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教学

2024-07-24

小学语文如何教学(共12篇)

小学语文如何教学 篇1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 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信息, 而信息的获得又主要依靠阅读来实现。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 拓宽知识面, 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 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线教师, 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使识字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呢?为了让学生多识字, 并且不把识字作为一种负担, 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 乐意识字,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 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 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 自然会学得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 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地我发现,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 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 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 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 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 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和认识。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 “横”要平, “竖”要直, “撇”出尖, “捺”尾大, “提”向上。除此之外, 写这些笔画时, 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

三、掌握几种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 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中的规律, 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具体如下:

1. 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 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 如“禾、木、火、米、又、失”等。

2. 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 “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

其中“牛、车”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

3.“几、月”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 笔画有变化, 如果“几”在汉字的上半部时, 第二笔是“横折弯”, 如“沿、没”。

如果它在汉字的下半部, 那原来的笔画就不变, 如“亮、抗、坑”。“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 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 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联系生活识字。

1. 创设生活场景, 营造识字氛围。

新课程中有许多识字课, 都与生活紧密相连, 上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轻松地识记汉字。如:上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自选商场》一课, 我就把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等带进课堂, 充分地营造了生活中那些自选超市的情境。布置好后, 我请了几个学生当营业员, 给物品进行分类, 使超市的摆放井然有序。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当顾客, 进行挑选物品、购买物品的活动。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相应的货物, 学生想要找准货物, 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这样, 学生挑选商品的行动就变成了他们识字记字的过程, 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再如《菜园里》一课, 我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 再在黑板的前面摆放上各种蔬菜, 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一样。上课时, 我请学生走出座位,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 熟悉蔬菜后, 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贴标签就必须要认字, 这样自然地认字, 学生就好像在菜园里劳动一样, 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2.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 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 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 为了增加趣味性, 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 我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 制成识字本, 带回学校交流、展示。

五、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 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1. 用顺口溜识字。

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 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 水清清, 请你来, 做事情, 太阳升, 是晴天, 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 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 生动有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 根据字型的特点用谜语识字,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 学习“飘”字时, 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 “西二小, 真轻巧, 风一吹, 它就飘起来”。孩子们哈哈大笑, 很快就记住了“飘”。再如教“坐”字时, 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 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再问:“你们现在是站着, 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 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 字型与字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

六、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 寓教于乐。

例如, 识记“网、运、展”这三个字, 我先用课件出示这三个字所在的句子, 指名朗读, 然后进行学习。方法:小游戏猜一猜。猜“网”字, 我读字, 学生找卡, 说说是怎么猜出这张卡是“网”字?读句子———蜘蛛为什么忙着织网?你还知道什么网?练习组词。猜“运”字, 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还可以运什么?用什么运?联练习说话。猜“展”字, 做展翅动作, 了解伸展的意思。同桌一起想办法识记, 看谁记得快。这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要学的生字,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如何教学 篇2

史家畔中心学校

陈莉

联系方式:***

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潜心解读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潜心解读学生,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现有的生活体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

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一句话“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长”字你还能用什么字来代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改成“钻”,我说:“这真是一朵顽强的荷花啊!”有的说改成“伸”,我说:“这一定是一朵睡眼惺忪的荷花,伸着懒腰出来了。”有的认为改成“冒”,我的评价是:“我真佩服它的勇气,它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更有趣的是还有个孩子用了“爬”字,我“夸赞”他说:“你面前的荷花还没长大,你要对它加倍呵护啊!”孩子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到用“长”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但孩子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绽放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情趣。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 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五、给学生肯定、中肯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平常的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所以,教学评价不等同于考试、测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特别慎重,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应该考虑到语文人文性特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作好自我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语文阅读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00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课堂?曾几何时,当我们走过小学校园的时候,匆匆的脚步总是被郎朗的读书声吸引,并为此驻足。然而,随着教学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读书声几乎从小学校园消失了。笔者以为,无论多么花田锦簇的课堂,多么热闹活泼的教学,如果没有了郎朗的读书声,那就是语文教育的失败。那么如何点燃起小学生阅读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步入文学的世界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常用的策略,愿和各位同仁商榷。

一、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重在培养,兴趣也重在养成。小学生阅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从读图抓起。在小学生眼中,图形符号更具有吸引力,他们甚至是以读图的方式来初步认识汉字的,所以才会出现小孩子写字如画字的现象。而这一点正说明我们汉字的起源,正是来自绘画。可见,汉字和图形本身就有自然的联系。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模仿作用来进行。大人在孩子面前多读书,小孩子很容易无意识地模仿大人,当他们看到大人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时,他们也会像模像样地找本书读起来,甚至可能书都是拿反的。但这种行为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家庭熏陶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课。现在许多家长在看着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自由地去玩,自己在沙发上玩手机。更有甚者,家里喝酒打牌,任凭孩子自己去玩,大人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等到他们能拿起手机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拿起书本。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从家庭熏陶做起。如在晚饭后,父母都坐下来看书,或者拿出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看,就能静静地坐下来阅读。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给孩子一个浓郁的阅读氛围,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离不开必要的引导。 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中,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必要的引导是决定学生阅读走向的方向标。引导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阅读习惯方面,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能趴着或歪着身子阅读,也不能在光线阴暗或者过于明亮的地方看书。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读书前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读书前洗手为是为避免把污垢弄到书上,读书后洗手为的是不把书上的细菌吃到嘴里。这些读书的小细节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所选择,碎片化信息、颠覆经典和解构英雄的漫画应该严加控制。一味的搞笑往往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回避,这对小学生思想观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选择具有传统美德和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故事和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活泼的读物,以开阔眼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让学生爱上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的第一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朗读读出语言的美。小学生阅读一定要从朗读开始,这不仅是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还是出于阅读方法的考量。优秀的主持人都曾经公开进行过朗读表演,声情并茂、宛转悠扬、准确到位的朗读是检测作品理解度的有效手段。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做出不同的停顿和不同的语气处理。反过来讲,大声的朗读也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示范,给学生展示朗读所表现出来的美,然后让学生尝试在自发的朗读声中学会控制节奏,把握重点。

其次,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要加强引导,更要激发其积极性,适时展开读书比赛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刺激他们把阅读放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全面把握,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在引导的角度、坡度、难度等方面富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通过写作促进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目的,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写作能力。所以,语文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在一起。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没有目的的旅程,时间久了就会让旅行者感到疲惫不堪,再也难以进行下去。而且,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所阅读所得运用进去,让他们感到因为阅读带来的实际功效,他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喜欢阅读。

三、让学生善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工作就是对学生阅读技巧的练习,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远大的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懂得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书中的话有所辨别和借鉴,而不是盲目地附和。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独立的读书人形象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有的人读了很多年的书,最后成了书的奴隶,凡是书上写的就以为是正确的,达到了迂腐的地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引导的设计应更具有艺术性,通过艺术性、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以有感情的朗读对阅读教材的词句、篇章进行仔细品读,把握阅读文章的内涵,在阅读品味中去感受世间美好的情感,塑造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科学处理上。首先,既要保证每天适量的阅读,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又要避免兴趣一上来就置其它于不顾,而一头扎到书堆里,影响到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其次,阅读要选择恰当的读书时间。一般来说,早晨适合朗读。一天刚刚开始,睡眠中淤积的浊气,可以在大声朗读的同时释放出来,同时呼吸新鲜的空气。早晨起来大脑得到了良好的休息,体力充沛,也适合大声朗读,让耳朵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晚上的读书则适合默读,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不同类别书籍的处理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是广泛的,如果只是读一种书就显得不够,喜欢的种类多了,就容易丢三落四。这些都需要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有的书需要认真研读,需要做笔记,而有的书只要浏览一遍就行,还有些书可以买来放在书柜里等到需要的时候查阅资料。

参考文献:

[1]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篇4

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学过程是依赖传统的教材和教师授学模式, 还是以学生为主角面向生活和实践。我认为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 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积少成多的课程, 学生不可能快速地掌握语文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积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基础知识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石, 在此基础之上,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的实践,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点点滴滴地学习语文。当学生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习知识的时候,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培养兴趣, 积少成多

小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 很大程度是由于初学阶段难学的汉字和拼音, 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没有耐性的, 只让他们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老师在讲台指着黑板上的拼音和汉字机械地跟老师读记, 这种方法成效不大。

小学生接受具象型事物的能力强,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的普及应用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充满童趣的识字拼音图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培养其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中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积少成多地掌握汉字和拼音的识、读、写。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语文学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没有牢固的基础是不会万丈高楼起的。

二、制定学习计划,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制定计划, 没有学习计划, 即使目标近在眼前也无法达成。

学习无序是学习的大敌, 对于语文这样一门灵活性很大的课程来说, 制定学习计划是必要的。语文的学习可以分为字词的识读写、句段章的理解与朗诵、修辞的应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等, 这些内容是综合在一起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 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计划, 对各个部分的学习分开掌握, 继而综合深入理解。

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的方法掌握了, 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顺利了, 自然不会对语文感到厌恶。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三、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小学生年龄偏小, 还不能真正地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带给自己的各种感情,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生活、自然、社会、人类的感情等, 以此为契机,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 激发他们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

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 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 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踏青、去烈士陵园祭拜英雄、去养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 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些都是在语文课堂上体验不出来的, 但是这些又都可以回归到语文课堂上, 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成为学生的生活体验。

四、语文教师的角色和素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他们行为模式的原型多是和他们接触的较多的人, 而老师恰恰就是这些人中较突出的一个角色。

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能够被别的老师看出来这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呢?因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自己老师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对教学精益求精;同时还要拥有高尚的师德, 爱护学生, 对学生真心实意。

语文教师的修养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广博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指语文老师要有人格魅力, 学生第一眼往往不是被教师的知识水平所吸引, 而是教师的气质, 只有这种儒雅的气质使学生折服、钦佩, 学生才会产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期待。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趣味作文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0-02

作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混沌一片,走投无路”。从目前的现状而言,作文教学是老师头疼、学生更头痛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破钢笔头”,或干脆“索然无味,面目可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多种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1.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需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积累材料,不但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兴趣,还要培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处处可观、处处有素材。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叶落、四季变迁、花鸟虫兽、山川河流等事物,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想,他们就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找到写作素材。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后,引导他们背诵课文中描写雪的内容,恰好几天之后,也下雪了,我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体味自己在雪中的感受。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描写雪的句子来。随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不少学生会把课文中描写雪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写出了雪中的校园之美及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好奇喜新、爱玩好动的天性,我还组织学生养花种草,饲养蚕、小蝌蚪等小动物,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讲述比赛,看谁观察得最仔细致,讲得最生动。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2.强化训练,加强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锻炼学生构思成文的能力,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或者午读时间要求学生讲一则寓言或一个小故事,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有头有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注意看书收集素材,以便在训练中“大显身手”。通过这样的口头表达训练,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每次的训练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组织口头发言。比如要求他们推荐一本读物时,既有概括介绍,又有重点评析,在重点评析时,可以读读讲讲。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阅读,找重点,抓关键,进行概括归纳,既运用了语文课及其他学科所学的有关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3.激励评价,在批改中给学生以信心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然而教师批改、教师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然而,处处以教师为主题,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再说,由于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因而,虽然教师评改花了不少心血,但收效不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习改文,在改文中学习作文。教师可先示范评改,把修改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渔,然后采用师生共同修改,同等水平的互相改,小组集体改,放开手脚让学生自我修改等。每次作文之后,我坚持让学生互评互改,而在互改之前,我则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让他们改有所依,教给学生一个评改的标准,再让小组内交换作文互相阅读,读后初步修改,然后交流修改意见并写出习作点评,应尽可能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在批语中给予激励评价,哪怕是写作中的一个句子,都不应放过,让学生真正的感到写作的乐趣。在互评互改后,我让他们再次阅读自己的习作,及时表扬改得好、有进步的学生,并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发现自己本次作文的优缺点,还将自己的习作水平提升到另一更高层次。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多读多思,促进阅读带动写作

古人云:“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读是写的基础,要使学生有材料可写,阅读是关键,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学生的写作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阅读的范围广,拥有的材料多,写作时,便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否则便会捉襟见肘,左右为难。因此,我从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多读、熟读,利用课前5分钟、晨诵、午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分享美文、讲故事、谈天说地、读书汇报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切实看到读书有用武之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有教育启发意义的优秀图书,鼓励学生读些国内外的文学名著,像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小说等。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做到读有所获,从而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正迁移。加强对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加强读写结合的指导,如:摘录精彩片段、根据原文改变故事、续写故事结局、写读书体会等。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头脑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存宝贵的财富,写作起来可以顺手拈来,妙语连珠,从而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5.坚持日记,鼓励学生自由练笔

多渠道地进行练笔训练。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因此,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练笔。如: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日记两至三篇;搞了课外活动以后,练习即兴写作;坚持写读书笔记,还可以写身边的小事,写班级生活,写社会人生奇遇和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不会没东西写,从而激起了对作文的兴趣。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我就是这样狠抓了平时的积累、练笔、并抽出时间阅览学生的日记,树典型,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

一、教师要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在班级里是一个弱势群体,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感到自卑。如果教师对这些后进生表现得漠不关心,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没有希望,仅有的一点上进心也会消失殆尽,对自己自暴自弃,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对待教师的时候也会有敌对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待后进生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爱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结合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学习重新燃起新的希望。转差培优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功,对学习后进生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原因和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善于创设情境条件,激发学生上进,帮助学生进步。如我班的李超同学,家庭比较溺爱,好动贪玩,没有毅力,作业马虎潦草,错误迭出,学习成绩很差。刚开学时,家长曾到学校埋怨老师“没教好”,要求转学。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贪玩,基础不好,有进步的愿望,没有进步的毅力,一遇困难,立即退缩。家长又怕孩子吃苦,认为现在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对孩子要求不严。于是我就从手把手的补课辅导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解启发,耐心细致地诱导鼓励,优先批改他的作业,对他的作业尽可能当堂面批,随交随改,错误处尽量不打“X”号,以免挫伤他的自信心,终于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满意。在本学期召开的家长会上,他的家长主动发言,对我的耐心教育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

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更是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书本“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谁都知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可见,教师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质疑。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开展综合性阅读。语文综合性阅读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内涵,要想在这个课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通过强化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沟通,加快语文综合性阅读思路的建设步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转化学科边缘,优化学科渗透,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阅读的内涵、特点、方法与技巧,从而有效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提升语文素养,为素质教育增光添彩。

2、指导学生不同的阅读经历。精读:精读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学生要做到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不但要了解表面的意思,还要领会其深刻含义,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课文的中心意思等。精读要达到咬文嚼字、融会贯通,透彻明了。略读:略读不求细,注重抓大的方面、抓要点。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轮廓,大体知道课文的结构、题材、表达的思想、重要段落。

四、站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教学工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但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看,人的发展并不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因为发展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因素是人的生长;另一个因素是学习。所以严格地说,教育的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笼统的所谓发展。一般地说,学习的结果是人性的变化。人性的变化,从其设计的范围或领域而言,有认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性格方面的;从程度而言,有暂时的和相对稳定的,有能保留终身的;从方向而言,有积极向上的和向善的,有消极不良的和向恶的;从心理测量角度看,有内潜的,不可直接观察和策略的,有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和策略的。教师应从上述不同方面研究学习结果的形状,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提高心理学知识。例如,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背范文。假定两名学生都按教师要求背出了范文,从外显的行为看,这两名学生的学习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如果两名学生中一名不仅能背诵课文,而且能深刻理解课文,另一名学生只能机械背诵,而不能理解,那么这两种学习结构的性质显然是不同的,前者能持久保持,后者极易遗忘。而且上述学习结果的差异很可能导致不同后果,前者因学习效果良好而导致乐学,而后者因学习效果不佳而导致厌学。

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对于辅助的形象,人们最初只能笼统地研究。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总是要分门别类的研究。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初人們对疾病了解很少,医学对疾病只作一些笼统的描述,随着医学发展,分门别类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和深入,分门别类研究的结果使医生能对不同的疾病开出不同的处方。同理,学习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哲学心理学和早期的科学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是笼统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才开始意识到学习结果有不同的类型。心理学对学习结果作分类研究就像医学对疾病作分类研究,找到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色,以便为不同类型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实施具体的教学措施。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7

1. 理解语言和文章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语言贫乏,是造成他们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相比,有的时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习作所要表现的恰恰就应该是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如果依据他们的认识能力,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去拔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加上得力的、足够的语言训练,可以使他们对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更加准确乃至于更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习作也许就不会感到太困难。

作文教学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怎样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阅读积累。怎样写涉及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涉及积累语言,语言的积累不仅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的词汇,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而且要有对语言比较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以上这些,不是作文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作文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大量的时间是用来让学生动笔去写的。当然,作文课上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作文课毕竟不是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作文课上企图对学生系统地传授写作知识是不可取的,那种急功近利的采取所谓习作例文的方法或给学生开一个本次写作所需使用词语清单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这样的读写结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而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有关写作的知识和技能,语言的积累问题,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解决,但恰恰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这一处,目前尚未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依然是一片空白,一片苍白,是一个软肋,是一个薄弱环节,是一处本应硕果累累却长期未得到开垦的处女地。这样大的一片空白,用作文教学去填补,教师们感到力不从心。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而有关立意、选材、层次结构等写作知识应该是小学生化了知识,所谓小学生化了的知识,就是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能力语言来表述。比如,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这样的概念术语解释为围绕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

2. 注意挖掘文本内蕴,增强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我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地读,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我提问: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3. 基于生活体验而创设情境。

“行是知之始”。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大潮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我利用本地三面临海的有利条件,课前带着孩子们来到大海边,亲眼看看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亲耳听听潮声,亲身感受大潮的气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接着,再回到课堂,展开一次交流会,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看到的大潮。然后,学习课文就比较轻松了。不经意间,学生就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了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由此可见,创设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情景,能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这样既是一种欣赏,又能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语文阅读 篇8

一、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重在培养, 兴趣也重在养成。小学生阅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 从读图抓起。在小学生眼中, 图形符号更具有吸引力, 他们甚至是以读图的方式来初步认识汉字的, 所以才会出现小孩子写字如画字的现象。而这一点正说明我们汉字的起源, 正是来自绘画。可见, 汉字和图形本身就有自然的联系。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可以通过模仿作用来进行。大人在孩子面前多读书, 小孩子很容易无意识地模仿大人, 当他们看到大人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时, 他们也会像模像样地找本书读起来, 甚至可能书都是拿反的。但这种行为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家庭熏陶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课。现在许多家长在看着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自由地去玩, 自己在沙发上玩手机。更有甚者, 家里喝酒打牌, 任凭孩子自己去玩, 大人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 等到他们能拿起手机的时候, 他们绝不会拿起书本。所以,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从家庭熏陶做起。如在晚饭后, 父母都坐下来看书, 或者拿出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看, 就能静静地坐下来阅读。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 给孩子一个浓郁的阅读氛围, 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离不开必要的引导。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中, 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必要的引导是决定学生阅读走向的方向标。引导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阅读习惯方面, 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 不能趴着或歪着身子阅读, 也不能在光线阴暗或者过于明亮的地方看书。除此之外, 还要养成读书前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读书前洗手为是为避免把污垢弄到书上, 读书后洗手为的是不把书上的细菌吃到嘴里。这些读书的小细节非常有必要, 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教师要有所选择, 碎片化信息、颠覆经典和解构英雄的漫画应该严加控制。一味的搞笑往往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回避, 这对小学生思想观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应注意为学生选择具有传统美德和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故事和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活泼的读物, 以开阔眼界,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让学生爱上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 朗读读出语言的美。小学生阅读一定要从朗读开始, 这不仅是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 还是出于阅读方法的考量。优秀的主持人都曾经公开进行过朗读表演, 声情并茂、宛转悠扬、准确到位的朗读是检测作品理解度的有效手段。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做出不同的停顿和不同的语气处理。反过来讲, 大声的朗读也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一方面,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示范, 给学生展示朗读所表现出来的美, 然后让学生尝试在自发的朗读声中学会控制节奏, 把握重点。

其次, 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要加强引导, 更要激发其积极性, 适时展开读书比赛活动, 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刺激他们把阅读放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全面把握, 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问题, 特别是在引导的角度、坡度、难度等方面富有针对性, 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 通过写作促进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 不可分割。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目的,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其写作能力。所以, 语文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在一起。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没有目的的旅程, 时间久了就会让旅行者感到疲惫不堪, 再也难以进行下去。而且, 进行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所阅读所得运用进去, 让他们感到因为阅读带来的实际功效, 他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更喜欢阅读。

三、让学生善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工作就是对学生阅读技巧的练习, 同时, 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远大的目标,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 懂得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对书中的话有所辨别和借鉴, 而不是盲目地附和。在读书过程中, 让学生保持独立的读书人形象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有的人读了很多年的书, 最后成了书的奴隶, 凡是书上写的就以为是正确的, 达到了迂腐的地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引导的设计应更具有艺术性, 通过艺术性、创造性的引导, 带领学生以有感情的朗读对阅读教材的词句、篇章进行仔细品读, 把握阅读文章的内涵, 在阅读品味中去感受世间美好的情感, 塑造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科学处理上。首先, 既要保证每天适量的阅读, 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又要避免兴趣一上来就置其它于不顾, 而一头扎到书堆里, 影响到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其次, 阅读要选择恰当的读书时间。一般来说, 早晨适合朗读。一天刚刚开始, 睡眠中淤积的浊气, 可以在大声朗读的同时释放出来, 同时呼吸新鲜的空气。早晨起来大脑得到了良好的休息, 体力充沛, 也适合大声朗读, 让耳朵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晚上的读书则适合默读, 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

善于阅读还表现在对不同类别书籍的处理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是广泛的, 如果只是读一种书就显得不够, 喜欢的种类多了, 就容易丢三落四。这些都需要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学习阶段, 应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 有的书需要认真研读, 需要做笔记, 而有的书只要浏览一遍就行, 还有些书可以买来放在书柜里等到需要的时候查阅资料。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 1998 (2) .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9

一、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语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更是如此。善于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就会拥有许多有趣的作文素材。写作文需要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可以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世界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很多小学生写作文, 千篇一律, 缺少新意。原因就是现在的小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发现生活, 放学回来写作文, 打开电脑手机百度搜索, 或是翻翻作文书直接找素材, 这样的方法怎么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呢。因此, 老师要教育学生,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每一个东西,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中思考, 思考清楚以后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

举一个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作文例子———我的老家, 这是苏教版课本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那么这篇作文应该如何让小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来找思路呢。首先, 让小学生们放学回家以后, 仔细观察家里的布置、摆设, 包括有意义的家具等等, 这是老家的环境。其次, 仔细观察了解家里每一个成员的外貌、性格, 也可以记录下一些家人之间的有趣的事情, 这是老家的家庭成员。最后, 可以观察一下房子外面的有何建筑啊, 树木啊之类的标志性物品, 使整篇作文更加有趣。观察完以后仔细记录下来, 认真思考, 理清思路之后, 开始写这篇作文。

二、滴水穿石, 注重积累

想必小学生们都明白滴水穿石的故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坚持的去做就会成功,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平时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表达能力不强, 成语、歇后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等都是非常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答案就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一, 可以利用日记积累。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加强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老师们可以一周布置三到五篇日记来训练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其二, 好词好句积累。老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准备一个本子, 每天都把自己认为优美、有趣、有意义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 可以是成语、歇后语, 也可以是名人名言, 唐诗宋词。每天通过课本、课外书、成语词典等相关书籍阅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故事、文章, 然后将这些好词好句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阅读一下, 日积月累, 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其三, 老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中较为有意义的段落划出来告诉学生, 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名言警句等, 多多注意这样的写作手法并加以运用。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例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在这里就可以提醒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录在本子里, 有需要时可以加以运用。

三、及时修改, 互相交流

小学生们对写作经验匮乏,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求老师在收到小学生们的作文时, 及时进行修改。并且要认真修改, 将作文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病句、错别字、段落分析等有错误的地方认真做标记, 尽快地修改完然后发放到同学们的手中。老师的批评和鼓励对小学生们都非常的重要。不对的地方要适当批评, 好的地方要多多鼓励, 但是要批评鼓励相结合。发下去作文以后先让小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讨论出修改意见。然后认真修改, 将修改过的作文再次上交, 老师看完之后, 进行师生之间的意见交流。多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在哪里。老师和学生要做朋友, 拉近师生关系, 对于小学教学有着莫大的好处。这样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 非常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够及时改进, 下次不再犯同类错误。而相互交流, 可以使作文教学更顺利的开展, 何乐而不为。

以上三点, 便是我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每一个建议都是根据小学生语文作文的现状进行提出。如果能够认真做到上面提出的三个建议, 就可以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进步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可以使小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日积月累好词好句, 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龙点睛, 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及时修改, 互相交流, 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做朋友的一个良好机会, 更可以使老师及时意识到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中错误的发生原因。总而言之, 做好这三点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育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游江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 (02)

[2]魏孝梅.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 (小学) .2015 (12)

[3]刘键.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J].新课程 (小学) .2015 (12)

[4]潘莉.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方法剖析[J].科技视界.2015 (36)

[5]高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 (上) .2015 (12)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0

一、导读

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 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 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 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 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 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 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 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 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 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 从而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

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 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 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 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 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 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 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 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 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 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 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 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 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三、精读

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 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 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 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 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周恩来内心思想的转变, 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 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 只要是围绕教学任务而展开, 教师就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 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诵读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 诵读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好检验与收尾, 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竞赛、默写等方式进行, 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 比如一人背诵一段,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贻波.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上海教育科研.2009 (8)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显得不够重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显得过于单一和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当前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显得积极性不高,对写作感到厌倦,一遇到写作就显得压抑,不知道从何写起,觉得无话可说。为此,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多的进行观察和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情感的发挥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试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结合本人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感受和体会,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一、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作文教学的优化,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才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在这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显得兴趣匮乏,觉得写作过程单调乏味,自然就难以真正的投入到写作中来。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采取多种策略,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知晓写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很多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小学语文就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对写作显得不够重视,非常冷漠,写作过程中也自然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的作文教学活动,这既不利于作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也不利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就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历程,在进行作文练习时,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写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坚持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觉得无话可写,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脑子里的写作素材过于稀缺,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千篇一律,显得单调乏味,作文质量非常一般。

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为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提供丰富的素材。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圈子较之成人虽然显得过于狭小,但在仅有的生活圈子里依然有很多人和事可以供小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进行充分观察,在观察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悟出一些自己个人的感想,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就会有足够的素材可供选择,也能有利于学生写出自己个人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的作文显得饱满而不至于单调,如学生放学回家时,穿越马路时经常会看见“红灯停、绿灯行”的标示,有些学生善于观察,并能积极遵守,有的学生则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这些在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太多太多,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有效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的思考,这样既能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又能让学生在观察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和习惯,积累丰富的生活实际经验,这些丰富的实际经验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不会显得无话可说,所写出来的很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也会使得文章本身饱含情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丰富多彩而不至于千篇一律,小学生的作文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积极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写作离不开合理的想象,写作虽然要求写出自己的个人情感,但又不完全是客观事实的堆积,写作的过程往往就是想象力得以合理发挥的过程。当前的小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比较好,孩子的想象力又是十分丰富的。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想象力转化成写作的动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的写作增添色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作文练习时,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题目,如《我长大了的理想是什么》、《二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题目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就能便于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初略的规划,让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对于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

要想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还需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优秀文章的构思和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精美词句进行摘抄和积累,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要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集》等,只有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了解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积极的指导。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 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呆板学为灵活学, 苦学为乐学。

一、指导学生进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 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划出要点, 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 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 缺乏思考性, 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 过难, 思而不得, 读而不知所措, 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信心。因此, 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

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 可先设计一个填空“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太 ( 可爱) 了, 同时又太 ( 容易破碎) 了, 如果 ( 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 , 我们就 ( 别无去处) , 所以 (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 ”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填空提问。学生的问题当然都很有质量, 如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 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 我们就别无去处? 等等。而这些问题不正是文中所要讲的内容吗? 通过认真阅读, 学生不仅解决了这几个质量很高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把课文内容理解得已非常透彻了。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 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 让你垂涎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 一段好的导语, 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 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 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 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 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都见过‘雨’, ‘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 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 就像我们的好朋友, 谁也离不开谁, 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 风怎样? 雨水是怎样的? 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 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 “想”。于是, 我就说:“好,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 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 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 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三、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 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 那么, 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维规律, 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 使学生的思维散发, 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 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 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我在教《凡卡》一课时, 这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课文结束时, 又提出一道思考题: 你们认为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 当凡卡从美梦中醒来时, 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一石激起千重浪, 课堂上立即出现学生思潮滚滚, 议论纷纷的场面, 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 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 来选取最佳的读法, 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 比较异同, 质疑解难, 力求创新, 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四、教师要精讲多读, 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地教授、讲授再讲授, 就像一个妈妈, 反复唠叨孩子, 孩子必起逆反心理, 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 我在讲课文时, 尽量做到精讲多读, 在整堂教学活动中, 我只当配角, 不当主角, 只当导演, 不当演员, 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 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 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 反复念, 让其读出情感, 念出含义。阅读课文, 我则全权放手, 让学生自渎, 自疑, 自己解决问题, 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 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 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五、抓好课外阅读, 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 博闻强记, 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 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 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部分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少这一现状, 各班级的图书角除了学校发的书籍外,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 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 期末物归原主, 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 图书角不再单调, 有《安徒生童话选》, 也有《十万个为什么》; 有《故事大王》, 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 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 时而会心微笑, 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阅读是教师语文教学,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并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介绍更多的课外阅读素材。对他们的语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 让他们领略阅读的魅力, 从而找到阅读的兴趣, 这对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励磁涌流下一篇:MapGI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