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

2024-09-30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共10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 篇1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李曙光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2012(3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城厢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 篇2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 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

二、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式,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五、因地制宜地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 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 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2012(3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城厢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黔西南普安县三板桥小学 杨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一个瓶颈。老师们普遍反映作文难教,花费时间多,而见效慢;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提起作文,更是避之不及。怎样解决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作文言之无物,言而无序,东拼西凑,敷衍应付的问题?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要多观察,多思维,多积累;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作文课堂上,令学生最头痛的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很简单,就是无米下锅,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这种情况,我认识到,作文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密不可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生一定会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来。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像密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密来。”同学们长期身在学校,阅历肤浅,没有社会经验,又不懂得观察生活,不能及时掌握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正所谓“身在深山不识宝”。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注重分析,注重积累,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生活中的事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多有少,有简有繁,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动态的、明显的、简单的人和事。譬如:“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们的课外活动”、“我爸我妈”、“难忘的一件事”,如此等等。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充实写作内容,我常常带领学生们春游、参观、家访、街道访问、登山、打球等等。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得就动笔记,有感受就动笔写。这样,久而久之,坚持不懈,学生们就感觉到“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了。另外,我还注意教育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多育名诗佳句,注重积累语言,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 有句名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句话:“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愉快的事,幸福的事,自豪和骄傲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样他们才乐意写,积极主动地写,而不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写,甚至是强迫下去写。我们深知,小学生喜欢生动、有趣、新奇的事,因此我在授课时,注意语言的风趣幽默,注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挖掘材料,寻找写作素材。记得有一次,我组织本班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我先辅导学生制作风筝,然后带领全班同学到野外去放风筝。回校后我让同学进行了座谈,让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些女同学感谢男同学在技术上的指导;有些同学谈其他同学对自己物质上的支援;男同学则大谈风筝的式样、性能,探讨风筝栽下来的原因;初次放风筝的同学谈了他们的风筝终于飞上天的联想。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不相同,他们所留心 的地方也不同,于是我启发大家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结果《放风筝》的作文各有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求不必过死,在启发指导时也要多方法、多途径,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作文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字3000个左右,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而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不断熟悉、积累字词句篇材料,并懂得怎样选择素材、组织素材、怎样确定中心。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材料、知识和技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就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一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关于小学写字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5

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李春峰

俗话说:“字如其人,做堂堂正正的人,写方方正正的字。”这是我们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髓。做为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根本,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中小学校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切实实地搞好写字教学,绝不能把“写字”这门课完全荒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已被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写字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写字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作为学校的领导也好,教师也好,应从只重视知识、只重视成绩转变到重视实际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意识到写字教学也是素质教学。其实,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使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行动起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的总目标定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里特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字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语文课程标准》提的是在书写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不应不切合实际地在审美方面拔高要求;而且不同的学段要求有所不同,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以落实。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普遍在如何写得漂亮、美观上要求较高。其实,作为小学写字教学的一般要求来说,应该重在正确和工整,对一般学生而言,可以在要求他们写得正确、工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努力写得好看些;至于书法艺术方面的要求,可以作为有余力或有书法爱好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

三、重视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

新的课程改革把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专心、静心、耐心、认真、细致、注意整洁的写字习惯。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书很难,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写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2.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 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发现汉字的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课生字之间、本课生字与熟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辨别和迁移。写前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写后也要和范字对比起来观察。我们的写字教学应当教给学生科学的写字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学会了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就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一)观察、比较

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的生字新词非常多。课堂上显然不能全部教会学生写好。那么我们的任务: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教学。这样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等活动会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特别有成就感。

(二)领悟、发现

要提高写字能力,在写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去领悟、去发现。如教同偏旁的字“树、村、杏、李、梨”时,学生反复比较这几个字后,得出都是“木”,而“木”的位置不同,写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时,“捺”变成“点”;“木”在上时,“竖”写短些,“撇、捺”要写得伸展;“木”在下时,“横”要写长,“撇、捺”要写得伸展。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在指导了木字旁的字,其他同偏旁部首的字学生领悟了方法也能写好。学一个带动一串,从自己熟悉的课本内找出与本节课结构相同的生字,在这种寻找和书写的过程中强化了本节课所学到的书写知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归纳出书写要点,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

六、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我们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脚。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如:“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等。生动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都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选择的故事情节尽量与教材内容相符,并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写字的角色中去。如教学“横”时,讲山海关天下第一天“一”字的来历,学会“竖钩”,可讲萧显踢钩,王羲之与鹅的故事等。

2.改变评价方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前,我一贯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实践新课程之后,我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了一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新的评价方式,效果显著。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用心地观察课后“我会写”田字格的范字,然后对照临写2-3个,再让他们及时进行自评,找出写得最接近范字的那个字,并用笔在下面画上“○”。我在巡视指导中发现,学生自评时都很认真,不是随便画“○”,而是写好这些字后,先把这些字同范字一个一个地认真对照,然后找出写得同范字最接近一个,最后作出决定,在下面郑重地画了“○”。碰到两个字不分上下,难以作出判断时,我发现孩子们非常聪明会在一个字下面的“○”画得重重的,另一个字下面的“○”画得淡淡的,好像在告诉我:“老师,这两个字我都写得不错呀!”当在所收写的字中,没有一个令其满意的时候,学生会自觉地再写2-3个,并在这几个字中重新找出最好的一个,画上“○”,还偷偷地乐上一阵。这种让学生对自己满意的字下面圈点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写完字后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也能评自己的字了!”

七、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八、齐心协力,严格要求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们使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习字。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6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一堂高效、有序的课,应该是活而不闹,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细心、耐心。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加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游戏教学中的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有效性,更勤于对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拔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着手建立小学美术作业长成袋巩固美术学习观。学生整个学期的作业与自己随手所得,均可放入成长袋内,老师每周乃至一个月不等收回检查一次,每次都有检阅的记录与评语,时常互相交换写评语,让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教师从中灌输正确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利用成长记录袋学生们学到别人所长,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审美学习能力,在审美形成过程中学会自我修改美术作业,学生对美术学习进步十分显效.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美术作业袋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展示情况,表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互相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均作为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标准,美术作业成长记录不是一节课的评价,而是全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追踪,有教师的感受有学生自己的心得与领悟,通过小小的美术作业成长袋,方便教师了解及掌控所教的学生的发展连贯性,同时,学生也清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从而自觉缩短与他人的差别。

三、注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有效方式,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处理好分工与合作、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其次,必须明确: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视教学内容的情况,适宜地开展;并且,要灵活运用。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其学习能力提高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要经常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完成一件自认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很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如:教学《设计布置舞台》,将其与学校的艺术节同步进行,在教师的参与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舞台,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了,由于舞台的场景较大内容较多,非一人或一小组就能完成,于是我将舞台设计内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配到个人,这样每个人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影响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因而,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学《拼贴画》,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构思,分工搜集树枝、树叶、花、草等,并现场制作,结果有的小组以地为背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用树叶组合为背景进行拼贴;还有的几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大的取景框,以自然为背景进行拼贴创作。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亲身体验到合作学习乐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剧,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即在小组内分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依据剧情合作设计道具,而后小组再通过剧情的表演展示设计。如:教学《面具设计》、《学生装设计》等,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名积极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教师应主动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设计制作完成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对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小组任务不清楚的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有时可以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才能避免“形似、混乱、冷场”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要教师作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提醒、纠正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中高年级很多学习内容是制作类的,像这样的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的学好这些内容。比如五年级的《机器手》《太空飞船》„„.等教学内容就是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完成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合理应用,必将深层次的影响和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前进。在教学《对称的美》一课时,我先放映了录像——《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为学生激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自然中经典的对称美。然后在教学中,我又用投影仪演示了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步骤,使剪对称图形方法一目了然。并用投影仪展示了多种蝴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我在教学《小小食品店》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联系平日售货和购物的情景买卖食品的游戏环节。为了创设游戏的情境,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根据学生制作食品的种类,更换不同的食品店画面作为游戏的场景。有水果店的、冷饮店的、面包坊的等,并且播放吆喝叫卖的声音,创设与游戏相关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学生根据不同食品店的画面场景,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精美食品。当屏幕上出现不同食品店的画面时,学生兴奋地拿出自己做的各种“食品”,模仿小贩们吆喝叫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完美地融合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既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得到变革,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优化。在信息技术大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当今社会,如果美术教学再局限于传统的口授手传,势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快乐的假日》的难点是表现人物快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我打开精心准备的展示一些开心画面的课件,让学生在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时,很自然地被引导着观察人物快乐的体貌特征,并利用课件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如开心的时刻鼻翼会撑开,大笑时嘴上翘,还会露出大门牙,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并让学生用速写的形式纪录下来。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直观,又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难点。利用这些想象的“原材料”,学生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这时再让学生画出假日的快乐,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美术课堂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7

1. 调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调动学生情感, 就是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 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通道中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 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激疑, 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 让学生在“疑”中思考, 产生学习兴趣, 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 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 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精神追求,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 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 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 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 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 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 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 你用这种方法, 他用那种方法, 气氛十分活跃。尔后, 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 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 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 因势利导, 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 (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 手拿细绳的另一端, 绕动细绳, 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 。“像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我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 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 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真理的欲望。

教学《认识分数》, 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一个的几分之一。我贴出了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的图, 并出示了1/2与1/4。我问:1/2和1/4比, 谁大呢?立即有学生说:1/4大。过了一会, 有学生说:1/2大。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我并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说:“现在教室里出现了两个答案, 谁是对的呢?我们先请说1/4大的同学说说理由。”一个同学说:4比2大, 大的中间的一份当然比小的中间的一份大, 所以我认为1/4大于1/2。我继续说:“这是他的想法, 那就请认为1/2大的同学来说说。”学生说:“我从图上看出来的, 1/2所占的阴影面积比1/4的大。”另一学生说:“分的份数越多, 每一份就小。分的份数越少, 每一份就越大。

我总结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分母大, 分数就大;分母越大, 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的数就越小。”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错误时, 教师要把困难、错误看做是一种课堂生成的资源, 不能轻易放弃, 更不能草草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教师应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对不完美的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的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不仅是在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与快乐, 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是有趣的。

3. 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3.1 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在这种情感交流中, 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 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中去,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3.2 在教学中, 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和谐因素。

如数学史、人物传记、故事、趣事等的引用, 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 挖掘实际生活素材,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使其产生自觉的主动性, 激发求知欲, 感受到数学内容的趣味性, 努力探索数学王国的无穷奥妙。

3.3 在教学中注意学习内容与情绪的和谐。

把某些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内容添上和谐情感色彩, 加上适当的渲染, 以情激性, 影响感化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 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进行调节, 利用口头表扬、图片 (如动物图片等) 奖励、学生掌声鼓励, 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习惯, 以达到情绪上的和谐。同时教师的体态、手势、语言、语调、表情等对教学都起着积极的情绪感染作用。

4. 教师的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善于提问, 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 并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 特别是在自己对某事件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 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 让学生逐渐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如:教学“可能性”, 在摸球游戏教学环节中出现一个盒子里总是摸出红球, 学生觉得奇怪。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 会问“为什么?”。最后, 教师打开盒子揭示原因:盒子里全是红球。从而让学生知道, 如果盒子里放的是一种颜色的球, 比如都是红色, 那么, 摸出的球一定是红色。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钻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不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良好情感。

如:在进行完各项运动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只要内容与运动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拼搏的,有的学生分析了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顺利完成这篇作文就轻而易举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內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

三、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和主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展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学生不再怕写作文了。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语文教学之点滴 篇9

仪陇县双胜镇小学校

王羽丰 *** 内容摘要:教学工作中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建立良好的学风、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重课堂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关键词:学风、方式方法、良好习惯、信心

不觉中我已在教学路上走过22年,回顾自己多 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结合周遭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风范,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个人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 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非只言片语可以尽录,现就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更不是让大家以此为鉴,只想把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呈现出来同大家一起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学,不管你是任教原班还是接任新班,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刚接新班以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对全班同学就要设置一番激发他们信心的话语,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这番话看似寻常,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让你很快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乐学,那以后的教学工作就会柳暗花明了,你就从教学的万里长征上迈开了有绝对意义的第一步。当然,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方式方法是激励学生的关键。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就我所教的班级来看,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

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体尝到学习的快乐继而乐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在校时间短,学到的知识有限,如果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每接收一批新学生,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立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如重阅读,重积累,会运用。当然一定要教会他们积累的方法,如每人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作为自己知识的‘宝库’,把自己课内课外积累到的经典的东西放进去,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同时加以消化、吸收。(可以以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定期检测效果,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即兴小练笔、自编自导的小品和舞蹈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这样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离校后不断自主地学习获得新知识,使他们一生受益。当然这个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学生晓之以知识,动之以爱心,相信会见成效的。

四、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

信心。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得到称赞和委婉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时刻提醒我,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要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总之,身为教师应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充满信心,时刻期盼着他的进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要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从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引导他们把愉快的情感同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再努力、再成功,不断提高自信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保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何况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倘若没有具备有过硬的教学功夫,又怎能为人师表并教育出真正有教养的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在对待学生上,满腔热忱,无微不至;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培训和讲座,汲取新颖且广泛的文化理论和知识,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在生活中,勤奋并善于学习和观察,能够有效地捕捉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学素材,巧妙地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多想,多做,结合教材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保证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开展。

二、了解掌握学生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他们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层次的不同影响,导致他们在后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程度和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学生会因为学校中教师的一句表扬,就回家和家长索要“奖励(玩具、零食或者钱)”,会因为帮助了别人,而索要“表扬(口头的或者书面形式的表扬信)”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小学生思想意识单纯,做好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并非发自内心,他们做好事的思想基础还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实际,利用真情实感来唤醒学生的真情,在助人为乐和获得成功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做每一件好事时,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并非是单纯的个人满足和虚荣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原有的单纯、朴素的思想意识升华为高层次的道德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进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中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还是在学习上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

三、拓展教学方法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上一篇:村委员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2020年新版早安问候语语录4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