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2024-08-18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共12篇)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识学习之后的消化与巩固, 对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已经接触过的知识点, 同时还能巧妙地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发展其智力, 收获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因此, 对于小学开放与新颖, 有效地连接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 同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这样才能为学生成长搭建一座通畅的桥梁。那么,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高效呢?笔者结合教育实际, 谈以下几点经验: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实验也表明, 趣味性可以加深一个人在做事过程中的大脑皮层刺激, 从而促进思维更加灵活。因此, 在作业设计布置上, 教师一定要时刻抓住“趣味”, 让学生面对作业时, 能满心欢喜或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这样, 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后, 教师紧紧抓住这一课的剧本资源,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小组合作等各种方式, 准备服装和道具, 然后进行课本剧表演。对于如此新颖、充满挑战和趣味的作业, 学生充满了热情。为了出色地完成这项作业, 他们查阅资料, 了解了两千多年前那个时代人物的穿着习惯和特点, 设计了精美的服装, 将台词记得滚瓜烂熟, 人物的动作、神态是一练再练, 为了增强演出效果, 有两组学生还从菜市场买来了两条真鲤鱼。这样的作业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挥。

二、实行作业的层次性

因材施教, 这是孔老夫子在几千年之前就提出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 只有充分地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实施有教无类的教育方式, 才能有效挖掘他们的潜能, 使每一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有效发展。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千万不能持一条标准, 可以按照难易程度设计出三四种层次的作业, 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 一方面能让学优生继续得到挑战与提升, 另一方面, 让学困生也能获得“易学”的体验, 从而逐渐增强学习的信心。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文字优美、托物抒情的课文, 作者通过对青海高原那唯一一株柳树生命经历的大胆想象与猜测, 颂扬了由坚韧与不屈铸就的强大生命。在三课时学完这篇课文之后, 教师进行了这样的作业设计: (1) 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给自己的伙伴听。 (2) 正确书写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能使用“摧毁”一词说一句话。 (3) 学习文中对比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文章。这种层次分明的作业, 给了不同类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 也给了他们挑战自我、展示各自特长的平台。

三、注重作业的活动性

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 要寻求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其中, 就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让学生与生活多接触, 使得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如, 在学习了《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之后, 就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并通过倡导书的形式号召人们多植树, 为家乡增添绿色, 保护环境。同时, 在学校里也可以通过专栏来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张贴拍摄到的破坏环境的图片, 号召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再比如, 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后, 为了加深学生对锲而不舍这种精神的深入体会, 教师可布置学生走上社会, 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 了解生活中自己身边的这些目标专一、做事持之以恒、并取得辉煌业绩的成功人士, 以他们为榜样, 从中获得学习的动力。此外, 相关的实践作业设计还可以体现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变化, 一些地名的由来, 或者是参加兴趣小组, 与同伴、家长出去旅游等等,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四、开发作业的多元性

布置作业的目的, 是使得学生能有效地结合所学内容, 获得知识的巩固积累、情感的浸染熏陶、能力的锻炼提升, 以及品质的习得养成。基于这样的初衷, 因此, 布置的作业内容不应该是单一、乏味和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情趣、诱惑, 能强烈吸引学生去参与, 并获得切身体验与成就的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将获得或多或少的愉悦体验, 达成一种心理的或来自于体验、或来自于成就的真实幸福感。

多元性的作业主要体现在不拘泥于动笔完成一种。如,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 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的生平, 以及文章的时代背景, 整理出预习笔记。在学习了一些情节感人、寓意深远的故事后, 可要求学生完成口头作业, 将故事讲给自己的爷爷奶奶, 或者爸爸妈妈听。对于有些课文, 还可以设计一些画图作业, 如《詹天佑》一课中提到的“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此外, 还可以设计表演作业、观察作业、记录作业、调查作业等等。总之, 多元的作业设计, 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倦, 同时还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加强。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 一定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书写、背诵的枯燥模式, 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让他们在丰富的作业中, 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以及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2

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

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很难想象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新课程标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3、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

5、人文性: 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体现“四性”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不但关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同时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既能保障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爱学、乐学,从枯燥乏味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是摆在当前教师面前的一项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做一个总结。

一、作业布置要体现针对性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考虑学生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切不可为了求全求难,大留特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词汇,作业量按新课标要求规定,一次10分钟就足够了。即使是作文,只要能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二、作业布置要及时

作业是课堂的有效检验与补充,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布置作业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巩固教学效果,加深印象。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师要用自己的观察力,利用机会布置作业,可在一堂课上刚刚讲解一篇课文时随即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积极性也高,这样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种做法贴近学生、贴进文本,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作业的布置要有差异性

课外作业是教师检查自身教学和学生所学知识的纽带。学生个性差异,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老师要懂得认可和承认这种差异,做到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布置作业时也要因人而异。

四、作业布置体现激励性

学生作业的科学合理,讲究一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能根据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布置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作业,作业量要符合学生的承受能力,更要注意作业布置的激励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表扬,即使是很少的一些,也有可能给学生以很大的鼓励。只要我们正确地运用激励方法,在作业布置上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学生就会不断地进取。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是考验教师教学的一种艺术,我们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來认真且负责地为每一位孩子布置恰到好处的课外作业,给孩子留下一个幸福的童年!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艺术 篇4

一、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 笔者首先做出归类分析, 按功能划分, 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三项作业合成一项, 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 大都集中在大横格上, 字词每个两遍, 要求背诵的课文抄一遍, 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 学生能记住吗?其实, 学生能记住与否, 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 有的学生记忆力好, 或记忆的方法好, 在上课时就已经记住了。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还得再记,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重复浪费。教师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 还不如“化敌为友”, 少留作业。

二、要多布置自主性作业

自主性作业的设计就是把课后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次作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它是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的方向。接下来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自主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和完成方式。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 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 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 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 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作业活动。如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 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四字成语和一种新的写法——总分段式。由此,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自己设计作业题, 检验自己对课文中四字成语和总分段式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设计好的作业题要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根据这两方面要求分别设计了自己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就要求设计者对这两部分知识掌握好, 不然就没有办法完成作业。因此, 也就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作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又因为有共同要求的约束, 最终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作业视角和广度生活化, 让学生找“活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宽广, 若使语文离开生活, 就犹如鱼儿离开了池水, 不能存活。如果语文教师仅把语文作业局限在书本的范围里, 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视野也不会开阔, 思维也是单一的。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资源与信息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培养其形成“大语文观”。中国的节日很多, 每个节日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 利用节日资源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习得教育。比如利用“母亲节”, 我会让孩子在腹部捆上一些重物, 帮助妈妈干一天活, 在劳动中让其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进而懂得感恩, 并完成一篇文章;“元宵节”,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夫子庙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 买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灯, 亲手跟父母学做元宵, 感受中国人的“团团圆圆”;“学雷锋日”, 组织学生义务劳动, 体会助人为乐的意义;“春节”, 让学生查查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与春联, 感受祖国节日的文化内涵等。此时, 作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生活中, 进入了孩子们耳濡目染的坏境里, 当老师布置了这些浸润浓浓生活味的作业时, 他们还会觉得作业枯燥吗?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作为教师, 也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国家大事, 平时利用班会晨会时间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热点话题, 比如:你认为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 面对亚运会奥运会, 我能做什么, 谈谈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等, 讨论结束后让大家写心得体会。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让学生获得了更多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塑造, 在无形中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了许多。

其实, 如何让布置的作业发挥它的效果, 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困惑的问题。我认为作业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除了恰到好处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以外, 还取决于学生是否认真地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很显然比家里完成的作业效果要好, 原因是学生在家很多时候是应付地去完成, 而在课堂上往往能比较认真地去完成。如果时间允许, 教师可多将一些课外的作业放到课内来完成, 以此来提高作业的效果。

总之, 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语文能力, 还应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童年时代有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教师通过布置开放性语文家庭作业, 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让每一个孩子在新课标的蓝天下, 多一点空间去探索, 多一点时间去思考, 多一点机会去体验, 多一点困难去解决, 多一点自由去呼吸……从而让语文家庭作业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摘要: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弱, 因此, 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会布置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 例如, 抄写生字、课文等。教师是想通过这些重复性的作业从时间上来控制学生, 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其实,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作业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一点帮助。那么,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布置课后作业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对此问题进行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任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30.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5

沈洁

12小教

摘要:语文作业与小学教育教学各方面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指出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不足之处,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作业布置的量和内容,提出合理的作业设计理念,并阐述建立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作业、误区、改进策略

1.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的现状及意义 1.1小学语文作业的内涵

1.2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优化的国外现状 1.3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优化的国内现状 2.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出现的问题 2.1“大锅饭”现象

2.2作业布置形式化,实践参与少 2.3作业内容枯燥,制定目标不明确 2.4作业评价形式单一,作业反馈不及时 3.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3.1社会方面 3.2学校方面 3.3老师方面 3.4学生方面

4.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改进策略 4.1作业形式的优化 4.2作业内容的优化 4.3作业目标的优化 4.4作业评价的优化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布置 树立观念 培养习惯

一、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能否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无用功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禁锢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教师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目的就是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课时有限,如果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课堂主要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作业绝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驭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只有真正获得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

语文无处不在,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教学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教師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绝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大海中遨游。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

三、培养学生三种习惯

1.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设计作业时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比如:执教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小组合作得怎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的评价中,他们互相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孩子们从情感投入中发现自我、找到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生活,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

2.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将语文与生活“链接”,语文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网络中,通过“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最丰富、最生动的生活教学资源,在日记本上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四、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青菜,那么,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只是青菜。同样,有了作业自主权的学生如果天天只抄写词语,那么只是掌握了些词语。种青菜、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有限,相对来说,造成资源浪费:浪费土地,浪费时间。所以学生作业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相应地,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做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保证完成课本内容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增加积蓄,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定能言之有物。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7

一、拓展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 鼓励学生发散、变通, 培养学生想象力, 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 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 布置一些具有想象性的练习, 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促进学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嫦娥奔月》等课文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想象作业, 让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 这样就使得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我们要求学生一学期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 原则上要求自由组合诗文竞背小组, 每周一首, 但如果本周没有完成, 可以在下周补上, 也可以在时间较充裕、精神状态较佳的一周多背几首。学生一旦成了时间的主人, 也就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外, 对于作业, 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 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其实, 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 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 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比如, 学生自己当讲解员, 父母当听众, 把学过的课文变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和同学们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

三、作业的设置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层次性

1. 作业的设置应体现综合性。

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不要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巩固上, 而要树立“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 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科技与工艺、品德与生活等常识学科,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记录整理,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布置观察事物的作业, 力所能及地写一些观察笔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将体会“画”出来。在转变课堂观念的同时, 转变作业的设置, 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 体现作业设置的综合性。

2. 作业的设置应体现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们学习的本领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对作业的设置也要多一些动手操作、参与体验的内容, 让学生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观察,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组成“错别字纠察队”, 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 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 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 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 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逢年过节, 可以让学生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或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表达真诚而美好的祝福;班队会、联欢会, 让学生自己写节目的开头语、结束语……

3. 作业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

由于受到先天条件、后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的作业, 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有的学生则要化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层次性:在全面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 使之能够学有所为;对能力一般的学生, 让他们在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 有选择性地尝试和挑战优秀学生的作业, 只做那些适合自己的题目,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有选择性地做, 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对于学困生应适当减少作业量, 只要求做对, 不要求做多, 这样他们也会变得乐于接受。

四、注重作业的评价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评出好学生和差学生。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 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因此, 在作业评价上, 教师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 用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结合起来,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 用铅笔画出对方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 并写出简单的评语, 标出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提出修改意见。再如, 对于那些作业错误多但字写得工整的学生, 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评语:“老师很欣赏你的字体, 可惜错误多了些, 期待你的进步哦!”这些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总之, 作业, 可以不成为学生的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实践,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王国中自由驰骋, 激活大脑的运转, 享受成功的喜悦。相信只要坚持不懈,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梅华.精心设计改进评价提高语文作业实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06) .

[2].沈会菊.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 1999 (04) .

[3].陈华芝.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J].文教资料, 2009 (28) .

[4].魏大学.俊杰.活色生香的“脸”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微[J].今日教育, 2005 (12) .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篇8

一、作业布置要讲究趣味性

众所周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 因此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充满趣味的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 使其印象深刻。比如, 在给学生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生字卡片做一个有趣的游戏。首先, 教师可要求学生把生字按字形结构进行分类, 然后再让学生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 按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情况重新排列, 即按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各半、上大下小、上小下大等情况进行再归类。在这样的归类过程中, 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兴趣盎然, 同时通过这种反复的观察, 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每个生字的字形结构, 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又如, 在布置抄词语的作业时, 教师可以转变角度, 让学生将抄词语变为写词语, 即鼓励学生在进行抄写的时候, 大胆根据生字的意思组成一到两个新词语, 看看谁组得多又妙。这样的作业设计, 不仅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还适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 使学生不再视抄写词语为苦事, 而对其充满兴趣。

二、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果一味地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些完全相同的语文作业, 必定会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 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出现。因此, 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方面, 广大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进步,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给学生布置写观察日记的作业时, 教师可以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进行不同的安排。对于优等生而言,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必须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同时还要对事物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于中等生而言, 教师在要求其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 还可以要求他们必须做到条理清晰、描写具体;对于差等生而言, 教师只需要求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 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写一段有条理的话即可。这样, 不但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协作能力, 还有效地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三、作业的布置要注重探究性

探究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碰撞思维、发挥潜能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语文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例如, 在布置作文作业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自己制作一本作文集, 将自己的作文进行整理, 并在每一次的作文课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中的优秀作文进行编辑与评选, 最终组成一册班级优秀作文集;或者在学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 教师适时地安排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或者在一节语文课结束后, 教师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延伸性的作业, 如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 进行书法、绘画创作, 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需要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作业中,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广大教师往往只注重作业的功能定位, 将作业限制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 认为学生做得越多, 记得越牢, 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 因此作业的布置一直较为重复和单调。然而, 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要求, 而且枯燥、单调的作业也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 多为学生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让学生对作业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比如, 在学完《燕子》一课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观察作业,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燕子的可爱, 进而写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观察日记。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还可以为自己的观察日记寻找有益的素材, 充分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 在教学完古诗《春雨》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 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这种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它既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布置得当,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对其进行探索, 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使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沈沪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8) .

[2].杨夕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0 (35) .

[3].沈会菊.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 1999 (04) .

[4].郭会新.孩子, 别为家庭作业而发愁——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06) .

[5].张显燕.让作业增效让言语生根——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操练的实效性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2 (33) .

浅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

一、作业的布置,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个三维目标

学生在复习、巩固、深化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多维的作业目标必须由多样性的作业形式来实现,要将听、说、读、写与制作、游戏、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学完以“春”为主题的一单元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办一办手抄报,收集一些关于春的优美词句,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再让学生自己找找春天在哪里,把自己找到的春天带到教室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情,谈谈最喜欢课本哪一课描述的春天的情景。这样多维目标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能力得以提高,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因人而宜,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承认学生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而作业设计有层次性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学生既可以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从而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瀑布》一课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A类背诵《瀑布》一文;B类背诵《瀑布》一文,摘抄其中的比喻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类背诵《瀑布》一文,并读一读《望庐山瀑布》想一想这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眼中的瀑布一样吗?这一组作业,有难有易,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创新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自主形式的练习,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布置合作探究性作业,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新知识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编作文集,每一次作文课后,由一个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作文整理、评选、编辑,形成一册作文集。再如,学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在这些需要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作业中,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今后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

四、布置开放性与人文性的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在观念上要开放,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让课堂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要体现实践探究,让书本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因人而异,给学生思维展示的空间,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以有知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互相交流识记方法;归类识字教学时,让学生搜集更多的同类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把自己从生活中学到的字放进成长记录袋中。再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让学生想象,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怎么度过这个除夕夜,你如果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写一写。这类似的开放性与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五、布置实践性与创新性发展作业,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实践是学习的目的,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与实践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例如:学完《曹冲称象》后,鼓励学生用一些模拟材料试试还有什么好办法“称象”。再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配上图,给古诗配画。再如,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小话剧演一演。这些类似的作业,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布置融合性作业,整合学生学习资源,扩宽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篇10

一、关于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几点策略

1. 注重实效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思考较多, 但对于作业布置往往流于形式, 尤其是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都是需要写的作业比较多, 读的作业次之, 听和说的作业基本不涉及。因此, 这种机械、固化的作业模式, 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实效性,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导致效果不佳。我们在作业设置中, 必须克服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的惰性思想, 紧密联系教学重点, 顺承课堂教学设计主导思路, 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训练效果。

2. 注重开放性。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考的工具、交际的工具, 是人文传承的载体, 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 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练习、课文朗读、课后作业、各种训练题册上, 需要注入更加开放的理念, 不仅把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更主要的是善于利用现有资源, 充分结合学生实际, 给予学生有效引导, 引入国学教育、外国文学、经典童话等适宜小学生的阅读文本, 借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延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3. 注重灵活性。

加强作业布置的灵活性, 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具有极大作用, 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费脑费心。对于作业的多寡、形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灵活调整, 不能机械固化、一成不变。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 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写话作文等不同教学内容, 教师应设置相对配套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 采取不同的评判过程。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 可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应用训练平台,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4. 注重阶段性。

小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学段, 对于小学语文来讲, 1—3年级主要以识字为主, 4—6年级主要学习简单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作业布置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差异, 注重作业的学段和学情差异性, 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5. 注重实践性。

由于当前对于学科教学的测评方式还主要以试卷考试方式为主, 因此有的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 为提高学生测试分数, 对于字词练习、重点习题练习高度重视, 作业一般都是笔头作业多;对于实践性作业比较少, 特别是一些口语交际类、社会调查类、情感体验类作业, 都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思想和做法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力和创新力, 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构建交流交际平台, 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 增强情感体验。

二、关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几种类型

1. 巩固型作业。

按照新课程标的准要求, 教师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 以教学重点为主, 强化学生巩固复习。在作业布置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重点突出, 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密越好。比如字词练习, 学习心理学上讲, 学生练习3—5遍与写上几行甚至写满一页纸的效果是一样的,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 用心端正书写生字新词,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不能仅仅以量求变。

2. 操作型作业。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因此, 在作业类型结构设置中, 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强化动手操作, 特别要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注重学科整合。还有对于一些实践类作业, 教师应让学生真正进行操作, 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 从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预习型作业。

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 教学标准要求的调高, 学科类型设置的增加, 语文课时量比低年级骤然减少, 这就需要更多课外有效时间来填补, 特别是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肯定有这样的感受, 往往上公开课比平时课堂教学气氛要活跃, 效果要明显, 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预习方法的渗透, 比如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背景、弄懂新词, 让他们知道自己读懂了什么、弄不懂什么等等。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 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利用各种媒体与媒介, 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资料, 以增强对文章理解的层次和深度。

4. 常规型作业。

语文在于积累。在教学中, 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教师应通过布置常规作业来完成, 如每天让学生写定量的生字新词等。另外,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常规作业, 如每周读两篇成语故事、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每月看一本优秀读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作业不能只布置不检查。在初期, 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反馈测评, 逐步让学生养成习惯。通过我个人的实践, 我发现这些作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 但是会有一定的潜伏期, 不会立竿见影, 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积极培养。

5. 体验型作业。

语文除了具有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还承载着思想教育、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想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坚韧的意志品质等, 需要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提升, 最终形成自己强大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这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 大胆尝试, 积极参与, 认真思考, 反思提高。所以, 对于体验型作业的布置, 教师必须重视,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失时机地进行设计布置。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篇11

一、关于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几点策略

1.注重实效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思考较多,但对于作业布置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都是需要写的作业比较多,读的作业次之,听和说的作业基本不涉及。因此,这种机械、固化的作业模式,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实效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效果不佳。我们在作业设置中,必须克服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的惰性思想,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顺承课堂教学设计主导思路,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训练效果。

2.注重开放性。语言文字是人类思考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是人文传承的载体,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练习、课文朗读、课后作业、各种训练题册上,需要注入更加开放的理念,不仅把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更主要的是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引入国学教育、外国文学、经典童话等适宜小学生的阅读文本,借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延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3.注重灵活性。加强作业布置的灵活性,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具有极大作用,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费脑费心。对于作业的多寡、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灵活调整,不能机械固化、一成不变。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写话作文等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设置相对配套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采取不同的评判过程。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应用训练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4.注重阶段性。小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学段,对于小学语文来讲,1—3年级主要以识字为主,4—6年级主要学习简单的阅读和写作方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差异,注重作业的学段和学情差异性,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5.注重实践性。由于当前对于学科教学的测评方式还主要以试卷考试方式为主,因此有的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为提高学生测试分数,对于字词练习、重点习题练习高度重视,作业一般都是笔头作业多;对于实践性作业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口语交际类、社会调查类、情感体验类作业,都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思想和做法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力和创新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构建交流交际平台,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增强情感体验。

二、关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几种类型

1.巩固型作业。按照新课程标的准要求,教师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以教学重点为主,强化学生巩固复习。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重点突出,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密越好。比如字词练习,学习心理学上讲,学生练习3—5遍与写上几行甚至写满一页纸的效果是一样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用心端正书写生字新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仅仅以量求变。

2.操作型作业。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在作业类型结构设置中,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强化动手操作,特别要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注重学科整合。还有对于一些实践类作业,教师應让学生真正进行操作,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预习型作业。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标准要求的调高,学科类型设置的增加,语文课时量比低年级骤然减少,这就需要更多课外有效时间来填补,特别是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往往上公开课比平时课堂教学气氛要活跃,效果要明显,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预习方法的渗透,比如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背景、弄懂新词,让他们知道自己读懂了什么、弄不懂什么等等。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利用各种媒体与媒介,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资料,以增强对文章理解的层次和深度。

4.常规型作业。语文在于积累。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师应通过布置常规作业来完成,如每天让学生写定量的生字新词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常规作业,如每周读两篇成语故事、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每月看一本优秀读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业不能只布置不检查。在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反馈测评,逐步让学生养成习惯。通过我个人的实践,我发现这些作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但是会有一定的潜伏期,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积极培养。

5.体验型作业。语文除了具有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承载着思想教育、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想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坚韧的意志品质等,需要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提升,最终形成自己强大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大胆尝试,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反思提高。所以,对于体验型作业的布置,教师必须重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失时机地进行设计布置。

总体而言,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当前新课改革和“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篇12

一、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

众所周知,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 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 广大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必须重视这一点, 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授了《蛇与庄稼》一课后, 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套作业: (1) 通过绘画揭示蛇与庄稼的联系; (2) 用示意图表示蛇与庄稼的联系; (3) 用文字描述蛇与庄稼的联系; (4) 图文结合表达蛇与庄稼的联系; (5) 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蛇与庄稼的联系。上述作业, 学生可任选一题。虽然角度不同, 但目的是统一的——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够按需选取, 各得其所, 轻松达到了预留作业的目的。

二、难度分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对于小学生而言, 如果作业过于简单, 就会觉得乏味无趣, 而过难又会感到困难重重。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抄袭甚至干脆不做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 将作业的难度分层, 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 笔者这样布置课后作业:先将学生要完成的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好词佳句、编写内容提纲和结合实际谈体会三个层次, 然后将全体学生按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层次, 并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待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时, 再要求他们按照上一层次的要求完成读书笔记。有了这样的分层, 学生的好胜心就会促使他们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样,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效果十分理想。

三、多少适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努力做到少而精, 如果一味地追求作业数量就会剥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 应该怎样做呢?首先, 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语文课本中总是存在一些配套作业, 如同步练习题等, 这样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 如此既可以更快地巩固所学, 又可以为课后的其他练习留出时间。其次, 严格控制课下的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后书面作业, 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高年级不超过60分钟。这就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度”就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 不能只考虑本学科的作业量而忽略其他学科, 因为学生要做的是所有学科的作业。如果不能合理安排, 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 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养成抄袭的不良习惯。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动眼

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这方面的作业。如在上完《菜园里》一课后, 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后陪家长到菜市场看一看, 都有什么蔬菜, 它们叫什么名字, 长什么样, 然后再进入厨房, 了解这些蔬菜各吃哪个部分, 有哪些吃法, 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精美菜肴。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动口

实践表明, 多为学生布置“读、看、说、演”等交流式作业, 鼓励学生多动口, 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为学生布置此类作业, 如为学生选出几篇适合朗读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 或者搜集一些故事性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说一说, 或者寻找一些适合表演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演一演……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口语表达技巧, 交际能力迅速提升。

(三) 动手

除了让学生动眼、动口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让学生多动手, 因为这样的作业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完《借生日》一课后, 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放学后, 亲自动手为父母或同学做一份小礼物, 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卡片等, 然后在上面写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这样做, 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 布置作业的方法有很多种, 形式也十分丰富。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 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既符合其年龄特征, 又富有成效的作业, 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助力。

摘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布置作业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 教师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作业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布置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探究, 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作业,教学效果,布置,反馈效用

参考文献

[1]季伟钦.讲究形式提高效率谈二年级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 1997 (3) .

[2]童好梅.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法[J].湖南教育, 2000 (7) .

[3]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5) .

[4]于丽.一次特殊的语文作业[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8) .

[5]彭冰征.语文作业应该不拘一格[J].小学教学研究, 1997 (9) .

[6]马超.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设计, 2004 (16) .

上一篇:理论与实践教学下一篇:物网络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