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电教

2024-05-23

小学语文电教(共12篇)

小学语文电教 篇1

在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适当运用电教媒体, 通过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方面展现所学内容, 可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使传统的教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一、运用电教媒体, 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 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形象、生动, 立体感强, 能全方位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意境, 会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 而且能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课文含义。如《火烧云》一课, 学生对“火烧云”变化并没有留心过, 当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火烧云”变化的动态画面时, 学生立刻被生动的景象迷住了, 火烧云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就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在教室里能看到事物广阔的空间、瞬息的现象, 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又使学生准确理解, 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 会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通过Flash课件、图形、音频和视频等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其景、其物、其人历历在目, 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萌发了探究意识, 促进了思维的积极开展, 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章的含义, 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如教《观潮》一文时, 教师可用电教媒体播放第三自然段画面, 并配以课文解说。学生根据直观的画面, 生动地理解了“闷雷”“山崩地裂”的声响, “人声鼎沸”的场景, “齐头并进”“横贯”等词语的意思, 以及大潮瞬息万变的情景。这样, 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到生动具体的情境映入眼帘, 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内容, 并在头脑中丰满地展现出课文描写的美丽景象, 从而真正懂得了欣赏美。

三、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真情实感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运用电教媒体的Flash课件、视频、声音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本所描写情境中, 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及课文的真正含义, 能使他们读懂课文, 升华真实情感。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 学生对这些遥远又陌生。教学时, 教师可运用视频, 先播放圆明园被烧前的辉煌, 学生谈情感;再播放圆明园被烧时的一幕幕悲惨景象, 学生谈情感;最后再播放圆明园被烧后的遗址, 并指出这是英法联军的行为, 让学生谈感想。这样, 将学生带入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领悟作者的情感, 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四、运用电教媒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讲授新知识的重难点时, 光靠自己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画、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显然是不行的。而电教媒体的Flash课件分解动作、视频暂停、音频模拟等, 会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在教《爬山虎的脚》时, 教师运用Flash技术将爬山虎在墙上爬的过程制成动画, 边播放边解说,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哪部分才是爬山虎的脚, 学生很快了解了“这”指的是什么。接着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了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爬的过程, 并动画演示配以解说课文第四段, 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指的是怎样?”这一难点, 极好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重难点。

总之, 电教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 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为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其意想不到的无限空间。因此, 我们广大教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对Flash课件、图形、音频和视频等电教媒体的应运用能力, 更大程度地整合课堂,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电教 篇2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关键词:学习兴趣 把握时机 感受美

直观演示

朗读技巧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我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形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教学中我运用自制的课件,让学生眼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耳听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我肤浅地认为:电教媒体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小学语文课的最爱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课 情境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走进作者心理,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与作者产生整合、内化的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低沉的音乐,一边观看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熊熊大火的圆明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八国联军的憎恨之情,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又如《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桥、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小院。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乡村的宁静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小学语文课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成功与否。然而语文阅读的本质就是一个学生与课文作者的交流与契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小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思维、知识库和人格。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电教媒体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记忆犹新,进一步提升自身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明.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江西教育,2009(2):12.

[2]丁晓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J].基础教育,2008(9):35.

[3]周胜利.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刍议[J].安徽教育,2000,(1):50.

[4]刘玉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06,(10):28.

[5]张香菊.农村小学教育要尽快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J].教育探索,2002,(10):27.

小学语文电教 篇4

一、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 我利用电教媒体, 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 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耀着各色光芒, 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此时, 我因势利导, 以境引情, 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二、运用电教媒体, 要坚持启发诱导, 淡化教学重、难点

如《草原》一文中,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 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 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教师再稍作点拨, 学生茅塞顿开。这样, 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 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 同时, 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 并沉醉其间, 回味无穷。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 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 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 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践中国不断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课堂最终会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摘要: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 它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电教 篇5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电教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多媒体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思维。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创新。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能力。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质量。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瀑布》一课,为了加深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践证明,做一堂多媒体语文课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我讲解的同时,也看得清楚明白。这样一堂语文课,最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势在必行,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电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只要肯钻,入门并不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很简单,完全可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在语文课堂使用了电教媒体,不光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了思维,开发了智力,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它直接的优点表现在: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4.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总之一句话,电教媒体的好处确实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的是离不开电教媒体呀!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语文课程标准》

3、《教育心理学》

让电教手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语文

一、国家的重视为电教走进课堂创造可利环境

我校自2004年农村网点合并建校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为我们配备了一些电教设备。首先,2009年学校给老师配备了四台电脑,并且装有网线,这就方便了我们老师查阅资料网上备课制作课件等。这就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的教学交流提供了便利。其次,在去年(2010年)校长又竭尽所能将简陋的乒乓球室安装了投影仪,配备了一台电视机,我们可以收视一些教育频道的节目,看一些教学案例。这对我们当时严重缺乏师资来说就好比请到了优秀教师,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还让教师也有了观摩优质教学、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多媒体教室我们可以经常上多媒体课,让学生真切走进电教,让电教切实走进课堂。

二、电教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媒体是中介,这三种要素缺一不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学语言、板书、模型、标本、挂图、演示、实验等,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媒体则包括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电教媒体以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观察宏观和微观的运动现象等优点,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化教学经其声、像、色彩等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不同感官,以刺激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说:视听结合的电教手段,在语文和英语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烘托气氛、调动情感、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深化认识的作用。同时由于电化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因而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使课堂教学节奏快,省时间,效率高。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能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解决很多传统媒体在教学中的问题。它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听取异地高水平教师授课的要求得以满足。同时,满足了教师网上备课的要求,教师可使用任意终端查询调用中心资源库数据,可利用www.novoasoft.com等备课平台制作多媒体电子教程,可通过提取教案库中样板教案进行再创作的方式,实现教师教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共享。它还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创造了“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协作、讨论”的学习氛围,形成了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形式。

三、电教手段教学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通过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这样就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

四、正确使用电教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运用电教媒体,必须遵循恰当、高效的原则,也即找准在教学中的最佳点,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制作电教课件和实施电化教学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特点来积极地为教学服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课件的制作不要片面追求外观,追求形式的“全”,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其次,在运用和设计电化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 要多从学上考虑,要从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电教 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借助电教媒体,努力创设课文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课件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中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二、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读懂句子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但是词句的意义是抽象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不易理解。鉴于此,我常常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具体、形象的视听材料,帮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东西转化成看得见的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翠鸟》一文中,用“小巧玲珑”来描写翠鸟外形美。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但是本文用它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又是什么意思?教学时,投影屏上出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杆上的画面。借助画面指导学生观察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和水面,画面上小鱼在水中机灵地游动,这时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般地叼起小鱼,飞向天空。通过观察,学生弄清楚了“小巧玲珑”一词在本文是说翠鸟很灵巧、灵活的意思。

三、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瀑布》等课文使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赏心悦目的。特别是《瀑布》一文的教学,我们下载了有关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运用播放器的特殊功能键,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近处和远处的景象。这样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小学语文电教 篇8

一、利用电教媒体, 直观形象,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课文中, 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 有的是叙事抒情, 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 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 利用直观的画面创设出课文情境, 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 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 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 情景交融, 恰似一幅生动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 设计了三张投影片, 加之配乐朗读, 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这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 情景交融, 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 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激励下满怀情趣, 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 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 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江上渔者》这首诗, 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 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 我采用电教手段,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 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 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 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二、利用电教媒体, 变静为动, 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 常常需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在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中出现的, 这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 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 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 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 同时配合使用动画演示课件。讲“去借箭时”, 播放动画, 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 “受箭时”再通过动画呈现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 最后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 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引读, 学生各抒己见地议论,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 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三、利用电教媒体, 生动有趣, 能够引起学生注意

电教媒体, 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 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 我先投影一幅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 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 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 并配上美妙的乐曲,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 我又借助投影展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 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 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 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创新思维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能够将文字的描述形象化, 并在形象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运用多媒体演示时,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 发挥学生的最佳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 在《观沧海》的教学时, 针对“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些想象诗句,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动画, 让学生欣赏感悟,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想象世界:碧波荡漾的大海, 一望无垠的天空, 远远望去, 天水相连, 壮观无比。火红的朝阳, 星光灿烂的银河, 昼夜不息的被大海吞吐。他们相拥在大海的怀抱, 大海仿佛就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然后再出示多媒体画面:星空闪烁、天河璀璨、淡月盈盈, 这些美景与壮阔的大海遥相呼应。让学生观察, 将画面与自己的想象进行比较, 在对比中, 体会作者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这样, 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更强了。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情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激情的动力是兴趣, 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他的意识、注意力都会倾注到学习上去。多媒体教学以其图形、光线、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现以导入新课为例加以说明。一段精彩的导入, 可以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例如, 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 先用多媒体展示介绍双龙洞的视频画面, 创设导入的情境和氛围:满山的映山红、形状各异的石钟乳、粉红色的山……这些会使你感到身临其境, 趣味盎然。教师在这样的情境和氛围中, 适时导入《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 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精美的图片的展示, 以往游客的观光视频,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情感, 使学生有种想去实地观光的欲望, 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大自然的情怀, 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再如,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 教师在导入时运用多媒体, 呈现给学生狼牙山山高地险, 山路崎岖, 到处是悬崖峭壁的艰难环境的画面, 展示五壮士在山顶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以及坚强不屈, 誓死不降的英雄形象。让学生观看后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由此引出话题:五壮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敌人引上狼牙山, 顺利完成革命任务的?你对壮士有怎样的理解?你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英雄吗?通过视频展示和这一系列的问题,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和教师提示下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三、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拓展延伸, 扩大视野, 丰富知识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而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延伸, 用以弥补课本资源的短缺, 同时还节省了课堂时间, 优化了教学环节, 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以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情境吸引着学生, 既拓宽了课文文本的外延, 又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境界, 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例如, 在课外阅读篇目《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时, 课前要求大家预习课文, 并通过网络搜索有关资料, 同学们有的找到了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月的全部图片和比课文更详尽的材料;有的搜到了中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在课下将大家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向全体学生展示, 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登月”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的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 在愉快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小学语文电教 篇10

1 运用电教媒体, 形象直观导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 注意力分散, 要上好一堂课, 教师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投影、录像、录音等电教媒体用于课堂教学, 即形象直观,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 我一边出示活动抽拉投影片, 一边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 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 挣断尾巴逃走了。然后引导学生:小壁虎没了尾巴, 他觉的很难看, 于是他决定去借尾巴, 向谁去借呢?这就是我们所学的新课《小壁虎借尾巴》。这样, 通过电教手段以故事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引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兴趣。

2 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 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 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在《黄山奇石》一课, 文中对黄山奇石做了生动的描绘, 若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 部分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这样便无法从一篇知识性、艺术性很高的课文中获晰可见。蒲公英又靠什么飞翔?一阵微风刮来, 蒲公英种子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颗一颗出发, 重点词“纷纷出发”在屏幕上出现。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 化静止为动态, 将学生带入情境,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4 多媒体手段,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 设置动画效果, 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 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不需老师多讲解, 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回声》一课:小青蛙不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青蛙妈妈投石击水, 在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 小青蛙明白了回声的原理。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 再利用多媒体手段, 设置水波动画,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

5 利用电教媒体, 以声传情加强朗读教学

带有感情的朗读, 是对朗读的一项重要要求。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 借声像以声传情, 渲染气氛, 指导朗读, 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 以增强感染力, 丰富感性知识, 加深理解课文, 深入领会思想感情, 读出作者的心声, 使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中:一开始用投影仪放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 与此同时, 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 噩耗传来, 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 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 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 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 低沉悲壮的音乐, 悲痛欲绝的朗诵, 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 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6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上接330页) 个系统的覆盖面积 (如图3所

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 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 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 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 画面上:草木葱笼, 苍翠欲滴, 危峰兀立, 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 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 景象美不胜收, 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 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 不一会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 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技术展示自然界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 诗人的爱国热忱、远大志向等, 能很快分析出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学生对美的感知也随之敏锐起来, 促进了学生对美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总之, 电化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的独特优势, 在的语文教学中能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能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使学生能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 能发现、提出问题, 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 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

始动作, 水力警铃发出信号, 并由报警阀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电教 篇11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语文;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笔者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过于死板,没有做到灵活运用。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呢?下面,我就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心得:

一、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语文影响重大,其原因是:语言文字除了具有达意的作用,还同时具有传情的功能。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这些课文中充满着鲜明生动的形象,同时也凝集着作者本身强烈的感慨。例如,在执教《雨铃铛》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有效地把课文的静态变为情感的动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视觉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通过播放青山、绿树、蓝天的优美画面,再次有感情地进行课文范读,随着课文中字幕的节奏逐步呈现:沙沙沙的雨声,小燕子在雨中欢唱,使学生仿若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慢慢的,学生们无形中已经完全沉浸在对雨的向往和企盼当中。我想: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那时都应该会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雨景,审美能力无形中已经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学好语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认知材料,使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例如,笔者在执教《长城》一课的时候,曾经抛出“长城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思考,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笔者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就考虑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当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上看到长城那宏伟的画面,再配以教师的解说,纷纷发言,而长城那“长而壮观,高大坚固”的特点便会呼之欲出!于此同时,“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思考题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因为,要想获得问题的答案必须要结合多媒体,并配以解说,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识记能力

另外,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同样还发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比如,我们在教学形声字和会意字的时候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移动教学,在教学指事字和象形字的时候同样可以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举个具体的例子,在教学“月”这个字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旁配以一轮明亮的弯月,然后教师再从旁解释,学生很快便会对这个字产生很强的形象记忆。又如在教学“休”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在旁边用多媒体呈现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美好画面,这样也很形象。再如,笔者在执教《长城》这节课的时候,文中出现了一个“砖”字,对于这个新字记忆起来有点麻烦,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之后可以发现这个字是由声旁和形旁所组成的。接着我就带领学生用多媒体手段把不同的偏旁拼成“传、转”等字,进行拓展记忆,“砖”字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记住。这样就使原来枯燥的识字记忆变得有趣起来,并且优质高效,深得学生的喜爱。

四、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知识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笔者就尝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可见一斑。例如,笔者在执教《秋天到了》一文的时候,对于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句话,于是笔者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上先呈现出“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然后再逐步增多,叶子一片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见到此种场景,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又如,在《刻舟求剑》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找不到剑的原因即为该课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不到剑的原因,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到“船在行走”而剑还原地的客观事实,这样学生立刻就会明白那人找不到剑的原因了。总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晦涩。

五、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朗读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单纯的朗读训练有时会让学生生厌,此时我们不妨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改变学生的朗读方式。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再配以合适的画面,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录音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朗读训练当中,让学生对朗读训练产生兴趣。

再如,我们在执教《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具有唯美画面的课文时,也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一边欣赏多媒体所呈现的绚丽风景,一边听课文范读。电教媒体此时把优美的课文意境、生动的课文语言以及课文作者丰富的情感很好地融合成了一体,可以使学生仿若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自在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一定更加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六、结语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在运用电教媒体之后的感悟,虽然写得不够全面,其中还存在很多漏洞,但是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列.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06)

[2] 杨永苍. 让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7)

[3] 张庆昌.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9,(09)

小学语文电教 篇12

1. 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

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 知识的重点、难点, 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 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 效果最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

一是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 深入分析教材, 哪些内容用, 哪些内容不用;二是教学中, 哪些电教媒体单独使用, 哪些电教媒体配合使用, 怎样配合, 要设计好;三是教学中, 哪些媒体先用, 哪些媒体后用, 教学到什么环节时用, 要用得合理。

例如《月光曲》一文, 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 可选用幻灯机、录音机。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 而且懂得联想是由于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 联想要合理, 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声画的同步刺激,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 也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

3. 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

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 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 就会出现冷场, 教学中断, 教学程序脱节, 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 技能要纯熟, 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 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 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等, 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 是决定小学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电教媒体课件时,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 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 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 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 通过品读、赏读, 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并学会积累语言, 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 又能悟出道理, 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 存储信息量大, 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指导下,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 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 电教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电教媒体教学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 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 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 在音乐的带领下, 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 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更能体会教学内容, 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 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性。

3. 利用电教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 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它使抽象的概念, 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 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 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 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作为小学生, 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 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 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 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 讲解诗句含义, 再现诗中形象, 并感受诗人的感情, 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 最后要学以致用, 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困难, 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 先配乐朗诵, 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 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 以及描绘出的情景,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 不用教师怎样解释, 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 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 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 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 让电教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课堂。

新教材的使用, 借助电教媒体技术, 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 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 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 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 抽象的化为形象, 复杂的变得简单, 静态的变为动态,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对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上一篇:仓库管理现状下一篇:板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