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2024-07-09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共13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1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通用版

一、渗透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小学的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应突破过去注重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局限,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新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训练,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定期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理念,突破教材限制,制定开放性的教学目标,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既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但不设定规整的范围、不提供整齐划一的解读,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用开放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和作业练习,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三)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文内容、阅读、写作、课外实践等各方面渗透素质教育。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考虑到学生的长期性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倾向于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评价。

二、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要让学生感知、体会汉语、文学中的美,接受不同风格、不同气度的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积极向上的,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蕴含着对美丽河山、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对朋友的侠义衷肠、对爱情的忠贞坚守,等等。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掘教学中的审美因素,适当渗透审美教育。

三、摒除“纯应试”的训练方式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尽可能摒除枯燥、单调、千篇一律的抄写、背诵等应付考试的技巧训练。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着眼于考试,考试要考什么,教师就重点教什么,让学生练什么,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写出不错的短文来。但是很多作文教学提出了太多条条框框,使得很多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不利于作文水平提高。

四、结语

总之,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教学质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打下语言文字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2

一、教学问题设计应引导学生质疑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学生日后学习的阅读教学,由于年龄与知识量的局限,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借助身边的资源才能真正地理解一篇文章。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课首导入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内容的印象,设计好教学内容,以阅读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关注到阅读中的细节,体会阅读的内涵与文本素材后面的意义。不要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阶段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与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感受不同阅读观点的冲击,最终为课文的引入打好基础。如在《詹天佑》这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不要给学生灌输课文中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詹天佑,独立设计,自主研究。有学生提出疑问“国外报纸都说中国没有会修铁路的,那么詹天佑的施工知识应该是国外学来的吧?”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当别人比自己强大时,要去学习,而不是拒绝与自我封闭。“詹天佑在国外的同学没有帮他吗?”又有学生问。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詹天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从书本上找答案。“外国的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说明工程很难,何况修建铁路时没有亲临现场,那是帮不上忙的,所以詹天佑只能靠自己。笔者又问:如果你是詹天佑,修完铁路之后你会做什么事?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只能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去推断。爱国心强,修建铁路的技术高,执着有恒心这是詹天佑在文章中所展现的性格特点。因此有学生说继续修更多的铁路,有学生说办一家学校,专门培养修建铁路的工程师。这类开放性的问题不需要设定正确答案,旨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文章的细节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进而提高阅读教学高效性。

二、合作学习应创造教学情境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性格与班级人数的现实情况,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时,在阅读时以小组划分人数进行交流与探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每一个阅读小组的阅读方法都不相同,不同学生看到的内容也不相同,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达到集思广益,互为帮助的效果。对于阅读而言,越有交流与共鸣,那么就能激发越多的灵感与感悟,也就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善于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与发现闪光点与学生的创新思想,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去发散文本素材的思想,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重点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课堂氛围,建立起一个教学情境。提高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以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进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不要把课程任务过于突出,而要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感受这一篇文章。如可以让学生把文章表演出来,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自己面对选择时的心情等等。可以把课文中的好字好句挑选出来,放在其他的情境里去应用,提高学生对词句的应用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流程,而是一个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随机变化,因地制宜的教学过程,只有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阅读的积累。

三、阅读教学应善于捕捉课堂生成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并不得力,老师并没有参与到学生阅读中来,而是任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小学教材为中心的阅读更为少见,对于阅读的思考与深化,引导与提炼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的阅读并未与语文课堂学习衔接起来。而实际上,以苏教版为例,引入的国粹性内容增加了插图,体现了图文并茂的特点,如《学棋》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量,加入了相应的插图作为说明并有大量的拼音辅助,学生可以实现自主阅读。但教学时,老师已经习惯了讲解与灌输,学生的自主阅读倡导较少。学生被动性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主动学习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朗读文章,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中,教师应把课堂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上,多方面去发掘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过程。如在课堂一开始就播放《好汉歌》进行气氛渲染,利用学生常吃的零食里附赠的水浒英雄卡片切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各自喜爱的水浒人物等等。进而引入林冲这一人物的形象与事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越是生动的叙述,越是冲突性强戏剧化的叙述越能让学生聚精会神。所以在语文课堂的组织上,应贴近学生的心理,像讲一个故事,说一个传奇一样。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像《好汉歌》一样在朗读过程中模拟出慷慨豁达的气氛,体会到字里行间的韵味美。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惑,都是一线课堂上最直接的反馈。老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快速反应,科学插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四、善于评价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阅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自主性的行为,越是有阅读兴趣的同学,就越能在阅读的道路上找到乐趣,进而坚持终身阅读。而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培养时期,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那些开卷有害的书籍,不论是何种学科何种专业的书籍,只要学生有阅读兴趣,就可以鼓励其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看到了新世界,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阅读是触类旁通的,更是相互提升的,多元发展,探究为重也就是这个含义。基于此,作为小学老师,应时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其阅读的主动性,鼓励其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中继续阅读下去。在流程安排上,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课堂时间与课外时间进行协调,鼓励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阅读,同时引入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找到与文章作者同气相求的地方。当学生产生兴趣时,才能对阅读产生自觉性。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好的阅读课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慢慢过渡到对文章语言、构架、文章叙事风格上进行教学。如组织学生或者阅读小组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写读后感,交流心得等。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有哪些,在其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与能力。从这方面入手,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教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理解何为粗读,何为精读,何为浏览,何为做笔记。如粗读其本意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层次与架构。精读则是在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标注,对自己有疑惑有心得的地方进行标注,并写下感想等。而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也在此时得以记录,可以在阅读完后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一同讨论交流。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质疑,提出疑问,创设教学合作,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及时表扬,及时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的能力,感受到文章作品的内涵意义,进而为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为目的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若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如教学问题设计应引导学生质疑;合作学习应创造教学情境;阅读教学应善于捕捉课堂生成;善于评价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等。以供读者借鉴。

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4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情感培养教学出现的问题

1.语文教师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欠佳,找不到正确的培养方向由于情感的提炼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主观意识,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缺乏一定的了解,其自身的情感调控能力也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培养,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找不到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培养方法。2.教学模式不够灵活,限制学生情感表达的途径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式的定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小学生性格多种多样,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即使语文教师有了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意识,也很难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就出现教师盲目培养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学术性的情感描述,或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失去了探寻个人情感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领悟诗词之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语言简练,拥有优美的韵律,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或者当时的心情。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除了掌握古字词的含义、作用以及古诗的中心思想外,还要学会如何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要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养成一种提炼诗词情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将它的情感、语言等元素领悟出来,或者通过相应的手段发挥古诗词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教材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在这首诗中利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词将自己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候喜极而泣的心情,又运用“即从”、“穿”、“便下”、“向”等动词来描述自己幻想中归家的情境,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2.通过表演古诗词来领悟其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词,对于这些古诗词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演绎,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例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描写的是儿童生活的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表演时,主要注重对后两句的演绎,在保证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制造一种乡村春季的意境来协助学生进行表演,比如可以播放一些春意盎然的音乐或者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春景,在现场找几位衣着比较艳丽的学生在表演春天的花花草草,通过一些小动作的提示,使学生的表演生动活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情与景的真实再现,深切感受到童趣与春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情趣的喜爱之情。3.通过“画诗”来培养学生情感同上文中的表演诗词相同,对于诗词中情感的领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实现。图画中的色彩、线条、人物的表情也是可以展现诗人情感的途径之一,所以如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将其描画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感培养方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是表达诗人情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前两句中“生”和“挂”的描述来对这首诗的场景进行描画,画出瀑布的珠帘垂空,通过教师的引导,在雄起壮丽的“情景再现”中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验诗人创作时开阔的胸襟和超俗的精神面貌。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5

一、摆正师生的课堂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复杂,很多知识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调动起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语文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强化引导,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有的是听父母讲过,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所以对于这种知识的教学,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但是也有的学生觉得,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有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的了解,生活阅历尚浅,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现象,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他们也许会异想天开,但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找出新颖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问题太难,长时间找不到答案,他们的探究意识就会慢慢消退,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教学留白,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没有成就感。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之外,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品读、认真思考,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就轻易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开展语文留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透过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要通过设计疑问、语言停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从美学角度、情感教育角度,还是文学赏析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表达真情实意的文章,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素材。作为德育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助人为乐等等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分析了几点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进行,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在课文学习时,教师要注重课文的真实情感,通过对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真实情景模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学习中得到体会,融化文中的德育内容。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潮来之时的录像录音,让学生感知潮来之时的气势,默读课文中关于潮来的描写,最后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很快被壮观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法,可以将校内校外知识、课内课外知识、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结合教学法中融入德育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了。例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给学生上一次德育课,如,一次购物中发现售票员多给了一个阿姨一块钱,这位阿姨立即退回去了,通过这样简单的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受到了诚信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三、综合渗透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吐露自己的心扉、挥洒自己的才情,而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2)教师在课前三分钟可以融入德育,如,针对新闻中的一次交通事故,教师可以给学生上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3)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榜样、明星榜样、名人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7

2002年3月, 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使用“弱势群体”一词, 表明弱势群体已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从此, 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那么, 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缩影的课程中, 是否也相应地反映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是否也真实地反映出弱势群体的相关问题?因此,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代表弱势群体的人物形象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对上述问题加以验证和反思。

二、统计对象及范围界定

1. 教材范围及人物选取

本研究分析的小学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 , 小学1—6年级共12册。

本文的统计分析内容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代表弱势群体的人物形象。所选课文为教材中所有课文和选读课文 (其中包括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复习) 。人物形象的范围为12册书的课文中所描绘的主要人物, 不包括古诗词、神话和传说等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同时, 一带而过的配角、小角色和群体 (如孩子们、槐乡的孩子) 也不列入统计范围。

2.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 (Vulnerable groups) , 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 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 这个群体是社会援助的对象, 是社会福利的接收对象。”[1]我国学术界对弱势群体的分类虽无定论, 但广大学者普遍认可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部分。其中, 生理性弱势群体是由生理因素 (如年龄、残疾) 造成的, 基本包括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 在本文中也包括重症病人;而社会性弱势群体则主要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资本实力弱、生活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等方面。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共涉及317个人物形象, 其中弱势群体的人物数量为168人, 约占其中的50%。由此可见, 这套教材对弱势群体比较关注, 塑造的弱势群体人物形象数量较大、涉及范围广泛, 人物形象相对丰富。因此, 以此教材为依据来分析弱势群体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注:同一人物如果具有双重身份则进行分别统计入表, 因此本表统计总人数与弱势群体总数不同, 分类百分比和总百分比均按照将重复身份相加后的总人数统计。

1. 弱势群体类型比较分析:生理性弱势群体占极大比例

(1) 在此版本的教科书中, 生理性弱势群体人物的数量占弱势群体总数量的92.7%,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数量只占弱势群体总数量的7.3% (见表1) 。然而, 这种极不协调的比例关系所反映出的现象与社会现实并不相符。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出现了深刻的分化, 随着地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弱势群体的队伍也在逐渐增大。大多数学者认为, 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从整体上看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2]教科书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 虽不要求其能够及时呈现出全部社会问题, 但还是要避免误导学生价值判断的内容出现。教材对学生隐藏了现实社会中占大部分的低收入、低身份的弱势群体, 不仅会削弱学生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还可能减弱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

(2) 从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分类百分比来看, 儿童所占比例最大 (84.2%) , 其次为老人、残疾人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科书对儿童的尊重和重视, 以及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同时, 大量运用儿童形象向小学生传达“弱势群体”的概念, 既可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能激发起他们对同伴的关心和尊重。

2. 弱势群体城乡分布:城市比农村弱势群体数量更多

由表2可见, 在此版教科书弱势群体的城乡分布中, 不明确的人物形象所占比例最大 (47.6%) , 其次则为城镇 (33.9%) 和农村 (18.5%) 。很明显, 城镇中弱势群体的数量远大于农村弱势群体的数量, 比例约为2:1。然而, 根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可以确认0~17周岁的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万”。[3]根据国务院2010年9月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可知, “截至2009年底, 有2 347.7万城镇居民和4 759.3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 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597万人, 贫困发生率为3.6%”。[4]可见, 在现实社会中, 相比于城市, 弱势群体主要存在于农村。由此可见, 教科书中所突出的弱势群体的城乡分布与我国目前现存的弱势群体分布情况有较大出入。特别是教科书在大量儿童人物形象的选取中, 农村的儿童形象较少, 只有阮衡、闰土、嘎子等少量人物。与此同时, 该版教材也较少涉及农村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 基本上没有涉及农村留守儿童。教科书如此少地呈现真实的农村人物形象, 严重削弱了学生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了解和关注程度。

3. 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来源:国家、社会与个体自我不协调

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一个社会安全网络, 其中主要包括三个系统, 即政府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体自我支持系统, 三者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根据表3的数据, 我们发现, 在本版教材中, 涉及对弱势群体保护和支持的人物共有59人。首先, 社会支持的人数最多, 共有34人, 占57.6%。其中有形支持为14人, 无形支持为20人 (例如, 三年级上册《掌声》中的残疾女孩英子) 。其次, 个体自我支持的人数位居第二, 共有25人, 占42.4%。再次, 政府支持基本没有涉及。

不难看出, 教科书中突出了社会支持和自我支持, 而对在社会安全网中起主导地位的政府支持基本上没有提及, 这相对来说弱化了学生意识中国家救助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当前存在的弱势群体来说, 他们最需要的社会支持是摆脱生活困难、解决家庭贫困等问题, 而我国各级各类组织也在积极开展“送暖”“助学”等扶贫济困工作, 在社会支持中, 资金、物资的捐助是主要方面, 而教科书中对社会有形支持的提及次数远不如社会无形支持和个体自我支持, 这与现实稍有不符。但教材中突出了社会的无形支持, 这正是社会在精神和文化层面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的表现, 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注:同一人物如果具有多重支持来源则进行分别统计入表

个体自我支持占总体的42.4%。教材较多地选取了通过自我支持解决问题的弱势群体形象。例如, 四年级上册中靠自己的努力和独立精神游历欧洲的14岁小姑娘乌塔;又如, 六年级下册中靠自己的沉着和冷静博得观众喝彩的顶碗少年等。这些人物形象均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争取。在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中,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正视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树立自我价值、增强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4.“弱势群体”究竟弱不弱?

张计兰在对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科书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统计分析后, 得出了弱势群体“强”而不弱的结论[5]。而笔者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科书进行统计后也发现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此方面颇为相似。

根据统计结果, 在本套教科书所呈现的代表弱势群体人物中, 通过自己的坚强、智慧、理性和大爱精神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和显赫地位的共计20人, 占弱势群体总人数的11.9%。例如, 《不懂就要问》中的孙中山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的周恩来等;通过牺牲个人利益或依靠自己力量去帮助他人的弱势群体共有50人, 占弱势群体总人数的29.8%。例如, 《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青年以及《再见了, 亲人》中的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等。相比之下, 经受痛苦、生活贫困和权利被剥夺的人物只有8人, 占弱势群体总人数的4.8%。例如饱受饥寒的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梅花魂》中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等。

由此可见, 教材中这些人物虽为弱势群体, 但却充满智慧, 品德高尚, 意志坚强, 不屈不挠, 最终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或社会价值。从这个方面来看, 教科书中的弱势群体并不弱势。这样一来, 学生虽能感受到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但却有回避问题之嫌。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大爱精神, 也不利于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真实状态和需要, 并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

四、结语

本研究仅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 加之本人能力有限, 在归类、统计过程中含有较多主观因素和不严谨之处, 因此样本的统计意义可能有所下降, 某些结论的普适性也有待证实。但基于上述的统计分析, 有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伴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 弱势群体作为在市场经济中被剥离出的群体, 应该如何客观认识并正确对待, 在语文教科书中又该如何真实地体现?课程与教材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这些都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21.

[2]张晓玲.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71.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http://www.women.org.cn/alln ews/02/1985.htm l, 2008-03-05.

[4]《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EB/OL].http://www.scio.gov.cn/ztk/dtzt/36/3/201009/t758636_1.htm, 2010-09-10.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8

语文学习,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和精神成长有着特殊意义。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美质和韵味,而且能够汲取祖国以及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和丰美的养分。语文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包括课外自由而广泛的阅读。语感的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作品的广泛涉猎和独立感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更为合适。智力是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几大方面。对于刚刚跨入学途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又怎样去培养他们的智力呢?

一、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就是对事物进行仔细地查看和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写作的好坏。所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重要的环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后,观察课本的插入彩图,问学生在彩图中究竟看到些什么?有的说:看到了柳树、燕子;有的说看到了青的草,绿的叶,还有各色鲜艳的花;有的说看到了蓝天白云和湖面上的倒影,还有几痕电线上停着的倦燕;老师说让学生再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小学生们都摇晃着脑袋表示没有什么可发现的。老师说:“我还看到画面上有风,湖面上有一圈圈荡漾开去的波纹。”“哇!真的,柳树正飘飞着,这不是风在吹吗?蓝色湖面上真有波纹一圈圈漾开哩,老师真会观察!”同学们窃窃私语,为老师“独特”的发现而感到特别惊讶。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智力的标志。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几种方式:一是营造氧气,激活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民主开放的教学中培养,因此,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氧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探索,就能激活创新思维。二是提倡质疑,激发创新思维。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这句话告诉我们:有疑是学生学习中勤动脑筋的表现,教师应保护和鼓励,引导学生从“生疑”到“质疑”再到

第 1 页第 1 页 “释疑”,激发学生的求索精神。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后,鼓励他们有疑质问,一学生首先对题目中的“借”字提出质疑,他说语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蜀吴联合抗曹期间,曹操和孙权势不两立,他绝不会把箭借给自己的敌人,是诸葛亮施计骗子曹操的箭,应把“借”改为“骗”,围绕这一疑问,教师让学生展开相互讨论,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学生明白了“借”是作者是采用诙谐的手法,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又暗示了双方还会有交战,而且诸葛亮还要将箭一一归还于曹操,所以“借”比“骗”更为恰当。三是启发想象,鼓励创新思维。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它使人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如:一天语文教学课上,老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学生围绕画面的主题来写出画面中人物的精神、动作、语言等,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想象,让学生动笔,就不可能写出雷同的道:“水,我见过奔腾不息的江河,它穿过峡谷,绕暗礁,向着大海,英勇无畏,一泻千里,勇往直前。”还有一个学生写道:“无数的细流,汇成浩荡的大海,而汹涌在海面上的细浪,仿佛是无数的前赴后继的雕塑家,他们坚毅、踏实、长年累月,日日夜夜,坚持不懈地工作,将无数岩石,雕成奇态,给人类铺展成无数壮观的画面。”这美丽的描绘是想象的结晶。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根本特点是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启发注意自觉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教师的导向角色。课堂上当老师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传递以沉静的眼神或一个亲切的微笑,暗示学生加以提醒,还可以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请他回答。其次,是采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有记忆能力,才有人类的整个智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要想办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

第 2 页第 2 页 能力。小学生的记忆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让学生知道记什么,怎样记,为什么记,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增强有意识记,以理解识记为主,机械识记为辅,灵活运用各种帮助记忆的方法,有的课文可以分段记忆,有的可以分点记忆,还可采用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总之,增强记忆,就要同遗忘作斗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智力培养是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而实现兴趣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充满生机,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也会有很明显的提高。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9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的实践 1.课前导入。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几分钟的导入相当的关键。好的导入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前的导入活动。例如,在上课之前的五分钟内,要求学生一起唱英文歌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等辅助工具的作用,播放孩子们喜欢的英文歌曲或者是电视,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将这种浓厚的气氛很好的过渡到英语教学中。

2.加强课堂教学生动性。

在对新课标进行改革的条件下,仍然有很多教师利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僵硬,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更严重的就是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疲倦感。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学模式应该更加的生动有趣。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出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对话教学应当重点把握的要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师生之间进行的英语对话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对话教学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相互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进行共享和合作的精神上的交往过程。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愉悦、轻松、和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

2.抓住突现的课堂对话契机。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教学中。对于那些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应该为他们设计出有利于他们展现自我的环境,使他们在展现过程中能够找回自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第 1 页第 1 页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视倾听的重要性,而要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不管是学生讨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不管学生讲的内容是否正确,都要认真的倾听。因为教师通过认真的聆听,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到相互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巧,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运用直观的课堂对话媒体。

通过直观的课堂对话媒体的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的贴近生活,这是目前英语对话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对于无法带入课堂的教学设备,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创造各种各样新奇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谈论自己的过去经历时,无法生动的用语言表述出来,那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将其过去的经历一幕幕的展现出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并让学生对其进行阐述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教师真实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到十分的亲切,自然而然学生在无意识中就熟练的掌握了“过去式”的用法。

4.创造生活化的课堂对话情境。

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的设计都是以生活经验作为基础的。所以,在课堂上的英语对话教学的设计也是来源于生活事例。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添加一些生活情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在表达对象和语言之间建立桥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对话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情景链设计

1.在四年级的英语对话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谈论买凉鞋,教师可以对其设计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可以这样进行设计:教师准备暑假去海边旅游,为了能够充分的做好一切准备,教师安排学生为其设计一份旅游所需要物品的清单,哪一位学生所列的清单最科学合理化,那么就采用谁的设计方案。在英语教材内容中,已经列出了买凉鞋的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把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在这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

第 2 页第 2 页 能够快速记住相关的新单词,同时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单词。

2.教师带领着学生设计好的购物清单,进入商场,在购物过程中就会应用到所学过的英语知识,使课堂情景充分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这一种情景对话的设计不仅简单,而且运用起来十分的巧妙,能够与课堂情景直接相链接,如果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那么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技巧和对话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意识中使学生加深了对重要句型和词汇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水平。对于小学课堂对话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口算就是心算,要求学生听到算式后在大脑中演进计算过程,迅速地得出答案,将答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达给教师,虽然程序简单,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我们当今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导,认为口算不重要,只要能笔算就行,因为考试不考口算。要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计算中,学生把运算数字输入大脑中,口算是通过大脑的演算,用口头表达出来,笔算是用笔演算书面表达出来,笔算包括了心算的程序,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熟练地进行心算。我执教小学数学以来,认真研究心算教学,不断地修改教案,立足于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心算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地认识口算教学,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口算是考查学生综合数学智力的一种简捷、速效的方式,其原因是,当老师把题目口头表达给学生,学生接收数学信息存在大脑中,显然考查了学生的瞬间记忆力和注意力,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有效地储存老师输入的数据及运算符号;第二,就算学生储存了数据,不能将数据在大脑中有效运算,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考查了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镇定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口算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可小视。

在口算教学中开始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有点畏惧胆怯的心理,应该计算正确的题目都做错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沉着冷静地面对,不仅如此,而且还能挑战题目。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驱使学生内心的动力,去实现目标,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调动视觉听觉等一切感官,激发学生情趣,开发学生智力。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是最宝贵的非智力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的兴趣,口算教学初始阶段,要尽量把题出简单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口算的信心和勇气,例如:5+5=?20-15=? 5×25=? 题目虽简单,但是给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提供了诸多的训练机会。熟记常用数据运算的结果,能为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125×8=1000、25×4=100、12×12=144,这些常用数据的计算熟练,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计算难度。通过口算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计算技巧,提高学生心算速度,例如:12×25=?可以将原式转化为3×4×25=3×100=300,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技巧,把不熟练的算式转化为熟练的算式。

二、训练的方式多样化

我们在训练口算时,方式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我会根据儿童的活动方式和心理规律设计训练的方式。孩子天性爱玩,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既科学又合理,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游戏可以放松学生心情,减少心理压力,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享受获取成功的快乐。我结合本校实际,采取了以下几种训练模式:

1.扑克游戏计算法。

小学生喜欢玩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在玩中思考,在玩中优化组合人力资源。我在小学尽量将数学内容游戏化,学生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感到轻松、愉快,减轻了学习数学的压力。在游戏中开发智慧,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玩扑克是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有的喜欢打凑十四,比如10与4、9与5、7与7、8与6,都能构成14,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学生在玩中寻找数字规律,在玩中思考,在思考中优化了游戏方案。其次,可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在扑克中抽掉K、A、J、Q、大王、小王几张扑克,剩下的是数字扑克,可以一个学生抽出扑克,连续抽出,要求参与口算的学生直接说出相加的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最先算出正确得数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学生积极思考,高强度、高密度使用计算技巧,否则就快不起。多次这样训练,学生正确计算的时间会一次比一次短。同时也可以做减法运算,首先说出数字扑克相加的得数是多少,每拿去一张牌,口算出得数,直到拿去最后一张牌,得数为0。在游戏中学生好胜心强,千方百计获取胜利,不会放弃任何努力的机会,教学效果很好。

2.找朋友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朋友的活动就是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数学算式,每个数字和各种运算符号要求举牌,最后看得数是多少,最后执行运算的学生去找相应算式中的家园。学生要想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必须迅速地算出得数,否则会找错朋友的。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速算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自己在活动中树立了责任意识。

3.争夺红旗赛。

我在训练口算中,出的题目难度呈螺旋上升,口算时挑战学生智能,最高一组口算题难度最大,谁先算出,谁就是流动红旗的获得者。流动红旗虽小,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它就是冠军的标志,人人向往,每个人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取流动红旗。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同学的认可,流动红旗会在他们心里产生强烈的震撼。可以以组为单位比赛,也可以学生个人之间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打造团队精神,认识到竞争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不是争个你强我弱,同时也树立了一种在团队中的责任意识。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11

一、有序观察,探究式学习的良好开端

观察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而生命世界的观察是开放的,田野、校园都可以成为孩子观察的场所,教师要组织学生系统、有序地观察,适当时还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获取知识。以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为例,这一单元的主旋律就是让孩子去观察。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的教学是开放性的,我们可以让孩子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生命,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讲给大家听,然后做总结。第二课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观察的基础上说说“你想怎么观察?你准备观察植物的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也就不会盲目。上“观察蜗牛”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细致地观察,使学生获得对蜗牛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等比较完整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画图、列表等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一来,观察认真仔细的学生就会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又可以用问题作引领,让学生通过仔细的再观察和其他渠道来解答这些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提出假设,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一环

假设就是大胆的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围绕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假设。假设无所谓对和错,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教学《果实和种子》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诸如“需要阳光”“需要适合的温度”“需要说水分”等答案。孩子说出的这些假设都是经过思考的,不管他们说的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假设,并且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最终的答案。其次,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假设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的观察是细致的,他们提出的假设虽然很大胆,却是毫无根据的乱猜。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暗示作用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在假设时,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毫无边际,同时还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探究花枯萎的原因时,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情景:老师家里有两盆花,一盆放在家里面,一盆放在阳台外面。老师出差一个星期回来以后发现两盆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边说边把两盆不一样的花放到了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这两盆花之后,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假设作为探究式学习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出假设,以此训练学生思维。

三、科学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实验的途径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观测、实验、调查、制作等,以此获取必要的实验数据。例如,学习完《生态平衡》这节课,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他们看不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更别说对生态平衡的了解了。这时候制作生态瓶的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亲手制作生态瓶,学生了解了原来这就是生态系统,小鱼、小虾、水草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平共处,这样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这样的实验比教师在课上单纯的口述要强得多了。大多数的实验都有变量,如光、温度、水等。探究式学习往往需要进行对比实验,其实就是确定变量。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要尽量确保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要相同。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12

小学英语教学是儿童在本族语言环境中接受外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由于他们生活在汉语交流的生活环境之中,加之乡镇儿童学龄前英语教育存在差异,使学生学习英语感到抽象,单调乏味,容易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抓住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儿童兴趣,构思情境交融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上台表演,师生可以合作交流,可以全班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打造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课堂环境。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风气,使他们通过小学英语教育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构思情境交融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的构思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培养目的,钻研教材,抓住小学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紧密结合小学生好奇好胜、活泼爱动,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构思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可选择与教学有关的图片,儿童歌谣,英文儿童歌曲,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英语情境条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动姿艺术的作用,形成情境交融的英语课堂互动氛围,为学生提供轻松展示自我的平台。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产生探知英语知识的兴趣,强化求知的欲望。形成学生在情境导入―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留恋在情境中结课的教学体系,为他们课间、业余留下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的回味。科学构思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堂导入的关键环节,感知是学生产生情感,产生兴趣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如游戏导入、温故知新导入、外文歌曲导入、创意情境导入等诸多方法。导言设计要紧扣教学主题,有新意、趣味性强,接近学生欣赏和理解能力,如在导入Birthday这一课时,先问学回自己是如何过生日的? 然后模拟过生日的情景。打开多媒体出现生日快乐的字幕,播放 “生日快乐”的音乐,第 1 页第 1 页 丰盛的生日蛋糕映入学生的眼帘。大家会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Happy Birthday to You……”把学生的思路立刻带入自己生日宴会的回味,把日常生活情景搬进课堂,使学生感知情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好奇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接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的主题,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构思情境与教学语言艺术、动姿艺术交融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于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参与的活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课堂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动姿艺术,是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的纽带,把教学艺术融入情境的教学环境之中,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师生共鸣的课堂氛围。

3.1 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构思要处理好教师课堂主导与学生课堂主体的关系

教师要做到精讲,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表现空间,使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之中。如:用英语趣味游戏、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抢答竞赛等等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如:五年级英语教学的问路对话:Excuse m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Town Hospital? 教师制作好多媒体PPT,标注学校附近位置的路线图,根据画面的线路图标记和学生进行问路对话。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课文中的对话,也复习巩固了一些常用句型、常用词汇,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对话中出现的错误。在互动中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在互动中加强对英语的记忆,在互动中体验学好英语的成就感。

3.2 做好情景构思与教学艺术的融合

规范语音、语调,用韵律和谐、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与动姿语言艺术唤起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语言艺术和动姿艺术的有机结合,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的动姿艺术很重要。一名好教师就是一名好演员,一个手势,一个

第 2 页第 2 页 眼神,一个面部表情等动姿语言艺术,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据直观形象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效果,及时调整,变换语气、语速、语调,增加对学生的感染力。讲到Animals一课时,老师可根据课文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如:dog,cat,tiger等等,势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互动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强化单词、语法、句型的记忆。

情景交融式教学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通过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不断发展完善,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只有把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动姿艺术科学地融入情境教学模式之中,才能达到情境交融,产生师生共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氛围,提高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简述_通用版 篇13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重点: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难点: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能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出示:我的发现】,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

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 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框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

5、【出示:脱掉拼音的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7、拓展:

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出示:课外字】

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

3、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出示:五颗()一座()一本()一幅()一架()一间()】

6、要求填空。

(小鸟)

(人)

()

一只(小鸡)

一个(故事)

一把()

(狐狸)

(书包)

()

()

()

()

一块()

一条()

一盘()

()

()

()

7、巩固练习。

一枝()

一粒()

一位()

()

()

()

()

()

()

一座()

一排()

一棵()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教学重点:

1、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教学难点: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能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出示:“我会读”。)【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出示:AABB式的词语】

二、读读背背。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出示:《走山路》】。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

5、指导背诵。

6、齐背儿歌。

三、小结。

多积累词语会让我们出口成章,令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大家一起去积累词语。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今天上课讲的词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本领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口语交际——合作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激发学生交流的自信,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事情的经过;学习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学会尊敬赞赏他人。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事情,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那天老师听到一个笑话,同学们一定也想听听吧?

【出示:那是圣诞节那天,有个小朋友独自在家,他多么希望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爬进来,送他一个节日礼物呀。他等呀等,圣诞老人终于来啦,只见他从大口袋里取出一个神秘的礼物送给了这个小朋友。小朋友高兴极了,他打开礼物一看,从开心转到失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收到了一副羽毛球拍。】

大家听懂了吗?小朋友收到羽毛球拍之后为什么感到很失落呢?

很多事情和打羽毛球一样,没法一个人完成,这就需要有同伴的——合作。【出示课题:合作】

同学们都喜欢玩打花巴掌的游戏,我也很想玩,可是却没有合作伙伴。今天大家玩儿给我看看好吗?

二、游戏。

1、打花巴掌。

【出示: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再来玩儿一个游戏好吗?

2、瞎子背瘸子

一个孩子被蒙上眼睛充当瞎子,另一个孩子充当瘸子,俩人绕教室走一圈。刚才我们玩了两个好玩的游戏,下面如果还想继续游戏的话,老师可要稍微提高一点难度哦,敢挑战吗?其实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你玩游戏的过程说一说。想玩吗?

3、分组竞赛游戏。

(1)将四种不同颜色的小棒混合在一起(每种颜色20支),四人一个小组,数数小棒有多少根?比比哪个小组速度快?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出示:一个好汉三个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告诉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显然胜过一个人的力量。但并不是说,人越多,事情办得越快。人多,还得讲究合作的技巧,如果大家都争着抢着乱作一团,那必定会影响做事的进度。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出示:有个外国老太来中国,她找了几个中国孩子,让他们做一个游戏,她把几个栓着细线小球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小球通过。

她说:“这是一个火灾现场,每个人只有逃出瓶子才能活下去。” 她让每个孩子拿一根细线,开始了,只见几个孩子从小到大,依次把小球取出来了。

老太很惊讶,她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实验,但是没有一个成功,那些孩子无一例外地都争先恐后地把细线拼命往上拉,最后导致一堆小球堵在瓶口„„】

(2)给简笔画涂颜色。(提示合作讲求方法,不能乱。)

刚才在课堂上我们和同伴一起做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现在,我要问问大家,在课外,你和别人合作完成过什么事情吗?如果一下子实在想不起来,讲个关于合作的故事也可以!

三、口语交际

【出示口语交际要求】

1、齐读要求。

2、给同桌说一说。

3、班内汇报。【出示:说事情时,用上神奇的小手掌: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感受。】

4、评选出优胜小组。

四、积累

合作让我们感到快乐,成功的合作更能使我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本单元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合作的谚语,谁来说一说?

1、学生单独发言。

2、齐背识字5。

3、【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

上一篇:高三地理文综试题下一篇:春居寄友生,春居寄友生齐己,春居寄友生的意思,春居寄友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