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24-07-05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精选8篇)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1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

作者:袁隽单位:小学邮编:

【内容摘要】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当前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所言。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既要把握好可使用的地方,也要注意使用的时宜和度量。也即该用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不该用的地方和时候切忌满目乱用——能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或少用,的确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地方和时候可适度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电教媒体 合理运用

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基本普及的今天,笔者亲眼目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过多、过滥、过于牵强使用电教媒体所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等等不良后果而言。之所以出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之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该用,应该如何运用的原因所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该用的地方和该用的时候适度运用,同样还是能让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朝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正面方向发展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举例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趣导入,可适时运用

新课导入方法有许多种:如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本的一些语言文字游戏等等。笔者认为: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描述或活动游戏可以解决问题的,也即能不用电教媒体“辅助”,我们就尽量不用或少用电教媒体;如果你觉得使用电教媒体效果会更好,那你也不妨使用,但一定要做到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学习情趣低落或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时,甚至对你的语言或口头描述不是很管用的时候,一段精彩的媒体的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引起注意,这样的时刻,使用电教媒体叫做适时。如:小学低段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甚至注意力也不大容易集中。根据低段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来一段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短片)电教媒体,以声像为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展示预先设置好的Flash动画:先出现一幅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接着

伴随着音乐和富有吸引力的音响:“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一个弯弯的月亮从夜空中盘旋而出。学生被动画音乐吸引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很想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6页。”教学效果不错。

二、理解、突破重、难点,可适度运用

一篇文章内容有主次和难易之分。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口舌,学生还是理不清头绪,一知半解,在这种时候如果借助电教手段,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学生对掉剑人到底错在哪里一时难以理解,因而成了本寓言的学习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分析短文时,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把课前预设的这样一个Flash动画——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在船上掉剑处画上记号,然后小船缓缓驶向和河对岸演示了一遍,学生看到“船上的记号跟着移动,而掉在江中的宝剑却没有动。”学生突然茅塞顿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一下,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具体操作是:我先让学生自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看我课前专为他们设计“划亮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二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三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划亮一整把火柴看到的情景”的课件展示一遍。学生边看边听边跟随课件中的画面一起想象,课件展示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又回到文本的学习,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利用电教这一特殊手段,不仅创设了课堂教学情景,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印象也更加深刻。

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度”——做到适时的同时更强调适度,也即适可就止才行。适时是指你需要用的时候用,而适度,就是使用的时候应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时间值。电教媒体使用的度一旦失衡,即电教媒体在一堂课中使用量过多或过频,甚至整一堂课成为媒体或课件的播放课,也即一旦电教媒体成为一课堂的主旋律

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学科内容上,而且还会因老师(尤其是对媒体操作还不够娴熟的老师)过于关注“媒体课件”而“疏远”了学生,造成师生“分离”现象,从而导致课堂主题混乱。这样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冲淡学科里面所学的知识。这是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教媒体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最忌讳的。大家要特别注意。

三、绘本阅读、拓展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可放手运用 在现当今语文教学刚涌现出来的绘本阅读教学,适合整堂课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由绘本阅读本身的教学特点决定的。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外书、多看课外书,看好课外书,培养其从小养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带着“广告”色彩的引导性阅读的课堂教学。

使用电教媒体拓展知识,我主张利用课外或活动的时间,采取休闲的方式,在学生不感到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学生适量地看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动画、录像或电脑光碟等媒体资源,不但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电脑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我们能养成甚至当作学生的面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寻找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的习惯,学生也自然明白了网络搜索引擎的神奇,为学生自己有机会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实现增强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并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电脑网络是工具,仅仅是工具。它不能代替你的学习,只能帮助你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绍飞.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2]姚开红.回归语文教学之本[J].湖南教育.2006,(2)

[3]许琴.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0,(3)

(刊登在2010第15期总第039期的《教育科研》)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2

1.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所以,电教媒体的使用应该取决于教学思想和设计的需要,教师要为它择好“路”——什么内容适合用?选择怎样的形式取用?用多长时间?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通盘运用了课件演示,在课堂上,师生只能由课件牵着鼻子走,虽然课件设计得很完整,但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一节课平平淡淡,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没有见到因知识碰撞产生的火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深刻,更别说灵活应用、举一反三了。如果只适当地应用一下电教媒体,其他选用实物教具让学生自己操作,效果就好多了。

2.电教媒体的特点在于能够清楚地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比传统教学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演示过程中调动的只是学生的视觉感官,所以,无论课件做得有多精美,都无法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1cm、1dm、1m等长度单位。如果让学生亲自用尺子去量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也更深刻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万能钥匙。

3.数学的学习不只是形象思维,最终要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为目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做得很形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在知识的生长处、观察的模糊处、操作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形象化的点拨即可。但低年级则可多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视频及音频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一切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才能彰显电教媒体的实效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结果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手段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而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教师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电教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3

1.变抽象化为具体化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因此对于抽象化的事物很难理解和记忆,对于书本上的科学知识,仅用简短的文字介绍和几幅静态插图,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谈知识的掌握了。通过利用电教媒体,将抽象的事物和概念具体化,以动态的形式和直观的感受展现给小学生,对于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的变化特点、运动规律、构造组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将静态化为动态化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启蒙知识都是动态化的,比如金鱼是怎么游动的,细菌是怎样繁殖的等,通常面对这些知识,教材中只告诉学生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的过程就得靠小学生自己去想象。由于思维和认知能力有限,学生很难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3.将复杂的规律简单化

利用电教媒体和互联网,可以将复杂的现象简单化,将远方的事物活灵活现展现在教室内。因此,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恰当运用一些录像短片,演示学生无法亲自看到的和身临其境的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化难为易,让抽象的规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接受,难点易于突破。

二、科学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应用方法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活泼好动的天性,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想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尽量多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小学教育中教师强制性地知识灌输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无论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人成长看,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神态、眼神的变化,做到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利用电教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之产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

2.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小学生常常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奇思妙想的疑问,如果教师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很难达到解决小学生问题的目的,多数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师生搬硬套、敷衍了事的现象,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和厌学心理。通过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可以将这种问题化难为易,以一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和原理上的讲解。

3.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是对本阶段教学的整理和为下一段教学的准备。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讲,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总是尽可能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这种出发点本身是好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

4.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巩固深化

由于小学生大脑记忆功能发育的不完全性,对于印象不深或者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很快就会忘掉。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通过反复提醒、抄写、背诵等方式进行小学生所学内容的加深记忆和二次记忆,但是实践证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利用电教媒体的短片回放、智能提醒等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对所学知识的提醒和回忆作用,引导学生加强对旧有知识的深刻记忆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多数学生能较积极地感知事物,在教师的启发下观察新异的自然现象,识记自己遇到的事物和学习内容,动脑筋,想办法尽力解决,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都有一定的发展。

5.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正处于智力和身心的发展关键时期,对这段时间的培养优劣将直接决定着小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而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创造兴趣的关键。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作用,引导小学生走进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科学现象,开启小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论是对于本身的知识学习,还是今后人生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影响。

6.利用电教媒体,培养探究科学精神

探索未知事物一直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从小学阶段,注重对小学生探究科学、寻根追源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复杂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然现象的神奇、人类科学的奥妙时,就会吸引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求知欲,促使他们形成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究精神。

7.利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听说能力

小学中年级学生词汇贫乏,往往词不达意。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讲完整的话或者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及愿望,也无法进行必要的语言交流。思维和语言是密切相关的,锻炼他们的语言,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和较为恰当的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协同训练,投影、幻灯、音乐、录像相结合,不但改进了教法,而且很好地指导了学法。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而且能流利地背诵、完整地默写下来。可见,电教媒体在小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结语

电教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得小学科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通过电教媒体的普及,不仅在科学学科方面,而且对于学生的数学、语文等各学科的学习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广大小学教师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到动态再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4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我的体会有: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情感状态,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烧旺,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如《同样多、多些、少些》导入时,我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奥特曼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让奥特曼出谜语考小朋友来引出小白兔,随之民脑“切入”4只小白兔的集合图,然后随着奥特曼的讲解“兔子妈妈想给它的4个兔宝宝每人一个红萝卜”又“飞入”红萝卜的集合图。这样,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耳、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无意注意胜于有意注意这一特点,在巩固练习阶段,有趣的练习形式将再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如《6的认识》的巩固阶段,我让学生拿出6根小棒,让学生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房子、金鱼、松树、电视机等),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投影机上展示出来,同时让他们说说所摆图形的名称及每部分所用小棒的根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巩固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电教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能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接触等途径,学生会很容易地辨别这两种实物的形状,但要他们辩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将几种大小各异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图像演示给学生画,再通过点击某一实物,便出现该实物各条棱闪烁的情景,然后再隐去其他部分,抽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几何图形,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难点得以突破。

又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先找出条件或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12只白兔、7只黑兔,再通过分析得出白兔多,要把12只白兔分成两部分,在学生指出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时,7只黑兔消失,出现“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然后得出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电脑演示5只白兔消失,出现“多几只”,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三、运用电教媒体,扩大课堂容量。

电教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材料,精心设计好课件,投影片等,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如《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对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单凭书上那几幅图的讲解,练习,让小朋友们做能熟能生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老师们通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横放的、竖放的长方形,但往往找不出斜放的长方形(正方形),这就需要用电脑来帮助:首先通过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变宽、变窄、变长、变短来认识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旋转来认识位置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然后,让学生从各种漂亮的组织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这样,难点得以突破,知识得以巩固。

四、发展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发展的`求异思维入手,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判定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具有多向展示的思维方式,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求获得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新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23-7等于几?同时课件出示两捆零三根颜色各异的小棒,小朋友们可拿小棒动手操作,亦可看着电视屏幕上的小棒进行思考,小朋友们每说出一种方法,我都是非常高兴地对他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同时让他们把各自的方法通过投影演示给大家看。这样,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结果得出了以下几种解题途径:⑴3减7不够减,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6得16;⑵先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3加上3得16;⑶先用23减3得20,再用10减4得6,剩下的10加6得16;⑷因为7加16得23,所以23减7得16。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5

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文摘:

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能使教学内容信息直观、具体、形象化;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了参与机会并丰富了学习的参与方式;能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提供感知形象,加强审美教育;能强化朗读训练,促进普通话教学;能让静态文学与动态艺术相互交融补充;能促进单元课文之间和相关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冰释疑点,提高学生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

巧用 电教媒体 优化 课堂教学 正文:

一、电教媒体及其教学功能。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音,原义是“中间”或“中介”,词义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电教媒体是相对于常规教学媒体而言的,是以使用电力为基本动力的教学媒体。对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最为常用的电教媒体主要是: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脑等及其相适应的教学软件。

电教媒体对于教学内容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重视力;运用电教媒体能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性,扩大学生学习的接触面;电教媒体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强的受控性。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有着很多的功能。它能使教学内容信息直观、具体、形象化;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了参与机会并丰富了学习的参与方式;能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必能取得 1 春风化雨、事半功倍之效。

二、电教媒体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媒体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教师←→电教媒体←→学生”三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使教学信息的表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接近于现象和事物本身。而把电教媒体引进语文课堂,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处理,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参考书目:

1、《教师教学基本功》(李敏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

2、《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歧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初中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潘克明编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6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去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本身就带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直观教学;形象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086-01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刚站上讲台的时候,电化教学刚起步,如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电教媒体早已不是新名词。实际上早已被教师们应用起来了,同时广大教师也从中领略到了电化教学的绝对优势。根据小学生极其富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的特点,作为孩子们的执教老师,如何利用好电教媒体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为他们创设求知的情境,我认为已经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至关要点。

电化教学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发挥其动、静、分、合,明显形、声、色、调并茂,表现手法多样化和直观性突出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化教育方式,对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充分地利用教学媒体,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设施的实践,认为电化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1.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文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靠的是讲解法,这种单

一、重复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而缺乏必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双边”活动的开展也就有很大程度的无目的性。另外,有些知识性较强或理解性的内容,必须依赖学生的想象、联想,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有限,教师语言的表达很难达到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境地。如果借助电教媒体来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在上李白的《静夜思》一课时,在轻柔低缓的声乐中,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的首先是一幅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从敞开着的窗户映照进来,窗前一位斯文的中年男子背着手,仰望着夜空。许久,他缓缓转过身,长叹了一口气,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喃喃自语:“唉!不知道他们母子过得怎样?”接着转换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又一幅画面:明月透进一间简陋的房子内,床上坐着一位面带愁容的古装中年妇女,她怀中搂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望眼睡熟在她身边的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后,轻轻拍打着怀中的孩子,低声说:“噢,乖孩子,睡吧,你爸爸就要回来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镜头再转回到男子,这时他坐在一张方桌前,正双眉紧蹙,奋发疾书。特写镜头:一张信笺纸上,正楷书写的是:“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伴随着轻音乐,画外传来诵读该诗的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生动具体的画面内容,不仅剖析了《静夜思》一诗的全部内涵,而且启迪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思”的具体对象“明月”在诗中的纽带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画面音响所吸引,积极参与思考,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在认知内驱力,即学习动机是以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很早就开始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诸如新异的影像、声响、光彩等。由此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那是什么?这是什么?”的好奇心理,这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学生的这种好奇贪新的心理因素,为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逐渐完成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识字、组词、造句、构建简单文句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练,讲练同步的教学方法,容易削弱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学生又容易产生乏味心理。像讲解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电脑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文字叙述变成画面放映,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真正的画面图像,学生将会对“美丽、富饶”的相应内容有了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深厚情感。

3.电教媒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电化教学设施为教师灵活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只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就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源网点,下载教学中所需的资料,也可依照课文要求,自行设计制作课件。如讲解《赵洲桥》一文,虽说课本有插图,但毕竟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将《赵洲桥》的有关内容及实景在课堂上放映出来,并通过虚拟手段,将课文中的内容变成图像,就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当然,一些文字性较强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夜宿山寺》、《登鹳雀楼》采用这种教法,效果比讲解、练习要好得多。

4.电教媒体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本身而言就带有启发性,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通过投影和分别放映《赵洲桥》的静、动画面,学生就会对《赵洲桥》有了比较全面的印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很快理清文章记叙说明的顺序,进而对各段内容和段意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学习这一课后,再给学生布置一篇体裁相同的作文,让他们仿效写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范文的启迪下,都能写出较好的习作。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7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观察,知识迁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 我就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把阿凡提巧妙化解三兄弟矛盾的故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到大屏幕:有一个财主要分一块地给他的三个儿子, 老大分得这块地的, 老二分得这块地的, 老三分得这块地的, 老大觉得自己分得的地最少, 老二也觉得自己分得的地比老三少, 三兄弟闹得不可开交.这时正好阿凡提路过, 聪明的阿凡提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化解了三兄弟的矛盾.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化解矛盾的吗?这个故事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当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时候, 我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知识, 你就会知道阿凡提用的是什么方法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主要是在“激趣”上下工夫, 教师通过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较强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情绪准备.

二、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时,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问:看到这两条直线, 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垂线、直角等上册所学的几何方面的知识.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在每条直线的末端加上箭头标志, 问: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回答:想到了十字方向标.我及时引导: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位置与方向.

在这个导入环节中, 多媒体课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直接明了, 简单高效, 节约了大量课堂时间, 又适时地破题质疑, 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三、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 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 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教学“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 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明显的长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 学生很快就能用观察法比较出.接着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 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最后出示用重叠法也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的两个长方形.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厘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的精神后, 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 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 不实际.“那么,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观察猜测、建立表象

实物或图片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 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我在教学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出示一只蝴蝶的左半部分,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很快说出是蝴蝶.我接着问:你们怎么知道是蝴蝶?你们只看到了左半部分呀?学生回答:因为蝴蝶的左半部分和右边部分一摸一样.通过观察猜测, 学生对蝴蝶具有轴对称的性质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 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五、运用知识的迁移导入

我在教学“连加的简便计算”时, 首先用大屏幕出示两组算式:

A:788+45=234+298=789+135=

B:200+400=139+61=74+26=

让学生第1, 2小组计算A组.第3, 4小组计算B组.哪组题更好算?为什么?学生会想到, 因为B组题的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我及时引导:要怎样的两个数才能凑成整百、整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个位凑成十, 十位凑成9的两个加数的和是整百数.我趁热打铁又问:你能写出一些和是整百, 整千数的算式吗?接下来我出示例题, 问学生, 刚才我们所研究的知识对我们解决这道题有什么帮助吗?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旧知识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的导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 既可以轻松地引出教学内容, 又可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不用做很多的强调, 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更扎实.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篇8

一、 精心准备了,学生的思维却被束缚了

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多都是进行了“精心的制作”。提什么问,板书什么答案,显现什么图像,播放什么视频,都课前设计好了,力求运用图、文、音充实自己的课堂。可事实上,课堂教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少的语文教师为了用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往“正确答案”上靠,有的干脆生硬的搬出“正确答案”。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的大门,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着耳朵听答案,根本难以发表自己独特而有新意的见解。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 吃苦受累了,师生的互动却被削弱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大力提倡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看上去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老师就忙着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忙得人焦头烂额,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们眼睛看的是屏幕,耳朵听的是音响,思考的是屏幕上的问题,师生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自然就少了,甚至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已变得无足轻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学生俨然成了多媒体的观看者。多媒体统治了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削弱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三、 声形并茂了,学生的主体却被扼杀了

《新课标》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如果不能相机灵活地调整多媒体的内容和演示程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都受制于多媒体,教师没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体更无从谈起。课堂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主角,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去讨论,最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不到发挥。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妙”。

一、 妙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所学知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有效途径。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要避免走进这样的误区。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特殊的葬礼》这一课导入课文时,我利用了多媒体播放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在水流一泻而下中,气势磅礴的水声同时响起,虽然是不是亲身经历,学生们如身临其境,情由感生,自然领略到“大瀑布”的壮美!紧接着再次播放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画面,情随境生,大家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很快地进入了课文情境之中。

二、 妙用多媒体,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时,学生对斑羚飞渡的场景难以理解,而这一内容恰恰是课文的重难点。于是我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再现了斑羚飞渡的情形,当看到小斑羚在老斑羚背上一蹬,纵身跃到对面,老斑羚却笔直地葬身悬崖时,面对这生离死别的悲壮场面,学生无不为之感动,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 妙用多媒体,碰撞学生的思想火花

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从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多媒体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感受着母亲胸怀的宽广、博大,体会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用心去读”的强烈欲望。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我还制作了《烛光里的妈妈》的多媒体展示,将生活中母亲关爱儿女的场景与深情激荡的歌曲交融在一起,拉近学生与母亲的距离,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

四、 妙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像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春到梅花山》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感受情境,激发兴趣,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上一篇:501班课外书阅读书目推荐下一篇:【必备】小学生写人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