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作文教学

2024-11-02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通用12篇)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 篇1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作文却是当今小学生最头痛的事儿,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 二是学生有话不会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灵活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 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解决了学生无米可炊、有米难炊的困难, 从而达到了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写作能力,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单凭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作文教学时, 我借助电教媒体, 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悦耳动听的逼真音像, 多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 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教学生写一种动物的作文时, 我首先剪辑播放《动物世界》里我们熟悉的镜头, 让学生仔细观看动物觅食、嬉戏、哺乳、活动等有趣的画面,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描述, 最后把它写下来。这样自始至终, 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的状态, 自然乐于写作。

二、巧用电教媒体, 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写, 这就有了写好作文的情感基础。但小学生生活阅历浅, 知识面狭窄, 生活经验贫乏, 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写”。借助电教媒体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人、事、景、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这样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例如, 写一种植物时, 我通过录像、投影画片、电脑课件等再现学生熟悉的花、草、树、木等, 让学生观察, 或者展示学生现实生活中无法见到的植物让他们观察, 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另外, 还可以用录音机录下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声音, 如汽车声、脚步声、鸟叫声……进行听录音想象作文;用电脑再现植物生长过程, 进行观察作文;用录像播放春天的美景, 进行情境作文等。

三、巧用电教媒体,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的作文要想写得有条有理、有血有肉、具体形象, 就必须学会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借助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习作, 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 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在指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时, 我采用“定镜”的办法, 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 先按从部分到整体, 再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然后让学生按刚才的观察顺序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特点。由于多媒体录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 也较为直观,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也比较有序而细致, 因而个个言之有序。在指导观察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时, 我采用“慢镜”和“重镜”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各部分仔细观察后, 再把录像放一遍, 从整体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当然, 在训练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观察角度, 选择恰当的观察顺序。

四、巧用电教媒体, 加强讲评效果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 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 找出作文的优缺点, 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我经常把写得好的文章用投影展示出来, 进行范例讲评;也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制作成课件, 注上姓名, 让大家品读欣赏, 从而使习作者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对于具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 我详细批改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 把典型的病句、病例用不同的颜色重点勾画出来。这样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可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对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修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 修改, 也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使他们互相借鉴、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实践证明, 巧用电教媒体进行作文教学,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改革, 优化作文教学课堂结构, 为作文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作文是小学生最头痛的事儿,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 二是有话不会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灵活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 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决学生无米可炊、有米难炊的困难,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收到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苒苒.巧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曾燕.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投资与合作, 2012.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 篇2

摘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为教师作文教学和小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了便利。因此,我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电教媒体的运用:(1)调动视听,诱发学生的作文激情;(2)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3)挖掘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4)巧用媒体,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教学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因此,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调动视听,诱发学生的作文激情。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可感,图文声动态的画面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的特点,如果老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的。我们将多媒体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目的就是凭借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和可控制性强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屏幕,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了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比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春天》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了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丽,我对学生说:“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吧!”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画面,他们边看边议论,有的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完全陶醉在美景中,两眼呆呆地盯住屏幕,生怕漏掉了一处。看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和感受之中时,我再次激情:“春天多么美丽,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好吗?”我的语音刚落,有的学生早已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桃花露出了粉红的脸蛋,梨花也穿上了漂亮的白裙子,公园里好多花儿竞相开放,它们好像在比美呢!”有的说:“泉水丁冬,它唱着欢快的歌儿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河水变得更清了,草儿变得更绿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可把蜜蜂忙坏了,闻闻这朵花,很香,闻闻那朵花,更香„„”由于电教媒体的合理利用,教学创设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现成的素材,激发了他们观察,思维,想像和表达的兴趣,使作文教学通向成功具备了前提条件。

二、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像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气的。学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由于他们平时对周围的生活注意不够,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有的干脆胡编乱造,不真实的作文就谈不上生动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写作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设一个情境。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语言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边看边听边想,拓宽了他们的作文思路,引发了他们的联想。例如在观看《我家的星期天》录像时,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你家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大家快乐吗?”“你觉得过得有意义吗?”等等。由于录像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展开联想,进行写作。特别是在教学写景的作文时,很多学生头疼,犯难,觉得不知从哪儿写起,只能在头脑中努力再现景物的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把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景,学生在真切地感受之后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上能畅所欲言,更有独创性。

三、挖掘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再加上生活经历有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平淡无味,言之无物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克服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挖掘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并整理以后再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并能跨越时空,随时随地再现多种风俗画面和风景画面,从人生百态到自然万象,无所不包。这些被忽略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都是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比如运动场上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师生之间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人倍感温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帮扶活动体现了美好的友谊„„生活中的感人画面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观察的眼睛,从小事中也能懂得大道理。我们要利用媒体的便利,寻求更多的资源来帮助学生挖掘写作的素材,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这样才能“下笔有神”了。

四.巧用媒体,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书面的习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密不可分,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把说话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特别是受考试指挥棒——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的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的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成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中的薄弱环节,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祖国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学生的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机巧用电教媒体,能提供学生进行练说素材的时空。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展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例如,指导学生想像作文,教师巧用电教媒体出现的情景:一个人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跑。学生会根据画面的情景产生疑问:发生了什么事?答案可能会是跑步锻炼、竞赛、抓贼、追车、避雨、报警、机械人比赛„„然后学生再根据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想像情节如何?留给学生广阔的想像空间,让他们天马行空,联系生活实际产生丰富多样的表象;这样的训练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说”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思维极度活跃,大家踊跃发言,滔滔不绝,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顺利完成了本次习作。

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上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优化作文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进行有效的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现代心理学》

3、《小学语文教师》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 篇3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于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小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多媒体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教学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时,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把班上一部分同学平时的一些言行举止照下来,课堂上一一向学生展现出来,学生一看到自己同学上了电视或大屏幕,自然兴趣盎然,会认真观察其外貌特点,并且让学生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黑格尔曾经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气的。小学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生活注意不够,更不要说抓住生活中的本质了。因此可以使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写作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设一个情境。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语言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引发他们联想,该事物的来龙去脉、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最后写作就水到渠成了。由于录像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触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加深对画面内在实质的理解,从而诱发他们想象。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再加上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造成了写作时的“无米下炊”,他们感到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或说不清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平淡无味,言之无物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克服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挖掘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并能跨越时空,随时随地地再现多种风俗画面和风景画面,从人生百态到自然万象,无所不包。这些被忽略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都是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例如在教学作文要求写一处景物时,教师可以把校园的比较优美的景物利用摄像机进行摄录下来,课堂上把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处处有可写的东西,在这优美的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四、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收集的素材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写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也是形成一篇好作文的关键。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小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教学看图作文《穿棉衣》时,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一幅幅图,让学生看图试着说话,学生在第一次说时也许语言不连贯,这时可通过教师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或大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还可以让范文为作文引路。这不仅能使小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帮助小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作文训练。

五、运用电教媒体,及时评改作文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找出作文的优缺点,以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是一对一的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同学受益。那么如果运用了电教手段,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把作文输入计算机,教师通过主机可以任意查阅学生的作文,把优秀的或有问题的作文通过网络传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上,让学生边讨论边修改,直到最后完成。

如果草稿纸上进行作文,那么交流时评,教师选出反映共性的好、中、差的作文数篇,复印在投影片上或制成课件,上课时出示出来,由教师示范修改或师生共同修改。这样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习作,共同修改,共同提高,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学生上得投入,收获很大。

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一.发挥电教优势, 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 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而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走马看花, 甚至是走马而不看花。事物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模糊的轮廓, 张三李四很像, 麦子韭菜一个样。例如:老师让学生观察天上的白云, 有的学生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只小白羊, 像一堆堆簇拥的浪花。但有些学生观察粗略, 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块块大石头, 这个比喻显然不恰当, 这是他们对白云的形状、轻柔的特点没有很好观察的结果。至于有些学生的文章条理不清, 则更是和思路不清有关。因此,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且观察入微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手法多样, 既能演示静态图像, 又能模拟一些动态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 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 图像清晰, 形象逼真, 色彩鲜艳。发挥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 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 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 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二.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 想象力丰富,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工作中,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 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 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 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 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 教师须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 而电教就是一种最好的辅助手段。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想象训练, 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三.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说的能力。

现代电教媒体直观形象, 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 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 创设情境, 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 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 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 启发学生动脑, 合理想象,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如在一次看图口头作文课上, 我将一张投影片在课堂上映出: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搂着一名衣衫破旧的小女孩面带笑容、慈爱、亲切, 六名少先队员分别拿着鲜花、书包、文具盒……围在她们周围。老师和孩子们的背后是一所茅屋, 远处是青山。同时播放深情的歌曲《爱的奉献》, 这样视听结合,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说话动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画面上的许多内容。同时学生间相互补充修改, 进行动作表情描述, 心理描写和合理想象, 为书面作文铺平了道路。

四.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写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本质特征的认识, 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 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由于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 但把握不好尺度,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 掌握写作方法很关键。掌握了写作技巧, 学生就能很顺利地写好文章。

笔者训练学生在写清事情经过的基础上写好场面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做的。先进行规定训练, 把学生课外喜闻乐见的素材搬进课堂,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场面写生动、具体。然后, 进行半指定性材料作文的训练, 运用规定训练学会的方法来表达生活, 描写场面。这样, 从收到放, 从特殊到一般, 从直观到表象, 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 形成了能力, 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质量 篇5

第一、电教媒体可以创造生动的语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在农村,这种教学手段用得很少,学生对此有好奇与神秘感,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语境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而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电教媒体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掌握,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电教媒体组合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远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课文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可使一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并不会使学生觉得疲劳、乏味。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篇6

一、媒体感知,寓教于新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侧重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现代教学方法则侧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中,运用一定的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形成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学习兴趣。赞可夫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布鲁纳强调“内在动机”的作用;斯卡特强调“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那么如何使这些“内在诱因”、“内在动力”、“积极情感”活跃起来呢?就要从学习伊始,把学生引入鲜明、形象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伊始,教师便打开录音机,在悠扬的钢琴曲中饱含感情的地朗读,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黄山,去领略那里秀丽的风光,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继尔,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富于激情的朗读中,认真地阅读,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不知不觉地感觉了新知,唤起学生“新”的内部动因,积极情感也在悄然兴起。

二、媒体操作,寓教于活

学生通过媒体感知,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观看和听的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又要产生“滑坡”,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由初步的媒体感知,再到学生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寓于活动之中。《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线索分明,在写法上也有规律可循。本文“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写法相同,“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的写法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先具体讲解“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再让学生按照总结的学法去自学“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但学生在自学“金鸡叫天都”一段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难点,即找不准它的具体方位。这个难点的突破教师采用学生动手先试画,再用幻灯的抽拉片,边演示边口述出文章中描写“金鸡叫天都”位置的句子,学生就会找出“金鸡叫天都”原来就在天都峰对面。这样突破难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地把所学的知识客观地变为眼前的现实。

三、媒体升华,寓教寓趣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词句,在讲解黄山各种奇石之前先整体观察,在具体讲解时再重点观察。如“陡峭的山峰”中“陡峭”一词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二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出它的含义。但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结合对录相画面观察“猴子观海”石所处山峰的样子,学生就会明白“陡峭”一词的真正含义了。这样既将低了教学的难度,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媒体训练,寓教于乐

在《黄山奇石》一课知识的巩固及灵活运用检查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总结、讨论本课写法后,用微机打出一组关于巩固、运用本课表达方式的练习题,用抢答、讨论后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掌握,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制图教学 篇7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黑板画图, 存在着教师绘图占用时间多、精度低, 擦掉以后不能重新再现等缺点。教师在黑板上绘图的速度和质量, 也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计算机绘图, 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灵活的特点, 有符合图标规定、智能化的工程标注功能, 直观并符合工程应用需要。计算机可以存储和连续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并能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 最终输出图形。以计算机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 易于编辑、修改、交流, 使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能绘制或显示多个平面图或立体图形。利用电教媒体, 可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活动, 促进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课堂教学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制图课多设在职专一年级课程中, 学生刚从初中考入职专, 初次接触制图课的基本知识, 空间想象能力差。而学生看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的成败。只能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帮助同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重点, 突破教材的难点, 可借助电教媒体进行课堂训练。

如练习题:看懂三视图, 补画缺线。学生做完后, 教师用微机给学生修正答案。使用微机一条线一条线地绘制, 其三视图导航光标能较明显地显示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而且能避免学生在做这类练习题时经常出现的复图线或漏线的错误。利用这一组三视图, 还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训练:一是根据三视图, 想像物体的形状, 然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 显示出该题所示形体的立体图, 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相对照。二是将某一视图删除, 根据第二个试图, 补画第三个视图。三是将立体图在某一角度内旋转, 让学生从另外的方向观察, 再画其三视图。这样可使学生充分进行由平面到空间, 再由空间到平面的双向转换训练。微机绘图, 色彩鲜明, 并把作图的动态过程, 一步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计算机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简化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的教学信息, 打破了因抽象而产生的沉闷,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

●运用电教媒体, 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 是制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若能充分运用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 可以将抽象的讲解变为具体的形象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不可能都有相对的教学模型。利用课件, 就可以将任意一组三视图直接生成三维实体的功能, 还能将立体图在三百六十度范围内, 任意旋转剖切。因此, 电子图板的运用, 使模型不足的问题, 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所用的实物模型大多不能分开, 不利于学生想象出装配体各部分的形状及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计算机绘图软件具有将装配体进行分解的功能, 即将装配体按其装配关系逐步分解, 生成爆炸图, 让学生观察其装配顺序、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零件的结构形状。也可通过不同形式的约束, 使独立的零件按其相互位置、组合方式、表面间的连接关系结合在一起, 形成装配体。教师只需用简练的语言加以引导, 学生即可一目了然。通过连续变化, 生动地展示了装配体的组合和分解过程, 具有鲜明的动态效果, 极大地加强了直观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 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张装配图或零件图, 包括图形、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等众多内容。我们在讲授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时, 由于挂图选用的比例小, 学生不易看清楚。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组合和相互作用构成教学活动。三者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学生如果看不清挂图, 就谈不上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教与学脱节。而利用微机绘图, 通过大屏幕显示, 再复杂的图形也能清晰地反映出来。若需强调说明某一局部的形状或尺寸, 可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窗口放大作用, 将该局部图形放大显示。学生只有在看清图样上的图形、尺寸及技术要求内容的基础上, 才能听懂、记忆教师讲授的画法、要求、注意事项等, 真正读懂一张图样。将仿真加工过程演示给学生看, 更是弥补了学生生产实际不足的缺陷。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科学教学 篇8

一、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实验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具体物品、模型、做实验或用电教资源等来演示情境, 以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1. 观察法

首先,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 给每位学生准备油菜花、桃花、南瓜花、凤仙花、丝瓜花、月季花等,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观察统计后就能归纳出哪些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其次, 在教学《植物新生命开始》时, 学生对种子的繁殖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于根、茎、叶的繁殖就不清楚了, 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植物的繁殖》, 让学生仔细观察, 再把种子、根、茎、叶的繁殖过程讲述清楚, 成功地突破了学生对于根、茎、叶繁殖的难点。

2. 展示法

教学中用图片或图画来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中, 书中插图中印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根据这幅插图, 我提出问题:“从这幅插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由这个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探索”的活动中来, 再由学生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3. 实验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中, 我利用了电教资源, 里面就设计了有关“磁铁两极”的实验, 是以“猜一猜”的形式设计的, 课件里还设计了现象说明。里面有两个实验, 一个是转动用绳子吊着的条形磁铁, 让学生观察磁铁停止后, 看看有什么现象;另一个是把两个条形磁铁, 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 让学生猜猜小汽车往哪跑?变换方向猜猜又会往哪跑?通过这两个模拟实验, 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些活动, 从而真实学生的观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 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 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 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中, 我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周围, 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学生的发言很多, 但由于农村孩子平时接触的事物少, 所以回答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如磁性黑板、磁性文具盒等, 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想到运用电教资源, 不仅可以导入直观的图片, 还可以导入丰富的声音素材, 效果应该不错。于是, 在电教资源的帮助下, 这些事物激发了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 在接下去的实验活动中, 学生有了兴趣, 能主动地去探究了。

三、拓展课堂, 优化教学, 体会乐趣

教学中, 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但知识面广、内容多, 除了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外, 还要求我们去拓展课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 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 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 让他们永远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电教媒体作文教学 篇9

一、利用电教媒体, 直观形象,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课文中, 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 有的是叙事抒情, 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 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 利用直观的画面创设出课文情境, 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 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 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 情景交融, 恰似一幅生动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 设计了三张投影片, 加之配乐朗读, 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这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 情景交融, 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 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激励下满怀情趣, 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 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 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江上渔者》这首诗, 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 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 我采用电教手段,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 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 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 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二、利用电教媒体, 变静为动, 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 常常需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在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中出现的, 这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 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 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 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 同时配合使用动画演示课件。讲“去借箭时”, 播放动画, 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 “受箭时”再通过动画呈现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 最后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 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引读, 学生各抒己见地议论,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 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三、利用电教媒体, 生动有趣, 能够引起学生注意

电教媒体, 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 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 我先投影一幅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 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 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 并配上美妙的乐曲,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 我又借助投影展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 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 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 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整合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篇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 利用电教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 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 让他们兴奋起来, 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 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 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活其思维.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节时, 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十种展开图, 让学生观察, 并让学生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 并变成了顺口溜, 学生很快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所以, 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 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渺深邃的多维空间, 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 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运用电教媒体, 突破教学难点

电教媒体能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 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重点善于把握、难度易于突破、关键易于抓住.比如, 在讲抛物线的定义这个概念之前, 我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 (1) 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2) 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3) 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因此, 对此课件的设计着力于展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揭示本质属性.对此概念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抛物线的概念的成因, 即其是由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集合.

其设计思路大致如下:先设置一定点及与该定点有一定距离的定直线, 然后截取一段段长度不等的线段, 作为“距离”d, 作出以该定点为圆心, 以该距离d为半径的圆, 此即到该定点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再作出与该定直线平行, 且到定直线距离也为d的两条直线, 此即到该定直线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上的一点;不断变换线段的长度, 即改变d的大小, 就可得到不同的点, 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即为符合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这一条件的点就是这条曲线.可以通过动画显示得出该轨迹形状的过程, 由此可引出抛物线的轨迹图形.

三、运用电教媒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动从学习中获得知识, 是效果最佳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学习规律, 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 适当地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应用电教手段, 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真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运用电教媒体, 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 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 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 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 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 而这些目标的达成, 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 特别是CAI, 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 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 这为指导学生探索的方法, 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例如, 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 这是一个难点问题, 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 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 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 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 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 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1) 观察函数变化 (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 探索Px, 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 (结合x、y的对应值表) , 探索函数变化实质; (2) 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

又如, 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 在教材中多次出现, 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理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 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篇11

一、声画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声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怎样”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头真是热闹极了。”“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剪辑的录象——村庄下面的地道结构(形象思维),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对照课文,边读边议,边想边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尔后投影于屏幕上,学生判断正误,教师随即点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后请学生指着屏幕说说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學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月光曲》一课,让学生理解贝多芬用乐曲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在讲课中播放了钢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幻灯,显现了课文描述的内容。特别是讲解穷兄妹听《月光曲》一段时,利用声画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再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在对折光镜稍作演示后,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像中释义:丘陵、险峻、矗立、成簇),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四、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

五、重演实况,提高说写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写法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又棘手的问题。可喜的是电教媒体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彻底改变了“言之无物”、“无从下笔”的现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如我在指导四年级学生的一次场面描写时,运用录象重演几天前活动课上“扳手腕”比赛的实况,学生兴致勃勃,看得津津有味。是电教媒体,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形象生动的再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解决了他们的“无米之炊”。然后,利用录象片进退便利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叙述当时热闹的比赛场面,又不失时机地指导观察特写镜头——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水到渠成。最后借助幻灯,投影学生即席写的小片断进行讲评,纠正文中语病,让学生在参与评议修改中逐步学会一些基本写作技能。由此可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无疑是传统作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教学全过程以训练为主线,眼(观)、脑(构思)、口(说)、手(写)并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角度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电教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一、利用电教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电教媒体是指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硬件及磁盘、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录像带等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运用电教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亲自体验英语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自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电教教学可以综合调动各种手段, 使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的手段突破了“课堂上听讲”“做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等固有的模式。它能为教学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图、文、声、像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画面, 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 悦耳的音乐背景, 妙趣的益智游戏, 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进取, 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3. 有利于对学生分层次地教学

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 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选择材料, 学生也可以在课外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人。

4. 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式学习

电教媒体传播手段使学生不仅是信息接受者, 更是信息的组织者、加工者, 甚至是信息的创造者。在逼真的言语活动环境中, 学生必须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学生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然后进行交往。

5. 有利于学生即时检验学习成果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互联网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肯定的评价, 学生会受到鼓舞;作出否定的评价时, 它也只是针对个别问题, 同时也不是当众指出, 学生不会感到尴尬。

二、利用电教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1. 利用音响教具

录音教学重视各种原始声音, 传播、储存各种有声信息,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皆可用, 测试、操练也可用。利用录音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学习内容。如:朗读中放录音示范、矫正;对话中放录音扩大语音、语调的声源;听、写、口试等操练中放录音以提供正确的客观的原声;复述、背诵中放录音提供范文;复习、讲解中放录音以突出重点;考核、操练中放录音以反馈学生自己的话语, 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2. 开设英语广播站

在全校按年级、专业分设多个小组, 也可在宣传广播中安排固定的时间播放英语。专门的广播站, 可使用大功率的录音机连接外接扬声器直接播放。播放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课外学习的范围、深浅, 结合学生的生活。在各年级中组织成立广播稿编选组, 让学生编选广播稿, 所播的材料要循序渐进, 并适当重复而又含有新的信息。重复而又无新单词的信息, 学生听了开头即知全篇, 不能保持听广播的兴趣, 因此广播的材料要新鲜、有趣。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听之以恒, 从而习惯用耳朵学习英语, 习惯听语流, 抓大意, 不咬文嚼字。

3. 利用幻灯、投影

幻灯和投影仪是视觉光电媒体, 价廉易备, 使用方便, 直观性强。图、文字、静态事物、动态行为都可表达, 可随意调节速度。在教学中使用幻灯和投影辅助教学, 可帮助学生理解、表达连贯的语言。因为幻灯、投影的主要特征是表现情景和身势语言, 如课文教学、对话操练、复习讲解以及介绍背景风俗等。

4. 电影和录像教学

电影和录像教学都是立体化的视听教学媒体。其主要特征在于提供逼真的交际情景、语境,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确切运用能力。如让学生通看、通听全片, 概括地了解整个内容, 然后教师按照片、录像带中的情景发展顺序, 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答题一方面帮助了解内容,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处。其次是听音和模仿重点片段。让学生模仿、朗读, 然后进行角色对话, 之后让学生看相关配音。放映重点片段或全片图像而不放出声音, 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角色, 根据片带的情节、人物对话、身势表情以及口形等等的提示, 要学生解说或旁白和配音, 最后放原片, 声像同出, 让学生自行比较。

5. 利用英语教学软件

现在有很多的英语学习软件可以帮助不同程度的同学学习英语。如在一些教学软件中, 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 题目内容变成“篮子”, 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而对有趣的练习, 学生思维敏捷, 精神集中,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伴随悦耳的音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 接受了教育, 增强了能力。

6.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

(1) 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可以提前两三个星期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资料。

(2) 利用网络训练学生口头交际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 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而直接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则更少, 但是网络可以使学生随时找到用英语交谈的对象。可以通过NetMeeting网络软件和ICO聊天软件, 跟其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也可打开相关网页, 在网页上的目录中找到“reading”链接, 单击“reading”可出现阅读材料的菜单, 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到许许多多的名人轶事、时事新闻等方面的图文并茂的材料。这样, 学生不仅了解了时事要闻及名人轶事, 而且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3) 参与网上交流活动, 增强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到他人的留言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 还有英国广播公司 (BBC) 主办的英语学习讨论组, 就像一块大公告栏, 每个人都可以把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粘贴在上面, 自然会有人作答。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帮助他人解答问题。通过这些交流活动, 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高校基层党支部下一篇:毕业设计选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