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2024-07-06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篇1

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无点墨话干瘪;语文是独立之学科, 是素质大厦之基石, 是综合能力之枢纽, 是踏上成功大道之足履;登台演讲, 高谈雄辩, 语惊四座, 成为语言的大师, 说话的巧匠, 这一切有赖语文能力之卓越;语文是理解万理之根本、揭示宇宙之法要;语文学好了, 与人沟通, 辩才无碍, 明辨慎思、如理作意、游刃有余, 工作顺畅。由是知之, 语文之作用甚大。教学以来, 勤恳惕厉, 一心营职, 黾勉研磨, 惟望学生一课听毕, 群情踊跃, 醍醐灌顶, 如艳阳昭乎中天, 似甘霖润乎春草。教学日久, 略有体会, 简述如下, 尚望同仁斧正。

一、关照孩子的年龄特点,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读说写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正常授课之外, 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在教学论坛不断请教同仁, 时常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

现代网络发达, 它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向高手请教。我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些教学高手, 经过和他们的探讨, 让我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你、喜欢语文, 孩子们天真可爱, 纯洁无瑕, 同时也贪玩好动, 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都对语文学习保持旺盛的热情。

二、利用可视化工具促进快速识字

在学习《祖国多么广大》这课的时候,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说道:“海南岛上, 鲜花已经盛开。”“岛”是一个生字,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的小学生来说,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字并很快地记住呢?——很简单, 利用可视化工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这时候, 让可视化工具大显身手, 教学立刻有声有色起来。

我先出示一幅海南岛的旖旎风光, 伴随着柔柔的轻音乐, 立刻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 之后, 画面聚焦, 特写一个突出水面的小山上, 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山”, 接着传来清脆的鸟叫声, 只见从远处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可爱的小鸟, 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鸟”, 呵呵, 看来, 小鸟也被海南岛的美景所吸引, 小鸟落到了山上, 安居乐业了, 这时候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岛”字及读音。在生动的画面情境中, 活灵活现, 有声有色, 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材料“鸟、山”进行组合识字, “岛”字的音、形、义在孩子们的脑中扎根, 真正达到了乐学、易学, 省时高效。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胜枚举。多媒体情景的设定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识字教学步入了“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如此学习, 课堂氛围温馨轻松, 视觉图像丰富多彩, 学生对生字、对课文都会印象深刻。

三、扩大阅读量, 认真分析, 写好作文

小学生要打好写作基础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课外阅读也是通过课内阅读的引导来延伸的。因此在讲解课文时要随时运用好教材, 放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让他们跟随课文去体验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感受, 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因此, 备课时我不会轻易放过能让学生动笔的地方。然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和补白写在读后感本上, 打开学生思维灵动的大脑。

久而久之,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用上自己读的书中的知识说明自己的是与非。反过来, 写事时就会用上书中的知识更有说服力地证明自己的对与错。所以我认为, 多读书对习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 教学方法多而又多, 如稻麻芦苇, 万语难尽, 做为语文教师, 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夫复何求?努力必有报偿, 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乔达摩·悉达多说过:“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篇2

词汇是语言和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影响思想交流。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因为好奇充满热情和求知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不断增加他们将逐渐失去原有的新鲜劲学习兴趣开始淡薄。学起单词来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天性好玩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记单词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攻克英语单词学习中的难关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

心理学认为信息项目第一次学习时学的愈好、愈深、愈透也就愈不容易忘记基于此我们从呈现单词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材料去激发他们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直观活跃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成熟的特点。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发现当小学生处于一种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若及时出示相关实物、教具进行引导把英语与实物直接进行联系就能使他们迅速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如在教water 这个单词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杯水我边出示这杯水边说:water、water 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迫不及待的说“水、水”。这时整个班的学生热情高涨饱满他们兴奋的跟我朗读着water water水。这样采用实物教具直观易懂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乐于接受也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教与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又因为人与人交流时并不仅仅限于用言语达到目的谈话者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所以适当地利用体态语呈现新语言项目既省时又形象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增强接受英语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write、draw、run这些动词时通过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对词义也是一目了然。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呈现单词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简笔画在教学中有特殊魅力。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happy、angry、sad等如果老师一味“输入”式教学学生根本记不住反而越学越迷糊甚至张冠李戴。我在教学时画了四张画:把各种神态展现在一起给人以生动形象风趣诙谐之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对比化抽象为具体使形象更逼真记忆更深刻。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其他器官如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dog duck cat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些单词的差别是极其细微的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name的情况下学same时将旧词和新词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单词的相似之处只需改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可这就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给我们学习单词找到了捷径。

在单词习得过程中遗忘是最大的拦路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呈现了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巩固单词。如果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练习让他们喜欢开口乐于开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学了若干个单词之后老师不发音只做口型要求学生仅通过口型来判断老师说的是什么单词比一比谁的反映最快。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全班学

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唯恐错过了一个小细节一旦知道答案立刻高举小手热情高涨效果也不错。这个游戏也可以由学生来做口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的巩固单词加深印象。课后我还教学生制作英语词汇小书签并要求他们将之随身带着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达到“一回生两回熟”的效果。此外形式要多样化如阅读抄写背诵练习对话模拟情景等并且要多次进行适时的多次复习巩固形成一种长期记忆。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感悟点滴 篇3

心理学认为,信息项目第一次学习时学的愈好、愈深、愈透,也就愈不容易忘记,基于此我们从呈现单词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材料去激发他们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直观活跃,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成熟的特点。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发现当小学生处于一种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若及时出示相关实物、教具进行引导,把英语与实物直接进行联系,就能使他们迅速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如在教water 这个单词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杯水,我边出示这杯水,边说:water、water ,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迫不及待的说“水、水”。这时,整个班的学生热情高涨饱满,他们兴奋的跟我朗读着waterwater水。这样采用实物教具直观易懂,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乐于接受,也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教与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又因为人与人交流时并不仅仅限于用言语达到目的,谈话者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所以适当地利用体态语呈现新语言项目,既省时又形象,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增强接受英语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write、draw、run这些动词时,通过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对词义也是一目了然。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呈现单词,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简笔画在教学中有特殊魅力。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happy、angry、sad等,如果老师一味“输入”式教学,学生根本记不住,反而越学越迷糊甚至张冠李戴。我在教学时画了四张画:把各种神态展现在一起,给人以生动形象,风趣诙谐之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对比化抽象为具体,使形象更逼真,记忆更深刻。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其他器官如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dogduckcat,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些单词的差别是极其细微的,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name的情况下学same时,将旧词和新词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单词的相似之处,只需改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可,这就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给我们学习单词找到了捷径。

在单词习得过程中,遗忘是最大的拦路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呈现了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巩固单词。如果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练习让他们喜欢开口,乐于开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学了若干个单词之后,老师不发音,只做口型,要求学生仅通过口型来判断老师说的是什么单词,比一比谁的反映最快。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全班学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唯恐错过了一个小细节,一旦知道答案立刻高举小手,热情高涨,效果也不错。这个游戏也可以由学生来做口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的巩固单词,加深印象。课后,我还教学生制作英语词汇小书签,并要求他们将之随身带着,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达到“一回生,两回熟”的效果。此外形式要多样化,如阅读,抄写,背诵,练习,对话,模拟情景等,并且要多次进行,适时的多次复习巩固,形成一种长期记忆。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4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学生喜爱老师, 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当然, 这也不是让老师一味地迁就学生, 而是要求我们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循循诱导。其次是以用课堂和课外向学生反复讲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使学生重视教学, 并有决心和信心学好数学。其三是广泛利用直观教学, 发挥电教的作用,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实物,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其四是注意在课堂上引进竞争意识, 利用小学生自尊心强、好胜的特点, 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 活跃课堂气氛, 在各种竞赛活动结束后, 教师及时总结或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奖品,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乘除法的口算后, 我们举行了一次分组竞赛, 学生为使所在的小组获得竞赛的胜利, 都认真记口诀, 纷纷争先抢答。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接着组织了一次书面口算测试, 我买了橡皮、铅笔、作业本、卡通贴画等奖品, 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领到奖品, 不但课堂上认真复习, 连课外和做游戏的时候也争论不休。测试后, 大部分学生都领到了奖品, 学生都很高兴, 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

二、让学生手、脑、口并用, 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手和脑、脑和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动手可以使脑得到发展, 动口可以发展思维, 有利动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二三十年代就主张“教、学、做合一”, “手和脑一块干”, “教育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运用这些方法, 坚持少讲多练多实践, 使手、脑、口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乘除法应用题时, 事先准备了一些“小商品”, 在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 另一部分当顾客, 学生在买卖活动中掌握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大大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难度, 而且培养了学生文明待客, 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三、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天性爱玩这一特点, 我有计划地在课外引导学生玩数学兴趣活动。一是猜谜活动。把小学数学的口诀、概念等编成谜语, 利用节日举行猜谜活动, 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二是玩夺红旗或戴大红花。把许多种类不同的小计算题设计成升旗台形状, 限定时间, 看谁先计算完, 并且准确无误, 谁就夺得了红旗。一个学生夺得了红旗后, 全体学生都热烈鼓掌表示祝贺。小学生都逞强好胜, 这次夺得红旗或戴上红花, 决心下次还获胜。没有夺得红旗的, 争取下次戴上红花。三是讲故事、编故事。我提倡学生买一些关于数学的趣味书, 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数学故事书, 让学生把自己的数学趣味书都带到学校相互借阅。过一段时间后, 利用作完作业后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讲数学故事比赛, 作为老师带头讲, 进而引导学生自编故事讲, 讲他们自己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编故事, 学生对数学运算符号的运用、由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四是做数学游戏。比如让学生对口诀、找朋友、当小医生等。在学完乘法口诀后, 组织学生对口诀。一个学生说出口诀的前半部分, 另一个学生很快对出后一部分, 一定时间内谁对出的多, 谁就是优胜者。有时是让学生拿一些写有部分口诀或计算题的题板, 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自己题板上的题相对应的“朋友”。我搜集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集中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当“小医生”, 看谁诊断得准, 医治得好。许多学生爱面子, 惟恐自己落后, 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很快, 题中的错误都找出来了, 以后再遇见类似出错的情况就少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 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激发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篇5

息烽县永靖小学 王竹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鲁迅先生就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二、农村美术的现状:

你可曾想过,学生手里没有蜡笔、没有颜料、没有调色盘,如何作画?没有卡纸、没有胶水、甚至没有剪刀如何制作工艺品?也许你会想:农村孩子的手里没有这些工具是再平常不过了,美术课把它挪用来上语文数学兴许还能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呢?何苦自寻烦恼去思索这些无聊的问题!你这样想也许有你的理由,有时也是农村教学的无奈现状。但我们也该知道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啊!

我曾带过一个二年级的班,由于学生们以往几乎不上美术课,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欠缺。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区分音节,并用规定的颜色表示出不同种类的音节。而大多数学生拿着笔竟不认得颜色,涂出来的颜色也乱七八糟!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要学生看卷子上的前三幅图补画第四幅,然后编故事。学生犯难了,许多人不敢下笔,勉强画出来的也是不知所云,学生们想不出也画不好。我看着他们,陷入了沉思:难道他们不爱美术?美术课的缺失对孩子们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三、农村的丰富美术资源:

春天,农村的田野新意盎然、一派生机,美丽的野花、青青的柳条、可爱的小蝌蚪都能成为孩子们表现春天的材料;瓜果溢香的夏季,小院里爬满的藤条,色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瓜果也能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新角色;金黄的秋又带来了彩色的树叶、黄澄澄的稻草、花籽草籽更是不计其数;看似单调的冬也不示弱,干树皮、小松针、杀鸡宰羊剩下的羽毛无一不是美术课的好材料!

四、采用多种方法促进美术学习:

1、把美术课还给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指导孩子把美丽的春天带到校园,布置教室;也把蔬果带到学校,制作成有趣 的饰物,一个个小故事就在边动手边叙述中诞生„„

2、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孩子们在折折剪剪、拼拼摆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自信心。

3、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特别是和语文课相穿插,语文的学习效果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小眼睛里也透出求知的光芒!

孩子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更加有信心,对生活多了一份热爱,使他们对生活产生了许多向往、惊奇和追求,培养了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孩子们喜欢美术,只是需要教师的一点点用心,一点点呵护和不知疲倦的指导!

(获:贵阳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阅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6

一、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它们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问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为写作教学服务的。

1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

陶行知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2阅读教学可以汲取写作养料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古人已有最精辟的论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阅读教学可以“以读促写”,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二、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就和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引多方面营养一样,我们不要单一地只读某部作品或某个作家的作品,或某一个方面的书,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而“广”地去读。著名作家贾平凹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地理美术,凡是能够找到的书都要读读,古今的中外名著。”鲁迅也曾说过:“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因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生长所需的营养,只有广采百家之长,才能丰富语感,写起文章才能引经据典,得心应手,我们的作文内容才会营养全面,不会再因“偏食”而“贫血”。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使学生情感丰富,提高想象力;读科普技术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激活思维和探索热情;读历史传记能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以古鉴金。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篇7

一、用生活情境, 激发健康情感

小学英语课本内容大多与人们学习生活有关, 让学生直接面对并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能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使口语交际成为快乐的事。

如教学牛津小学版5B At the weekends时, 在这一单元A、B、C、D学完后, 小组讨论并统计每个人周末活动安排时有这样的对话产生。

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B:On Saturday, I’m going to clean my bedroom and do my homework.On Sunday,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A:Can I join you?

B:Of course.

教师适时教育引导, 我们小朋友爱卫生、爱学习, 我们在公园里玩耍时, 要爱护好公园里的一草一木。这时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如在电脑屏幕上呈现画面:蓝蓝的天空, 碧绿的草地, 五颜六色的鲜花, 争奇斗艳……

(In the park)

A:...Look at the yellow flowers.

B:How nice!I want to get some.

A:Please don’t.

A:Look at the dragonflies.

B:How beautiful!We can catch them.

公园里孩子们边玩边享受着自己的美食, 一时间, 废纸、废盒子乱扔。A:We can’t put these here.Please don’t do that.B:Oh, you’re right.We must put these in the dustbin (垃圾箱) .一群小朋友在那里捉蝴蝶、捉蜻蜓……在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后, 教师充满深情地说:“这么美的环境!可是有些小朋友不知道爱护, 把它破坏了。你们也看了——”接着电脑屏幕出现“小树枝被折断, 废纸飘在花丛中, 还有食品塑料袋在草坪上飞扬……”教师启发:“公园里的树苗和鲜花多痛苦啊。”这时学生们对不爱护花草树木、乱扔废物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教师抓住这个契机, 及时引出口语交际话题——怎样爱护环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在生机勃勃的活动中交流提高。这除了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外, 还有同伴的影响作用, 这就形成了一个富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场。教师及时小结, 我们课余在校也好, 周末到公共场所也好, 要做文明人, 看到身边不文明的事情或人, 也要主动教育帮助他们, 使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更优美。这样的交际活动使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口语交际成为学生喜欢的事。

二、交际中实现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 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是听和说的简单叠加, 而是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过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要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 还要让他们在对话学习中领会做人的道理, 并在交际中体验乐趣。

如学习牛津5BA telephone call时, 有一伙伴不舒服了, 班上同学打电话问候, 关心。

A:Hello!May I speak to...?

B:Yes, speaking.

A:How are you?

A:How do you feel now?

不只是要学生学会对话,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对话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塑造健康美好的人格。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表演, 通过模拟交际活动学生逐步体会到, 我们是共同活动的伙伴, 互相帮助是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事。在这种彼此感到轻松愉快并受到呵护的环境中, 不仅培养了说的能力, 还培养了健康的人格, 达到了交往、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创设虚拟情境, 增加交际思路

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多是瞬间完成, 往往难以预见或准备, 交际者必须因境制宜以变应变。所以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设置虚拟活动, 让学生以他人、社会的身份, 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展交际思路, 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如教学牛津5B Hobbies后, 教师安排了一次模拟记者采访活动, 让学生用本单元所学重点句型进行采访, 如What’s your hobby?My hobby is...或What do you like?I like...在相同时间内, 采访人数最多的被评为“优秀记者”。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句型, 又训练了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之间增加了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使课堂走向生活, 焕发活力。在活动中, 教师要及时表扬采访中成绩比较好的“优秀记者”,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使他们觉得所学语言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样他们就更加喜欢交流、热爱学习了。

阅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8

一.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吸收是积累, 写作是抒发是表达, 它们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彼此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同等重要, 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 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 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为写作教学服务的。

1. 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

陶行知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 提高写作能力。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 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 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 描写环境——《驿路梨花》, 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 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 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2. 阅读教学可以汲取写作养料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已有最精辟的论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 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知道, 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 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 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 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 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 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 拓宽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知识, 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 活水不断, 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 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 明辨事理, 增长见识, 提高鉴赏能力, 陶冶高尚情操, 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 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 同时, 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 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阅读教学可以“以读促写”, 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 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 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 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 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 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 分析事物, 提出论据;其次, 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 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 形成观点, 恰当说理———这是发展, 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 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 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 夯实认知结构, 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 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 拓宽思路, 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二.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就和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引多方面营养一样, 我们不要单一地只读某部作品或某个作家的作品, 或某一个方面的书, 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而“广”地去读。著名作家贾平凹建议:“文学书要读, 政治书要读, 哲学, 历史, 地理美术……凡是能够找到的书都要读读, 古今的中外名著。”鲁迅也曾说过:“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因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 才能吸取生命生长所需的营养, 只有广采百家之长, 才能丰富语感, 写起文章才能引经据典, 得心应手, 我们的作文内容才会营养全面, 不会再因“偏食”而“贫血”。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使学生情感丰富, 提高想象力;读科普技术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激活思维和探索热情;读历史传记能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 以古鉴金。

音乐欣赏教学点滴感悟 篇9

一、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常见形式

1. 单一听赏型

单一听赏型, 即教师仅凭音响资料, 整堂课以一种听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 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 死气沉沉, 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 不符合普通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单一听赏型的产生, 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 目标不甚清楚, 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 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听赏课。单一听赏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单一听赏型的产生, 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而且在造成他们心理疲劳和兴趣滞后, 拒绝音乐课这种课型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 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 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 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犹如语文课一样, 与上面的单一听赏型形成两个极端。

诚然, 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 语言也是一种音响, 但是, 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 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 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 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 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或提示, 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二、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看法

形成语言替代型的原因较为复杂, 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 如:语言表达能力强, 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 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 以语言替代音乐。

1. 欣赏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

在参加听课活动中, 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通过各种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 可是得到的答案与作品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 这就是我们在思维惯性下造成的错误。一节欣赏课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学设计, 在此前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一段体、二段体、大小调、和声和音乐风格等基本知识有了解, 使学生能够结合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用自己的角度理解作品, 感受作品。音乐欣赏教学中, 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学生, 这样只能打击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2. 欣赏课不是才艺展示课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百花齐放, 在各方面希望同时发展, 这是在教学改革的指导下的繁荣景象, 我们要学习和支持实施。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音乐欣赏课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过犹不及了。在中学的一节40分钟的音乐欣赏课上, 通过十分钟的欣赏, 就开始编排舞蹈, 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 然后是配乐诗朗诵, 现场舞蹈和绘画作品展, 热闹非凡。课后大家心照不宣。现在的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 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但是大家都知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因而,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 学生不是专业的舞蹈家、画家, 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学会用心听音乐。

3. 欣赏不一定都能说出来

音乐欣赏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生活阅历、音乐知识等综合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感悟能力不同, 表现能力也不同。在欣赏教学中, 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讲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有些学生在聆听的时候面部表情丰富, 肢体语言自然流露。可是教师让他说的时候, 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 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我们知道音乐是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 是非语言义的, 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 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 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 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在音乐欣赏课中, 音乐是第一位的, 学生是音乐的主体, 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 尊重他们的想法, 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 只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 体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能不能说出来就不那么重要了。

高一英语教学感悟点滴 篇10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寓教于乐

1.多利用口决、顺口溜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于学, 记得牢。如教状词从句的省略, 笔者使用“主语同、谓语be、二者省去不可惜”, “主语it, 谓语be, 二者省去也可以”这一顺口溜进行教学。

2.采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高中学生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 在教学中, 可尽量利用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 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 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例如教到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s时, 笔者利用电脑呈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图片, 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 很快记住了earthquake, crack等词汇同时加深了对地震的认识。

3.采用情景教学, 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 要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 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如教《项链》这课, 可叫学生分角色表演, 以小组形式, 演绎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项链》, 甚至排演其他剧目。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巩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解放自已, 解放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学生尽可能少地依赖教师。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 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 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 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 互教互学。让学生参与, 自主的学习, 自主的探究, 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词汇时笔者一改传统带读的做法而是把班里学生自行组合成八个小组, 每小组六、七人。每组都男女搭配, 同时配有两名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首先给学生三分钟自己拼读。接着同一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Work in pairs, 讨论解决如何拼读较难拼读的单词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而教师则在教室走动随时给予帮助。最后, 各小组进行比赛。小组全员参与, 声音最大, 最整齐, 拼读最准确的小组得两分, 其次者得一分。各小组都争先恐后的站起来, 声音一个组比一个组大。每个小组起来读时同学们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都热情高涨, 就连平时嘴巴都怕张开的同学此时都张大着嘴跟组长大声读, 课后, 有好些学生都说, 他们这节课对词汇的记忆比老师带读十遍都强。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了学生能力, 学生学得卖力, 老师教得轻松。

三、营造英语氛围, 尽量用英语授课

新生刚一入学时, 在课堂上大都露出迷茫的神情, 这是因为还不太适应教师用英语教学的缘故。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 条件所限, 听力和口语都较为薄弱。因此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谈论天气、军训、班级活动、值日安排、自我介绍、讲笑话、表演短剧、谈论国内外新闻等, 使学生逐步适应英语教学, 这样既增强了听说能力, 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从词、句的正确性转移到语言内容、交际功能、语言实践上来;

四、抓好词汇教学, 夯实基础

1.教会学生拼读单词。高一第一堂课就给学生复习好音标。

2.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记忆方法。要强调词汇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词汇不分年段, 英语是背出来, 记出来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词汇的记忆方法, 如分类记忆、对比记忆、分解记忆、派生记忆、反复记忆等。

3 . 课后引导学生多看英文刊物, 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双语报》, 世界经典名著等来巩固和积累词汇。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 加大课堂密度。因此多媒体常被广泛使用。然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有一些弱点, 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 就那笔者所供职的学校来说, 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 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前没有上过多媒体课, 一开始就整节课使用多媒体, 学生便会觉得教学内容容量过大, 造成“消化不良”, 做笔记跟不上, 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者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 会对它产生一种依赖, 对教师也有些负面影响, 如单词拼写方面的能力会下降。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扬长僻短,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一员要不断反思, 用心去关注, 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8.

高中写作教学之点滴感悟 篇11

一、开展活动,积累素材

开展丰富多彩的竟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中外一些有成就的大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苦役、高尔基的“大学”经历、曹雪芹的“大观园”生活、巴金在“家”里的见闻……这些丰厚的生活经历,都是他们赖以产生灵感、创造奇迹的基础。在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他们就会想有头路,写有源头,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会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

二、满足需要,培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开放作文的内容主题,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象。为了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说真话、诉真情,要求学生坚持练笔。在练笔中,可以自由地、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可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展露心灵,表现自我。因为自由真情的作文才是美丽的作文。

三、回归教材,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在高三复习时总喜欢让学生背全国各地的满分作文,认为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其实这种增加学生负担的做法,让学生在林立的满分作文中得不到真正的审美享受,迷失了写作的方向,这也是近年来大家屡屡提倡绿色作文而屡屡惨遭失败的原因。试想,把学生的视野死死固定在几篇范文上,怎会有耳目一新的自然之作?其实何必舍近求远,我们手中朝夕相伴的课本就是高考最好的写作范本。这些经过了时间空间考验的“千古绝唱”,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为文必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这里我要申明的是:选择很重要。要选择那些篇幅适中、立意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思想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让学生仿写,在反复的训练中,让他们意识到:虽文无定法,但既成方圆必有规矩,那种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想到哪的做法,必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被阅卷老师所摒弃。

四、走向共生,自主评价

心理学上的“共生效应”告诉我们:人们若置身于集体讨论的氛围中,会有一种表现欲望,就可能会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根据这一原理,师生可对作文进行快速反馈,开展讨论、辩论活动,就某一作文的审题、立意、结构等问题深入“探究”其思维角度,引导求异,启发创新。这样,个体研究与群体智慧相结合,互相补充,连点成片,便会产生强大的“核反应”,“山顶千门次第开”,“千树万树梨花开”,灵感突至,悟源广开,形成广阔、敏捷、深刻的思维品质。小组批改的组织方法是: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讲评”的作用,通过归类整理、解剖麻雀、探幽索隐、类比延伸、联想“链接”,点燃思维的导火索,引爆智慧的火药库,引导学生进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悟”境界。

低年级数学教学点滴感悟 篇12

一、自编儿歌、顺口溜

儿歌、顺口溜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 便于记忆, 使用儿歌再加上教师的点拨, 学生就能轻松自如地把新知识掌握好, 把难点一步步解决。

如在教二年级进位加法时, 我编了顺口溜“三不”, 即:不忘进位, 不忘加, 最后不忘写答案。“一不”是指各数位上的数相加不忘向前一位进一;“二不”是指各位数位上的数相加时, 不忘把进上来的数加上;“三不”是指最后不忘在等号后面写答案。

又如在讲退位时, 被减数中有零的减法是个难点, 同时又是个重点, 我就此编了顺口溜:0上无点十减几, 0上有点九减几。如:

被减数个位上的0没有点, 就把它当作10来减6是4, 十位上的0有点, 就把它当作9来减3是6, 最后结果是64。

二、巧设游戏

数学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发展他们的智力。

游戏设计要难易适中。过于简单, 参加游戏的学生可轻而易举地通过, 游戏就乏味了;而过于繁难, 参加游戏的学生认为高不可攀, 无法通过, 游戏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老师要巧设游戏。游戏中的障碍要使参加游戏的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突破才行。如:用8的除法口诀求商时, 我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游戏, 录音机里播放配乐故事:今天是个星期天, 小白兔们一块儿到地里拔萝卜, 兔妈妈说:“今天我们拔萝卜可要动脑筋呢, 先把萝卜上面算式的得数算出来, 然后将萝卜拔出来放到相应的篮子里。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白兔一块儿干吗?”这时课件出示好几个小白兔拔着带有算式的萝卜, 旁边放着等待得数的篮子。当小朋友把萝卜放进篮子后, 发现地上还有一个萝卜没有拔下来, 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我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辨析比较, 原来这个萝卜上的算式要用9的除法口诀来求商, 这是以后我们要学的内容。这样设计, 巧妙地为学习新知作了引路铺垫。

三、动手操作

我们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 使学生以不同感官接受到不同的信息, 再经过智力活动来加工整理, 付诸实践, 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我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 主动地发现数学规律。我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苹果 (小卡片学具) 分别放在盘子里 (学具) , 然后提问:每盘放的个数要一样多, 有几种放法, 可以放几盘?学生完成操作后, 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1个, 9÷1=9 (盘)

2.每盘放2个, 9÷2=4 (盘) 余1 (个)

3.每盘放3个, 9÷3=3 (盘)

4.每盘放4个, 9÷4=2 (盘) 余1 (个)

5.每盘放5个, 9÷5=1 (盘) 余4 (个)

6.每盘放6个, 9÷6=1 (盘) 余3 (个)

7.每盘放7个, 9÷7=1 (盘) 余2 (个)

8.每盘放8个, 9÷8=1 (盘) 余1 (个)

9.每盘放9个, 9÷9=1 (盘)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个除法算式, 并要求他们分成几种情况, 学生能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 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 于是我就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算式, 我们以往学过了, 分了以后还有剩余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 。我告诉学生余下的数叫做余数, 在横式里余数的表示方法是:9÷4=2 (盘) ……1 (个) 。

通过动手操作, 可以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是实际中产生的。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各个阶段的观察和思考, 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可靠的感性材料。

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低年级小学生掌握词汇量少, 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困难, 尤其对抽象的数字、符号、术语, 他们往往无从说起。所以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怕发言, 久而久之形成了惧怕的不良心理。在这个启蒙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帮助引导他们说, 使这种说的欲望转化为兴趣, 并发展其数学语言。

(一) 注重引导

通过直观感知, 建立鲜明的形象,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如:在教学一年级“减法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制作了课件, 课件上一个小女孩拿着两个气球, 演示飞走了一个气球, 从动态演示中, 学生产生了说的欲望, 这时教师应提示学生该说些什么:图上画了谁?手里拿了几个气球?其中一个怎么样了?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学生从中真切地感知了减法的意义。

(二) 引导说规范

数学语言讲究逻辑清晰、有条理、完整且简洁。在数学课上, 回答一般问题时,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 使其回答更规范完整。比如回答“为什么”一类问题时, 可以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发表意见与建议时, 可以采用“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在叙述算理时, 教师可以将某些分析推理判断的方法教给学生, 使学生在叙述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如:在教学9+3时,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叙述:“看大数、分小数, 9要凑满10, 把3分成1和2, 9加1得10, 10加2得12, 所以9+3=12”。以此类推8加几, 7加几, 6加几的算理。这种简洁扼要的语言不仅内化了新知, 而且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解决新问题, 收到事了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多种形式, 持之以恒

语文有专门的说话课, 进行专门的练习, 而数学课则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各种形式说的练习, 如计算题教学时, 可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说出算理;文字题教学时, 可让学生进行文字表述算式意义;应用题教学时, 可让学生运用综合法、分析法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另外, 还可以通过填方框里的数、补充条件或问题、判断并说明理由、数学故事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说的同时, 既增强了语言表述能力, 又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促进和谐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用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和熟练的技巧感染学生, 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去听讲、去思考、去操作、去表达、去学习……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优、良、中、学困生四类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分层培养, 尤其要做到不歧视学困生, 相反要亲近他们, 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下一篇:现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