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精选8篇)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1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从以下几点共同探讨一下。
一、有效作业的内涵
什么是有效作业?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
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 “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
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将质量与过程视角整合在一起,可以对有效作业做如下定义: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
二、有效作业的标准
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学生的学术进步与人格成长是判断教学及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学习目标是人们对学生成长和规格的表述,因此,我们对有效作业的判断应依据学习目标,凡是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作业都是有效作业。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1、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
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入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教学时间有限但内容繁多,如何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为取得一定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有效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率是有效作业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2、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
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3、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
三、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1、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
2、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
3、在合理的作业形式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矫正作业。
4、教科书作业与“课文”内容的交叉编排
四、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常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独自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他们做作业时,无交流可言,还缺乏情趣,长此以往,学生不由自主地将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并逐渐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要想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做作业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增强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到一年的尝试与探究中,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自出自做型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让他们自行设计作业。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家庭作业,喜欢书法的孩子
将本课的生字或某些段落变成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喜欢朗读的孩子即兴朗诵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喜欢查资料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和图片,喜欢画画的孩子将课文里描写的一些景物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画„„
2、同伴合作型作业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充分挖掘小学生同伴间合作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写循环日记,每组一本,每天轮流写,第一个学生写完日记后,还可以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写评语,第二天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阅读第一个同学的日记后,写上自己的评语并和第一个同学交流,之后再写日记,以此类推,一周之后教师组织评议。这样做,既让学生有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非常高。
3、亲子型作业
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许多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抓住这种大好时机,在合适的情况下布置“亲子作业”,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就提倡亲子阅读,要求孩子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和父母一起读书等。这种亲子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促进了亲情。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传统节日、节庆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时,老师特意将课文调整到三八妇女节前一天学习,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将这件事情记下来,第二天在班上交流。结果第二天老师一到班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给老师讲述昨天的故事:他们有的帮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买了节日礼物,有的帮妈妈扫地擦桌子„„他们言语间流露的尽是自豪与快乐。而且就在当天,有好几位妈妈给王老师打来电话感谢老师,并夸孩子的表现。
4、师生合作型作业
实践表明,让学生把作业写完写好,单凭教师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身体力行做表率,和学生一起写作业,让学生看得见,可效仿,它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如练字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每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必先完成,并且每星期还在班里开展一次“和老师一起做作业”的活动,她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优秀类和进步类。每次,先让小组长从小组中挑选出优秀类、进步类各2名,再由全班从各组中分优秀类、进步类各评出4名,将他们的作业张贴在老师的作业旁边。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采用学生出题老师做,做完后学生批阅的办法,这种办法也不错,它一方面便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脉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有效作业设计把握好四个度
1、激发兴趣,使作业有“温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作业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做作业时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并处于一种愉悦的环境,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如: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之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①爱好读书的你,阅读
一、两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②爱好郊游的你,周末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秋天的脚步;③爱好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
④爱好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秋天的美景;
⑤爱好写话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
⑥爱好文学的你,可以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句。
要求:可以完成一项或多项。
这项作业,极大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了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业中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2、尊重差异,使作业设计有“梯度”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区别,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其语文能力。
例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单靠课内识字,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会抑制他们的识字兴趣,影响他们的识字能力,为此,老师可以开展 “给字娃娃找家”(剪贴报纸、商标上等上面的字进行识记),“和字宝宝交朋友”(看书、认路牌、站牌、商店名、做游戏、看电视识字„„)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内所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识字。
3、贴近生活,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力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语
文作业设计还应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形成能力。如: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这个开放性单元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我的家乡在,家乡的特产真多啊。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特产推荐会”,请你寻访家乡特产,再从下列作业中至少选择两项,一周内完成:
①仿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写一篇习作《我爱家乡的》 ②动手画一画家乡特产,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做说明。
③办一份有关家乡特产的手抄报。
④设计或收集家乡特产广告词。
⑤收集家乡特产图片,设计导购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购。
温馨提示完成途径:①实地考察;②上网查资料; ③请教父母邻居、老师等人;④走访特产商店等。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眼、口、手、脑并用,知、情、意、行统一,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效地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4、立足文本,把握拓展性作业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因为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所以网络、书刊、影视、展览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资源。如:学习了《美猴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了武夷山的风光片。此外还应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如学习完《将相和》一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课文《快乐的六一》,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喜欢唱歌的放声歌唱,喜欢画画的动笔画画,喜欢舞蹈的翩翩起舞„„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其成长的过程。教师精心选择、编制习题,在指导、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生成新作业,是其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磨砺的过程,更是专业理想的树立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2
一、目前学生作业现状
在学校里,语数英老师最头痛的是,经常有学生不完成作业,甚至编各种理由来搪塞老师。而老师们依然受着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操控。再加之现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利益直接挂钩。大部分老师热衷于通过加大作业量、多练多考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往往以封闭型为主,作业量大、机械重复、难度偏大,耗时费力,枯燥低效。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筋,对于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中甚至无力应付,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作业可以说是师生心中共同的痛。长此以往,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差,甚至还不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只要老师不布置作业,就显得兴奋异常。
二、创新作业的设计方式
看到老师不布置作业时学生欢呼雀跃的样子,的确令人感慨。可是,不布置作业就想打好基础、学好文化课是不可能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学生,适度及时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 秀才型作业——作业分层化
不同的学生个体,思想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也不同。用整齐划一的作业去对待所有学生,显然学习好的学生会因吃不饱而无聊,学困生却因难以消化而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对作业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想写的时候写一点,不想写的时候一字不动。分层作业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
为实现课标提出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可以将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A、B、C、D等几个等级。C等学生作业设置可以以封闭型为主,A等学生作业设置主要以开放型为主,B等学生既有封闭型作业,也有开放型作业。D等学生为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书面作业尽量控制时间。这需要老师准确把握教材,能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明确诊断。
(2)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
分层作业模式一:
封闭型作业主要是围绕书本以书本上的基础性知识为主的作业。开放型作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课外读写等实践活动。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分层作业实现的前提。课堂精讲多练,留出教师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诊断的时间。诊断的内容可以设置成三个层次:简单的字词句的考查、略带思考性的题目考查、学习收获及感悟总结。这种诊断可以一星期一次,因为课课诊断有时时间不允许。诊断的成绩分三个分数登记。把学生每周的诊断成绩保留下来,也可以帮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以及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作业登记员,专门负责课堂诊断情况的登记。课堂诊断完毕后,由各个小组长把每个学生测试的成绩在登记员处汇登,再由登记员汇报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准确分成等级,便于作业的布置。诊断一周一次,学生等级也可随时变更,这样容易激励等级低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A等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分层作业模式二:
作业申请制。分层作业还可以由老师多设置几种作业类型,有自由选择性的作业,也有规定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自选题中任选一道,也可以不做选择,完成规定性作业。在学生自由选择前,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自由选择的作业必须保证质量,如果完成得不好,下次则失去自由选择的机会,只能做规定性作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点选择自己适合的和感兴趣的作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证作业的质量,使分层作业落到实处。
2. 举人型作业———作业活动化
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为活动做好准备和认真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提高和成长。我在每天的一节语文课前分别设置了这样的活动:读书交流、新闻发布会、成语接龙、辩论赛、诗词朗诵五个栏目。这些活动在每天语文课预备铃响后开始,时间三分钟,到上课铃响刚好结束。五天五活动,一天一样,一周一循环。这样的语文活动形成常规后,学生可以提前准备,轮流参与。学生为了参与活动,课外必然要自觉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这种准备型作业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带来了乐趣。在这些活动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有序发展。
3. 状元型作业——作业合作化
语文课程是个万花筒,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布置合作性作业,让组内异质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学完《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我让小组合作任选《将相和》《晏子使楚》中的一篇改编剧本,再排演课本剧。这个单元的新的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文学样式的多样性,初步接触剧本这种文学体裁。这两篇课文的故事都很长,我让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故事的改编,一人编一部分,就比较容易了。这样设计,既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组长和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学生,指导审查他们的剧本。这样既满足了吃不饱的情况,也避免了个别学生畏难的情绪,发挥小组协作性,使小组的剧本更出色。完成剧本后再合作演出,学生准备道具,合作排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使知识点掌握得更好更牢固。
除了编排课本剧,小组还可以合作配乐朗诵诗歌、办手抄报、做调查研究等。教师只要善于动脑子,用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发挥群体间的作用,势必让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创新作业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体是老师。老师每天埋头于作业本中,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学生缺乏主动性,对于作业本中的错误懒得去改,有些学生只看一下老师批的等级,作业评价和批改失去了意义。现代型的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准备上,因为课堂精彩,功在课外。如何既减轻老师负担,又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呢?
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作业评价分层次,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学生互评,然后由学习代表统一查看,最后我再来抽查。作业评价设置自评表、互评表、检查表,一周一张,一周有三次作业被评为三级优秀的,成为每周作业之星。每月有两次得周作业之星的被评为月作业之星。学期结束,得过两次月作业之星的评为学期作业之星,就有机会获得各种校级荣誉。还可以设置作业进步奖,让学生在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在自我的纵向比较中受到激励,提高作业的积极性。
创新作业的模式,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受益的是我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业兴趣明显提高,成绩稳步提升。我自己也深深地感受到,探究高效的作业模式,使我的教学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3
关键词:传统作业;设计;评价
学生年级越高,作业任务越大,厌写作业的情绪愈严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掌握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外,特别强调学生会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主动参与、体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作业练习也必须要有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理时间,而且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作业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
一、目前学生作业现状
在学校里,语数英老师最头痛的是,经常有学生不完成作业,甚至编各种理由来搪塞老师。而老师们依然受着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操控。再加之现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利益直接挂钩。大部分老师热衷于通过加大作业量、多练多考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往往以封闭型为主,作业量大、机械重复、难度偏大,耗时费力,枯燥低效。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筋,对于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中甚至无力应付,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作业可以说是师生心中共同的痛。长此以往,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差,甚至还不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只要老师不布置作业,就显得兴奋异常。
二、创新作业的设计方式
看到老师不布置作业时学生欢呼雀跃的样子,的确令人感慨。可是,不布置作业就想打好基础、学好文化课是不可能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学生,适度及时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秀才型作业——作业分层化
不同的学生个体,思想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也不同。用整齐划一的作业去对待所有学生,显然学习好的学生会因吃不饱而无聊,学困生却因难以消化而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对作业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想写的时候写一点,不想写的时候一字不动。分层作业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
为实现课标提出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可以将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A、B、C、D等几个等级。C等学生作业设置可以以封闭型为主,A等学生作业设置主要以开放型为主,B等学生既有封闭型作业,也有开放型作业。D等学生为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书面作业尽量控制时间。这需要老师准确把握教材,能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明确诊断。
(2)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
分层作业模式一:
封闭型作业主要是围绕书本以书本上的基础性知识为主的作业。开放型作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课外读写等实践活动。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分层作业实现的前提。课堂精讲多练,留出教师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诊断的时间。诊断的内容可以设置成三个层次:简单的字词句的考查、略带思考性的题目考查、学习收获及感悟总结。这种诊断可以一星期一次,因为课课诊断有时时间不允许。诊断的成绩分三个分数登记。把学生每周的诊断成绩保留下来,也可以帮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以及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作业登记员,专门负责课堂诊断情况的登记。课堂诊断完毕后,由各个小组长把每个学生测试的成绩在登记员处汇登,再由登记员汇报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准确分成等级,便于作业的布置。诊断一周一次,学生等级也可随时变更,这样容易激励等级低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A等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分层作业模式二:
作业申请制。分层作业还可以由老师多设置几种作业类型,有自由选择性的作业,也有规定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自选题中任选一道,也可以不做选择,完成规定性作业。在学生自由选择前,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自由选择的作业必须保证质量,如果完成得不好,下次则失去自由选择的机会,只能做规定性作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点选择自己适合的和感兴趣的作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证作业的质量,使分层作业落到实处。
2.举人型作业——作业活动化
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为活动做好准备和认真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提高和成长。我在每天的一节语文课前分别设置了这样的活动:读书交流、新闻发布会、成语接龙、辩论赛、诗词朗诵五个栏目。这些活动在每天语文课预备铃响后开始,时间三分钟,到上课铃响刚好结束。五天五活动,一天一样,一周一循环。这样的语文活动形成常规后,学生可以提前准备,轮流参与。学生为了参与活动,课外必然要自觉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这种准备型作业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带来了乐趣。在这些活动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有序发展。
3.状元型作业——作业合作化
语文课程是个万花筒,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布置合作性作业,让组内异质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学完《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我让小组合作任选《将相和》《晏子使楚》中的一篇改编剧本,再排演课本剧。这个单元的新的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文学样式的多样性,初步接触剧本这种文学体裁。这两篇课文的故事都很长,我让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故事的改编,一人编一部分,就比较容易了。这样设计,既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组长和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学生,指导审查他们的剧本。这样既满足了吃不饱的情况,也避免了个别学生畏难的情绪,发挥小组协作性,使小组的剧本更出色。完成剧本后再合作演出,学生准备道具,合作排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使知识点掌握得更好更牢固。
除了编排课本剧,小组还可以合作配乐朗诵诗歌、办手抄报、做调查研究等。教师只要善于动脑子,用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发挥群体间的作用,势必让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创新作业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体是老师。老师每天埋头于作业本中,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学生缺乏主动性,对于作业本中的错误懒得去改,有些学生只看一下老师批的等级,作业评价和批改失去了意义。现代型的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准备上,因为课堂精彩,功在课外。如何既减轻老师负担,又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呢?
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作业评价分层次,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学生互评,然后由学习代表统一查看,最后我再来抽查。作业评价设置自评表、互评表、检查表,一周一张,一周有三次作业被评为三级优秀的,成为每周作业之星。每月有两次得周作业之星的被评为月作业之星。学期结束,得过两次月作业之星的评为学期作业之星,就有机会获得各种校级荣誉。还可以设置作业进步奖,让学生在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在自我的纵向比较中受到激励,提高作业的积极性。
创新作业的模式,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受益的是我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业兴趣明显提高,成绩稳步提升。我自己也深深地感受到,探究高效的作业模式,使我的教学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作者简介:鱼秀云,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篇4
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
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很难想象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3、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
5、人文性: 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5
一、研究背景、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面镜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革。但是,在教学大规模的改革下,教师作业批改的变化却相对滞后。目前,作业批改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方式的话,那么,作业与批改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下的书面交流方式。平等和坦诚是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这种坦诚和平等在作业的批改中是比较少见的。批改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临下的语气,措辞犀利,发号施令的现象比比皆是。姑且不论其评价是否切中要害,引起注意。单就态度而论,就会让学生精神战栗,敬而远之的,更不论有何获益了。
2、面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一些类似或相同的错误,教师的心态和情绪会变得颇耐人寻味。千篇一律的语言,焦急难耐的书写,敷衍了事的评价会把一种不负责的厌倦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兴趣也会出现逆转。
3、批改语言固守因循,不思进取。几十年如一日使用“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情节感人、中心突出(或明确)”。或是以“优、良、中、差”包打天下,使得教师的评语比学生的“书写潦草”、“态度敷衍”、“中心散乱”更加面目可憎。
4、有的老师在批改中重批改问题,而轻心理暗示。教师无暇去关心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更不管学生学习的困难是否来自于心理原因。
5、老师在批改中缺少对学生的个体性评价。学生在作业本中呈现的只是一种作业的表象,而非学生的全部。我们的批语应象中医所说的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效果。
6、有的老师的批改只在作业后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而不能具体指出作业的问题所在何处,使学生不明所以。
7、有的老师用语过简,表达晦涩,学生感到微言大义深不可测。如此种种,使得本是双向交流的作业批改成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无法获得学生的响应和共鸣,更谈不上由此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催发改正错误的心理需要。最终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㈡研究指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打破传统的作业批改思想,改革原有的作业评价方式,采用多样的批改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㈢研究内容
⑴ 当前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批改的现状分析; ⑴当今学生的作业现状
⑵当今教师作业的批改现状 ⑶构建“合作、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新模式
①随堂批改
②重点批改 ③自我批改
④组内互批 ⑤教师抽改
⑥师生共批
㈦家长辅助批改 ⑶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评价策略; ⑴巧用符号,避免红“×”
⑵巧用第等 ⑶巧用评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个别谈话和走访等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及时了解、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变化。
4、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和积累。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措施 ㈠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0月
1、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2、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高段学生语文批改缺乏实效的原因。
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1、研究、调查、分析师生作业及作业批改现状;
2、调查学生对现在批改作业方式的想法;
3、尝试多种批改作业方式。
4、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及案例分析。
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在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㈡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而教育观念需要自我的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全面深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题研究工作。
个人自学: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我已认真读过程明美的《怎样批改作业才更有效》、孙琪斌、杨丽的《作业批改的多元评价模式初探》(《教育科学》2008年第8期)、陈建华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l期)和袁成贵的《在作业中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与教学》2009年第8期)等文章。
2、做好科研资料的积累和归档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3、加强对当前学生作业情况调查研究。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研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开展对学生作业态度、兴趣、质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我们的作业批改布置很有创意,他们觉得作业的批改效果很好。
4、通过调查,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边实践,边设计,边研究,寻找作业批改与有效反馈基本规律。
四、优化语文作业批改效果的具体策略
1、对作业进行研究性批改。
长期以来,教师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轨迹。优化作业批改就是要讲究研究性的批改。首先,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说话、演讲能力水平如何。其次,关注学生思维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纠正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如数理化的解题过程,关注学生从作业里反映出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作业评价重激励与指导,教师要多写批注,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本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它提供了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给学生的作业写个分数就完事,而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尝试着学习美国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度过困难的时期”、“哇!极好的努力结果和论文,你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年轻的爱是很美的”等等,这样评价非常有人情味,学生读到这些评语后,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呵护,毫无疑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可见,用倾注爱心的评语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从而来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这样的批改无疑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的增长点。
3、作业评价的迅速及时
在校内完成的即时型作业,真正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布置,及时收缴(当天的作业当天或当堂就要交),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英语、理化、数学作业的课堂练习一般都用此法,有的作业在课堂上直接校对,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及时纠正。作业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批改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批改,或是批改讲解后再批改。
五、研究成效分析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一)三个巧用
1.巧用符号,避免红“×” 2.巧用第等
(1)“A☆”奖励优秀生(2)“A☆”鼓励进步生 3.巧用评语。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
(二)教师主导,互动批改 1.互批互改 2.自批自改 3.面批面改
4.教师的“下水作业” 5.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6.小组批改课堂作业 7.集体评改 8.延时打分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让作业特别是识字作业,怎样使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成为孩子们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快乐成长的平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1.形式上:
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2.内容上:
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词语等;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3.方式上:
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4.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5.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6.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组成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组成员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 ——2015年4月)
1、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2、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实施阶段:(2015年4月 ——2016年2月)
1、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2、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验证观点,上交流课
3、留意过程的经验积累,与课题小组成员交流作业设计的实践信息,并写出中期小结。
4、收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精品个案
5、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文章,整理好作业设计
6、课题组撰写相关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16年3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实践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5、数理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本校学生作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老师,您好》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作业设计能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优化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性探究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
在小学阶段, 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作业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个学生的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 不仅能够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 也能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自己的不足。那么在小学数学中, 老师应该怎么去批改作业呢?
一、细心改, 让细节决定学生学业成功
“细节决定成败”的论断早已形成共识。数学作为科学严谨的课程, 作业的批改只有仔细关注每一个细节, 以帮助学生排除每一块绊脚石, 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 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设计特点和价值..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一课, 在批改作业“解方程x+15=75”时, 教师往往会将眼光放在答案是否是“60”上, 对其他细节则采取“无限信任学生”的批改思想, 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了祸根。因此, 我们在批改此道作业时, 至少应当关注以下几个细节:等号是否对齐、“解”字是否遗落、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是否懂得等式的性质 (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两边依然相等) 、未知数“x”是否书写无误等。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批改符号的多样化, 例如, 可以采用“#”来表示教师不仅很认可该种解法, 而且还觉得这种解法相对独特;用“√”来表示学生在问题答案或者最基本的思路方面是正确的;用“○”来表示教师没有读懂的地方, 或者题目解答上有让老师产生疑问的地方, 但是, 教师在使用符号的时候应当避免使用“×”来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 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各种符号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相互批, 共促进
教师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着成一个组, 每个组由四人组成。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们被分成几个小组, 负责人轮换中的学生或成员更好的性能。集团相互批处理作业,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使在第一时间自己的信息, 加快信息反馈速度。比如, 在每一次的测试之后, 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易错题、难题、经典题的分析。但是光是教师在上面说, 学生容易“这个耳朵听, 另一个耳朵冒。”所以, 教师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一组与另一组互相交换试卷, 并命名为两名学生阅读问题的答案, 找出相对更困难或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去分析讲解, 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询问老师, 学生在当老师的同时还能继续当学生听课, 这样的两种身份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这些活动下降, 良好的不批试卷, 并完成了解释和分析的论文。有时候课堂作业, 老师也可以只标示领队的工作, 然后由领队在几个学生的工作调整需要批准领导小组各组典型的错误实例分析中, 针对之前错误的问题, 以典型的例子, 教师要及时的总结分析问题。但是, 教师务必要有固定的时间对小组长及时的进行抽查, 在批改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观点, 但教师必须对小组长时间进行抽查, 要注意重复批次。在标记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的魔力, 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实践证明, 这两种教学方法非常实用, 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集错题, 促提高
就人们的认知规律来讲,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功能。假设大脑中与“错误的”是“正确的”, 并最终的将“错误”的转化成“正确的”。设置错误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后扮演严肃的角色,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当他们遇到类似情况再次, 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以保证正确的结果。设置了错误的问题, 不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整体的学习水平,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没有考好的情况下, 虽然不介意, 但是会让他们产生内疚的情绪, 长此以往, 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学生一旦受到一系列挫折,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阴影, 也需要时间去平衡心情, 因为学生一旦受到挫折, 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 如果反复受到挫折, 他们的心里就会想:“为什么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在“集错题”方式的带领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改正”的重要性, 也能够给他们养成有错必改的好习惯。比如, 在日常的作业中, 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 一个是作业本, 另外一个则是错题本。错题本专门用来订正错题, 或者重点题型, 在改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再找找更为简单的解题方法。当学期结束时, 以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的知识, 我会做, 与学生“设置错误的问题, ”。教学结束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后, 让学生根据平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习, 将易错题整理起来, 然后再复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再次实践。这不仅是一个公众作业批改的过程, 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的过程。它的作用是错必改, 查漏补缺, 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
总之, 数学作业的批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一种交流, 是老师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 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 一定要找对方法,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反馈学生的细小错误, 避免出现二次批改, 并且让自己的批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韩洪刚.待进生作业有效性批改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 (05) .
[2]范爱梅.让数学作业批改“活”起来[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09 (04) .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
中国分类号:G623.5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了一定创新。但是,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改革力度明显不足,没有跟上小学数学学科的改革速度。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题海战术是许多教师与家长认可的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作业形式,但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发展的新时期,开发更多创新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法,才能让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圆满化。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第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不足。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了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急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作业设计时拔苗助长,用一些超过小学生实际数学能力的题目作为作业。基础性不足的作业往往会加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还会让小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第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不足。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于关注作业与书本内容之间的对应性,一直将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完成一页又一页的书面作业,机械化地记忆数学知识点。这样死板又没有新意思的作业形式,会加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许多小学生觉得完成作业的过程十分枯燥,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作业形式的单一与作业内容的老旧,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作业完成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第一,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性。所谓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就是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作业的设计。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大纲中的三维发展目标,进行不同内容与不同形式数学作业的设计,从而通过数学作业,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许多教师将作业设计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答题技巧的强化,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在教学发展的今天,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时,应当围绕数学教学新标准出发,将数学课本与练习册中的题目作为依据,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学生内容以及学习实际,选择或者改编部分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题目。利用数学作业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数学作业的优化。
比如在针对《位置》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中利用地图认识位置的内容出发,自主画一个学校的平面图。教师将学校中的主要建筑标明在图中,为小学生设计像“学校教学楼在实验楼的( ),厕所在操场的( )”等问题,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引导小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夯实课堂基础知识。具有基础性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热情,更能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二,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兴趣,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小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会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具有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不再将数学作业视为自己的负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探究性的作业,也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作业,通过丰富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让小学生的偏好得到满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不同形式的小学数学作业,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
比如在针对《统计》内容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为小学生设计一个实践性的作业。教师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课堂,对其进行统计,并利用合理的形式呈现统计结果。一些小学生会统计学校内男女生比例,一些小学生会统计人们的见义勇为意识,一些小学生会统计社会诚信问题。在呈现方法上也是五花八门,小学生会用手绘图表、多媒体课件以及演讲的方式呈现统计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也让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主体。
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问题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作业评价问题
第一,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公平性不足。一直以来,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工作都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是小学作业评价中的主体。在作业评价过程中,一些教师会过分夸奖优秀生,忽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公平性的不足,会损害小学生的自尊性,更会打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鼓励性不足。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得到教师的鼓励。但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本着为学生好的心态,一直在评价作业时挑小学生的毛病,告诉小学生他们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忽视了对其学习优势的肯定。总是得不到教师的鼓励,会让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失落感,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法
第一,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公平性。要促进小学数学作业公平性的提高,教师需要对作业评价标准进行层次化的设计。正如层次化的作业设计一样,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在作业的完成准确率與工整度方面具有不同的标准。教师更要对小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只看准确率,要关注小学生的书写工整度以及从作业中所反应出来的数学学习态度,通过作业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
第二,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激励性。激励性的作业评价,有利于小学生的进步。教师是小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教师的一次肯定,会给小学生无尽的力量,也会让小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利用作业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是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多利用艺术化的语言或者肯定的表情,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们的认可,让学生精神上得到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还是评价,都要以学生为本,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活动才是有效的。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创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逐渐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改革,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正确评价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发挥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建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36+138.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推荐阅读: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06-10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09-06
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08-11
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10-04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11-05
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08-11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08-18
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12-16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究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