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24-09-2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1

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成为可悲的工具,教师“异化” 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性质和功能

小学生的习作,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用适合自己且恰当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训练学生写生活。但是由于对应试教育的过分重视,对于习作本质的忽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而非写作文。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习作而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更甚者,对于学困生,教师还让他们在考试中将自己能背诵下来的文章或是一段话应用于任何作文题目中。这样的习作教学与习作本身的性质和目标是不相容甚至是相背离的。

二、由于教学观念和思想的陈旧,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沿用旧 法,缺乏创新,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之道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便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亦是方法死板、教学单一僵化,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这就导致学生习作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虎头蛇尾,注重指导学生的习作技巧和 方法,但却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认真品味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而且很详细,但是对于习作的评价方面却是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打个分数,或是简单的一句“不错,有进步”“好,继续努力”等,对于学生习作的改进毫无意义的粗浅评论,没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品味作品,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重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影响习作质量。

四、习作教学中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生活实 际,缺乏对学生的实践锻炼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笔”上,这就导致学生习作中辞藻堆砌,内容、情感匮乏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习作在考试中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成绩,但即便是这样,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依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命题作文的写作,而禁锢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这也使得学生连简单的信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

五、无论是习作的教学还是对于习作的评价标准,都过分成人 化,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无论是对于习作的教学还是对习作的评价,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习作能够词美意深,这样的期望固然没错,但是这样的要求却是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的。倘若学生有了成人的思想,那才真正是不正常的。其实,习作的首选就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正常思想和真情实感。

六、习作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教师大多是高谈阔论, 没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示范和指导

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给定题目,讲清习作要求,然后进行适当的作文指导,介绍习作过程中常会用到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然后就将其他的时间和事情留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要么提笔就写,写的都是陈词滥调,或假话、空话,抑或是抄袭他人;要么就是踌躇半天,不知如何下笔,无从写起。一方面,教师的纸上谈兵不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 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和生活经验,没有写作素材。因此,习作教学难免有失偏颇,导致学生对于习作题目把握不准,影响习作质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想要一一妥善解决,不仅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需要教师、学生乃至政府的多方共同努力,相信终有一天能迎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全新局面。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2

习作教学,也可取法其中。先从句段练习着手,再构建一定的结构,再参考例文佳作,最后推陈出新。

借此章法,我对红港片区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句段的练习不够,学生对五官没有进行丰富的描述;

二、结构搭建得较为成功,但是未免落落入俗套,无轻重变化;

三、例文的选择,没有亮点,也没有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有一些看似形象生动的词句;

四、最后练习说话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学生后来都不约而同地写了班主任。

我在设置阅读教学时往往都会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习作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第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要对写作的内容有兴趣,有话说,才可能呈现出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反复咀嚼的一句话,但是什么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记得那堂课的评改课时,讲台上有很多瓶泡泡水,学生甚至在上课时都在偷偷议论。这就是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可以玩,有意思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关注到,是我这堂课最大的失误。

在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第一次呈现的课是《**,我想给您画张相》。这是我大学期间时讲过的一节课,本意是通过五官写感情。在三年级试教的时候,感觉课的容量太大,就缩略成了外貌描写。这一缩略,其实就把我所预设的情感给抽离掉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必须进行的调整。因为我自身的语文功底有限,再加上课堂的掌控力的不足,对学生的认知度的欠缺。如果按照我第一堂课的模式,学生是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的。那么整堂课都会是失败的。

从那之后的每一次改动,都是结合了网上搜寻而来的教案。其实,说实话,到最后就是一种东拼西凑的拼图课,没有很多属于我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自己没有全然融入,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像黄宾虹对山水画技法练习的提炼一样,把程序订立得太规整,那么出来的只是优秀的作文;只有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才能把情感融入其中,写就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佳作。于是有偈语“无法之法法更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习作;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18-01

习作,可以全面体现小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它可以全方位的展示一个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它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它也是令许多语文教师的为难的教学任务之一。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我们对习作又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小学生习作中的一些传统“固疾”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新的要求去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改变旧的的传统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习作和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义:“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二、习作和习作教学中所存在的传统“固疾”

1、大多数小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甚至讨厌。经过本人对本市部分的小学生进行随机访问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你喜欢习作课吗?

从这个简单的调查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习作是无所谓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对习作都抱有能不写就不写的心态。大多不愿意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对习作有一定的畏惧和躲避行为。

2、习作内容大多脱离实际,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生活是创作的来源,现在的小学生课业繁重,大多的时光都耗在了学校的书堆里,缺乏对生活的基本观察,习作时自然感到无话可写。再加上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部分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僵硬,所想的,所写的也单纯只是为了拿到高分。更有甚者为了博取老师的青睐,编造自己的亲人去世,父母离异,兄弟残疾等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事情。

3、教师急功近利,模式固定。大部分教师在教授的习作课的时候仍就纠结于如何取得高分,所以一般更多的会选择给小学生灌输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本身情感的流露,甚至强制性要求在写记事方面的时候必须要用写全“六要素”,写作文一定要分三段等,限制了小学生的情感发挥。平时还会要求小学生背诵大量的范文、例句和成语,直接导致小学生习作思维的固定化。

4、习作时间安排少而短。很多学校作文课一周才安排一次,一次也就短短两节课,大部分教师都会当堂安排习作题目,没有给小学生材料收集的时间,并且要求当堂完成,使得很多小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并因此厌恶习作课。

2.5、小学生大多没有好的习作习惯

很多小学生写完作文后习惯于全部交给老师批改,并没有自我批改的自我纠正的习惯,小学生作文中实际上大多都会存在一定的错别字、病句等问题,小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是完全有能力寻找出来的,但是现在却大多依赖教师的批改,下次写作时可能会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习作能力提高很慢。

三、对于习作教学改进的方法

1、改变学生的习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将要布置的作文题目提前装饰教室的环境,增添适当的工具,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说,布置一篇与春天有关的作文,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装饰上不同的鲜花,让小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或者可以选择将教室搬到校园的花坛旁边或者草地上,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感觉。

2、提前布置习作题目,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搜集素材。因为很多学校习作课安排的课程少,时间也少,很多小学生在习作课时候会感到无话可写,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布置习作题目,让小学生在平时就注意素材的积累,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多看看新闻趣事,多参与校园活动,从而为每周的习作课做准备。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应该适当要求小学生在写完自身作文后反复阅读,学会检查自己作文中的最低级的错误,如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鼓励小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作文,学会欣赏他人的作文,找出他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习作水平的目的。

4、适当改变批改方法,让学生发挥多些自由的空间。不要单纯的以字数多少,内容是否有价值,结构是否正确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应该更加追求小学生自身最真实的感情流露,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多鼓励学生抒发自身的情感,不要受篇幅,内容等条条框框的约束。

5、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努力做到将习作的教学融入到每堂课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的专题编排,新版的教材充分的将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融合在了一起,如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主题就是“春”,里面安排的所有课文都紧紧围绕着“春“,如《找春天》、古诗《春》等,《语文园地一》中所有的相关练习也都跟春有关,如背诵和春天有关的句子和短语,讨论自己对春天的感悟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时候就时时引导学生收集素材,为习作课做准备。

其次,随着多媒体步入了小学生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如音频、图片、短片让小学生身历其境。以《战火中的啼哭》为例子,在传授新课的时候可以播放《集结号》电影中的那些战争片段,让小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明白和平的可贵。

参考文献:

[1] 曹林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1,(3):34-35.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刍谈 篇4

一、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现在的小学生手里作文书可谓不少, 但每当写作时, 总感觉无话可说, 无物可写, 无人可谈。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大脑中没有相关的素材积累。在现代生活中, 孩子们接触的传媒信息很多, 如电视、收音机、店招、广告牌等, 都在不停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视听,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孩子们都被信息包围着。但处于信息包围圈中的他们, 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这些信息, 也就是说, 他们对这些信息的认知并不深, 相反, 由于这些信息的干扰, 他们体验生活的时间反而被占据了不少, 所以大脑中关于生活的认知信息很少, 使他们在写作时找不到可写的内容。为此, 要使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就得从积累素材开始。

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呢?首先, 要引导小学生积极融入生活, 体验生活。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深入体验生活, 最好是有家长的配合。比如, 家长抽时间多带孩子出去游玩, 或参与劳动, 并且在游玩或劳动中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 传递相关信息。同时, 要指导孩子写日记, 让他们学会把生活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心里怎么想就力图怎么写。时日一长, 学生积累的素材就会慢慢增多, 素材与素材之间又会在学生认知中交会发生作用, 进而使学生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作文, 一般就不会出现难以下笔的现象。

二、引导孩子步入自然, 融入生活

小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 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体验与积累太少。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 观察世界, 体味环境, 感受生活, 让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入, 相关知识不断丰富, 有关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注意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动手去做, 动脑去想。同时, 要设法使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而不单调, 尽可能使他们眼界得到扩展。当他们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 他们的作文也就不会再言之无物了。

三、习作课上多以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 学生不一定能写好, 这还需要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呢?很多人作过探讨,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以生动的情境激趣。生动的情境如何来呢?笔者认为, 生动的情境可以用两种方式创设:一是组织学生模拟表演。即教师担当导演角色, 选择一定生活场景, 把角色分配好, 让学生承担相应角色, 然后按生活场景或老师作好的剧本来演绎。学生一般都有表演的欲望, 也愿意观看别人的表演, 因此, 这样的表演活动学生一般参与热情比较高。表演过后, 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场景, 这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训练。同时, 表演者对生活情境的模拟表演, 本身也体现了他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 让学生模仿老爷爷说话, 模仿得比较好的, 往往是观察得比较细致的人, 其作文水平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等, 营造起虚拟的情境, 使学生能直观地体察到相关的情境信息, 然后让他们表达出来。除了以上方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管怎么样, 创设情境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融情入景, 从而对写作或书面表达产生浓厚兴趣。

四、加强习作修改指导

小学生在写作上可以说是刚起步, 并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由于本身认知能力并不高, 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好他们心里也没数,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面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 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对于不足, 需要指出, 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切不可因有不足就简单否定, 一棍子打死。具体而言, 作文评价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看中心与写作题目是否切合;二是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 层次结构是否清楚;三是所用材料内容是否有利于突显文章主题。在评改作文时, 教师不要包办到底, 而要引导学生慢慢调整和修改。即作文评改一定要加强个别指导, 不能泛泛而论。

在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同时, 也要慢慢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好与不好。比如一句话, 写得好不好, 该如何判定?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相应的评判标准, 逐渐提升他们自主评价作文的能力。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 在面对有问题的作文时, 一方面要指出问题并指导修正, 但另一方面要多加鼓励, 比如可以用这样一些话语来激励学生:“你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真棒!”“你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个别语句还不够通顺, 不要让文字小河堵塞了, 要让他们畅通无阻地流动起来哦!”“你的作文进步真大, 继续加油, 成功一定属于你!”“这儿的动作描写很生动, 我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你漂亮的书写是一种享受, 作文也写得如此精彩, 我已经被你的作文迷住了!”………类似的激励话语很多, 如果应用得当, 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篇5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提起作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怕教与怕写。第二学段是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更是觉得无话可说。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另外一种现象,现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看待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高低都是以分数论英雄,能否考出高分、能否考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原本很单纯的教学带上了功利性的成分。小学生虽然是初学习作,但也无法逃离考试对其产生的影响,高考的压力早已经转移到了小学。考试成为学习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因此,在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心中,用什么话和用什么形式写出的习作能得高分、能讨阅卷老师的喜欢就怎么写,至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于是,看到的学生写作内容多了求同,少了求异,作文中看不到学生的个性,小学的“趣味写作”变成了“痛苦写作”,无忌之童言变成了小孩说大人话。还有就是小学习作训练方式单一。在科技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这一先进手段,切切实实地为学生排难解忧。

抛开这些杂念,如果在学文时研究该如何评价作者是怎样写文的,通过评价作者的写文来指导学生的写文,充分利用教材汲取写作素材;0或者是训练方式上改变教学策略,可能会有所改观。

二、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确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 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所以说在习作教学中更应该将这些原则发挥出来,更应该体现出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听了张祖庆老师的习作教学课,让我明白习作课也能上这么有声有色,更激发了我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像张老师学习。后来又接触到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一系列的书籍,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应该注重习作的教学评价,因为管建刚老师也是一步一步从一个村小教师成为一个特级教师的,他的经历跟我好像真的很像啊,所以我更应该巡着管建刚老师的路走出自己的路。

四、小学习作教学实施步骤:

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一直尝试如何提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有一点点的小进步,现将我所采取的方法述说一下:

运用手机拍照、摄像。

摄下节日的风采。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国,节日之多,是众所周知的。恰当利用节日的欢庆场面,让学生自己摄下来,可以提供写作素材。如:元旦摄下全校小学举行文艺汇演的不同举行方式及精彩节目;六一节摄下各种精彩活动;春节、元宵节摄下有趣的民俗活动……

摄下生活的乐趣。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身心,帮助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总是布置一些生活作业。自己精心设计生活作业的内容,然后拍摄一些有乐趣的片段,摄下自己的成功之作让大家共享。如:烧饭烧糊、运动会的精彩场面、洗衣服玩泡泡……

摄下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是美丽,还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日月星辰,冰霜雾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

做一个摄影师、拍客,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能做到,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这只是针对少部分的学生,经过思考这个方法有些局限性。读了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侧重了作文讲评课。

作文讲评方法:

选一些优秀习作进行讲评;通过这些优秀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它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习作方法?自己评——小组评,同时也要发现问题。

赏识班级里的优秀习作以及习作中的亮点,让每一个学生的文字都有机会被全班欣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标中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可能成为现实。

课堂中教授课文时进行习作教学。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写杨梅的颜色时,着重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于是我指导学生就有法可依了。比如写家乡的特产青团子的颜色时,引导学生观察青团子刚做好,蒸熟时,冷却后青团子的颜色变化。为了表达的更生动具体,我还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描述。如那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写道:刚做好的青团子是淡绿的,蒸熟了就碧绿碧绿的,这时,如刷上一层熟食油,立即会冒出一个个晶亮亮的小泡泡,就像碧玉上缀满了许多细小的珍珠,让人越看越喜欢,冷却了就变成深绿深绿的了。经过指导,这位学生笔下的青团子那诱人的色彩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同时也为课后的练笔打下了基础。

五、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方法:

1、找亮点,通过激励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作业评价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恰当的鼓励,会激励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正确的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功和快乐,以利于其再努力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人为本,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对于一贯学习好的学生,给予积分制奖励;有独特见解的,也给予积分制进行奖励;学习差的学生有进步,也要给予积分制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诸如“你很棒!”“你是好样的!”等等。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比如在错题旁注上“再考虑考虑”“再检查一遍”,对于粗心的同学,可以提示其“请仔细看题目要求”等,让学生心平气和地对照评语改正错误,对于改正错误的,老师再予口头表扬或五角星奖励。

2、树信心,通过分层差异式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统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好坏的学生老师一样对待,作业一样多,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往往会出现学习好的觉得没深度,学习差的觉得学不会。这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都有关系,笔者将学生的层次划为三级,悟性好的学生多布置作业,学习没压力的,适当按课本要求进行,学习差些的,老师适当减轻作业标准,以领会为主,不以作业量多少为标准。分层布置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评价也比较灵活,这样多数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五角星鼓励,也可以在作业旁加注鼓励的评语,一个大大的“优”,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针对性的评价,会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教学成绩。

3、重主体,尝试多向型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一成不变,老师是教学主体,老师一味的灌输和机械的评价,让学生永远处于被考试的状态,只知道应付作业,不会主动地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非常不利。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评价形式全方位展开,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

语文学习,阅读和摘抄非常重要,以及写感受,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摘抄,写读书心得,老师不妨以学生的摘抄、读书心得作为一个评价主体,首先请同学之间互评,看谁的摘抄内容好,谁写的心得好,谁的字迹工整,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然后大家一致推选最满意的作业,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会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满怀期望和信心的对待作业,改变了以前疲于应付的局面。对于有不足的作业,老师及时客气的予以点播,很多学生会满意地接受,并予以改正。

4、突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对其进行作文评析

小学生的年龄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完成令人满意的作业,拖拖拉拉,字迹潦草几乎是通病。但是,被老师肯定或鼓励,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向往,老师如果以批评为主,很容易伤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动力。所以,建议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学生作业可以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成功的感觉,以激励其学习积极性。

刘艳芳老师在《学生在评改作文中的成长》提到:“评价要多元化”,此外,还使用①面对面;②一对多;③一对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作文评价要多样,同桌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指名修改作文的方向,依据评价标准。最后,引领学生进行自改作文,需要学生明确内容上批改、结构上批改,语言文字、标点使用的批改;另外,也需要学生用红笔标出优美句子,做出简单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预期效果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加之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教师指导方法的急功近利,导致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也较普遍,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总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习作,这显然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且要求无弹性,又显得有较浓的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学生又偏偏达不到这一要求,就慢慢地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自然而然逐步产生了怕、厌、难的心理。于是教师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扭转学生的兴趣,只好从多写多练下手,结果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局面:日记天天有,心得课课有。一个学期下来,日记有百余篇,习作几十篇。习作就像一个幽灵,无时无刻不困扰着学生,不但没有使学生产生兴趣,相反却成为学生精神的负担。此外,习作训练中教师又不注意科学性,重复命题,重复训练,造成训练无序列。

2.学生习坐远离生活,内容空泛

学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的内容、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素材都来自丰富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而学生习作就应该反映学生生活。事实上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体现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忽略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学生习作时一味追求成人化,文学化;其次,教师在头脑中歪曲简单地理解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一地要求死读作文书,更甚至要求背诵好作文,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造成学生写作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作文书中看到或背到的老而陈旧的内容,更别说具有真实性了。所以习作教学还应从观察入手,走向生活,充分打开生活空间,使学生习作充分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气息。

3.教师忽视学生习作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习作时思路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谓的指导的限制,被老师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这一“紧箍咒”严重的束缚住了,不能够大胆地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不会放开思路,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讲够,也不能把胸中之意抒尽。因而,创新精神根本得不到体现。

二、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对策

1.取自生活,生成课堂

反思我们以往的习作教学,却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导致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象泛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求教师明白,习作的源头活水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应该树立“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论述,已经为我们如何处理好习作与生活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何让学生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大家知道,学生习作,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努力打破“封闭、呆板”的习作教学模式,尽可能给孩子“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观察生活。生活是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集永、潺潺不断。

2.关注细节,恰当引导

指导小学生习作,应该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撷取素材。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做到六动:动眼,用敏锐的眼睛洞察生活,让每一缕阳光闪动在学生的眼睛里;动耳,用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的窃窃私语,让每一丝清风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动脑,在广阔的生活空间、知识空间和个性空间里,激活学生大脑中那些沉寂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信息链;動口,先说后写,词语接龙、口头作文、课堂演讲、即兴辩论等,让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空前发展,然后才动笔习作;动身,引导学生懂得形体语言扮演、表演,使作文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动手,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生活中的乐趣,这样就能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作激扬的文字。

3.注重评改,以评促学

习作评改是整个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针对习作评改中长期存在的“缺少互动,教师包办,忽视学生自评自改能力培养”等弊端,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总要求,而且还确定了明确的阶段训练目标。这些要求和目标表明,习作的评改要体现自主性、互动性,着力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自评自改、共同分享的兴趣和能力,使习作评改效率真正实现由“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转变。

参考文献:

浅议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习作能力的高低, 不仅能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 更能具体体现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小学生不愿习作、害怕习作的现状, 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 进而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呢?这已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

(一) 缺乏兴趣, 畏惧习作

几乎每次到作文课, 大多学生都俯桌叹息, 一副无奈的表情, 就连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鲜有兴趣, 总是希望教师能做详细的写前指导, 开头怎样写, 中间写什么, 如何结尾等, 甚至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 延长交作文的时间。指导之后又怎样呢?多数学生还是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 无从下笔。

(二) 胸中无物, 套作严重

习作必须以大量的书籍阅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虽然《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推荐了学生的必读书目, 但由于家长和教师受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 不愿静下心来读书, 不能给小学生很好地做出表率, 导致他们宁可空余时间玩电脑游戏也不愿读书, 即便是被强制读书, 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 小学生除了在课堂端坐学习之外, 本应该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或走出学校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安全重于一切”思想的束缚, 学校更愿意将学生圈在学校, 圈在教室, 用作业打发学生的时间。于是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基本生活状态是“教室学习———厕所方便———回家作业”。没有书籍阅读和生活体验做基础, 学生习作时只能胡乱编造或进行套作。

(三) 内容空洞, 语病频出

学生习作应做到言之有物, 描述生动, 中心明确。但现今小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干涩、描写不到位、情节过于简单的问题。他们不能将生活场景生动地写出来, 不能将故事情节曲折化, 不能将画面的优美加以描述, 甚至不能明确地将中心表达出来。习作就像是记流水账, 淡然无味。再者就是学生习作中语病频出, 错别字不断, 甚至难以成文。

二、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一) 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习作愿望

小学习作教学之所以难, 难在学生对习作没有发自内心的冲动、欲望与兴趣。因此搞好习作教学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首先, 顺应小学生天性。小学生的天性是什么?是活跃, 是好玩。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带领学生回归到他们熟知的生活或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让他们在回归中体悟生活, 形成感悟, 积累素材, 产生表达欲望, 进而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其次, 张扬小学生个性。小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 不同的个体喜好有别, 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在习作时, 假如给学生太多的束缚, 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 势必僵化他们的思想, 影响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可尽量减少命题习作, 让学生自由书写, 在张扬个性中体验习作的快乐。再次, 贴近小学生生活。教师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习作内容, 让学生将习作视为多彩生活的延续,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无尽动力。

(二) 丰富积累, 使学生拥有习作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探究发现, 在生活中萌生创作灵感。比如安排一堂“卫生清洁”课, 带领学生协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 让学生亲历劳动的辛苦并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 随后让学生将劳动中的所观所感写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同时, 教师要建议家长多带着孩子出去开阔眼界, 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引导孩子平时多注意观察。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 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 让他们学会学习。同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当然, 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好读书的典范, 还应建议学生家长多读书。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 拥有丰厚的阅读积累, 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 指导方法, 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

产生了习作的冲动和愿望, 腹中又有丰富的积累, 若再加上教师指导精当, 学生就能游刃有余地抒发心中所思所想。入选小学教材的文章均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 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值得小学生玩味借鉴的好材料。在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习作”的意识, 充分将教材这一形象直观的范例利用起来, 让学生反复品读, 教师恰当归纳写作技巧并指导学生借鉴迁移, 为学生写好习作开辟一条便捷之径。例如, 教学《飞夺泸定桥》, 可引导学生学习围绕表达中心恰当选材, 做到详略得当。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篇8

一、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让学生边讲边写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每天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 要多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寻找素材, 并引导学生边讲边写, 在与其他同学进行讲述的同时, 一篇习作也随之被写出来。

比如, 在讲完《黄果树瀑布》一文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游记为主要内容的小文章, 首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相信大家暑假都出去玩了吧, 谁能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旅游经历?”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了自己暑假去九寨沟游玩的事情, 他先讲自己在火车上的趣事, 又讲到怎么找宾馆, 九寨沟的风景等内容。而在他讲的同时, 教师让他的同桌将他所表述的记录了下来, 这样当学生讲完后, 习作练习也就完成了。这样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写作灵感,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从漫画中寻找提示, 让学生边看边写

小学生对于一些具象的图像有着天生的喜爱情趣, 相对于那些文字内容来说, 他们更喜欢看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漫画作为自己休闲和娱乐时的阅读内容, 面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找一些漫画, 让学生在寻找漫画中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通过与其他同学讲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表述过的内容书面化, 从而形成一篇较为完整的习作。在选取漫画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找一些目前比较流行的漫画, 比如《阿衰系列漫画》《倒霉熊系列漫画》等, 这样会为学生增添更多的阅读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都发一张不同的漫画, 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寻找漫画中的乐趣, 随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漫画的内容叙述出来, 并努力把全班同学逗笑, 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比如, 在讲完课文《骑牛比赛》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习作练习:请描述一个小型的比赛项目, 描述方向可以是趣味性的, 也可以是抒情式的。这样的一个题目很多小学生都能写出抒情式的文章来, 但趣味性的文章却很难写出, 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观看阿衰系列漫画中的跳大绳的漫画, 阿衰在跳大绳时被绳子捆住了的情节把学生所吸引, 于是他给全班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阿衰与同学跳大绳, 两边的同学光顾着摇绳, 连阿衰被绳子捆住了都没有发现, 只见阿衰被绳子缠住并飞在高空……”这样的口述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联想空间, 于是每个学生都以此为素材进行想象, 写出更多稀奇古怪的体育趣事。

三、从对比中寻找不足, 让学生边比边写

当学生写好一篇习作作文时, 教师往往都要给学生批改, 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批改语录进行修改, 直到改到教师满意为止, 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常用的一种习作批改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适用, 新时期语文教学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主, 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练习中的问题, 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放弃过去的老办法, 让学生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当然这种方式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比较困难, 如何让他们再修改,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的互评, 比如, 在做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2》时, 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学生自己进行写作, 随后将所有的作文放在一起, 全班学生共同选出几篇优秀作文, 然后由教师为大家朗读这些优秀作文, 让学生自己对比自己的作文与优秀作文之间的差距, 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文改好, 然后再进行第二轮的优秀作文评比, 这样慢慢地全班学生的作文都最终变为了优秀作文, 而学生不断评比, 不断修改的过程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是需要不断修改的这一道理。

总之, 小学习作练习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作文的写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练习, 这种写作的方式比较灵活, 可以以口头表述为主, 也可以以书面形式表达;可以以简单的片段式描写为题材, 也可以以完整的作文形式来展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写作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结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针,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从漫画中培养兴趣, 从比较中提高质量, 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以达到小学写作教育的基本要求。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练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学会写作、写好文章成为整个教学中的一组系列化任务,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小学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俊竹.新课标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0)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语文习作,教学,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 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 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参与生活, 搜集材料, 注意平时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作文, 积累素材, 必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观察生活, 变无心为有心, 变用眼为用脑, 养成对周围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闻、仔细摸、仔细品尝、仔细想、认真记的良好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才会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 才能为写出较好的文章打下基础。

1. 日常生活深入课堂。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多参加一系列活动, 如帮助家长做饭、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以体验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以及热爱生活的思想。

2. 新闻趣事走进课堂。

每天教室里都会发生一些小事, 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有兴趣或有意义的事记录在本子上, 每天利用十分钟, 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收集来的新闻趣事及其感受, 讲完之后, 让大家对此事进行评议, 让学生感受深刻。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学困生也在作文中尝到甜头, 增强自信心。

3.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走进课堂。

学校的墙壁上有激励人奋进的成语故事, 教室的图书角有学生喜欢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每周一的班会课我要求学生把这一周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 进行复述和谈感受, 由于学生积极参加, 亲身体验, 因此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写日记等增加生活的素材。

二、注重学习的内容, 结合学生本身素质, 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课堂知识有局限姓, 所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是很重要的。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 我班以“爱, 使人间充满温暖”为主题, 举行了一次班会活动, 要求学生为自己最爱的人说几句最想说的话, 这样的描写很感人, 学生也能够说真话、说实话。

三、注重习作的评价

1. 运用肯定式评价,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成长总是需要激励的。教师要毫不吝惜地使用表扬的武器,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 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 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鼓励, 一种肯定。比如我在批改习作时, 这样写:“老师很欣赏你的文章, 语言那么美, 首尾照应让你的文章是那么完整。”肯定式评语, 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又融入了师生情。等级评价是富有人情味的“优秀”、“良好”, 几乎杜绝了“及格”与“不及格”的等级。肯定式评价体现了人情味, 使学生增强了自我肯定的信心。

2. 运用接纳式评价, 培养习作兴趣。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习作批改中, 我实施有差异教育, 实现有差异发展。

3. 运用期待式评价, 促进习作发展。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在习作批改中运用期待式评价, 提出具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目标, 让学生树立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此类评语使我班大部分同学心情开朗, 充满自信, 有效地改变他们自我认识的惯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以及认识动机、风格、技能, 使他们的实际发展比预见的更好。期待式评语的运用,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习作环境。

四、学生习作的批改方式多样化, 保持学生习作热情

对学生习作的批改,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教师批改外, 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批互改, 学生自己修改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先挑出几篇较好的作文进行展评, 让学生把它写在黑板上, 共同进行评改。可以把比较好的好词好句和有毛病的句子用符号标出来, 这样既教给了学生批改方法和符号, 同时也欣赏了学生的好词好句, 对提高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帮助。教师也可以不定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 以四人一组最好, 可以让学生先集体找出有病句的地方, 再相互探讨, 对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打上问号, 请教教师, 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为止,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学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精华,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习作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时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初探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习作,方法,多媒体

语文是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作能力又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当前小学写作教学不尽人意,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相反应该迎难而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从而真正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习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阶段语文习作教学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 欢迎同仁指正。

一、充分认识习作教学意义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同时,小学语文写作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对其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中的写作学习是教授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手段。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由听、说、读、写的四种基本能力构成。其中,写作能力作为其他三种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既能表现出当前学生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能辅助提高其他三种基本能力。同时,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写作作为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为重要。掌握良好的写作技能对于小学生正确抒发自我,表达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小学生的写作作品,对他们当前的行为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师生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学习的好与否决定了学生一生写作习惯的好与坏。小学语文的写作练习就是基础,虽然不会涉及较多复杂的文体,但对于良好写作习惯和写作观念的培养却很重要。小学生在这一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如何运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对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习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正视习作教学的意义,方能加以重视。

二、习作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是需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要经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不可一蹴而就。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只有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写作潜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写作方法进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只有真正学会阅读并将其升华为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够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老师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加以评析,鼓励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对课文进行赏析,并加以创造和改进。一篇经典的文章中必定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背诵多记忆。可以采用摘抄本的方法,对于一些绝妙的比喻句、拟人句,一些生动精彩的段落,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其誊写到摘抄本上,摘抄本最好便于携带,以便随时翻看和背诵。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基本文学素养等等。只有提升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东西可写,有思路可循。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进行写作教学的渗透。此外,使用课本上的文章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些文章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和领略到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写作手法之后加以思考,最终付诸实践。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摘抄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子,用以练习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使其趋于熟练。通过积极阅读,大大增加了学生习作素材的储备,在以后进行写作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三、多媒体的合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国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通过课件可以把文章通过图片展现给大家,提高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取材,每天都有新新闻,都有新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排除畏难心理。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总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一方面,可以先阅读类似的文章,为直接观察提供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别人的写作经验。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网上浏览,有了亲身经历, 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通过一系列多媒体的运用, 大大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11

关键词:记忆;素材;表达方法;开头和结尾;鉴赏

一、唤醒记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习作题目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虽然就在身边,但是依然不知道该怎样写。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唤醒孩子们的记忆。由一个题目回忆一个画面,由画面回忆整个事件。在回忆的过程中,把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再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事情的细节一一补充完整,使学生由一个题目形成一幅画面,进而形成电视剧中的情节。再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想要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有生活原型可依可靠,让他们还原生活本色,抒发最真实的情感。在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分享回忆的快乐,在与学生交流相似的记忆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进而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展为大家的间接经验,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扩充和补充。相似的经历和回忆也会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回忆是多么的美好、幸福,从而让学生喜欢回忆,适当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由语言的表达转化成文字呈现在习作上。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回忆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需要我们唤醒他们的记忆,进行适当的引导。把回忆变成文字,记录回忆里的精彩瞬间。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

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想到的事情也很多。那如何从众多素材中选择最适合题目要求的素材,成为孩子们的最大障碍!这往往也是学生习作上出现重复类似没有新意作品的主要原因。要想写好一篇好的文章,必须会筛选素材。在众多素材库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最贴切的题目但又是别人不会轻易想到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会新颖!例如,我在讲授《最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或者是自己去哪里玩得很开心。这样的素材太普遍了,随便一本作文书上都会有,缺乏新意。可是有一个孩子却选材新颖,他选取的是街边一角的修鞋老大爷。被老大爷执著敬业的精神感动,并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双结满老茧干枯而颤抖的双手。这件事的选取是与众不同的,同时也会为其他学生的习作带来新的写作构思。一个好的素材不仅能为文章带来新意,还能使整个文章变得活起来。影响自己的构思,也会拓宽其他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

出色的文章,不一定非要选材新颖、立意新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到选材新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那该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习作呢?那就需要在普通素材的基础上提高表达方法,巧妙运用。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也是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我的妈妈”一题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是写人叙事的一篇作文。可是在表达上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混搭;有时某些细节描写也是很重要的。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也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四、开头和结尾要精彩

好的开头就是好的开始。好的开头能给人眼前一亮,吸引读者。好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让开头和结尾变精彩的捷径之一是积累好的句子、好段、名人名言等。多看多背是使开头和结尾精彩最简单的方法。有机会可以推荐学生看看《欧亨利短篇小说》体会结局的艺术感。捷径二,是针对较好的孩子而言的。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自己创作好的开头和结尾。这就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上的把握要精准,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感悟的能力和洞察事物发展能力。现如今的考场佳作往往取决于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所以说开场和收尾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是一定的加分项。

五、会修改、鉴赏

好的文章往往不是一次性成形的,而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来的。所以学生也要具备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让自己的不足得以改善,优点继续发光发亮。鉴赏的能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鉴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课堂上也要适当渗透如何去鉴赏好的文章。通过品味好的文章来汲取营养,增加自己文章的养分。

习作教学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看你如何去选择。用心引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点滴文字汇聚成我们彼此的成长记录史。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篇12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言之无物。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可以写作的材料, 或材料太少。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 许多孩子课业负担较重, 疲于应付, 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事物, 也不善于捕捉和利用素材,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够充实。

言之无味。学生常常禁锢在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 把自己看成是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 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修改格式化的程序进行, 致使大家的习作千篇一律。

言无特色。大到作文的框架, 小到作文的语言, 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的痕迹太多, 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只要写“做好事”, 必然和“让座”挂钩;只要写“天气”, 一定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 索然无味。

如何颠覆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方式, 改变当前学生谈“文”色变的现状?近两年,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搭一个平台——班级作文报是习作的舞台

近几年, 作文教学也涌现出一些流派, 像情境作文、绘本作文、活动作文、童化作文等。我也萌发了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 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成长过程的点滴, 并能将这些感受发表在报上的念头。于是, 由班级为单位的“作文革命”开始了。

(一) 稿子从何而来

1.每日一记:捕捉精彩瞬间

每日一记题材不限, 文体不限, 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都可以入选刊登。

2.教材作文:记录学习足迹

除了“每日一记”, 我们的班级作文报上也要刊登当册学习的八个单元的大作文。

3.片言只语:彰显人文关怀

对于部分写作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 要想在报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 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不定期地开辟了一个“片言只语”栏目, 刊登学困生写得精彩的一两句话。

(二) 批注从何入手

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努力之下, 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小小太阳花》终于“问世”了。看到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那种喜悦的神色后, 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去认真阅读, 并给予旁批。批注要点: (1) 所选材料是否新颖?是否紧扣中心? (2) 用词是否准确? (3) 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

(三) 评价从何出发

我又设计了按字数获得积分、评选最佳小作者等奖励措施, 以此激励孩子, 让初尝甜头的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

二、创一个空间———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 生活即作文, 作文即生活, 这一切经历都是让学生习作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 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可以说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

(一) 身临其境拓视野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1) 在家庭中体验。以家庭服务作为工作岗位, 把“我是小当家”作为扮演的角色, 学生可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具体事务。 (2) 在学校中体验。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跳蚤书市”“游园活动”等, 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校园生活的主人, 让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关爱。 (3) 在社会中体验。把当一天环卫工人、肯德基服务员、车站售票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 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 工作过程中的辛苦和情感, 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 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校读书节中举行了“跳蚤”书市活动, 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 (片段) :

开始买书了, 有些同学挥着自己做的海报, 大声吆喝:“卖书了, 卖书了, 大家请注意!买一送一, 先到先得, 送完为止!”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叫道:“大家快来买呀, 最新出版的书!”我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买书的人, 忽然, 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选书, 我立刻把她叫了过来, 问她想要买什么样的书, 她说要作文书, 我听了心里暗自窃喜:我不正带了两本优秀作文选吗, 看来找到买家啦!在她的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终于以10 元钱两本书成交!我的第一笔“生意”大功告成!

体验学习, 许多时候是随机的, 要善于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 让学生自己去参与, 让学生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乐趣、参与的辛劳, 从而获得真情实感, 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 品读名著出灵感

阅读名著, 重视阅读体验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 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必有路径。但凡优秀的作家都会深刻感受到读和写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 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 受这部童话故事的影响, 班上一位同学在“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中, 也将自己“童话”了一番, 写出了这样一篇佳作:

《木偶奇遇记》笑了 (片段)

呵呵, 这可是个好主人, 她马上抱起我, 坐在书桌上, 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你瞧她, 一会儿大声朗读, 一会儿圈圈画画。看到有趣的地方笑了, 看到有感想的地方就在旁边写几句。不知过了多久, 只听见一个女声温柔地叫道:“孩子, 吃饭了!”可她好像没听见一样。等了一会儿, 一个男高音叫:“难道看书比吃饭还要重要吗?”这可真是门外话了, 所谓“读书是精神食粮”嘛, 所谓“书中自有千钟黍”嘛!可催促声一直不停歇“:快点, 出来吃饭!”“再不出来, 我可要扔书了!”……一听到这些, 我瑟瑟发抖, 只好向主人求饶:“主人, 主人, 快出去吃吧, 我可是最怕扔的, 那可是要痛死我的呀!”她没办法, 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橱里。

文字阅读, 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 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还使他们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启迪了思想, 迸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送一把钥匙———交流感悟是习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 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学生在活动中, 通过体验交流、回忆得到了逐步深化, 教师应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述当时的场面和感受。

(一) 侃侃而谈忆亲历

儿童习作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意, 不断练习将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或生动的文字表述出来。起步阶段, 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一桩小趣闻皆可, 不要苛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提高了, 兴趣就会更浓厚, 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在一次课前5 分钟交流趣闻的时间里, 我班一位同学谈了周末爸爸边看球赛边指导自己煎蛋的事情, 讲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也听得哈哈大笑。第二天, 他的这篇作文《煎蛋》就出炉了 (片段) :

我准备好了蛋和油。爸爸在客厅里喊道:“往锅里加油。”我照他说的加了点油, 刚盖好油瓶盖子, 爸爸又中了邪似的叫了起来:“加油, 加油!哎呀!”我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老爸!油不是刚加过吗?”“哦!对了, 加蛋。”老爸应道。

我往锅中打了个蛋后问:“蛋打好了, 下一步该做什么?”爸爸又放开嗓门叫了起来:“加油!哎呀, 大笨蛋。”我生气地冲他嚷着:“老爸!我看妈妈平时不是这样做的。”他也生气地说:“叫你加油你不听, 看到下场了不?快加油!”

没办法, 我在锅中又加油又加蛋, 忙得不可开交。几分钟后, 爸爸闻着香味跑进厨房, 可刚看一眼, 就惊呆了———半锅的油和蛋, 叫人哭笑不得。

这“杰作”真可以去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说不定呀, 还能得第一呢!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 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变化, 通过激发观察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可将观察体验的过程人为地适度放大, 如影片的慢镜头似的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因为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 再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 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 行云流水涌真情

学生亲历了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动、或同情的情感洗礼, 在习作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伤痛的语言、会欢欣的语言、会哭泣的语言来写作。在一次写《雨》的习作中,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心像放在冰箱速冻了一天似的, 拔凉拔凉的。温度急速下降, 我的情绪却急速上升!我真想用河东狮子吼让这些雨快滚!听着这些枯乏无味的雨声, 它们就好像一个疯子在弹琴, 烦得我神经快打结了!

另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内心欢喜的心情时, 则这样写道:

顿时, 我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 而且这朵花非常鲜艳, 并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

因此, 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最深层、最情感化的语言, 促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在自己的笔下衍生与凝固。

(三) 匠心独运显特色

现今, 有些学生说着空话、大话, 这些语言掩盖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使个体的劳动体验在“群性语言”中得不到表达。作为教师, 就应不断鼓励学生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话语。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 他们的语言或许是严谨的, 或许是豪放的, 或许是率真的, 或许是细致入微的……因此, 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语言, 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纵情地流泻。同时, 主张个性言语, 积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挑战教师的语言权威, 展示独具匠心的个性语言。在学生的“每日一记”中, 我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些句子:

★30 天没见, 他还是那么“二”。

★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 我的小命差点没保住。感谢老师啊, 是她“英雄救美”!

★我的心里就好像有无数个活火山, 小宇宙顿时爆发了!这样谁受得了!

★玩了两局, 老师说:“时间不早了, 回班!”天哪, 偶还没玩够呢!这么快就结束游戏了?老师赖皮!

像“‘二’、英雄救美、活火山、小宇宙、偶”等, 这些流行时尚语的出现, 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 又使文章别出心裁。

“文章千古事”, 习作教学是个值得好好探究的大问题。实践证明, 习作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让学生学会阅读积累, 并创设一定的舞台让其施展, 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唤醒学生习作的原动力, 着实有效地破译“谈文色变”的习作解码, 学生的习作激情一定会不断迸发, 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自然流泻, 作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频率锁相下一篇:土建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