象行政行为,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效果。

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

1、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要求和上级政府的指示精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凡不符合法律设定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凡上级已经决定取消的事项,市、县应相应取消;凡省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一年期满未报省人大立法的,不再执行。同时,认真研究清理行政审批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2、要继续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3、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建立信访的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坚持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机关负责人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制度以及重大信访案件督办制度。切实、依法、合理解决信访反映的实际问题。

四、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各级行政机关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保护合法行为,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为建设山区经济强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规范收费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进行公示,及时公布收费信息、增加收费透明度,进一步清除“三乱”。坚持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查禁部门违规增加收费和搭车收费以及变相搞“三乱”行为。

3、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综合执法试点方案》的要求,配合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对文化、国土等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推进党政机关开展网上服务。加快具有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的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公众信息网站,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多方面服务。

五、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1、抓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检查工作,对执法主体的执法绩效进行测评。行政执法绩效测评可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执法案卷、现场评议、问卷测评等形式进行,并可与人大代表评议方式相结合,测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国有资源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推进全市依法行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通过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途径,加大对违法或不正当行政行为的纠正力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同时,自觉接受党委、人大、司法监督、社会团体和群众的外部监督。

六、健全学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1、进一步完善领导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机制,健全新任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制度,加大对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7

关键词:监狱管理,监狱法,依法治狱

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监狱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不断推进依法治狱, 规章制度体系日益完备, 罪犯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监狱人民警察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取得了监狱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显著成效。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 随着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和逐步完善, 我省监狱工作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省监狱管理局把“依法治狱”作为监狱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 大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依照法律法规, 结合我省实际, 先后制定了《监狱管理工作规范》、《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细则》、《罪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罪犯医疗卫生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 对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狱内侦查、教育改造、罪犯生活卫生管理等执法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为依法治狱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严格执法程序。在执法过程中, 特别是在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中, 严格实行“五级把关”, 即由罪犯所在监区提名、狱政科审查、监狱专门小组集体研究、监狱评审委员会审议、监狱评审领导小组审核, 政工、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二是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严重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等罪犯, 在适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以及分级处遇时要依法从严。对情节较轻、主观恶性、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罪犯尽可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适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以及分级处遇时依法从宽。

三是严格执法纪律。坚持“五个务必”即务必做到执法公开、务必做到程序公正、务必做到罪犯生活卫生管理到位、务必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务必抓好干警执法规范化建设;做到“五严五防”即严把罪犯劳动调配和考核奖惩关, 防止关系岗、人情分;严把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审核关, 防止徇私枉法、钱法交易;严把劳动项目和时间审批关, 防止不利于监管安全、不利于生产安全、不利于罪犯身体健康的项目进狱;严把执法管理关, 防止简单执法、粗暴执法、执法不力;严把履行职责关, 防止制度不落实、工作脱岗、罪犯脱管造成安全事故。同时, 加强执法监督, 严厉查处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四是实行狱务公开。制定了《河北省监狱系统狱务公开的内容和方法》, 将依法可以公开的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 方便群众办事, 接受社会监督。在公开形式上, 除各押犯监区设立公示栏以外, 在罪犯会见室及可供社会人士参观的场所也设立了公示栏, 对罪犯的考核、奖罚情况每月公布一次, 其他项目适时公布。

三、切实保障罪犯的生活卫生权

全省监狱狠抓生活卫生规范化管理, 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伙食质量、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杜绝了集体食物中毒和重大疫情的发生, 罪犯生活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省监狱管理局制定了《罪犯医疗工作规定》, 积极推行罪犯医疗社会化, 多种形式地与社会联合办医, 提高了罪犯救治率、降低了死亡率。

四、着力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全省监狱始终把对罪犯的法治教育作为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对罪犯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融入到对罪犯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矫治、文化教育、社会帮教和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造中去, 不断深化教育实效, 增强罪犯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促进罪犯新生。

五、大力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教育整顿。坚持找准问题是基础、规范执法是核心、公开透明是关键、提高干警素质是根本的指导原则, 组织干警学法律、查问题、做整改, 有效消除了随意、简单、粗暴执法的现象和习惯性、经验性的陈规陋习, 提高了干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二是在全省监狱人民警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监狱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目标, 举办各类法治理念教育培训班, 解决各类不相适应的问题,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广泛开展警示教育, 实现了干警执法违法案件为零, 促进了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大力开展监狱人民警察岗位练兵活动。组织监狱人民警察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警容风纪、体能、心理素质、岗位技能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提高了广大干警履职能力和体能、技能素质。

四是强化警务督察工作, 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省监狱管理局制发了《监狱人民警察警务督察工作规范》, 在全省各狱 (所) 分别组建了督察队伍, 使警务督察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 在2007年全国监狱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 全省监狱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依法治狱的思路更加清晰, 为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法治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狱的重要基础

依法治狱, 首先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 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这既是依法治狱的目标和任务, 又是依法治狱的基础和前提。实践证明, 每一部重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台, 都是对监狱法治化建设的极大推进。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狱的关键所在

法律制度是基础, 执行遵循是关键。实现依法治狱, 关键是要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落实到监狱各项工作中, 贯彻到监狱执法的各个环节,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办事, 不越雷池、不触红线, 不能制度和落实两张皮。

3、执法必严是依法治狱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狱的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人民警察对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实践中, 全省监狱坚持依法管警、从严治警, 一方面通过各项制度对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强化人民警察的执法意识和能力, 较好地解决了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标准不统一、行为不规范、程序不严、责任不明的问题。

4、违法必究是依法治狱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狱的效果最终体现在一切违法和犯罪的行为都要依法平等地予以追究上。全省监狱始终坚持依法惩处和打击违法乱纪行为, 无论是作为教育改造对象的罪犯, 还是作为监狱管理者的人民警察, 只要违反了法律制度, 都要受到惩处。在这方面, 全省监狱近年来建立的执法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篇8

早在1989年10月,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第一部继续教育地方法规,即《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颁布执行十余年来,有力地推动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由于《规定》的立法时间较早,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较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教兴市战略的全面实施,特别是面对我国加入WTO,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规定》的很多内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2001年12月28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2年2月1日起实施。《条例》与《规定》相比,在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参加继续教育的范围、继续教育的法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体现为:

一、扩大了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范围。《条例》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人员无论有没有专业技术职称,都与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这样规定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条例》一个最明显的特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力量,管理人员的水平关系着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发展能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素质能力,将他们列入继续教育范围,既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个人参加学习的内在要求。

二、调整了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条例》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时间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一是紧密结合天津市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从事高新技术工作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每人每年累计不得少于18天;二是针对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状况,取消了《规定》中继续教育每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定,倡导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时通过继续教育更新、补充、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明确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12天、高级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18天的时间,是脱产的带薪学习时间,以保证继续教育任务的完成;四是在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最低时间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安排继续教育的时间,倡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继续教育。

三、在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条例》调整了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了“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工作原则,在继续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由政府部门直接抓继续教育,转变到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上来;二是管理方式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为主,转变到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上来;三是培训管理机制的转变,由过去指令性计划、强制性培训的管理方法,转变到既要重视制定培训计划,又要体现单位自主权利,尊重个人的发展意愿和需求,逐步实现按需培训上来。管理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职工个人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WTO规则要求的继续教育运行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与《条例》配套的三个规范性文件,即《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关于贯彻实施(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问题的规定》、《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管理办法》,这三个文件主要是解决《条例》可操作性的问题,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规定了市和区县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二是明确规定了继续教育证书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晋升职务和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变更、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三是明确规定了高研班的申报程序,并对高研班的分类、审批程序、组织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内容做出具体规定。

《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宣传、普及《条例》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介,通过举办培训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宣讲《条例》等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为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我们通过举办研讨班、座谈会的形式,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继续教育的人员深入学习《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结合职能转变的要求,就如何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认真研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探讨了新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继续教育工作在全市各行业的广泛开展。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9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路桥街道依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区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实现建设法治街道为目标,加快法治街道建设步伐,有力地维护了街道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现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根据街道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街道各办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承担日常的督促、检查、协调工作,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同时,街道办事处还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对机关干部年度考核,有效地激发了街道干部对依法行政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为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教育,强化依法行政法治观念

一是分层次组织学法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街道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行政许可法》、《领导干部法律读本》以及《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全年共组织开展3次学法,领导干部培训参学率达100%。其次,组织社区干部学法。我们坚持不定期地组织社区干部学习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共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学法活动2次,参学率100%。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宣传氛围。街道“六五”普法规划已全面制订,在广泛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播法律思想,培育法治精神,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利用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法制图片发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使法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通过强有力的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普法活动的`大众性、艺术性、多样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综合能力

机关队伍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坚持依法行政,铸造新型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首要前提。一是把好培训关。针对街道人员变动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培训。内容主要有:强化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作风;学习上级文件、规章制度和执法手册,贯彻依法行政理念和原则;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训,掌握执法技能和技巧;学习国家公务员常识,提升公务员素质。二是把好制度管理关。街道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促进依法行政。()通过严格把关,努力铸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三是加强依法治理,促进社会法治化管理。通过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实现“依法治街”,把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行政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街道坚持以“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事、管好人”为重点,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街道在原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加强对机关、村社区依法行政的基础设施建设,向群众公示有关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主要职能以及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收费标准和相应监管单位等内容,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近年来在旧村改造、办理社保、养老、低保发放、环保以及兵役登记等工作中,特别是对一些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街道都进行了及时公示,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并积极与群众进行协调和沟通。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心得下一篇:幼儿园绘本教学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