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2024-11-10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篇1

摘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构建一个有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兴趣爱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曾经有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播放《天鹅》这个曲子, 使学生听着这个曲子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凄凉的感觉, 学生会好奇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听这个曲子, 心中会有疑问。然后教师在由此提出同学们的疑惑, 说出曲子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之上, 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的导入。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自己就是文章中的那一个小女孩, 切身的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掌握的更加全面, 领悟的更加透彻,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当学生朗读完文章之后, 教师应该趁热打铁, 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文章中的小女孩是在寒冬中冻死的, 但是, 小女孩为什么还面带微笑呢?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由学生扮演角色, 深入体验课文情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孩子们热情开朗、活泼外向, 在平时喜欢模仿一些人物的行为或者是扮演一些有意思的角色。同时, 在孩子们心里教师比较具有权威, 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 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 这时候, 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 为学生提供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会描写一些人物的形象特点, 文章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各不相同,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孩子们都有好胜心, 他们会积极参与到朗读中, 努力扮演好自己的人物角色, 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此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孩子们, 下面我们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文章, 你们谁想要扮演楚王这个角色啊? 哪位同学想试试晏子这个角色呢?”孩子们都希望教师更加关注和喜欢自己, 他们会争前恐后的举手。在选择完了角色之后开展语文朗读任务, 学生们会有一段精彩的朗读表演,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的内容, 创新自己的表演内容, 运用夸张的语气, 面带丰富的面目表情, 从而营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朗读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表演必然是非常搞笑的, 这时候班级的学生一定会哄堂大笑, 感受到了真实、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这样学生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的更加深刻, 学生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升,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 教师还应该对参与的学生进行鼓励, 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再接再厉, 对于其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表扬, 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并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委婉的提出来,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虚心改正。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发散性思维, 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思路和规律,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锻炼,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才不但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教师应该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遨游。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着手, 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从而让学生自由发挥,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 在学习《捞铁牛》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个比较短小的视频, 将捞铁牛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会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学生会对这个视频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并为学生布置几个有意义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 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之上,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03) :33-36.

[2]徐海莹, 顾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 2010, (12) :12-15.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篇2

新安集镇大李庄小学:张楠楠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 1

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

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建议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目前开展教学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呢?下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在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行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还原生活场景,从掌握知识向回归生活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人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之间才有交流沟通的话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词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因其自身的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教学,也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也能有所收获。教师不仅承担讲解知识的角色,同时还要传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努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应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时要提供给学生多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小学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如果采取单一的笔试评价的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所以,可以灵活使用口试、笔试以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方面、多层次地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断改正,是一个自我评价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人的不足和闪光点,提醒自己避免或借鉴他人的不足和长处,形成优劣互补,更能全面地认识自己。

五、把握年龄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一些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多想,不断开发自己的智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绘画还是表演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咏柳》这篇诗词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幻灯片展示,并配上与之相符的音乐,通过诗意般的语言描述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蕴含在诗词中的美。同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行作画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走进诗人营造的意境当中,既体会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要想实现高效教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当然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不能局限于上述所列,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灵超.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6).

[2]吴秀梅.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

[3]刘俊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学周刊B版,2013(9).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4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大部分小学教学制度都得到了完善。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未能提前制定明确的目标,教学带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严格结合课程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和进度[1]。一些语文教师虽然提前制定了教学目标,但并不科学,实际教学内容是非常宽泛的,无法突出重点。另外,还存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不科学、环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教学目标有效性

要想创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首先要明确最终的教学目标,采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策略。

首先,要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足够明确。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合理性定位,在保证教学目标足够清晰和合理后进行教学。然后,制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所依据。必须在全面掌握教材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定位,保证教学目标确实可行。其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作最终目标。要想在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足够清晰的基础上保证其科学性,必须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小学生该阶段发展规律的目标。最后,严格遵循适量性原则制定目标。在制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过于宽泛,必须突出侧重点,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目标制定[2]。

(二)教学方法有效性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合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样可以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其学习能力。我国新课标要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来说,必须是开放性的,也必须是充满活力的。换句话说,必须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让小学生在全面掌握课外阅读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自我探索与独立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摄取课外阅读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来说,教师要告知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课后加强反思和总结。

2.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提升小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单纯依靠个人力量很难解答,往往在思考很长时间后没有进展。要想快速解决难题,小学生除了请教教师外,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共同解决。这就是合作式学习方法。通过加强合作式学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必须增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且在实际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勇于发表看法,还要耐心听取别人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小学生创设足够多的合作学习机会,且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引,在提升小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有效性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师必须精心预设课堂,并促进动态化教学课堂的快速生成。另外,还必须注重活动开展和过程调控。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素材,合理设置课堂教学问题。针对课堂教学情境问题来说,是思维的起源,只有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必须注重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全过程中。另外,教学问题创设方法是比较多的,不仅有实验操作,还有游戏开展等。然后,要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足够强的教学活动,能提升小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开放性思维,并及时给予小学生帮助和鼓励,从根本上实现学习过程内化。最后,促进常规教学过程有效性转化。促进常规课堂教学过程到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过程的有效转化;促进常规课堂教学过程到强调实践技能教学过程的转化;促进常规教学过程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化;促进常规教学过程到小学生发展个性、理解生命意义过程的有效转化[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制度的不断改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创建高效性教学课堂,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4]。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2]李艳波.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

[3]宋维芝.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5

一、问题提出:

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教学显得扑朔迷离、气象万千,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法,一千种课堂;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阅读教学的“少”、“慢”、“差”、“废”问题在新一轮课改后依然存在。历来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引起了语文教研部门、语文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教师本身来看:

1、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课堂阅读没有足够的时间;

2、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使所要争取的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3、课外阅读没有指导,即使有课外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也是千篇一律;

4、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阅读表现力不强加之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对一些规定的篇目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学科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作深入地思考阅读,提高不了阅读的质量;

3、课堂上,受教学内容的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缺席”;

4、课外阅读,被“五花八门”的补习占据,学生的天然阅读情趣丢失。

从阅读教学双向交流来看:

1、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一致,课堂上,教师讲解的课文不是每一篇都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2、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严重,有的家长课外强迫学生读唐诗宋词,课内阅读受内容的制约,致使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3、阅读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规范对应不一致,语文阅读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有规范(规范是课标的要求)可循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考虑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出现在课堂上,表现是常常草草阅读即了;

4、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之所以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称为“多媒体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所有这些,都是造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在研究了学生阅读汉语过程中的眼动情况发现,近半数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待改进。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许多中小学生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沈德立通过10年时间对我国大、中、小学生阅读记叙文、科技说明文、寓言等文体的眼动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在实验室里,通过利用眼动仪记录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眼跳距离、回视次数、注视时间、瞳孔直径变化等数据,使阅读心理活动得到客观化研究和量化。这些实验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方法、习惯、兴趣和难点。沈德立认为,良好的阅读方法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二是能准确获得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但目前多数中小学生远达不到这两个标准,而沈德立教授的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表明,有效阅读方法是可以改进的、效率是可以提高的。

《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初中三年级的阅读要求来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行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的要求中,我们通过听课看到的是,不少学生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的文字中,要得出课表要求的“心得”常常是很艰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题失分是一个严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共10分,从绵阳考区B56号(本)试卷统计来看,学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不高,与课标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间。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中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是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具体是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在教师指导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与课堂阅读方法相比,阅读策略更具有技术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大致包括师生筛选信息策略、处理信息策略、理解信息策略、质疑解疑策略。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的前提:一是能够识别文章中信息的价值,二是掌握各种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些方法是:(1)在文章的关键部位提取重要信息;(2)在略过“枝蔓”后提取重要信息;(3)在提示语后提取重要信息;(4)在详细描述处提取重要信息;(5)捕捉句子主干提取重要信息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指出:“有效”包括有效效益与有效效果,有效效益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衡量新课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1)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3)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立足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并不排斥课外阅读对有效教学的辅助。

三、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

按照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实践活动——实际测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验证假设——原因探讨的研究技术路线,我们对研究的内容进行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通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构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改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为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可行性途径及解决办法。

2、主要内容

对应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标准(课标),可分小学低段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高段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逐段分解进行子课题研究。①探究中小学生阅读效果不理想的真正原因。

第一: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的产生、形成、提高的机制、程序、途径研究。

第二: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中教师、家长的指导与训练的动机、价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研究。

第三:教师与学生“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的双边关系、互动作用。②形成课堂的“自主阅读”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第一:指导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重点内容、范筹,确定和选择有效策略研究。

第二:指出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中小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第三:学生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③提高实验教师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指导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观测和测评方法研究。

3、研究重点

教师中介地位的确立是中小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实现的前提。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教师在中小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中“价值、地位、作用”是本研究的重点,目的是改进中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加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中小学生语文有效学习的水平。

四、研究创新及方法

(一)研究创新

本研究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顾类似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取得的研究成果,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重点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一,在“有效阅读学习”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第二,实践和推广“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策略”,着意解决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轻视阅读的问题。第三,本研究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策略,形成生态化的效应。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有效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实验观测法,通过对有效阅读效果的观测作出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的进一步评判。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在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做到求同存异。注重方法指导和情绪体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相应的效果:1.调查我市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现状并制定好改善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2.要求教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阅读有效策略的方案;3.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些阅读有效的方法;4.汇总参研人员和学生拟定的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整理成书面材料;5.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学生中,适时充实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6.根据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总结阅读有效策略的效果;7.得出结论,将阅读有效的策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五、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9年12月——2012年7月。1.准备阶段:2009年

完成课题论证,组建成立课题组,上报《课题申请表》,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发展课题学校,学习相关理论,举办开题会。

2.研究实施阶段:2010-2011年

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1)举办专家讲座,进行学习培训,使参研教师切实掌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以便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2)各校级子课题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3)组织校际交流、考察观摩,推进研究深入。

(4)开展阅读活动、主题报告、课堂展评等活动,检阅研究成果。(5)举办课题教师论文评选活动。3.总结阶段:2012年

根据实情调整研究,整理研究成果,准备结题。具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编制论文集等。

(二)研究措施

1、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①完善课题管理体系:市课题组——片区联合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市教研室确立市级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市级课题研究和市内中小学各校课题研究和管理指导。

②各市示范初中、小学及有条件的其他中小学成立确定校级课题,成立校级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学校所选课题的研究和管理。

③各学校中小学教科室负责课题的研究管理和指导。

④加强市(县)、校两级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和评估,纳入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2、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①市教研室通过会议、教研简报、教研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省、市、县有关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认同度和参与性。

②学校加强课题的策划和宣传,动员全体教师尤其是参研的语文教师深刻学习和理解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③注重宣传策略和方式,把课题研究对“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质量放在首位,提高课题研究宣传的有效性。

3、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①每学年度组织2-3次市(县)内课题研究研讨会,安排骨干成员交流经验,通过同伴互助优化课题研究。

②定期邀请省、绵阳市课题组的学者、专家在本市内开展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和讲座,培训和指导中小学参研教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课题研究效益。

③加强与上级总课题组的联系,及时收集和精心选择省内外、市内外优秀课题研究资料,为市内课题组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借鉴学习依据。

④在师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师生订阅国家级优秀刊物、本课题指定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引领各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4、搭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 ①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专项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②每学年度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优秀习作评选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和《学语文之友》杂志社组织的有关评优推先活动。

③在市教研室网站开辟专栏,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建立课题研究博客群,供教师、学生教学交流和学习对话。

④及时准确介绍省、市总课题组研究活动信息,组织参研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学习培训研讨活动。

5、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

(1)、每学年评选一批中小学优秀课题研究单位,表彰鼓励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2)、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教师和管理指导人员,表彰、奖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先进个人。

(3)、择优推荐优秀课题研究单位负责人和优秀教师参加上级课题组开展的有关考察和交流活动。

6、确立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制度

①每学年由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测评,检验课题研究实施的实际效果。

②通过中小学教学质量调研,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③组织学生参加总课题组开展的有关知识能力竞赛,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客观成效。

六、预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或阅读活动现场;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编制论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

研究期间,我们将研究成果向总课题组推荐公开发表,研究结束后,部分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将结集,最终形成《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参与,还将形成《语文阅读有效策略研究》资料汇编,以课外辅导书、杂志等形式出版。

1、《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使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反映在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实在的阅读效果。

2、中小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强烈的阅读教学指导和训练意识,掌握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能有效引领和帮助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3、学校、家庭在中小学生阅读环境、氛围、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初步构建学习型校园和学习型家庭的生态环境。

4、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5、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丰富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七、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龚林泉(绵阳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特级教师)

刘怀明(资阳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王丽容(绵阳市教科所中教室主任、中学特级教师)

2、领导小组

根据江教研(2009)第4号通知精神,成立江油市《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曾仁亮(江油市教体局副局长)副组长:刘道福(江油市教体局教育股长)

黄俊荣(江油市教育研究室主任)

成 员:赖 云、徐天林、李小功、吕金梅、贺木俊、江联双、尹智萍、片区主任以及具有子课题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

(2)、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黄俊荣

副组长:赖 云、徐天林

主研人员:李小功、姚 宏、郭良蓉、贺木俊、江联双、尹智萍、杨亚莎、子课题学校的主研人员;

协研人员:我市全体中小学的语文教师

附录:《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备选)

1、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研究;

2、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自主阅读”方法研究;

3、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阅读兴趣研究;

4、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师生对话”阅读研究;

5、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任务性”阅读研究;

6、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学生阅读习惯研究;

7、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学生心理研究;

8、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美读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

9、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与阅读教学对应问题的研究;

10、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效拓展方法研究;

11、运用悟读、赏读、品读、练读方法,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研究;

12、新课标、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引领学生阅读生活的有效性研究;

13、展现阅读素材、记录活动内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

14、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有效信息筛选提取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写作教学

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习语文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学生们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们对语文这门课程并不会感觉陌生,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与常识,相比较而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课程主要倾向于为学生们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难度和广度都增加了。在小学时期,学生们将会学到许多与古诗词有关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上学生们还能够了解不少文学作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加强有效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能够为学习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兴趣是促进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就会跟着提高。反之,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促进学生们的特长和个性发展作出努力。想要达成这些目标,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言传身教,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文世界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尚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学生们在学习中虽然有着一定的目标,但是自制力还不够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而注意力分散将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变得十分低下,这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讲。通常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知识来活跃课堂氛围,那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和诗词有关的知识时,可以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提高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中来。

实际上,想要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单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是非常不靠谱的,不同的作家生活的年代不同,他们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带领学生们去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生平事迹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就会更加充足,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当中,学生们都会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的本质,学会“知人论世”。拿杜甫的诗歌来说,学习杜甫的诗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们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有“沉郁顿挫”之美,这不但是他善于遣词造句的结果,还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格。

学生们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对于学习杜甫的诗歌作品就会显得更加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杜甫所作的《春望》这首诗时,对于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就会特别有感触。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审美意识来说,有着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想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注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突出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淘汰旧的教学观念,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学生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场所,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们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使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出一些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以便开动学生们的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在这种问题教学的情境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学生们的注意力也会变得更加集中,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二、加强写作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主要有两种交流方式,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要想培养学生们的书面交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们扩大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逐渐帮助学生们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得到进步,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从不同的作家那里学会不同的写作技巧,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增强学生们的写作实践能力,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们扩大阅读范围,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在阅读书籍后及时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对于促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7

一、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发挥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老师“一言堂”式的讲课,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备了多少课,多么详细,都是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注意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最后,教师的有效教学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是随意性的、任务性的将教学工作完成就行,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阻碍了有效性教学的进行。以下将一一加以列举,并简单做一番分析。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文学性和语言性质的学科,二者虽有共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在大学的学术研究当中,文学和语言学也是截然分开的学科,二者是不相含混的两个方向。而在小学语文当中,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应该相辅相成。如果偏向文学的话,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许不能得到提高,最终导致空疏;如果偏向语言的话,那么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以及对语文的感觉与灵性将会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枯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这两方面的差别,举重若轻,做好二者的平衡,尽量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不能完全地了解学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信息,那么教师就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计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就像“一切为了孩子”,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他们的世界,掌握他们的需求信息。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仍然是以自己为主体,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做教学设计,这样的结果就很容易偏离学生,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教学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很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做到鼓励,以促使他们更加精进。有时候批评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自信心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好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快乐学习。这对有效教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问题,去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学生达到平等地交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作用,当他们有所偏离时,予以纠正,但不能强迫他们学习,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热情,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二)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一般是通过语言对话来进行交流沟通的,使教师的知识、观念输入学生头脑当中。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语言对话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有助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运动当中提高认知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当中对问题设置的简单性、枯燥性、套路性,应该提出有趣的、富于启发性质的问题。

(三)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必须在实践当中去不断完善有效教学的理论,用经验来配合实际教学。所谓“知行合一”的体会与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教学是一体的,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教法当中领悟学法,在学法当中参入教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取知识,并且提高学习能力,做到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地去学习。

四、小结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拥有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事半功倍地做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2]索朗顿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8

一、从教师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精心备课和精编导学案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备课。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虽然其教授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的状况。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以小学一年级课本为例,课本的主要内容是拼音的学习,教授内容较为单一,但老师不可因此而放松自己的备课。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中大多数还尚未接触过拼音, 对拼音的学习怀有某种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感, 所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状况,不可因教学内容简单而盲目追求讲课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状况。拼音的学习是学生进行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老师应极为重视,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拼音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备课体现的是一名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备课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教学水平,这是一门学问,也影响着接下来的讲课效果,不容忽视。

2.建立趣味课堂

小学的语文教学应充满趣味性,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讲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讨论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乌鸦的什么优点, 或者让学生与乌鸦进行身份置换, 让学生讲述自己作为一只乌鸦在那种情况下会作何反应,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活泼了课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踊跃回答问题的习惯,从而紧跟老师的讲课步伐。这对实现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来说也是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总体来说,建立趣味课堂对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被大量运用于各种学科的课堂中, 小学语文课堂也不能例外。情境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带入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升国旗》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之前向学生讲述国旗图案的来源,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升国旗。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播放有关升国旗的相关视频, 视频强烈的代入感可以触碰到学生心灵中的爱国情,有助于学生对于接下来课文的理解。在课文讲述完毕后, 老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讲述在参与升国旗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升国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 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作文小学语文老师, 要尤其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要乐于学习,脚踏实地,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此我觉得应该做到:(1)注意苦练教师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讲课的技巧等方面。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2)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授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一位老师的整体能力, 能不能将语文课堂打造的具有趣味性,能不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能不能做到启发式教学等都在此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广泛阅读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从学生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学习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内容,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可以为每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欲望。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前向学生讲述旧时“缠足”这一陋习的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缠足”应不应该被废除,为什么要被废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在新课教授完成后,可以进行更深一层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考旧时逼迫妇女缠足的原因,老师可以在一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小小的提醒,问题可以设置成“缠足后会对妇女产生什么影响”“旧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关系”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加深语文课堂的知识深度,可谓效果颇丰。

2.引导讨论,释疑解惑

开展课堂讨论应作为语文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 其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其学习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应极为重视。讨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一种则是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以《谈礼貌》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先分小组让学生之间讨论讲礼貌的重要性, 生活中存在的讲礼貌的行为以及不讲礼貌的行为, 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讨论总结进行阐述,根据学生的阐述,老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将礼貌问题上升到道德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到新的领域。可以对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阐述,将其中的偏激观点收集起来,进行改正,向学生讲述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反思归纳,增强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某个故事,认识某个汉字,其最终目的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陈述能力是需要尤其注意培养的基本能力, 课堂小结是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陈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概括,是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汲取过程,所总结的正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应被老师重视。而且,对老师应减少课堂小结的干预, 将总结交给学生完成, 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既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首次记忆,而且在总结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完善吸收。最后,老师要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 并对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9

一、影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1. 陈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刀切”“照本宣科”, 往往就是一个黑板, 一支粉笔, 老师讲学生听; 学校多只教文学不教思考; 只教写作不教表达; 只教理论不教实践, 学生渐渐都变成了应试人才。然而人都是有差异的, 这种不考虑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方式, 不仅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不利于课堂的有效学习,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破罐子破摔,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2.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成就, 然而它形成的“应试制”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现在, 我国多数学校仍是在这种制度下生存, 老师为了成绩而教学, 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限制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而且不利于学校各种其他活动的开展, 易使学生疲惫,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3. 学生的压力大, 产生厌学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 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这种想法很好, 它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但是, 这也给多数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在这种状况下学习, 不仅达不到教师家长所期望的目标, 而且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教师定位策略:

首先, 教师应该准确的定位自己, 了解自己的职位需求, 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精力,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既定的教学要求。

其次,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在差异中寻找同一, 让所有学生都尽可能跟上教学的步伐,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再次, 教师应该转型, 由传统“传授型”向现代“师生互动型”转变。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记住,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最后, 教师应该解放学生, 不要用作业、考试、成绩等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2. 学生定位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越高, 课堂效率就越高。所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在其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 因此在课堂教育中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首先,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让他们准确定位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其次,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要自主学习, 勤思多问。古话说的好: “学而不思则殆, 思而不学则罔。”所以说, 多思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 不可避免的, 我们学生中总会存在一些懒惰不愿意思考, 一有问题就习惯性依赖别人的人。对此, 老师在给他们讲解时, 应该就他们的问题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 并多予鼓励, 让他们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后,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人都具有差异性,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一道题你会一种方法, 我会一种方法, 我们互相交流, 那么我们就有了两种解体的方法,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宽学生的思维, 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而且有利于减轻老师课堂教学的压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家长定位策略。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 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要加强课堂有效教学, 也应该做好家长的工作。应该首先减轻家长对学生的压力。因为如今的家长都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 经常会说你看谁谁谁, 学习多好, 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学。或者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小就开始进各种难过培训班补习班。让孩子们在学校经历一周的高强度学习之后, 仍然不能放松自己。这种方式对能合理调整自己的学生是锦上添花, 而对不能合理解决面对这种压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 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中, 也应该做好家长的工作, 家长应该视情况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学习目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只要我们努力寻找, 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小结

本文主要从老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做了一个定位。但是, 由于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对问题的分析也没有做到面面俱到, 但还是希望凭此引起大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总之, 课堂有效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一个漫长而持久过程。对此, 我们应该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以教学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 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创新,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M].中国和平出版社.

[2]阮望兴, 朱建人.教学改革与创新[M].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措施

教育改革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 为了和教育改革相关要求相符, 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当做教学主体, 而学生被动听课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呈现出来多种弊端, 所以, 想要对小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就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这门课来说,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就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是语文教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水平所采取的一种关键手段。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 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以及语言工具性,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通常都会忽视其中的一方面, 导致语文教学不可以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是别的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师在把握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偏差, 往往忽视其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具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应该加强和课堂上学生的互动, 可是实际上, 很多教师对其理解出现了偏差, 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不能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寂, 从而影响到有效课堂的实现。

2. 教师没有准确理解具体教学内容。很多语文课文一般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情, 如果教师没有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就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 所以只有语文教师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写作意图, 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 教师没有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个性都不同, 特别是小学生, 如果教师没有准确掌握学生状况, 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特别是小学生, 小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基础阶段, 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基础。同时教学也没有足够关注班上所有同学, 部分教师依然将自己当做教学主体, 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 教师没有重视评价工作。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小学生, 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鼓励班上的学生,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对其进行及时引导, 并且改正错误, 增加学生自信心, 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可是实际上, 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 做出随意的评价或者没有给予学生指导意见, 从而对有效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实现有效教学采取的措施

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应该改变以前那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等手段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建立活跃教学课堂, 这样就会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让所有学生都愿意思考以及主动回答问题, 避免课堂冷场, 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使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多媒体教学, 将其作为辅助工具, 千万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 同时也应该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有趣, 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导课的时候,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重视教学评价。教师进行教学评价, 不但可以鼓励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 以温和的态度教导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 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所使用的评价语言, 不可以采用单一语言对全部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也不可以严厉批评表现差的学生, 应该对其进行温和的教导。

4. 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阅读, 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全面了解学生阅读习惯, 同时依据阅读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设置合理的问题, 以此来增加师生互动,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此外, 还应该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 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合理分配成绩好以及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让组内成员一起探讨问题, 这样优秀学生就能够带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同时分组探讨也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想要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就应该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重视教学评价, 增加师生互动以及同学合作, 这样才可以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寻——评《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语文建设, 2010, (12) :55-56.

[2]张冬娟.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路[J].新一代, 2010, (11) :138.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11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部分的国内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因为没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具体讲课的内容与课程标准根本不符合,有着非常大的随意性。更严重的,有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根本不适当,教学内容宽泛松散,缺乏课堂重点,课堂结构极不合理。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该对语文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目标进行充分体现,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1.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性

首先,应该保证有足够明确的目标,并准确定位教学的具体目标。其次,目标应该有一定的依据,在对其进行定位时应了解以及把握教材实际内容。然后,应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定。最后,应该保证目标的适切性,在设定时应该去粗取精,把握重点。

2.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当中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积极的激发以及有效的培养,有效结合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提升其阅读和理解能力。第二,在设置问题时,应该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第三,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时,学生除了向教师请教,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相互探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展示以及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和拓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第四,应用活动性策略,来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最常用的策略一般是活动性策略,主要方法表现为:通过开展与文本相关的参观、写作以及实践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亲身尝试,完成相关任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第一,深挖教材,吃透教参,确立教学重点。杜绝片面追求课堂知识的大容量,拒绝机械地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识,还要准备好相关的知识链接,拓宽知识面。

第二,合理安排时间,构建高效型课堂。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精练。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三,教学力求真正做到扎实高效。要舍弃许多华而不实的环节,力争节节直奔重点。比如每节课的设计要把学生学习的感悟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读体现悟,悟促进读,好词佳句名篇加以背诵。同时激励学生积累,这样做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并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注重评价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公正评价学生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有效性,教师需要进行课堂讲课内容的提前准备,了解课程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对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沟通,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上营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 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 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 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 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 每一节课, 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找准切入点, 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 这样, 既能使课堂简洁, 又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 创设情境, 以情生情, 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鲜明性, 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升华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使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 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 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 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 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 细想一想, 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 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 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 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 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 我以为, 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 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 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 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 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 又要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 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 他才会有兴趣, 有信心, 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 使劲跳了, 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 那么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同样, 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 那么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 谁又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 换一种问法, 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 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 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 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 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 求知欲强, 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 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 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 因此, 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 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 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儿童化,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 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 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 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功。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 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 还是下指令, 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 其实老师废话太多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如鼓励学生, 对学生精彩的发言, 对学生突出的表现, 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 或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1]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和平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事业单位预算模式下一篇:矿山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