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2024-10-24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共12篇)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1

摘要: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是一门能够开启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受到一些新鲜事物吸引,所以教师要设定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不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还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盲目地传授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学生不具备发言权,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造成了师生不平等的现状。甚至有的教师只是把语文教学当成一份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不会去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2. 没有设定正确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导致在教学方案设定中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去设定教学方案,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够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成为语文后进生。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得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准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3. 教师忽略了评价的作用

小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了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发生错误后,经常批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掩埋了学生的自身优点。

4. 不能够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教育业发展中推行了很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等,但是教师不善于去采用这些方法,或者部分教师采用了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还处于盲目效仿的阶段,没有理解其真正的精髓,例如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中,教师认为把课堂教学氛围搞热烈就是有效的课堂,但是却没有让学生理解语文课堂文章的真实内涵。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 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地位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从而更好地去调整教学方案和进度,师生关系良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把自身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2. 设定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设定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要有趣,还要能够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发现实际生活内容,还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互相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地去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

3. 加强课堂评价功能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堂评价功能,积极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把自身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如果较为偏执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态度去应对学生,这样学生受到了否定,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师要引导性地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讲解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小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实行游戏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教学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够让学生善于展示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2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 陈 良

汉字作为载负中华民族文化的书面符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它充分体现了有别于拼音流线文字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的生命活力。对于国人来说,汉字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所谓“为学必先识字”,“人生聪明识字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新的课改也重视学生识字的培养,注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新课程的识字的教学,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开发主动探究的创新潜能,不仅增加了识字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也在识字,阅读中不断得到熏陶感染而加深。

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掌握字词的程度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对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四)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此外,识字写字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主动学习等学习习惯。

二、识字教学的任务

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儿童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小学识字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认清三千左右常用字的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同时要做到基本上会用。其中课标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三、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不被重视,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不强,生字的回生率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多,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方法陈旧死板。只是反复、重复似的机械训练。而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成绩就上不去,教师再罚读、罚写,这样就更会使学生厌学。

2、学生识字愿望不强。识字过程中学生是识字的主体,课标第一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第一条就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先入为主,将自己的思维想法强加于学生。造成学生识字愿望下降。

3、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不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而一年级就有1000字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大部分的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能力欠缺。主要有两点:

1)、作为识字、学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教学不够扎实,未发挥 其正音的作用与功能。

2)、字典的使用不够经常性。许多学生只是在学查字典是使用,而不是作为自主识字的主要工具。

4、学生的书写基本够不够扎实。主要是书写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写字姿势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改进的方向

1、创新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演变到现在,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这么多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顺口溜、儿歌、字谜、故事等形式来学习。

(一)最有用是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字“动”。便给学生说我们减一减,变成了“云”和“力”。结果有学生说到:“老师,那是风儿用力把云吹动了!”多么形象的语言,不仅把“动”字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们也动起来了。我想教师的方法没有错,但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识记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高效课堂的原则。

(二)音、行、义相结合,加深记忆。学生识字,不仅是识记这些字词的本身,同时还要在他们的记忆中打下对一定客观认识结果的烙印。识字过程的知觉是从字词到物,先知觉字形,然后赋予字形客观内容,同时读出声音。音行义的结合可以减少生字的“回生”,避免别字的的大量出现,从而巩固识字的效果。

例如:在教 “喝”“渴”。字形接近,区分就应从形义入手。学生在识记时给我很大感触。不得不赞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这样识记“口渴喝水,渴了要水,喝水用口。”“喝和渴,喝要用口,渴了要水,娃娃渴了要喝水。”再如:睛、晴、清。它们的韵母都是ing,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学生识记“眼睛是目,天晴有日,有水为清。”

另外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加以利用,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休“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休息”本“树木的根为本”等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要想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就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对汉字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兴趣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先去欣赏。

例如:①图文结合的内容,学生天生喜欢图画,用图画来吸引他。②校园的文化墙。③实物识记。④汉子英雄、汉字听写大会。⑤阅读故事、童话等课外读物。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识字之前,一年级有一段时间集中教学汉语拼音,这有助于识字、正音、学 普通话、查字典。

在教学拼音是要注意地域特点。例如:我所在的铜钱声母“n”“l”,韵母“in”“ing” 的区分不清。在教学中就要加强纠正。就我自身来说,我对“ou”“u”的发音就不准,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纠正。

再之,要加强应用。汉语拼音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低年级要借助拼音阅读。学会查字典后要经常练习。

3、用字典独立识字的习惯。

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如果学生能运用字典独立识字,识字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个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会读了、理解了,学生必是自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摆脱教师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促使学生勤于乐于使用字典,最终形成有益终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字典作为一种须臾不离的学习用具,把识字的任务作为皮球踢给学生,教着,引着,甚至逼着学生查字典识字。

要想让学生掌握,就得不断的训练。我在平时上课时,对于常用的字,学生有不认识或不理解字义。一般情况我不会直接告诉他,而是自己动手翻字典。第一加强巩固。第二熟练查字典。再之就是开展活动,比如查字典比赛、速识生字等。以此激发兴趣,熟练掌握。

4、加强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引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好字,提高写字质量”必须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注重“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八 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上下功夫。写字时,让学生头正,肩平,腰挺直。胸部离桌约一拳,眼睛离本子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本子放正,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

握笔时,让学生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离笔尖约一寸的笔杆上,食指稍前,拇指稍后,中指第一节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卷曲于中指之下。笔杆和纸面约成50度的夹角。

(二)加强笔画教学。

笔画书写的正误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字的质量。因此,笔画写不好,字就不可能准确美观。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并掌握笔画的特点及写法。

(三)让学生按笔顺书写。

按笔顺书写既能提高书写速度也便于安排字的结构。因此要让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规范书写。例如:“火”先写两点在写人;“忄”先写点和点,在写竖;“爽”先写四个“x”在写人,这样写就会安排的美观。

(四)狠抓间架结构教学。

间架结构教学是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难点,因此要下狠功夫让学生掌握。写独体字,应让学生把笔画安排得疏密挺匀;写合体字,要让学生把各个结构单位搭配合理。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多与范字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会用间架的规律来进行书写。

5、细致备课。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老师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要只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备到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 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6、一保证、三当堂。

一保证──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识字空间(自主识字、识字时间);三当堂──当堂指导、当堂识字、当堂评价。

7、教师言传身教,不断学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字形、笔顺)。

五、小结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呢?

一、确定教学目标方向

就像跋涉中的人们,准确的目标是他们能轻松到达目的地的向导一样,教学中的目标同样也是我们教学中的指挥棒。制定准确有效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读透教材。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教者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其一,整体把握。教者要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二,深研细节。教者应深入教材,在把握其精髓实质的基础上,发掘其潜在的教学因素,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而“浅出”,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使有效教学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摆正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者并展示才华的人,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并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时,我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祖国的美景——波澜壮阔的大海、浓妆淡抹的西湖、云雾飘渺的黄山等等;可以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喜欢画画的可以画出心中美丽的祖国;喜欢朗读的可以尽情地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示着令人钦佩的活力,以各种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无比的热爱。看着学生那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我明白,正是给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才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布置有效作业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作业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难度过大势必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作业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这样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提高作业的成效。再次,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富有趣味性的。大量的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只会让学生草草从事、敷衍搪塞;新颖有趣,活动多变富有刺激性的作業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完成也完成得更好。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例,我向学生提供了极富拓展性的作业超市:1.以《我们爱你啊,》为题,赞一赞家乡或学校。2.把诗歌改为一篇优美的散文。3.办一期题为《我们爱你,中国》的手抄报或图片展。在反馈时,有的学生朗诵作品,有的学生展示图片,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四、学生兴趣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以往有些语文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或过于夸大语文课的作用,教师求全、急燥的心理过于严重,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五、创设科学评价标准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科学地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反馈进行评价,可以大大改善教学行为,高效地实现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才是唯物、务实的。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即使是后进生,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均有“成就感”。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要求背诵并加理解运用,而后进生则需熟读即可。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篇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识字教学是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识字轻写字、重自主轻指导、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养成、重形式轻训练。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构建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开展学习, 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情境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工具, 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在两年时间内掌握2000左右的生字, 而这对于智力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通过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可以传授的方法包括注音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图画识字、游戏识字等, 这些方法的传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逐一引导学生进行掌握;三是对教学成果进行反复巩固。学生要掌握一个生字需要进行反复且及时的练习,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学生遗忘教学内容。对内容的巩固可以分为当堂巩固和课后巩固。当堂巩固的方法包括利用游戏以及创设语境, 课后的巩固则包括通过阅读来进行巩固以及通过单元复习来进行巩固等。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中, 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以单元为模块开展教学, 即将每一个单元当做一个部分开展教学, 从强化每个单元的衔接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 从而使阅读教学的各个部分围绕一条线索开展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以及实践性的体现, 而教师则将自身角色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探索阅读内容, 其步骤主要包括通过单元通读来形成整体感知、在用案例开展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在做出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培养学生创造力;二是以主题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中, 将具有同样或者相似主题的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主题,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思想总结能力。主题教学的步骤包括对主题进行确定、对文本进行探究、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将文本与生活进行联系以挖掘文本的现实内涵。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上课以前做好备课工作, 对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 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资料的收集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与热爱生活, 所以写作教学应当围绕这一要求定位目标, 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拓宽写作素材渠道来解决学生写作内容缺乏的问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素材来源渠道包括现代媒体、生活、学科课堂以及组织活动。现代媒体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来寻找素材, 生活则是指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事物以及事件, 学科课堂则是指包括语文课堂在内的课堂教学内容, 如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小故事等, 组织活动则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参与课外活动来为学生写作创造素材, 引导学生用写作传达出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其次要对写作训练方式进行创新, 同时对写作指导方法做出改进。在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写作与语言交际的结合、想象与纪实的结合、作文评改与作文指导的结合,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 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对自身情感以及体验进行表达, 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积累以及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从而在确保小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倾听能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同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养成。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首先要创设自然、和谐、平等、民主的交际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且投入的表达自身情感、倾听他人表达, 让整个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互相尊重、自由、民主、宽容、友善、安全的特点。这要求教师能够在平时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在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团结问题, 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交际的欲望。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水平, 并且在此过程中, 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相比, 学生具有更强的积极性来参与口语交际教学, 从而为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建立基础。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阶段, 其中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教学四部分内容。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为出发点,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分别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识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3) .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 2007 (Z1) .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 (06) .

[4]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 2007 (09) .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心得 篇5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近期,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有效课堂,高效教学”远程研修。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有效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效分配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

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有效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

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四、及时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但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我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不二砝码。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篇6

小学生作为首次真正走出家庭迈入校园的孩子,他们很少会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纪律意识,很容易把课堂学习当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阶段,从而失去了课堂教育的真正价值。虽然都说严师出高徒,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但小学生都说家里的小宝贝,深受父母的溺爱,无论何时玩起来都无法无天,而老师虽然作为他们的启蒙者却不能打不能骂。因此在课堂上,尤其实在语文这个最基础的课堂上,老师应如何教学去促使学生学会听课喜欢听课,成为了许多教育学家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 语文课堂对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在知识文化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小学语文都学不好, 那他还有什么资格谈论最基本的理解能力,更凭什么去学好其他学科。语文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她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程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她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国学基础课程,是对学生基本交流与理解能力的深入锻炼。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解其他知识的工具,她讲求的不仅仅是认识汉字,更讲求的是锻炼学生的交流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内涵。他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充分扩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很好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是小学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 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不像数学那样难学,也不像英语那样枯燥,而小学生作为文化知识的初学者,兴趣将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习课堂的活力。只有兴趣就是对好坏事物的喜好情绪,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产生的好奇感,对未知事物想去探索明白的心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思维处于最活跃的动态,能够使大脑用最快的速度去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意识。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各种趣味知识与娱乐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故事就有可能彻底改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看法。语文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讲授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一直贯穿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 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作为刚刚迈入校园的孩子,其性格大都是在家庭环境下养成的一种习惯,而语文老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知识掌握知识,而不是上课只提问举手的孩子,这样会使内向的孩子越来越内向,根本不利于学生的以后发展,很多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第一次在一个大集体下很难适应,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引导激发学生的对外交流沟通能力,只有让所有的学生发展才能算是正在发挥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要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通过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是学生彻底认识自己,实习自己的自我价值。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学生讨论与发言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主动性,锻炼学是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生自我学习、思索与探索的能动性,实现小学生的学习价值与目标。

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老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与传授者,更是学生完善人生价值的引导者。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的兴趣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友谊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以及完整人格的形成。老师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中,才能够更加了解学生,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有目的的去培养锻炼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力。只有与学生真正的融洽相处,学生才能够努力建立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和老师吐露心事。这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把握学生的心态,做到真正的培养学生。

语文作为中国的基础课程,有着它独特的内涵,虽然语文教学本身有着复杂性与多义性,但是他的知识体系却十分明确,只要能够建立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开端,就很容易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意识。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培养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改革,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习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文化素质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小学生发展的决定起点,必须严格重视,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必须做出有效严格的措施保证课堂的完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尚德.在高中数学“互动、协作”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6)

[2] 刘淑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华章. 2010(15)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篇7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盲目提升学生升学率已成为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这一现状使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过去,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应试教学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耐心,也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无法很好地运用语文理论能力知识,此外,为了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教学任务,加强重点题型的练习成为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只重视教学领域的目标,忽略了对学生情感领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没有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引导和培养,最终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决定整个教学课堂质量的最关键因素,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场所,创新教学方式的重点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升级。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尤其是像语文课程等的基础教育,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定位的错误,如今的小学生,已不再是“乖巧听话”的孩子,他们崇尚的是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小学生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希望被接受、被要求,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轻松快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行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解放自己的天性,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化身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例如,教师在讲到《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拿一个瓶身高、瓶口小的瓶子,在里面装少量的水,向学生提问:乌鸦是如何喝到瓶中的水的?同时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提问性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去思考,在小组讨论的氛围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但教师也要维持好课堂秩序,小组讨论完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回答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小组的劳动成果,对每一个小组甚至成员进行点评,不批评任何一个参与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2.2 以情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的教育对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处于低龄化阶段,其受到的生活阅历、情感信息很少,对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他们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便是能与部分文章产生共鸣,也难以获得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是能够进一步通过文章作品的情感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之一就是创设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诉《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PPT或视频录像观赏到美丽壮观的武夷山,通过画面、声音、课文的结合,使学生在教室里也能身临其境一般,这样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时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深化,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3 以趣结尾,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堂结尾的总结不仅是一堂课的凝聚,也是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只有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才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和教学内容进行回味和反思,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是说,一堂成功的课程需要有一句漂亮的结尾,它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还需要要具备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够从有趣的结尾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在每堂课程结束时,以故事性或趣味性的案例作为结尾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悟。例如,教师在讲述《精卫填海》一课时,在课程结尾,教师除了表达精卫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终会带来成功这一主题思想外,还可以为学生讲诉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人性的善良和坚持,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结尾让学生对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续说结局,对每一个结局说明原因,即为何要这样改写?这样改写有什么作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使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渗透到了教学领域的各个层面,小学语文教学也呈现出了崭新的一面。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对学习的高度重视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以及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艳平.小学小班化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2):9-9

[2]陈辉.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3(5):206-206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策略,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是正规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学好小学语文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课程改革重视小学生人文性淡化了唯考试和知识为中心的思维,可是改革给一线语文老师带来了压力,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个话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缺陷

第一,教师对学习情况里了解不足。小学生作为最初接收正规教育的群体思想接受程度不高,每个年级和每个学生的思想智力发育都不一样。每个年级段的教学规律不同,有些教师忽视了这一特征,把学生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相背离情况突出,提高对初年级学生要求,让他们向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靠拢,同样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而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应该重视对文章全面的把握,不仅是语言更是段落、词语。让初年级学生去学习与他们年龄特征不相符合的分析,而对识字,认字上不加重视这就是教师对学习情况认识不清的表现。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年级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要求才能更符合教学规律,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

第二,对学生关注不足,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力放到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学生身上甚至是自己身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班级弱势群体不能忘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群体,打开学生的心理阀门让他们畅所欲言,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中老师评价不当影响学生学习效果。老师评价过于激进或者不能准确概括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课堂表现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对自己的评价进行优化,要真诚而且语言温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宽容, 大胆的进行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自信。另外老师的评价缺乏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能让学生接受评价后找不到改进和加强的方向。

二、改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让老师教学过程更家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小,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引导作用,要制定符合知识与能力特征目标,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打造帮助他们立足今后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社的语文能力、做人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情感和习惯,让小学生养成对中国文化的探索精神,促使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小学语文是一门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课程,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 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

第二,重视过程和方法。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而不是考试和知识为中心,实际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和听取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重点问题老师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学生的合作学习采取乐观的态度,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让学生自由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发现更多问题,相互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此外选择高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语文的实用性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以班级为主要课堂的教学形式。

第三,选择高效的落实环节并进行课堂反思。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执行可考核,要对学科特点进行分析,设定科学的教学层次,保证学生的每一次课堂学习都可以获得语文知识的积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走向课本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首先,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接着,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然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

三、结语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9

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何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应当是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求知的过程, 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会时刻勃发生命的活力。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 由对题目的理解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肖邦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我先引导学生充分读书, 独立思考, 对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自我梳理和发现, 在自我感知, 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 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 合作学习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保证。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 学生交流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综合起来, 就能较全面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并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采用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 能够自然而然地以小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应创设这样一个有效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效的指导, 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的深度交融。在这样的课堂里, 教师当配角, 学生唱主角。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快乐的学习是有效的。他们体验的是真正的自由, 他们的学习欲望随之迸发出来, 每个人和每个组都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变成了学习的开拓者而非追随者。只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权利和机会,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

二、在情感熏陶中渗透思想教育, 提高课堂效率

苏教版小学教材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 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要让学生在情感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从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 课文记叙“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 让母亲入睡, 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充分阅读, 进入角色。为了强化思想情感教育, 我在课堂最后设计了“拓展迁移”环节。我说:“想想我们的母亲, 在她非常劳累或生病的时候, 你有没有帮助、照应过她?其实, 亲情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多宝贵的记忆带走了, 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 自私忙碌让我们忽视了我们拥有的那份爱, 现在让我们用心去发现, 用感激的心去体会。在今天, 就让我们静下来在记忆中寻找, 寻找我们忽视了的亲情, 让我们作一次真情告白, 讲述一段我们的亲情。”这段动情的话语一落, 同学们安静了下来, 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看得出他们已经受到了感染正在寻找让他们感动地亲情。有的同学先是努力回忆, 然后说出自己对母亲的一点一滴的关爱, 有的同学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 讲出自己的心声。这样一来, 学生在感染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同时, 又增加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意。事实证明, 这样的教学环节非常成功,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升华。

三、适当评价,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使教学丰富而有效, 使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故而有明显的现场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后, 走遍大江南北, 到处是“你真棒”, 通常还有老师指挥:“表——扬——他!”于是, 全体小朋友小和尚念经似的毫无热情地说着早已训练好的顺口溜:“嘿!嘿!你真棒, 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还配以动作, 一律先拍手, 再竖起两个大拇指……这种非自发、非自愿、程式化、无表情、无真情的“你真棒”让人心头不是滋味。有专家痛心地指出:“这种虚情假意的‘作秀’, 给幼小心灵的伤害——不, 是毒害, 不知有多么大!”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评价语言就要简要, 指向明确, 且应适度, 过多激励会滋生学生自负心态和躁动情绪。因此,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真心真意, 可以用口头语言表达真切的感受, 也可以专注地看着学生, 或真诚地微笑, 通过点头、握手等动作传达对学生的欣赏。对小学生而言, 笼统地表扬固然也能让他们高兴, 但指导价值不大, 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如写字教学, 我除了说:“你这个字写得真漂亮。”还具体指出这个字写的是间架结构匀称还是笔画穿插恰当。这既让被表扬的孩子知晓好在哪里, 又让伙伴明确向他学习什么。同时, 我还指出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真诚地说:“你要是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我期待你……”“我相信你……”把要求当做期待提出来, 学生心悦诚服, 也明确了努力的目标。

四、及时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不断地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 挑自己的刺, 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 进行自我批评, 并且予以改正,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1) 教学前反思。教学前进行反思, 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 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 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3) 教学后反思。教学后反思能够让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找到不足, 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每次上完课, 我都要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今天的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只有反思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 更好地改进与提升。为此, 我们不仅要进行自我反思, 而且要通过学科组活动进行反思研讨, 并通过学生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 我的语文课效率明显提高了。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兴趣爱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曾经有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播放《天鹅》这个曲子, 使学生听着这个曲子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凄凉的感觉, 学生会好奇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听这个曲子, 心中会有疑问。然后教师在由此提出同学们的疑惑, 说出曲子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之上, 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的导入。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自己就是文章中的那一个小女孩, 切身的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掌握的更加全面, 领悟的更加透彻,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当学生朗读完文章之后, 教师应该趁热打铁, 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文章中的小女孩是在寒冬中冻死的, 但是, 小女孩为什么还面带微笑呢?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由学生扮演角色, 深入体验课文情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孩子们热情开朗、活泼外向, 在平时喜欢模仿一些人物的行为或者是扮演一些有意思的角色。同时, 在孩子们心里教师比较具有权威, 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 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 这时候, 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 为学生提供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会描写一些人物的形象特点, 文章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各不相同,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孩子们都有好胜心, 他们会积极参与到朗读中, 努力扮演好自己的人物角色, 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此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孩子们, 下面我们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文章, 你们谁想要扮演楚王这个角色啊? 哪位同学想试试晏子这个角色呢?”孩子们都希望教师更加关注和喜欢自己, 他们会争前恐后的举手。在选择完了角色之后开展语文朗读任务, 学生们会有一段精彩的朗读表演,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的内容, 创新自己的表演内容, 运用夸张的语气, 面带丰富的面目表情, 从而营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朗读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表演必然是非常搞笑的, 这时候班级的学生一定会哄堂大笑, 感受到了真实、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这样学生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的更加深刻, 学生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升,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 教师还应该对参与的学生进行鼓励, 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再接再厉, 对于其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表扬, 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并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委婉的提出来,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虚心改正。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发散性思维, 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思路和规律,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锻炼,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才不但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教师应该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遨游。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着手, 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从而让学生自由发挥,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 在学习《捞铁牛》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个比较短小的视频, 将捞铁牛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会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学生会对这个视频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并为学生布置几个有意义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 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之上,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03) :33-36.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98-01

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比较重视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了,但是传统的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让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有些迷茫,表现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理念、缺乏创新设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新教师大多师承老教师,在教学上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理解上有偏差,实施时有困难。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1]。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师德建设需要加强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对学生的发言不够尊重,导致师生对话不平等。很多老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工作对象,把教学当作任务,把教室当作混日子的地方,这样的教师缺乏责任感,进取心和事业心,这样的工作态度,职业认识,无法让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根本没有心思追求课堂效果。

2、教师培训环节走过场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显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习特征、能力发展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那么他的课堂徘徊于传统课堂的“囹圄”之中也视为正常,教学中难免会充斥着大量的、无意义的、无效的教学活动。

3、教师评价机制待完善

教师在经历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接替之后,自然也无法脱身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争执,非议与争议的焦点也就在过程的重视与负担的减轻上,因为过于“讳言结果”,以致连检测性考试也险有被完全取缔的遭遇,教学的成就感在更新的观念中自然少了一份应有的厚重!最近几年,一些学校领导甚至将以这些教学结果为据对老师们作出的评职、评优、评先、以及绩效考核等仅有的可操作性评价工作,竟也赤裸裸地当成了自己在校际间权衡利益的工具,完全漠视教育发展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公平性。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语文也应该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我们一般釆取以下做法:

(1)诵读训练。包括,朗读、朗诵、背诵等几种形式。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在教师指导和自己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进而将朗读艺术化,即朗诵。熟读成诵,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强化记忆能力。

(2)独白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要求下独立而连贯地进行大段文本的口语表达训练。一般表现为,复述课文、讲故事、即兴讲话、口头作文等等。例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脉络,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你的阅读就是无效的。

(3)对话训练。对话就是在课堂上同老师或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的训练。包括:问答、讨论等形式。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时候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找到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的交集,从学生感兴趣、有话说的地方切入,设计弹性教学方案。或运用学生喜欢的说话方式鼓励学生去讲,允许说错、补充、修正、质疑、保留,以克服心理困难,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教学有常规,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应该常态化。应该鼓励多讲。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有效分组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而开展。小组成员的个性、爱好、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一般地,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学习责任心强,自觉性高,探究、交流的氛围好,规避了组内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缺限。他们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与别的合作小组之间能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为小组全面投入有效学习拉开了序幕。

(2)有效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双基。参与式课堂实践证明: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会无所适从,导致合作学习的环节无效。如果讨论的问题过易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论题简单,一部分优生会觉得没有探究的劲头而脱离小组,去做其它的事情;论题深奥,中下面的学生会觉得费力吃力而丧失信心,造成组内秩序混乱。所以,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

(3)科学运作离不开教师适时间的组织和适当的引导。由于合作学习是以群体为单位,要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全员参与,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组长的正确领导。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没有足够的与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提出建议。在实施合作学习中要时刻关注、随机指导、及时反馈。在完成合作环节后,应该及时评价、拨乱反正、提出要求。让学生渐渐地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主动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注重组织中的引导、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三、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积累、听读的理解和说写的运用,而且在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学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开发,更加在于对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中集中体现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行为的影响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 (6):10-1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篇12

一、备课精心

每上一堂课都是一次升华,每学一点知识都是一种积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地备课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上课前,我一定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重难点等。如果上课不精心备课信马由缰地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感觉走,这样就算教师讲破喉咙,也不可能取得高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钻研教材,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还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针对文本及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一些让学生能接受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利用电子备课室设备进行备课。如我在教学《浙江之潮》这篇课文时,就搜集了很多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并对其进行剪影、配音,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潮来时的汹涌,然后将潮来时的声与形利用PPT展示,声音由闪雷到越来越大最后是山崩地裂,它的形状由白线到白色城墙到千万匹白色战马。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撰写教案,虽然花费不少精力,但课堂上能灵活的与学生交流,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学生中心

兵家说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其实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战争。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参与是教学的发展点,学生的融入是课堂有效性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之时就应该明确该堂课所授内容和学生的现实基础之间是否有差距。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最为合适。只有清楚了学生的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避免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在课堂设计时太过随意。毕竟所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符合每个学生的需要,选择设计有针对性、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有利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例如我在一次送教到我学区山区龙井小学,当时我上的是《山沟里的孩子》但我到那里时发现该校学生的朗读多为唱读,对重点词“金钥匙”等不能理解,如是我降低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首先带读再让他们反复读,并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再引导他们理解“金钥匙”表面意只是钥匙,其实指的就是孩子们学习的知识。而这些过程在我所教的班级都能很好处理。所以说面对的不同的学生,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法,因为我们所教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只有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学才能成功。

三、辅助在心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很有实效,很多事物在孩子的心里因为受环境限制是抽象的,通过班班通将直观形象的引导可以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巩及斯的马》时,学生通过朗读无法感受到孤鹰被击落,原野烟尘滚滚和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于是我利用班班通视频将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再现给学生,使他们如同作者一样幸运,亲身感受那雄壮的场面,感受那份心灵的震撼,如此教学让学生乐意学语文,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无形中就提升了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改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flash平台下一篇:预算执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