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2024-08-29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共12篇)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1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12月14日上午,晋江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在安海镇成功小学多媒体教室拉开了序幕。

成功小学蔡雅蓉老师执教五年级习作指导课《礼物》,为主题研讨活动提供研讨平台。蔡老师习作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生写作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写的文章“有情有义”。

主题研讨活动开通短信评课平台并将评课信息进行集锦,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自己的感想。研讨活动由施丽聪主持,来自各镇的老师或谈感受、或说亮点、或指不足,现场研讨气氛活跃。安海教委办颜娜艺《探索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的门径》专题讲座,研读《课标》、课题引领以研代促写和课堂习作指导策略,共同探寻习作教学策略的三个门径。

晋江进修学校副校长姚永宁、小学教研处主任郭琪琅、教研员施丽聪以及我市各镇学校25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的主题研讨活动。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2

一、活动主题确定要有三个“依据”

为更好地明确研究目标, 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开展县市级教研活动一般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从何而来呢?主题的确定应有三个“依据”。

1. 依据“课标、教材”, 理解内容, 分清利弊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是确定教研主题的重要依据, 课标中有“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 习作教学系列研讨活动主题就是依据课标而定的。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为体系编写, 如“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 大家听起来更像是思想品德课, 从语文的角度衡量, 教材难免有以下缺陷:语文知识体系模糊而无序;习作知识要求模糊而无序;阅读与习作结合不够紧密;与原来使用的以“知识”为体系编写的浙教版相比, 在“听、说、读、写、书”“字、词、句、段、篇”“读写结合”等方面, 相差较大, 教师难以把握。需要在“人文主题”的基础上, 关注文体, 凸显语用, 开展读写结合的二度开发。

2. 依据“课堂教学”, 解除困惑, 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往往是教研活动的重要依据, 我们要想为教师所想、急为教师所急、研为教师所研。在现行的教材使用中, 一线教师困惑多多:习作目标不明确;习作序列不明显;习作指导不明了;习作评价不明晰。学生的作文也问题多多:言之无趣、言之无物、言之无序。习作教学, 教师困惑, 学生糊涂。教师急需习作教学的研究, 以便明确目标, 提高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3. 依据“课改动态”, 体会精神, 明确方向

主题教研的确定, 一方面要时时关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课改动态, 用来指导我们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时时关注其他地区不重视的教研主题, 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而定。如:2013年下学期开始的“关注文体, 凸显语用”的系列教研活动, 是根据浙江省教研室2013年上学期在温州瑞安举行的主题教研而定的。而2011年上学期~2013上学期举行的“习作教学”五次系列活动, 主要考虑到课改以后, 国家、省、地市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竞赛, 阅读教学独占鳌头, 很少举行习作教学研讨会, 这是与习作教学的地位很不相称的, 系列活动是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举行的。

总之, 课标教材、课堂教学、课改动向是教研主题确定的重要依据, 但重中之重是以师生为本, 最终目标是为培养教师、发展学生。

二、主题活动开展要有三个“阶段”

教研主题确定以后, 应如何开展教研活动, 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习作教学”的教研主题, 仅仅开展一次是不够的, 需要通过连续的研究, 才能明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习作, 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写作方法。具体要抓好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排好活动计划

习作教学系列教研活动, 作为系列, 必须要排好主题教研计划, 解决一个序列的问题。序列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序列如何安排呢?可以按年段 (低段、中段、高段) 序列编排;可以按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 序列编排;可以按写作内容 (写人、写事、写景、写物) 序列编排;可以按形式 (看图写话、命题作文、自由作文) 序列编排……从可操作性、实用性等方面考虑, 以年段序列为主, 兼顾体裁与形式, 是比较理想的。故将整个系列活动安排五次, 历时两年半:低段习作—中段习作—高段习作—课堂竞赛—个人专场汇报, 总结回顾。安排活动内容时, 要根据主题, 从实际出发, 尽量考虑到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教材的特点。首先, 要紧扣主题, 反映各种文体的基本规律, 在常规上引领教师。其次, 要兼顾其他, 交流各校有关习作教学的经验, 如:巍山镇校、吴宁一校的儿童诗;吴宁五校习作概念构图教学;南马实验小学的学生习作集等, 在特色上引领教师。

2. 第二阶段, 做好活动准备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准备应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活动组织者准备。

其一, 排好时间。一般是半年前确定教研主题;3个月前确定活动学校、上课教师;1个月前开始试教, 准备讲座内容;半个月前发研讨会通知 (通知中明确教研主题、上课年级、上课内容等) 。

其二, 组织准备。成立指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小学教研员、语文教研组长组成。指导小组成员绝对不能成为摆设, 要切切实实地参加主题规划、备课听课, 起到指导作用, 否则不组织也罢。还要成立课堂研讨小组:以每节课为单位, 3~5个教师组成小组, 从确定教材、钻研教材、过程设计、试教评课, 全方位、全过程与上课教师合作。这样, 既提高了研讨课的质量, 又提升养了一大批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三, 内容准备。习作教学系列研讨活动,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学习课程标准, 整理成册:将低段、中段、高段、初中四个学段的教学目标, 分习作目的、内容、方法、体裁、过程、修改、标点符号、次数字数等8个方面进行比较, 装订成册。最大程度地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总目标及年段目标。

理解教材内容, 整理成册:将1~6年级的85次习作内容, 分成“学段目标、年级目标、教材内容、写作形式、课时目标”等栏目以“册”为单位, 进行整理归纳, 最大程度地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序列。

梳理习作知识, 整理成册:将小学段写人、写事、写景、写物、说明文、应用文、扩写、想象作文等13个习作内容的知识点, 分“习作内容、习作特点、习作要求”三个方面, 进行归纳、总结, 最大程度地了解知识序列。

“三册”的编制过程, 是“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写作知识点”的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高瞻远瞩, 统领整个系列研究。

其四, 课堂准备。每堂教研课, 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显现, 每个环节都要反复斟酌、仔细推敲, 每堂课试教都在6次以上 (学校前期试教3次以上, 后期市教研员参与3次以上) , 力求完美, 起到示范作用。

其五, 讲座准备。讲座要求主题鲜明, 与研讨活动相符合, 在理论上有所提升, 力求做到市教研员自己亲自主讲。如首次活动, 因为是启动阶段, 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吕绿杨作《写话习作作文》讲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在习作目的、内容、方法、体裁、过程、修改、标点符号、次数字数等方面进行阐述, 明确各学段习作目标, 提出各学段衔接的方法, 为整个系列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第二、三次, 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吕君兰老师分别对中段、高段作文教学通过讲座的形式, 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另外, 也邀请了研究作文教学有特长的教师 (如吴红花、包莉莎、杜群力等老师) 作讲座, 以达到充实内容、拓宽思路的目标。但必须市教研员亲自审稿, 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是参加活动的教师准备。

各学校接到通知后, 根据通知中的研讨主题、上课年级、上课内容等确定参加活动的教师, 参加活动的教师根据通知的内容, 有选择地进行备课, 做到不备课不参加活动, 备课材料在报到时上交, 然后进行整理统计, 把有关情况通报到各学校。

3. 第三阶段, 举行主题活动

举行主题活动, 形式既要丰富多彩, 又要讲究实效。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前面部分通过上课、听课等形式, 进行课堂实践体验, 得到感性认识;后面部分通过评课、经验介绍、讲座等形式, 进行教学理性思考, 得到理论提升。例如:活动系列之三——高段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具体安排如下:

三堂课:《小练笔》《漫画习作》《话题作文》。三堂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有课内, 又有课外;既有小作文, 又有大作文;既有写事记人, 又有想象抒情;既有习作前指导课, 又有习作后评讲课, 还有指导、评改结合。力求涉及高段作文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课堂结构。全方位地引领教师研究作文教学。

讲座之一:巍山镇校金俊华的《探索课堂习作教学的本真——市习作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的心路历程》, 把前三次的教研活动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回顾总结。

讲座之二:吴宁五校包莉莎的《运用思维图帮助学生习作》。

本次活动把“评课”改为“写下水文”。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其一, 教师随着课堂的教学进程, 当场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 既能体验学生写作的酸甜苦辣, 又能了解教师的指导是否高效。其二, 教师与学生同时间、同情境写下水文, 改变以往的“学生写作、教师聊天”的尴尬局面, 会场氛围显得更为和谐。其三, 三堂课, 三篇作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 为后面的评改也打下了基础, 从实践中看, 效果良好。

三、教研主题深化要有三个“面向”

县市级主题教研活动后的深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做好呢?应该有三个面向。

1. 面向“乡镇”, 落实措施, 后续跟进

市级习作系列教研活动结束之后, 各乡镇学校贯彻教研活动会议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全市有1200多位小学语文教师, 至多也就200多位教师参加市级活动, 我们再挖潜力, 大部分教师还是不能参加活动。所以, 各教研基地、各中心校的校本教研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活动, 既能传达市教研活动的精神, 又能锻炼和培养一大批教师。

2. 面向“刊物”, 理论提升, 扩大影响

一次教研活动结束之后, 把我们的一些思考、做法形成书面材料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可以寄到有关刊物刊出, 既能让自己再思考, 又能资源共享。如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吕绿杨撰写的《写话习作写作》一文, 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上, 其实就是把讲座稍作修改就成文了。我们两位市级小学语文教研员, 课改以后发表或获奖的20多篇论文及课例, 90%来自于市级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提供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需珍惜和利用。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也能扩大我市的知名度, 一举多得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呢?

3. 面向“云端”, 网络传播, 引向深入

把习作系列活动中的上课、讲座、评课等内容进行实录, 传到东阳教育云视网“名师讲坛”“公益课堂”等栏目上去, 让更多的教师、学生甚至家长收看, 共同享受优质资源, 使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另外, 建立微信、QQ群, 形成一个互动平台,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 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3

这次活动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小古文课堂教学比赛和文本解读研讨。首先,大家观摩了由各责任区预赛后选拔推荐的八位参赛教师的优质课。经过评委的评议,芙蓉小学衷冬萍和枧头小学李平华荣获一等奖。这次赛课凸显几个特点:重视朗读,做到读通、读懂、读厚;创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老师用文言文作自我介绍;传授学习方法,为学生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在知识的迁移和语言的实践运用中,设计了令人耳目一新、学生喜爱的训练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赛课活动后,大家针对文本解读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形成了几点共识:理解编者意图是文本解读的前提,抓住课文的点题句、过渡句、留白句、矛盾句、中心句和双关语等语句是文本解读的关键,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组织朗读、与作者和文本主要人物对话、触摸作者与文本主要人物的灵魂是文本解读的重心。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作业 篇4

课教案、评改课教案

一、习作提示中所体现出的课标年段要求;能够分段表述出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的特点,敬佩的原因,最好能写对你印象最深、最让你感动的人。

二、本次习作训练与本单元教材的相互关联;本单元是一组

描写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精神的课文。这些人都是令我们敬佩的人,这次习作也是让我们夸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与其他年级同类习作的关联区分;写人的作文还有三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最好写值得写的,写清楚这件事即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我介绍,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要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写清楚完整。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说真话,吐真情,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五年级下册写一个他点鲜明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描写手法,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来讲。让人物特点更突出。

四、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应做好哪些铺垫?在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读中感受人物形象,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执着专注,不懈追

求的精神,让学生品味语言,受到心灵的启示,留心课文对人物的形象、外貌、动作等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运用。

五、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取材,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能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把内容写具体,语言写通顺。

2、让学生爱说、乐写,感受习作的快乐。

重点:

围绕“敬佩”一词来指导学生确定对象,选择材料。难点;

运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习作流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在我没身边有一些人,虽然很普通,但他们从生活中点滴小事表现出来的好品质让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来夸一夸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全班交流

说说你敬佩的人是谁?他有哪些好品质?怎样写好本次作文?

2、习作要求

(1)选取典型事例。

(2)说出人物品质

(3)恰当运用表达方法

(4)语言通顺、流畅

3、例文展示

(三)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的童心中,深深地埋藏着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有老师、有同学、警察叔叔„„在他们之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工作平凡的女清洁工!

她,大概20来岁,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月牙般的眉毛,红润的脸上长着一张樱桃小嘴,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看到她默默地清扫街道的身影。去年夏天的一件感人事迹依然在我脑海里闪现着。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到小伙伴家去学习英语,走出家门没多久,就看见一条阴沟被脏物堵塞了,路上积满了污水,行人都捂着鼻子,从别处绕过。他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都各走各的,好像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十点半钟,我从同学家学英语出来,看见一个人蹲在阴沟旁,不知在干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那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掏阴沟的垃圾,旁边还堆着一些废物:烂果皮、烂蔬菜„„其他人见了都躲得远远的,恐怕有一点污物溅在衣服上。这位阿姨却不怕脏、臭,还用娇嫩的手把阴沟的盖子揭开。夏天天气热,阴

沟里的臭气迅速往上升。我赶快向后退了几步,她却全然不顾,把阴沟里的垃圾一点一点地捧出来,坚持不懈地掏着,过了很久,阴沟总算畅通了,再看看清洁工阿姨,已经成了大花脸了。她把盖子盖好后,又继续清扫大街去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着:清洁工啊!清洁工,你们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而不辞辛劳地工作。每当大笤帚挥过的后面,都留下了一条又一条清洁的街道。虽然你们穿着沾满尘土的衣服,但你们同时却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你们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多么令人称赞。

清洁工阿姨——你们是我最敬佩的人。

4、交流;

这篇习作写了谁?讲了他的什么品质?通过哪些方面体现人物的品质?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评改课教学设计;

1、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出示本次习作中差的习作

引导学生回扣本次习作要求,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自评自改或同学互评互改,交流反馈自己的修改意见。

出示本次习作中差的习作

2、生修改习作。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5

3月18日上午,由市教研室主办的“连云港市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活动”在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举办,来自全市各中学的400多名语文教师和各县区语文教研员参加了研讨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远远超出原定的200人,阶梯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老师站在门外和窗口听完两节课包括后面的研讨。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卫文执教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读本中的《故都的秋》,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焦卫国执教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读本中的《小男孩》。

朱卫文在执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焦卫国老师执教《小男孩》

研讨会会场

进不了会场的老师在门外听课 场面感人

观摩课结束后,与会的语文教师就现代文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最后的活动总结中,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卫文用三句话表达本次活动的宗旨——

第一句话,关注文本,让课本和读本成为语文教学最有力的抓手。

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编者进行了精心选择后入选的,如何正确地,合理地运用它,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课都有收获,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叶圣陶先生有句著名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九年级语文课堂,考什么讲什么,不考的就不讲。因为近些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内阅读不考,我们的语文老师课文就选择性地教、跳跃性地教,甚至索性就不教了。那么语文课堂上在干什么呢?就现代文阅读这一块来说,今天《活页文选》上选一篇,明天《语文报》上找一篇,东一榔头西一棒,零打碎敲,为考试而训练,这是严重的误区。

今天的两节课,我们选取的都是九年级下读本中的文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传递一个信息,呼吁老师们关注文本,用好教材,让课本和读本成为语文教学最好的抓手。

第二句话,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收获。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对新课程理念的富有“个性”的解读,让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措境地,语文课成了一味的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对话场”,成了纷繁杂乱的“资料展示厅”„„现实中语文课最大的弊端是:语言文字学习太轻、太浅、太浮,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钱梦龙老师说过:所有形形色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都必须接受“有效性”的考验。不但要注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更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才是教材的真正拥有者。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不断大胆地尝试,真正追求和实践着有效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发展服务。解决教学形式花哨的根本措施就是端正教学思想,提高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不赶时髦,不抢风头,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追求朴实的教风,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删繁就简,注重实效的语文课,就是“真”的课,也是我们最需要的课。“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有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第三句话,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真正有语文的味道。

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天的两节课都没有使用多媒体。我不反对多媒体,但我反对形式主义的多媒体。语文最本真的东西就是语言和文字。从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开始,几千年里语文教学依据的就是语言和文字,我们的一切感悟也都源自语言和文字。形式主义的多媒体用眼花缭乱的图片、牵强附会的音乐削弱了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语文课的本质是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堂要抓住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八个字来进行有效训练。真正的语文课要上出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本色语文,才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提倡返璞归真,让语文课真正有语文的味道。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篇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习作是多么的重要。但经过我对4—5年级的学生进行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约18%的学生喜欢习作,40%的学生对习作感觉一般,42%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由于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习作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找到了“病根”:

(1)不细心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

(3)习作内容、形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习作,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始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因此,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想法。

策略一: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策略二: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要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孩子学前生活的优势。孩子们普遍没有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几乎都是纯自然的自由空间,只有父母亲情的呵护,缺少人为束缚限制他们的思维。山川、野兽、百鸟、虫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但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对那些人、事、物只看了那么

一、两眼,甚至不去理会,就随随便便放过去了。正像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中是一团漆黑一样,生活再多姿多彩,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体会,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习作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口交谈、用大脑思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要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相信学生

都想张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驰骋,遨游天际。

策略三: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城乡结合部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7

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 年月日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内容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二者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阅读促进写作,写作促使阅读的深入,本课题通过对我校三、六年级学生的研究调查,在研究活动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指导,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关键词:阅读 写作 有效结合 调查研究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一年来,我们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研组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三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背景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基于此认识,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读书写作活动。每学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课余时间倡导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并分年级作了不同要求,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有效结合;课外阅读与习作有效的结合起来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效果,因此想就此专题进行专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趋于成熟。另外,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时和本年级特点的阅读适合本年级特点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辅之以“贴图写话”“仿写”等方式的训练,也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不断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新课标》又指出:“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阅读量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社会阅读的阅历丰富了。照理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应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作文能力提高较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吃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

(1)从语文教材看:课文数量成倍的增加,阅读要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选择使用,相对阅读而言,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

(2)从语文教学看:还存在着读写脱节的现象。阅读和作文教学未能紧密结合。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教完数量颇多的课文,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

(3)从语文教研活动的情况看: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阅读丰富了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

二、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能动地运用教材,使学生不仅能真正获得知识,而且能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真正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创设班级阅读文化氛围,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定,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所以我们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读书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中高年级课外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创我校特色语文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能动地运用教材,使学生不仅能真正获得知识,而且能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真正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2、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叶老曾指出:教学为了用不着教。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总量,是实现课外阅读目标的桥梁,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标志。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研究内容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同自己的习作有效结合,提高习作能力。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按照学生读写的心理规律,根据儿童的“三性”――欲表性、模仿性、遗忘性,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这些理论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还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读写结合策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第八小学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上查阅或查找有关“阅读习作教学”的教研杂志报刊,学习了解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的做法或经验,反思自身教学。

(2)试验研究法:课题组教师以自己的班组为试验基地,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及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习作、学生转化个案分析等,并经常在组内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效。

(3)案例研究法:教师要在自己班级里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并跟踪研究,写出“个案分报告”,通过个案分析,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效果。(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的各种途径与方法,都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是认识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读书活动设计的实践性,为主体的有效参与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2)开放性原则

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评价开放,应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则。如内容的开放,(民族与世界相结合,古典与时代性相结合)有利于教育综合信息的整合,更适应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需要;形式的开放,有效地拓宽教育的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法的开放,有利于激活思维,使策略运用准确到位,促进实践的深入实施;评价的开放,有利于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形成,推动课题的实施。

七、课题实践操作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教师勤学善教,引导孩子乐读好写(1)营造读书氛围

大张旗鼓地搞好宣传鼓劲工作,美化校园环境,宣传图画、喷绘写真等融入其中,努力营造一个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文化氛围。教研室,少先队联合组织开展各类读书写作活动,评选“小小书法家”、“书香班级”,号召全校师生投入读书热潮,营造书香校园。

(2)鼓励泛读活动

①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为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添置图书、订阅报刊、杂志,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②鼓励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报刊,并给予经费补贴。争取家长的支持,鼓励学生节约零用钱购买好书,收藏好书,认真阅读好书。③定期向全校师生推荐选读书目,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按照不同年级段,规定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具体字数。低年级课外读书总量不少于8万字;中年级课外读书总量不少于62万字;高年级课外读书总量不少于130万字。学生课外读书总量比《语文课程标准》多50万字。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步伐。(1)鼓励老师上网阅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与名师对话。在学校论坛上开辟读书专栏,推荐教师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介绍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2)在学生频道上推荐“读书网站”,指导学生学会新书搜索、下载、阅读,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锻炼他们的信息收集、评价、加工和运用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可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推荐好书,组织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2)拓展书源:每个学生每学期购书不少于2本,鼓励学生和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3)指导方法:

各年级语文老师应在考虑学生年龄、实际水平、学校图书条件和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图书。内容尽可能广泛,类型尽可能多样。

阅读指导中,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注意做好积累,以写促读。建立个人读书日志,记录所读书籍书目、内容简介、摘抄书中的名言警句或精彩句段、心得体会等内容。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在此基础上写一些读后感及对文章进行评论。

4、开展活动、展示效果:

(1)征集优秀读书笔记。每个学生每天做好读书日志的记录,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各班每月班级装订成册。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一些优秀的文章向学校推荐,教导处每学期出好一期优秀读书笔记集。

(2)利用班队课,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如文学知识猜谜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各班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活动,内容、形式自定,并作好记载,上交活动记录。

(3)每学期定期开展相关的读书展示活动,举办学生阅读成果展。(4)开展读书手抄报、故事演讲会、阅读知识竞赛、心得体会竞赛等活动。

(5)学生在课外自组“庭院读书小组”。小组成员自愿组合、自定计划、自主活动、定期汇报。

5、引入激励机制:

(1)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读书和写作活动中,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要注意给予表扬、奖励。

(2)一些优秀的学生习作向全国各报刊、杂志推荐,争取发表,以激发学生兴趣。

6、成效检查

(1)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某一班级,了解学生一学期读书数量和作品的评选。

(2)举行学生座谈会,每班抽2—3名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一学期来读书和写作情况。

八、课题研究方案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2013年9月-2013年10月)

我校于2013年9月15日召开了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在会议上,学校领导及语文组全体老师为我们的课题出谋划策。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研究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第二阶段:尝试运行。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2013年11月-2014年4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实验人员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每学期收集和整理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生作文集

研究中要做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

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各实验教师总结各自的实验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实验报告。(2014年5月-2014年6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学生形成性材料,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接受中心校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九、研究结果与成效

天道酬勤,瓜熟蒂落。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1.学生收获:

学生能主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描述丰富多彩的生活。养成了积累语言,读中学写,乐于表达的习惯。同时,作文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2·教师收获: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变,一是教师能使习作教学成为学生表现自我,表述自身丰富多彩生活的平台;二是教师能注重文道结合,让“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三是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四是教师能努力做好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五是教师能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不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达到善于表达,主动作文之效。

3、文本成果

(1)进行了《阅读与作文调查表》学生调查问卷。(2)教师专题论文集

(3)撰写教育案例,反思及评析。(4)学生的写作集。十.总结反思

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坚持阅读教育论著、教学杂志,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方法、并努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经验;我们坚持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打开思路,完善方法。

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8

东升小学苗晓瑜

这次有机会参加了2014山西省“三晋之春”全国名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名师授课讲座,领略了专家教学艺术的风采,不仅仅是令人耳目一新,说实在的真得感受颇多、收益颇多。我听课之余也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着。

1.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教语文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语文实践。

崔云宏老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引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后思考本文从文体、主题、内容到形式与其他文章区别;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看是平平实实,实则层层深入,从信中来到信中去,既感悟了信的内容又学到了写信的方法。崔老师真正做到了深钻教材,用教材教。思考我的语文课我教给了孩子什么?

2.变语文课为读书课。我们平时的教学把一学期的时间放在教一本教材上,布置了无数的课外阅读,但是学生的变化也是微乎其微。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课外阅读有效吗?基于教材单元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大单元阅读”模式,也许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尝试的温和而富有生命力的变革。开展群文阅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9

【市县信息】辉南县举办中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10月24日,辉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在辉南四中成功举办了中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旨在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辉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孙继川,辉南四中校长李俊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教师共同观摩了两节研讨课,分别是辉南四中杨娜老师执教的7年级《民族乐器——古筝与琵琶》和大椅山中学杨柳老师执教的7年级《青春舞曲》;观摩课后,教师们根据课堂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邹嘉惠老师针对当前辉南县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和实施策略进行了规划和总结。这次研讨会为与会教师搭建了经验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撰稿:辉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淑红审编: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10

0月14日——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支玉恒、孙双金、陈金龙、汪智星、王文丽名师的课堂和讲座,收获颇多。

名师引领,让我靠近有效课堂。

一、实实在在地阅读,扎扎实实地训练。

语文是以读为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产生兴趣读,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只有一个地球》在支玉恒老师多种形式教读中学生自然把握了课文内容。语文训练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支老师在开课师生问好时语文训练就开始了。回归朴素、平淡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文本探究中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才能深得进,浅得出。文本写话中,让学生“出板”(写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写一句抒情的话中充分体验到写话的尊严与价值。有效的课堂是老师服务于学生学的课堂,是学生课堂中尽情展现自己,是学生课堂听说读写自然进行的课堂,是学生生命的跳跃,心灵的呼吸。

附录支老师讲课情景: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2.“只有一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作者为什么单说“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天体常识。)

二)、读出情趣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形式多样地轮读课文。支老师首先请喜欢读1、2自然段的学生站起来读,却“不客气”地劝举手犹豫、迟缓,有从众心理的学生坐下——“机会是争取来的,举手迟的同学请坐下,你们没有争取到这次读书的机会。”支老师这招反其道而行之,却很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老师们全盘说“是”的今天,支老师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反而激起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和把握机遇的竞争意识。而紧接着第3自然段的朗读则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谁敢说自己是全班读得最好的?”后来的几段朗读中,他让学生纷纷挑战;挑战自我,挑战刚读完的同学,挑战心目中读课文最好的同学、挑战全班同学,甚至挑战老师。学生的自信心就这样被一步步培植起来。)

3.激趣默读课文。(支老师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钻研、解决这个问题。随后他说:“在我提问之前,你们猜我会提一个什么问题。”并和学生“打赌”,“谁能猜出我这个问题,我就退场。”学生从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天体常识等方面纷纷猜测,最后支老师揭开了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秘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想这一环节的价值在于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时的方法、技巧,并且引导学生读书时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4.读出你心中的滋味:如读出你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坏时的“酸味”,读出宇航员看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读出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他寻的“苦味”……(支老师的朗读指导如同指挥交响乐,他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着读出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一方面用他那指挥家般的手势将学生带到一浪接一浪的如痴如醉的朗读中。

5.引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真情涌动,读得有滋有味,场面令人感动。)

第二课时

三)、写出情趣

1.梳理课文内容,将全文大致划分为五部分。(支老师的课处理这一环节时几乎都是“浮光掠影”的,用时近似吝啬。我想一者是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课文层次的把握已成竹在胸;一者是支老师从不为分段而分段,避免了繁琐的分析。)

2.给每一部分写一个抒情的句子——“把你心中的酸甜苦辣写出来;写得好,老师要奖励。”(支老师以此来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写段意,效果又远远大于分段,这一招令人叫绝!加之他“鼓惑”的语言,学生跃跃欲试。)

3.展示、“出版”、赏析句子。(支老师让学生以抒情的语气在全班展示自己所写的句子,选取写得好的“出版”在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让学生在“名句”后署名,然后朗诵给全班听。此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4.赏析“抒情散文”。(这是点石成金的设计,支老师将黑板上的五组句子稍做添改后连起来,耍戏法般变成了一篇“抒情散文”。学生又惊又喜,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课堂又掀高潮。支老师又让其他学生把自己的五个句子也改作一篇散文,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二、朴朴实实地激励,快快乐乐地交流。

文本的整合,才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全方位思考,思考得深入,把握得全面。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孙老师的课堂激励性评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思考。故事中,感情朗读中,激励交流中学生快乐积极走进李白,对话了李白,感悟到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李白是人,是普通的人,是丰富情感的人。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用到激励性评价,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学生多多被激励,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积极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更亲近于老师了,因为老师是尊重他们的。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协调好了师生的关系,教学才会在快乐中师生激励前进。

三、轻轻松松地学习,自自然然地了悟。

特别有感于陈金龙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这是一首小诗,也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作者是彭邦桢,著名的湖北籍台湾旅美诗人。全诗内容如下: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小诗,语言质朴、真挚而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主题,围绕“看月亮思故乡”一句展开教学。而后又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陈老师真诚的从自己的名字谈起,自然进行语文训练,说到自己的乳名,想起故乡,亲切自然风趣娓娓道来,仿佛不是在课堂,是和孩子们在快乐语文游戏中学习,那0是什么?说读月亮的诗,师生配合写《月之故乡》诗句,二行诗的放入,改写诗句,以作者生长线品读诗句,自然流淌中,轻松诙谐中进入诗心诗情,入情入味。

师:这是原文中的诗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老师把它们稍作修改,你们读读看。显示——他乡一个月亮,故乡一个月亮。

生:放声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谁能模仿我来改改以下的诗句——“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生1:故乡一个月亮,他乡一个月亮。(与老师上述诗句颠倒而已!)

师:颠倒老师的话也是一种智慧!

生2:他乡的月亮在水里,故乡的月亮在天上。

生3:一个在故乡,一个在他乡。

师:智慧的孩子总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事来。

生4:他乡的月亮在天上,故乡的月亮在心里。(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师:多好的诗句啊!大家改的是你们自己心中的故乡,作者彭邦桢心中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呢?

师介绍作者简历:湖北省人,十五岁时开始写诗,少年时代便在家乡黄陂县颇有诗名。1938年流亡恩施。1944年二十五岁时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1946年随军开赴台湾。1973年,移居美国。(通过地图显示,了解诗人的流亡路线。)

…………

师:从恩施到印度,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流亡的日子,引读“看月亮,思故乡。”

师:所有的心情都包含于这六个字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生放声朗读。

师:从印度到台湾,一程山、一程水,多少的艰辛在其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生再次放声朗读。

师: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诗人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他在一个月圆之夜,遇见了一位家乡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

师:把他这些都融入在这六个字里,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

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师:再看这六个字,你会怎么读?

生:……

师:乡愁一直记于诗人的心中。再来看看诗人的游子生活:

1938年——恩施;1944年——印度;1946年——台湾;1973年——美国。

师: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

生:……

…………

师:欣赏这首带着乡愁和乡思写下的诗,一首悲伤的诗,一首揪起人心的诗。播放歌曲《月之故乡》,教师动情歌唱。

师:当我们再次看故乡的那轮月亮时,你还把它仅仅当作一轮月亮呢?老师也即将赶回我的故乡了,在你们这能不能找到故乡的感觉呢?

学生掌声想起……

陈老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是这堂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好好去锤炼的地方吧!

后来陈金龙老师激情演讲到,要让课堂有效性,作为课堂首席的教师必须做到:

1、尊重文本。尊重文本从尊重作者开始,进入作者的情感里才能读出文本,读出心里,教出心里。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教师首席的带领下进入作者的心里,进入文本文字的温度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着文字的温度,用心灵与作者心灵碰撞,课堂中学生心灵滋润了,丰盈了,成长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有效的。

2、尊重课堂。真实才是好的课堂,课堂有几份真实才有几份效果。是的,只有真实,才会去了解学生,才会以学生为出发点,才会关注学生的生成,才会把握学生的生长点,才会真正做到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只有真实,课堂上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拔节。

3、尊重自己。作为课堂上的老师,你的自信传达着自信,你的积极传达着积极,你的尊严传达着尊严。老师要活出自我,活出自尊,活出自己的风采。没有玫瑰的娇艳,也要有南瓜花的从容实在。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11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习作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长期以来,习作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愁教,学生愁写。

我们的教材编排顺序是学习四篇课文后写一篇习作,虽然规定写的这篇习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课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构思、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的渗透,但学生写起来还是“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法。勉强写出来的习作有记流水账的,有东拼西凑的,有完全抄袭作文书的。总之内容空洞,毫无感情,甚至选取事例根本与主题不符,“驴唇不对马嘴”。我们曾有过疑惑,想去寻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为困顿于此,踌躇于此的我们开启了一扇天窗,临朐县的习作教学改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的关键期,在作文教学中无论什么问题的习作,都来源于学生亲身生活的体验与实践,没有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接轨,学生就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他们每所学校都深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然后根据制定各个年级的具体习作目标,构建年级序列主题。学生的天性是玩,于是他们就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游戏和活动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师把生活搬进课堂,和学生和面粉,包饺子;做游戏,掰手腕„„凡是教师们能想到的游戏、活动,一个不落的搬进课堂。在师生花样繁多的玩乐中,学生爱上了写作。是啊,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过后,谁不想一吐为快?学生在玩后写出了精彩纷呈的作文,教师在玩后把这珍贵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整,并把>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品德课、体育课的部分活动整合进语文课,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课程体系。根据生活化习作先玩后写、玩中点拨、赏评提高、自由展示的过程与原则,他们开发了三种主要课型: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习作展示课。

在优秀课例展示环节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魅力。张玉霞老师的“本真习作”教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以绘本为载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读>故事,抓住细节边读边思,理解故事中猫的形象,以文学的个性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习作能力。引导学生捕捉并梳理读写结合点,大胆想象,学会具体而有条理的表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孙传红老师的“主题习作”教学——《创意时装秀》是以一次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激发学生自信、畅快、真切的表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表达能力;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教学课堂展示——《一件难忘的事》是一节习作指导课。教师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回忆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搜集有关名言警句、古诗词、好词佳句。课上首先指导学生抓住习作要求中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想想什么样的事才算难忘,;接着指导写作方法,交流回忆难忘的事情、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你想用什么事表达什么情感?开头、重点部分、结尾分别想怎么写?);然后口述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开始写作;最后赏读、赏评。这样的习作课学生能不喜欢吗?素材来自生活,“我手写我心”,情感在交流中自然迸发,启迪在文笔中流淌而出,这样的教育,学生还会情感缺失吗?

我市举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活动 篇12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议学习体会

诸城林家村小学 郭娟

2013年4月18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诸城实验小学主办了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机会参加了此次学习,专家报告、成果介绍、经验交流、学校参观,让我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内心深觉这次不虚此行,受益颇丰。现将此次学习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家报告闪耀智慧

今天的报告,陶继新老先生从“近道习作,开启幸福之门”为我们讲述习作之道。他从“谈玄论道”、“离经叛道”、“以术思道”、“以质求道”、“入道审美”五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入道审美”中,陶老先生用心灵定位为我们讲述了“忙碌而心灵释然”的畅快。当下时代,人们都在忙碌中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安静和享受,太过功利的束缚让人们早已迷失自己本有的超然,而唯有心不忙、心不乱方能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和谐,生活的自由。陶老先生指出:不着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写作方面,他指出写作之道即游刃有余于写作境界中的生命规则。疏离经典、心灵浮躁、语言雕琢、内容虚假、生活贫乏都违背了写作之道。标题是内容的浓缩,要起一个引人注目又紧扣文章内容的标题,如《刻者惨淡经营,笔者织锦成文》、《真法不落实相》等。语言要自然化,从容述说,不可过于修饰雕琢,失去自然本真。内容要具有特殊性、思辨性,要有感情的投入,文字才会生动。陶老师对于大师的解读,如《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著名人文学者赵玲玲访谈》等,无一不体现着思想的深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入道的前提要博学,而且知道如何才能博学。只要心灵安定,在办公室、家里、飞机、火车或轮船上都可以读书和写作。生命中的磨难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是写作的独特素材。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陶老师在写作时非常注重内在的和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生活很有规律性,才有清醒的头脑写作。

“道”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但需要我们自己迈进去。陶老师的报告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近“道”之路。人生境界,游艺审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陶老先生讲课,是一种享受。听陶老先生论道,是一种淡然。解读大师智慧,让我们思想深邃。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形成自己的教学之道、生活之道,亦非难事也!

二.成果介绍精彩纷呈

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声情并茂地“读”,聚精会神地“思”,七嘴八舌地“议”,畅所欲言地“说”,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焦虑,解决学生“没得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目的。为了保障“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顺利实施,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注重过程的训练,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阅读,引向教材。

纪永梅老师的“整合·梯度·序列”习作体系构建之实践探究,三次实践领悟到“读写真谛”:连词成(句)段,放飞想象;重组教材,读写互补;整本书阅读,形成读写课程。四大策略实现“序列构建”:整合习作目标,让目标形成序列;整合习作内容,让内容形成序列;设计训练梯度,让训练体现层次;强化阅读支撑,让阅读有序开展。五项原则,确保了习作成效:目标设计要灵活,内容设置要系统,习作要求要合理,读写结合要紧密,实际教学要创新。

孙传红老师主题习作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主题习作的课程,让学生“有米可炊”,从低年级道高年级开发了几个序列主题:走进生活、校园记事、活动开路、学会感恩、与书为友、感悟生命、毕业前夕。开设主题习作指导课,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表达,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位老师的习作教学都各成体系,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妙笔生奇花,佳作放异彩”,解答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每位老师的体系中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方法上更科学多样,让每位学生都乐于习作。

三.经验交流含英咀华

密州路学校徐俭堂校长作了《踏着“读思议说”旋律共舞》的经验交流,主要讲了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的研究探索,借助“读·思·议·说”教学法实现三个目标:举办“读书节”,实施“风华少年”评选活动,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落实海量阅读计划,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目标;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实现“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在其他同学的交流议论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文章立意、材料选择、写作方法,最后通过课堂口述作文,展现学生思、议的结果,把习作课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还学生习作自主权。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把说“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说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段是仿说:也就是复述大意、简单讲述,主要是培养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中年级阶段是真说:也就是简要转述、清楚明白的讲述、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三思而后行”的习惯。高年级段是演说:也就是充满激情、富有勇气、目标明确、感情真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问题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敢说、能说、会说。

实验小学校长徐淑萍作了《“读写结合,知行合一”实现习作教学整体着陆》的经验报告,针对学生积累的素材不会学以致用,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实施了以下策略:一是转变传统观念,尊重童心,让学生言之有“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出真实的自己。真实并不等于“真善美”,但是说真话,是最基础的作文之美,最真实的人性之美,“真实的缺陷远胜于完美的伪圣”。二是改变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让学生言之有“法”。创立了“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完善了“语文三级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法,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如:预习过关课要写出课文主要内容,作简要批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感悟能力;字词读写课上要连词成段,;课文品读课上要片断练习,拓展阅读课上摘抄或写读后感;主题习作课上紧扣单元主题,学习和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综合实践课上组织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可写活动过程和感受。六种课型,大量读写贯穿始终。三是风度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让学生言之有“物”。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图书资源,实现时时读、集中读、课前读、亲子阅读等方式,积累语言。完善课程体系,自主编写校本教材,成立学生社团,多彩的学校生活,拓宽了写作背景,提供了丰富素材,丰富了学生体验。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发表习作,让学生言之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有班级主题帖、班级报刊、校刊、校外刊物等。五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序列,让作文教学有本可依。寻找读写结合规律,整理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点,整理写作序列,开发校本课程,打磨了练笔课、主题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三类课型。

文化路小学王洪珍校长作了《源于童年的诗性智慧—儿童诗教育的追梦之旅》经验交流,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等理念的鼓舞下,文化路小学的师生、家长踏上了作诗的追梦之旅。晨诵诗歌,选择金子美玲、泰戈尔、纪伯伦、狄金森、顾城、谢尔等人的经典诗歌,制成课件,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此外,精选薛瑞萍的《日有所诵》六册,每年一册,日日诵记。午读童书,孩子可以在规定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班主任也可以为孩子集体借书,支持学生把家中的书带到学校传阅。暮省写绘,下午放学前二十分钟举行暮省活动,孩子们可以写儿童诗,提倡学生为自己的童诗配插图,成为写绘作品。每个班级都有童诗集。每学期组织语文老师上童诗教学研究课:每天从语文课中拿出五分钟时间,有计划进行童诗教学,把课文改写成诗或续写诗,将课本上的古诗改写成儿童诗。每两周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专门的童诗欣赏、写作教学。普及训练方法,可以是图画联想、可以是实物联想,可以是材料或话题联想,想象成诗。学习诗意表达,简洁而隐晦,简单却深刻。不提倡凭空造诗和写古体诗。“一个活动一首诗”,活动是童诗创作的主要素材,如升旗诗、入队诗、风筝诗等,学校也会开展各种诗歌比赛。童诗的教学起源于作诗,成功于做人。以童诗为起点,开展了系列童诗育人活动,把写诗和做人结合起来。

三位校长的介绍,都把自己学校的特色展示了出来,并把开展特色的过程进行了条理而比较细致的说明。无论是“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还是“读写结合”教学,抑或是儿童诗教育,每一项中都包含了大量真知和实践,满满的都是经验。我们从这些经验中掘取一二,都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学校参观叹为观止

十八日下午参观的是实验小学。来到实验小学,灵动的小小讲解员为每位参观者呈现了精彩的校园文化讲解。“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定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六大文化主题构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每种文化如同树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出了硕果累累的春天。因此,校园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用“知识树”的结构图诠释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学校的“少年书画院”。进入教学楼二楼,整个大厅用学生作品构成了一个大型书画院。学校校本课程、课程执行手册、年级书香特色、班级主题贴、班级班刊等学生作品都装订成册,记录了学生的快乐和成长。几百册作品集将一个学校的贴心教育载入历史。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成就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更激发了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

在少年书画院的参观中,我发现了几个教育细节: 细节一:更新作文本。当很多学校继续沿用最普通的黄色薄皮作文本时,诸城实小人早以用大硬皮习作本来留下笔墨了。高品质的作文本像一本本大书排放在展示台上。翻开里页,学生习作篇篇字迹工整,教师批阅篇篇句句斟酌,有的学生甚至还配上了“自制知识树”。这样的作品才能称谓书,才能被学生乐于书写、用心珍藏。

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学生的美文剪报本和作文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大的作文本作为美文剪报本,把报刊杂志中好的文章剪下来贴到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用四开的图画纸制作作文报,作文报上图文并茂,可以写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抄写别人的佳作,还可以写习作的方法、技巧,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等都可以写如作文报中。不管是剪报本还是作文报,都让阅读和习作变成一件有趣而生动的事情。

细节二:校本教材配执行手册。

实小有丰富的校本课程,《主题习作课程》、《美丽数学课程》、《快乐英语课程》、《美术课程》、《师爱课程》、《文明教育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从结构框架到内容安排都做到了具体细致。而如何将这些课程认真落实,诸城实小的教师们又为每种课程配备了执行手册,这样的执行手册为每位教师上好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和帮助。这是多么人文的教育智慧!

细节三:班刊创办展班级风采。

班级是见证学生成长奇迹的地方。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唯小家争奇斗艳,大家方姹紫嫣红。班刊中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班级的精彩瞬间,家长的教育智慧,这是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共同诉说心声的地方。大家把心放到这里,用笔绘制情感蓝图,共创属于自己的营养盛宴。

此外,教师下水文、班级佳作集锦、班级诗集等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让人眼花缭乱,实验小学的特色不得不让人叹服。翻看了那么多学生的资料,还有一大感触便是几乎每一个学生的书写都是那么认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不仅认真,字体也非常漂亮。我想,这与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写字课是分不开的吧。

一个小时的参观,真有些匆忙。做不到深入研究,但是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创优争先动员讲话下一篇: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