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通用12篇)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1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关于有效教学, 仁智互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 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 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 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是“有效教学”, 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这才是最终标准。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 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 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 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 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
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 我们都拥有一片充满理想的语文课堂, 应该为之去创造, 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 用心观察便可发现, 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色彩, 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缺乏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据此, 我认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服务意识, 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 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 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 因此能否创设问题情境, 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 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 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 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如我在教《菩萨兵》这一课时, 当我一板书出课题后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菩萨和兵有什么关联?课文为什么用“菩萨兵”作为课题?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讨论与分析, 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 菩萨和兵都很善良;有的说, 他们都为老百姓着想;有的说, 兵就像菩萨一样;还有的说, 兵有菩萨一样的好心肠。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们大大地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以何种方式提供, 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因材选媒”, 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淡化其“装饰”效应,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 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切不可喧宾夺主, 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味。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 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 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 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如我曾制作了一则《庐山的云雾》的课件, 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庐山云雾缭绕的特点, 却没有解决课文重点“抓住主要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的要求。运用这种课件教学, 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 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只是一堂纯粹的欣赏课。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首先应明确目的, 即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如我在教《番茄太阳》时, 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制作了作者“我”情感变化的课件:“灰暗→温暖→流泪。”我根据这个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自己的所见所问中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情感变化?请同学们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一边朗读一边感悟, 然后或用文中的语句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来回答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如:因“生活艰辛”作者“我”才“心情灰暗”;因作者看见一家人对话的美好画面才被感动得温暖起来;因盲姑娘的爱心———“捐双腿”才使作者“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 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 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 也可以与人合作, 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 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 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 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 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 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勤思多问, 可以说,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 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 不要包办代替, 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 脑子也懒, 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依赖别人, 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 学生仔细分析, 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 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 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 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如我在教《海伦·凯勒》这一课时, 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习课文后回答作者眼中的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课文中关键词语来回答。我刚一说完, 同学们, 有的在高声朗读, 有的在窃窃私语, 有的在互相讨论, 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 ……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当在交流反馈时,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海伦·凯勒是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好孩子。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知识, 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且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但是, 对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忽视, 要予以关爱, 进行协调, 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 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 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
四、用心研读课文, 激荡课堂的情感火花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 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显和升华。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 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 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 和谐共鸣。
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 我紧紧抓住文中那句:“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小心翼翼”你能感受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想象得丰富, 也很切合实际, 有的说:“从‘小心翼翼’, 我好像看到普罗米修斯带着火种在空中慢慢地走着, 他知道, 火种熄灭了, 就会前功尽弃。因此, 他不断告戒自己:‘普罗米修斯呀, 千万要小心, 一定要把火种带到人间, 让它去造福人类。’”有的说:“从‘小心翼翼’, 我好像看到了普罗米修斯小心保护火种的样子, 他不住地用身体护着火种, 生怕有什么闪失。突然有一阵大风吹来, 他赶紧蹲下来, 用身体挡住风头, 终于躲过了这一关。”我巧妙地抓住了故事情节中的“留白”, 让学生想象, 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 作品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此时的课堂出现了“忘我”的境界。那良好的感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同学的研读中逐渐积聚, 逐渐凝练, 进而逐渐升华, 获得了情感的共鸣, 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摘要: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为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从学生的实际入手, 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用心研读课文, 激荡课堂的情感火花。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2
一、正确认识识字教学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如何理解“多认少写”
从儿童生理发展的角度看,低年级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要求他们“认识”汉字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手部肌肉和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写起字来比较费劲儿。所谓“多认少写”,就是将识字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要求认识,第二阶段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数量。
(二)识字教学不仅仅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学过的知识,人脑首先会将其存入短时记忆,这时候的记忆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遗忘。如果仅仅将识字教学理解为某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学过之后就不闻不问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渗透识字教学,才能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识字教学
(一)利用儿童的既有经验
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既有的学习、生活经验都会对其学习造成影响。对大多数儿童而言,识字教学不能从零起点开始。然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识字教学又不得不从零起点开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不到20个。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舒适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
(二)随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点
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随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点,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构建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教学。
(三)在语境中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思想、知识不是孤零零地分别教给儿童的。”教师必须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汉字,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汉字。从而达到通过识字帮助阅读,通过阅读促进识字的目的。
(四)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针对每个要学习的生字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们应提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因为各种识字方法具有各自的价值,并无对立性,属于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切入口,适用于不同的学段,应当取长补短,自觉综合运用。
三、注重能力生成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激发识字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爱玩、好动,更乐于选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把孩子的无意注意自然引向和贴近文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识字产生兴趣。
(二)教给识字方法
第一,教师要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第二,教师要注意在平常的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学会使用字典。
(三)拓展识字途径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为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识字,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拓展识字途径,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识字资源。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朗读古诗文,摘抄好词好句,坚持写话练习等活动。
心 得 体 会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黄献勤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二、仔细推敲教学方法。
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四、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一)、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教师要幽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五)、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六)、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学习心 得 体 会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黄献勤
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次学习对我来讲既是提高,又是促进。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要紧贴学生实际 语文教学是灵活的,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实际、学习实际和教材的实际来教学。我现在所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因此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读、说、背诵,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等方面的基础上,切实考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获取赞扬。学生更是如此。表扬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比如武凤霞在评价学生时用“我很喜欢、我很欣赏、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这个词比我想的那个好等这样的语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在点滴的进步中得到自信,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超越自己,还有一种普遍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不敢举手呢?是真的不会还是„„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不敢举手的原因是担心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放弃?还是„„我是这么想的,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应该充分了解他,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回答的正确,应及时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应该分析原因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给予肯定,不要直接否定或者一味的去批评,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那样“更”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不敢回答问题了。教师应改变一下方式,激励,肯定,那怕沾点儿边都好,如:再详细一点就更准确了,虽然你的回答不是很准确,但是你很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理解„„鼓励,肯定的话语,使他们在错误中进步。
三、对话教学的策略
对话呈现的是一种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这句话。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需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
1、营造亲和力的对话氛围
学生能够喜欢你,说明老师懂得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快乐、放松;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被尊重;含蓄的批评保护的学生的自尊心......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要真诚的把学生看做心灵上的朋友,学生则会把你当做灵魂的亲人,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地对话中学到知识。
2、创造人格平等的对话精神
教师要主动的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无法摆脱对方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为复杂、较为深奥,学生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是十分容易和十分愉快的。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懂得,有效课堂的提高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今后要给自己充电,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使自身的知识不断积累;在教学时认真解读文本,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使自己提高;要求学生每周背两首古诗或是精彩语句,使学生像骆驼一样不断汲取知识。
心 得 体 会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黄献勤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的提高关键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后进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人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3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引领 篇4
那么,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领才能使对话成为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的知音、走进师生内心世界的通道、折射精神光芒的圣地 呢?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努力探索出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有效引领的策略。
一、创设氛围,蓄积对话场域
对话,首先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还学生对话的主动权和参与权。更为关键的是,生生之间也应是平等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智慧引领,使所有学生都有对话的欲望,享受到交流的权利。其中,利用对话教学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就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1.甜蜜“演变”,激发对话情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听出他们的情绪、好恶、心情。用赏识的目光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大胆表达,用宽容的心理解他们、赞赏他们。使学生在甜蜜中前进,从而开放心态,充满交流的欲望,为对话蓄积饱满的感情。让我们走进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堂,聆听他的片言只语:“你真会提问题! 我们不仅要会提问题,还要提有价值的问题。你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并署上你的姓名,这是你的专利。”对于一个读得流利却没有感情的学生,他这样说:“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累就好了。”试想,那位听了孙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学生怎能不自信满满,那上台时小眼发光的样子就是一个证明。学生在得到温暖、产生自信后就会有精彩的“下一次”。同时孙老师的肯定 也变成了对其他同学的无痕暗示———那就是得提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的第二次评价非常真诚,既肯定了优点,又巧妙地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学生受到这样的鼓励、鞭策、鼓舞,心态开放、充满活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不产生一吐为快的强烈的对话愿望呢?
2.逼上“梁山”,捕捉对话契机
学生的个性不同,每个班级总会出现几个精神爱“出游”的学生, 对于他们,“逼一逼”往往效果更好。教学中,笔者会及时捕捉对话的契机,打开对话的通道,为他们搭建对话的平台。当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自由说说读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往往会自然表达。对于那些爱走神或不愿开口的同学,截断他们“越轨”的思想,创设对话情境、进行小组交流、开展竞赛,“逼”着他们说,学生会不知不觉走进文本,走进学习的“场”。在此基础上学生感受能力会日趋敏锐,不发言的学生经过锻炼后“脱颖而出”,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使对话真正地平等进行。
二、精心预设,拓展对话空间
孙悟空纵然有翻越十万八千里的本领,没有广阔的天空又如何施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孙悟空”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敞开封闭的心门、开放胆怯的心态,解放他们禁锢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位授课者在文本设计时要充分预留给学生对话的时空,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话,使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篇课文,故事较为简单,但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却很丰厚。经过反复琢磨,我把目光集中在刘备的人物形象上,确定以突出人物形象为主线,课堂设计为四个环节:看录像, 整体感知形象———默读课文,初步包装形象———再读课文,立体丰满形象—— 深化感知 ,自我迁移 形象。
在这几个环节中,分别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环节:初次见面,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第二环节:结合课文,说说他们的身份?第三环节:你最想和谁结交? 结合课文谈谈理由。第四环节:当今社会还需要三顾茅庐吗?
第三环节中,笔者精心预设问题,抓住刘备的“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引导学生充分解读、循循善诱、层层剥笋。“这句话可真妙,妙在哪里呢?”“想象一下他们亲密的情境。”“刘备说这句话也是强调这个意思吗?”使人物形象由陌生变得亲切、由平面变得立体。特别是“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促使学生打开思维,到达一个精神自由飞翔的境地。正是由于前面的铺垫,才有了后面学生精彩纷呈的表述。这样的设计搭建起了学习主体和作品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对人物多了一份亲切,表达中也多了一份激情。
三、捕捉生成,提升对话质量
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式、不同答案甚至错误的话语,都是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就能实现师生双方高质量的互动, 实现学生的语言发展。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 做一个推波助澜的“弄潮儿”,使对话逐步走向高潮、走向深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花瓣飘香》说的是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孩子。感知课文大意后,有学生质疑:小女孩不爱惜花草树木,乱摘花,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她不能为了母亲就摘花,作者也不应该送一盆花给她。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话资源,能够触摸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话, 提升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教学时, 笔者趁势引导学生讨论:女孩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能不能联系课文相关内容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于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交流中,他们联系课文, 逐字逐句地品读,课文中反映人物品质的字词不时蹦出嘴来,如从小女孩摘花时的小心翼翼,摘花后的“跑”字等词句体会到她的丰富情感。通过对话,学生们都认为,这个女孩应该是一个懂事、体贴母亲的孩子。她不仅爱花,也爱妈妈,这样做是她爱妈妈的唯一方法,女孩的行为值得我们理解和尊重。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紧紧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在自读中自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对人物的鉴别能力,学生也在思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因势利导,开辟对话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基于课程标准,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对话,但由于个人经验以及其他因素,在操作层面上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阻碍了课堂对话交流的进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适当的措施, 畅通课堂对话的渠道。
1.打开思维之“窗”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对话交流中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局限,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教师在引导对话时要基于学生的既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打开对话的思维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倡首创问题。对话时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文字与画面相连,这样,学生的对话就会畅通起来、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2.开启自读之“锁”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最基本的环节。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与文本对话的底气、与他人对话的筹码。但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人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的差异, 有部分学生不能顺畅地参与课堂的对话。因此,教师应带领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走进文本,深入文字,学会与文本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交流。
3.激活言说之“码”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对话如果走入死胡同,对话就无法展开。在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激活话题,找到学生言说的密码,巧妙地引导。如:“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来想。”“大家都来说说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把你们两个人的说法做比较,你会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学生拉了回来,可谓一箭双雕。
4.体验文本之“境”
文本内容由于受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以及生活背景和经验的不同, 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因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积极创设与文本相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验文本角色,想象文本描述的画面,与文本中的人同呼吸、共悲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话,对话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5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今天,我们通过对我校语文、数学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当前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创造性和个性。教师的教法陈旧,学生的学法单
一、被动,教师机械搬运教材、教学设计、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为此,我们认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学科建设的模式,以鼓励和帮助我校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文学科素养、数学能力、语文数学教学教研水平,从而促进我校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面积地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 “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促进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渠道,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理论依据
1、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发展性教学理论
5、皮亚杰的教育理论
6、有效教学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小学语文、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大龙潭小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把语文、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问题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培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相结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课堂模式。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全能的观点”,“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多的。为了达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课题组决定立足农村学校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二)基本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中的实践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探索学科发展的内涵,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三)实验时间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从2012.12——2015.7,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课题申报阶段(2012年11-12月)
(1)确立课题,构建子课题,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
2、前期的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交流制度。
(2)制定课题方案和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3年4—5月)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一步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各子课题分工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2015年1——3月)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广式和补救式相结合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为结题做好原始的材料准备,准备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总结阶段(2015年4——7月)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七、成立《大龙潭小学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研究组组长:李会林
课题研究组副组长:房常富、李智龙 课题主持人:李洪光
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管理,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和开展研究活动、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等。语文学科总负责人:李洪光
数学学科总负责人:赵仕学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施兴德、方伟、穆洪伟、魏正良、施惠琴、施琼珍 语文学科研究组任务分工:
李洪光: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申丽芬(组长)、矣琼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朱永英(组长)、李茹芳、徐增兰:小学语文语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张红军(组长)、王琴:小学作文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王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李红林(组长)、施美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徐宝顺(组长)、普江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语文学科组其他成员: 朱建萍、冯学英、李兰玉、施文谊、林成生、、龙美凤、李宏武、普建飞、李进新
数学学科组研究任务分工:
房常富(组长)、赵仕学: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陈春荣(组长)、李红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段其林(组长)、谭世兰、普立武:小学数学预习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李增贵(组长)、赵琳、普娅玫: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李莲华(组长)、戍云荣、普光旺:加强小学数学基本计算能力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学科课题组其他成员: 施金丽、普青松、朱明珍、普文富、普艳丽、施富仁、普云华、朱光宇、李红兰、杜国武、陈文兴
八、课题成果:
1、研究报告
2、各小组研究结果材料(组长负主要任务责任)
2、相关论文、案例集
3、课堂教学实录2—3节
九、课题研究的相关保障条件
1、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本课题研究人员李会林、房常富、李智龙、赵仕学、李洪光、施惠琴、施琼珍等团队成员,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管理能力,都有参与县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以大龙潭小学教师为依托,以学校科研领导小组为主要保障并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为支撑,在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小学研究室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全体团队成员将按计划行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课题。
《大龙潭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课题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强化朗读训练
阅读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人教版第4册有篇文章叫《找春天》,读出喜迎春天的感觉多好。再如人教版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朗读感觉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所以,朗读要加强。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
三、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
四、引导阅读想象
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营造学习环境的文化氛围。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
(2)营造良好的阅读素材氛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一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在赞扬声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7
一、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
琼中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经济相对落后, 文化也相应落后, 因此, 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较差, 如拼音知识差, 不会拼读, 汉字书写不规范, 写错别字, 书写不工整, 潦草;阅读能力差, 不知道文章怎样划分段落或概括主要内容;作文不会审题, 不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会用上学过的词句和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一句话, 学生的基础差, 学习能力差, 学习习惯差。为此, 我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没有目标, 行动失去方向, 就很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为此, 我利用每天的班会和学生讲名人的励志故事, 同时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出来, 张贴在教室一角, 再让学生写一句座右铭贴在桌子的左上角, 这样, 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晰了, 而目标的张贴使得学生接受到了大家的监督, 无形之中使目标得到了强化。
其次,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有了习惯意识, 再辅之以规范、督促, 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句空话。同时习惯又是多方面的, 比如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做笔记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 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等。针对不同的习惯采取针对行得措施。如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时, 我在上课前都要表扬班里几个写字工整的学生和写字有进步的学生, 并将其习作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 学生受到了表扬, 自然有了兴趣, 由最开始的少数学生到最后的大多数学生, 随着每天表扬的人数越来越多时,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而班上的学习气氛也在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再次, 多措施, 落实教育教学效果。
1. 备好每一节课。
如我在备《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 考虑到这里的学生没见过雪, 于是我在上课前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北京的文体、历史、习俗等资料和图片, 冬天, 北京飘洒的雪花既激发了学生对漫天大雪的向往, 又让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了很多生动的感。再如上抒情散文《搭石》时, 我配上优美的音乐, 朗诵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进入到一个美好的境界。再如上《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课时, 我从网上找出了当时利比亚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的资料。触目惊心的场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进而产生对他们的同情。
2. 上好每一堂课, 让他们爱上语文课。
去年冬天我校开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在学教案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书本和生活实际挂钩, 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问题的多样性也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上课时发现学生爱写错别字, 我会给学生讲述汉字的起源, 并且在课堂上把这些错字找出来, 如“落、萍”等几个字学生总爱写成三点水, 我就讲汉字的起源, 让学生明白为啥不能写成三点水, 写错别字的可能性就减少了。为了训练学生不写错别字, 我经常写错别字, 让学生当“火眼金睛”, 而如果学生答错了, 我会用比较幽默的语言鼓励他, 让学生在批评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学到了知识, 学习的兴趣也更高了。
3. 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方式。
怎样让学生爱写作业呢?如四年级学生很多作文水平差, 不愿意写周记, 针对这一状况, 我会每周五布置一两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去写, 前提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教师节的题目是《老师, 你辛苦了》或《老师, 我想对您说》, 清明节的题目是《清明节的由来》或《清明节这一天》, 母亲节这一天则可以摘抄赞美母亲的诗或散文等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选题, 使得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们也爱上了写周记, 而我也会把写得好的作文或者周记在班上读或张贴在教室后面, 让学生找到成就感。
4.“因人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
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 我利用早读或自习课或晚自习时进行个别辅导, 做到“因人施教”, 如基础好的学生我会在阅读、习作方面加强辅导, 告诉他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作文上要求他们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和学过的一些词句。对于拼音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复习拼音知识, 看他掌握拼音的方法就表扬他。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的进步。
5. 检测督促, 落实知识点的掌握。
检测内容一般是生字、拼音、词语、日积月累,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段落, 进行短文阅读训练、作文审题训练, 有时进行分单元测试。批改作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有面批或学生自批、互批等, 最主要的是及时反馈, 并让学生学会分析答错的原因, 老师再做总结。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
一、精心导入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 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执教《月光曲》时, 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乐曲,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进而导入:大家想不想知道如此撼人心魄的乐曲出自谁的手笔?他的经历怎样?他的性格为人如何?如此一来,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引起学生的探究课文的欲望与激情。营造“课始激情情即生,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快快乐乐学语文”。
二、提问要有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一般来说, 初学课文, 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 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 提问要有深刻性。启发性的提问, 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例如, 学习《桂林山水》, 通过初读课文, 提出问题:课文写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这样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讲读漓江的水的特点时, 提出问题:这一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 使学生掌握“比较——特点——感受”结构形式, 再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第三节。在学习全文后, 提出问题:作者这样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问要要有创新。教师的课堂提问, 更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的课堂提问, 促进学生开拓、进取、探索等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发表见解的积极性, 既合学生的“胃口”, 又能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以此扩大阅读训练面。如在教学《买椟还珠》时, 当所有人都批评楚人舍本求末, 喧宾夺主, 那么你对他装饰盒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 楚国商人制作精致的盒子装珍珠卖这创意很不错, 试想, 如果我们送礼物给别人, 配上精美的包装, 会提高礼物的档次。还有的说, 精致的包装盒就相当于为宝贵的珍珠做了宣传广告, 一定会卖出好价钱的。还有的学生说, 既然盒子备受欢迎, 那么以后就多做类似的盒子卖, 不也是生财之道吗?这一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 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 训练扎实, 追求阅读训练实效
1.一题多用。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语言表达的方式变化了, 思维的过程也会随之变化。例如《长城》第二节, 先概括长城的高大坚固, 接着分别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及城台具体地进行了介绍。这一节作者采用先分后总、从城台说起的顺序组织叙述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从头脑中能呈现长城的总貌, 对这一内容进行调整后描述。
2.鼓励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 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如教《跳水》, 我问学生:“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可以在甲板上拉起一张网, 让孩子往网里跳;有的说可以派技术高超的水手爬上桅杆把孩子抱下来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最后得出只有让孩子跳水才是最好方法的结论。通过求异思维达到统一认识、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抓住契机, 连贯追问
小学语文中, 有些课文情节连贯不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提问, 容易导致提问的琐碎化。遇到这些类型的课文, 教师可抓住文中的一个发问点, 可能会是一个标点, 一个字, 一个词语, 一个句子。选准发问点后, 从其中的字面上→内容→主旨, 进行连贯性提问, 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1.抓住“文眼”这一契机发问。有的课文中某一关键词足以捉契全文, 沟通文脉, 我们便称这个关键词为文眼。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如《全神贯注》一课, “全神贯注”就是文中的文眼, 教学中教师可从该词出发进行连贯追问。 (1) “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2) 罗丹的全神贯注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通过讨论感受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然后联系实际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整个阅读教学思路也十分清楚。
2.抓住“细节”这一契机发问。有的课文中的细节处的变化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 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 如果教师能从细节处发问, 则能领出文本,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学会概括, 自我抓住要领的本领。《寓言两则》一文中, 《纪昌学射》可以提问 (1) 飞卫为什么要纪昌练眼力? (2) 纪昌是怎么练的? (3) 结果怎么样?三个问题涵盖了全文内容。从字面上到内容上到主旨上,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节奏紧凑, 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来研究文本, 研究内容。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相信通过精心导入、抓住契机形式多样的科学提问、连贯追问、分层设计, 化难为易,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平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考, 2009 (24)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9
一、“吃透”文本, 选定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体现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学习就是借助一篇篇课文来增长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智力的。”语文教师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吃透”文本, “把教材读薄, 把文本读厚”。细微之处, 精妙之处, 学生可能觉察不出, 这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学识慧眼引领学生赏析探究。因此, 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 要花时间、动脑筋去研读文本, 让思维深入文本, 把握作者的思路脉络, 揣摩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力求抓住文本的本质、精髓,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深入浅出, 游刃有余。比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组《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 福建省武平县实验小学的教研室主任下足了工夫, “吃透”了文本, 孩子们在她的引领下学得有声有色。她采取语言切入法, 以语言为切入点, 咬定语言不放松, 形成连贯的一条主线。第一板块:学习第一、第二个故事, 研读蔺相如三镇秦王的语言, 感悟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总结抓语言悟人物的学习方法;第二板块:学习第三个故事, 画出廉颇、蔺相如的语言, 对比人物语言, 发现不同, 感受人物性格差异;第三板块:在对比中进行写话练习。廉颇脱下战袍, 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他说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称呼、态度、出发点三个角度思考写人物的语言。第四板块:总结司马迁的《史记》人物语言描写——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样的阅读教学岂能不高效?
二、优化内容, 调整教法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曾有专家强调:“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学科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我们应当选择最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教学。以人教版第十一册《穷人》一文为例, 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短篇小说。课文主要写桑娜和渔夫为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不惜牺牲一切照顾他们, 突出体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善良, 以及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虽然这是一篇短篇小说, 但文章的篇幅还是比较长, 针对新教材的教学特点和教时安排, 如何进行长文短教, 这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以往在上这堂课时, 我总是抓住桑娜和渔夫两个主人公为线索, 从分析他们的语言、心理描写等来体会他们的善良和身上的好品质。
而这次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反复研读课文后, 感受到桑娜应是整篇小说的灵魂人物。因此在备课时, 我们首先以桑娜为主线, 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了解主要内容, 并完成填空:“一个 ( ) 的夜晚, 桑娜正在屋里一边 ( ) , 一边 ( ) 。睡觉还早, 桑娜来到 ( ) , 她发现 ( ) , 于是她 ( ) 。丈夫终于回来了, 桑娜向丈夫提起了邻居西蒙的死, 丈夫 ( ) 。桑娜惊喜地拉开了帐子。”根据填空, 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还能较容易地依据桑娜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心变化把文章分为三段。
在学习第一段时, 我们以“穷”为抓手, 让学生了解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桑娜的丈夫还要出海打鱼, 以此来养活全家, 他们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同时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体会此时桑娜等待丈夫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
在学习第二段时, 我们主要抓住桑娜心中想的内容, 让学生体会她犹豫、矛盾、坚定、复杂的心情。同时, 仍然以“穷”为抓手,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当时这些穷人到底穷到什么程度的句子, 从而了解穷人身上的好品质。
在学习第三段时, 我们抓住了桑娜告诉丈夫自己抱回西蒙的孩子时两人的对话及丈夫的表现, 进行品读, 分析原因。讨论在得到丈夫支持后桑娜的心情又如何。
我们以这样的设计进行教学后欣喜地发现, 学生不仅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也对他们所代表的穷人身上的那种宁可自己吃苦, 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样原本很长的一篇文章就变得短了起来,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合作, 优化学法
新课程下, 阅读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发现过程, 是个体探究阅读和群体合作阅读的结合, 每个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在学生充分阅读、探究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 分享自己的感悟与小组成员交流。这样, 学生不仅可发展协调能力, 还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评, 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集体评价交流过程中, 大家各抒己见, 将合作的成果公之于众。处于“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的教师, 其职责在于不断地激励、唤醒和反馈, 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引路人。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组《少年闰土》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统领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进行自主探究。在充分自学、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交流过程中,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有的学生用“表演法”, 表现少年闰土的机灵可爱;有的学生用“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 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 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少年闰土;有的学生用“感情朗读法”读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最后让学生推荐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其他学生当小评委, 与汇报的同学进行自由交流。这时候, 教师的作用是调控、引导、点拨。学生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还在充分民主、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读懂了课文, 张扬了个性。这样的课堂灵动而有张力。
四、适时反思, 完善教法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同样“教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用则殆”。教育是实践性智慧, 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 并把反思导向深入, 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 提升育人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及时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 所提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激活学生思维;二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 提问和例子是否恰当, 是否再补充实例进行讲解;三要反思教育教学是否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要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首先, 总结精彩之处, 反思遗憾片断;其次,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最后,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校在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每单元教学完成后要写一篇教学反思, 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不足, 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总之,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是一种过程, 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门艺术,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阅读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贵在得法, 重在新法。立足文本,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 花最少的时间, 收获最大的效益, 培养学生最强的能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行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从“吃透”文本、优化内容、重视合作、适时反思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旨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彭海娟, 胡秋玲.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三部曲之“精读一篇”[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6) .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重要体裁之一, 深受儿童的青睐, 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通过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想象, 借助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曲折动人, 精彩离奇, 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陶冶儿童的情操,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注重童话朗读, 在多种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语言, 体会思想情感, 培养语感, 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童话语言具有简洁活泼、自然明快、浅显易懂、富有音律美等特点, 它借助动物或人物之口进行表达, 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 因而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因此, 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 可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童话, 如配音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自由朗读以及指名朗读等,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 在朗读中有所感悟, 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如在教授《蘑菇该奖给谁》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黑兔、小白兔、兔妈妈等角色的恰当语气, 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 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 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 创造性地再现课文, 这样学生对词义的感悟就会更加具体、真切, 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积累了语感, 提高了朗读能力。
二、组织童话表演, 在表演中获得情感体验
与其他体裁相比, 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精彩离奇, 富有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 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童话表演, 即以表演的形式再现童话故事情节, 是童话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通过表演, 才能使童话故事情节, 故事语言, 故事寓意得到内化。因此, 在进行童话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童话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组织学生进行童话表演, 满足学生爱玩的自然天性, 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 在感悟中表演, 进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三袋麦子》时, 教师可先准备好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的头饰, 然后找几个学生分别戴上这些头饰扮演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 教师可要求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选出最佳表演者, 并予以嘉奖。通过表演,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 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真实体验,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 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会复述童话, 在语言复述中加深理解
复述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 它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锻炼儿童记忆力, 同时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童话语言通俗简洁, 故事曲折有趣, 因此, 在进行童话教学时, 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复述童话故事, 让学生在语言复述中加深理解,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完《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后, 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开始时为什么默不做声, 后来为什么唱起歌来?狐狸想了什么办法骗走乌鸦嘴里的肉?然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抓住狐狸三次对乌鸦说话时, 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的变化, “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 你好吗?”、“赔着笑脸”、“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摇着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听”等来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重视课外阅读, 在阅读指导中扩充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性学习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其实由来已久,它是美国的加涅最早提出来的,时下又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细读了不少有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论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大多居高临下,满纸是规范的专业名词和教育术语。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固然需要相关理论来导航,可是,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指导。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在一节课里,达到学生所需要的需求,就是有效。那么,怎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将从本人这些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来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导入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加上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的不同,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也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曾设计了一则《庐山的云雾》的课件,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却没有解决课文重点“抓住主要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的要求。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不理想。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是一堂纯粹的欣赏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应考虑如何把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服务的。过分追求异彩纷呈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视了文本的诵读、语言的表达及其内心的感悟,那是不恰当的,都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
综上所述,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晨曦.美国父母家教的科学方法[M].安徽人民出版社.
[2]教育情报参考,2004(9).
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12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效教学,提升措施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生字、生词的学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这两种能力。然而,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缺陷,下文将针对这些缺陷展开讨论,以便提出更好的提升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意识还不够成熟,总是认为小学教学不过就是领着学生读读背背,没有什么特别有深度需要教的,教师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教会学生读书识字是很多年以前的小学教育要求,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师的严格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学重视起来,不断促进小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知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繁多、复杂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学习难度也得到了新的提高,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作出了新的改编,对小学生提出了更多的学习要求,也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实践教育的进行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以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小学生语文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只有促进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才能使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促使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也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小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能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要知道,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提高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下文将针对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一点启发。
(一)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良好学习目标的指引,学习目标的建立,能够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方向感,不会对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一无所知。良好学习目标的确立,会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会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每一次学习目标的完成,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良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沉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学习计划会使教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阶段学习中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围绕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使人进步,进行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
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不断改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05-2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05-17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07-30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06-1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10-2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08-23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10-24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11-10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结题报08-28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