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2024-10-09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精选5篇)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篇1

浦东区 :1月12-13日

虹口区 :1月5-6日

宝山区 :1月5-6日

杨浦区:1月9日

静安区:1月10-12日

嘉定区:1月10/11日

徐汇区:1月10日

松江区:1月10-11日

黄浦区:1月11-12日

长宁区:1月10-12日

金山区:1月10-12日

普陀区:12月27-28日

闵行区 :1月10-12日

奉贤区 :12月29-30日

崇明区:1月12日

一模重要在哪里

一模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在于它打响了广大考生实战的第一枪,这场考试过后,考生们都能大致清楚自己在全区的一个排名,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5月的报考志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校和八大的预录取会在年后大约2月陆续拉开序幕,这些学校会在“二模”考试前提前签约一部分学生,二模开考时大部分学校预录取名额都已经确定了,所以一个过硬的“一模”成绩便成了名校预录取的敲门砖。“一模”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模难度如何

一模开始时,基本所有学校都已经讲完了课程内容,一摸考查范围涵盖了中考考纲的所有内容,不会超纲,但是在难度上会略高于中考难度,尤其体现在压轴题上,一些学生初次接触仿真高考难度又高于高考的考试,可能会表现不适应,不能发挥出真实水平,小编建议考生在一模前先做几套题练手,毕竟一模很重要啊!

一模如何准备

一模的准备不是仅仅做几套模拟题就可以的,要有系统的备考,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一模前的备考黄金一个月,到底要如何规划,小编都已经为你准备好啦!

1.整合知识,注意查漏补缺

一模开始时,课程已经全部讲完,各大初中陆续都将开启第一轮复习。一模考试的内容也将涵盖初中所有内容,根据往年经验来看,会偏重初三上学期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考前也都开始做各种模拟题,小编建议考生,做模拟题不仅仅只是练习一模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题查找自己的漏洞及时填补。系统梳理各项知识,打通各个知识点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根据版块来查缺补漏,特别是二次函数和相似三角形。通过有目标、有针对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在有限定的时间内更好的提高自己。

2.模块复习,不放过任何知识点

除了查漏补缺,还需要对知识按照模块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考生不能只重视知识局部的记忆,缺乏专题性。我们要把每一科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一模”取得好成绩。

3.真题训练,尽早适应节奏

一模的节奏难度和平时考试都有较大的差别,考虑到一模的重要性,考前练兵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和上面两点可以结合进行,模拟练习的同时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时间有限,不提倡题海战术,可以将历年一模试卷提前做一遍,看一下自己哪一块错误最多,进行专项复习。这样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大化利用好考前这黄金一月。

一模注意事项

一模考试因为和平时有所不同,所以一些考试注意事项还是要提醒考生首先不要在难题上花费太多时间,一模有一定难度,很多考生觉得这也不是压轴题,平时这个位置的题目我可以做出来,怎么在这次就做不出来了呢,导致在一个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一模因为初次模拟考试,难度又相对较大,出现不会的题目很正常,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要在同一题目上浪费时间,甚至影响考试心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一模家长做什么

家长能做的,主要就是两点:一是物质上的,二是精神上的。物质上大家都懂,心理上是最难解决的,为了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多家长都不停地向孩子强调:“你不用紧张,放心大胆地去考,能考多少是多少,只要你努力了,考啥样算啥样。”

其实,这些行为潜意识里都在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总的来说,考生心理都比较细腻,这时候翻来覆去地安慰,等于是在告诉孩子,我很在乎这场考试,你一定要考好。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篇2

一、试卷评析

自2012年起,上海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部分题型发生了改变,如新增加“9选8”的词汇题,又如将阅读部分的首篇文章题型由“T/F”改为“四选一”等。以下是我对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进行的分析。

1. 真实的听力

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听力部分难易度与前两年持平,材料选取更贴近生活,更为真实。而真实的语言背景无疑便于学生理解,减少听力之外的语义干扰。比如,听力第10题就是有关父亲节的对话信息,而考试当天恰逢父亲节,考生即使没有抓住关键词,也不影响题意理解,可从容答题。又如,第13题考查对话双方的关系,关键点是“living room”“dinner is ready”,由这两处信息可判断对话双方是家庭成员,且依据谈话内容,女士一方有较强的命令口吻,不难确定双方是母子关系。诸如此类的语言材料,由于来自考生平日可能的生活经历,无形中降低了理解难度,给予亲切熟悉之感,从真实性上保证了听力理解的有效性。

2. 清晰的词汇和语法

中考英语的词汇和语法部分历来以基础性题目为主,难度相对不高。2013年该部分试题的难易度相对近几年而言偏易,无论是语法选择、词性转换还是句型转换,考查方向都清晰明确。20道语法选择题,除去最后2道常规应答题,一共考查了15个知识点,基本涵盖了初中英语的语法重点。其中,时态考查2题,非谓语考查2题,介词考查2题。而“9选8”题型更是做到了全局与细节的较好结合,几乎各个空格都能较简单地让考生作词性判断,从而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准确率,这样的考查方向对考生判断词性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当然,考生若要全部答对,势必要对文章进行通篇理解。词性转换与句型转换在题型上没有创新,知识点的考查都围绕《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考查重点明确,题目较为常规,未设置太多的障碍与陷阱。

3. 多层次的阅读和写作

就整套试卷而言,阅读和写作是难度最高的部分,这也进一步说明中考英语正在逐步推进语言的实际运用与理解,淡化单纯的语法考查。

本次试卷的阅读文章材料与听力来源相仿,每篇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或相似。第一篇文章依旧采用去年的信件样式,叙述作者的度假经历,文体方面不存在难度。最后一篇短文关于网瘾,同样贴近学生生活,文体清晰且易于理解。对这两篇文章的考查基本围绕细节,只需细心,便易得分。但需特别注意的是,短文回答部分不再有简单的“Yes”或“No”问题,而均为特殊疑问句,在要求上较去年有所提高。

缺词填空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自身为例,讲述人应当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努力,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第二篇文章讲述如何与室友和谐相处。尽管两篇文章文体迥异,却都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在答案的选择上考生需借助上下文理解,要求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全篇把握能力。此外,首字母填空的词性判断题题意依旧清晰明朗,考生通过情境猜测判断所缺单词的含义和句中成分,便能提高得分概率。不过,虽有部分空格可以透过前后搭配得出答案,但考生如没有全篇把握仍难有较高的得分率。

总之,这些文章在题目布局上既有细节题又有全局题,延续一贯的出题思路,文本样式上既有叙述性又有议论说明性,层次多样。

作文题是“How to Protect Myself”,形式上是命题作文,事实上较之往年,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减少了,不仅较易审题,更重要的是题目仅给出了个别词组的提示,这就意味着考生更容易结合自身生活,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近几年青少年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一系列安全防范问题暴露出青少年在自我保护方面的欠缺,因此学会如何保护自身也是青少年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此与切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给予了考生充分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教学建议

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将在原有题型基础上有所变化,目前可能出现的题型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语法词汇选择题部分增加1到2分音标考查题目。二是在句型转换题型中增加连词成句类型的题目。三是原有的“9选8题”型换成2篇“5选4”类题型。四是阅读部分的简要回答最后一题增加1分的分值,达到3分,要求学生对文章做一个简单摘要。

题型有所改变,也是秉承了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基于此,2014年上海中考英语的总体复习教学策略可从下述方面着手。

1. 重视语言的真实性操练

相信中考听力的“真实性”原则将在很长时间内得到提倡,因此,教师需重视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听力的理解,即运用所获信息,根据上下文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教师需保证保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听力训练,培养学生捕捉细节和关键词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听力练习中的常见场景,熟悉一些场景词汇,诸如机场场景中的take off,flight number,passenger,餐厅场景中的book the seats,order the food或是图书馆场景中的borrow,lend,keep the book。此外,学生还要熟悉一些表示人物关系的常用语,诸如表示夫妻关系的darling。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听力材料,所听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若听到的是一篇故事,就要听清故事的脉络;若听到的是一则新闻报道,就要听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若听到的是一番讨论意见,就要听清各方的立场观点。

2. 基础语法不可弃

虽然纯语法的考查从目前来看有所淡化,但是英语语法中基本的框架性知识依旧是必备的,句法词类等的基础知识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应引导考生准备句法和词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准确判断句中的缺失成分和对应词性,还需要留意词汇手册中一词双性的单词,避免词性判断的失误,同时掌握不同词性之间转换的基本规则,注意常见前缀与后缀的含义及用法,比如dislike/disagree/dishonest,careless/useless/homeless。尽管2013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的语法选择部分对语法知识点的考查相对常规,较易把握,但教师仍需引导学生重视平日每次练习中的错误,梳理好初中英语语法常见知识点,适当进行分类训练,如非谓语动词、连词、反意疑问句、宾语从句等常考点。

3. 技巧积累两手抓

缺词填空一直是中考试卷中的较难部分,因此,在日常训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所填单词或词组,继而与备选项进行比较,检测自己是否准确地判断出词性,是否能填写出与备选项相似甚至一致的词,以此训练自己判断词性的能力、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的能力,为正式考试打好基础。在首字母填空练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优先考虑“名、动、形、副”等实词类单词,再考虑连词、介词等出现频率相对高的词汇。在平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积累一些高频词汇和固定搭配,比如pay attention to,be different from,be careful with或hardly,against等常考小词,以便缩小学生思考范围,提高答题得分率。

4. 输入与输出相匹配

观察近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的一系列变动,不难发现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阅读训练时丰富文章题材,尽可能帮助考生熟悉不同文本的题材特点。此外,2014年增加的“文章摘要”性考查类似于语文的小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与阅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语言的输出与输入乃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面对不断提高的阅读和写作要求,不妨充分利用阅读文本,积累好词好句,以读促写,在拓展阅读思维的同时,为写作的顺畅表达做好准备,以足够的输入生成思想和语言的输出,提高写作能力,达到阅读与写作的高质量匹配。

5. 积累摄取为写作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篇3

——题记

我站在马路的一面,来来往往的车在我眼前飞驰着。望着对面的红绿灯,黄灯正在一闪一闪的提醒着车与行人。然而此时,正在过马路的人们却对这视而不见,脚下的步子也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我身边的人们好像都蓄势待发似的准备要开始闯红灯,我没想到现在的人们怎么会这样,闯红灯好像成了大众的普遍行为。脚在犹豫着,心在翻滚着,走?我要和他们一起走吗? 如果我和他们一起走了,那我岂不是拿自己的生命来过马路吗?

走,就可能发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意外,或大或小;

停,绝对不会危及到我的生命,可我却没办法使他们停下脚步。

在他们开始行走的那一刻我选择了,停下脚步。

那群人里,有提着公文包的年轻人,有杵着拐杖,携着菜篮的老人,有说说笑笑的学生还有一个还未学会走路的小孩子在他妈妈的怀里熟睡着。他们行走在车与车的间隙中,那娴熟的`左右躲避证明了他们长期这样过马路的习惯。我看着这一幕,心不禁微微地颤动了。我担心那些年轻人,因为他们还没有拥有让自己满意的事业;我担心那些老人,因为他们还没有好好享受晚年的安逸;我担心那些学生,因为他们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我担心那对母子,因为他们还没有好好的感受他们之间的亲情。我的心悬在半空中,目光久久的注视着他们前进的身影,为他们的生命所担忧。

我转头看看旁边,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和我一样停下了脚步。我想,如果再多几个人停下脚步,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受我们的感染而不再迈出脚步了吧。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篇4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2018·1·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2、,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3、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诉衷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5、,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来源于本诗,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的成语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的隐逸胸怀。B、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C、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道理。D、表达作者对山中秋色的独特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俱兴”的巴陵郡城,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

请问: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这间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文学当助人识己

①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德尔菲神庙上刻下这一铭语:认识你自己。它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自我觉醒的警句。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由于不能认识自己而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等。人类的各种危机根源于人类自身,要克服这种危机,需从人自身入手。这方面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正是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的学问。

②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他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鲁迅十分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灵魂“挖掘得深”的本领,说他能在“()”。同样,一个“洁白”的人拷问到最后,也可以挖出他的污秽来。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怪诞、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③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卡夫卡小说《地洞》中有这样一句话:“危险迟迟不来,但又时时防备着它来。”这句话言简意赅,堪称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写照。事关人类生存问题,文学可关注的空间很大。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20世纪20年代,生态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的时候,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

④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例如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一经问世,一年半之内仅在德语国家就上演了1500多场,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深层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⑤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可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地入睡了。

14、第①段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大有可为

B、奋发有为

C、无所不为

D、有所不为

15、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灵魂深处挖掘出良知来。

B、罪恶深处拷问出洁白来。C、沙漠深处喷涌出清泉来。

D、大海深处探寻出宝藏来。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9分)(2)论点:(1)(3)文学需有大爱意识

17、下列文学形象可作为第④段论据的是,理由是。(3分)

A、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

B、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18、在什么情况下文学会“真的死了”?请参照本文,选择以中国情况简要回答。(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桥之过

(1)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fān风shùn: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后来分配回柳溪。

(2)柳溪在村东头,3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的纽带连接起来。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3)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4)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5)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蹚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6)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7)县里、地区、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8)四季转换,溪水悠悠。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桥,预算1000块。

(9)1000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500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10)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

(11)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12)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地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13)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

(14)柳无水不活。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一fān()风shùn()。

20、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柳老师所做的分外事。(6分)

(1)。(2)。(3)。

21、以下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把柳溪比喻成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溪水窄和直的特点。B、柳溪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它数百年来都不能建起一座桥。C、柳老师背送学生过柳溪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D、没有在建成的桥上树碑,预示着这座桥迟早还会被毁掉。

22、文章首尾都写了“柳无水不活”。第①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1),第(14)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2)。(4分)

23、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将同学乙的话补充完整。(5分)

同学甲:文章第(13)段写孩子们砸桥,不太真实——这可是一座石桥,光凭几个孩子能砸得了?删去这一段,对理解本文不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乙:第(13)段怎么能删呢?它在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两张网页截图,完成第24-26题(10分)【网页一】

【网页二】

24、下列对网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创意广告。B、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C、为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进行民意调查。D、号召广大青少年帮助困境中的孩子。

25、【网页一】右下角的两个点击按钮一大一小,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3分)

26、语言学家对网页中的“有福童享”,向项目方提出了异议。(4分)

(1)语言学家认为“有福童享”用语不规范,理由是:

(2)项目方则认为“有福童享” 在使用语言上很有创意,理由是

上海中考英语一模汇编 篇5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 A )

A Night Out

Michelle walked out the theater humming a tune. She’d just seen a wonderful musical at the beautiful Paramount Theater. 1______________ she closed her eyes, she could still see the beautiful costumes and stage sets. It was now after 11 p.m., and she really didn’t like being out late by 2______________. Since on one else had wanted to go to the show, she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go alone. She headed down the dark Seattle Street toward her car. No car. The parking space was empty. “That’s odd,” she thought. “Am I on the wrong street?” She checked the street signs. No, she was on Pine Street. And she was sure that this was 4_______________ she’d left her car. But her car was nowhere to be seen. She began to feel nervous. Someone had stolen her car! What was she going to do?

Should she call the police or call someone to give her a ride? She decided to call someone. She took out her cellphone only 5_______________(find) that her battery was dead! Now what? Maybe she could take a cab. She only had $1 in cash 6_____________ she checked every corner of her wallet. And to her horror, her credit card was missing! Then she remembered. She’d ordered something on the internet and left the card by her computer. She headed back toward the theater and the lights on Pike Street. Then she saw something familiar. Her car! She realized she 7_____________(park) on Pike Street not Pine Street! Once again, 8______________(sing) a song from the show, she got into her car and headed home.

1. When/If 2. herself 3. had to 4. where 5. to find 6. although

7. had parked 8. singing

( B )

The Koran

Most religions have some kind of holy text on which the religious beliefs are based. For Christians this text is the Holy Bible; for Jews it is the Torah and for Muslims it is the Koran.

Muslims believe that the Koran 1_____________(consist) of revelation from God to Muhammad during the years 610 to 632 when Muhammad died. These revelations were written down by those 2_____________ were close to him during this time and for several years after his death. They were gathered into the text 3_____________(know) as the Koran during the years 630 to 650.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Koran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task, even for Islamic scholars. For example, the meanings of some words are determined by dots above the vowels. In ancient Arabic, however, very often these dots 4____________(omit). As a result some letters looked identical. Thus, th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depended in many cases 5_____________ the memories of the men who had written them. Early Muslims had to try to get the exact meanings of the words 6______________ these people died and it was too late.

Unlike the Bible, in which the events are provided in time order, there is no reference to 7_____________ things occurred in the Koran. In any case, unlike the Bible, most the suras --sections -- are composed of orders and warnings. Unlike in the Bible, there are very few stories in the Koran.

Muslims believe that by 8____________(recite) the book, they create a holy atmosphere, and there are many Muslims who have learned the Koran by heart.

1. consists 2. who 3. known 4. were omitted 5. on 6. after

7. when 8. reciting

Section B

When young people begin to live independently, home-hunting can involve some stress. But they would do well to remember that a new __1__ is available -- micro-homes.

Fondly called “tiny houses”, these houses have all living necessities in a small package, including kitchen, bedroom and bathroom. Generally under 50 square meters, most tiny houses __2__ just one or two people though some claim the space for more. What’s lost in size is not lost in design as these homes are often quite unique and modern in design.

Besides an attractive appearance, tiny houses can also __3__ unique practical features. Making the best urban space, the 72- to 122- centimeter-wide Keret House in Warsaw, the world’s narrowest home, filled in an alley. The sample home Ecocapsule uses solar power, wind power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to enable its owner to live practically anywhere. A system of rails allows the DALE micro-home to __4__ room size and number as well as adding the option of an open or __5__ courtyard.

As visually __6__ as micro-homes are, there are a few disadvantages to consider before getting comfortable on a mini-couch. Moving into a tiny house requires the __7__ of most non-essentials, no matter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them. Guests will also mostly be out of the question as the limited space may even cause a(n) __8__ individual to experience some cabin fever. And finally, a micro-home is likely a temporary living option for most people since they will probably start families and acquire more __9__.

Though the limitation will scare some, there is usually a benefit. A small size results in a small price tag and small bills, making tiny houses easier to save up for and __10__. And though you won’t have much stuff around the house, this can provide the comfort of simple living and maintenance. Micro-homes are also practically mobile and claim eco-friendliness that can’t be matched by other homes. They probably aren’t for everyone or forever, but when it comes to your next (or first) home, they could be just what you need.

B A C I F J E K H D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At 1:30 p.m. on March 31, 1981, John Hinckley Jr. stepped from a crowd of onlookers and tried to kill Ronald Reaga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he failed, he did cause injury to the president. The crime was committed in clear view of many people, __1__, at the end of his trial, Hinckley was found not __2__ by reason of insanity. Instead of prison, Hinckley was sent to a mental hospital, where he remains.

上一篇:《文明礼仪》读后感下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