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共12篇)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1
课堂氛围是指教学过程中笼透在课堂物理时空里的一种气场, 是教师把控和调节的抽象性现象。在新课标的全面推广下, 小学语文教师所担负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并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优化策略进行阐述, 以期改善语文课堂氛围, 为实现高效教学目的提供参考。
一、巧妙导入课堂知识,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前巧妙导入课程, 是决定学生能否专注听课和学习的关键。教师如果将这个小小的导入环节用好, 就可以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因此,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 才能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 在学习《秋游》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谁去参加过秋游?秋游时都看到什么景色?”然后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 分别说出自己对秋游的看法和建议。然后结合文中对“郊外”景色的描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词组进行表达, 从而锻炼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优美性。例如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描述自己对秋游景象的描述, 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而更愿意认真地学习下面的语文知识。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引进教学,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 为以后积极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由于处于低年龄的时期, 自控能力和专注力方面有所欠缺, 尤其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被动接受灌溉式的教学方式, 更容易造成学生疲倦, 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时刻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中, 并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如, 在讲解苏教版语文课文《三袋麦子》的时候, 教师通过问学生“小猪、小猴和小牛, 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结果, 例如一个胖乎乎的学生回答说是小猪, 因为他和小猪一样爱吃, 教师这时幽默地对小同学说:“一看你肉乎乎的可爱样子, 就知道你喜欢小猪。”回答问题的小胖同学就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着, 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许多, 教师此时接着问:“你喜欢小猪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通过学习文章, 用文中小猪心灵手巧用麦子做各种面食来回答, 赢得同学和教师的掌声。接下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喜欢省吃俭用会过日子的小牛, 还有的喜欢具有创造性的猴子, 有些学生还建议这三个同学一起开酒店, 聪明的猴子当经理, 灵巧的小猪当厨师, 省俭的小牛当会计。这种思维就是在轻松的氛围中生成的。学生通过假设情境发散思维, 主动参与教师的提问, 一方面更加掌握了课本知识, 另一方面对扩散思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合作交流, 大量的实践证明, 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发挥自己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 将学生分成小组, 并在安排任务的时候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使每个小集体在共同探索和探讨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 获取知识并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还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意见以及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 并不断自我反思, 拓宽思维方式, 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例如, 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荷花》之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 让四组学生中各选出一名学生, 分别扮演“荷花”“小鱼”“蝴蝶”“蜻蜓”等角色, 并根据文中的语言叙述进行人称转换的对话, 比如, “蜻蜓”说:“荷花姑娘, 今天清早, 我和一群小兄弟一早就飞上了蓝天, 掠过小河, 为大伙儿消灭许多害虫……”然后“小鱼”说:“荷花姐姐, 昨晚的月光真明亮, 池子里又静又美, 我甜甜地睡了一觉, 还梦见了龙门……”学生在这样的分角色扮演中, 不断领悟和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相互评价和互相帮助, 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语境的理解, 更加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中的创造性, 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另外, 现代小学教学中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发挥创造性思维, 更好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项目, 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不仅可以保障教学效果的良好发展,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无忧无虑的轻松环境下自然而然接受语文知识, 实现教与学的理想关系。小学生处于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形成的时期,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通过采取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2
学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反之,教师的批评指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偏激、攻击等行为。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不一样,有的语言智能突出,有的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有一个小小的善举,教师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真诚的赞赏。
学习体会
通过听曾老师的讲座理解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
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
3.十三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⒀沟通与合作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上好课
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是一个很宽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不难从中找出共同点。
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上应建立起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了。这需要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要过硬,还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巧,来驾驭课堂。
第三,善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利用学生本身的的经验基础,重新构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拓展。让课堂充满生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
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感受和体验,提高阅读品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制定阅读计划,提出目标要求,激发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使学生喜欢读书、爱书,教会自主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掌握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自我评价阅读法等阅读方法;自觉摘抄优美语段、生字生词,勤于积累精彩词语、名言警句、背诵美文,富于联想、善于表达,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内容、感受课文、抓住要点的能力,不断地提高阅读速
度,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
做一名“有爱”的教师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
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热爱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五心:
1、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挚爱之心。
2、教师要有尊重信任的真诚之心。
3、教师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
4、教师要有宽容忍耐的理解之心。
5、教师要有人格崇高的自律之心。
总之,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要想对得起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我们必须具有爱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小学语文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
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
一、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
“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五、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六、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
人生,走向人生。《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国培中聆听了专家对《2016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深有感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具体方法: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1.抓住容易迁移的地方仿写。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
3.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1.参观,游览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安全地开展活动。
2.语文知识竞赛;
3.科学小实验;
4.游戏,比赛活动;
5.社会实践活动;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那内容从何而来?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等。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忽略了。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教学也少不了作文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
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纵上所述,课堂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小学英语教学我的研修日志
我的研修日志
洪山区李桥小学英语教师 夏娇
这次学习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大有改进。远程培训也确实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在当今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多媒体的引进也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不但便利和丰富了教学,活跃了气氛,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课堂里,也可以体会到很多学生的英语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着反思。我觉得要非常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尤其是领读。而不能完全用听录音来代替教师的领读。在我所执教的三个年级中,学困生的最大
特征就是:根本就不会读。一个完全不会读课文的学生怎么去听懂,交流或做题呢?即使我用了很多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语法,强化要求他们背单词也是无济于事。最后我明白要让学生学会读课文,认真背诵课文,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的积累方能融会贯通地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朗读是英语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成为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现在朗读却成了英语课堂中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我个人对朗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前朗读
我要求学生在老师还没来之前朗读单词及课文,这样可以有效的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并且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句中反复出现的单词不仅加深了“形”的认识,而且获得了“声”的直观。
二、示范朗读,请学生模仿跟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并且熟悉课文,并注意观察我的口形以及语音、语调,然后再跟读。带读
一遍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后,再放课文录音请学生跟着录音读,每句话后停顿,请学生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课余采取全班齐读、开火车轮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掌握课文知识,提高朗读的能力。
四、开展英语朗读比赛
在教学中,我还开展了朗读比赛。因为本校三个班级的英语都是我执教,所以先在班级进行朗读比赛,把全班分为两大组,运用“爬台阶”的游戏,看哪组得分最多,最先爬到插有小红旗的顶端。然后再拓展到了班与班之间比。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动力,让很多不敢读的学生敢于大声大胆地读,通
过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切实提高了英语朗读的兴趣。
总之,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3
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
培训期间,我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既能让学生高效的了解学习语文课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最后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语文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语文讲的是语言和文字,而不是讲故事。也就是说在讲课 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感悟把语言符号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把活生生的生活准确概括成语 言,让学生懂得这些语言符号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在每一篇文章 的学习上,都力争让 学生学到一点,且要把这一点学透就可以了,而这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教 授。
2、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 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 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3、多读多练,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 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 程中我发现藏族孩子阅读能力不佳,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 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于练字,认真
书写。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 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这更是农村学生需要加强的,他们在学好母语的同时 还必须勤于练习写汉字,写一手好字,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值得赞许的。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 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 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耐心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 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强。但 同时,他们做事
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对事情的认识不够,老师就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 生的学习步入正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插上希望的翅膀。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一、具体做法:、课堂阅读学习时有意积累。
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每学一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细心揣摩文中的词句,如哪个词用得好,怎么好,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在反复的语感训练中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并熟记。、学习使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
学生摘抄词语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运用课文的用词造句方法,围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一个小话题,一件小事写好一段话。不求数量的多少,讲求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二、操作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1.运用字词从写句子入手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写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在写话时,一定要用到字词,学生写话时所用到的字词必是自己理解的词语,积累了的字词,只有积累得多,用时才方便得心应手。学习语言是积累,理解语言是为了应用。在指导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注意了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用一个、两个字词写好一两句话。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又训练学生用
一、两个词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到四年级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连段成篇。这样的训练,既延续了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了写一段话的训练,减少难度,为学生走向成功辅设了台阶,使作文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学生对已积累的词汇、句式以及语法等语
言材料的尝试性、创造性的运用。
很明显,对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词汇积累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位教师在阅读指导时,特别重视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词汇真正理解、分类积累和练习运用。
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习、理解文章中词语运用的精当,表达方式的巧妙后,从学生个人兴趣出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这是理解和积累。而积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学会举一反三。因此,他又强调让学生运用所选词语及写作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小事,以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勤动笔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每日一积累、一话题,天天记,天天练,训练学生养成了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练就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也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写身边生活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从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中,品尝了生活的酸甜,1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从中也学习了做人的哲理。
而在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中,进一步健全了学生自身的人格,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在选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生在理解语言之后,他们就要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词语,写自己的生活,准确地表达思想,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要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恰当的运用所学词语,去表达
新的生活,新的内容,这是一种尝试,这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
2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研修日志3
浅谈语文字词教学
通过培训,观看视频教学,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这次培训的可贵。同时也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教。结合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我认为应该重点培养中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语文素养,积累语文中的情感。一个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难说他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一个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是很难读懂别人写的文章的;一个不会理解文章中别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所以语文的积累,从中学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因此语文积累就
应从小学开始。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不但要阅读课内的语言材料,还要阅读课外读物,而大量阅读课外材料更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经验证明:一个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与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是相差得很远的;一个酷爱读书的学生与一个讨厌读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是相差的很遥远的。从这一点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多多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首要条件之一,任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花多些力气去引导学生早些进入课外的阅读层面,这样小学生就会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提高得很
快了。
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尽早把学生引进写作的层面上来。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比积累和阅读难得多,尤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在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师资的水平底的情况下进行上面几种语文教学活动,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四、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课时资源有它本身自己的特殊性,课时资源没有利用好的话,时间也就过去了,不能重新倒过来算。倘若教师因个人原因耽误了课时,必将影响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让语文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惟教材而行”,也不是“抛教材而跑”。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倡导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4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价值
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国民的文化修养在诗词就可表现出其水平高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诗人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雄心让人激奋感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诗词的讲解是时代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平仄押韵及对仗工整是古诗词的重要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规范语言文字,并提高其语言准确性。爱国、闺怨、送别等都是我国古诗词题材类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知识及写作素材的过程。受古诗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化修养。此外,夸张、叠词、比喻等修辞手法经常运用于古诗词中,艺术性极强,朗朗上口的古诗读起来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受。学生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进行积极的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会得到极大提高,在古诗词的意境美之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去学习,而是开始主动探索诗词中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诗词具体的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反复品味原文的语言美
内蕴丰富、精练、言简意赅是我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人在写诗时,很注重炼字,如,贾岛写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写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再如,作者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区区二十个字,柳宗元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山中幽静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蓑笠翁”夹杂在“万径”和“千山”这一寂寥广阔的环境中,更显空旷,同时也带上了一丝自由自在的洒脱之意,而在“灭”“绝”的这些看起来十分冰冷的字眼中带上一个“钓”字,全诗死寂的画面一下就有了生气,活了起来。《江雪》描绘的是一幅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在诗词的背后向我们展示的是作者柳宗元孤傲、洒脱的内心独白:在纯洁而寂静的天地间,一个凄冷孤寂的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生活是如此的平淡,而性格又如此孤傲。在“鸟飞绝”“人踪灭”安静寒冷的氛围中,天寒地冻毫不在意,世间烦恼全部忘记,只是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用山水景烘托的是寂静氛围,并以山水之间隐居的渔翁自喻,对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郁闷心情尽情地进行抒发。通过学生的反复品味,就是要让其理解这短短二十字小诗蕴涵的情感信息和抒情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诗词学习要求中指出,学生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只需学会生字词,对诗句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并能够做到背诵和默写即可;学生第二阶段则在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理解诗句的内涵,依据诗的内容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除此之外,对一些古诗词常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作者的姓名及写诗的时代背景;区分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等古诗题材;知道古诗如何进行押韵;明白如何区别通假字。例如,“景”在“返景入森林”中通“影”,“柴”在《鹿柴》中通“寨”。虽然这些古诗常识在大纲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懂得,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在小学就应该开始接触并对古诗词较为系统地了解,可以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宽,并对古诗词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学生高年级阶段,古诗词的基础就已经比较深厚了,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创造、分析、记忆、语言表达等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增加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进入到可以初步领会古诗词思想意境的新阶段。
3. 对比教学
意境和感情基调是学习古诗词中比较高的学习阶段,而这两点在许多古诗词中却是相似或直接就是相同的。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行对比教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对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进行极大提升。例如,《泊船瓜洲》的中心情感思想就是“思念家乡”。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过主题相同的古诗进行回忆,比如,王维写的《杂诗》、李白写的《静夜愚》等,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这几首诗的异同,让学生对相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巩固复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古诗词认识不是太深刻,古诗词的魅力也无法感受到。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行激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前,对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可以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古诗词才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古诗词中魅力尽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去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以此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令学生对乡情、闲情、友情、爱国情、亲情等主题的作品情感进行正确把握,使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聆听李白的心声——浅谈小学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5
结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如流水般消失,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苦有甜,课堂是我和学生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时我们一起畅谈生活的经历和乐趣。暑假即将来临,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如下总结:
一、设置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
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俗话说“泉有泉眼,文有文眼”,于是我紧扣这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大限度的串起爱的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将要写的内容。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便让学生就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孩子们为什么沉默?
3、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
4、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紧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
浅析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极其的被动,而在小学语文中语文园地的板块,有效的打破了这一模式,该板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来进行教学,不仅对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巩固,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各方面仍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的教学优点
语文园地板块实际是之前教材中基础训练板块的改进,一方面是对之前学习的知识与技巧进行系统有效地整合梳理,另一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具体的教学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语文园地板块分为六种形式,分别是“我会连”、“读读比比”、“我会找”、“我会读”、“读读说说”、“读读背背”,而这六种形式的小标题大多以“我会”的方式出现,在字面上给了小学生极大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就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因为看到题目是“我会”,学生为了展示自己,可能还会事先自己学一学练一练,做好准备。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习方法的养成非常重要,其中主动学习,是由于自己的兴趣使然,所以必定事半功倍。
(二)使教学更具新颖性。由于语文园地板块与以往教材中基础训练板块有所不同,所以教学方法势必需要调整,而结合语文园地的组成部分,明显已经不能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一次,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而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除了“看”以外,还有“读”和“说”,这样教学方式就不能仅仅只依靠单调的文字,教师还需要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如此新颖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教学更具综合性。语文园地板块教学的综合性主要是表现在内容、基础知识点以及课内外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内容方面,语文园地板块是对上一章学习内容的总结归纳,也就是温故而知新。基础知识点方面,语文园地板块的六种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践中锻炼了基础知识,也就是巩固了自身的基础,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课内外教学资源方面,具体则是指学以致用,在语文园地板块中“说”与“读”的形式中,即锻炼学生口语交际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的教学模式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现如今,大多学校都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即可以把单调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而这些都是小学生们的喜好,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师生互动模式。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模式,应该告别“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开启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交流沟通,会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在语文园地板块中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多问问题,或者教师多表扬经常提问题的同学,这样有助于班上掀起一股“敢问风”的热潮,然后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进行角色交换模式。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不活跃,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在语文园地板块学习中,教师还应该进行角色交换的模式,即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来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分析,然后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的教学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园地板块是比之前基础训练的板块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我会找”为例,在以前的教材中,直接陈述教学知识,训练题直接呈现。而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自己总结知识,学生得到的不再是结果,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总结出来的知识与结论的记忆更加深刻,也大大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语文园地板块的学习,学生不再是只学到了几个字,更是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语文园地板块中的“读读说说”,就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交际,这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学到的不在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学习也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智大多还不成熟,各方面都还在培养与逐步养成阶段,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建立。而语文园地板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部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板块的优势,并且搭配有效且全面的教育模式,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势必做到每堂课都生动有趣,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1).
[2]肖庆国.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板块教学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3]戴滢.浅析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J].新课程(下),2013(08).
[4]肖彩霞.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5]唐梦.论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J].课外语文,2014(20).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的基础学科。作为一种表情达意、信息传输的符号系统, 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语言的美育功能包括了其生成功能、形象感染功能和意蕴的浸润功能。如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过度追求形式, 远离了真实, 语文并没有回归到本质上来, 语文课缺乏充足的“语文味”。课堂中没有含金量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只是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 却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优秀生的发言遮蔽其他学生发言和学习的真相, 培养出一束束虚假的“塑料鲜花”, 没有真实, 没有生命。对此,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审美、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导入美
良好的充满激情的课堂导入是灵动、高效课堂的开始。语文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氛围和情感的认知过程, 因而灵动、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感。语文教学要努力创造适应于学习内容的课堂氛围, 通过运用慈善化的语言、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将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使学生如入其境, 如见其人。
例如教学《船长》一课时, 在导入该新课前,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 有这样一位英雄, 当面临险境时, 他没有退步和回避;当需要在个人安危和他人安危二者之间做出抉择时, 他毅然选择了放弃自己安危, 牺牲自己, 挽救大家。他的选择赢得了“英雄”的光荣称号, 那么他是谁呢?又是怎样赢得光荣的“英雄称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阅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通过设计这样的导入语, 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感受到美的学习气氛, 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审美、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生成美
一堂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其主旋律应是教学的有效性, 因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自由与灵活、预设与生成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完美课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做到因生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 将课堂教学改变为学生放飞思想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这也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体现,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常曰:“静能生慧”,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需“动”, 更需“静”, 因此没有“静”的“动”的课堂是散乱的活跃和虚伪的美丽的课堂, 过于华丽的课堂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 更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能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与和谐。“宁静方能致远”, 在开放式的课堂中留给学生一点“静”,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从而酝酿情感、焕发内在的生动与灵性。这样的“静”为学生学习感情复杂、思想深刻的文章提供了默读时间。
例如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 由于课文的情感本身就情真意切, 如果纯粹由老师来说, 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让学生反复品读这篇文章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 静下浮躁的心, 用心去聆听、揣摩课文, 才能真实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因而这样的课堂不需要太热闹的氛围, 而是要多给学生留点安静的时间, 多读读、品品, 多思考、交流, 从而在课堂中生成美的教育。
三、意蕴美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其中就缺少不了总结拓展。总结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升华, 在总结拓展过程中体现、品味课堂的意蕴美。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通过立足课堂和文本, 对文本加以总结和多维拓展延伸, 从而进行有效的总结, 达到对文章思想情感升华的目的, 以真切体会到文本的意蕴美。此外, 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不仅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 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 延伸到课外生活, 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生活化。
例如执教《可爱的中国》一课后,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搜集、诵读那些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歌和散文之类的作业,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和表达同样的情感。又如学习《春联》一文后, 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春联, 出专题手抄报、黑板报。再如学习《大自然的秘密》之后, 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 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语文学习与课堂阅读结合, 与实际生活结合, 充分实现课堂“静”、课外“动”, 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之内和之外语文学习的意蕴美, 提升语文学习的生命力,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真实”, 还有“审美”。“真实”是语文的本质和基本功, “审美”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和高效课堂的体现。孩子们在没有紧张和担忧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动起来, 从而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这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成为高效的语文课堂。
摘要:审美、高效的语文课堂, 犹如瑰丽的诗, 使人回味无穷;犹如优美的景, 使人流连忘返;犹如灿烂璀璨的明珠, 使人赏心悦目。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向审美、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了相关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效课堂,导入美,生成美,意蕴美
参考文献
[1]侯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3]王晓焕.将情感融入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33) .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8
一、提高教师的基本能力
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 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书。教师上课必须要钻研教材, 认真理解教学参考资料, 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再进行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上每一篇课文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我认为是教师不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对比说说个的看法原因之一, 是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理解不深, 我们有的教师长期进行的是小学一个阶段 (低段或中段或高段) 的教学。对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得不透彻。教师不善于在教学中学习、探索、积累经验。比如低段的语文学习以拼音和识字教学为主要任务, 对文本中的句子和内容没有进行深究,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词和句及教学为主要任务, 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感悟, 适当延伸到篇章;而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是文本结构、篇章的教学, 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阅读感悟。如果教师一味的用一种文本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效果肯定不会好。原因之二, 教师不善于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类教学。到了中、高年级, 进行纯文本教学, 方法千篇一律。小学中、高阶段的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题材有记叙文 (写人、记事、写景) 、说明文、古诗、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不同的文体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 既要熟悉每一册教材, 也要熟悉小学各阶的教材, 这样教学起来才不会盲目;既要熟悉所有文本, 又要对每一个文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进。这样我们就能够合理的使用教材, 熟练地驾驭教材。
二、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受真实美
以生活事件创设情境, 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的事件里, 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事物的观察和对新问题的思考, 富有情趣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 有很多提示语, 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等等。为了突出提示语的学习, 从而使孩子们很好的学会理解和运用提示语, 充分感受和体会提示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及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位教师结合本篇课文的语言教学, 安排了这样一段语言训练环节: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配有文字说明及录音的小动画, 文字说明及录音内容为“一位小朋友面带微笑, 连蹦带跳地走进了教室, 激动的和同学们说‘这次语文考试我得了一百分’”。然后让孩子们仿照动画中的文字说明及录音语言写一段话, 并富有语言表情的说出来。
这位教师语言训练教学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情境。
三、再现图画, 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 借助图画可将抽象的语言描写直观形象再现出来, 从而可以帮助小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描写。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 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 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 树茂林密, 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 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 加深理解, 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四、饱满的情绪, 准确的语感
热情饱满的情绪是能够感染人的。试想,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带着病怏怏的愁容进入教室, 说话有气无力的, 他再讲得怎么详细、精准, 我想学生也是收获不大的。因为他的情绪使学生打不起精神, 使学生萎靡不振, 不会有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情绪饱满, 目光炯炯, 语言铿锵有力, 抑扬顿挫, 声声悦耳, 从语气和音质上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生的情绪马上就会被激发, 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同时, 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语感。语文教师在说话、朗读、朗诵的时候, 在语调、语速方面要有所感悟。有的教师读起课文没有变化, 平铺直叙。我们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在读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没有语感怎么会读出感情呢?学生的语感就是来自对老师语感的模仿。老师自己都读不出感情, 又怎么让学生读出感情呢
五、结语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知识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博览群书, 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教师, 除了研究课本, 钻研教材, 还要研读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新思维、新见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 小学生从各种渠道接受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如果我们不更新知识, 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我们也许一知半解或许无法解答。自己都糊里糊涂的, 给学生上起课来, 学生又怎样听得明白呢。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己都疑惑不解, 那不是失职吗?所以,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 不要只停留在自己原来的知识上, 应该不断学习, 知晓古今, 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就得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 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 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 使之成为一堂优质课, 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 精湛的形式, 精巧的方法, 精美的语言, 而且还要非常好地处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调节好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的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9
一、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1.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根据按照学生具体需求制订教学大纲。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牢。开展了课外的拓展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语文更加关注,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 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接受课堂知识,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伴随这些年来, 素质教育的不断进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课外拓展活动也慢慢被重视。语文课堂中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开展, 让学生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至语文知识, 有效延伸语文课堂, 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2.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让学生全方位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 学生缺少主动性, 被动接受课堂的知识慢慢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对语文课堂失去了兴趣。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在开阔视野过程中可以在潜移的形式下接受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各类课外拓展活动学会了更多书本知识, 对世界更加了解。
课外拓展活动开展让学生变得非常积极, 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课堂上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大限度锻炼了学生语文的表达力, 促进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 并提升学生的应变力,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 课外活动的拓展能促进现代教育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外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知识的积累都有了很好的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让学生可以学会并体验生活, 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深教育的深入改革。
二、课外活动的拓展方法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教师多数只重视课堂教学, 并未意识到课外教学的重要性, 所以, 在现有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等特点, 拓展语文的教学空间, 让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提升学生的兴趣。
1. 用课外活动的形式与教材相适应
小学教学内容多数和生活有非常大的联系, 同时对场景的展现、对于人物的塑造也不复杂。所以对于一些教学内容, 使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要与教材接近, 加深孩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非常有需要的。例如, 在学习《咏柳》时, 可把学生带出课堂, 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2. 开设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
活动的创设不能单单只局限在课文教学中, 还可运用活动型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例如, 在学习新闻类相关课文时, 在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为掌握新闻类文章的特点之后, 可直接布置以下的任务: 新闻发布会。学生亲自对掌握的新闻进行阐述与处理, 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矫正, 课堂效率可得到非常好的保证。
3. 具体方法操作
( 1) 以教学进度为基础, 开展各类竞赛
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作为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原则, 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一定要由教学配套设施出发, 完善并补充课堂教学, 深化教学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进行多类型的学科竞赛。如写字竞赛、朗读比赛等, 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可在每单元结束后, 开展识字游戏或是默写的比赛, 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进行朗读等。通过比赛游戏, 不单可激发学习兴趣, 还能让记忆变得容易, 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要注意的是, 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情感不丰富,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 要多多注意朗读技巧的培养, 通过定期举行朗读比赛, 对学生进行分组比拼的活动。在这样的竞赛背景下, 不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 同时还可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朗读的水平, 大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 2) 以教学内容为模板, 开展各类活动
为了可以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 不可单单依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 在教学组织内容与环节当中, 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则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对于这种现象, 在课外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创设情境, 对过程进行理解、深化。比例, 在《看不见的爱》当中, 为了能深入教学效果的分析, 提升学生的感恩心情, 在教学中可开展感恩同学、朋友、父母的活动, 让学生可以回忆同学、朋友在生活过程中找寻到亮点, 同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交流, 为学生构建起良好学习氛围, 在生活和教学紧密联系的同时确保教学成果。
又如, 在学习《中国茶》一课时, 可通过图片的展示对中国茶历史进行学习, 了解茶在中国的重要性, 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 3) 以作文教学为诱因, 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中, 多数学生都会觉得作文很难写, 作文的教学成果非常低,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学方式陈旧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积累, 缺少写作素材, 对生活没有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赛程中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再加上因为是虚构的生活场景, 作文内容没有感悟可言。针对这类现象, 教师应该多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写更具真实和感觉的内容。
比如, 在课后的时间里, 可以组织学生对老党员、老红军进行采访, 通过组织关爱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眼前爱他们的人, 用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朋友……同时, 这也是给他们送去爱的表现, 通过这些活动, 不单可让学生快速得到成长, 丰富写作的情感, 同时这也是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 对生活进行积累的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一定会发挥其真正作用力。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中, 一定要以切身的实际来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课外活动的拓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 积极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春烨.浅议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祖国 (教育建设) , 2013, (3) :167.
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的思考 篇10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尝试着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华而不实,过分粉饰,过度解读,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也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语文的本质。教师对语文文本有不同的解读,教师将自己的解读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探寻,找到语文文本中的有关语文知识或者概念的某些信息。而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文本不仅仅是普通的读物,它更是通向语文殿堂的铺路石,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都应该紧紧抓住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不是漫无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也不是刻板的解读文本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创新中坚守语文的本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简真,要注重文本的“真实”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语文科学思维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看到的课文通常是一些删减版或者修改版。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本的整体性,尊重文本的“真实”。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对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还比较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将文本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不顾文本的真实性,简单粗暴地解读文本信息,甚至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曲解。这就导致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失去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就要尊重文学文本的原貌,尊重作者的本意,不能为了完成语文教学内容而对文学文本进行歪曲,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反而觉得阅读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必须用语文知识解读文学文本。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经常是千篇一律地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艺术特色,分析文本的情节结构,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这其实将语文阅读带入了一个机械的地带,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成果,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教师要抓住语文文本的整体性,要尊重文本的“真实”。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要重视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和启迪意义。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都会对闰土产生兴趣。但是教师对文章的解读肯定和学生的解读不一样。教师在进行阐释时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写作原意,避免过度解读。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基本方向。其次,要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文章中描写闰土形象的句子,分析闰土的形象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归纳总结。这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与闰土的区别在那些地方。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阅读分析,学生既能认真阅读文本,从阅读中找到自己想要思考的答案,同时也能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这样,才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简真,要注重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活动,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是不同的思想之间碰撞的场所。小学语文教学也要紧扣这个本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喜欢组织很多课堂活动,比如有些老师在讲解诗歌时就组织诗歌朗诵大赛,在讲解小说时就组织课本剧表演……表面上看非常热闹,学生也参与到其中了,教师也在饶有兴趣地和学生交流。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过于泛滥的课堂活动反而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也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虽然表现积极,但是并没有从活动中获得有用的东西。
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要注重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也比较强,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组织有关的课堂活动,这其实无可厚非,但是漫无目的的课堂活动或者只是为了愉悦学生的课堂活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降低了课堂的质量。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要注重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要分析语文文本的特点,判断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合这样的活动。老师也要思考组织这类活动是否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启发。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妈妈的账单》时,教师要引导理解这篇文章是表现母爱伟大无私的作品,也是一片有关感恩的作品。教师可以抓住这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我与母亲”的主题演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将阅读体验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升华文本的主题,同时又能增强阅读效果。
四、小结
语文教学囊括了语文文本、教师以及学生三者。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将语文文本与读者联系起来。这个读者既可以是语文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就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文本中承载了许多语文基础知识,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与学生沟通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要将文本、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回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语文文本的“真实”,避免过度解读。采用课堂教学活动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将课堂活动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思维,体会语文学习的意义,这样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王明建.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11
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课堂美感
我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课堂美感,这应当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美学追求。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窗外,小叶芽正在春风中努力地吐露出自己新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大江保卫战》。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那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那时,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宁静、庄严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們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子弟兵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可以想象,我们师生在那堂课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
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河床的话,那么师生在阅读时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阅读是人生的各种经验的体验和师生情绪、灵气和悟性充分表现自由流动的基础,它构成了课堂阅读最坚实的河床与有生命力的潮汐。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悟读”
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当我们在课堂上接触课
文——文本时,首先应当认识到它的意义,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令人扼腕的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只在一个层面给学生读解。就是在一个层面读解,也拿了条“标准化”的绳索,给学生的思想来了个五花大绑。所以,我认为应当突现一个词——“悟读”。悟是悟出内涵,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永恒意义。因为解析不是终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才是良策。
为了培养学生“悟读”,我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在读中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向全班学生介绍并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种学习“主人”的感觉,还激发了读书的热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先设问:“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这课本里究竟有哪些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画出“绿色的课本”的内容。然后问:“在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呢?”有的学生答:“我最喜欢它里面‘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因为我认为,我们的生活都是欢乐的、温馨的。”另一位学生答:“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句。我喜欢它是因为欢乐代表着人类最动人的心情,温馨代表着人类心灵最真切的期盼。”面对这样“悟读”的学生,我十分珍视,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自己解析领悟课文,既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材料,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质量。
三、加强阅读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深远
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
蒙教育。”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这门人文学科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上落实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说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就要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加强阅读教学,重视阅读评价
加强阅读教学,重视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此外,加强阅读教学还应注意优化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认读,为泛读,感知阶段,先扫除文字障碍,认知文本的表层结构,以期进入作者世界;(2)理解,为精研、沉思阶段,先反复诵读,待胸中豁然,然后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3)创造,为发展、生产阶段,联系时代,贯通古今,必有意义的重建。即“读、解、悟”三步走,其中“悟”最重要,是在汲取、滋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篇12
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 讨论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 讨论提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园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笔者在几年的听评课教研活动中, 切身感受到师生课堂合作中的问题发散讨论, 为师生迸发的心灵火花叫好。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课例:
师启发:如果董存瑞不“舍身”能炸碉堡吗?想想看。
(学生一片嗡嗡讨论声)
生1:可以用一根木棍顶住炸药包。
生2:可以把炸药包绑在椽子上呢!
生3:可以用钉子先钉着再把炸药包挂上去。
……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办法, 那为什么董存瑞仍然要“舍身”呢?
学生再读片短, 教师点拨
(评析:这一讨论, 学生从而认识到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董存瑞只有“舍身”才能炸碉堡, 扫清障碍减少伤亡。从而体会董存瑞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轻快达到。)
案例二:《凡卡》教学片断:
生问:凡卡家里很穷, 没上过学, 他怎么会写信呢?
(生小组合作讨论, 发表意见)
生1:凡卡跟阿迈娜放羊时一起自学的。
生2:凡卡是跟随财主的儿子到学堂偷学的。
生3:凡卡压根儿就没有文化, 是作者为了体现写作目的虚构的。
(评析:看似无关的问题, 慎待学生“钻牛角尖”, 答案不唯一, 教师在合作讨论中, 让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地发挥。)
案例三:“伤”字识字教学
师:怎样记住“伤”字字形呢?
生1:伤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 有两个人, 一个站着, 一个躺着;
生2:站着的人给躺着的人出力, 这个人是个伤员!
(评析:一个看似简单的观察讨论, 不但让学生记住了字形、字义, 而且学会了识字, 形成了能力, 对于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只要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
案例四:《飞夺泸定桥》教学片断
师:敌人看到了这边火把, 就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十分机智。当时情况那么紧急, 红军战士在那么危急的时刻想出这个办法, 避免了和敌人交战, 可见红军很机智。
生2:红军战士必须在仅剩的20多个小时里步行到100公里外的泸定桥, 如果和敌人交战的话, 即使胜了, 也要花去不少时间, 从而赶不到泸定桥。所以在当时, 用这个方法是最好的。
生3:老师我有意见。 (师:很意外的) 请讲。
我在电视上看到敌人称红军是“共匪”“红匪”。当时红军战士是假装的敌人的同伙。而“我们的战士高声答道, 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这很容易被敌人识破。最好改成“我们的战士高声答到:“是碰上红匪撤下来的”。这样不容易被敌人识破。虽然书上说“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也许是敌人太大意, 太笨了。
大家讨论后, 都觉得这位学生说得有道理。
(评析:不迷信, 不唯师, 不唯上, 书上也有疏忽的地方呢?)
案例五:《小猴子下山》片断:
师:学习《小猴子下山》后, 同学们一定要做事专心不要……
生 (打断) :我觉得小猴子身上有着永不满足的上进精神, 追求意识!
(评析: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一个比一个新鲜, 一个比一个有吸引力, 学生如小猴子一样永远充满着好奇心, 求知的心永远不会满足!)
案例六:《乌鸦和狐狸》片断:
师:学了这篇寓言, 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狐狸太狡猾, 一次次使乌鸦上当。不要学狡猾要做诚实的人。
生2:也不要学乌鸦爱听奉承话, 骄傲忘形,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
生3:乌鸦不够谦虚, 虚伪爱听奉承话, 结果……
生4:乌鸦太愚蠢, 狐狸太狡猾。“狡猾”也有褒义的色彩。狐狸聪明机灵可爱,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是智慧的象征!
(评析:这样七嘴八舌的讨论, 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分析问题, 获得的知识面超出了教师预先的设计, 事办而功倍。)
案例七:《龟兔赛跑》读后讨论
师:读了这篇童话, 同学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1:乌龟虽慢, 但顽强有毅力, 持之以恒, 目标专一, 不达目标不罢休, 要学乌龟契而不舍的精神;
生2:也要学兔子走时欢快活蹦乱跳, 边走边休息, 花力气少而达到目的地, 而乌龟要花多大力气呐!
生3:小白兔机灵。下次比赛, 赢的肯定是小白兔呢!
生4:老师不也喜欢象小白兔一样的学生吗?将来成才的肯定是小白兔。
……
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说话的权利、思维的自由, 尊重学生, 不刁难学生的“钻牛角尖”, 为学生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在课堂上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创见, 有的似乎与学习内容关系不很密切, 甚至有悖于课例设计所要阐述的道理。但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火花。教师要善于倾听, 及时捕捉闪光点, 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 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说话的权利、思维的自由, 充分尊重学生, 不刁难学生的“钻牛角尖”。把问题带进课堂, 让讨论与合作走进课堂。讨论活跃了学生课堂气氛, 讨论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小学语文09-05
小学语文诗意课堂08-15
小学语文课堂实践11-29
小学语文课堂小结12-12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10-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10-2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08-2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