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1、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即转变过去单一、被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改中出现了“不穿鞋难走路,穿错鞋走错路,穿旧鞋走小路,穿新鞋走弯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2、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不少骨干教师相继调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鉴于以上几点此,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3、理论意义在于: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
(2)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4、实践意义在于: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通俗地说,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我们可以看出,有效课堂有很强的针对性:地点是课堂,方法是教学,目标是有效,载体和对象是学生,主要的组织者是教师。对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来说,自身必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具备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也就是“用脑、用心、用情”,才有可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国内外早已有之。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思想显然就关注了教学效率。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632年的专著《大教学论》中就在探索与完善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班级教学制。而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国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性的著作有高慎英的《“有效教学”的理想》、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肖亮红《有效教学初探》等。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观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与求知协同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中介及决定因素等,力求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五)研究内容
1.确立语文教师的学科管理思想,从“有效”且“高效”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的系列行为,包括课前的准备:有效地计划制定、教材的研究、学情的分析、教案的设计等,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策略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课堂教学的后续性:课后练习的布置、及时到位的辅导、准确的评价与补救等。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放到语文“教学”的系统中统筹管理,有效落实。
2.研究语文教学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度”,即相关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有效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高效的,优化环节结构。
3.细化语文教学系统各环节的教学行为,以系列教学行为的有效组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 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 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 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 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 每一节课, 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找准切入点, 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 这样, 既能使课堂简洁, 又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 创设情境, 以情生情, 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鲜明性, 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升华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使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 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 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 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 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 细想一想, 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 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 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 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 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 我以为, 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 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 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 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 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 又要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 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 他才会有兴趣, 有信心, 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 使劲跳了, 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 那么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同样, 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 那么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 谁又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 换一种问法, 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 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 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 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 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 求知欲强, 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 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 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 因此, 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 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 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儿童化,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 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 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 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功。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 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 还是下指令, 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 其实老师废话太多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如鼓励学生, 对学生精彩的发言, 对学生突出的表现, 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 或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1]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和平出版社出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5-0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然后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但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4
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范晨曦 周良骏 陈泽芳 王小洪
杜小丽 侯有辉 周安碧 陈本海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
我国的基础教育曾长期存在着许多弊端。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不遵守学生认知规律,老师垄断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随意性强。学生分化现象严重。师生之间关系不协调,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不合作,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教学民主作风,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搞“管、压、卡”等。
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处;“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但是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组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合作学习小组内组员间的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者,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听,有的甚至游离于小组学习的内容。而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听众”。
3.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有时难以激起学生的研讨激情。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课堂教学进度或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因素,加上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有时虽然也是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其缺乏普遍性,因而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了。缺乏激情和生气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分组不科学、时机不当、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方面,都已经制约了“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而现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到了关注其实效性的阶段。
然而现在大多只注重在某一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综合的。因而我们在重视其“有效性”的大背景下对影响“合作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试图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在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一)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三)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龙都小学六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6月)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龙都小学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5
开题
冯地坑乡学区 李广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普及,我校地处农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词汇教学。单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对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起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记单词成了一个让老师和学生们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切实有效的记忆的方法。
三、四年级还好,由于词汇量小,对英语的学习还处于“保鲜”期,所以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到了五、六年级,随着知识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阻碍,如发音不准确,单词随记随忘,不能实际运用语言,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这种长时间的机械地读、背、写,使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再加上农村特有的条件,接触面窄,相对封闭学生没有一个展示语言的大环境,学而不用则怠,渐学渐忘。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没有创造力,所以学生倍感乏味。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对于语言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因此,依据教育部的《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单词掌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
题尝试解决我校学生“学用单词”两大难的问题。
二、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在学生书本上发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单词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字符,不是其它,是学生为了方便自己记忆。可见,我们的教学还存在诸多欠缺的地方,我们孩提时代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自己的学生还是沿袭相同的方法,我们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加注重。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交流语言,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的在自己的能够课堂中琢磨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记忆单词更加的轻松、有效。
作为一所一贯重视科研、积极探索的农村中心小学,我希望通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同时希望凭借开展课题研究这股东风,不断地深化英语组的教学氛围,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研究总体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寻求更多途径、更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对词汇进行记忆?
2、具体目标
a.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词汇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b.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c.结合句型,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
d.利用各种手段,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提高科学、合理地组织复习的意识。
3、预期成果
a.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银行”。
b.能全面掌握单词的音、形、义并能理解其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c.能灵活应用词汇进行独创性表达。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归纳总结、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开发出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内容的开发”不局限于英语教材,但依托于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可以是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够自学探究的教学内容,或需动手实践的内容等。所有单词教学内容的开发将追求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2)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英语单词的教学体现在每堂英语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一味跟着教师反复朗读,是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单词的读音规律的。故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
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力争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从而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互动,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3)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当前,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机械练习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忽视了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学习方式的研究,即如何“学”、如何“练”的研究。学生在记忆单词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应该不是单一的,任何时候学生记忆单词都不应是被动吸收、机械地操练,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当然,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单词记忆的活动,我们将按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并结合各学段具体学习内容,将努力探索不同学段的孩子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学习方式,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简单机械地操练工”,教师应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不是权威的讲授者。
(4)提高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的研究。
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能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并能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小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单词有效,快速记忆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单词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教学道路。
(5)单词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英语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力促教师们对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引导教师思考该从哪些方面来关注小学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价值性,从而构建在课程改革背
景下小学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体系。
(6)基于语篇意识下的词汇教学。
我们的单词教学经历了从单词放到句子中教,到单词结合语篇进行教学,这些经历都是我们老师教学的创新,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中更加有心思的进行词汇教学?我们将在课题中进一步作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及行动研究等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统计、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现状,并探寻形成这些现存问题的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五、课题研究过程
周期:2014年8月-2015年8月
1、筹备阶段:(2014年8月——10月)(1)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2)学习新课标及有关教学理论,积累理论知识,以提高科研水平。
2、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6
报告)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开题报告)立项号
XkT20120120
课题名称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
负责人
胡毓娟
所在单位
汉阴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的 背景和意义
交互式电子白板走入小学课堂,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展现方式的交互、教学过程中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备课和教研中教师之间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无纸化办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挖潜,有力带动教学研究和改革。
课题名称的 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
运用
1、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3、运用: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后,与以往通过多媒体播放PPT课件相比,学生将由传统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课题研究的 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2012年3月(申报立项阶段)
根据《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小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参考《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的通知》,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确定我们研究的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课题组成员填报小课题申请表,经单位审核后报市教研室立项。
课题组成员参加小课题立项发布会,接受教师专业成长之小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3年2月(研究实践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4月)
学习小课题知识。按照《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要求开设博客,把相关信息资料发给学科专家,接受指导和检查。小课题负责人确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并在4月20日前上传至个人博客。
2.认真开展研究实践(2012年5月——2013年2月)课题负责人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此过程分三个部分进行:(1)学习技能,掌握方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媒体、新技术。教师首先要了解其功能,掌握使用方法,在教学中才能熟练地运用。因此,要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两个周之类所有课题组成员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媒体,会用TRACEBoard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能熟练地操作。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操作。
(2)发挥白板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利用白板功能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3.做好中期小结
2013年2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随时撰写和整理产生的相关反思、随笔、叙事、设计等等,形成文字性材料。2013年2月,课题负责人将中期总结报告上传至个人博客。第三阶段 :2013年3月——4月(结题评审阶段)课题组成员健全小课题档案袋,填写《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课题负责人将文本和电子版及时交给指导专家。召开小课题结题会。
课题成果的预 期和呈现方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误区,思路,小组合作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促使学生人格健全和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有效方法, 对学生开展有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 提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和实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创新, 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发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常见误区进行整理概括,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观念错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尚不具备学习能力, 其思维能力也比较差, 为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愿意以主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 教师将教学内容反复提炼, 直到学生可以迅速理解。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只需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可, 学生难以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 “教师主导, 学生学习”教学模式。
虽然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小学教育教学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仍然有一部分学校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即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得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进而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 教学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
学生成绩是对学生一段时期内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 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能力评价标准, 是很长一段时期中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评价方式。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开展, 以提高成绩为核心教学目标已经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 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评价的优化和创新是必然的。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思路
小学教学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可以看出,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就必须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 实现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 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信息时代背景下,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 过早接触各种信息,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留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对小学生心理进行全面地分析,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从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目标。
(二)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从而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其优势, 实现对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目标。
(三) 应用多元化评价。
实现对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 利用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更能准确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根据原因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 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多元化评价中, 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因素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 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对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合理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四、小组学习方法的合作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所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对小组学习方法的合作创新也是必然趋势。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 为了使出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组, 以“学习好带学习差”的模式进行分组, 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 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
五、结论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 走出误区,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实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创新, 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东杰.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4) :50-66.
[2]廖圣河, 郑会敏.利用“小报告”训练写话通过写话应对“小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与学生“小报告”相互利用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 (9) :60-63.
[3]卓立子.“语文养成教育”单元选教选学课文策略浅探——以“苏教版”高中必修五专题一“科技之光”为例[J].新课程研究 (上旬) , 2016 (6) :56-5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9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30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时期,而学生学习的质量需要跟着提高,同时,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下面具体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所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要具有高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一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特多,例如,通过导课时引趣。即在上课导入,通过最有趣的方式来引入,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精心去设计这节课的导入,这就说明教师要把这节课的教学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在一开课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起来。曾经有位老师在讲《五彩池》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在解答完之后提出这样一句话:“五彩池在哪里?谁能指出五彩池有什么颜色?谁能指出池水为什么是五彩的呢?”而学生听到问题就很想找到答案,他们积极阅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带动起来。往往一个引言能够奠定这堂课的基础,使得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成效。对于开端引趣,除了“设疑”之外,或者以“谜语来引趣”“悬念来引趣”“故事来引趣”、“小品来引趣”等。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开端的趣味性重视。在教学中,除了开端引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参与竞争,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不管何种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习就行。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第一,教师对学生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与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把最真挚的情感投入给学生,以最真诚的语言来创设好的情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意识。
第二,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于亲自去实践,为了把学生变为主体,即要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避免使用考试、作业等压力压学生,对于教师的管理,要变得井井有条,民主而集中。
第三,教师采用非智,激活学生课堂。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把心理特征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集合在一起。智力因素被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个方面,而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个动力系统。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得到促进以及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四,教师通过策略的运用,实现学生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性的策略也属于一个普遍使用的策略。对于活动性策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充分把教学中具有的活动因素挖掘出来,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往往一个开放的课外环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它统一协调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目标,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
第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对于学习一门知识,思考、思考、再思考。他依靠这个方法检查学习而成为科学家的。所有有成就的人往往都善积极思考与探索。对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多进行启发、反问,即鼓励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钻研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吸取精华,改进自己。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有待解决。往往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指望教师给予讲解,没有意识到去寻找伙伴合作一起解决,这就需要教师会引导学生。对于合作学习,需要把遇到的问题放入到小组内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起来。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之中,鼓励学生多发言,以及积极倾听同学的见解,而在评价中,作为一个“小教师”的角色。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量与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小组的交流,通过交互影响,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进行共同的活动中,以优势克劣势,即取别人的长处,而补自己的短处。
总而言之,在二十一世纪,教育在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进入到最关键的时期,而学生学习的质量需要跟着提高。同时,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属于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深深的学问,而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完善和创新自己,从而很好地运用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点研究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3.如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
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评价方法。
4.在教学中如何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的实践路径,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和美术作品质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两位博士经过追踪研究告诉人们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1)感受性;(2)流畅性;(3)柔体性;(4)独创性;(5)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分析与抽象能力;(7)综合与结合能力;(8)组织之一贯性等。美术教育中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和创造人,是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如大武口教体局进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力》的课题研究。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主要指标表现在: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出别出心裁的形象。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主要指标表现在:
(1)将美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2)提高参与研究老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研究内容设计
教师要灵活结合《标准》、教材、师生特点,对以下教学研究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重在实效,并鼓励走出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
1.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创新意识策略
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作用的。
3.小学新课程中美术学习评价方法的学习方法评价策略
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4.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主题意识策略
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
能得以激发。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录求新的创作理念为主,而且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多留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一)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主要围绕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整理调查资料。
3.调查分析。分析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找出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改革评价
1.评比:将优秀习作展示于教室内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和美术作品评比。
2.奖励:授予“小小画家”或“创作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奖励结集的优秀习作留为纪念。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小学美术活动教学和学生的美术素质现状开展调查。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把研究成果变成理论。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负责人:朱敬坤 王立新
2、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 9月——2013年 6月)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的培养的方法以及方式要点进行研究。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6 月)
十、、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2.研究活动影集。
3.课题结题报告。
十一、参考文献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篇10
开题报告
八十三中学数学一组
2013年10月
一、问题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过程,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等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最优化。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1、促进学生思考,激发起求知欲望,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
2、通过实验,探索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练习反馈等有效性的提问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意义: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也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总之,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探讨,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对象
我校课题组成员及所任的班级
四、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
(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案例研究。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设疑,把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2)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应呈现的特点、原则。(3)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技巧。
(4)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案例研究。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所以我们课题组也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6月):
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方法即在其他班级进行验证,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对比法:定期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对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访谈法、调查法: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4年7月——8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
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收集整理有关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6月)
按年级段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各课题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2013年11月: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情况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对我校低年级段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我校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013年11月——2014年6月:教师充分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能力,明确要求的同时,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实验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1)2013年11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
(2)2013年12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
(3)2014年1月-6月: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①针对某一课组织各年级段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
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8月)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编写《论文、案例集》。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七、人员分工
组长:魏亮,负责课题实施细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等工作。
组员:何玲、邢帆、鲁亮承担拟定、收集课研所需材料,并作阶段性课研汇总,落实课研措施,设计教学案例。
八、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10-26
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10-2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05-17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12-06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12-08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09-01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08-23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