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景习作教学点滴(精选5篇)
小学春景习作教学点滴 篇1
想要学好习作, 学生的努力当然必不可少, 但是教师引导的方向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教师使用恰当的方法, 合理的指引, 给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 学生才能领悟习作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我们经常说“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从一年级写话开始, 我一直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 写作文的时候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悉心呵护学生的童真、童趣。但自从升入中年级, 每次期末考试, 一些学生的作文成绩总也不高, 我读了他们的作文, 觉得还不错, 可为什么会扣这么多的分呢?我也困惑了。在参加校外作文比赛时, 我把其中的几篇作文推荐出去, 竟然又获奖了!于是, 我发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考试作文”的现象, 存在两种评价标准。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未必能在考试中胜出, 考试的作文阅卷自有一套标准, ABCD等级分明。有的学生甚至提前背几篇范文来押宝。
作文之所以假话连篇, 是因为学生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 没有说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写好作文, 就应当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从孩子们的心灵里流淌出来。巴金曾经说过: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让孩子的作文从小学起就已经失去纯真和灵性。
二、坚持阅读先行, 仿写引路, 创编延伸
三年级开始, 我也让学生记日记,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 能发现很多新奇古怪的东西, 说起来生动有趣, 为什么写下来却那么困难呢?我觉得倒不是孩子们缺乏观察力, 抓不住事物的特征, 主要是学生在低段如果读书不够, 积累的词汇不丰富, 表达就很难随心所欲。“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因此, 选取有针对性的经典文学作品或其中的片段, 引导学生品读玩味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词汇, 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就好比找到了一根撬动习作大石的杠杆。因此, 我在课文的学习中常设计适当的练笔, 让学生谈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事件的看法, 景物的感悟, 好词佳句的品味, 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重视活动体验,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将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将学生习作的兴趣激发出来, 让他们爱上习作, 喜欢习作, 主动习作, 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学生的生活不应该是狭隘的, 每天都会遇到许多的事情, 大大小小, 各种各样, 这些只要留心的观察, 很多都可以拿来当作写作的素材。而教师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写。在习作指导课上,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 使其乐写、想写。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也是情感的寄托所在。家庭中的故事, 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习作内容。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或养小动物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 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 极乐意接受, 而且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来表现自我。因此, 他们会做得很努力, 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之上, 进行引导, 很容易让学生写出真实的情感和经历, 这样一篇好的作文才有可能诞生。
四、教师的鼓励, 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很是在乎, 因为她们在学校的依靠是教师, 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对于她们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慰藉。因此, 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与鼓励, 也许学生做的还不够, 也许学生做的还不够那么的优秀, 但是也要进行适时的鼓励, 让她们知道自己在进步在提高, 这样她们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不断真正地提升自己。
任何学生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极大的提升都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即使是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表扬和鼓励, 给他们心理的暗示, 告诉他们“你能行, 你是可以的, 你是很棒的”, 随着这些理念的灌输, 学生会不断地增加信心和荣誉感, 从而真正地开动脑筋, 写好作文。
生活和自然之中永远不会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好, 并且用语言记录下来, 那就是最好的作文。面对父母, 有的学生写道“想妈妈是一种想哭的感觉”;面对自然, 有的学生写道“我想躺在自然的怀抱, 美美地睡个觉”;面对季节的更替, 有的学生写道“冬天近了, 窗户上那缤纷绚丽的窗花又出现了”, 等等。
看到这些神采飞扬、充满童趣以及乐趣的文字, 就好像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张张的笑脸, 是如此的可爱与亲切。手捧这样的作品, 不禁感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尚秀娟.试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 2012, (24) .
[2]李雪梅.文随心动, 有感而发——论小学习作教学指导策略[J].现代阅读, 2012, (15) .
对小学习作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2
语文教学习作方向想要学好习作,学生的努力当然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引导的方向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教师使用恰当的方法,合理的指引,给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学生才能领悟习作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我们经常说“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从一年级写话开始,我一直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作文的时候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悉心呵护学生的童真、童趣。但自从升入中年级,每次期末考试,一些学生的作文成绩总也不高,我读了他们的作文,觉得还不错,可为什么会扣这么多的分呢?我也困惑了。在参加校外作文比赛时,我把其中的几篇作文推荐出去,竟然又获奖了!于是,我发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考试作文”的现象,存在两种评价标准。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未必能在考试中胜出,考试的作文阅卷自有一套标准,ABCD等级分明。有的学生甚至提前背几篇范文来押宝。
作文之所以假话连篇,是因为学生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没有说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写好作文,就应当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从孩子们的心灵里流淌出来。巴金曾经说过: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对分数的过分追求,让孩子的作文从小学起就已经失去纯真和灵性。
二、坚持阅读先行,仿写引路,创编延伸
三年级开始,我也让学生记日记,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能发现很多新奇古怪的东西,说起来生动有趣,为什么写下来却那么困难呢?我觉得倒不是孩子们缺乏观察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主要是学生在低段如果读书不够,积累的词汇不丰富,表达就很难随心所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此,选取有针对性的经典文学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品读玩味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词汇,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就好比找到了一根撬动习作大石的杠杆。因此,我在课文的学习中常设计适当的练笔,让学生谈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事件的看法,景物的感悟,好词佳句的品味,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重视活动体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将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将学生习作的兴趣激發出来,让他们爱上习作,喜欢习作,主动习作,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学生的生活不应该是狭隘的,每天都会遇到许多的事情,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这些只要留心的观察,很多都可以拿来当作写作的素材。而教师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写。在习作指导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使其乐写、想写。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情感的寄托所在。家庭中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习作内容。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或养小动物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会做得很努力,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写出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这样一篇好的作文才有可能诞生。
四、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很是在乎,因为她们在学校的依靠是教师,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对于她们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慰藉。因此,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与鼓励,也许学生做的还不够,也许学生做的还不够那么的优秀,但是也要进行适时的鼓励,让她们知道自己在进步在提高,这样她们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不断真正地提升自己。
任何学生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极大的提升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表扬和鼓励,给他们心理的暗示,告诉他们“你能行,你是可以的,你是很棒的”,随着这些理念的灌输,学生会不断地增加信心和荣誉感,从而真正地开动脑筋,写好作文。
生活和自然之中永远不会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好,并且用语言记录下来,那就是最好的作文。面对父母,有的学生写道“想妈妈是一种想哭的感觉”;面对自然,有的学生写道“我想躺在自然的怀抱,美美地睡个觉”;面对季节的更替,有的学生写道“冬天近了,窗户上那缤纷绚丽的窗花又出现了”,等等。
看到这些神采飞扬、充满童趣以及乐趣的文字,就好像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张张的笑脸,是如此的可爱与亲切。手捧这样的作品,不禁感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尚秀娟.试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2012, (24).
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点滴 篇3
1. 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小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可爱,他们大多贪玩。而玩是其乐无穷其趣不尽其意不断的,它可以促使儿童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从接触到的事物中受到刺激,从无知无能转变为有知有能。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作文教学在隶属于语文教学的大语文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踏青、访问、参观,有目的地让壮丽的河山,美丽的景物都尽情地说起话来。我校是一般农村小学,有赖于教育改革的优势,南黄海的的滩涂,新崛起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验收以后焕然一新的学校面貌都变成学生习作的良好材料,海潮的涨落,南黄海无穷无尽的宝藏,南黄海蒸蒸日上的发展,黄海大桥的建造,风力发电,秸秆发电,潮汐发电无一不激发出学生们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不少娓娓动听、津津有味地说家乡的美。绘声绘色地描写家乡的美,究其因在于平时的诸多玩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教师要善于捕捉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点、动情点和兴奋点,引导学生们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想象,去表达,用已有的词汇描绘眼前的景、此时的情。学生经历了鲜活的内心体验,才能引起文思之泉,想写乐写了。
2. 指导学生从活动中取材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集体、和谐班级、和谐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又能为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但无论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必须从增强学生的乐趣增加习作材料的角度着眼,力求班队活动的新、实、全、活。
首先是求新。所谓“新”,即要把班队活动的开展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实践我们归纳出:活动的点子新,活动的过程新,那所获得的材料当然也就为之一新。其次是求“实”。所谓“实”,即要求所开展的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坚持以生为本,要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活动起来。如果整个活动教师不越俎代庖,学生的积极性必然空前高涨,就不会在活动中束手束脚,所获得的材料才是学生习作的真正的材料,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富学生情感,语言才更趋于儿童化。再次是求“全”。所谓“全”,即活动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应该充分地看到平时的活动往往被少数优等生“占”着,其程序也不利于少数问题学生和学困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利于他们才华的施展,因此,活动内容乃至活动过程都必须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是求“活”。所谓“活”,即活动善始善终要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情趣。如果活动过于成人化,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另外,还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正如每年的春晚节目一样,赵本山之所以能成为小品王,除去他的演技外,脚本的打造亦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要善于为小学生挖掘新的点子,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小学生新的智慧的火花。
3. 启发学生在“闲谈”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的起步,关键是要“说”,小学生若能口若悬河,写出来的习作一般都会生动活泼且通顺流畅,所以教师必须把握“说”的原则,而不是提起作文就让学生苦思冥想地写。教师在提出写文章的要求时,总规定字数,只是在论流水帐,有的学生甚至写出过多不合文理又不合时宜的文章,这都是七拼八凑的结果。因此对于学生说,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只要是从没见过的,只要是感到新鲜的,只要是你认为有启迪意义的,都可以去说。至于说给谁听,任其自然。
4. 还原家访挖掘家庭资源积累材料
习作讲评课教学点滴 篇4
一、有效切入, 面向全体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写好句子是每个学生写出优秀习作的前提和基础。一篇佳作由文从字顺、情真意切的段落构成, 优质的段落离不开精彩的语句。要让每个学生都写出优秀的习作,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让每个学生在一次习作中写出几句出彩的语句, 学生是可能做到的。因此, 教师在研读学生习作的过程中, 要挖掘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 在习作讲评中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借鉴与运用,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讲评习作《春天来了》, 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如下佳句:
生1:我仿佛听见大石头和小雨滴在对话了。大树、小花、小草都在品尝甘甜的雨水。———王磊
生2:一只小鸟飞来寻找食物, 小树就请小鸟把自己身体里的害虫吃掉, 虫子被小鸟吃了, 小树长得健康了。———杜建红
生3:我又向前走了几十米, 发现那个地方遍地都是野花, 红的, 白的, 黄的……我知道这是春天来了, 在春天的号召下, 野花争奇斗艳。———汪跃元
……
学生每人至少都有一句精彩的语句得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 在读中赏析, 在读中借鉴。读完之后, 用敬佩的语气与小作者相互交流, 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习作讲评课,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激励, 真正体验到习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愉悦, 在习作中写出精彩的语句, 成为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和真正的渴望。
二、聚焦共性, 解决问题
“蜻蜓点水”式的点评, 隔靴搔痒, 收效甚微。泛泛而谈,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一次习作讲评课应聚焦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 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如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七》要求学生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者在批阅学生的习作后, 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故事情节简单, 没有体现出寓言故事的趣味性。
教者经过认真分析后, 确定引入范文, 让学生在品读范文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讲评效果。
1. 听故事。通过PPT出示动物寓言故事《青蛙卖泥塘》。大意是:青蛙觉得自己住的烂泥塘不好, 想把它卖掉。在听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的话以后, 就在泥塘边种了草, 为泥塘引了水, 在泥塘边栽了树, 种了花, 修了路, 这时, 青蛙看着变化的泥塘觉得泥塘很好, 再也不想卖了。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品读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翁的语言、心理变化、行动等, 让学生明白要让故事情节由简单变得丰满, 就要让故事中的动物“开口说话”、“思考问题”、“动手做事”, 简言之, 即会说、会想、会做。这样, 故事的趣味性也就应运而生了。
2. 讲评。展示学生习作, 师生共同评价,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3. 交流互动。分小组交流, 说一说如何修改习作。
4. 修改习作, 进行习作展示。
三、有效训练, 突出实效
习作讲评课如果只是欣赏少数学生的习作, “蜻蜓点水”式地点评, 价值和意义就微乎其微了。讲评课要有激励作用, 要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要根据讲评中的出彩之处或者是共性问题创新出一个训练点, 让学生当堂训练, 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在一次记事的习作中, 为了体现“爱心”、体现“助人为乐”的主题, 学生始终绕不开“雨中送伞”、“拾金不昧”、“上坡推车”、“呵护病人”、“为盲人引路”、“公而忘私”这些常见的题材, 导致习作出现“雷同”、无创新点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者在讲评习作时, 用“下水文”《赶牛》为学生引路。《赶牛》的主要内容是:一头牛闯进邻居王伯伯家的菜园里吃菜, “我”不但把牛赶出菜园, 还经过询问, 把牛送回赵大叔的家里。事后, 王伯伯和赵大叔两家都感谢和表扬了我。教师以《赶牛》为例,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从身边的事写起, 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 在训练中产生了《护花》、《帮助邻家小弟弟》、《值日生》、《挡在路中的石头》等源于生活的题材, 学生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习作, 实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习作要求。
小学春景习作教学点滴 篇5
一、激趣, 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先导。学生的习作动机是利用大脑平时的生活信息积贮, 在兴奋状态下完成的。所以, 教师要用新的信息元素去激发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 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和兴趣, 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一天, 一个男生给我讲了他夜里做的一个梦, 说他骑着一匹大白马在田野里跑呀跑呀, 来到了一片山林里, 山林里有一所小庙, 他正准备下马进庙休息, 忽然从庙后窜出一只带花纹的大老虎, 他一惊从马背上掉下来……醒了, 发现自己还睡在床上……出于一种职业习惯, 我对他说:“你做的这个梦非常有意思, 能用笔记下来给我看看吗?”学生欣然同意了。十几分钟后, 我看到了这个学生写的梦, 虽然不如他讲得那么精彩, 但语句通顺, 意思明确, 文笔流畅, 不会写的字词还标注了拼音。事后, 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讲梦, 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话可说;写梦,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东西可写。如果发动全班学生都来讲自己做过的梦, 写自己做过的梦, 让学生感觉到讲梦、写梦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乐趣, 这不是培养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吗?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习作, 容易接受这种训练, 时间久了, 练笔的效果必然会提高。于是, 我把教材中安排的习作题先放一放, 在最初的作文指导课上, 发动学生讲梦、写梦。学生们讲述梦境时争先恐后, 积极投入, 尽管梦境支离破碎, 听的同学还是有滋有味。课后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数“梦文”语言通顺流畅, 故事性很强, 内容栩栩如生, 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还给“梦文”加上了有趣的小标题。此后, 我在习作的教学中,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寓言或童话故事讲给他们听, 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 激发学生编织创新的“梦”。如:一只狮子很喜欢鸡, 要建一个鸡场, 伙伴们推荐狐狸当建筑师。不久, 鸡舍建成了。可是, 鸡却一天天在减少。狮子查不出原因, 就向黑猫警长报案, 黑猫警长是怎样破案的呢?请大家续写故事。学生们兴趣很浓, 设想了许多破案经过, 习作时意在笔先, 滔滔不绝, 习作的难度明显降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搀扶, 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在学生初步认知习作, 掌握简单的习作知识后,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习作的要求, 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命题作文。题目开口要小,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写时不感到太难, 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1. 拟写习作提纲, 通过调查完成习作。
如命题《我的家》, 习作提纲: (1) 住址、人口、工作、收入 (即经济情况) 。 (2) 生活情况。过去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现在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 (调查前, 对学生略加解释, 并提出调查的要求。习作指导课上, 选择基础好、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汇报调查情况,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之处, 全班学生共同修改。)
2. 指导学生观察, 选择习作素材。
要求学生尽量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如, 散步、翻杠、拍球、跳绳、“猜拳” (石头、剪刀、布) 、“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活动。习作前,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察这些活动, 让学生说出观察的活动过程, 然后拟订习作题目, 随后再动笔习作。如习作《下课后》、《一堂体育课》、《捉小鸡》、《丢手帕》、《比赛》等都反映出学生课外活动的真实情景。这样的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选材能力, 又避免了学生无话可写的现象。
3. 搜集习作材料, 培养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注意捕捉、积累写作的素材。如, 星期日早晨, 让学生跟随家长上街买菜, 回来以后把买的菜分成三类:一类是荤菜, 一类是素菜, 一类是调味品。待学生写好后, 再提出新的要求:如味精是什么颜色, 酱油和醋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冬瓜是什么样的, 炒熟了的虾颜色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学生积累了这些素材, 以后写《买菜》、《炒菜》之类的习作就可以做到“有米下锅”了。
三、模仿, 让学生有所创新
学生的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 对于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来说, 范文引导更为重要。但是, 模仿不应是范文的临摹与翻版, 而是要求学生有所变通, 有所创造, 让学生在仿中创新。纵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 为了配合阅读课文,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 每次习作都提供了范文, 有的还提供了多篇范文。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范文, 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接着让学生同中求异, 确定自己习作的思路及方法来拟写习作提纲;最后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 运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习作。例如: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范文《鲸的名片》、《海龟的名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小作者薛爱华是从哪几个方面设计名片的呢?通过讨论, 学生很快明白要抓住动物的名称、外观形状、个性特点等来设计名片。由于学生所选择动物的形状、个性、生活情况各异, 学生设计的名片也各不相同, 精彩纷呈。
【小学春景习作教学点滴】推荐阅读:
观赏春景的建议小学生作文10-21
校园春景作文11-17
初中作文:校园春景05-30
赞美春景的诗句08-24
春景作文150字10-18
春景的优美段落11-24
春景:春天的大洲广场06-03
公园春景作文400字07-24
春景作文200字范文08-12
春景的作文600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