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1
小学生语文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它源于一种生命的觉醒,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人惊喜和觉悟,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文字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是小学生的个性创造。在教学中利用课内和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有助于加强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过程,要让学生积累和阅读大量素材,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小学生阅读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经常是把做语文题目和背诵课文放在第一位,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不仅在阅读上没有进步,写作方面也还是处于初级水平。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受条件限制,课外读物较少,图书馆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阅读只限于课本中。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方面不够重视,认为考试不会考阅读,只要学生会写,能够正确地做题得高分就可以了,完全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没有词汇,缺乏对阅读方面的兴趣。教师在语文课上可以以竞赛和分角色的方式朗读,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比较经典的读物,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在阅读中引导写作意识,加强写作能力
阅读的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读中写作,阅读是表达情感思想的方法,写作是反映生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节选一些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大声地朗读、默读,在阅读中通过听录音矫正发音的准确度,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课文的背景,设计教学场景。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要帮助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句子的意思,边阅读边了解课文的意思。让学生仿造课文中的内容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找春天》一课时,课文中把春天比喻成一位害羞的姑娘,课题中呼唤我们一起到校园里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影子,体会春天急切的心情,感受、发现春天的信息。课前可以先提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来了有什么变化?”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学生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再结合课文中美妙的语言,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情与趣,引导学生看图画背诵,不但背会了课文,还能把丰富的画面也记在脑海中。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任何事物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阅读,或者订阅一些报刊,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写作能力。平时在写作之前可以先翻阅资料,找出和要写作的题材相似的佳作,通过阅读增加自己写作的词汇量,在写作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的作文写出来才有真实感。教师可以选取写得好的范文进行阅读,让学生讲讲他们在写作时是如何选取材料的,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借鉴写作方法,以此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通过教学活动,让阅读与写作结合
写作教学就是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运用自己的思想表达情感。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会说话、说心里话,在阅读中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老师讲课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明白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找准思路、明确方向。老师在课上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相结合。传统教学中大多数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无法真正感受老师所描绘的场景,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扩展,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看完视频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动画的感受,渐渐地使学生爱上写作文,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体现在创新上,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创新和创造教学场景,有效地把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举行演讲比赛,给予优秀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学生之间互相写鼓励的话,或者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信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作用,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进而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阅读、学习写作,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语文阶段,阅读和写作占据了语文课的一大部分,主要的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写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情感思想的主要工具,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了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事物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反映语文水平。
关键词:阅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2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的教学之中。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花的精力不少,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中比比皆是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句子,含混不清的结构,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成功。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形和语义的教学上,而不是真正落脚在语用教学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通过阅读与习作整合进行语用实践的必要性
语言学习应该在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中完成。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所选编的课文,一般都是学习语言的范本,充分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规律。此外,教材又是根据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和整合。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呢?
经过调查引人反思的是:经过三年级整整一年的习作起步教学,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学生不喜欢习作、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况呢?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对现行语文教材注重人文感悟、轻视语言表达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语言贫乏、不知道如何写?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个要求体现了对内容的重视,不过,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是需要承载于一定的形式的。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我认为需要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材的编排特点,基于单元习作主题,通过阅读教实现阅读与习作整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用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供方法指导。这里所谓的“语用”,是在一定的阅读语境中,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字、词、句、篇等内容与习作训练结合,尝试表达。它借表达来叩问文本,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激活想象,既是内化语言、写法模仿的过程,也是在阅读中激活生活记忆、熔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抒发和倾吐的过程。
二、围绕单元习作主题,确定语用实践点
三年级的语用实践点应侧重经典语句、难句和一段话语言、写法的习得与模仿运用,然后针对每个单元的习作主题,将适合的语用实践点落实到教材文本中去。
(一)借助提示,发现语用实践点
借助隐含在单元导语、学习提示、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相关内容,通过研究、比较,确定与习作主题适应的语用实践点,力求进行一课一得的语用实践。比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要注意课后习题的提示: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固然是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题目,它描写了秋天的美丽,同时它也是一个较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教材虽没有明确告知,但暗示了这是一个语用实践点。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学习总分段式描写,结合习作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秋天的特征进行句式迁移,组句成总分段式来以进一步落实单元习作主题。因此,本课语用实践点是:模仿“秋天的(),()。你看,它(),()。”这样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体会秋天的美好。
(二)研读文本,寻找语用实践点
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研读文本,了解它在表达上的特点,然后结合单元习作主题,确定课文的语用实践点。譬如《花钟》的片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同样写花的特点,但表达方式不同,有的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准确,有的直接叙述。同样写开花的时间,但它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放在句子的前面,有的放在句子的中间。文本的这种表达特点,可与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抓细节观察记录”对应起来。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迁移训练。
师:老师还找到了三种花,“蒲公英六点开放,茉莉傍晚五点左右开放,荷花八点开放”。请你仔细观察这些花的图片,模仿课文里的句式,选择一种花来写写。可以用上课文里的好词,也可以用自己在课外积累的词语。(学生反馈交流)
这个环节的语用实践,将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迁移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既是表达方法的迁移,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花钟》一文的解读。
二、针对单元习作主题,开发多样的语用实践形式
语用实践须针对单元习作主题,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语言和明了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可根据三年级的单元习作目标,引导学生“模仿一重构—创生”,学习组句构段的方法。
(一)表达形式的简单模仿
表达形式的简单模仿,可以是词汇、句式、段式等的仿写,通过模仿学习规范的表达,感受多样的表达形式。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时显示神态、描写动作的提示语的使用,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然后结合下面的两个片段:(1)“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2)“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括号中填人合适的提示语。因为有了对提示语这个语用实践点的关注,学生能填上合适的词语,如陶罐(心平气和、友好地)说、铁罐(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地)说,灵活地运用这种表达方法。这样,学生在结合单元习作主题“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进行习作时,就有了一些表达方法的储备。
(二)言语材料的重构
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择、确定语用实践点,然后重新组织课文中现成的言语材料,实现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一句,体会先总说后分说的句式特点,作者从“树枝、鸟儿、蝴蝶”三方面具体写出了“窗外十分安静”,然后要求学生注意文后的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并仿照前一句,进行先总说后分说的句式迁移训练。这既可以使学生明白,同样的意思可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同时又贴合了本单元的习作主题。
(三)内容的创生
内容的创生须首先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结合文本的语用实践点,以学到的表达方式,来承载源自学生个人的内容。这不是简单的对课文内容的加工、改造,其语用实践因为引入了课本之外的内容而增加了难度,它是借用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的创造性表达。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以关注第四自然段总分总的段式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围绕总起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和分述句“有的„„有的„„有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鱼的动作和身体的特点把总起句写具体的,进一步感受这种表达方式,然后播放有关大海里其他种类的鱼的视频,要求学生学习“总一分一总”的段式表达,抓住这些鱼类的特点迁移写话。
这样的语用实践,不仅深化了人文主题的内涵,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运用了学到的表达方法,同时也为单元习作主题“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三、整合语用资源,落实单元习作目标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习作主题,通过阅读学习一种或几种有特点的表达方法,然后在单元习作中整合起来,综合运用。这是落实单元习作目标的需要,也是掌握表达方法的要求。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为例进行说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文本,将人物对话、不同形式的引语作为语用实践点,进行了序列化的安排。学生经过改写、仿写、续写的训练,逐步学习不同形式的对话、引语表达。它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进行了文本内容理解、语言感悟和积累,同时进行了迁移运用,练习了抓住语言来写人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落实了单元习作目标。从习作成品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般能模仿文本的对话和引语形式,进行语言描写。
谈谈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21-01
写作属于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范畴,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从目前来看,学生感觉无从下笔,缺乏素材,缺乏方法等。基于此,教师要拓宽写作教学思路,引进多种策略,降低写作难度。作者结合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指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开发利用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本。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就需要在课本的指导下开展。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前沿,经科学研究验证编辑整理出来的适合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语文知识,它分层次地集中了学生在各个层次所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把握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能力,并且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的思路,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语段,体会文章深层次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师在教学《春天》这一篇文章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把握作者描写春天的那些语句,教会学生使用那些修辞手法,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灵活使用。比如说:春天在田野里打滚,春天在小路上奔跑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春天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春天的种种状态,让学生先口头表述对春天的感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写作表达时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本是教学知识精华的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深层次地发掘教材的价值,就会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受益无穷。
二、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写作的情境来让学生深处其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观察事物,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影片等等。学生在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感官体会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把体会表述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小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到写作知识,进行写作练习。除此之外,在写作前,教师最好先写一写“下水文”,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什么好的写作方法,当学生看到教师亲自写下来的做示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写作成为学生的一项乐事。
三、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只限于教材知识是不够的,写作所需要的资料绝不仅仅是课本内容可以满足的。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知识充满渴望的年龄,脑海中有很多奇妙的想象,却苦于没有办法表达,如果教师仅用课本知识进行引导,就会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书中的精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推荐给他们适合阅读的书籍,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读书讨论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他们的喜好,提供给他们书籍,然后互相讨论阅读所得,同时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并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进更多优秀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网络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找准方法阅读,并借鉴写作手法,形成写作思路。这样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既开阔了视野,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认真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及规律:先识字,再积累词汇;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写作知识,并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向上长,才能长出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语。又比如说:在教学《猫》时,作者先用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开头,接下去通过写猫的高兴与不高兴,勇敢与胆小,可爱与淘气,这种总分的写法,再加上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也写出了猫的惹人喜欢。在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吟诵,模仿文章的写法,写出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另外要让学生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电视,电脑,书籍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版本,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结:小学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好习惯,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笔去描绘五彩缤纷的世界,促使他们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淑兰.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再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赤子,2014(21).
[2] 王 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4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写作与听话、说话、阅读的关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这四种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书面文章是口语的浓缩和提炼,好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说话和写作都是运用语言的表达,而说话时思维的速度比写文章时思维的速度更快,这就是许多人发言要事先写好讲稿,甚至“照本宣科”,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脱稿即兴发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听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
阅读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积累,知识丰富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自然都会提高,写作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所积累知识的再创造,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文章显然是思维成熟的结果。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听话、阅读接受新信息时比较、分析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说话时内容也会更新颖、充实,条理性也会更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也自然会相应提高。但由于这四种语文特殊能力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四种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而语言首先是声音符号,离开了声音,语言信息就失去了“本”,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四、多读课外书籍,丰富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写作经典。读书是从根本上改变胸中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是让自己写好作文的唯一途径。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多是文质兼美,不少是名人的佳作。因此,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广泛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成语典故等。这类文章语言活泼流畅,情节曲折动人。或歌颂美好,鞭挞丑恶:或预测未来科技美好前景;或表达一个做人的道理,很多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优秀的书籍既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又可以通过阅读借鉴文章的语言技巧。对好的美文要背熟,一篇篇美文烂熟于心,大都能下笔顺畅,在写作文时才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
总之,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笔是练出来的”勤动笔很是重要的,坚持天天写一些东西,写一天中感受最深的或写学过课文之后的感想,天天动笔写一点,对于孩子们成长的方方面面都是受益匪浅的,所以但愿大家建议学生天天动笔写一写。
参考文献
[1]梁琦.浅谈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44).
[2]张冬珍.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J].求知导刊,2016(44).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广大小语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了寻找提高小学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流派,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不适应于农村小学的应用。据我们调查,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2.教改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 》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事实却是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被一种“八股”式的“套子”污染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探索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3.我校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对小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其二,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其三,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习作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各年级之间,习作教学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我校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的在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写作专业素养内涵,明确今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自身专业内涵建设,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本课题研究将聚焦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和相关活动,探索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写作素养内涵以及其形成途径和表现方式。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我校小学写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提高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成目标要求。追求实践层面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习作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1)关注小学学生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
(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3)通过研究,拓宽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新课程教学理论,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完善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小学各学段语文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作文应试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拥有以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机构,有一整套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对本课题高度重视。学校确保本课题的研究经费,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聘专家、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的如期支付。
2、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较强,在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他们均为小学语文教师,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年龄均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敬业乐业。课题组成员家中都有电脑且都联网。
3、我校还有一批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教师,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我校有一批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学法同时有热衷与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他们都是我校教学中的青年骨干教师。
五、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策略”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3.“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就是以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依据,以“三维度” 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习作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努力减少无用功,并积极思考谋划,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力争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4.“小学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是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进行的研究。
(二)支撑性理论
1、新课程理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作文教学法理论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5)多元智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端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以学校为主阵地,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使师生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走向主动自能作文,课题组成员间真诚合作,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教学做合一,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课题组成员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边进行课题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生写作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每位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
3、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开展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七、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2)探索小学习作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我校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4)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小学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3.通过小学语文习作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习作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针对小学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农村小学各学段(一、二、三、四、五、六,六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习作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习作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5.通过小学语文习作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八、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小学生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教科所呈送申请书。
2.文献研究法: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3.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小学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二)研究步骤:
保证本项目在2010年9月——2012年6月期间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价值的有效研究过程,2012年6月拿出研究成果,并结题。1.准备阶段:2010.9/2010/10 搜索资料,选准研究角度,撰写研究方案。申报。
2.实施阶段:2010.10/2011.7 按计划实施研究;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进行课题目标管理。完成阶段总结、典型教案或相关个案的整理存档。
3、总结阶段:2011.9/2011.12 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4、提高阶段:2012.3/2012.6课题结题,写出较有价值的课题报告。整理研究实验论文集、个案集、教案集等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10年3月):
(一)准备阶段
1.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2.采用座谈法,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为课题研究的开展作好准备。3.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等。
4.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反复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到人。5.阶段资料汇总。
第一步: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交流思想,明确方向,协调研究。召开课题组扩大会议。召开全体语文教师会议,通报课题研究情况,听取他们的指导,积极采纳他们好的建议,争取更多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2.调查访谈,形成报告。
调查访谈小学生语文习作的个性心理,内容习作兴趣、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习习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习作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习作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习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资料库。第二步: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我校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2.用上述方法确定出我校小学各学段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体系。第三步: 综合运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会谈及专家评估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主题思想、内容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阶段性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2010.10/2011.7)
1.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2.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作文教学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以听说为突破口,让学生敢说,爱说,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动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善于勤读书、勤思考、勤积累等良好阅读习惯。
3.分层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来划线分层,分组。
学法指导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所在层次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习作要求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对每一次习作做不同要求。评价分层: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总结阶段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九、研究措施及保障
1、加强理论学习。每位课题组教师必须深入钻研,用新的观念指导实践。
2、围绕实验研究课题,开展实验。课题组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组长及成员自觉、及时、详实的做好有关课题的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经验及不足,建立规范的课题专栏。
4、科研经费得以保障。学校每年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教育科研的专项经费。这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撰写研究报告、论文。2.编写教学案例、教案集。
3.整理有关电子、音像资料、照片资料等。
十一、组织机构
组 长:高冬梅
副组长:耿淑娟 韩艳红
组 员:张丽敏 孙亚丽 薛颖香 王桂凡 李晓艳 商林红 王忠静 荣 边晓东
李春艳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研究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核心的项目和事业,同时其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也有着重大并且深远的价值意义,是全面提升并且引导学生进入全新学习阶段的关键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的制定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单元写作训练是写一些有趣的童年趣事,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展开口语交际,通过学生口头作文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口语作文表达技能。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广大教师不仅应当加强对相关学习手段和学习精神的建设,并且使学生在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分层次、分阶梯地进行作文训练,逐步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中障碍的突破方案,广大教师不仅应当加强对相关学习手段和学习精神的建设,同时还应当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基本现状和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的相关难点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学习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实现改进的相关难点项目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士军.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2]杨志强.简论体育教学学生自主当前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现状和教学的核心思想等学练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 寻求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本身对缺乏, 因此, 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鉴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不要使学生局限于教室内,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 亲近自然, 融入社会生活, 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 并且体验和感悟生活, 逐渐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好习惯。例如,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假日出游、平日里自己购物、在家做家务等生活细节, 并让他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校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积累写作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体验, 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整理。学生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观察, 在活动结束后又有了体验和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陶冶了学生的品格,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 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善于积累, 充实写作素材
要想出口成章, 就必须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而充足的写作素材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 装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 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 要勤于写读书笔记, 随时记录听到的和看到的优美语句, 这对于小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1.增加阅读量, 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可见, 多读书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 多读书, 多读好书,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优秀的词句、不同风格的体裁、巧妙的构思等, 可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 风土人情等, 这些知识的获取都使其兴趣盎然。此外, 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实践证明, 学生阅读的文章越多, 写作思路就越活跃, 越宽广。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记录“摘录手记”的好习惯, 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小学生通过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积累, 词汇量不断增加, 写作素材逐渐丰富, 在写作需要时, 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尖。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2.结合自己的回忆, 丰富写作内容, 充实写作感情。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小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 还要使小学生的写作内容生动形象, 不空洞,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 通过自己的日记、照片等重温过去的趣事, 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进行写作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情节。例如, 写题目为《童年趣事》的习作时,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趣”字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指导学生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展开写作。有关学生亲生体验的写作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也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指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练笔指导。尽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小学生的练笔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 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练笔指导,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 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 必然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 否则会适得其反, 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
1.对低年级的学生, 要重视片段的练习。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说话练习、看图作文练习、学写周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的练笔。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写自己想说的话, 并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训练, 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 恰当描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 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怎样写“完整事”, 逐渐向习作练习过渡。
2.对高年级的学生, 要重视篇章的练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语言基础, 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 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习作训练,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 或者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共同进步, 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 又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 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指导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 适合小学生需求, 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要特别注重写作指导环节, 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对写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认识不全面, 甚至有部分小学生对写作存在认识误区, 从心理上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所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探究和总结写作指导方法, 用适合小学生需求的写作平台, 对其进行全面的指导, 以期待更好地调动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锻炼其写作能力, 提高其写作水平, 同时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葛柏云.小学写作兴趣的培养[N].教师报, 2009.12.
[2]佟士凡.语文学习论[C].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2) .
[3]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C].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5) .
[4]李长红.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困区[N].教师报, 2009.12.
小学语文创新性写作教学的探究 篇8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衡量其语文写作的重要一个标准,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与家长的关注, 于是,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也就成为了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一篇好的文章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 但是什么样的作文算是好文章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那些语言优美, 句词手法严谨, 表达清晰的文章, 往往忽略了思维才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篇思维混乱的文章仅凭文字词汇的堆砌, 不能称之为一篇好的文章。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写作教学之中, 一直尝试着从塑造学生的思维角度切入, 全面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创新性写作教学策略
1. 塑造适合的写作情境, 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从事课题活动的出发点, 是自身内驱力的体现, 只有个体对学生产生兴趣, 他才能够主动的投身于该活动之中, 并未实现活动目标, 而不断的努力探索学习。当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之后, 他们会主动的自发的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 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和渴望, 反之, 一旦失去写作兴趣, 课题的一切写作教学都将变成无用功。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教师亦应该在写作教学之中, 通过多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适当诱发其写作、创新的欲望,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尤其语文写作教学之中, 更应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 他是语文整体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现, 所以, 在写作教学之中,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2.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一些感性的语言资料进行积累, 并从中学会湿度引用或借鉴,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让学生特别关注一下文中对于荷花的描述, 并分析写作手法, 写作特点, 让学生对此类文章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如何赏析一些课外读物作品, 如何剖析读物的着力点,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情境或是组织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 以此来强化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改变自身的课堂角色, 充分发挥课堂中民主公平的特点,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作文题目, 为学生营造一个没有拘束的思维空间环境, 共建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氛围, 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要学生有着一定的知识面, 这也就需要学生平时多涉猎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报纸、新闻或影视等, 然后能够对其加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评述, 并学会通过作品直接看到其本质, 并让这种行为逐渐形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只有这样, 才能够写出有深度、有创意的文章,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之中, 注意对其进行培养, 要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 一旦思维有了想象的空间, 自然会有耳目一新的观点。
4. 提升阅读的质量
要想写出的最片有见地, 有内涵, 而不千篇一律, 需要自身要有大量的相关知识做基础, 这需要平时就有大量阅读的习惯, 但是阅读并不是范范为读而读, 不能浮于表面, 要有质量, 要能能够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提高鉴赏能力, 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为其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积累的多了, 自然写作能力即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阅读, 或者设置一些专门的阅读课, 以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5. 确定评语重点, 对症下药
评价是对小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 所以, 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时, 不要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等面面俱到地点评。教师应依据每次所设立的训练目标来确定并给出评语, 或从立场观点, 或从思想感情, 或从立意角度, 或从结构语言, 或从意境营造, 或从文章风格, 等等, 重点抓住一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例如, 当学生在进行记叙文训练时, 很多学生会出现结构单一, 选材笼统老套、语言逻辑混乱等问题, 但是只要细心的贯彻学生的作文, 我们可以发现, 多数问题出现在了选材上, 所以, 教师应该把选材的典型、新颖与否作为评价的重点。
结语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9
一、注重阅读和平时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备, 就好像一片贫瘠的土地, 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所以,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 就要重视平时的积累。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 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开阔视野, 充实大脑。大量阅读赋予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 还有创作才华。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利于学生从读学写开始,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前提。事实证明, 漠视课外阅读, 想引导语感尚未成熟的学生通过学习语法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 通过分析别人的文采写出漂亮的句子, 这是在隔靴搔痒, 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 是难以写出好作文的。
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1. 阅读时不能出声音。
出声读, 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也不能增加速度, 是一种不好的阅读方式。
2. 遇到生字、生词切勿求助于字典。
查字典是对阅读的不断打扰, 会破坏阅读兴趣,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定势, 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字典里找到的汉语释义往往不是原文的绝对等值, 且工具书不会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语文现象。
3. 重复阅读迟滞理解力的集中。
减慢阅读的速度, 往往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非常重要。要用勇气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 宜一口气跳过障碍看到底。有可能的话尽量租书或借书看, 这样可促进学生尽快把书看完, 增强快速阅读的愿望。
二、重视作文讲评, 多元评价
作文讲评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 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但是,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 一些教师只重视作前的指导, 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 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批改, 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 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 及时改进教学。对于学生作文, 除了教师批改, 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 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评价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 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不要太高, 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句佳句也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趣的事》, 我们班有位男生平时作文水平较差, 但他酷爱足球, 他开篇就说他认为踢足球是最有趣的事, 然后描写他踢球时的愉快, 球场上一些精彩的细节, 还穿插着写了两个他崇拜的球星。这个同学的这篇作文写得比较长, 语言流畅, 情真意切, 还有一些生动的比喻。看得出他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对这篇作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自此这名学生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真情流露、实事求是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 写的就是真情实感, 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 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 或抄袭他人, 或无病呻吟, 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对此, 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
写作激情来源于表达的愿望, 说真话才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 才有可表达的内容, 才能带来表达的满足感。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 总是被要求写一些虚假的话, 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 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 失去感觉和判断力, 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
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 学生的作文训练也确实应该肩负起孩子们思想品德建设的责任。正因为如此, 学生的作文训练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 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 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 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 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 给予高分鼓励, 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 不写真事的要正确引导, 让他们意识到说假话, 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 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再次, 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 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他们能尽情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出了真话, 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当我们苦苦寻找“写作技巧”时, 其实技巧多么简单———写作时请首先记住“说真话”。给学生灌输这一点, 它的意义超越了写作本身。就像钱理群先生说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 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
总之,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 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而写作能力的培养, 重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培养。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10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 都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阅读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增加学生对世事万物的认知, 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明共同发展, 经受了千年岁月的洗礼,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现代语言文学的发展中, 文章是目前文化表现的重要组成成分。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优秀文章, 这些文章中或蕴含着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或饱含作者深切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写作的来源,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们解决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应该认识到, 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让学生读读就能利用到位的, 还应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吸收优秀文章中的营养, 充分利用到优秀文章中的价值所在。
二、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要引入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理念, 就势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结构上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利用苏教版教材中的《大自然的文字》一文做阅读课训练, 首先应该对文章及其作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形成一定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文字, 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做出必要的观察, 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文章导入到课堂中, 不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 但在第二个环节就要引导学生理解阅读中的内容了。第二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再次的阅读, 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的小节划分。第三个环节主要由老师来完成, 老师要利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对文章小节的顺序安排做出解释, 比如为什么要先写“天书”, 后写“地书”, 让学生明白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好处在哪里。同时在本环节中还要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各种写作技巧, 让学生充分理解写作中的技巧性。在最后的环节中要将阅读课向写作上进行迁移, 是指向写作阅读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经过前几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对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形成了一定的理解, 教师要趁热打铁, 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本次阅读课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对自己写作水平做出提高。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叙述视角
传统的阅读课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文本, 文章内容是仅有的教学重点, 但是在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上我们可以对文章中的各种写作技巧做同样重点的关注。叙述视角是写作技巧中重要的一方面, 在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叙述视角做出深层次的理解,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首先要让学生对叙述视角形成认知, 理解各种叙述视角的优势。第一人称有较强的代入感, 更能让读者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觉。但是第一人称的文章较多, 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 时常改变一下叙述视角能够提高文章的新意。第二人称的视角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而第三人称则容易形成比较客观的印象, 适合比较严肃的文风。在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上, 要让学生对叙述视角做出感知, 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视角改写, 从中体会各种叙述视角的特点。比如针对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鞋匠的儿子》一文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 可以让学生进行叙述视角上的改写。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本文, 就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林肯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充分展示林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心和伟大的思想抱负。若以林肯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来进行叙述, 让读者也参与到文章情景中, 表现出各个参议院被林肯的演讲所打动的心路历程, 更使得文章有了新意。在对比本文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改写之后还要对文章的叙述视角进行总结, 让学生对文章的叙述视角形成一个深层次的理解, 更要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练习中妥善安排叙述视角。
四、在阅读中培养写作技巧
传统阅读课把读懂课文作为教学目标, 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方法, 而指向写作阅读课则不会止步于此, 指向写作阅读课除了应有的阅读训练之外, 更关注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技巧, 让学生在写作和阅读两方面语文素质上均获得有效的提高。首先是对写作文体上的关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文章, 有必要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认知, 理解各种文体在文风脉络和写作技巧上的不同。比如在《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文与一般学生接触到的记叙文有很大的不同, 文章的客观性是说明文最大的特点。此外, 还要针对各种文体对学生做出写作方法上的指导。比如说明文中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据,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技巧。其次, 在指向写作阅读课上要对文章中的谋篇布局, 景物描写, 心理描写等多种写作技巧进行说明。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 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文在写作技巧上的成功之处, 让学生明白文章中有叙有议的部分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 写作与阅读在语文中不是两个独立的教学内容, 要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内在联系, 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最终目的, 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科学的融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 也能有方向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一线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并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指向写作阅读教学做出自己的探索, 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 2008.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82-01
俗话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都是古人给我们总结的经验,古人告诉我们,多多的阅读可以“出口成章”,多多的阅读就可以体会作品的内涵,多多的阅读可以从书中感受到美。读与写是不可分开的,读明白才能领悟,领悟之后才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所以说,阅读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为此,本文作者就对小学语文教中阅读对写作的作用做以下浅析。
一、阅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写作材料库”,它前溯古人,后继来者,外接异域文化,内纳各族文明。但为什么学生到习作之时,往往绞尽脑汁,却无处落笔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读得太少,占有的材料太少。“操千剑而后识器,抚千琴而后知音”,没有大量材料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书,不断汲取营养,到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篇文章的语言就像一个漂亮的女人需要配饰一套合体的外衣一样,可以提升她的魅力。因此,作为语言非常重要。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语言表达还很匮乏,在写作过程中通常是言不答意,想要说的意思或内容难以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达错误。而通过阅读,就能学习名家精彩、生动的语句,弥补自己语言表达欠缺的遗憾,受阅读的影响,爱看中国现代名家小说的学生,其作文的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那些名家的痕迹。有的如鲁迅的精警而风趣,有的如乡土小说家的"质朴中显精妙",有的如郁达夫的"伤感忧郁",有的细腻,有的委婉。爱看唐诗宋词的学生,其作文语言则有模仿李白的"浪漫豪放"也有学习杜甫的"沉郁顿挫"。还有与李清照的"婉约",李商隐的"感伤惆怅"等相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大多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隽永、简约、明白等语言风格,并在其作文中有初步的或简单的体现。
学生毕竟是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告诉学生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结合自身实际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语言风格。另外在作为中适时引用一些名家名言,富有哲理的诗词名句会给作文增光添色,富有文学色彩。这一点作为教师应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应作好札记,并分门别类,以便在写作中引用。
三、在阅读中让学生感悟并获得写作技巧
首先,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学生遇到类似的作文题时,便知道了该写什么、该怎样写,避免了审题时误入“歧途”。其次,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立意。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逐步加以充实、完善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文学作品读得多了,学生作文的高远立意也就会一触即发。如教学《背影》时,学生被父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所感动,我让学生进行一个练笔,一位学生在《秋雨》中就写出了一个平凡的母亲在秋雨之后气温剧降的一个黎明,艰难爬过泥泞的山路给孩子送衣服的情景,让小作者感受了到母爱的伟大。随着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强烈的表现欲会使他们去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去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学生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也有了新意。再次,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文章读多了,学生就会见到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作品,就会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选材、表达等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鉴赏作文的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从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个方面去鉴赏别人的作品,然后对比自己的作文,产生一些新的观点,那无疑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飞跃。如何鉴别自己语言文字的好坏?只有通过课本教材的名篇,或是课外读物,用那些比较规范、严密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语病,丰富自己的词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作文提供保障。
五、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再现。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它不只是生活的简单的反映,它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是对生活的集中的、概括的反映,也就是说,它是对众多现实生活素材通过"艺术再创造"而成的,而这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就离不开思维想象过程,因此,在小学生写作中,想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想象思维,写作内容就难以生发意境难以深远,主题就难以深刻。为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点拨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文章中汲取养分,使阅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所得,从已有的文章中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再生想象,写出自己的文章。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12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都属于视觉材料。这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过程。从阅读方式来看,阅读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1)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大略浏览以获取所需要的有限的知识。(2)文学作品阅读法。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之外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学生在阅读时应当多注重修辞和韵律的积累。(3)经典著作阅读法。对于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来说,这种方法尤为适合。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不求速度,读者的眼睛要经常离开书本,细加思索书中的一字一句,品味作者的真实用意,从而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奥哲理。(4)阅读方法是麻醉性的阅读法。这种阅读只是为了娱乐消遣。读者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进行阅读。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浅显的略读文章,应当指导学生学会信息式阅读,粗略浏览文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点。而对于教材中的文学经典,则应当教导学生去精读,边读边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方式,行文流程,注意积累其中的优美句式、辞藻,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二、注重积累,扩展阅读范围
教学不应当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更应当注重课内课外积累。写作是一种知识积累的释放,是学生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厚积薄发,是平时对知识的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写不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唐朝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句式、词汇,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也是阅读的目的所在。如何才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呢?这就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学会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凭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理解其中的词语,做到精问导读,自学自悟,为以后的写作运用打好基础。其次,教师可以精选需要学生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单独列出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让学生学习、品味。最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注重课文的品质,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体会、把握对词汇准确、鲜明的运用。
三、注重课堂引导练习,提出好的写作题目
古语有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进行仿写。当然,我们所说的模仿不是写作的最好方式,因为创新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当在模仿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好的文风,写有所言,言有所依。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课堂练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例如,当我们讲到《桂林山水》时,对于“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修辞方式,然后让学生仿照句子,再扩充作者的原文,一方面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出适当的命题作文,作文题目要深浅适中,取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应当注重命题的多样性,比如,采取口头作文、周记等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重中之重还在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把学生当做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摘要: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除了学习教材上的课文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是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式,写作能力,课堂练习
参考文献
[1]王中会.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应注重的问题10-05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总结09-29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07-25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简历写作08-02
小学语文的形象教学07-23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08-26
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09-08
小学语文教学的10-28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11-05
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