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英语教学

2024-07-15

上海全英语教学(精选9篇)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1

摘要:全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开发课程门类, 本文分析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并对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进行调研, 将全英语教学课程与国外金融专业课程做比较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的课程缺口, 为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的开发提供可选择课程。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国外专业课程,比较分析

全英语教学是指采用英语展开的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它建立在特定知识体系上, 融英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全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 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都有了较大扩充, 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被提出来。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海具有良好的对外交流基础, 全英语教学开展较早, 部分高校已实现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本文在此背景下, 对上海高校的全英语教学进行比较分析, 以金融专业为例。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需要有能进行国际交流的金融专业人才,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的全英语教学开设普遍, 是上海市教委重点扶持的全英语教学专业。在国内高校全英语教学的发展中,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的全英语教学也极具代表性。下面对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课程进行比较探讨。

一、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现状

上海市教委自2009年开展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 重点建设信息、金融、法律、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专业领域课程, 极大的促进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发展[2]。到目前为止,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共有54门, 占整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的29%。相对于其他学科, 金融专业是一个较庞大的学科建设群。对金融专业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进行课程门类统计, 发现由于开设学校不同, 这些课程存在课程名称或课程内容的重复。将同类课程合并, 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主要有经济法、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营销学、税务、证券、保险。其中, 偏重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法、管理学、经济学开课数量较多, 占总课程数量的42.6%;其次是涉外课程, 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结算等, 在各高校中开设较为普遍。也就是说, 金融专业的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数量, 但课程门类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涉外课上, 课程门类远少于中文教学体系下的课程门类, 且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 目前还难以形成系列化的全英语教学专业。这一方面是由于示范性课程评审指标的限制, 一方面也是由于新课程缺乏课程建设基础和建设资料。要形成全英语教学专业, 需要丰富课程门类,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能反应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全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 增设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可参考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英文教学体系, 参考国外课程, 一方面可以获得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教学内容和英文原版教材, 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下面对国外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进行调研, 并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课程的缺口, 为全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可选择课程。

二、境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门类调研

以美国高校为主, 共选择15所商学专业世界排名[3]前200名的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 如下页的表1。它们的金融专业均开设在商学院, 本科生的学位是商科学士。

统计这15所高校金融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 开设较为普遍的课程有:公司金融、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投资学、投资管理、金融市场、会计、国际金融、不动产金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管理、期权&期货、评估、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学、金融模型等。由统计结果, 这些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偏向于微观金融, 重视金融方法和分析技能的学习;香港地区的高校更是把金融专业具体到计量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方面;此外, 部分高校还开设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商业社会伦理等课程, 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三、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与国外高校课程门类比较

以上分别统计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和国外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全英语教学可根据各校自身专业特色, 借鉴国外英文教学体系下的相关课程和教学资料。下面将全英语教学与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门类进行比较。全英语教学开设课程集中在专业基础课上, 且课程门类少, 虽然也开设了诸如公司金融、财务报表、税务等微观金融方面的课程, 但难以构成一个全英语教学专业。相比于国外高校普遍开设课程, 全英语教学在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方面, 几乎没有相应课程开设。本着与国际教学接轨的理念, 全英语教学可参考国外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 并借鉴相关教材, 建设这一门类的课程或课程群。进一步将全英语教学课程与国外高校金融课程体系进行比较, 以麻省理工学院金融课程体系为例。对比麻省理工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与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系列课程, 见表2。麻省理工大学金融专业课程较全面, 共开设了10门专业必修课和17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层次设计, 部分专业必修课对应着几门同类专业选修课 (如管理学, 对应着选修课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 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学习。相对于麻省专业必修课, 全英语教学基本不缺门;而在专业选修课方面, 全英语教学有11门缺门课程 (占整个选修课65%) 。按一个课程体系来评价, 全英语教学缺少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不够丰富且缺乏层次性, 难以构成一个课程体系。

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可借鉴国外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 适当的增加课程门类, 并丰富专业选修课种类, 增加课程之间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全英语教学正由散点式的课程建设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发展, 合理增加课程门类是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的第一步。本文对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和国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门类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的缺口, 列出一系列可供全英语教学参考的国外高校课程门类;并进一步对比了全英语教学与国外英语教学体系下课程的差距情况: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少, 课程之间缺乏梯度设计。至于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涉及到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 (如必修课、选修课) 及课程群建设, 本文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欧阳爱平.国际性专门人才的全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 2011, (3) :103-110.

[2]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资料汇编[J].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 2011, (6) .

[3]http://rankings.betteredu.net/shanghairanking/subject/EcoBus.html.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2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这个时期最早应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深刻影响了我 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给 中国留下的印记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无为而治 D.提倡百家争鸣

5.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对匈奴战争 C.唐蕃联姻 D.孝文帝改革

6.“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这种贸 易形式被称为

A.转口贸易B.朝贡贸易 C.行商贸易 D.民间贸易

7.右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图中开放最西通商口岸的对应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9.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大”召开 D.南昌起义 10.根据右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11.某地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某地”是指

A.葡萄牙B.意大利C.英国D.法国

12.14 至17 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13.17―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人文主义 B.专制主义 C.霸权主义 D.理性主义

14.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即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奴隶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15.恩格斯说:“俾斯麦用使资产阶级本身感到惊奇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着他的民族纲领。” 指的是俾斯麦即将完成德国的

A.国家统一B.工业革命C.议会民主D.殖民掠夺 16.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17.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18.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国家干预 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 D.计划经济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0.下图取材于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莫洛托夫计划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二、综合分析题(60 分)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5 分)

2000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 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 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 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问题:

2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它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4 分)22.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4 分)

23.以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7 分)

(二)世纪的烙印(20 分)

世界近现代的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个国家格外耀眼,使得该世纪打上她的烙印。16 世 纪是西班牙的世纪,17 世纪是荷兰(或者尼德兰)的世纪,18 世纪是法国的世纪,19 世纪 是英国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 世纪初期的标志性事件则是中国的崛起。

——摘自[阿根廷]盖铁戈:《21 世纪:中国的世纪》(《环球日报》2017 年5 月8 日)24.根据材料提示,完成表格填写。(12 分)

25.你是否赞同作者对“18 世纪是法国的世纪”的评价?请阐述你的理由。(8 分)

(三)梁启超谈中西文化(25 分)

材料一:1919 年,英国科学家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 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 年到1923 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 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论战正酣之时。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 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 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国中那些老辈,故步自封。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甚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好像我们几千年来就像土蛮部落一无所有,岂不更可笑 吗?要发挥我们的文化,非借他们的文化做途径不可,因为他们研究的方法实在精密。…… 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 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 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

——摘编自《梁启超传》、《欧游心影录》等

问题:

2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4 分)27.概述材料二中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主要观点。(6 分)

28.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主张?(15 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 B D B B D 6—10 B C B C C 11—15 B A B A A 16—20 A D A D C

二、综合分析题(60 分)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5 分)21.西汉时期(2 分)张骞(2 分)22.开疆拓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驻军防守。(4 分)

23.各国的商贾、僧侣、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输出,外国香料等物品输入;文化上,佛教传入 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又传入朝鲜、日本,国外艺术、科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术、火药 及火器技术等西传。早期的西学东渐。(7 分)

(二)世纪的烙印(20 分)

24.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1791 年宪法;《人权宣言》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厂制度;世界工厂;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日不落帝国 20 世纪美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冷战

25.同意。18 世纪下半叶,法国现代化启动,是欧洲大陆最早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法 国启蒙思想家辈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基本框架;颁布1791 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人权宣言》对世界产生深 远影响。(8 分)

不同意。相对英国,法国经济落后,工业革命起步晚;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长期处于 动荡;大革命爆发于18 世纪最后十年,影响有限。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显 现出巨大的威力。18 世纪是“双元革命”。(8 分)

(三)梁启超谈中西文化(25 分)

26.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著名 知识分子的推崇;文化舆论的宣传。(4 分)

27.尊重爱护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弊端,但西方文化有长处可学习借鉴;中 国文化可与西方文化进行化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系统;融合中西文化的新系统可被世人 接受。(6 分)

28.能从时代背景的视角,解读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主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3

在第44届 (2012年秋季) 全国制药机械暨中国 (武汉) 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上, 上海复兴科技工程公司联合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关于“制药纯化水的生产与新版GMP”的技术交流研讨会。交流会从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纯化水的制备、纯化水系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理论知识。

其间, 以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系统为案例, 介绍了华瑞公司与上海复兴科技工程公司共同施工、推出的新的水处理系统。由于原华瑞制药公司进口处理设备在工艺上存在缺陷, 同时生产用水量很大。2007年在原地上拆除重建22 m3/h新的水处理。新的水处理工艺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对各阶段各种水处理装置所承担的过滤任务进行评估, 把抑制微生物、控制热原等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中, 最终使整个系统始终保持水质达标稳定运行。更新后的二期纯化水设备与原有设备相比, 不管从生产能力上还是水处理设备本身都更为充足和先进, 并布局合理, 增加了一级反渗透 (RO1) 和二级反渗透 (RO2) 装置。工程于2008年9月投入运行, 目前已经稳定运行了3年半, 所生产的纯化水符合质量要求。

上海注册医疗器械公司流程全解答 篇4

上海医疗器械公司注册条件及要求

注册医疗器械公司需具备以下条件:

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大专学历以上质量管理人员两个。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称;

(二)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

(三)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储存条件,包括具有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的储存设施、设备;

(四)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进货验收、仓储保管、出库复核、质量跟踪制度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等;

(五)应当具备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能力,或者约定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参考:。

注册公司所需材料:

1、公司名字5-10个;

2、投资人身份证复印件;

3、公司经营范围;

4、投资人出资比例;

5、法人。

场地要求:

要求30平米以上的办公面积和15平米以上的仓库

1、房产证复印件3份:房东在上面签字或盖章,房屋用途要求:写字楼、商用、厂房;

2、租赁协议原件:公司法人签字或公司盖章;

3、温度计和湿度计;

4、货柜:开放式或封闭式皆可,和书架或文件柜类似;

5、客户需提供此办公面积的平面图原件:用A4纸手工画即可,不要求很严谨。但要在每个区域内标明用途,如:办公区、仓库、卫生间等;要求:办公场所有必要的桌椅、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仓库地面整洁,最好有空调,通风,光线好。有防鼠措施。

人员要求:

1、公司负责人身份证,手机号码:清晰,正反面复印件,无学历要求;

2、公司法人身份证,手机号码:清晰,正反面复印件,无学历要求;

3、质量负责人身份证,手机号码:清晰,正反面复印件;

4、质量负责人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二类、三类要求大专以上毕业。专业要求和

所申请的医疗器械相关,简历;

5、质量检查人身份证,手机号码:清晰,正反面

如何办理医疗器械公司、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办理医疗器械公司、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一、时间:2个半月左右

注意:公司成立过程中,全体股东需要来签字一次(浦东、徐汇、奉贤等区需法定代表人即可),质量负责人的人员需要来上海一次(个别区域质量管理人员也需到场)。

二、医疗器械公司设立材料清单:

1、全体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原件核对);

2、公司的名称;

3、各股东间的出资比例;

4、代理产品单位的授权书(加盖公章)

5、营业执照复印件

6、意向供应商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7、代理产品的注册证(含产品规格,型号明细表,另注册证不要过期或即将过期)。

8、法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员,检验员在药监局验收检查时,以上人员必须本人带好学历证书和身份证原件到场(个别区域质量管理员不需要到场)。

9、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员需大专以上学历且医学专业,检验员中专以上学历且医学专业(学历不包含药学专业)。(总人员3个人)。

10、产品的宣传册(看场地时带上)。

11、注册地址房产证复印件(权利人签字或盖章)及租赁协议原件。

如何在上海申请二三类医疗器械公司?

各位欲在上海申请医疗器械公司的投资者,一般申请二、三类医疗器械公司时,需注册以下几点:

一、场地要求:仓库面积大于15㎡,办公室面积大于35㎡,要求通风明亮.(适合普通类.血糖类,6815注射穿刺器械类.需要冷库类产品场地面积要更大)并按照药监局的要求布局。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材料:

1、首先获取《受理通知书》然后提交以下材料:

A、《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材料登记表》。

B、《上海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D、拟办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身份证、学历或者职称证明复印件及个人简历(临床医学或者相关医学专业毕业(中医不行)。要求此人大专以上毕业)。

E、拟办企业质量检查人员的身份证、学历或者职称证明复印件;(临床医学或者相关医学专业毕业(中医不行)。要求此人大专以上毕业)检验员中专以上学历且医学专业(学历不包含药学专业)。

F、拟办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能。

G、拟办企业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置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附租赁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

H、拟办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文件(11个文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I、拟办企业经营范围,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管理类别、类代号名称确定。J、拟销售产品的委托销售方营业执照和产品注册证(复印件)、授权书。

K、电子申报材料;(浦东药检需要)。

L、其它需提供的证明文件。

附:申请材料具体要求:

A、表格内容不能缺项,字迹清楚。

B、同时上报申请表电子文本(放在软盘中)和A4规格的书面资料(传真纸不能作为资料上报)各一份。

C、申办人提交的申办材料应齐全、规范、有效。

三、药监看场地时以上4人必须到场,建议在场人员在5人左右,现场专业人员要熟悉代理产品的性能和专业知识.以便回答药监部门的提问.让最具专业的人员担任质量负责人.配合药监部门的检查.如对医疗管理制度不是太了解可以到网上搜索.也可以咨询本公司.本公司免费提供咨询。

四、以下是我们专业代理医疗器械客户所需准备的材料:

1、人员:有以下几点要求

A、实际检查时,要求至少4个人在场:公司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检验员。

B、对这4人的要求是:

a、公司负责人:没有学历要求,没有专业要求,要求熟悉本行业,懂得经营管理,要求是业内人士.b、质量负责人:临床医学或者相关医学专业毕业(中医不行)。要求此人大专以上毕业;实际检查时需要提供原件。并提供此人个人简历。

质量检查人员:与 质量负责人 要求一致。检验员中专以上学历且医学专业(学历不包含药学专业)。

C、实际场地检查时,以上4人必须到场,建议在场人员在5人左右。

D、如果公司负责人是大专以上学历且医学专业可以兼任其中的职务。可以少一个人到场。

E、客户提供此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手机号码150-0073-4829。

2、须提供材料,有以下几点要求:

A、欲销售产品的产品注册证复印件,每个医疗器械产品都需要拿到产品注册证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楚)。

B、总代理商或厂家提供《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厂商提供《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是《销售许可证》(必须具备),同时提供营业执照(必须)、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最好提供)。

C、全体职工和公司签署的《用工合同》。

D、需提供,总代理商或厂商给客户的“经销合同”或是“授权经销书”——没有特别的模板,客户可以随意提供。总代理商需提供代理经销此产品的证明文件。

E、公司所有员工去总代或厂商参加每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培训证明。——没有特别模板,客户和厂商可以随意提供。

F、经销产品的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好能完全提供,提供一些也可以。以上所有复印件,必须加盖对方公司的红色公章。余下的文件等都由本公司提供。请

客户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快速无误的拿到您公司的医疗器械许可证

上海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如何注册?

一、什么叫个人独资公司?

答:个人独资就是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是一种很古老的企业形式,个人担当企业的盈亏。个人独资的企业全部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也是企业财产的唯一拥有者。所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事务有绝对的控制权与支配权,不受任何人的干预。

二、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与外商投资独资医疗用品公司的区别

1、资本的来源不同;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的资本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而外商独资医疗用品公司的资本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2、出资者不同;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出资只能是单个自然人,而外商独资医疗用品公司可以是单个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个法人

3、设立依据不同;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而外商独资医疗用品公司依据外资企业法设立

4、责任承担不同;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承担无限责任,而外商独资医疗用品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

三、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条件

1、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投资人必须是一个自然人,而且是中国华人共和国的自然人

2、企业名称合法;独资企业的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责任”等字样

3、有投资人申报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场

四、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

1、个人独资企业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2、投资人的姓名和居所

3、投资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

4、经营范围

5、投资人身份证明

3、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文件

五、个人独资医疗用品公司的事务管理

1、由个人独资企业投资本人对本企业的经营事务直接进行管理

2、由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委托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3、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上海医疗器械公司注册若干问题解答

医疗器械,分门别类非常复杂,正常情况下,医疗器械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公司注册,对场地和材料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成功申办一家医疗器械公司,需要走的程序很多,下面,我们从医疗器械的分类、经营医疗器械所需条件、申办材料等方面,提供2012年医疗器械公司申办运营最新解答。

一、三大类医疗器械分别指什么?

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指产品机理已取得国际国内认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三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二、申办注册医疗器械公司需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称;

2、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

3、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储存条件,包括具有符合医疗器械产品特性要求的储存设施、设备;

4、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进货验收、仓储保管、出库复核、质量跟踪制度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等;

5、办公面积90平米以上。

三、申办注册医疗公司需准备哪些材料?(公司注册资金必须50万以上)

1、开办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向经营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1)、《上海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表》;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材料登记表》;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4)、拟办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身份证、学历或者职称证明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5)、拟办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身份证、学历或者职称证明复印件;

(6)、拟办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能;

(7)、拟办企业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置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附租赁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

(8)、拟办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9)、拟办企业经营范围,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管理类别、类代号名称确定;

(10)、电子申报材料;

备注:医疗器械公司根据经营范围不同,可能需要办理相关行业准入的证照,经营范围为“

二、三类的医疗器械”注册企业,须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是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申请企业经营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局分局审批,日常监管由该分局负责。企业拆分、合并或者跨原管辖地迁移,都应按照规矩重新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5

学生以往接受科普教育都要去各科技场馆,而未来5年,上海将通过实施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资源开发计划,开发“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数字化实践手册,将科技馆内可互动的内容引入校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进行学习和实践。课件、活动手册、模型等互动内容将被放在网上,各学校不仅可共享,还可将其内容不断升级。一座全新的校园虚拟科技馆将于今年在宝山区率先开办,并逐步覆盖全市各区县。

为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海市科协将从2 0 0 8年起构建一支由1 0 0 0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专家队伍,参与教师培训、资料包和教案开发等工作。而未来5年,上海还将收集1 0 0个国际最新科技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形成数字化教材。

此外,1 0 0 0名高校学生也将不断充实进科普志愿者的队伍,经过系统培训后,他们将成为科普队伍的生力军。据悉,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已在传播学专业设置了科普传播研究方向,今后上海还将在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科普传播专业,重点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懂传播教育理念和手段的科普复合型人才。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6

6月10日,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40天之际, 我们来到了位于世博会园区中心、总面积120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 在负责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技术运营中心黄勤军的带领下, 我们有幸参观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在庞大的建筑里, 设有新闻发布厅、媒体公共工作间、媒体专用工作区、综合服务台、记者休息区、高峰期工作区等功能区, 为世博会注册媒体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采访延伸服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种媒体专项服务;向全球媒体提供世博会期间各类活动、采访节目等公共信号服务, 主要提供的公共信号包括:世博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开园仪式等5项活动, 上海世博会192场参展方的官方馆日活动, 48场国际组织特别日活动, 34场省市自治区活动周开幕仪式活动, 6场周边城市主题论坛, 1场高峰论坛共281场活动以及上海世博会各组织成员和参展商筹办的推广活动。

备战国家馆日

如果新闻中心是全世界人民看世博会的“眼睛”, 那么毫无疑问索尼的全高清摄像机便是眼球了。在黄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首先参观了IBC转播机房里的十多台索尼HDC1580R全高清摄像机, 它使用了目前索尼最尖端技术的新一代全高清CCD, 是广受欢迎的里程碑式产品HDC1580的增强型升级版。另外, 还有两台索尼全高清录像机, 这些设备便是在各个国家馆日庆典活动现场直播中冲锋陷阵的全部“战士”了。

3D演播室

第二站是世博会的3D演播室。索尼是3D技术研发和使用的领军企业, 在南非世界杯中首次采用了索尼摄像机做3D转播。在世博会的3D演播室中用于制作的双镜头3D摄像机和便于移动的箱载型多通道现场转播系统正在等待检阅, 其中三维实时效果处理器是索尼最新推出的产品, 也是首次在系统中应用。

世博会高清转播车

第三站是由索尼为世博量身定做高清电视转播车, 这是世博会唯一一辆场内现场专用转播车。车内配置了顶级的高清设备, 8讯道高清摄像机和8路外来信号, 2.5级M/E同时具备2CH DME特级功能, MVS-6000强大全功能数字切换面板等无一不展现其高贵品质和卓越性能, 我们相信这辆高清电视转播车能够通过其优秀性能和表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出顶级的视觉盛宴。

世博眼演播室

第四站是由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建设的国内首座可旋转的透明电视演播室——世博眼, 这是一座几乎全透明、可以350度旋转的电视演播室, 吸引了不少入园的参观者。这里是索尼EFP系统的标配, 一台高清的切换台、四台高清的摄像机、两台专业光盘录像机和四台监视器无疑便是主角了。据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设备每天要工作16-17个小时, 世博快报、东方卫视和新闻综合频道等直播内容均来自这里。

中国国家馆影院

最后一站便是中国馆了, 乘电梯直达四层中国国家馆影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面超大屏幕拼接的环绕屏幕, 在这里可以观赏到超高清巨屏影片放映。这么声势浩大的场面来源于索尼的7台型号为SRX-T420的最新4K SXRD高清晰度大屏幕放映机, 它采用3片目前分辨率最高的SXRD“4K”成像芯片, 4096x2160分辨率, 对比度高达3000:1以上, 亮度最高可达到21000流明, 可以实现丰满精确近似电影胶片的色彩再现和极高质量的图像。据了解, 该主体影片将循环播放, 其设备运行时间将超过半年。如此使用条件, 对于索尼提供的这些设备无疑将是巨大的考验。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7

这两个故事, 足以给我们启示:媒体变化迅速, 媒介融合即全媒体已经成为必需。记者不再像报纸时代的写作、编辑、摄影、美编、排版、校对分工那么明显, 每个人都得是全能手, 能用多种媒介手段传播信息。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各大高校的新闻专业也正面临一场全媒体教育转型的改革风暴。横向观察我国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以及培养方式上均出现一定的特征。

笔者首先从我国新闻教育的理念变迁梳理做起, 从典型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训方式等角度来看当前较有创意的培养方式, 以求给正在转型中的新闻专业院校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我国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演变

1.从学术理论研究到理论实践并重

北京大学新闻学会作为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其宗旨开诚布公为:普及新闻知识, 研究新闻学理, 以求有贡献于社会。故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更多地在于学理的研究, 也构建了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最初框架, 奠定了新闻学实施教育的基本方针, 即理论研究。后来的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建设新闻专业时无不强调学术教育。

五四运动是我国新闻业发展的快速时期, 新闻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尝试。这一时期, 新闻业务也成为教育的重心之一, 即新闻教育不仅注重新闻学的学术教育, 也十分注重新闻实践的业务教育。1956年, 我国著名的记者成舍我先生创办了世界新闻传播专科学校, 格外重视新闻学教育与新闻业实践相结合, 坚持新闻学教育与新闻学实践结合和互为前提, 学生经常白天采访、编报, 晚上听新闻学的专业课, 开创了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实践一体化的模式。

2.从单一知识到复合知识

除了教学方针上学理和实践齐抓的变化, 我国新闻教育还实现了内容上的多元和复合化。早在新闻教育初期, 新闻学3个支柱教学板块分别为新闻理论、历史、业务。上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及我国文化实力的增强, 各类财经大学、体育大学、政法大学、外语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专业, 进行新闻学教育和财经、体育或政法等专项教育, 体现学科交叉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3.从单一技能到多技能

长期以来, 我国新闻传播学院多半按照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等方向进行划分, 各个专业方向只需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如新闻学的学生多半强调采写能力, 如广播电视强调摄录编的能力, 编辑出版强调编辑排版发行的能力。

时代变迁孕育着市场变化。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我国逐渐成为互联网大国。有数据显示, 早在2010年, 中国互联网网民超过4.5亿人, 手机用户已接近9亿人,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达6.23亿, 手机网民达5.27亿, 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2) 。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介的分工, 是集合图片、音视频、文字等表现符号为一体的全媒体采编技能。这便要求学生掌握所有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技能——采、写、摄、录、编以及PS、DW等网络技能。因此, 在各大院校中, 均有新媒体、网络编辑以及相关软件的技能学习, 从以往采编单一技能向多面手发展。

二、全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

(一) 各新闻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化定位

2014年江苏省理科第一名、无锡天一中学的吴呈杰曾经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 但在记者的劝说下他最终考虑换专业。新闻专业已经不像10年前那么炙手可热, 传统媒体岗位越来越少, 新媒体转型期让许多新闻从业人员深感迷茫和危机。

另有一组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661个, 其中新闻学类专业209个, 广播电视专业146个, 广告学专业232个, 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 传播学专业24个;而在1994年, 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点仅有66个” (3) 。原来由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开设的新闻学, 现在逐渐成为各大院校的一门普及性专业学科。这样的饱和程度更让毕业生们入媒体无门。

这样残酷的现实值得新闻教育者思考:如何让学生重拾专业信心, 如何让学生面向市场时更有竞争力?不同院校根据自身优势资源以及生源情况进行差异化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必然出路。

如综合性名牌大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其培养目标为: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与技能, 拥有较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背景, 能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介以及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经营管理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性高等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新闻专业人才定位为:注重新闻传媒理论与理论经济学学理的融合, 以培养具有新闻业务能力且掌握经济理论的专业财经新闻人才。

一般综合性高等院校如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专业则定位为:培养适应当今中国中小型都市报、专业报、企业报、基层广播电视台与互联网站发展的人才需求, 掌握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实践技能, 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新传媒手段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定位则更加贴近市场, 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连年紧抓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进行了一次次的课程改革。自2009年的电视新闻方向, 到2010年的传统互联网媒体人才培养, 再到2012年提出的全媒体人才培养。2014年, 该专业提出向新媒体现代传媒人才培养的转变——具有新闻采编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全媒体职业技能, 具有新媒体思维、创意和产品制作能力, 能在县市级传媒单位、新媒体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新闻、策划、公关、信息传播及二级网站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现代传媒人才。

由此可见, 不同性质的学院在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向的时候考虑了两个因素:首先是为谁培养人才?是大型企事业单位, 还是中小型企业;是全国性大媒体还是市县级媒体单位?其次,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经营管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还是专业性复合人才, 还是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学院自身发展优势以及学情, 对目标进行细致地划分, 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二) 部分新闻院校在课程改革上的创新举措

1. 拓展通识教育, 培养思维修养

课程建设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核心, 是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上海部分新闻专业在课程建设上有所改革, 极富有特色。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曾说:“一个好记者, 必须同时具有政治家的大脑, 哲学家的思辨, 文学家的语言和外交家的口才。” (4) 这就是要求新闻记者是一个“杂家”, 于是, 众多新闻院校开始抓通识教育, 特别是985、211这类知名大学更是将通识教育作为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主要课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均将“厚基础”、“宽口径”作为关键词。

其中, 复旦大学以厚基础、宽口径、精英型打出新闻专业的一大片天地。在对其学生通识教育的学分要求上, 要求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必须修满50学分, 占毕业总修学分 (143学分) 的35%。自2005年起, 复旦成立了文理学院, 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7组, 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新闻学院学生根据各自专业方向要选择文理基础课程28个学分, 在大学一年级时完成。

同时, 严格规定学生不得修读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否则不计学分和成绩。这就是远离原则, 以确保扩大学生知识面, 鼓励学生向远离自己专业的学科领域修读课程, 使学生利用有限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更大范围地选修复旦大学众多的学科领域各个不同方面的课程, 以开阔视野, 了解各学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论以及学科的训练, 这种选修课程的远离原则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2.突破专业教育, 强化优势学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众多大学寻求一专多能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式。随着媒体分众化的深入, 有某些专业领域特长的新闻人才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占优势。因此, 越来越多的专业性高等院校开设的新闻专业, 如上海体育大学的体育新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新闻、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新闻等, 其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新闻教育内涵, 将学院专业特长教育融入新闻教育中, 造就了专家型记者。

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专业为例, 该专业充分利用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上的雄厚优势, 体现了经济与新闻的契合, 教师队伍构成主要来自资深的财经类专业教授、专家以及新闻研究人员。除了基本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技术, 经济专项教育贯穿大学四个学年的学习中, 主要开设新闻专业课, 如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经济新闻实务等, 以及经济类专业课, 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更有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等专项业务学习, 使学生打下了良好的专业根底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学生90%以上在财经类媒体、企事业单位就业。

3. 开设新媒体课程, 提高学生新媒体素养

媒介融合导向的课程体系调整是突破口, 这一调整趋势早已席卷全球。目前, 全国各高校在专业课程中均增设了新媒体相关的课程, 如媒介融合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新媒体概论等, 从而实现新媒体教育的渗透, 提高学生新媒体素养。

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 该专业在2011年便开设了《网络编辑》、《电子杂志编辑》等课程;2012年开设了《新媒体概论》、《手机报编辑与制作》;2013年开设了《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2014年, 该专业经过再次定位, 在课程建设上, 精简全媒体教学内容, 整合新媒体课程群, 其中包括《新媒体传播》、《新媒体内容创编》、《微博微信运营》、《手机报编辑与制作》、《网络编辑与专题策划》等课程。

4. 创建多媒体网络化实训平台, 培养学生全媒体技能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全媒体化的趋势。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建立了全媒体平台, 包括数字出版、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微电影、数字广告、微博等多媒体传播内容, 每个学生均可在该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仍有校园电视台、官方微信等, 学生策划焦点新闻, 全方位传播校园资讯, 锻炼实战能力。

作为普通民办高等院校,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学院的微信群十分有特色, 其微信群体分为官方微信和学生自营微信两类平台, 官方微信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运营, 以学院重大事项、校园主流文化为宣传内容;新闻专业学生自营订阅微信平台则以校园趣闻、班级趣事为主题, 充满了个性化、特色化的传播内容。两者互相宣传、相辅相成, 成为学院宣传形象的良好平台, 也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得到了新媒体运营的实战经验。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是高职高专院校, 但作为后起之秀, 该专业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却摸索出了较有特色的实训方式。该专业目前已建成校报、手机报、网站、电视台、微博五大全媒体实训平台, 学生在二年级进行为期一年的媒体实训, 采集学院以及上海重大高校新闻事件, 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手段面向全校及社会传播新闻, 在教学评估工作中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 该专业的媒体实训课程是全员实训,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和实训的机会, 同时以学院不同专业和职能部门进行划分采访战线, 每个小组对应一个战线, 以发表出来的文字稿件、图片、视频、微博、微信等作品作为学生成绩统计依据, 这种评分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媒体素养。另外, 该专业积极拓展校企合作, 开门办学, 让学生参加社会新闻事件的采访和宣传, 让学生接触市场一线, 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2014年, 该专业在实训教学方面精简传统媒体实训内容, 加强校园新闻APP、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实训力度, 培养新媒体技能人才。

结语

随着全媒体及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传媒市场也在发生着剧烈变化。传媒业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不仅包含了传统的采、写、编、评, 而且更多地向新媒体转型。媒介的转型对新闻教育是挑战, 同时也是机遇。例如, 在51job网站上2014年3月15日共发布关于“新媒体”相关职业的招聘信息达1008个, 以“网络编辑”为关键词, 就能搜索到1794条招聘信息。再如全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2013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人才招聘比例为2.2:1。还有众多的类似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思, 各高校亟需认真分析、调研, 结合自身特色和所长寻找机遇, 进行改革与转型, 在市场中找到独特的发展定位, 让我国传媒事业发展的人力需求得以为继。

摘要: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 各大高校的新闻专业也正面临着一场教育转型的改革风暴。对照我国新闻教育理念的变迁, 全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有许多的创新之举。首先,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展开了差异化定位。其次,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所长, 各显特色, 其中包括拓展通识教育, 培养思维修养;突破专业教育, 强化优势学科;开设新媒体课程, 提高学生新媒体素养。另外, 在实训方式上也体现出全媒体特征, 多媒体网络化的实训平台, 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技能。

关键词:新闻教育,新媒体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媒体实训

参考文献

[1]新民晚报编辑部.致读者[N].新民晚报, 2013-12-31 (1)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4年7月

[3]郑子琳.宋雅娟.新传媒时代, 如何培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国内几所大学新闻人才培养方略速写 (上篇) [N].光明日报, 2014-04-26 (10)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8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是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工业技术服务企业。服务领域从冶金业延伸至环保、交通、能源、化工、市政等多个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源整合,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独立体系协同发展的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专业资质44项及八大核心技术, 包括:状态把握与设备管理、设备备件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维修工程、炉窑与节能技术、轧辊技术、品质检验、起重运输服务等, 涵盖32项专业, 覆盖大型工业企业全流程。

荣誉称号

宝钢技术曾荣获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并被推荐为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2009年列入工信部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 辊类产品、铜板类产品已通过再制造产品认证。两项课题《与钢铁主业协同增值的卓越检修管理实践》、《钢铁服务业的服务集成管理实践》荣获上海市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4年申请专利90项, 其中发明专利40项, 公司新产品订单2417万元, 累计获得政府资助960余万元, 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2014年获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 (培育) 企业”。

副会长点评副

让设备无忧安全地运行, 是每一位负责任员工的共同心愿, 更是设备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探索出的独特设备管理经验, 堪称是业内学习的样板。

宝钢技术作为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服务企业,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基础工作扎实、管理模式新颖、解决方案缜密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雄厚的实力为宝钢技术更好地从事设备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支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形势下, 宝钢技术倾力构建的全流程设备管理模式, 更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宝钢技术) 的网站首页,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协同用户实现无忧运行和最优运行”的两行大字格外醒目。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生产设备日益向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然而, 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也赋予了设备管理工作新的任务, 即: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宝钢技术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的经验, 通过聚焦钢铁主业全流程管理, 不断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生产组织优化、技术能力提升,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得到钢铁主业的认可。

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构建体系化运行模式

亮点: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宝钢技术构建的三级管理体系可谓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最大的亮点之一。良好的设备状态是服务客户的基础, 宝钢技术高度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构建了由设备主管部门、事业部、作业区构成的三级设备管理体系, 配置了专、兼职设备管理人员, 建立覆盖部门经理、主任、班组长、操作工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宝钢技术持续优化设备管理各类规程和标准, 以KMS (知识管理系统) 为平台, 以标准化作业为抓手, 扎实推进维护维修经验知识化、知识标准化工作, 累计梳理更新设备维修作业标准近3000篇, 形成特种、主要设备的设备点检标准2000余篇, 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准则。宝钢技术建立了1000余台 (套) 关键设备台账, 加大对其利用率的管控力度, 2014年关键设备完好率达98.2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 有效提升了服务用户能力。

宝钢技术在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也做足了文章。该公司强化对设备点检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100%持证上岗,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每季度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 有效提高对设备科学管理的认知度。加大设备人才队伍培养, 促进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长板凳”、“老鸟带飞”、各类技能竞赛等, 加速培养设备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设备维护人员大工种占比达32%, 为提升设备保障体系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 公司服务用户设备异常状态检出率达99.9%, 故障部位判定准确率达87.5%, 抢修及时率达99.9%, 避免用户主要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625小时, 减少总机会损失约0.81亿元。

推行设备状态管理为钢铁主业保驾护航

亮点:聚焦状态管理内涵, 构建全新管理模式;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有效预防突发事故;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提升状态评估能力

丰富的状态管理内涵, 为宝钢技术构建起全新管理模式。钢铁行业装备技术水平高、设备结构复杂、生产工况多变、控制精度高, 对于每一个设备管理者来说, 设备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就像顶着“炸药包”, 时时刻刻不敢松懈, 一旦发生事故就是“要命的”。如何拿掉高悬在设备管理工作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公司探索对设备实施状态管理, 就像给设备做“体检”, 通过采用设备检测技术、诊断技术等获得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识别设备异常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症状。

鉴于状态管理内涵丰富、管理要素众多, 涉及设计、制造、投运至失效的全过程, 状态管理的开展必须依靠严密的体系和理论方法来支撑。在多年参与宝钢主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 公司总结形成了一套流程企业开展设备状态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论, 明确指出功能、精度、可靠性和效率是设备状态的主要表现方式, 确定了公司状态管理服务的工作对象和范围,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投入, 建立状态管理实施机制, 推动用户设备状态管理流程明晰、职责到位, 逐步形成从基于数据的单体设备状态判断到机组整体状态评估、从单一专业的技术判断到多专业协同的综合判断, 以及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全新管理模式, 体现出对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强大的支撑作用。

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成为企业有效预防突发事故的必要保障。在宝钢设备系统中, 宝钢技术发挥自身技术的优势, 不断提升检测诊断技术水平, 应用振动诊断、油液诊断、红外热成像、液压检测、绝缘诊断、无损探伤等多种专业技术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失效故障发生、发展的特征量及演变规律, 从而实现失效故障的准确预报和精确定位, 通过检测诊断技术手段把握设备健康状况, 确定设备最佳检修时机。

宝钢技术自主开发了设备状态劣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技术、多参数综合诊断技术、数据挖掘和智能化诊断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 通过开展设备可靠性理论和检修模型研究, 有机融合检测诊断技术手段与日常点检维护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状态管理基准, 对主要设备类别确定了技术手段配置、检测周期、判断基准等内容, 以规范状态监测诊断的有序开展, 并梳理明确了检修项目内容。通过全面监控设备状态, 提供及时预警信息和对策措施, 为用户消除了大量失效故障隐患, 减少年度事故损失5000万元以上, 有效降低了主业设备维护成本。

宝钢技术通过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有效提升了状态评估能力。设备预知状态维修模式体现了综合管理成本的最优, 同时也对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建立新型综合诊断体系过程中, 公司建成了冶金行业第一家设备状态集中监控中心, 通过完整的专业数据管理平台, 为业务拓展和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公司利用在专业管理和检测平台, 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由技术人员对点检、检测、检修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 作出综合判断, 为现场提供高效的状态分析决策支持, 更好地服务于设备管理人员解决现场疑难问题, 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

在数据平台的支持下, 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数据及设备维修实绩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影响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 制定针对性对策。如:管理类问题, 通过流程优化及责任落实来加以解决;设备类问题 (如产能瓶颈、效率低下等) , 采用设备能力评估技术、设备效能评价技术等深入分析, 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设备设计、制造类问题, 通过设备技术改造等途径解决;工艺类问题, 则通过工艺改良等方法解决, 以达到提升产能、提高效率、质量保障和设备顺行的目标。

探索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亮点: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宝钢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指对覆盖产业链更多环节服务的集成, 通过对更多产品、技术、服务的组合,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无忧与最优服务, 让用户抽身关注产品质量、规格拓展与工艺提升。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公司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 从单一提供“设备检维修”、“检测检验”服务逐步向集“设、造、监、检、测、修”为一体、提供“技术+服务+产品”的模式转变。

公司目前拥有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专业承包、炉窑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 在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 已形成了专业化总包、BOO、EPC总包 (含EPC+S) 三种业务模式。

专业化总包 (一揽子服务) 模式指承担生产制造企业专业维修、运行维护、检测检验与状态改善等外包服务,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如:耐材和炉窑专业化总包、连铸离检设备状态总包、风机、焊机、开关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等;BOO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 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设备再制造和修复中心BOO项目, 混铁车、沟盖及机车维修BOO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即提供设计咨询、设备采购 (制造销售) 、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检化验EPC项目。

有效地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也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的有力法宝。宝钢技术致力于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通过产品研发、工艺水平提升、生产组织管理优化, 提供面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主要形成了以下成熟的解决方案。

一是钢铁品质检验实验室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从入厂原辅材料分析到成品检验的大生产、全过程检测及数据分析、应用, 以及品检实验室集成。

二是钢铁全流程全周期炉窑耐材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工业炉窑的耐材维护与炉窑长寿专业服务, 提供混铁车整体状态把握及精益运行的技术服务。

三是炼钢连铸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连铸设备检修和在线状态检测、维护等技术, 以实现稳定连铸设备状态、减少铸坯缺陷、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吨钢维修成本等目标, 让客户获得更好效益。

四是板带产线纠偏解决方案, 结合20年板带钢设备运行精度检测经验, 通过引进、集成世界最新激光测量技术、空间位置检测技术, 为更好地满足家电板、汽车板等中高端产品工艺要求提供保障。

五是旋转设备远程诊断解决方案, 在经历30年的创新和积累, 形成了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远程监测诊断平台, 可为用户提供跨地域、全天候的状态监测诊断服务。

六是冷、热轧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和磨削标准, 为客户实现降低辊耗、生产顺行、提升质量、提高吨钢综合效益。

上海全英语教学 篇9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增长, 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增长质量仍然较低。过去的20多年,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立足于低成本的劳动生产率、巨大的潜在市场, 以及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但引进是为了消化、吸收,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只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研究与开发体系是开放政策成功的标志, 是国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基础。中国是研发资金相对欠缺、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处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等宏观环境下, 在加强本国研发 (R&D) 活动的同时, 通过外资活动吸收、获得并有效利用技术扩散这一技术传输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 我们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 将外资来源分为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港澳台资和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欧美日资, 基于本国的研发 (R&D) 活动和不同来源地外资活动对技术进步的不同效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我们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围绕R&D技术创新、外资活动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以期得出有助于中国技术进步和外资引进的结论与对策。

最近几年, 一些海外学者注意到了中国企业的R&D与生产力的关系, 而且注意到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二者关系的影响。Hu (2001) 运用北京市海淀区1995年的813个高科技企业的横截面数据设立了包括生产函数方程、私人R&D投入方程和政府R&D投入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他发现私人R&D的产出弹性约为0.32。然而, R&D产出弹性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有较大差异, 股份制企业R&D产出弹性高达0.46, 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R&D产出弹性分别为0.29和0.26, 而集体企业的R&D对生产力没有显著影响。Jefferson等 (2004) 利用中国1997~1999年5, 451个大中型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 研究发现, 当运用OLS法时R&D强度的产出弹性约为0.24, 但当用工具变量 (IV) 法时, R&D强度的产出弹性却变为-0.045。Hu、Jefferson&Qian (2005) 运用中国1995~1999年每年约10, 000个大中型制造企业的数据, 研究了R&D和技术转移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运用全部样本时, R&D产出弹性约为0.027~0.029。按照R&D强度把所有企业划分为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两个样本后, 高科技企业中R&D产出弹性为0.064, 而非高科技企业中R&D资本对生产力并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 将外资来源分为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港澳台资和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欧美日资, 基于本国的研发 (R&D) 活动和不同来源地外资活动的对技术进步的不同效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我们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围绕R&D技术创新、外资活动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以期得出有助于中国技术进步和外资引进的结论与对策。利用合作研究中共同使用的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 通过回归分析观察企业R&D投入以及外资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的影响。我们研究的重点是, 通过考察企业R&D的创新和吸收能力, 在外资技术的扩散效应与竞争效应方面, 对不同来源地的外资进行比较。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研究的外资技术扩散指通过外资的进入所带来的外资部门关键核心技术的外溢效果。竞争效应则指出了技术扩散之外, 外资通过降低垄断程度, 促进竞争,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其他途径产生的溢出效应。

二、理论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外的其它因素所导致的产出的增加, 通常也称为索洛残差。计算TFP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模型估计法, 一种是直接计算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但最终的计算结果差别不大。由于本文中样本的时间跨度比较短, 在这里我们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各企业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采用对数变换形式为:

lnTFP+lnY-αlnK-βlnM-γlnL, α+β+γ=1 (2)

其中, Y、K、M、L分别是剔除价格因素的产出、劳动力成本、中间投入和资本存量。在边际成本定价的假设下, 可以估算出lnTFP。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 为考察R&D投入以及外资活动对TFP的作用, 我们设定如下类似的计量经济分析模型:

lnTFPit=α0+α1rdpersonit+α2rdit+α3rd*foreiit+a4foreiit+α5soe+α6hmt+α7for+εit (3)

其中rdersonit是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 rdit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这两个变量衡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foreiit是企业外资的比重, rd*foreiit是R&D和外资活动的交叉变量, 用来衡量企业R&D外资活动吸收能力, soe、hmt、for——三个虚拟变量, 值为1时分别代表内资企业、外资来源地为港澳台地区以及外资来源地为欧美日的企业。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上海浦东新区的企业数据, 包括243家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 (Panle Data) , 其中全内资企业118家, 港澳台合资企业26家, 欧美日外资来源企业99家, 共有数据972个, 运用Panel Data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为了保证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我们还采用相关价格指数对所选取的变量数据进行价格调整, 以消除由于各年份价格不同对统计结果造成的影响。

由于本文中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很短, 跨度只有4年;其次, 从经过Hausman检验所选择的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 组间的R2远大于组内的R2, 这说明横截面的差异是因变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对比混合数据OLS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 混合数据OLS估计结果更稳定, 能够更好的说明经济现象。而且, 本文的研究目的侧重于R&D投入和外资活动的影响作用, 各企业间的差异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 本文对 (3) 式估计采用混合数据OLS方法。另外, 本文中重点关注横截面的差异, 而在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中往往存在异方差问题, 所以文中采用FGLS进行估计。

三、实证分析

表1中为R&D投入、外资活动对TFP的影响。从各组的结果看, 比较统一的就是企业科技研发人员比重rdperson的系数, 各个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 说明科技研发人员对TFP起到促进作用。不过各分组之间在数值上差异明显, 其中欧美日外资企业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 科技研发人员比重增加10%, TFP将会增加3.72%;而内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基本一致, 为15%。除此之外, 其他变量的系数各有差异。表1给出了所有回归的结果。

注: (1) *、**、***分别表示系数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2) 系数下面括号内数字为标准差。

模型 (1) , 企业的R&D强度rd的系数不显著, 表明企业的R&D能力对TFP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同时, 在控制R&D的情况下, 企业外资比重forei的系数显著为负, 表明外资活动对TFP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外资部门在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使得内资部门市场缩小, 成本上升, 效率下降, 产生负向竞争效应造成的。另外, 这里企业外资比重与R&D比重的交叉变量rd*forei不显著, 说明企业的R&D能力与引进外资的互补效应不明显, 外资部门先进的管理技术、外资技术扩散对内资的管理效率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并没有明显作用。这里虚拟变量hmt、for的系数显著为正, 可见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内资企业, 若其他条件都相同, 外资企业内部转移的组织管理方法和营销网络等无形技术促进了技术进步, 使得外资企业的TFP比内资企业要高。同时, 我们注意到, 欧美日外资企业的系数要比港澳台企业的大, 这说明欧美日外资企业在无形技术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对TFP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模型 (2) , 对于内资企业, 企业的R&D强度rd系数不显著, 说明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对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明显作用。由于内资企业普遍在科技研发上面投入不力, 所以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模型 (3) , 对于港澳台合资或独资企业, 企业的R&D强度rd系数显著为负, 表明R&D支出比例越高, TFP提高反而越少。企业外资比重与R&D比重的交叉变量rd forei的系数不显著的为正, 表明港澳台外资并没有明显的通过R&D推动企业TFP的提高, R&D吸收能力对TFP提高没有显著作用。企业外资比重forei的系数显著为正, 表明在控制R&D吸收能力的情况下, 港澳台外资的活动通过竞争促进了企业TFP的提高, 港澳台的外资在降低垄断程度, 促进竞争,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模型 (4) , 欧美合资或独资企业的R&D强度rd的系数显著为正, 表明自主创新推动了TFP的提高。企业外资比重与R&D比重的交叉变量rd*forei的系数显著为负, 表明与欧美合资的企业互补效应未能发挥, 没有通过R&D合作途径促进企业TFP的提高。当然, 这类外资企业会通过对核心技术严加保密防止技术泄露与扩散, 这些原因会阻碍企业TFP水平的提高。企业外资比重forei项不显著为正, 说明外资的竞争效应对TFP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欧美日外资来源地企业在外资比例上明显比港澳台企业的要高, 这就是这些外资在对企业的控制上面要强于港澳台企业。在技术人员比重上面, 欧美日企业明显高出港澳台企业和内资企业, 在R&D投入强度上, 欧美日资企业的最高, 港澳台资企业次之, 两者均远远高于内资企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 再加上管理制度等其它原因, 使得内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差别明显, 欧美日资企业约为内资企业的3.69倍, 港澳台资企业为内资企业的1.88倍。

注:括号内数字是标准差。

在这里, 我们关注到港澳台地区的外资和欧美日地区的外资在对TFP影响效果上有显著差异, 港澳台企业R&D投入强度与欧美日资企业相差并不大, 但是效果上却和欧美日企业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两类企业在技术水平上差异明显, 在华的港澳台资企业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企业比较接近, 这就使得两类企业R&D投入的效果上明显不同, 欧美日资企业有显著的正效果, 而在港澳台资企业整体上R&D的投入强度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趋势存在弱背离。同时由于欧美日资企业的技术含量较高, 核心技术相比较港澳台资企业在先进程度上有较大优势, 这使得欧美日资企业在降低垄断程度、促进竞争方面做得不如港澳台资企业。由于手握先进的核心技术, 欧美日资企业在这方面自然不会去加强这些技术的扩散。

四、结语

从总体样本来说, 外资活动对TFP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外资部门, 尤其是欧美日资企业在高水平技术上的垄断地位, 使得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从而造成内资部门市场缩小, 成本上升, 效率下降, 产生负向竞争效应。欧美日资企业的R&D投入显著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促进了TFP增长, 但是这主要是通过R&D的创新能力得到的, 外资在TFP增长中不论是在外资竞争效应方面还是在技术扩散方面都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在技术扩散方面, 由于内资部门对于高科技前沿技术吸收能力较弱, 更重要的是同时由于外资部门对核心技术的保密, 内资企业很难获得外企的先进技术;而且外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还吸引了内资企业培养的优秀人才, 使人才造成了实际上的内资部门向外资部门的技术扩散, 使得显著逆向技术扩散的现象存在。同时, 由于国内对于外资企业的优惠, 尤其是科技研发投入上面的优惠, 使得技术研究上“国内开花, 国外结果”的现象存在。所以, 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投资, 增强消化吸收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还应该改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的结构, 拓展外资渠道, 改变外资的来源结构, 加强从美、日及西欧发达国家引进外资, 以提高三资企业技术转让的总体水平。同时, 对于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港澳台资企业, 也应加强对它们技术引进的引导与衡量, 以保证它们所拥有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 2000, 12

[2].胡立法.“索洛剩余”与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3, 10

[3].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 2004, 5

[4].王红领, 李稻葵, 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 2006, 2

[5].朱平芳, 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J].经济研究, 2006, 2

[6].Cohen, W.;D.Levinthal1989: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 Economic Journal99:569~596

[7].Fare R.;Grosskopf, S.;Norris, M.;Zhang, Z., 1994:“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7:66~83

[8].Griliches, Z., 1980:“R&D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43~348

[9].Griliches, Z.;Mairesse, J., 1984:“Productivity and R&D at the Firm Leve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Hu, Albert, G.Z.;Jefferson, G.H.;Qian Jinchang, 2005;“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7 (4) :780~786

[11].Solow, R.M., 1987: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9:312~32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下一篇:扩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