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2024-05-27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精选15篇)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1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2

第一步,扫清文字障碍。字字句句认真反复读写,边读边画,比如字的音形义,凡是生字,我都会研究它的读音、写法、部首,思考怎么帮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第二步,朗读课文,理解各段意思。一篇文章在扫除了字词的障碍后就要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朗读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都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朗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朗读好了,各段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说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

第三步,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链接中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是形容词动用,是“使之变绿”的意思。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虽然离家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第四步,结合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搭建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实际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备教材”到“备学生”。课文中信息,哪些是学生们比较了解的,这样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哪些是他们的盲区也就是教学的重点,比如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能否被他们吸收、消化、运用等。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不要忽视个体差异,以便分类指导,从而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和发展。在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不要忘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结合课文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把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

总之,我们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去备课,自觉地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去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新教材。力求做到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3

评课,具有多种形式与功能。对于教师来说,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怎样评课,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听课后,见仁见智,几乎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关“怎样评课”的文章也并不罕见。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茫然的问题。

一、评课的内容

要评价一堂课,首先应该明确评课要评什么,也就是要明确评课的内容。例如,要明确评价教师的基本功,还是评价课堂的结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对于一节课,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或项目)去评价?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或项目)去评价呢?也就是说,到底有哪些“可评价内容”?到底有哪些“应评价内容”呢?这又是确定评价内容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

(一)可评价内容

对于一节课,可以评价的方面(或项目)到底有哪些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分类问题。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视角。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或依据不同的标准)去确定评价内容,视角不同,所确定的评价内容也不同。

第二,多层次。评价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即某一项评价内容往往又包含着若干项较低层次的内容。例如:“教学过程”包含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等;“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知识面、各项基本功等;“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等;“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教育目标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特点方面(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习方式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方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同样,某个较低层次的项目,可能还包含着若干更低层次的子项目。

第三,交叉性。即使按照上述同一“视角”所列出的同一层次的评价项目,它们之间往往也是很难绝对清楚地区分开的,也有一些交叉和联系。

(二)应评价内容

评课,有时可能需要对一节课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评价课的方方面面,有时可能只需要评价课的几个方面,甚至只需要评价课的某一个方面。在众多“可评价内容”中,到底哪些是“应评价内容”呢?这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的目的不同,评课的具体内容或侧重点也不同。如果是新教师,评他的课就应该重点评价他的素质;如果是观摩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应该重点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一般的评课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项。

二、评课的依据与标准

明确了评课的内容,还仅仅是明确了要对课堂的哪些方面作出评价。而要评价这些方面,还需要明确评价这些方面的依据与标准,用这些依据和标准与课堂的有关情况相比较,从而作出判断,分析原因或意义,提出建议。

(一)评课的依据

评价课的优劣,最终还是要看课堂的方方面面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适合教育目的的达成,而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目的等往往体现在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法规以及实践经验当中。因此,评课要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法规以及实践经验为依据。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法规 2.教育教学理论 3.名家观点、实践经验与课例等。

(二)评课的标准

通常所说的课堂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或法规等制定的课堂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或标准。一个较合理的评课“标准”体系可以包含以下项目:评价内容、一般标准、特殊标准和参考分值。

三、评课的思路:“2×2”模式

明确了评课的内容与标准,似乎評课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评课就是要对照评课标准对课堂各方面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将评课标准与课堂实际情况相对照或比较,从而作出判断。比较判断从何处下手,先评哪一项、后评哪一项,各项又应按怎样的顺序去评,其操作步骤或思路不同,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思路不清,路子不对,要么会漏掉项目,要么会费时费力走弯路。

(一)以评课内容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散随机评价

按照评价内容的本来排列顺序,逐项评价,逐项用评价标准“辐射”,对照检查课堂有关情况,判断课堂在这个方面是否有问题,并指出应该如何改进等。

(二)以评课内容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别集中评价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把优点、缺点分开,先集中评价优点,再集中评价缺点。例如,如果以一般的课堂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某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素质”两个方面较好,就先评价这两方面,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问题,就后评价这两方面。

(三)以课的进程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散随机评价

按照教学进程从前往后逐环节、逐步地进行评价,逐环节、逐步骤地将课堂情况向评课标准“辐射”,与各项评价标准相对照,看是否符合标准,指出应当如何改进等。总的评价顺序与课的进程一致,不论优劣,前面的环节或步骤先评,后面的环节或步骤后评,而不是先集中评价做得好的环节或方面,后集中评价做得不好的环节或方面。

(四)以课的进程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别集中评价

这种模式的基础上,把做得好的环节或步骤与有问题的环节或步骤分开评价,先集中评价做得好的环节或步骤,再集中评价有问题的环节或步骤。

以上四种模式,各有优点与局限性。以教学进程为主要线索与以评价内容为主要线索相比,由于前者直接针对课堂具体环节与步骤进行评价,所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对于指导新教师较为有效;当然与后者相比,这样评价显得有些琐碎。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4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但是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费时而低效的现象。随着各地高考改革纷纷拿英语开刀,不禁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英语教学关注。人们又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纷纷献计献策,在众说纷纭当中,有一种主张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值得我们进行尝试,这就是中学英语教学应该向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效仿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小学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借鉴效仿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方法,必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1、象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那样做好读音教学 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因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诸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说中国话了,也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力图创建一个纯英语的环境;我们还组织各种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我们很早就重视了英语教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越来越早,以致最后英语课程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了。可是可是无论是小学的英语教学还是中学的英语教学,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都没有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那样,注重读音基本训练。为了能够让学生学好普通话,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是以拼音教学开始语文教学,让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b、p、m、f和ā、á、ǎ、à等教学内容严格的坚持全国统一的标准,无论你是广大的语文教师,还是你是北京的语文教师,都是操着全国统一的腔调,绝不带着你XX氏的特色。同时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直至学生能够将gā、gá、gǎ、gà和hā、há、hǎ、hà等诸如此类读音分明的读出来,达到你他人能够分明的听出来,否则决不罢休。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是学生学说普通话,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也正是小学语文教师这样做,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地域之大,造就了众多的方言土语以及乡音,广东话对北京人来说不啻于外语,但是只要双方都受过小学及以上教育,双方都能够以普通话进行顺畅的交流。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之功。所以中学英语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应该向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学习小学语文狠抓拼音和读音的教学方法。

2、象小学语文注重生字组词教学那样抓好单词的教学与训练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基本词汇的积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生字训练。这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体现。我们参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要求学生生字掌握量的标准,在5~6年级学生掌握3000个汉字,在3~4年级掌握2500个汉字,在1~2年级掌握1600~1800个汉字,总计是8000多个。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学将生字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可见其重视的程度。而这种重视在具体的教学的表现是,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将生字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功,采用各种方法,努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汉字,对汉字的书写方式、笔顺以及结构都有一套训练的方法和要求,其次重视学生汉字应用能力的训练,其表现是重视组词的训练。例如“路”让学生组词,学生在组词练习中组成“大路、小路、山路、水路、旱路、柏油路、水泥路”等词语,训练和提高了生字的应用能力。第三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抓生字的练习,每一节语文课通常都是从生字的听写开始,进行生字听写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检测手段,即使到了中学阶段,有许多与语文教师还是非常重视生字和组词的练习。正是语文教师如此重视生字与组词的练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结果真的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了。如果学生英语也能够达到这种水平,那么他们的英语水平绝对是极高的。可是为什么小学语文经过6年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这种水平,而从小学3年级算起直到中学9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也是6年,却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呢?除了缺少所谓的英语学习与应用环境的理由外,英语教学没有象小学语文抓生字与组词那样抓单词的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英语其实也和汉语学习一样,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或者水平,是需要足够的或者说基本的词汇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的,没有词汇量的积累,学生学再多的语法也没有用处。所以要真正的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我们还是应该向小学语文教学学习,象小学语文重视生字和组词那样抓好单词的训练。

3、象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注重造句那样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 造句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事例练习,是在以一种模拟促使学生应用所学词汇。句子是最小的完整意思单元,任何文章都是有一系列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则是一系列词汇或者词语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句子下承词语或者词汇,上接段落或者文章。因而句子的学习是任何语言学习都难以绕过去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造句的练习,通常是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词语例如“提高、一帆风顺„„”让学生造一个或者若干个句子,看学生是不是正确的应用了词语,如果学生应用不合适或者在整个语句上存在毛病就会让学生修改。这种练习所起的作用是促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词汇,按照相应的语法和习惯,设置相应的语言意境,满足词语的应用条件,从而锻炼了词语的应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没有进行语法的理论性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造句一直在进行,无形中已经进行了关于语法的训练,逐步的使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进行表达。在英语教学中,这种类似的教学方法或者内容也是有的,所不同的是英语教学没有做到小学语文那样的重视程度,没有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长期的把它当做一项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像语文教学中的那样力求学生造句的变化,往往专注于语法,忽视事例练习,使学生缺少大量的词汇运用的历练,也就致使学生所学的英语单词因缺少应用的训练而难以成为其语言系统里的词汇,妨碍了英语能力的成长。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5

2、安排小组在业余时间到校电子备课室的电脑上搜集资料,同时开放学校阅览室,供同学搜集资料,查阅书籍。

3、作为教师,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我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得到他们的配合。

4、在信息的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影像资料的收集、动手制作,实验操作等,有时还进行模拟表演,短剧编排,各种比赛,实地考查等创新形式,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5、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上网搜索,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阅书籍报刊杂志;看电视,收听广播,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进入大学应该如何学习 篇6

进入大学应该如何学习呢?初入大学,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希望下面的文章能为大家解决疑惑!

第一:大学学习应该感兴趣,快乐学习

进入大学,老师不会督促你去学习;没有父母在身边,就没有了他们一刻不停地唠叨你去学习;课堂作业不会经常性的布置,老师很少安排太多任务。伴随着大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大学学习要感兴趣,使自己感到快乐。

第二:大学学习应该自觉自主

大学里,老师就成为了学生的“引路人”,课程的安排很宽松,因此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大学教材基本都是很多页,因此老师会讲的很快,一些同学会抱怨大学老师讲的太快,内容不够详尽,这些其实都是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导致的。

简而言之,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华”,真正的功夫应该用在课堂之外,必须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勤学、课后复习、拓展延伸。(做笔记的好习惯还是要保持的,而且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完成笔记。)

第三:大学学习并非只为考试

到了大学里,重点侧重于素质教育,毕业找工作,用人单位不是根据你的分数高低决定是否录用,而是看你的真才实学。

大学考试六十分及格过关不难,但是要想真正学好,学有所成,还是要努力下工夫多学多练。

第四:大学学习要制定计划和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想要取得好成绩,学有所成。实现愿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制定计划和目标,并努力去行动。

如何转变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 篇7

一、语文新课堂教学的特征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针对学生来说的, 一般来说, 课堂上教师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 但学生对此就不一定明确。创新型课堂则要求, 学生的学习目标 (即个性心理需求) 包括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的明确定位, 对自己将来的生存技能需求的自我确认等。对此, 不但要求学生需要明了, 教师也要了解得很清楚;教师的教学目标 (社会人才需求) , 不但教师要了解, 学生也要了解得很清楚, 无论是道德目标、情感目标, 还是认知目标、思维目标, 都是如此,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 师生地位的平等性。

创新型语文新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再不能只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要心中有学生, 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的学习服好务, 要正确对待学生那些基本正确但不大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格式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要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原先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

3. 教学成果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主体的改变, 其中就包括教学成果的变化。教师是主体, 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一切, 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 学生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 学生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总之, 这样的教学成果就成了教师所希望的那种模式。但是,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业基础是有差异的, 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拘一格的。

二、语文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 对话式。

对话式语文教学就是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将对话主体各方面视界的融洽、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学过程, 实现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师生对话。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和看法等, 不再是以前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包办替代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 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自主权, 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 (2) 文生对话。通过人对课文的理解和批判展开, 真正实现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目标。 (3) 生生对话。将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重新建立起来, 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2. 探究式。

学生为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心灵的渴望, 必须采取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大量精华, 但是同时又充满了探究的渴望, 而不希望被人简单地告知。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提醒我们,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主动发现真知的过程。为此, 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课前准备。如开列书目———中外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小说散文、优秀报刊、主要网站和网页, 并给时间促成学生阅读。 (2) 整合教材。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典型材料, 创新型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材料, 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材。 (3) 选定探究对象。例如抓住热点问题, 教师以敏锐而深邃的思想, 对社会生活深切感悟, 打破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让语文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相接壤。在课堂上引进时代的活水, 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融入社会、交汇人生。 (4) 设计生动活泼探究方式。 (5) 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假以时日, 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获取知识, 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 (6) 鼓励学生发表探究成果。传统教学中的关心答案对错的做法是没有什么创新意义的,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独抒己见、不囿于定论。

3. 讨论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事先确立课堂讨论的内容。 (论题或话题的提出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教师)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 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 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如此, 所以就有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 就是要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讨论话题———相近或相似的观点, 让学生去讨论。有讨论, 就会有思考;有思考, 就会有提高。讨论可以产生思维的火花;讨论可以取长补短, 使观点更为准确, 使论据更充分, 使论说更严密;讨论可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观摩课、示范课都成功地运用了讨论式,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出台, 已经引发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凸显“语文素养”这一主题, 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加以融合, 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学习兴趣应该这样激发 篇8

一、语文老师应该个个都是鸿儒,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将语文课上得精彩再精彩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就是学习字词背诵课文,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其实不然,语文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来丰富知识的,聚沙成塔的积累方法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语文的乐趣并愿意主动去积累知识。我在教授成语“破釜沉舟”时,先让学生讲出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学生们兴致很高,大谈历史风云人物刘邦和项羽,甚至谈到了“霸王别姬”,有的同学讲的头头是道,比我知道的还要多。此时,最不爱听语文课的学生也目光专注,神采奕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讲授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时,为了更清楚的讲解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比较工整的地球,画上了经线和纬线,北京、南京、烟台、大连等城市的大体位置。并且讲解了很多地理知识如“近海的地区冬季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温暖湿润”,看到学生们的眼睛个个都睁得溜圆,我又一次暗自欣喜。第二天,我检查时,同学们都积极回答且回答得很正确。因为学生有了兴趣啊。

二、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要积极的评价,要多样化,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对错”二字

不能把学生的答案硬拉到自己的自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来,以致于学生感到自己从来就没有回答正确过,这是我们很多老师的失误,这样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我们应该做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成就感,有快乐感。我的语文课代表除了在语文学习上起带头作用以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做好语文课堂表现记录。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每回答一次,加一分,不论回答的正确与否,能够答对高难度问题的同学加二分。每一个月都要评选出语文课堂积极分子并且给予小小的奖励。采取了这一措施之后,我发现课上举手的同学多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响亮了。

三、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当主角,老师只是导演或者是聪明的观众

想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就要给学生“动”平台,帮助他学会“动”,老师要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胸怀。学习文言文《核舟记》时,我征求了学习委员和小组长们的意见,采用了小组学习法。学委和课代表组织课堂程序,我成了幕后总裁。课堂上分小组来口头翻译课文,并且选出了优秀小组。最后一个环节是语文课代表组织,找五名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大苏泛赤壁”的情景。“苏轼、黃鲁直、和尚佛印、两个舟子”被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甚是精彩。全班同学都是兴致勃勃、满腔热情。作为“总裁”的我当然是自得其乐了。

如果说教学过程是骨架子,那么教学情境就是血肉。假如我们只干干巴巴的抠文本的字面,就会枯燥无味,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感,老师自己也感到很疲劳。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是对我们传统教学最好的补充。富有感染力的乐曲和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来再现课文的情境,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用了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那纷纷扬扬的白雪,那壮美的塞外风光,那深深的离情,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学生的心情是激动的,情思是飞扬的。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每个学生都会有深入的体会。那节课,师生完全融入了诗的意境中,我感觉上得很成功。

语文课要承载听、说、读、写的任务,所以必须要上的多姿多彩。为了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每周上一节朗读比赛课,以此培养语感并让学生认识到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每周安排一节讲故事课,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积累的能力。还有一节综合实践课,锻炼其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综合素质提高了,对语文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语文老师必须动手动脑,亲自写下水作文,与学生比试高低,互相切磋。学生在欣赏老师的作文时,自然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很多写作技巧就已经学会了,这比起老师条条框框的讲解效果要好。所以,作文课上,老师不仅仅是巡视者和批阅者,更应该是一位写作者,与学生共同写作共同进步。

四、语文老师的爱心是永远的支柱

因为爱学生,所以,老师的目光才落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因为爱学生,老师才走到每一个学生的身边;因为爱学生,老师才精心批改每一本作业;因为爱学生,老师才融入学生当中谈笑风生。我常与学生同去餐厅打饭,看到有的学生不喝粥只吃面包和馒头时,我总是像父母一样说上两句“不吃稀饭会上火的”。几多责怪,几多呵护,我想学生们是心知肚明的。因为爱学生,我很快乐,学生得到了爱,会更爱他的老师,爱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学习兴趣自然会高涨起来。

留英学习计划应该如何安排 篇9

留学是大事,在踏上出国行程之时,应该作好多方面的准备,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学习计划,则是使留学学习生活有条不紊进行下去,并使自己能在付出努力之后,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的头等要件。以下,针对英国留学,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计划的安排方式:

学习计划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弱,在国内没有托福或雅思成绩的学生,需到英国进行一年的语言补习之后方可进入相应的学位课程学习。

对于那些有一定语言基础,但考得语言成绩未达直接就读学位课程的标准时(一般英国学士及硕士课程的入学语言标准分别为雅思6.0分及6.5分),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现有的语言成绩申请学校设置的通常是从半年到4周不等的英语强化课程,该类课程从每年1、2月开始入学。这样的安排使那些拥有一定英语运用水的学生免去冗长的语言的`学习,省时省钱。

对于年龄较小的本科申请人来讲,除了语言强化课程之外,原则上还需就读一年的专业课预科课程。但是,由于在英国,这种学位课程之前的语言和预科教育的灵活性很强,因此有很多在国内具有一定语言和专业素养的学生,到了英国后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自己读语言和预科课程的时间,而尽快进入正式学位课程。

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学习英语 篇10

在我们的采访中,陈琦老师和孙爱欣老师一致认为,口语和听力是中国学生的弱项。

参与调查的人中,64%认为与真人用英语进行对话和讨论练习、扮演英语话剧等方式对于口语能力提升最有效。

毫无疑问,所有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不断地实操演练,以及语言环境的熏陶。当然,如果受条件局限,也可以通过模仿,跟读的方式提高口语水平。比如观看英语视频时大声朗读台词,以及朗读英语文章、诗歌等语料。

英语学习者只有扩充自己的“语料库”,加强词汇、短语和句式等的积累,才能够在口语表达时不至于捉襟见肘。陈琦老师说,“语言最本质的目的在于去表达和交流,所以第一步应该是敢于去说”。这一点也得到了张耀艺同学和曹一格同学的认同。

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改精神;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27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 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們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 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教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 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教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 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 篇12

一、小学语文学习环境构造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生路上的起跑线, 是教育链上的钻石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哪怕是有一点点地被扭曲, 将会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甚或对我们民族的日益强盛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想象的。遗传、环境、教育是人成长与成才的三大要素。遗传是不可以选择, 也是无法改变的。而环境和教育则是我们自己的地盘, 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环境既是具体的小学语文学习的时空及氛围, 同时它也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内涵之一。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生活即语文。语文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小学生应把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当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有益于人生, 有益于生活, 有益于工作。特别是当今社会, 需要更多更好的社交人才, 社交能力的提高, 同样也来自语文学习。语文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决定了环境对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意义, 这种意义远甚于环境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意义。

二、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所需条件

我们知道, 语文学科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时空条件形成的环境下进行的, 教育场所的设备、布置等有形环境, 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和学习氛围等无形环境, 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那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我们认为, 与其说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不如说是适合的, 这就需要整体环境的开放、宽松, 更要求环境的多元化, 涉及到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

1.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当和全体学生通力合作, 为创造一个学语文、用语文的健康环境而努力。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中学习的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跟老师这个导演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追求和建立个人风格。其次, 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应以课文自身的情趣、理趣和美感熏陶学生, 通过启发引导, 让学生在提高创造思维品质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第三, 语文教师要做到“教文育人”。一方面要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则要结合课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懂得孝敬、自律、诚实、宽容、勤奋、爱国、敬业等。第四, 师生都要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师生之间的交流口头语和书面语都力求“咬文嚼字”, 准确生动, 不写错别字, 并努力把字写得清楚、整洁、美观。

2. 小学语文校园学习环境。

课堂上40分钟绝非语文的全部,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学生有了大语文意识, 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思考的灵活性, 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 语文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教室、校园图书室是语文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教师是储备知识的活的载体, 那么教室、图书室则是储备知识的凝固载体。图书资料和教师一样, 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另外, 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办手抄报, 开辩论会, 写影评, 争当小记者等等, 多读多写, 厚积薄发。

3. 营造家庭语文学习氛围。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基地与教育场所, 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语文教育环境虽然超出了语文教师能力控制的范围, 但是, 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把不可控的东西变成可控的东西。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语文学习环境。要激发学生从主观上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的积极主动性。以自己模范行动带动全体家庭成员, 与家庭成员协作设计和布置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等。比如制定一个家庭公约, 明确列出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条款, 如每天定时读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等。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13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首先要言传身教。父母的学习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弟等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言传”,就是尽可能早地让孩子了解学习的好处。一位全国“三好学生”的妈妈这样向别人介绍了自己的教子经验:孩子刚刚懂事时,我就经常向他灌输这样的思想:“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是无法战胜的。那智慧从哪里来呢?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将来我们都会变老,无论长得美的丑的,老了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什么呢?用一生积累财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学习的人,即使老了,也是美的。”你看电视上你最喜欢的杨澜阿姨,就是因为学习成绩好,又爱学习,才被电视台选上当主持人的。“

就这样,孩子一上小学就对学习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从不用我们提醒,就主动把作业做完再去做别的事情。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妈妈学习的身影,妈妈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妈妈是个酷爱学习的人,孩子经常看到妈妈在伏案苦读,那孩子自然会主动向妈妈学习、以妈妈为榜样。

方法二:将”游戏“导入学习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妈妈们抱怨:”我家的孩子整天热衷于游戏机,一点儿也不想学习,真令人心烦。“这样的话似乎成了妈妈们的口头禅。现在,游戏机、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大孩子们中间形成了一股风潮,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除了”好玩“之外,不会找出第二个答案。

任何孩子都会对游戏充满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游戏好玩。同样的道理,如果学习变成”好玩“的事情,孩子们也会像热衷于打游戏一样,每天主动拿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

一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特不爱学习,然而,在他聪明妈妈的引导下,他成了班上的”突飞猛进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妈妈的原话:我家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但他就是不爱学语文。对此,我哄过他、骂过他,还打过他,可他就是不爱学。有一天,我看报纸时,指着一处错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会犯错误。“儿子立刻跑过来,很感兴趣地问道:”妈妈,哪呢?我看看。“这时,我意识到,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到了,于是我就告诉他:”这篇报导里有两处错误,相信凭我聪明儿子的水平一定能找出来。“就这样,儿子读完了那篇文章,并指出了一处错误。后来,我就经常拿着给儿子买的课外读物对他说:”儿子,你读读这本书,看看它的水平怎么样,有错别字吗?“诸如此类的事情,渐渐成为了我和孩子间经常做的一种游戏。每当此时,儿子都会很乐意地去读书。

由于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不仅如此,由于孩子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该学习的时候他从来不用我和他爸去催促了。

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关键要看妈妈怎样去引导。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妈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游戏“导入孩子的学习,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方法三:妈妈要学会赞美孩子

很多妈妈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这样回答:”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

”唉,这孩子太调皮了“。”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但是,当妈妈们这样说时,孩子们会怎样想呢?

孩子的成绩一直不上也不下,她的妈妈整天督促她学习,但成绩还是在原地徘徊。为了能使孩子的成绩提升上去,妈妈便向孩子的老师求教。

后来老师便找这位同学谈话,令老师吃惊的是,这名同学张口闭口都是”反正我记忆力不好,怎么学都不行了“。当老师把这种情况反馈给孩子的母亲时,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孩子的母亲经常在别人的面前自谦说孩子的记忆力不好。

”这孩子的记忆力不好“,虽然这只是妈妈对别人谦虚时说的话,但孩子听到耳朵里,却认为那是妈妈对自己的真正评价。于是,孩子不知不觉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记忆力真的变差了。所以,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真的有缺点,妈妈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 篇14

大学是青春年华时代,朝气蓬勃,思维获耀,不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走。

文化课重要嘛?重要,真正要,为啥?不是我们交钱了嘛?交钱是上帝,但是学校是否如此呢?不能怪学校、不能怪老师?一切怪自己顿悟问题,一天在寝室,你是否能认识到高人、贵人呢?

大学生学习什么——文化

大学生文化,专业课、选修课,算课时。大学本来可以一年就可以学完所有课程,但是学校要收四年钱,所以我们要呆四年。养四年的身体,陶冶情操。

如何学,文化这个就是专业,边学边看课外书,你觉得你不喜欢,你可以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仔细研究,深入分析,不懂百度下,一定要仔细学习,不然时间浪费,但自己学的四不像。

社会不是说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嘛?但英语四六级不是还是难住大部分人嘛?考试还不是有挂科吗?

学习靠圈子,要气氛。

大学生——能力锻炼

大学生锻炼能力是一件大事,但是有多少人锻炼出来啦,有的学习找兼职,第一句话,多少钱,我只想说,你有多大本事?钱自然少不了,但是大部分常见的就是发传单,站在那里,街上走,锻炼了吗?真能锻炼吗?你自己思考你学到了什么?你现在缺啥?

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做了啥,我想都会有同感,这就是我们把控不好时间,时间管理欠缺,你是否懂得时间规划,很多懂点表明面,不知其内涵。

参加社团,学生会,还是应该的,这样锻炼能力,自己要多出错才好,这样经验才深刻,学校不怕丢面子,面子不值钱,出生社会你就知道啦。

大学大三之前,可以啥都尝试下,这样给自己找个方向,大四就必须聚焦,一定要有专一,不然毕业后你不能找到工作,天天投简历,天天逛招聘。悲催!

大学生——团队建设

大学生团队建设很重要,自己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你要知道,毕业后能联系就只是那么几个人,人生需要盆友,基友,在困难支持你的一定深交,你想想西游记团队的力量。

多交流,找共同一件事,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会加深感情。

大学生——经验

大学生经验,经验不是就是自己的经历吗?还有啥说的?

举个例子本人初中开始打工,高中收废品,买房子,搞中介,大学卖各种东西,办家教,影楼,代理,做招聘。

这个还是不够的,我们的走出去,走出去看看,拜访下老板,公司高层,当然这需要技巧,每个人都会有标签,只要有价格,我们就可以请教,多拜师就会有不同的经验,多交流才会有收获。多总结才会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学习不只是来自己书本,网络,导师,……各层都有,自己善于把握。

一切都的自己好好学习,常实践,励志就激励,我相信大家都看过励志视频,听的激动万分,下来还是原地踏步。

写的不好,看完的读者有何建议可以与本人多多交流,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语文应该如何学习 篇15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对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希望对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充满好奇,强烈兴趣下的好奇心, 驱使学生对未知现象和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小学语文感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才会表现出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哪怕遇到学习困难也能积极克服困难和阻力,实现学习突破。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创 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好奇心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引入着手,教学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起始。好的引入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定好基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所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引入对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学实践证明,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之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有效的教学情境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习动力, 教师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品质。相反,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气氛得不到营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传统教学理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是教师虚无缥缈的美好愿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

二、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引导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前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是教师有效引导的目的。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有效引导和指点,能够及时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将成为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下,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主动学习过程,小学生会不自觉地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甚至在学生短暂失去学习动力的前提下,也能排除困难突破自己。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小组学习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尝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要注意实现组内异质、组外同质,这样可以实现小组内部的互相帮扶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

因此,竞争合作不仅实现了知识学习,还培养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竞争合作的能力,更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

摘要: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仍然墨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坚持,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导致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国家的人才战略成为空谈。所以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上一篇:鄂教版语文六上教案下一篇:二手车交易流程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