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共12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1
语言是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必备的工具, 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更高年级的学生相比,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 但是却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 而语言的学习就是小学生的模仿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 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趣味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相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范围和深度, 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表达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 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就是都在对小学生渗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 对于这些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小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透彻的掌握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内涵, 还有在表达的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 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小学生真正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美感, 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1.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最基础的素质, 我国教育对于语言和教学具有一定的要求, 教师应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师就是人的典范, 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行为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应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充分的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无论是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还是心理发展, 小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 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是需要小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模仿进行语文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明确自身对小学生的重要影响, 以规范的教学语言引导小学生, 使小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语言知识, 并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规范自身的语言。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语文作为一门规范性要求特别高的学科,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将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作为重点注意的问题。首先, 教师在语言表达中语调和读音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也要注意词语搭配上的准确性以及科学的逻辑思维。小学语文中的语言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发音和语言, 引导学生模仿,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教师也要意识到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 并合理的表达给学生, 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加容易, 也能够对词语所表达的含义更牢固的掌握。另外, 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注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尽量使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 充分符合小学生的需求。在进行语言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生活化、生动性的语言接近小学生, 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学习, 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3.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语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其中的语言更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以趣味性语言为主的课堂氛围, 充分的展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 遇到一些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词汇时,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 使用一些比较恰当的比喻, 使学生在理解时更加容易。只有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才能够避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趣味性, 但是也要把握好课堂的严肃性, 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不经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角色, 应注意自身语言和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小学阶段的小学生, 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 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教学语言中语调和发音的准确性, 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比喻等方式, 创设出一个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需要的课堂环境, 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 也是最基础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仍然缺乏语言活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改善表达方式, 使小学生真正的掌握语言技巧, 提高语文水平。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并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 2014 (02) .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02) .
[3]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 (中旬) , 2013 (08) .
[4]占海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3 (07) .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2
采用情景教学,注重训练说话能力,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活动趣味性强,过程轻松愉快
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音标。2.语法概念模糊,句型操练不熟练。3.书写错误多而且不规范,不注重书写格式。4 造成现状的原因:1.把英语当副课 2.课时安排不足,课后没有相应的书面作业,不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扎实。3 教学中片面追求热闹,忽略的小学英语的本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师的目标 1.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有良好的记忆习惯。3.有良好的朗读听力习惯 4.有良好的订正积累习惯
5.有一定的课堂情感习惯
初始做好三件事: 1.音标的教学 集中系统地教学,强化拼读规则,注重音形结合。多样有趣地教学,穿插绕口令、歌曲和小诗歌等来辅助教学。
2.习惯的培养
告诉学生中小学英语学习的不同之处。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纠正并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听讲的习惯,引导学生聚精会神,正确模仿,勤记笔记。2)书写规范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书写要规范漂亮。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整理笔记的习惯。4)认真作业的习惯 5)发现语法规律的习惯 3.兴趣的再度激发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模仿对话,游戏,表演,配音,讨论,辩论,区位阅读等。2)联系课文内容,穿插英语歌曲、电影、视频等辅助教学。3)积极正面的评价。认同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大方的说英语,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过了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的愿望。”学生的任何成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因此我们不会吝啬表扬之辞。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更多的表扬他们,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哪怕是几句简单的赞美,也能给他们五星的力量。让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不断进步。4)关爱与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教学中融入我们的品格教育:让每个学生都精彩,做阳光信心昂扬的中学生,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参与每一次活动,英语书法比赛
英语手抄报展览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第二课堂 make food
连续三年的英语拼词大赛 不仅自己的学生参与,也邀请周边的小学生来参加比赛,台上台下互动,教师学生融入其中,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外出参加比赛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育之中从小就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教师教学语言对小学生语言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具有有力且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语言学习水平,更会对学生语言知识结构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这既有助于教师工作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语言掌握能力。
一、语言规范、准确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以便于学生利用语言更好地学习、接受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语言的基础规范、基本技巧和正确使用方法,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就是教师,教师的言行很容易被学生无选择性地模仿、学习,一旦形成习惯,将很难更改。这就要求教师对汉语语言使用规范、使用习惯有深入了解,并以其为标准,严格控制自己教学语言,尤其需要注意语法、语音不出现错误。
例如有一些教师日常说话时带有家乡方言的发音方式或特有词汇,与普通话标准发音有差别,某些地方性词汇在标准普通话中并不存在,如果习惯使用这样的语言,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如南方人的方言中,翘舌音往往读成平舌音,“老师”读成“老思”;北方方言中有很多儿化音,而普通话标准中对儿化音词汇有严格规定,并不像方言中那样常见。教师需要勤加练习普通话,避免错误。再如进行拼音教学时,湘方言区教师读“h”“k”等声母习惯将其浊化。清辅音和浊辅音发音部位相似,学生很难分辨,若在拼音学习中养成错误习惯,日后很难更正。再如粤方言中还带有部分古汉语留下的语法模式,如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中,状语是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后的,而粤方言中习惯将时间状语后置。例如“你先走”,一些粤方言区的教师习惯说成“你走先”,这读来颇为顺口,易被学生模仿,但并不符合语言规范。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言教学时,应时刻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
二、语言有趣、生动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最常用的是感性思维,只能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而理性思维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才能形成。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直观的感性体验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太过抽象化、概念化,而要尽可能地贴近小学生的心理,多运用简单的句式、日常的用词和生动形象的叙述,让他们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获得感性体验,从而接受知识。
小学教材语言也遵循这一原则,其课文往往选择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形象的短文短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课文既为其教学语言制定了规范,又为其提供了参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文中提到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几种动物的身体形态,尤其是其下肢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原因等,这些动物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教师可以使用既不脱离规范,又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进行讲述,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机提出“比喻”这一常用修辞手法的优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课前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把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语言。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兼顾教学氛围和课堂纪律,不能一味追求语言的有趣生动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无异于舍本取末。
三、语言富于情感性和艺术性
语言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目标即学习使用这种音意形结合的工具。语文教学并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要让他们理解作者希望通过文章情感,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刻认识与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表达十分重要。而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表达方式上有所考量。把教学语言艺术化,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语语言之美,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忆江南》一词,字面意义十分简单,描绘的是江南春天朝阳初生的景色,而其内涵却很丰富,通过写景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江南的深刻怀念。在对这样富于古韵、情感厚重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学语言的情感与艺术性要比趣味性更加重要,这是由课文内容本身决定的。教师可以在课上用富于感情与技巧的语言为学生朗诵课文,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情感体验,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加深学生对词中作者浓厚深情的感受。在讲解中,更要富于艺术性,使用独具美感与抒情性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生正值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需要注意其规范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汉语语言标准进行。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直观的感性体验才能完成,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贴近小学生的心理,运用有趣、生动的语言使其获得感性体验,从而接受知识。情感与艺术性同样重要,充满感情的表达能感染学生,使其对语文知识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2]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
报,2013(5).
[3]邹建成.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浅探[J].教育导刊,2013(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篇4
一教学语言的典型性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很准确地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及其所肩负的责任。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以及思想的引路人, 其在语言方面的精确性以及正面性, 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 亦是如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发挥其典范作用, 注重正能量的释放。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 因此, 典范性、正面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它不但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发展基础。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传播科学的手段和途径,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传统语言教育的语文教育, 其重要性更为凸显。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并能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精通各种词语的含义。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 尤为需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如《落花生》一课, 教师切不可将“落”字简单地解释为种的含义, 将落花生视为花生的别名, 科学地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是进行课文讲解的前提。另外, 语文课文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有歧义的句子, 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句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使学生能理解消化, 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说, 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授课语言, 必须要做到清晰、简洁, 但不产生歧义, 除此之外, 注意授课的详略得当, 科学掌握课堂节奏, 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语言的合理性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育语言上更加生活化, 使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在表达方法上采用活泼的语言表现形式, 比如:教师应该通晓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 用他们所喜欢的语言, 实现他们抽象思维的培养。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对于抽象思维必然会有一定的基础, 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就需要强化语言的严谨性, 在进行诗歌《瀑布》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引入一段情境, 如“故乡的小河, 蜿蜒流淌, 它是那么清澈, 那么让我难忘, 而我的祖国有一条大河, 它的名字叫长江……”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陷入遐想的空间, 随之教师就要引入课题:“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河水, 还是江水, 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 但是有一种水, 是与它们完全不同的, 它从高处倾泻下来,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此时, 学生们的情绪就被带动起来了, 也必然会踊跃回答问题, 并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 它是水为何叫作“布”呢?或许还有学生想, 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 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 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 来展示另外一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 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 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 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教师需要将其与课本内容, 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的景色描写, 教师就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 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迅速。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 讲解“幽静”一词, 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地解释为“安静幽雅”, 虽然十分准确, 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如果教师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来解释, 效果就显而易见。“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日夜晚, 小镇的河边有条无人行走的小路, 穿过这条小路, 在闪烁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远处的茅屋, 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 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合理化, 对其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根据其兴趣以及所生活的环境等因素, 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 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本文几方面的论述, 旨在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 并由此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 是保障授课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活泼、风趣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王鉴、张晓洁.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5)
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特点与策略 篇5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教学普遍存在大班型教学现象。本文旨在对目前小学英语大班教学作一些分析,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大班教学
不同与国外的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中,多数班级由50名以上学生构成,根据David Hayes(1997)的观点,包含50名或更多学生的班级就可以定为大班。教师少,班级多,班级大是导致大班型教学存在的必然性。大班型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普遍存在。对于大班型教学,Kevin Verdin在1995年以“OFSTED Finds No Clear Link Between Class Size and Lesson Quality”为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在对200,000次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班型大小与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联系。其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多个影响因素中,有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但报告也提出了“小班”似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有益这一观点。事实上,与小班相比,大班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虽然班型大小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常骏跃2003),但大班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一、小学英语大班型教学的利与弊。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学习英语模仿接受力强,兴趣高,敢于开口说,而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形成对英语这种语言的初步感受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常常穿插各种活动,大班的英语教学人数多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资源,激发各种各样的课堂交互活动。其次,人数多,信息量大,学生间交流机会多,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再次,人数多,能形成尖子群,竞争力强,有利于形成学习动力,并推动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更容易找到“安全感”,从而踊跃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逐步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其实,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利用大班英语教学的优势,可达到生动愉快,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较于小学大班英语教学的优势而言,它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首先,英语教学中心许多环节不易组织,在进行对话交流操练,短剧,情景表演等时,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而教室空间较小,不允许学生去活动,况且少部分学生在活动时,其他学生也会坐不住,组织教学就较为困难了,而且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征,也十分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制约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使得教学活动进展缓慢,效率低;其次,因学生人数多,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众口难调,在使用教学手段,方式的选择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再次,人数众多使得操练难以到位。在小学阶段,为达到学习效果, “操练”必不可少。而在大班中,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由于学生数量多,操练的充分性与普遍性必然成反比,两者不可兼得,因此往往导致既不充分,又不普遍,让操练流于形式,失去应有意义;另外,学生水平不一,教师个别知道机会少,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个别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有照顾不周之感,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作为一种语言,语音的掌握十分重要,在大班英语教学下,大量的学生使教师无法逐一听音、辨音、校正,这就不能保证学生语音的正确,使学生不易掌握正确的语音。
小学英语大班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这现状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要扬长避短,发挥大班教学的优势并克服它的弊端,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主要策略
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运用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大班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课堂活动为本,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心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个神奇的指挥棒,就是层次分明,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活动。
1.增强知识的层次性、重现性、丰富性
知识的层次性,即根据大纲的目标要求,将每堂课的知识内容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知识的重现性,即在不同语境中,以不同方式,不断重现某知识点,使学生既感熟悉又感新鲜。一方面,为较高水平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反复接触,使其他水平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层次,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如:学习表示天气的单词时,不要求学生一节课内把所有单词练熟,而是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天气展开讨论,他们感到很新鲜,兴趣浓厚,没多久,就能区分并灵活运用了。知识的丰富性,即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或本课知识的教学,提供适当的课外知识,或调整教材,将前后知识溶合,既提前渗透,又新旧结合。课本知识是片面的,难以建立起学生对英语的全方位立体感知,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喜好。要给学生打开英语世界,必须拓展课本知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理解每个句子和单词。如:学习kangaroo时,告诉学生这种动物生活在Australia,给他们讲这个词的来历。
2.注重操练活动的层次性、重复性、丰富性
操练的层次性,即遵循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操练目标明确、逐步深入。教师应设计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自主练习的活动,使学生边学习边消化吸收,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如:学习Can a bird fly?这种句式后,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名称,做不同的动作,他们依据自己的意愿,造出五花八门的句子,课堂氛围活跃。第二节课,指导他们玩HAPPY / SAD,一部分学生在前面表演HAPPY / SAD,来判断台下学生的句子是否合理,下面的学生编句子做动作。台上台下,一唱一和,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操练的重复性,即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定期、适度重复某种操练形式,练习不同内容。这样,便于学生迅速进行活动,课堂效率高。活动形式变换过于繁多,学生操作困难,加重课堂负担,难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操练的丰富性,即变换操练方式,综合运用游戏、绘画、唱歌、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不同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展示舞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保持学习热情。
(二)充分利用活动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小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精心设计游戏活动
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所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对于低年纪学生,在热身活动时及相应知识点复习巩固时设计一些小游戏,控制好时间长度及气氛。例如:猜词秀、捉迷藏,听音寻宝、也可就地取材将有意思的游戏改编后加入课堂,像有的教师把CCTV—2的“幸运52”擂台赛搬入课堂。
2、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比学习、比纪律,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如在第一、二模块教学时,可以设计抢答题,可以将课堂内的问候语,自我介绍等内容延伸到课外,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一些诸如小花、卡通不干胶等小物品,在教学颜色和学习用品时,可以比赛谁的反应快。
(三)采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畅通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理念,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教学,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如:
1、角色扮演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得体的交际,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目的。角色扮演可以是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交际的能力,为以后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运用外语打好基础,角色扮演为各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挑选合适自己的角色。在任务下达后,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的排练及表演当中,学生经过台下的准备,最后上台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根据某语言输出,可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作进一步强化,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组间游戏竞赛
有一个明确的、充满挑战的目标,有一项通过努力可被完成的任务,且这项紧张的任务又不会像生活中的竞赛那样产生任何可怕的失败性后果;这就是组间游戏竞赛能引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新格局。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它是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巩固新授单词时,采用按组记时认读的方法。即各组内成员逐个认读教师随机抽去的单词卡片记时,看哪组读得又快有准,并且先给出一定的扣分及赏罚规定。这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大班型教学普遍存在,虽说班型大小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如何取长补短,提高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仍需我们探讨,思考。
参考文献:
1、David Hayes Helping teachers to cope with large class.ELT Janrnal,1997年
2、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是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张桂春、王琴“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4、常骏跃、倪春艳“外语专业教学加大班型的可行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良好语言的运用对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实施一定要建立在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这是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只有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效性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要符合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语句和词语运用的科学、正确上,只有语言是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思想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
教师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语言丰富,语言技巧娴熟,语言的情感丰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熏陶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艺术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性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如果语言相对死板、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被严重的压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应该具有生动性,只有教师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充满情趣,才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只有生动性的语言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生动有趣的语言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的特点。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篇7
一、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而小学阶段恰恰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所以,语言端正、规范的语文教师,能够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语言必须有规范性。基于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规范的语音、词汇、语法,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很多偏远地区或农村的语文教师,或者因为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或者因为受当地方言影响,经常在最基本的发音或叫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这些地区有很多老师将“师范”读作“思范”,将“教室”读作“教史”,将“故意”叫做“得为”,将“肥皂”叫做“胰子”。这种错误的引导和教育势必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偏远和农村地区教师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并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规范普通话进行教学,以使学生从小就能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和规范用语的能力。
二、科学性
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应具备科学性,其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学校是小学生获得认知的最主要场所,任课教师是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最顶礼膜拜的偶像,很多孩子虽然在家里不太听从父母的指教,但却对老师所教的东西深信不疑。所以,一旦老师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有偏颇,他们就会在认知的初始阶段就对这一知识留下了错误的记忆,这些认知在以后都很难改变。拿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为例,“落花生”本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但有些偏远或农村地区的教师却因知识面窄,且没有深入查阅相关资料,而在课堂上把“落花生”教成“种花生”,产生了知识性错误,且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还有些教师的授课用于存在基本的语法错误,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歧义。如“他的说法,有人反对,我认为是正确的”,这句话存在歧义,对于究竟是“他的说法”我认为正确,还是“有人反对”我认为正确,没有表达清楚。所以,教师课堂用于的表述,必须明确、科学,不含歧义。
三、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用于在满足以上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口语化,并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确保可以被孩子们完全理解,并易于接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用于必须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简单易懂。在这一点上,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感受颇多。她在向孩子们讲授诗歌《瀑布》时曾通过先向学生们讲述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指出不管是当地的小河还是祖国的长江,都是永不停息地向前流淌着,并支撑着船只向前航行。在这之后她又告诉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水,它并不是向前流淌,而是从高山或悬崖上倾倒下来的。此时,孩子们的脑海中便呈现出一番自己从未见过的胜景的遐想,并急切想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景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便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李老师的这段导入语就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的可接受性,对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生动性
教师用语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较差,或日常作息不规范,经常出现上课犯困、打瞌睡的情况。相比其它课程来说,语文课堂是更加贴近生活、富有乐趣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用语上更具生动性,必然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克服困倦。如教师在解释《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时,可以不拘泥于词典中的“幽雅安静”一词,而代之以能够详细描绘代表“幽静”的某种景致的语言来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有位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曾这样描绘“幽静”: 在村口的小河边,夏天有月亮的晚上,你坐在外婆的身旁,静静地观看遥远的星空,回想着外婆所讲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位教师生动浪漫的语言描绘,非常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将学生们带入了一番幽静美好的夜景之中,同时也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幽静一词的含义,并能够在日后的写作中灵活、广泛运用。
五、趣味性
中国古圣人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不光是一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知识的灌输过程,更是一种对不同特点学生个性心理的协调过程。所以,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恰当的时机巧妙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宋词时,一位老师问学生说: “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们几乎全部回答喜欢,接着老师言归正传: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学生们于是开始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介绍“宋代流行歌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认真学习书中的这篇宋代的流行歌词。
六、情感性
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篇8
关键词:语文,语言,特点,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的重要阵地。具有启蒙教育作用的小学教师, 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 对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小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 模仿性和可塑性强。小学语文课堂, 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表达与归纳能力的重要培养基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才能做好示范, 为学生树立榜样。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等, 要区分清楚、口齿清晰, 杜绝模棱两可的讲解和含混不清的阐述。教师应该字正腔圆, 吐字清晰, 发音准确, 表达规范。同时语句简洁, 言简意赅, 不能拖泥带水, 给学生造成听觉疲劳。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教师的口语表达需要做到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词句顺畅, 语调自然。在标准的普通话课文朗读和知识传授中,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习得氛围。具体来讲, 教师要在语音、语法、词汇, 还有词语的情感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合乎规范, 准确运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时常会发音不准确, 误导学生。比如, 把“教室”读成“教史”, 把“老师”读成“老思”, 把“肥皂”说成“胰子”, 把“见过”说成“我有见过”。这些都是常见的不标准发音, 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再比如,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落花生》, 这是花生的一种别称, 有些教师没有查阅资料、深入了解, 就望文生义地解释为“种花生”, 这种知识性错误就会误导学生。
二、培养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年纪小, 课堂自律意识和自我监督意识较差。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平淡、乏味, 甚至模式化、公式化, 就会缺乏活力, 成为令学生厌倦的陈词滥调。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生动幽默、趣味盎然,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教师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 营造和谐、友好, 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氛围, 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把高深的道理形象化, 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推动教学进度。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 最生动的事例, 最感人的情节, 要绘声绘色, 细致刻画, 使得听众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比如, 小学课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 字典的解释为“幽雅安静”, 词语的解释很准确, 但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有位老师这样讲“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 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述的幽静的境界”。
三、斟酌语言的韵味美和情感美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有声语言, 阐述文章的无声情感, 从而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 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 引起情感共鸣, 拓展形象思维。比如, 作者在讲授《放小鸟》这篇课文时, 叙述小鸟被关在笼子里不吃不喝时, 语言中充满怜爱之情, 为小鸟的命运担忧;当讲到“我”放飞了小鸟时, 用欢快的语言表达喜悦之情。在前后的情感基调变化中,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鸟的爱,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我国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王力先生认为:汉语言的形式之美因为它具有抑扬之美、整齐之美、回环之美。特别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有限, 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待挖掘,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富有韵味和情感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增加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讲究音韵和谐, 富于情感。教师要使用富有韵味的语言, 阐述知识, 传情达意, 使用唯美的语言娓娓道来, 感染学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要深情并茂, 快慢相宜。要错落有致, 抑扬顿挫, 讲究节奏美和旋律美, 不能平铺直叙, 毫无波澜。比如,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述《最后一课》时,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七七事变后, 她的家乡危在旦夕, 小学即将解散, 她永远忘不了音乐教师教唱《苏武牧羊》那一课。”这样切身的体会,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痛失祖国之悲。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师要丰富语言宝库, 提高语言运用技巧。用语规范、标准, 生动形象, 饶有趣味, 在饱含韵味和富有感情的语言中, 拨动学生的心弦, 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更好地理解文章, 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2) .
[2]党志波.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 2013 (1) .
[3]叶黛亚.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 2010 (5) .
[4]黄晓赟, 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1) .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生成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前身是语文教材教法。顾明远先生认为,“师范院校的教材教法不能只分析一门课如何讲授,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分析一门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把它组织成一门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要分析小学语文如何讲授,要探究语文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演变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背景,在适度说明小学生的心理诉求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定个性,作出符合学生发展和学科特点的策划与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上源是语文教学论和学科教育学,这是两个序列:一个是实践性教学的归纳,大致沿着“语文教学——语文教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进程渐次演进;另一个是理论性教学的演绎,严格遵循“设计——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逻辑序列不断逼近。这两个序列中,显然后者优于前者,但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注脚和范例。两者理据兼备相得益彰。依据后者特定的理论原则和前者积淀的方法技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以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为小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增辉,为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添彩。
比如,马杰的ADDIE模式是以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为出发点确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确立目标、如何导向目标、如何评估目标,即教学设计者的任务无非是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1) 我们要到哪里去 ( 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 ? (2) 我们怎样到那里去 ( 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媒体 ) ? (3) 我们如何知道是否达成了目标 ( 如何检测?如何评估与教学调整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立足于学情和学本的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行为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设计都是和ADDIE模式有着整体流程的统一性和环节要素的吻合性。这是西方理论科学和本土实践经验不断磨合交互趋同的结果。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在原有的教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教学论等不断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吸纳教育学、课程论、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学、传媒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教育经典理论和文化通识,乃至系统工程理论、统筹组合理论、粗糙集合理论等,借鉴了国内最新语文教学实践与前沿研究成果,重新建构包括事实层面、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等内容为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体系。
再比如,面对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人们将如何从这些浩如烟海且日益增长的数据中找出有用的知识?我们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去粗取精?什么是对事物的粗线条描述?什么是细线条描述?1982年由波兰科学家Z.Pawlak创立的粗糙集合论回答了上面的这些问题。粗糙集理论作为一种处理不精确 (imprecise)、不一致(inconsistent)、不完整 (incomplete) 等各种不完备的信息有效的工具,一方面得益于他的数学基础成熟、不需要先验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它的易用性。由于粗糙集理论创建的目的和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因此是一种天然的数据挖掘或者知识发现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统筹相关要素和诸多环节的流动的系统工程,包含有诸多子系统,而各系统流程及其环节都有许多要素,这和粗糙集合理论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化用粗集理论找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方法,特别界定集、元、交、并、序、例等概念,根据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和局部的、流程和环节的、系统和要素的需要,找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路径和艺术技巧。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这里所谓的“本”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根溯源,“道”就是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需要探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徒艺不成器”,单有理论上的说法,很明显也是难以为继的,也需要明白“徒术不成艺”的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既需要特定的理论素养,也需要扎实的实践技能;“艺”和“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修为成“器”,才能毕功善“事”。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知识体系和资源构成有四条路径:一是“与天为徒”,返本开新,从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中找到灵感和启示,实现本真自然生机灵动的语文教学生态设计。二是“与古为徒”,温故知新,从语文教学的元典文化和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实现具有民族气质和本土话语风格的语文教学特色设计。三是“与人为徒”,吐故纳新,了解语文教学的流派和风格,吸纳语文大家和教学名师的宝贵经验,实现传承广大而又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学艺术设计。四是“与新为徒”,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成果,西学中用,革故鼎新,实现似曾相识而又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设计。因此,立足语文教学,促进生命发展;传承语文经典,博采众家之长;与时俱进,学新知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文化通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课程特点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课程资源,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和行之有效的策划。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优化和物化的体现。它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所谓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没有最好,只有较好,还有更好。”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是针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针对语文教学的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进行精心策划的思维流程。它既有系统性,又有层次性。说它系统,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大系统,纵向表现为整个程序,横向表现为总体结构,而语文教学设计也要针对这种纵横交错的完整体系,进行经纬交织的整体设计;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学设计本身要求完整和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无巨细,要素齐备,每一项设计都要安排周密、精细。说到层次,是因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多种层次、多个侧面,是一种多层面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纵向看,也就是从教学过程看,可以设计一个学年,也可以设计一个课时,甚至只设计一个教学步骤;从横向看,大至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设计,小至一幅板书、一段导语的安排。因此,语文教学设计既有宏观,又有中观,还有微观。宏观设计涉及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比如魏书生提出的语文教学民主化和科学管理的问题,以韩军为代表的“新语文教学”、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杨天志的“当代语文‘六生课堂’”等,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文教学设计的宏观构建,而微观设计则只谋划一课一节、一招一式之得失。这种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又一重要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关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的问题,也关乎语文教学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相关系统。语文教学设计离不开设计理念,更需要行为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设计理念引导设计行为,设计过程需要设计成果来定格。教学设计可以是文本形式即备课的教学案呈现,也可以用教研的说课展现,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行为体现,或者通过课堂实录抑或教学反思来观照。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静态呈现的直观性和动态实施的复杂性,设计过程的潜隐性和呈现结果的规程性,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施行的教学实践,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协调一致也是它的特征之一。
语文教学设计既然是一种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那么,它必然要求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预见性和实效性的和谐组合,也应当视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种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意志和注重学习临场状态的适度调和的结果,因此主体预设性和实体生成性的统一,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明显特征。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 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概述
1. 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充满着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 其中包含着多种数量关系以及各种空间形态,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其有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简单地运用。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 还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 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特征, 小学数学教材将抽象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地生动化和形象化, 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课本里的知识。
2. 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来实现。自主探索即小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再次发现和创造转变为自己的数学经验, 因此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另外教师引导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 小学生主要是依靠课堂上教师以及教材的引导来获取知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教材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 因此接受性也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
3.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只有在教学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知识体系, 并且加以完善,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数学学科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个大的知识点里就包含着很多小知识点, 要学完整个知识体系, 可能会花上几个课时的时间。因此,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是相互结合的。
二、学习特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1. 数学学习内容对教学的影响
由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上是抽象性、形象性的统一, 小学数学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上难免会受到限制, 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本质上的抽象性有充分的理解, 同时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 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书本上抽象化的概念以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比如, 通过载体或者情景设置等促进学生的理解;还应该向学生强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本质特征, 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抽象概括, 让学生掌握科学性、抽象性的数学知识, 而不是停留在关于数学的生活经验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书本上抽象规范的数学知识, 而不是处处都遵循模式化。
2. 数学学习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鉴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 教师要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合理分类, 只有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正确地把握两者, 对教学方式进行准确的判断, 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比如, 教师在讲解“比例性质”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开展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掌握“在同一时刻下, 竹竿的长度和影子比例相等”这一规律, 而对于抽象的定义则可在教师引导下学习, 从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 数学学习过程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既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又要兼顾课时的合理安排。因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是递进且充满逻辑顺序的, 而不是杂乱无章。比如, 教师在讲述“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 教师首先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开始, 然后通过梯形和三角形组成长方形的方式展开下一知识点的教学, 最后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其他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此系统性地进行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6-02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还需要借用语言充分表达教材中人物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需要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突出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严肃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把最准确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小学生,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念,在学习中同样规范自己的语言,促使自己使用科学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强调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准确表达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或者词语的具体含义,把真实性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问答的问题教师需要选择科学性的语言进行点评,向学生明确传递自己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在科学观念的引领下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升。调查发现,在科学教学语言学习下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为全面,他们在传递自己思想或者感情色彩时会用客观的态度去表达,也会选择恰当简练的词语表达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例如在欣赏《落花生》文章时教师需要明确表达题目的意识,引导学生不被题目字母意思所迷惑,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意见肯定的同时还需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给学生造成混乱。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摆脱传统教学语言的繁琐,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造成影响。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强调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用规范性的语言讲解具体的发音、语法和词汇。例如,年长的教师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讲课过程中会掺杂着方言,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教师在发音时会把“去吃饭”说成“吃饭去”,把“教师”说成“教思”。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他们之后的学习进度和答题正确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倡普通话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下成长,避免出现学生因听不懂老师讲话耽误学习的情况。
二、强调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局限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包括将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具体内容时感受其中的情感所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真正挖掘语文语言的魅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科目是一个感情饱满,并且洋溢着情感的教学科目。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感,需要读者置身其中品味美、欣赏美。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理解力和接受力都比较差,他们在阅读书籍或者学习课文时不会关注文章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欣赏课文,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范读课文,用感情演绎文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感情,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长江之歌》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唤醒自身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当时的爱国情操。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时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在课上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让学生在教师的表达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所在,从而提高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发挥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时除了强调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还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发挥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教学。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因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的事物或者好玩的事物都会产生兴趣。而语文教学课堂的总体氛围会影响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很容易因为书中繁琐的知识和枯燥的内容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降低自己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讲解课文时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用最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语言表达文章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具体知识可以较容易的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中,让学生触及书中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在跟随教师思想时领悟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效仿能力以及好奇心都非常强的时期,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帮助教师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计爱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5.
[2] 杜敏.浅谈如何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增强语言感染力[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7.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篇12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及认识特点相关。
1.从学科特点来看,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 而这种逻辑性, 对于小学生的来说, 他们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还不足以很容易就理解透, 为了让学生理解, 教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或例子呈现出来, 以利于学生学习。比如,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接触数的时候, 他们是无法将数作为同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一样的东西来认知并接受的, 即使经过幼儿数学教学, 也无法充分理解数的概念, 只是按照老师的意愿来硬性记忆罢了。数学的学习实质就是逻辑概念和思维的学习过程, 如何将数学概念和思维抽象地展现给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主要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依靠实际存在的事物将数的概念传递给学生, 比如, 六个篮球表示数字六, 这完全不能像语文和小学英语、自然科学那样很直接地向学生展现其内容, 数学的内容教学是一个间接的过程。所以说, 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形象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 也只有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能较好地做这样的内化处理。
2.从学生特点来看,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所以,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完善的数学知识, 并构建完善的数学学科知识框架。也只有系统的学习, 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比如, 小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而整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又是在学生了解每种运算法则后才进行的, 在学生充分理解、运用综合运算后, 才可以进一步引入代数的概念, 进入方程的学习过程, 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 小学数学很多知识点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等都是确定的。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非常清楚。其次, 小学数学学习要按照由浅入深、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展开。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由于受到授课方式及授课时间的影响, 所有知识点不可能一次讲完, 所以, 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遗忘的问题, 学了后面的, 忘了前面的。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及形象性特点, 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形象直观地描述、分析、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内容处理上, 要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 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其实, 数学作为一门运用性的学科, 很多知识要点都来源于生活, 教师只要有心就可以找到知识的来源。“深入浅出”地将相关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知识点, 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要及时引导学生, 对直观化的场景及问题进行思考, 总结、分析、提炼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点。举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 理解知识的本质。
2.小学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及渐进性特点, 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要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授课, 不能跳跃, 不能中断, 不然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所以,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基于系统论整体原理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方面要在宏观上规划数学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从微观的视角, 去执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知识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 需要注重课堂的衔接过程,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对上节课堂内容的回顾, 本节课堂内容的导入, 下节课堂的教学准备, 加强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 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认识。
3.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 学习数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但从数学知识的来源或者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看, 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学习和接受学习两大类。学习过程既有学生主动探究、再发现的成分, 也有学生接受内化的成分。所以, 教师在讲解授课时, 要给学生的独立探究、自主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为了讲课而讲课,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 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 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激情。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成果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勤于观察、总结, 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 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规划制订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可以提升教学有效性。最后, 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摘要:在分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这些特点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统一、系统性与渐进性并存的特点, 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将所授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要及时引导学生从教学情景中抽象、总结出知识要点及本质。不仅要从课程及教学目标的高度统筹规划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同时也要结合每一个知识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等要素, 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 以提升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效率及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影响,教学实践,逻辑概念
参考文献
[1]谭劲, 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8) :58-63.
[2]杨海涛.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上, 2015 (08) :140.
[3]曹志飞.探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学子:理论版, 2015 (08) :44.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05-26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07-25
小学音乐教学新特点06-15
小学语文教学的10-28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06-04
小学语文的形象教学07-23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08-26
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09-08
小学语文教学的智慧05-10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