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2024-10-26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精选8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篇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摘 要】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故而,高效的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一方面,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们了解中国汉字的结构并掌握汉字的拼读方法,另一方面,识字教学也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策略 高效性

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教学,包括书面语言教学与口头语言教学两大部分,而汉字的认读是书面语言教学以及口头语言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一定量的汉字积累,才能保证语文阅读、语文写作以及交流表达的顺利进行。故而,要想使得语文教学更加高效,首先应当注重语文识字教学,正所谓“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此外,汉字的结构蕴含一定的美学,其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们的审美意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开展语文识字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实践中总结的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有效策略。

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传统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从汉字的拼音教起,接着再带领学生们认读生字,并让学生们抄写生字以强化他们对生字的记忆。显然,这种识字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小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甚至还会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那么,在语文识字教学课堂中,教师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改观这一现状呢?就笔者而言,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课堂中多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如猜字游戏等等,如此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还能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汉字,感受到汉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时候,笔者便在总复习的时候针对本学期的所有汉字,尤其是重点汉字,设计了“汉字猜猜看”的游戏,该游戏规则是学生们两两分组,一个学生拿着写有生字词的卡片,另一学生来认读,并临时组个词语,然后两个学生交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猜出生字词最多的小组便取得胜利。在宣读完游戏规则之后,笔者便组织学生们进行游戏,学生们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可见,开展一定的课堂教学游戏确实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掌握并记忆所授汉字,并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随文识字的教学,强化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与记忆

所谓随文识字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文章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出现在本课文中的生字词,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在传统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识字教学与课文教学分离,即在整本书教学前先对生字词进行综合识字教学。显然,这样的识字量过于庞大,不利于学生对每一个词的理解与掌握。此外,识字本身就是一个对汉字进行背诵记忆的过程,只有反复记忆才能真正让学生们记住,而随文识字就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对生字词进行反复记忆,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一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们学习了一下本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计、算、冒、览、馆、紧、怦、握、容、普、兴、灿、烂,接着再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并反复提起这些词在文章中的组词以及搭配,旨在加深学生们对这些新字词的记忆。最后,笔者还专门对本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沉着、操纵、仔细等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并要求学生们尝试着模仿课文中出现这些词的句子进行造句,从而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汉字是语文的灵魂所在,也是人们情感的聚焦点。在语文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语文情境的创造,致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合理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提高识字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增强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识字欲望,进行实现高效识字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四》的时候,鉴于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成语性的故事,笔者便在教学生字词之前先对学生们讲了《揠苗助长》的故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情境,既符合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又能成功激发学生们对本章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们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并在讲解生字词的过程中适当插入相关的故事。如在讲解“牺牲”这个词的时候,笔者便插入了雷锋的一些故事,成功诠释了牺牲这个词的意思。

【结 语】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识字的积极性;注重随文识字教学,引导学生们对生字词进行反复记忆;教师还应当注重识字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唯有如此,高效的语文识字教学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郭茹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讨【J】.教育学,2010

【2】张志丽.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学,200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篇2

1. 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有意注意大约为20分钟,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容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产生兴趣的。

小学生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

教材内容虽符合儿童认识规律,但教材要靠教师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则仍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小学生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小学生学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根据教材和小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学生的眼、耳、舌、手等感观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瞧、听听、闻闻、摸摸、尝尝、做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地听、记、背。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强化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而且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加强写字指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要“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感受汉字形体美”。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写字,才能达到写字的要求。

2.1 加强写字技能的训练,确保写字规范。

教学生写字要靠指导,更需示范,教师要平时练出一手好字,在黑板上写字更应注意规范,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首先做到。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写字姿势,包括怎样执笔、运笔,以及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写法。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提醒学生注意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比例,发现共性问题重新指导,及时矫正。

2.2 重视写字的批改。

写字批改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识字教学的继续。部分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批改存在一种简单化的现象,只看学生写得对不对,不看学生写得好不好,忽略了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神韵等是不是符合要求,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不认真批改导致学生作业中错字、别字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写字批改上,我们不仅要看学生写得是否正确、端正,而且要从字的结构、笔画方面研究品味,引起学生对写字的重视。

2.3 营造浓厚的写字氛围,把写字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写字不仅是写字课,它伴随着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写字氛围的营造,是提高写字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室内开辟写字专栏,每天安排10—20分钟的写字课时间,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先进,营造比较浓厚的写字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写字素养的培养作用。

3. 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汉语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明确相应的学习要求。

3.1 字音。

对于生字的读音,一要读准字音,二要准确地拼读音节,三要准确地拼写音节。在学习字音时,要多读。教师要先范读、领读,学生听读、跟读,然后过渡到学生独立识读。对于同音字、多音字,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给予必要的辨析和讲解。联系字形、字义的学习,或者同音辨形析义,或者同形辨音析义,将单个字的读音放在词、句中辨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3.2 字形。

对于生字的字形,一要明晰汉字结构,二要弄清字的笔顺,三要了解构造特点,四要字形书写正确,努力做到端正、整洁、美观。分析生字字形时,教师要讲清汉字方块特点及偏旁、部首组合汉字的造字特点。必要时结合具体生字的学习,了解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典型的汉字进行拆分,了解其构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

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做好写字示范,一笔一画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规范,字形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还要注意汉字手写体与印刷体在字形方面的细微差别。

3.3 字义。

对于生字的字义,一要明确生字的基本义、常用义,二要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在辨析字义时,宜将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加强组词、造句练习,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求得对字义全面准确的理解。

4. 多渠道拓展识字资源

学生很难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完成识字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多渠道地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发动家长写一些器具名称的卡名,贴在相应的实物上,让学生进行实物识字;收集学生吃零食的包装,认识包装袋上的汉字;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将自己在课外看电视、看课外书时认识的字教给全班同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识字课件……这些都是好的识字方式,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美花.小学识字教学的途径.

[2]秀容.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三种策略 篇3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利于学生记忆。例如学习“耳”字时,教师可让学生摸摸耳朵。学习“休”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亻”表示一个人,“木”字表示一棵树一个人累了靠在一棵树旁休息。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时间一长,也会自己去发现字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把字记住。

2、比较识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把以前学过的相同或相近的字和本课的生字一并出现,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木”字可与“本”字相比较。学习“抄”字,可与“沙、炒、吵”相联系比较,学生观察、比较后,自己总结出:这四个字的右边都是“少”字,但又各有不同,有水(氵)是沙,有火(火)是炒,有嘴(口)的是吵架。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再混淆了。

3、形声字

教师可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其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如“抄”字,“扌”表示用手,是表意,“少”是表音。

4、加一加的方法

就是用学过的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字加上偏旁可以变成新的字。如学习“本”字,“本”字加单人旁就成为“体”。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另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字,使他们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在快乐中记忆生字。

5、减一减的方法

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免”字,就是“兔”去掉一点就变成了“免”,“拆”字没有了“扌”就成了“斥”。学习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说去掉那一部分可以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6、猜一猜的方法

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如学习“雨”字,可以编成这样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就不见。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雨”的形状、特点,而且“雨”字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画一画

就是让学生根据字要表达的事物把它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学习“尖”字,用笔画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使学生清楚地感知“下大上小”的字形结构。

8、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生字

如教学“田”字,可告诉学生“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很高,记得也很快。

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一些构字的规律后,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这时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模仿性强,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观察字形,自编一些谜语、顺口溜等。识字不要只局限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平时看电视、大街上的广告标语、阅读课外书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问别人。学生识字就像盖房子,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三、开展活动,巩固识字

每天在班里展示学生认识的字,每周开展评选“识字小标兵”“识字小老师”等活动,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生字。

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探讨、总结,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方法 篇4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构想,解决多认字、写好字的主要问题。识字和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加快认字速度,提高写字质量,以便使小学生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是我们在实验教材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教材中每一组编排一个识字课,更多的是随文识字。

人教版教材的识字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它的意义不在于识字形式的创新,重要的是降低了识字的要求,变多维度的识字教学要求为单维度的会认,为大量识字和大量阅读做好准备。同时,低年级编排了独立的识字课,以各种各样的韵文形式呈现,这样既提供了语言环境,又琅琅上口。如,第一组是成语歌,第二组是三字经,第五组是谜语,第六组是数量词歌,第八组是谚语。

日本学者石井勋的实验研究证明:一年级孩子的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这个结论已被世界人类开发会议认为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个研究成果。一年级是儿童认字最佳期,因此,人教版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400个字,下册认550个字。

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指出“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是骄傲是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侧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充满成人关爱的环境,并创造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同时,教师还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找到值得认同的榜样角色,并在一种相互支持和关爱的氛围中,来体验良师益友的关系。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些对学生给予激励评价。研究表明:当学生不必担心失败,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你的这种记字方法真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真棒!”“老师非常佩服你”“你领读的声音可真洪亮!”学生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会更加激起识字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让他们觉得识字是有趣的,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三、创新识字教学的方式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会影响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这一年的语文识字教学当中我深有感触,其实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运用多种活动式教学识字。

(1)游戏活动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七、八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快乐,在有意识的“玩”中调动记忆的热情,从而使识字教学既充满趣味,又效果良好。

人教网的论坛中介绍了许多教学的游戏,博采众长,我也根据所学内容,对一些常见的游戏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游戏活动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是“会”字;“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是“秋”字如此等等猜字谜游戏记忆汉字。

有如:开火车游戏,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指导,特别是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的读法区别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准字形并且在读课文中加强认识。此外还有手拉手、交朋友、摘苹果、钓鱼、穿衣戴帽、猜谜语、说儿歌等,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上课的时候我让他们当小老师,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考同学;给自己设计小名片,下课的时候同学之间边玩边认识名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生字。

我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尽可能通过游戏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一起并用,使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单调的读、重复的写、机械的识记为有情趣的读、有滋有味的记、有感有触的实践,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2)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

而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85%。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标意,声旁标音。如教学“问”、“闻”、“闷”、“闪”一组形声字时,学生在对基本字“门”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口字与嘴巴有关,里面有耳的是要用耳朵听的与耳朵有关是“闻”;里面是心的与人的心情有关是“闷”;人躲到门后面是“闪”。用“换一换”的方法就可以区别识记。利用换一换的识字方法还可以识记很多生字,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利用“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和巩固生字的。

此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生字利用偏旁部首归类,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和《语文园地七》均有呈现引导。 如“犭”的概括出“狗、猴、狼、猫、猪”等;“氵”可以概括出“河、湖、海、洗、江”等。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识字教学中我还常常利用新旧字的联系,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比较形近字、同音字、拼字、扩词、词语接龙的方法识字。这些方法既可以学习生字又可以巩固旧字,降低学生对汉字的遗忘率。

四、探究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指出:“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并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多认字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识字得法更能使儿童越学越聪明。詹姆斯.康奈尔、理查德.瑞安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做决定或自主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新课标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生活中孩子们随处随时可以识字,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他们常常见面的。大多数孩子都认识“肯德基”、“麦肯姆”、“天河购物城”,也能在超市购物时叫出喜欢食品的名称。这说明生活中不断再现的字形可以形成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因此,我引导学生认识所住的街巷楼宇的名字;在和父母外出时认认汽车站牌、饭店招牌、霓红灯牌;在旅游途中认识各处名胜古迹,石碑上的字等。这样做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并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即达到了学以致用,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开始培养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识字。为此,我在班中建起了图书角,发动学生们自愿捐课外图书读物。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浅析 篇5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语文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才能深入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识字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8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掌握汉字是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能为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法,根据汉字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恰当选择,使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发挥自主性,使他们乐学、善学。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掌握汉字数量的不断增多,也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喜欢上识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形象直观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汉字有直观的印象。例如,在教学“火”“山”“木”等汉字时,用多媒体先展示这些汉字的图片,然后转换到象形字,最后显示汉字。通过逐渐转化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汉字。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让学生把直观思维和抽象理解有效结合起来,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使他们感受到识字的魅力,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2.采用编故事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对故事感兴趣。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一个个汉字变成小故事,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例如,在教学“猫”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在古时候,人们田地中的作物经常受到老鼠的啃咬,有一种动物专门捕捉老鼠,保护人们的庄稼,然后他们就根据动物保护庄稼的特性造出了“猫”字,即“犭”+“苗”。通过讲故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自主对汉字创编故事。在主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识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分解汉字的字形,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汉字的笔画较多,学生在进行记忆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对汉字的字形进行拆分,让学生通过记忆分解部分进行识字。例如,在教学“解”时,可以分成“角”“刀”“牛”进行记忆;教学“轰”时,可以分解成“车”“又”“又”进行记忆。通过分解汉字的结构,让汉字的组成部分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轻松掌握汉字,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4.根据偏旁进行识字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偏旁进行识字教学。例如,足字旁的汉字大多是和脚相关的:跑、跳、蹦、踢、踩等;草字头的字大多和植物相关:花、草、芹菜、芦荟等。通过偏旁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快速寻找已经学过的相同偏旁的汉字。通过回忆和思考,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有利于巩固他们对汉字的记忆效果。

5.运用猜谜语进行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猜谜语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结合猜谜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是“磨”字。日月相伴是“明”字。在猜谜语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入快乐的知识海洋,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积极参与到识字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作用,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高效掌握汉字,丰富汉字量,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拓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的生活中,到处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场所,随处可以进行识字学习。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增加识字量。学生可以在各种图书、报纸、杂志上,甚至电脑网络中,认识许许多多的汉字。学生还可以收集一些门牌、广告牌、商标、包装盒。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外识字的积极性,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让他们树立识字的信心,在生活中进行识字。通过课外多种途径的识字,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的提升,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汉字的字形、字义创设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深入探究和分析汉字,从多个方面对汉字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的汉字不断增多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的有效教学 篇6

有 效 教 学

贵州省道真县接龙小学

冉瑞林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所以在基础教学阶段,我们要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没有扎实的识字基本功,就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所以识字教学无疑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有人说:“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由于其本身的机械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很难活跃他们的思维。而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低年级就要求识字量达到1800个。那么,避免繁重、枯燥、单调的就字识字,而从语文的实践性出发,注重情趣化、生活化,“以人为本”的情趣化教学,对低年级识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一、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弊端分析

1、不重视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挥。

目前的识字教学,被死板、单调的领读和反复书写统治着,置学生兴趣和潜在能力于不顾,不知道让学生去想象,去发挥,去创造性思维;不比赛,少竞争,不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不懂得对于某些汉字,学生可能更具有想象力,会找出更好的识记方法,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断送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前程。

2、没有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生识字。

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意,形义共体,也就是用形象符号来表达意思,形符即义符。其实汉字的形象性、图画性、趣味性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的,但我们没有很好的开掘和利用好这种有利性,这是很可惜的。

3、轻视学习过程和过程性评价。

乍看天天在识字写字,实际上学习和评价“过程”被教师有意无意简化甚至取消了。也就是说,学生在识字时缺乏必要的感知、感悟、体验、识辨等过程,这些都被教师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代替了,被单调的重复书写淹没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及时的控制、调整、指导和评价。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有真切而深入的学习体验,最多也只能学到皮毛而不及真谛。单调重复的作业最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小学生又缺乏意志和毅力,这就使得学习过程成了身心负担,而不是应有的精神探险的兴奋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4、没有养成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许多小学生上学不带字典,教师也不置可否,因为他们经常不用字典。这实在是语文教学中长期养成的恶习。这样的习惯相应的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遇着不会的字不查不问,写作文满篇错别字。而对于常用字典词典的掌握,却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形成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5、汉字书写训练基本被取消或者形同虚设。

只有小学有专门的写字课,写字却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明显的失败之处。许多学校和教师,眼睛只盯在分数上,没有书法意义上的写字练习不说,连写字的工整性也不重视,导致了普遍的书写潦草现象,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升学甚至一生的生存发展。而且,是否对学生进行汉字的书法教育和训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兴趣和语文能力。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对汉字之美 的缺乏认识,才影响了识字兴趣。

二、正确处理好小学识字教学中“认字”与“写字”的关系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小学语文大纲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把写看得无足轻重,一味追求写字的数量,简单化地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五遍、十遍。学生为了解脱教师的惩治,就随便乱画一气,凑满所规定的字数上交。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认、写”的意义,而且滋长了马虎、潦草的不良习惯。“认与写”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认”是先决条件,“写”是必要过程。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但要教“认”,还要教“写”,“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与发展。

其次,“认”与“写”有机紧密地结合,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必由之路。两者制约协调,共同促进提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认”是识字教学的主体,“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教学“认写”时,应充分运用直观、形象化教学。

再次,在“写”的指导上,同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为小学生刚入学,小手细嫩,执笔好似拿锄头一样,一把抓。所以,一定要从开始握笔起,对坐的姿势,握笔的姿势,运笔的方法,逐一指导,严格训练,仔细检查,耐心矫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最后,“认与写”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认、写”得过多,贪多 求全,面面俱到,结果信息吸收储存提取不及,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遗忘,使师生活动成为低效劳动。另一种是布置数量少或过于单调、贫乏,结果,信息不鲜,枯燥无味,未能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只有全面顾及,紧扣信息加工的层次,明确要求,内容具体,耐心指导,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字更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然而,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改革识字教学的手段、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1、要善于利用直观演示法来进行识字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的效率取决于平时对记忆材料的理解。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尽量注意直观性,使用录像、幻灯、图片、实物等变抽象为具体,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中有许多动词意义相近,学生不易区分,如:“拿”、“托”、“提”、“拎”、“举”等,只要通过直观教学,直接由师生演示,学生就会很容易学会。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指学生看图画、投影、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如:第一 册拼音识字第16课,教学内容是学习“风、云、雨、电”这四个字。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四种自然现象的动态画面出示在屏幕上,并配上声音。这样能吸引学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实践证明,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认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一个人一生所常用的汉字在2000至4000个之间,著名汉语作家也不例外。而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这就足以说明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它的关系甚至决定学生的一生。作为识字教学主导者的小学语文教师,其责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般。

从实际需要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最有必要研究汉字,最起码要了解汉字的结体规律(主要是“六书”)、字体演变过程(甲骨、大小篆、隶、楷、行、草)、常用字的繁简关系及其区别等等;了解汉字与中华民族思维习惯、审美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以形表意、形意共体、象形性、多义性、故事性、趣味性等等特点。在明白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之后,才能更有利于挖掘学生主体意识在识字过程中的自由发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联想,特别是趣味性联想,比谁想得更有意义;更有利于记住生字。

比如:将“汗”想成“干活热得出水了”;将“吠”想成“狗张大嘴在叫”;将“旦”想成“太阳升上地平线”;将“器”想成“四个人张大嘴巴要吃狗肉”等等,都会在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准确掌握汉字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要不吝表扬和激励语言,使学生在快乐、兴奋和竞争中去学习。

3、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识字。

(1)、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 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制作“识字课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食品、饮料的包装、家用电器的广告,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的刊头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正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必须停下来。“修理” 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2)、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字,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不会写错字的笔画了。

(3)、动作演示表演法:一些生字可以用动作表演来辅助理解字义,念准字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扛、拨、踢、抱”等字,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说为什么用这个偏旁,学生记得特牢

(4)、用奇特联想法来编一个小故事。汉字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每一个生字都会表达出一个事物的形态样子或在诉说着一件事情,如有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他们奇特的想象力编一个小故事把汉字的各部件串起来。如学“伤”字,学生编了“两个小人用力推,把别人给弄伤了”又如“痒”字:“一只小山羊,得了皮肤病,身上总发痒。”

5、注重生字的巩固复习。

“温故而知新”这个道理我们谁都知道,教师在复习巩固生字时,可让学生做以下有趣的游戏。

(1)、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2)、找朋友。即要求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字形结构。

(3)、配对子。如把“扌”和“般”合成“搬”,把“日”和“生”合成“星”,把“女”和“也”合成“她”等等。(4)、贴树叶。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叶上写着生字的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在相应音节的树叶上,表示小树长出了一片树叶。

(5)、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如学习《菜园里》可以做蔬菜娃娃找名字“(即图片找相应名称)的游戏,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以设计”小动物找尾巴“的游戏,即将四种小动物图片贴好,让学生上去把每种动物的尾巴贴在图片后面,并表演出动物的尾巴摇动方式。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篇7

一、复述策略与英语词汇学习

1. 复述策略的内涵及其亚类

复述策略是在系列学习中发现的一种有效记忆策略。在系列学习中,刺激材料呈现的顺序不变,学习者通过复述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地依次回忆出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2]换言之,复述策略即通过重复将信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过程。这种过程表现为对信息的内部重复,其功能在于改善对信息的保持。Craik&Lockhart(1972)[3]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复述策略:保持性复述和精加工复述。前者指在头脑中重复信息,得以重复的信息就可以保留在工作记忆中;后者指将要识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联系起来,这种复述不仅可以将信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也可以帮助将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具体的复述策略多种多样。国外研究者(加涅等,2007)提出复述策略有释义、做笔记、表象、列提纲以及组块等。[4]国内研究者(冯维,2005)认为复述策略有排除干扰、抑制和促进、过度学习、自动化、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等。[5]

2. 复述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如果学习缺乏复述,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留时间不会超过30s。Slavin(2003)[6]的研究发现,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留时间越长,其进入长时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复述策略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资料,通过反复读、反复写或者边读边写来记忆词汇,不需要专门设计和过多地考虑,所以被经常使用。[7]考虑到学习材料的性质,我们在此主要选取排除干扰、阅读与重现交替两种策略来说明它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1)排除干扰。众所周知,我们先后所学的信息之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干扰,心理学家将这种干扰分为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顾名思义,前者指先前所学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后者指后面所学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例如,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当学到lie作“躺”的意思时,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lay-lain。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发现lie这个单词还有“说谎”之义。作“说谎”解时,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lied-lied。但受到两种干扰的影响,当lie表达“说谎”(“躺”)的意思时,学习者会将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误认为是lay-lain(lied-lied)。为尽可能地减少两种干扰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在开始学习阶段,处理好两种学习材料的时间间隔安排,如可先熟记lie-lay-lain(躺),间隔一段时间或中间插入性质完全不同的学习任务后再去记忆lie-lied-lied(说谎);在后期复习巩固阶段,为进一步加深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将lie作“说谎”“躺”不同义解时的过去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式学习,以区分两者的不同。

支持干扰现象存在的证据之一是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明显影响———所谓的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即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即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8]从干扰理论的角度讲,出现首因效应的可能原因是,开始学习时学习者注意力较集中,不存在前摄干扰;而后面的学习免受后继信息的干扰。鉴于学习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干扰现象,在外语词汇学习中,可以将识记量大、难度以及相似度高的词汇放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而在学习的后期通过复习总结加强记忆;尽量分散识记量大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方式凸显相似词汇中的不同刺激(如“stationary”与“stationery”)以减轻两种干扰对学习的影响。同时,学习者可以有效利用休息前后(免受其一种干扰)的时间间隔学习易发生干扰的学习材料,或者在相似度较高、易出现相互干扰的学习材料(“in front of”与“in the front of”)之间穿插性质迥异的学习材料,都可以部分地克服因材料相似而出现的这类干扰。

以下面的23个单词和词组为例[选自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英语教材编写委员会,牛津初中英语系列教材(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版):八年级上,126—127页。为方便起见,后面出现的词汇只标明使用年级及页码]:

fine,join,myself,shine,clear,sky,journey,boring,finally,arrive,arrive at/in,can’t wait,get off,interest,place of interest,not believe one’s eyes,main,sights,culture,Internet,page,home page,yourselves.

学生可以将难度较大(因学生而异)的词汇放在学习起始,学习之末加强总结复习;或者将难度大的词汇分别置于系列学习材料的首尾两端,将相对熟悉、难度较小的放在系列学习的中间。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在系列位置的优势效应,放大积极影响,微化消极影响,改善英语词汇学习的成效。

(2)阅读与重现交替。阅读与重现交替,是一种有效提高词汇学习的复述策略。此处的“阅读”即我们所讲的复述,“重现”即试图回忆复述过的内容。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即在复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尝试回忆学习的内容。研究发现,对于无意义音节(PEQ、ROZ)的学习,将3/5~4/5的学习时间用于重现,无论学习后的及时测验还是4小时后的延时测验,学习效果均较其他时间分配更好;而对于有意义材料(传记文)的学习,将3/5的学习时间用于尝试重现,则学习效果最佳。[8]之所以阅读与重现交替比单独的复述更有效,是因为与单一的复述相比,两者交替可以让学习者第一时间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在第一时间纠正错误,提高后继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以下面20个英语词汇(九年级上,142页)的学习为例说明这一策略的应用。

teenage,mark,mad,exam,perhaps,deal,choice,awake,hardly,imagine,doubt,worth,suggestion,cause,strict,schoolwork,valuable,friendship,list,silence.

在学习上述词表时,学习者在第一轮的复述之后,即可尝试重现词汇,即遮挡学习项目中的一项(如“怀疑”或“strict”),重现另一项(如“doubt”或“严格的、严厉的”)。在重现过程中,学习者一定要对重现失败的词汇作好记录或进行标记,并把重现中发生的错误改正过来,并紧接着进行第二轮重现,如此循环。学习者借助阅读与重现交替策略,可以根据自我检测的结果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纠错,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质量。在阅读与重现的时间分配上,因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差异而有变化,建议尝试重现与复述/阅读的时间大致相当或前者略多于后者的时间。

复述策略更适合于学习项目关联度不高、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难以有效关联的信息内容。学生在使用这种认知策略的过程中无需进行联想、加工,对学生的认知加工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复述策略是一种相对低效的认知策略,表现在信息存储缓慢,其后的提取也较为困难。正因如此,另外两种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精加工策略与英语词汇学习

1. 精加工策略的内涵及其亚类

精加工策略是与配对联想学习相适宜的一种记忆策略。在配对联想学习中,学习阶段呈现成对(S-R)的学习材料(dolphin-海豚),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对联想,形成刺激项(S)与反应项(R)之间的联结;在回忆阶段,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S或R),要求被试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R或S)。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2]精加工的结果是生成了新知识中没有明确呈现出来的内容,类似于布鲁纳所讲的“超越给定的信息”,也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讲的推断。[4]所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它的关键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搭建信息回顾的途径,从而重现原信息,而且越是深入细致的精加工对于记忆就越有效。

在具体的英语词汇学习中,学习者可用的精加工策略多种多样,有研究者(卢家楣,1999)提出形成联想、谐音联想、歌谣口诀、首字联想、勾画圈点、摘录提要、笔记概述等七种策略。[9]其中前4项适合意义性不强的、难以归类的材料;后3项适合于意义性强的材料。也有研究者(莫雷,2007)认为,精加工策略包括人为联想策略、内在联系策略、生成策略、记卡片策略和记笔记策略。[2]

2. 精加工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

精加工的本质是将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即将要学习的信息与学习者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精加工策略不同于复述策略之处,也是研究者倡导精加工策略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主要选取人为联想策略和内在联系策略来说明两种策略在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1)人为联想。人为联想也可称为记忆术,指通过人为的联想使欲学习的新信息与头脑中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表象结合起来,以提高记忆效果。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记忆枯燥乏味、没有逻辑关系的信息,通过人为的联想对这些信息赋予意义,从而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该策略尤其适用于单元学习中英语新词汇的学习。

下面我们结合15个词汇[选自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英语教材编写委员会,牛津高中英语系列教材(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版):高二上,21—40页。后同,只标明使用年级及页码]的学习,说明人为联想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economy,environmentalist,TV presenter,economist,debate,environmental,preservation,industrial,awful,poisonous,atmosphere,flow,pollution,addition,wipe out

这些词汇大都属于记忆难度较大、拼写复杂且偏长的学习内容,但又是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高级词汇。如果简单地采用复述策略,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我们不妨采用下面的人为联想策略将这些互不关联的词汇联系起来:

一天我在家看电视,电视节目主持人(TV presenter)正在主持一场有关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问题的辩论(debate),辩论双方分别为环境保护论者(environmentalist)和经济学家(economist)。环境保护论者首先攻击经济学家:“经济(economy)固然重要,但工业(industrial)发展已带来可怕的(awful)后果。比如它制造出有毒的(poisonous)气体破坏大气(atmosphere),这些气体流动(flow)到其他地方又会造成更多污染(pollution),这些污染加在一起(addition)最终会灭绝(wipe out)全人类。”

通过这样一段联想性的对话,我们就在本来没有意义和联系的孤立单词之间建立了人为性的联系,赋予它们意义。经过这样的人为联想式加工,学生在记忆这些词汇时就能在脑海中生成生动的有趣画面,不但词汇学习与具体的语境联系了起来,使得词汇学习有了“意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英语词汇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学习效率。当然,上述人为联想策略仅仅是众多具体策略中的一种,在具体的语境学习中,学生应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有意识地利用人为联想策略将孤立的互不关联的词汇与某种形象或意境关联起来。

人为联想策略的学习效应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实证研究支持。例如,Paivio(1986)[10]发现,人类有两个独立而彼此联系的加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在某些特定的学习语境中,表象加工系统在回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效应。在上述人为联想学习中,学习者实际上有意识地进行着表象和语义的双加工,并将表象记忆与语义记忆结合起来。Anderson(1995)[11]研究发现,学生对新材料加工越多,即他们越是利用已有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并阐释新材料,他们越能有效地将信息贮存于长时记忆中。

(2)形成内在联系。形成内在联系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技术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一句话,运用本策略旨在促进意义学习。形成内在联系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学习一般涉及两个基本变量,即新信息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第二,这两个变量存在某种逻辑上的关联性,但这种关联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

三、组织策略与英语词汇学习

1. 组织策略内涵及其亚类

组织策略是与自由回忆学习相适宜的一种记忆策略。在自由回忆学习中,允许学习者在学习和回忆原先呈现的学习材料时对其重组。组织策略即在意义学习中,学习者以一个有逻辑的结构整理新信息。[12]因此,第一,作为一种认知策略,组织策略适合于意义学习,即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逻辑结构;第二,学习信息可以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发现,组织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认知策略,例如,Woolfolk(2001)[3]发现,相对于碎片化信息,得以较好组织的材料更易于学习和记忆,尤其是当学习材料复杂或多样的时候。Ormrod(2012)[12]指出,在多数情况下,相对于把信息作为分离的孤立事实的列表进行学习,学习者去学习有组织的结构信息时,他们的记忆效果更好,而且他们之后也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

可以看出,组织策略通过对知识进行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从而改变认知结构。它一方面将信息组织成学习者可以理解并容易记忆的有意义的整体,另一方面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组织策略多种多样,主要有图表和矩阵、层级结构、纲要、模型以及流程图等。[13]但广为使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2. 组织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组织策略主要适合于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该策略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主要选取归类和符号纲要两种策略来说明它们在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1)重组归类。归类即组块,就是将要识记的材料按照不同的特质、性质、属性以及类别等进行区分与学习,在回忆时按照学习的分类就能比较容易地将其提取。[14]我们认为,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归类策略尤其适合于那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词汇的学习。应用该策略的一般学习程式是:先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词汇总结概括形成分类(亚类),然后既在某一亚类内部,也在亚类之间进行组织化的材料学习,这样原本分散的看似不相关联的词汇就组织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信息。

下面我们以英语词汇中表示职业的名词为例,说明归类策略的应用。

英语词汇中有大量表示职业的名词,这类词汇虽然看上去复杂繁多,但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合理归类后进行学习,那么不管是对这类单词进行初次记忆还是复习回忆都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一(高三下,1—16页)时,我们接触到许多表示职业的英文词汇,仔细观察这些单词,我们发现其词尾有很多共性,有的以er结尾,有的以or结尾,还有的以ian结尾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对这些单词做如下归类(见表1)。

通过这样的归类,我们就可以把本单元及以前学过、以后要学的所有表示职业的单词进行总括,学生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就可以根据每个单词的词尾特征先将其归到特定的类别,然后再分门别类地记忆。以后遇到新的表示职业的单词或发现新的表示职业单词的共性也可以进一步地拓展此表格,如也有以man结尾表示职业的单词,像businessman,policeman等等。通过归类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原来显得杂乱无章、复杂多样的词汇变得清晰明了,更有逻辑了,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许多。归类策略不仅有利于对词汇进行分类和总结,而且有利于减少词汇记忆中的错误。例如inventor这个单词,如果学生单纯记忆这个词的拼写就很容易在inventor和inventer之间混淆不清,但是如果将inventor归为以or结尾的表示职业的名词中的典型代表,并将它与这类词汇中的其他单词共同记忆,这样的错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因为词汇的归类增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使彼此间的差异变得显著,这样就不容易发生混淆。

总之,归类策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或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组织和分类,将其归为不同的组块,同化于学习者独特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时以各类别的组块信息为线索。这样通过组块化,就可以降低学习项目的容量,大大降低学习负荷,提高学生识记和回忆的效率。

(2)符号纲要法。常用的另一组织策略是符号纲要策略,通常分为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与主题纲要法相比,符号纲要法更加直观形象,它是采用图解的方式体现知识的结构,即作关系图。[2]结构网络图就是一种可取的词汇学习组织策略,它通过连线将零散的单词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构,能够体现词汇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尤其适合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汇学习。

在学完牛津初中英语第六单元food and lifestyle(七年级上,68—79页)后,教师试着采用组织策略之符号纲要法要求学生总结与食物有关的词汇,学生就会体验到这种学习策略的优势。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在一张白纸的中间写上food这个词,然后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发散思维,随意联想与食物有关的词汇,将其写在food这个中心词周围,之间以线连接,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本单元涉及的词汇meat(肉类)、fruit(水果)、vegetable(蔬菜)这三大类食物,与此并列的还会想到bread(面包)、rice(米饭)等主食类食物,借机正好向学生介绍staple(主食)这个生词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每类食物又可进一步地细分为具体的食物,如水果可分为apple(苹果)、banana(香蕉)、bear(梨)等等。与食物有关的还有烹饪(cook)、味道(flavor)等词汇,以这类词汇为发散点又可以生出一系列相关词汇。具体的结构网络图如图1所示。

以上就是围绕food作出的结构网络图,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展示了部分例证,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相关词汇或构建符合分类的关系图。这样的组织结构关系网络不仅囊括了本单元涉及的所有与食物有关的词汇,还会促进学生积极回忆学习过的相关词汇,因此词汇覆盖面非常广。在此关系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词汇间的逻辑关系,如上下位关系:蔬菜(vegetable)是上位概念,洋葱(onion)、土豆(potato)和西红柿(tomato)都是下位概念。以这样的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词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在探索学习新词汇的同时搜索回忆旧词汇,将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另外,经常利用这样的结构关系图复习词汇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图示记单词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与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挑战性,学生边动手画图边思考回忆,进行的是积极主动的词汇习得过程,提高了词汇学习的认知加工水平。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识字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5z~--个十分枯燥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一、在趣味课堂上学习识字

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的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队”“找敌人”“读文找字”“姐妹相遇”“玩玩字卡”“找找朋友”“开火车”“表演动作”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苏教版课本一年级下册的识字部分,就可以用“找找朋友”的方法教育小学生们识字,在教学形声字“跑”字时,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包,面包的包,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足”字旁、“面包的包”组合成“跑”字。接着让学生说说“跑步”的“跑”为什么带“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提手旁,就成了用手抱的‘抱字,跑要用脚,所以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跑”和面包的“包”的相同点、不同点。

二、在情境中学习识字

教师可以运用插图、实物、图画卡片、表演和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手段创设一种具体的识字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设出生机勃勃、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和乌鸦》,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发一些相关的识字卡,可在识字卡的正面画出狐狸、乌鸦的动作,反面写上对应的汉字,让同学们猜测这一课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汉字有哪些,鼓励并引导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到汉字。三年级下册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蜒》等课文,都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对同学们进行引导、教育。

另外在游戏情境中识字也是一个好的识字途径。如猜字谜。“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碧”字:王小姐,白小姐,大家坐在—块石头上。再如“目”字: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古”字:十张口……,在识字教学中,把—些汉字编成一个个儿歌、小谜语,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识字的学习。结合汉字的结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记忆汉字;为了区别形近字,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小儿歌、小故事、小谜语;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偏旁部首,再联系旧字,用加一加、减一减、换—换的游戏识字方法认识新字。在游戏中识字,使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模式,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在饱满的热情中识记生字,识字效果大大增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三、在阅读中学习识字

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可以抓住孩子喜欢的课本内容,举行故事会、朗读赛等,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最喜欢的小故事读给同学听,但要求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故事中不认识的字要提前想办法认识。如:请教别人、查字典,还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猜字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达到识字成果的共享和巩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充分体会至帜字用处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一课中有“秋”这个字,可以让小学生们体会“秋”的风景,“秋”的韵味,“秋”有哪些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体会,知道作者想表达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再让同学们说说大家眼里的秋天,“秋”这个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等等。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再比如三年级下册的《雪儿》,可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大家眼里的雪,并且反复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中出现的汉字的印象,以达到在阅读中识字的效果。

上一篇:沂水地下大峡谷游记作文下一篇:南柯一梦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