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4-11-07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共12篇)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教学人教版五(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中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又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对比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伴随着音乐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再次呈现,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地球上的空气、水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爱)。如此导入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七律·长征》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如:翻越五岭、乌蒙山闯过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让学生走进长征,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难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理解古诗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开始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并问:“如果你也来到这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有的说:“香炉峰上升起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问学生:“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像银光闪闪,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太美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儿童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猴子捞皮球》是一个由四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一群猴子在玩拍皮球的游戏,一只顽皮的小猴把皮球踢到旁边的池塘里,怎么办呢?画面是静止的,对于许多儿童来说,认识上是有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便设计了“猴子捞月亮”的动画镜头,孩子们的脑海中也迅速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生动多样,用它作为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精心制作、恰当巧妙运用,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一、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动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 通过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诵、看动态效果的画面、欣赏栩栩如生的图片, 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教《石钟山记》一文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前, 我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石钟山图片, 并结合画面再播放全文的朗诵录音, 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画面。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声情并茂的朗诵,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石钟山的美, 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有效扩充教学内容

计算机媒体网络参与课堂, 打破了以往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规范性。丰富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信息的传输也更为迅速和清楚, 在40分钟内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 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这时就可利用CAI课件, 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的、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教师讲解, 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 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 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 又经过了分析、比较, 最后他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三、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效率最高, 这是经过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实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 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官, 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激趣启智的音乐创设的教学情境, 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都得以激发,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岳阳楼记》时, 可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诗文朗诵, 让学生在图画中观览八百里洞庭胜况;在名家朗诵中体验迁客骚人的荣辱忧乐, 从而加深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四、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课件形象, 容易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由于计算机媒体网络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多样性、启发性, 有利于知识间的渗透和条理化,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 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又提供了作文的素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无论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 无论是简单的声音还是优美的旋律, 都能为学生想象的展开创造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 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强大优势, 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使语文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当然, 也应该看到, 多媒体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语文课堂 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就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的一点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讓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

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投影片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篇4

电化教学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作积极性。美术课是造型艺术,它具有可视形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并可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愉悦求知

兴趣指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色、形、声、光,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根据新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时,虽然小学生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学生无从下手。通过电脑动画,我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每张图片的季节不同,地点不同,色彩不同,并配以不同的优美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的美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赶紧拿起画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吧!”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有了创作的依据,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景,突破重难点 重点是指美术教学中一节课中着重讲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困难的内容,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当美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而不解”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的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风的特点,就得让学生在不同季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观察、感受、体验。由于季节原因,学生只能感受当时季节风的特点,即使教师讲得再津津有味,也很难唤起学生对其他季节风的感受经验,学生还会流露出无动于衷的表情,没有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千万条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大地回春,草长莺飞,小燕子斜着身子在斜风细雨中飞行,万物更新,到处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夏天树叶纹丝不动,人们手摇扇子在乘凉,小孩欢笑着嬉戏于水中,小狗伸着长长的舌头,阵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丝凉意,人们顿感舒适,开始忙碌起来;秋风习习,树叶变黄,随风飘落,漫天飞舞,果树上果实累累,田野一片丰收景象,公园里,菊花盛开,游人漫步其中;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再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手段,演绎情景,拓展新知 美术课具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鱼儿游游》一课时,我剪辑电脑动画给学生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鱼儿电脑动画:有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基本形的鱼儿,变换不同的姿态,添加绚丽的色彩,还给它们配上围巾、穿上漂亮的花裙,用儿童画的语言,再添加海草、美丽的珊瑚群,鱼儿在其中游来游去。学生看到这么可爱的、美丽的鱼儿,有的居然欢呼起来。学生了解创作意图,教师引导他们演绎情景角色感受了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启迪、诱导,使他们在所扮演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一气呵成。作品展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运用电化教学,升华情景,巩固新知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5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 投影 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可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要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琅琅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6

一、一、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除了题材的针对性、教法的开放性等因素外,通过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良好的.刺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描写时,借用了一位老师翻录的春节晚会中一个魔术表演的精彩片段录像。上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接着放魔术表演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画面,美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动作,以及表演者神奇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此时,同学们不由得对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己。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教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再现内容,指导学生观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生硬地为学生设计出作文内容和要求。如果改用形象直观的录像,幻灯这些电教手段,替代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板演,学生就会有话可写。如指导《精彩的场面》描写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魔术师的表演时的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学生观察仔细,叙述有条理,写出的作文盎然有趣。

三、电教拓宽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声、形、色”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启发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动静结合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犹如置身于如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浮想翩翩。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电教播放“下水文”,传授.写作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往往不善于把一件事一个物写具体,因此文章缺少具体的内容,一定的条理。为使学生会描写的技能,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很有必要。教者可把.写作的范文,事先制成录音,选择时机播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愉快地输入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具体描写。如指导《一件心爱的东西》,教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下水文”,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录成录音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老师喜欢的是一样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有什么特点?老师是怎样写具体的?老师为什么喜爱它?听后讨论以上问题,再用幻灯打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学生边习作时边回忆范文边观察带来的最心爱的东西,很快,一篇篇文章就产生了。

一、电教当堂评议,提高自改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篇7

以现代技术成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育媒体称之为电教媒体, 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中使用电教多媒体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证明了。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学习, 1%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 3.5%是通过嗅觉, 11%是通过听觉, 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 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此外, 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 自己听到的20%, 自己看到的30%, 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他的结论, 说明了从记忆角度考虑, 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 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可使学生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可改变以往学生只面对一个教师的模式, 成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带学生进入情境中, 使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感官冲击, 优化识字教学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文道统一。写字姿势正确, 这是健康教育;写字不乱涂、乱改、乱抹, 作业整洁, 这是审美教育;按笔画笔顺书写, 一笔一划都到位, 这是培养学生端正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汉字, 问题在于如何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 因此, 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 精心设计教法,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对要做的事情感兴趣, 积极性、主动性就高, 效果就好。在识字教学中教者可以播放录像, 向学生介绍一些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如王羲之与十八口大缸的故事。同时, 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书法艺术, 利用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方块字的美、神, 激发孩子为中国文字而骄傲, 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对字书写得好的学生, 通过将作品实物投影、同伴和教师的点评方式, 使其获得满足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 因此, 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 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兴趣, 易于学生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 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 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 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化难为易, 使学生正确地识字书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 学生不易掌握。教者可使用写“鸟”字的动画显示每一笔, 再配之笔画的讲解慢速显示“竖折折钩”这个难点笔画, 学生会留下很深的记忆痕迹。又如:“鹰、辩、摔”等多笔画的难写字, 可让学生跟着动画书写完成一个个部件, 再整合在一起。一些易错字, 则可采用闪动笔画或鲜艳的颜色强化来加强刺激。

二、创设情境, 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如能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就能优化阅读教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教师通过叙述和描绘、逐句分析, 对于思想感情、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欠缺的学生来说, 难以深刻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教学中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就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这正是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电教媒体烘托场面, 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 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有关情景, 显示形象, 渲染气氛, 可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能状态变为活跃状态, 变被动为主动, 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如:人教版试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四》的教学。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 (课件出示) 在这个季节里, 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 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蜻蜓在空中飞。

生2: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生3:蝌蚪在水里游戏。

生4:我在家里见过蜘蛛, 在河里见过蝌蚪。

生:……

教师通过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 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 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

师:请听课文朗读录音。你最喜欢这首小诗的哪一节?请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

教学中, 通过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了这首儿童叙事诗的韵律美, 激发起阅读兴趣。接着教者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选出自己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 这样有的放矢, 结合范读去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从中悟出诗歌的意境美。

再如:《火烧云》一课教学中, 教师依据学情发挥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先通过电教媒体演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火烧云, 用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及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之后, 再次出示火烧云图片, 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说话。整堂课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突破时空限制, 优化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 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或者不能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文常无从下手, 冥思苦想、东拼西凑, 作文水平亟待提高。实际上, 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没有找到打开作文宝库的钥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通过多种声像媒体突破时空限制, 利用形象、光色、声音, 把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指导写《快乐的六一》时, 先让学生看多幅图片“快乐的一天” (绘有孩子们表演节目、游戏、联欢等场景) , 并配上歌曲《我们的节日》, 再辅以画外音:“这就是我们快乐的一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这一天值得我们去记忆、去书写!”这样, 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交替使用, 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受到感动, 情绪得到激发, 产生写作欲望。

同样, 电教媒体的运用也可以拓宽写作范围。写作范围的拓宽,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且能获得写作素材。如:电视作为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已深入千家万户, 它具有生动、有趣、直观等特点, 是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其中, 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少儿节目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的学习内容。在观看电视节目中, 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在看中寻趣, 在看中积累知识, 说一说、写一写印象深、有感悟的内容, 讲给家长听, 写给同学和老师看, 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写作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既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也是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基础。语文课堂引进电教媒体, 能够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现有条件下,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着眼于整体教育教学活动, 以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好效果, 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正川.《小学电化教育基础》教学纲要 (试行) [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1992, (01) .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 篇8

电化教学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电教媒体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促进智力发展。电化教学的这些优点正是科学教学所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电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使用实物投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放大的效应,能生动地表现一些微小事物和文字。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投影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文字,能使讲解更生动形象、清晰具体,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教师要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切片很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这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的过程:在载玻片上滴水,撕洋葱的表皮,碘酒上色,装片。这样,学生在大屏幕上观察得就很清楚,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

又如讲《溶解》一课时,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投影仪上,并加上水,接着再放入少许的高锰酸钾,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先是一粒高锰酸钾周围的水变成深紫色,再慢慢地逐渐扩散,周围水的颜色由深紫色变成浅紫色,一直把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如果搅拌一下,就更容易看清溶解的速度。这样,学生在屏幕上能清楚地观察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疲劳,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音和图像并茂的特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提高。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宇宙、天体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往往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讲《四季的成因》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再如,讲《日食、月食》一课时,由于日食和月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多媒体的演示也显得更逼真、更形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面对着精彩的画面,产生了听觉、视觉的强刺激,使教育信息形象而生动地传输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化教学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地震》是一堂难度较大的探究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由于地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学生无法感知。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空限制。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直接感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教师再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实验,就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地震时的录像资料。接着让学生实验:“毛巾挤压成皱”“竹筷断裂”。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地震的成因。学生根据实验就能正确地探究出地震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力而产生的。通过恰当运用录像教材并使之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感知启发了思维,突破了难点。

四、电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知识反馈方法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上台板演,但这种方法涉及面较窄,难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费力耗时。而把学生的实验记载表直接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评议,或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把好、中、差学生的作业置于投影下,让学生集体评议。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口头汇报或上台板演耗去的时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人人参与,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台上完成某项实验时,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下面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则克服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如我在讲《电路》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连接完整的电路,不仅效果逼真,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连接的过程、电流在电线中的流动,这不仅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正确运用电教手段,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虽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两者只有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优化与组合的教学系统,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开展电教媒体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和排斥。事实上,一堂好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来说,特别要注意电教媒体的“两个不能”。

1.电化教学不能代替板书

有些教师用电教手段代替全部板书,看起来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富有节奏、有张有弛的艺术,这样才符合学生心理。学生思考问题、理解结论和规律都需要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掌握节奏。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板书。

2.电化教学不能代替观察实验

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科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感知,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学习效果也不是电教手段所能代替的。实验操作更是电教手段无法代替的。如学生在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时,通过不停地在水中加食盐,搅拌,最后终于使沉下去的马铃薯浮了起来,这样做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的过程,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尽管电教手段画面鲜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无法取代的。

六、运用电教手段要试时、适量、适度

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科学教学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观察实验等直观教学,需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当今的素质教育中的活教法,片面强调理性认识,过多的迷恋直观,什么结论都用电脑显示,什么实验都用电脑显示。但过多的、无意义的、五彩缤纷的直观多媒体画面容易使人疲劳,会使学生认识停留在外部特征上,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用电教媒体一定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全程效果,而是要抓准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创设情境、强化教学难点;突破学习难点;展示过程,形成表象;设置问题,引起思考等。对于不同课型,应设计不同的感知材料,也就是说,我们要优化电教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形象、丰富、完整、准确的感性知识。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电教教材与教科书有机结合,注重电教媒体的实用性和科学化,精心制作电教课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这样就可以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效地优化优化科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电教手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9

电教手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网络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网络具有时空不限性,Internet能够让学习者随时上网学习。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而网络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能力,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

2、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知识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3、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4、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多媒体和网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用课件,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很难讲清楚,而使用录像又不能调动其运动的前后顺序或控制其变化速度甚至更改显示画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交互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0

古浪县横梁中心小学

肖莉

2012年11月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内容摘要】: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为教师在语文教学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提供了便利,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在本篇论文中,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运用电教媒体,全文主要从思维特征、教学需要和教学环节三个方面阐述设计时机、把握时机和捕捉时机的适时性。

【关键词】:

教学设计、把握学生、捕捉时机

【正文】: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我认为教师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

时机上。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

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实例1:《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

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手段,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

实例2: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二、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

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例3: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实例4: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了小兴安岭“美”的特

点,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录像的形式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进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置身于茂密的树林里,徜佯在野花丛中,看到美丽的鹿,笨重的熊,机灵的松鼠,尽情采摘香脆的榛子,吃着酸甜的野果„„学生此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抓住实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课文的内在意蕴,而且积累了语言运用。这样,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

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

三、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实例5: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感知课文后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实例6:《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用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语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眼前的利益”与“身后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悟“恍然大悟”的道理,促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实例7:《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

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如何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11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语文教学如何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教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64-01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比如:要讲一篇写景课文,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了解。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游览或观赏过。缺乏直观印象,再加上人生阅历不多,理解作品的蕴涵就会有一定距离。此时,我就会利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课文相关内容的录像或图片,这样做对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教学《三峡》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三峡山奇水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了三峡水利工程的相关画面,调动起学生想进一步三峡了解的兴趣。之后再将镜头逐渐拉向两岸的高山,河中心的激流。让学生感知三峡山水的特点。此时我又及时提问:三峡的山有何特点?三峡的水又有何特点?以此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再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景物的变化,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课文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音频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在当今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中外名家的名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我认为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往往起着一定的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芦花荡》一文时,考虑到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又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让学生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就选择并播放了一段精选的影视资料,表现抗日军民在芦花丛中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学生边看老师边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讲解,帮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巧用电教手段, 优化写作教学 篇12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能力,评改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犯难, 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开头等, 都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使作文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一、利用电教媒体, 再现社会生活, 提供写作素材

写文章是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的素材就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原材料, 指导学生从他们曾经参与过的各种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而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活动范围狭小, 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 体验社会等活动。因此, 他们作文素材十分匮乏。而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 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 为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 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回放运动会任一场比赛录像, 而不受天气、时间、场所的限制, 可定格比赛场面, 跨越时空, 多视角场内场外, 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随心所欲地展现在面前, 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现场进行搜寻和提炼, 这样比组织观看一场比赛更全面、更详细。自然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了。因此,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为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二、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就会成为他的一种需求, 进而写作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到那时不让他写都难。但兴趣的培养也很难, 而电教多媒体教学从他的直观性、交互性、表现手段多样性、大容量星等方面恰恰符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声光电多种刺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有的写, 有的说。例如, 描写春天,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跨时空性, 可控性, 将春天里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变化、活动以及大自然悄悄变化的各个细节一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它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配上音乐, 让学生带着喜悦和惊奇体会春天的美丽, 他们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才能写出一篇篇美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感与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能改变过去学生把作文当成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 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 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 思维的触角, 是创造的“眼睛”, 在写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独有的优势, 从事物的大小、远近、动静、发展、主次、整体和部分等方面, 有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演示, 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细致观察, 逐渐培养观察的准确性、顺序性、选择性、细致性。

首先, 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例如, 让学生写动植物, 只靠想象和生活中的一点常识很难把文章写好。因此, 在写之前, 老师先列举几种有趣的动植物, 例如, 害羞的植物“含羞草”, 把含羞草的图片和写猪笼草的文章一起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再让学生利用读书、看电视和上网的便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并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 号召学生都来争当“小博士”, 这样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再让他们写作时, 就有话可说了。

其次, 利用多媒体体现观察的开放性。例如, 指导学生写荷花,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 而应让学生多角度, 多方位观察。可以配以适当的解说, 也可定格在某个时期,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详细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 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 产生习作的欲望, 如此指导, 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度小多了, 作文的内容丰富、具体, 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 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写作也不再是难事。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交互优势, 优化作文评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须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 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 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教师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后, 修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而多媒体电教手段, 具有资源的共享性, 容量的超限性, 交互交流性, 对作文的评改有很大的优势。如把不同层次的文章在展示台展示出来, 提供范例讲评, 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 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评后, 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也可以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 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 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 甚至整篇作文, 输入在电脑上, 注上姓名, 让大家品味欣赏, 通过老师点评, 大家讨论,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 体验生活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 进而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同时, 采用多媒体网络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两个人, 而是全班师生。这样, 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 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大大激发了写作热情,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 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实践证明, 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了“一支粉笔”行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为指导学生写作文,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 优化作文评改提供了帮助, 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 表达有内容, 作文有方法,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社联会干部素质拓展活动策划书范文下一篇:悠悠粉笔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