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共12篇)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电教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具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电教媒体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准确运用电教媒体这一手段,能为幼儿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审美素质。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使用的优越性,结合自己在音乐活动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理
运用
电教媒体
音乐活动
[正文]: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使活动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了幼儿的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直觉感受刺激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单一为开放,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把所学知识点的信息传递给幼儿,新《纲要》的新理念确定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幼儿在探索中亲手所做、耳闻目睹,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电教媒体在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使游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幼儿的探索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在音乐活动中,我运用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根据所学内容的迥异,选择适当的电教媒体,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各种情境,力争能新颖有趣,吸引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电教媒体多样性、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的特点,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发展中的孩子以美的享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发挥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从而取得其他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有关春天景色的DV,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情境中:春天到了,青翠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儿争相开放,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泥土中伸展出腰身,在春风的吹拂下,柔软的柳枝轻轻摆动着腰身,可爱的小黄鹂唱出优美的歌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采蜜,并时而发出嗡嗡的声音,燕子拍打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柳树姑娘在微风的轻拂下,摆动着碧绿的“长辫子”,小朋友在草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幼儿仿佛置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春风的抚摸,陶醉在美的氛围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灵活的运用电教媒体,既能实现了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建构的主体地位的转变,也能实现了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呆板为活泼,在音乐活动中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和提高审美情趣。音乐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它通过声音运动的变化、组合,利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将各种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表现,激起听者的共鸣,使音乐的情感和听者的情感合二为一。音乐有益智、调节情绪、审美的功能,它有集中注重、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能给幼儿美的享受,能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幼儿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恰恰是表情达意的艺术。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如我在教小班音乐课《我是小海军》的时候先让幼儿整体听一遍音乐,让幼儿说说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幼儿说的都是一些开船、开枪、开炮的内容。在这个时候我放了海军叔叔驾驶轮船的飒爽英姿,在船上训练的艰苦勤奋以及参加海战的英勇不屈的影片,并学习海军叔叔的旗语,孩子们感受颇深,他们不仅认识到海军叔叔的辛苦,无私奉献,勇敢坚强,也知道了海军叔叔为了阻止敌人入侵英勇奋战,当再一次听《我是小海军》的音乐时,孩子们已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驾驶轮船、奋勇杀敌的动作。
在中班音乐游戏《顽皮的小猴》中,我选用电视录像辅助教学,录像中小猴子生动有趣的扮相,形象清晰而完整的表演,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并有所创新,很快掌握了游戏的方法,在观看的同时,老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小猴”找东西吃、发现桃林、摘桃子、吃桃子、游戏、回家的顺序及游戏的规则。通过电视录像教学,幼儿学到的动作活灵活现,在游戏中孩子们真的成了一只只顽皮可爱的“小猴子”。
由此可见,可见适时、恰当的电教手段,不仅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情趣,提高了审美情感。
三、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教学活动为游戏教学,潜移默化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爱好是十分重要的,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幼儿快乐和享受,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创新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更加快乐。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先放小动物的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小动物在叫,然后请小朋友看小动物们的录像,然后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再把小动物的形象做成PPT,并配上模仿的小动物的声音ⅹⅹ ⅹ—︱ⅹⅹ ⅹ—,这些简略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其他小动物的联想,并尝试将其他的小动物编入歌曲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小班音乐游戏《拔萝卜》中,采用一套综合式活动投影片,先投出一张农村的背景图,一个巨大的大萝卜,接着逐步展示老公公带领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拔萝卜的情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小动物在那个人帮忙时,幼儿会一起为他们呐喊,当众人一起拔起大萝卜是,幼儿又兴奋地欢呼跳跃。这样,幼儿在看投影,听故事的过程中既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又了解了游戏的内容和方法,然后再请幼儿听音乐,根据刚才的所见所闻,创编出众人拔萝卜和请人帮忙的动作。幼儿看的专心,学的踊跃,是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始终保持紧张而愉快的情绪,促进了幼儿潜能的发展。
四、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变抽象为直观,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幼儿歌曲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通过音乐活动与电教媒体的结合,把各种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展示给幼儿,适应了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幼儿,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扩大了幼儿的眼界,拥有了健全的心理,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像力。例如学习歌曲《小鸡出壳》时,为了让幼儿有个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我先放一段小鸡出壳的录像,同时形象生动的语述“小鸡出壳”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时,运用“小鸡出壳”的flash动画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当歌曲唱到“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时,我将画面暂停,里面立即钻出了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鸡”的脑袋。丰富有趣的动画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幼儿不禁在脑海中想象小鸡出壳的画面。
在大班音乐游戏《森林舞会》中,有各种动物的模仿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动物是幼儿经常见到的,所以模仿它们的动作,想象它们跳舞的动作对幼儿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但是还有很多动物是幼儿在生活中见不到或者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模仿它们的动作就比较难,老师在游戏引导时利用传统的示范法和语言引导很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请幼儿观看有关森林里动物的电视录像,利用录像中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教师的言语引导,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电视录像教学,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在游戏中争先恐后地扮演,大胆想象扮演森林里动物的舞蹈动作,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电教媒体的运用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艺术的头脑、美好的心灵。
五、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灌输为探索,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独特、感染力和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音乐活动中去,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让幼儿视音乐活动为乐趣,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达到让幼儿想唱想跳、敢唱感跳、能唱能跳、多唱多跳的目的。从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如我在教中班幼儿唱歌《柳树姑娘》,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先教幼儿念歌词,第二步教师范唱,第三步教幼儿唱歌。这种单调的“三步曲”,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效果也很一般。这次再教《睡醒了》这首歌时,我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将这首歌制成了“flash动画”的软件形式,便于烘托和渲染学习气氛,剌激幼儿的兴奋点,使其更好地在宽松愉快、合作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的。
总之,电教媒体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特有的鲜活优势巧妙、合理的与优秀的传统教育相结合,能为幼儿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音乐教学从观念上、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有很大的突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审美素质。实践证明,电教媒体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等等。它以直观、形象、具体、新颖等优势为教师和幼儿都打开了一扇“兴趣”之门,调动了孩子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幼儿快乐学习搭建了平台。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 它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课堂内容, 使课堂生动活泼,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使幼儿积极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幼儿普遍年龄较小, 其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去学习语言, 是非常困难的事。电教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例如, 在进行小班语言活动“小白兔找家”时, 当课伊始屏幕上出现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时, 小朋友的积极性就跟随着图象起来了。教师在点击出画面的同时, 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喊:“小兔子, 小兔子……”这时, 教师播放兔子哭的声音, 再出示森林、月亮、蘑菇。幼儿很活跃一下子都猜出了小白兔迷路了, 教师继而巧妙地引导幼儿说说后面的故事。这样, 一节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在小兔子的带领下, 使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搭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在故事教学中, 教师一定不能滥用多媒体, 更不能变多媒体为电影, 一直播放多媒体, 把语言课变成了动画课, 幼儿看完了课件, 课也就结束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重点、有目标、分步骤地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观察画面, 展开想象, 共同讨论, 积极表达, 帮助幼儿发展思维, 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 培养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灌输为探索, 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课堂
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 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亲身参与课堂教学, 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中, 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 像数学活动、谈话活动等。对于这样的活动课程,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预设, 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活动比较难、哪些环节比较枯燥, 然后把这些部分设计入多媒体中, 以便在课堂上给幼儿以感官刺激,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一直积极参与于课堂教学中。
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中, 教师可以先录制幼儿喜欢的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 各种车辆的鸣笛声, 哭声、笑声等, 并在课堂活动中不断播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 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亲自用提供的多种物品不停敲敲打打, 发出各种声音, 并将这种幼儿自己制造的声音录制下来, 再将其播放, 让幼儿猜猜、听听、说说是谁发出的声音, 怎么发出的声音。这样就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 使得教学秩序收放自如井然有序。
三、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无疑在贯彻新纲要精神方面, 对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1) 教师要遵循幼儿与活动的主体地位, 应让他们始终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 不可将多媒体作为管理幼儿的手段。 (2) 教师应让幼儿主体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 不能以多媒体代替。 (3) 教师要给幼儿留有发散思维的空间, 充分考虑幼儿、教师、媒体三者互动, 并力求使每个幼儿始终参与探索发现的主动活动过程。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它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幼儿普遍年龄较小,其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去学习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事。电教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例如,在进行小班语言活动“小白兔找家”时,当课伊始屏幕上出现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时,小朋友的积极性就跟随着图象起来了。教师在点击出画面的同时,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喊:“小兔子,小兔子……”这时,教师播放兔子哭的声音,再出示森林、月亮、蘑菇。幼儿很活跃一下子都猜出了小白兔迷路了,教师继而巧妙地引导幼儿说说后面的故事。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在小兔子的带领下,使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搭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滥用多媒体,更不能变多媒体为电影,一直播放多媒体,把语言课变成了动画课,幼儿看完了课件,课也就结束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重点、有目标、分步骤地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共同讨论,积极表达,帮助幼儿发展思维,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培养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灌输为探索,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课堂
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像数学活动、谈话活动等。对于这样的活动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预设,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活动比较难、哪些环节比较枯燥,然后把这些部分设计入多媒体中,以便在课堂上给幼儿以感官刺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一直积极参与于课堂教学中。
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中,教师可以先录制幼儿喜欢的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各种车辆的鸣笛声,哭声、笑声等,并在课堂活动中不断播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亲自用提供的多种物品不停敲敲打打,发出各种声音,并将这种幼儿自己制造的声音录制下来,再将其播放,让幼儿猜猜、听听、说说是谁发出的声音,怎么发出的声音。这样就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得教学秩序收放自如井然有序。
三、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无疑在贯彻新纲要精神方面,对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以下问题不容忽视:(1)教师要遵循幼儿与活动的主体地位,应让他们始终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不可将多媒体作为管理幼儿的手段。(2)教师应让幼儿主体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以多媒体代替。(3)教师要给幼儿留有发散思维的空间,充分考虑幼儿、教师、媒体三者互动,并力求使每个幼儿始终参与探索发现的主动活动过程。
教师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幼儿园课程教学的一些内容具体直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再现出来,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多媒体技术这种电教方式,如果教师仅将主要精力放在生动活泼的动画设计、制作、播放上,而没有将幼儿的健康发展作为核心,那么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 投影 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可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要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琅琅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作者:袁隽单位:小学邮编:
【内容摘要】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当前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所言。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既要把握好可使用的地方,也要注意使用的时宜和度量。也即该用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不该用的地方和时候切忌满目乱用——能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或少用,的确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地方和时候可适度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电教媒体 合理运用
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基本普及的今天,笔者亲眼目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过多、过滥、过于牵强使用电教媒体所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等等不良后果而言。之所以出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之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该用,应该如何运用的原因所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该用的地方和该用的时候适度运用,同样还是能让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朝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正面方向发展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举例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趣导入,可适时运用
新课导入方法有许多种:如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本的一些语言文字游戏等等。笔者认为: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描述或活动游戏可以解决问题的,也即能不用电教媒体“辅助”,我们就尽量不用或少用电教媒体;如果你觉得使用电教媒体效果会更好,那你也不妨使用,但一定要做到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学习情趣低落或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时,甚至对你的语言或口头描述不是很管用的时候,一段精彩的媒体的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引起注意,这样的时刻,使用电教媒体叫做适时。如:小学低段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甚至注意力也不大容易集中。根据低段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来一段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短片)电教媒体,以声像为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展示预先设置好的Flash动画:先出现一幅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接着
伴随着音乐和富有吸引力的音响:“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一个弯弯的月亮从夜空中盘旋而出。学生被动画音乐吸引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很想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6页。”教学效果不错。
二、理解、突破重、难点,可适度运用
一篇文章内容有主次和难易之分。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口舌,学生还是理不清头绪,一知半解,在这种时候如果借助电教手段,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学生对掉剑人到底错在哪里一时难以理解,因而成了本寓言的学习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分析短文时,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把课前预设的这样一个Flash动画——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在船上掉剑处画上记号,然后小船缓缓驶向和河对岸演示了一遍,学生看到“船上的记号跟着移动,而掉在江中的宝剑却没有动。”学生突然茅塞顿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一下,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具体操作是:我先让学生自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看我课前专为他们设计“划亮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二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三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划亮一整把火柴看到的情景”的课件展示一遍。学生边看边听边跟随课件中的画面一起想象,课件展示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又回到文本的学习,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利用电教这一特殊手段,不仅创设了课堂教学情景,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印象也更加深刻。
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度”——做到适时的同时更强调适度,也即适可就止才行。适时是指你需要用的时候用,而适度,就是使用的时候应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时间值。电教媒体使用的度一旦失衡,即电教媒体在一堂课中使用量过多或过频,甚至整一堂课成为媒体或课件的播放课,也即一旦电教媒体成为一课堂的主旋律
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学科内容上,而且还会因老师(尤其是对媒体操作还不够娴熟的老师)过于关注“媒体课件”而“疏远”了学生,造成师生“分离”现象,从而导致课堂主题混乱。这样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冲淡学科里面所学的知识。这是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教媒体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最忌讳的。大家要特别注意。
三、绘本阅读、拓展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可放手运用 在现当今语文教学刚涌现出来的绘本阅读教学,适合整堂课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由绘本阅读本身的教学特点决定的。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外书、多看课外书,看好课外书,培养其从小养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带着“广告”色彩的引导性阅读的课堂教学。
使用电教媒体拓展知识,我主张利用课外或活动的时间,采取休闲的方式,在学生不感到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学生适量地看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动画、录像或电脑光碟等媒体资源,不但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电脑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我们能养成甚至当作学生的面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寻找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的习惯,学生也自然明白了网络搜索引擎的神奇,为学生自己有机会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实现增强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并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电脑网络是工具,仅仅是工具。它不能代替你的学习,只能帮助你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绍飞.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2]姚开红.回归语文教学之本[J].湖南教育.2006,(2)
[3]许琴.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0,(3)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昆山市机关幼儿园
陈颖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它的应用,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分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它能让教师较好地综合呈现信息,从教学的技术和手段上讲,较好的解决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唱又要跳,要伴奏的多种信息综合呈现的困难。改善了教师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的状况,把动态的图像与流动的音乐巧妙的结合起来,使教学体现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一.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情景,激发幼儿的情感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只有让幼儿去体验,让音乐去牵动他们的情感,将身心融合到音乐之中,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真正领会音乐的内涵,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进一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如果幼儿对音乐缺乏情感上的体验,就会觉得枯燥无聊,更谈不上兴趣了。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往往通过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画面是静态的,而多媒体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并伴随着美妙的立体声音像效果,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充满激情的音乐氛围,它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喜欢。如:音乐欣赏《小鸟捉虫》,以前往往出示一张小鸟捉虫的图片,然后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什么时候小鸟在飞,什么时候小鸟在书上觅食,再放录音让孩子们听,整节课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然而运用多媒体后,将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在草地、在书上觅食及悠然飞走的过程自作成课件,并配上欣赏的音乐,让幼儿边看边听,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多媒体课件:小鸟“飞翔”、“觅食”、“捉虫”的动画片段。他们从形象上了解小鸟飞、觅食、捉虫的不同的音乐特点,感知什么时候音乐优美,什么时候音乐欢快,看着画面上小鸟的各种动态,听着那活泼欢快、优美的音乐,幼儿那发自内心的天生爱创新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学着小鸟的各种动态,最后让孩子们用动作创造性得表演乐曲时,几乎每个幼儿都在积极思考,模仿出小鸟捉虫的各种姿态来表达他们对这首乐曲的情感。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又如舞蹈《采茶》,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动态的茶园、采茶的阿姨,幼儿既可以欣赏茶园的浩大和美丽,也可以观看采茶的情景,同时配上欢快悠扬的音乐,使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孩子们也会用千姿百态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二.借助图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幼儿在学习歌曲时,有时常常对歌词内容不够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歌词中不易用教具显示的部分用画面显示,可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如:教唱歌曲《小海军》时,我根据歌词内容将小海军勇敢起航出发,悄悄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最后打胜仗胜利归来运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意境变成生动的画面,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的内容,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快,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学会唱这首歌,他们还能根据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景运用间量的强弱演唱歌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歌曲《新年到》时,幼儿对歌中的热闹场面始终无法深切体会。于是,我就借用多媒体手段,运用鼠标反复点击画面,小朋友们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还有的放鞭炮,幼儿们看了仿佛也感觉到了那种快乐与热闹,同时较快地理解了歌词,并提高了幼儿记忆的能力。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卢布姆所说:“只要提供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任何人能够学会的东西。”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身兼数职的困难
以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既要唱又要跳,有时还要弹琴伴奏,一节课下来整个人精疲力竭,课堂效果又不够理想,多媒体的运用改善了教师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的状况,有助于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如:舞蹈《小牧民》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幼儿蒙古族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悠扬的曲子,欢快的舞蹈、奔马、服饰,吸引幼儿步入了异族风光的情境中,他们像看动画片一样专注,热情,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挂图教学,在短时间内向幼儿注入了大量信息的不当方法。通过高精度显示声象效果和逼真动人的动画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幼儿获得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学习舞蹈《小牧民》时,孩子们模仿电视里牧民骑马、挤奶等动作,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如:小班歌曲《小鸡小鸡在哪里》,运用多媒体后,幼儿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当教师用鼠标点击小鸡时,小鸡变会唱出“叽叽叽叽在这里”的美妙歌声,点击小狗时又会发出“汪汪汪汪在这里”的声音,整节课深深吸引了小班小朋友,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教育教育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进入幼儿园音乐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进程,势在必行,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它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学声、形、色并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营造出一个个“小高潮”“大起伏”,促进幼儿多种功能的发展,它优化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发展根基, 在小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 使之建立表象上的认识, 更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 以便启发学生对表象上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 在教学《长城》一文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一边播放录像, 一边放录音, 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样, 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场面, 听到声情并茂的赞叹声音, 情绪就会高涨, 踊跃举手发言, 长城的特点“壮观, 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 而且, “长城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一问题, 能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 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而配以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使学生能较快获得“最佳”的答案, 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通过清晰、生动的画面, 也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发、进行联想.高尔基曾经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有的文章中言虽尽而意却未完,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 把它补充出来, 在这里, 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 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的答案,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 也会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识忆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识忆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 在教学象形字、指示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 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例如, “月”字, 出示一轮弯月的画面, 教师加以解释, 学生对“月”字已经有了很深刻形象的记忆, 如“休”字, 只要出示“一棵树左边依偎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 学生便可以牢记, 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会使本来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 加深理解和记忆, 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 且给学生美的感受, 深受师生的喜爱.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 生动的情景, 可以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复杂的内容条理化, 可以使形象更具体, 重点突出鲜明, 帮助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例如, 《秋天到了》一文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很难理解, 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 再观察“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 学生在比较中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生动进行教学,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 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 播放朗读录音带可以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 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 《赤壁之战》一文, 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的朗读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用芦苇一起点着火, 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 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 哭声、丢盔弃甲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 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范围内学习, 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展开想象, 培养说话能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 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书, 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 清晰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 很有感染力, 可以让学生学读、仿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 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数学;应用
电教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它是指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仪器,通过对信息的储存、传输、调解和再现技术所进行的教学。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单调的讲解容易使课堂教学无聊乏味,在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方面都有欠缺,电教媒体教学弥补了这些。电教媒体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声像结合、表现逼真等。这些特点不但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能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都显示出电教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电教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几何形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或看到的具体事物结合几何图形,再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立体地把抽象的几何图形更生动、更具体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教授小学二年级课本中的《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时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物体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教学中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情景:制作一组三维立体效果图,在屏幕上演示物体透视旋转图的画面,让学生注意观察不同方位看到的画面效果,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常肯定地得出从左侧和右侧看到物体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不要随便地肯定与否定,要让他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画图、比较、讨论等多种验证方法,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出结论,可再次利用电脑屏幕,显示旋转物体透视画面图(这次的旋转速度较慢些),要求学生注意方位变化时图像有什么变化。学生目睹着方位慢慢地发生变化图像也因此发生改变,同学们便可明白“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物体的图像也不一样”的道理,使学生的认识统一了,而且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使他们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利于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并能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要想使课堂变得生动富有活力,降低语言表达不便造成的不利影响,节省教学时间,就要將课堂的重点、难点牢牢把握,再结合电教媒体的教学课件,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将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将深奥的问题平常化,学生自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以小学二年级建立除法概念为例,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如何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可以很明确地区分其不同点,使学生实际观察,亲身体验,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由于电教媒体在演示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运行着,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互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不但调动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还加大了知识的输出量和学生的接受信息的量,所以这种教学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离不开电教媒体的辅助,但是,电教媒体也代替不了传统教学,只有两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
三、为使电教媒体教学手段更好地在教学中应用,需要思考的方面
1.利用电教媒体教学时,要多和学生沟通和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时,老师的注意力和精力会集中于对多媒体的操控之中,有可能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虽然在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在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时忽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忽视了与学生教学互动,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这不但违背了运用电教媒体的本来目的,而且也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到电教媒体运用的“机灌”,这和填鸭式教学没什么两样。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能根据教学进度很好地操作电教媒体,也能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实时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电教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电教媒体教学要提高自身能力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电教媒体也不例外,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运用不断地改进和出新的产品。这就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具有掌握这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老师在平时要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地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形成老师自己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在具备电教媒体的能力后,在教学中还能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没有优点可取。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9
一、用在教学内容重点处
传统教学,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或重复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以至于教学时间过多,课堂40分钟,讲课30分钟,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分钟。10分钟内要消化30分钟讲述的知识,其困难和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现代媒体在显示信息、反馈信息、激起反应和控制反映等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特性,则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这些不足,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二、用在课堂教学激情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三、用在学生理解困惑处
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惑。“学贵有疑”,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图像,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用在课堂教学的延伸处
传统的语文练习只是图片与文字的组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易产生厌恶心理。运用多媒体形、声、光、色的综合优势,恰当、适量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型开放式练习,让学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对学生的疑问,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用在新旧知识连接处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我就截取了《新闻联播》中一段神五飞天的画面,由此画面直接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自学课文也就快了。
在乡村,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学生们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应用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为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在课文总结是,我还收集了从神一到神八的相关资料,画龙点睛之笔,更激起学生们的爱国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引以为豪。
二、点拨
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学能动性。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随时注意点拨,特别是重难点。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应用好电教手段自然会为学生很直观的起到质疑解惑作用,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接受的也快。
在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时,我就借助于中华古诗词中的一段视频。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面中两位朋友一起徜徉在林间小道,微波粼粼的湖面上一叶小舟由近及远消失在道别声中,那种“寒夜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怎能不激起人心灵的共鸣?诗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廉正直的情怀,也自然就深入人心了。
形象生动的课件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客观事物,和一些现象的再认识。如果你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学生们再把这些众多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而想象成另一种新的形象,我们的教师无疑于就成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诗写得再好,古人说:工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对教师平时基本功的考验。一篇教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件的制定和整合,教师都要胸有成竹,一目了然,张弛有度,深入浅出。
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一、利用电教媒体,解题激趣
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练,概括全诗的内容,破题方能入诗境。古诗的解题一定要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因为浓厚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认真学习理解古诗的动力。教古诗时,恰当运用声像媒体,从解题入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可借助录像创设情境。那凌空飞下,气势磅礴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红日映照下,庐山上紫烟缭绕,宛如仙境;瀑布飞流直下,轰然作响。那色释,那声响、那形态、那气势、那魄力无不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这样用录像生动再现庐山飞瀑,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题目不解自破,为进一步学习古诗、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融入到那种氛围中,及时引导,破题释疑。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先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要在这天同全家人一起登高远眺。而此时作者独自漂泊他乡,身边又没有一个亲友,不能和家人团聚,悠长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只好独自一人登上高高的城墙,眺望远方(家乡的方向),那深邃的目光,流露出的是绵绵的思念,此时此刻,也许哥哥、弟弟们已登上山巅,头上都插上了茱萸,在一起尽情地谈笑,那爽朗的嬉笑声在山谷间回荡,不知不觉,两行热泪便滚落下来,一组组动人的画面,使学生走进那种环境和气氛之中,带着感情去理解课题,加深了对“忆”字的理解。
二、利用电教媒体,创境悟情
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意蕴深远,充满了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时,若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则能帮助学校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反映的是作者依依不舍送别好友的情景:诗人和好友分手了,远行的船越来越小,终于看不见了,留给诗人和远行者的都是孤单的身影和依恋的心绪。教学时,教师播放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曲,那悠扬缠绵的乐曲紧扣学生的心弦。当他们沉浸在哀婉的乐曲中时,教师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时学生的心绪已不知不觉地被教师巧妙地带入诗境,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较为准确地感知到诗文的美妙,并产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欲望,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泊船瓜州》一诗,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明白大意之后,为了更深地体会诗中意境,感悟诗情,教师可一边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片断,一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吟涌这首诗可能在什么时候?随着深沉哀怨、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进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回答:诗人可能在想,家中的高堂双亲是否安康?妻子怀中咿哑学语的稚子是否会喊“爸爸”?房梁上呢喃的紫燕可曾筑巢孵卵?明月呀,什么时候在你的朗照之下与家人团聚呢?当学生想象的双翼被鼓动之后,教师适时出示投影片:明月陪伴下,诗人伫位船头,眺望江南,到处一片绿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整幅图画,把想象的重点定在一个“绿”字上:“看到这一大片绿,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词句?”此时学生们的面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图;正是这江南明媚的春光,才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情怀。这样通过音乐渲染,以图配诗,让学生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在美的意境中,学生的心与诗人的“心”碰撞,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既在“境”中领悟了诗意,又在“境”中感悟了诗情。
三、利用电教媒体,破难释疑
古诗的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能帮助儿童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句,化难为易。如杜甫的《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含”字用得十分绝妙。在教学中,教师播放紧扣作品内容和背景的录像,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含”字及这难以领会的诗句的意思了。
投影片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当学生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爬向山顶的画面,便很快理解了“石径斜”(《山行》)的意思;看到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伸展的情境灯片,学生很容易明白“一径深”的含义(《宿新市徐公店》)。又如《题西林壁》一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凭口难以讲清。教学时,教师可观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光”幻灯片,于是庐山雄伟、奇观、多姿的景色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横看,庐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像矗立大地之直插云霄的险峻山峰。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神奇的魅力。通过投影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站在庐山中,且从一个观察点看绰约多姿的庐山,当然得出只能是反映局部特征的结论)?至此,学生对待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来突破难点、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欣赏审美,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古诗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益。
例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一、疑难时,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配合教师透彻的讲解和说明。比如,在教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时,因这首诗的语言文字带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而本课重点又恰恰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教学时,笔者首先投影出示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极目眺望的图,并用精练的语言交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理下的媒体形象进入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笔者用投影出示这首诗的重点词的意思,加以讲解。然后鼓励学生看着投影幕上重点词的意思,由词连句,试着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老师再补充总结,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个清楚、完整的印象。在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的同时,对于本课的难点,笔者选用投影片来创设情境。用图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境再现出来,使诗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笔者绘制了两张投影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城春草木深”图描绘出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后,到处长着茂密的草木,一片荒凉。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通过形象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深刻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并且和诗人一起为国家的破碎不堪感到悲痛,为国家命运担心。接着,笔者出示拿着家书的白发诗人的投影片,再投放花溅泪、鸟惊心的投影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感受到:诗人因战乱、怨恨和家人别离,睹物伤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稀疏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心里忧虑着国事、家事,忧心忡忡。学生们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听着老师有感情地讲述,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很容易答出老师提的问题。最后,通过看投影图片复述诗句的意思,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二、渴求时,利用电教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录像色彩鲜艳、声音优美,有动感,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讲《观潮》这课时,因大部分学生连大海都没见过,他们掌握的天文地理知识又很有限。如果只是靠老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也很难想象大潮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这时,笔者播放录像并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大潮来时,由远到近是怎样的景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图像、声音的感性刺激下,内心的情绪进入特定的环境气氛中。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大潮的成因,也深刻感受到大潮来时的壮美。学生们一个个如临其境,不由自主地赞叹道:“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因此,在学生求知欲望达到高潮时,通过观看突出重点的录像能使学生在注意观察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升华时,利用电教媒体训练朗读能力,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以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范读录音教学,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上课时,可首先让学生听一遍声情并茂的朗读,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为这一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尤其是当讲一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范读录音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内涵。如在讲《刘胡兰》一课时,笔者根据不同特征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逐段模仿,然后分角色朗读,体会自己朗读与标准语调间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放着课文录音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收买刘胡兰的语句要读得轻而慢,敌人威胁刘胡兰的语句要读得重而快,读出那种凶恶的语气来。学生在听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不仅学会了有重点地围绕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来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而且朗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体会到敌人的残暴、刘胡兰的英勇,培养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树立起学生学英雄的理想,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四、识字时,利用电教媒体制作二维动画,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我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生动形象的造形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把所学的字的音、形、义区别开并且记下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利用计算机上装有的二维动画软件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活动画面,就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识字。如教“坐”字时,笔者课前先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制作成动画课件,当讲到这个字时,先在银幕上拉出长着一小簇麦子的土堆。再用鼠标移出两个戴草帽、盘着腿相对而坐的两个人,旁边放着镰刀,好像坐在田里休息,当画面上两个人移到土堆上麦子两边时,就又拼成了一个画面。接着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出“坐”字,银幕上画旁边也跟着移上“坐”字。问学生“坐”字有哪些部件?学生看着画面很自然地答出:“两个‘人’字下有一个‘土’字。”随后把“坐”字的笔顺一笔一笔显示在银幕上。这样通过拼、移、拉在银幕上展示出字的部件、结构、写法,引起学生注意,达到记忆深刻、正确书写的目的。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07-05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07-07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08-28
电教媒体运用管理08-09
适时运用电教媒体06-07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8-03
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7-11
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08-01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7-07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