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2024-10-1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精选8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的认知呈现了多元化,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课改实验的重要问题。

一、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要坚持用“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信条指导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给教师提提建议、说说心里话,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难题。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地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用一声友好的问候,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张简短的鼓励便条,简单的摸摸头、拍拍肩、握握手等动作,就能增强师生间的亲情、友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节,学生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会让你感到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无怨无悔。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地张扬自我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型人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怎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朗诵家”,通过有感情地读体味人物的内心变化;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表演家”,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同学选择了“小小讨论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理解课本内容。正是重视了学习性的培养,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智慧被激活了。“向老师挑战”,给教材“挑刺”,“让我去吧”,“我能行”,许多个性化的语言和思想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地结合自身爱好特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自己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学生的创造空间有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己本身的潜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如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内特色作业“生活中的乐趣”、“生活中的科学”、“智慧大舞台”等;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课外特色作业更是丰富多彩,如“学习乐园”、“我的创造”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特色作业是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精心设计的,这里闪烁着孩子们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三、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调查取证、走访相关人员、收集信息等,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科学,感受自我成功。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学生自豪地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磨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们在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管理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童趣,完美了人生。”

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实验突破口,教师应“放下手中的教鞭,面带微笑”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如学习古诗时可以采取给古诗配画、配乐诵读、仿写研读古诗、表演古诗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表现自我的途径。再如学完《万能胶水发明记》后,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也设想发明一些东西。教室的玻璃经常被风刮破,能不能制造一种刮不破的弹性玻璃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不断地长高,再用以前的课桌对身体不利,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增高的桌椅,让自己用得更加舒心呢?教室里学生较多,环境卫生很难搞好,能不能设计一种能自动吸灰尘的地板,让我们能健康地学习呢?……教师对这些想法要充分加以鼓励,教育学生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正体味一下当科学家的滋味。这不仅用活了教材,而且学活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就能越来越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2

一、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学习”就是小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如果小学生自己不想学, 那么谁也教不会, 所以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情绪, 形成新的“我要学习”的积极的心理。要想让小学生形成这种积极的心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那么, 怎样让语文这一学科有足够的吸引力呢?或者说怎样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语文教师要保证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 也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小学生, 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添加一些小学生身边的典型事情或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歌词等等。除却以上, 语文教师要把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不要只是干巴巴地讲, 可以利用多媒体, 给小学生直观的感受, 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2. 语文教师要妥善合理地安排语文课堂, 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

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小学生讲解一些知识, 然后要让小学生都动起来。因为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老师总是不断地讲, 小学生会进入疲劳状态, 从而产生厌倦的坏情绪, 所以, 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时间, 讲到这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 就让小学生动起来, 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 比如说让小学生来说一说刚刚都学到了什么、让小学生说一说希望如何上语文课、语文老师组织一些智力问题来让小学生来抢答等等课堂活动, 做完这些课堂活动, 然后语文教师再继续讲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3. 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才能带领小学生进步。一个老师有魅力, 并不是因为这个老师穿着有多个性, 外表有多光鲜, 而是看这个老师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素质, 只有老师有丰富的知识, 和一定的综合素质, 才是有真正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要做有魅力的教师, 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 只有小学生对语文教师有兴趣了, 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师性”。

4. 语文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 多表扬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让小学生来回答。语文教师要多制造一些问题, 最好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然后给予表扬。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5. 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

有些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 下课也不爱和别的同学一起活动, 这是自卑的表现,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其树立信心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每天都朗读一遍自己的优点, 可以增强自信心。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结论, 让每一个小学生写出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的几条优点, 然后交给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 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每一位小学生的优点, 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自卑的同学, 语文教师要多鼓励, 多带领这样的同学参加活动。在课上多安排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 无论回答得正确或者错误, 都不能批评, 如果回答正确, 语文教师要表扬其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如果回答错误, 语文教师就要表扬其勇气可嘉, 鼓励其再接再厉, 以后多发言。这样慢慢地自卑的同学就会变得自信, 而他们只有变得自信了, 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了兴趣, 小学生才会有积极性, 才能促进自主学习。

二、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 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 是老师教, 学生学, 这样老师讲的所有内容, 学生都得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都过于强调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 知识教学都被看得很重, 而忽略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 从而禁锢了小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也陷入了公式化。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方法, 要采用放手式的教学方法, 不要把小学生抓得太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只制定一个学习的框架, 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填充这个框架。语文教师让小学生课前预习, 然后课上让小学生根据全班同学的发言来总结这个知识点。语文教师也不要把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上, 可以推荐小学生去看一些课外书, 或者给小学生打印一些资料, 这样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 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观点, 不要因为小学生的观点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否定小学生。如果语文教师毫不留情地否认了, 下一次小学生就不敢有自己的观点了, 小学生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所以, 对于小学生的观点,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 但不能绝对否认。语文教师只有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的部分, 学会适当放手, 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有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競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桓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问:“假如小时候的张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地动仪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张衡为榜样吗?(生:”愿意“)

1、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说不定未来的绘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等等就在我们班上呢!

2、张衡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让他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证明,最终取得杰出成就。那么,同学们在课上就要做到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这位老师善于抓住课本中典型榜样,找到“结合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持恒心,树立他们远大理想。课文中的榜样有很多: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及时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4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5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学习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巨大,它能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着成败。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人一生中培养学习习惯的起始阶段。”那么,作为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呢?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培养 语文 小学生 学习习惯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要求所有人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只有学好语文,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不良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以为语文教学中不外乎是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去训练和培养。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叶圣陶先生说:“倾听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耳闻目睹”、“耳聪目明”、“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等说法,无不说明倾听对于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学会倾听更是一种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试想,一个不会倾听别人说话,不愿意倾听别人说话,没有倾听别人说话习惯的人,他能学好知识吗?他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吗?那么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着手。

1、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倾听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安静倾听教师的讲解、示范、理解、分析、感悟、加深理解时;在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注述、诉说,感悟文字内涵,体味思想感情时。教师要适时地评价学生,激励那些能够认真倾听的学生,能够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不打断别人说话的学生,能够在听的同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2、适时引导,提高倾听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听话时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经过教师长期培养,学生就能认真倾听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别人发言或说话时,要求学生不能随时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想法要在别人说完才能发言。听别人说话要思考再补充。在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交流中,在说、听、想、评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后,及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完整的表述和反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好了,学生就能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好语文。

总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这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做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说话要养成“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说话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有从下四个方面去加以训练。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点滴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师生共同畅所欲言,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就会感到在课堂上发言就像课外跟亲人朋友说话一样亲切自然,消除了思想障碍,心理障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在同学面前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久之学生说话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说话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语文知识也飞速增长。

2、培养先想再说、说完整话的习惯

“想”是“说”的关键。要培养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查阅资料和字典,只有准备好说的材料,才会说得流利、有条理、有内容、有思想。小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句子不完整,有这样现象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怎样说才算说完整等。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说话一定是条理清晰、句式完整、意思明白。学生说完整话、有内容话的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3、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我们生活在方言区,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普通话的训练。朗读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的重要手段。加强朗读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读准音,掌握适当的语调、语气和速度,读出抑扬顿挫的美感。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说话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到。通过长期的训练,让普通话就能成为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甚至成为生活中交流的语言。

4、培养学生说话文明、仪态大方的习惯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语言的影响。为了培养小学生说话文明的习惯,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熟练礼貌用语并让之成为一种语言习惯。同人打招呼时要考虑对方的年龄和身份,给以恰当的称呼,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特别要求学生说话时要做到:坐着或站着时,姿态端正,态度自然,不慌不忙。

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0万字。”要达到课标要求,小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大课外阅读量,才能让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范读童话、寓言、故事,讲述自然奥秘、今古传奇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或者给学生推荐有趣的课外书籍,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自然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抓紧一切时间阅读。经过这样的培养,学生自然就会热爱上阅读。在朗读中积累大量的知识。

2.有声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课文中的意境美,语感美。让学生模仿老师读的同时注意积累词语,背诵所有喜欢的课文、诗句。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人云亦云。在阅读中展开想像,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注重让学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在阅读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热爱上阅读。

3.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知识量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语文教材所学的课文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的。除了老师推荐的课外书和学校所订阅的各种图书之外,学生可以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如画册、科技方面、名著、传记等等,还可以是一些健康的儿童动画片和少儿类的知识讲座之类的视频。我们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课外书籍这片海洋中享受快乐和幸福,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这个行列之中,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与大脑共同参与的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朗读训练沟通着听说读写,联接着知情意行。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有生活中注意养成多看、多思的好习惯。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那么,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从以下三具方面去培养。

1、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更有甚者就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文章来写,或者干脆摘抄别人的文章以应付老师。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教师要教育小学生从小就养成写真文的好习惯。

2、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说明积累在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运用”,不积累,运用什么呢?只有积累,才能写出富有内涵的文章。

3、养成多读、多思、多练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要多读报刊,了解时事大局,在课外书的选择上,要立“多、杂、新”的原则:要读好各个方面的书,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多思考,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用眼看世界,用心写我文章”,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6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小学

屈春艳

***2017、3、12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

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2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2006.05.09.中山大学出版社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州市文楼第一中学 刘艳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7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

往往高明的教师, 在教学知识的同时, 会注重学法的渗透和指导。而这些学法的渗透和指导往往融合在教师丰富而有效的教法中。一节高效的课堂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 自我学习意识得到启发。可以这样说,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取自主学习策略的重要参考。

以字母教学为例

我在低年级的字母教学中, 往往是以字母表记忆为主要教学方法, 结合读音归类记忆, 动画、图形记忆, 同时, 以字母组合拼读游戏记忆为主要巩固手段教学字母。

字母表记忆。在字母的教学中, 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利用字母表开展字母教学, 原因是基于学生有拼音表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26个字母。但是仅仅这样教学的缺点是: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 对字母的单独识别能力不强, 对字母的读音记忆模糊, 学生读不准, 因此教学中出现了A与R, E与I , G与J, I与R难以区分的情况。

读音归类记忆。如:AHJK;EBCDGPTVZ;FLMNSX等等。这种教学方法, 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字母读音正确率高, 还可以减少学生字母混淆的概率, 有效弥补了字母表记忆的缺陷, 并能启发学生这些字母的读音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某些字母读音遇到困难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通过读音规律引导学生再尝试。甚至在教新字母的时候, 老师直接将字母放在某一类的后面, 让学生尝试朗读。在实际教学中效果相当明显。

用图形记忆。网络上有很多较形象的字母动画和图片, 在帮助学生识记字母时, 不防可以结合多媒体, 让学生充分感知, 增强对字母“形”的记忆。

字母组合拼读、游戏记忆。所有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巩固, 字母学习亦是如此, 然而每次仅仅那字母卡片做游戏巩固, 学生的拼读能力又无法得到提高, 因此, 在教学一部分字母后, 可采用字母组合如:BBC, UK, SOS等等这些有意义的字母组合, 在训练学生识别字母的同时, 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 也可适当渗透部分简单的学生也感兴趣的单词, 训练学生字母识别能力。这些活动再和游戏相结合, 如bingo, 九宫格等游戏,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乐意参与。

低年级学生对字母的掌握是个漫长的过程, 倘若课堂教学中仅采取某一种方法单一教学, 那么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参考也就局限了更无从谈起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了。

当然, 在单词, 语篇教学中, 老师也应尽可能多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学生能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多种参考, 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好基石。

二、有规律的作业形式,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法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外,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 也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然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好习惯绝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能形成的。实践证明强化性的、有规律地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特定的习惯。在整个小学阶段, 每个年级段作业要求层次上有所不同, 但是在某个阶段内, 应该给学生有规律的作业:

1.预习作业。预习习惯的养成, 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先以词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分层次、有规律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低年级在每次新单词教学前, 我往往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听录音, 找找哪个单词最好读, 哪个单词最难度, 你最想学的是哪个单词, 模仿的最好的是哪个单词。到二年级, 我除了布置以上类似的作业, 还会让学生找找同一类的单词。

中年级, 我往往会让学生跟读录音预习, 了解新单词的含义, 寻找短文中有这个单词的句子, 猜猜句子的含义。当遇到有明显读音规律的单词, 我会给学生参考单词, 让学生先猜猜这个单词的朗读, 然后和录音对比一下, 看看自己读对了没有, 第二天再来交流。

高年级, 我比较重视音标的预习, 我会让学生查字典, 给新单词写出音标, 简单的试着读读,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核对。当然高年级词汇的预习大部分是学生通过工具书来自学单词的读音和含义。

每个年级段我的作业模式相对固定, 即使老师有时不在, 课代表都能模仿了布置预习作业, 一学年甚至两学年下来, 一些习惯早已形成, 逐渐地学生定能沉淀下一部分自己喜欢的预习习惯和方法。

2.复习作业。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是学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早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教育名言, 这些都告诉我们, 复习的重要性。下面就高年级的复习作业为例:

如侧重词汇的复习作业往往是让学生根据音标默写单词, 模仿现有词组自己创造新词组, 同桌互相出几个自认为重要的词组默写, 等等。这些作业分别有规律地分布于各个课时。

侧重句型语法的复习:往往让学生仿造例子造句;同桌互相批改造句, 看看有无病句;同学间模仿老师的样子互相出题练习, 等等。这样的作业倒不是有多少规律可循, 但主要的是能训练学生无老师状态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侧重语篇的复习我往往会让学生根据语篇对话写短文;或者模仿语篇写类似的短文, 语篇的复习旨在将语言项目牢记并运用, 因此和写作结合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大部分掌握较好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意识, 所以, 对于一部分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 这样的作业我往往是不会强迫布置给他们的, 通常会降低为写句子或小段落或完成填空式的短文等, 目的是不让这类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热情。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预习作业或复习作业, 第二天老师一定要及时检测、反馈、奖励、表扬。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需要长期训练、老师不断督促、不断肯定之后才能形成的。不管是哪一种习惯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的稳定性较差, 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发、鼓励、肯定、奖励, 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信心。教师千万不要忘记家长的力量, 只有共同督促和培养, 学生才能快速、稳定地形成一个好习惯。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 催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主动积极学习, 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们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 并将某方面的好习惯最优化。我们都有体会, 当你某方面能力得到了诸多人的肯定和欣赏, 那么你是不是非常乐意、甚至主动去展现这方面的能力呢?自主学习也是如此, 一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某方面的学习习惯、某种好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时, 他会非常愿意继续这样做, 甚至将经验传给其他同学。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 对于某个要求或习惯, 往往家长老师无数次地强调, 还不如学生间交流一次的效果来得好, 学生更加乐意听同伴的建议。老师要做的不是逼比孩子去干什么, 而是引导孩子该如何做, 有了榜样, 学生就能模仿, 甚至超越。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我们要做好的先生, 不能做纯粹的教书匠。我们要做一位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 帮助我们的孩子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建立自主学习的策略, 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仅是会用英语的孩子, 还应该是会自主学习英语的孩子!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前言:

无论是学习何种科目或知识,兴趣都是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只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投入精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果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当中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因而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在良好的学习兴趣推动之下,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能够进行更加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而在学习当中,小学生虽然具备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其想象力、理解力等都没有发展成型,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生想象力和理解力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之间,存在着较为强烈的矛盾。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良好的兴趣。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就能够在学习当中迸发出更多的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对很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往往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好奇心的把握和利用,通过设置问题和悬念,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课程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小学生展示快速运算的方法,将一些在小学生看来十分困难的计算题,利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计算。对此,小学生往往会感到十分惊讶,好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此时,教师可以说,老师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算出结果,是因为学会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小学生会对学习简便计算产生十分强烈的兴趣。因而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听讲,并且仔细地对知识进行思考,昀终学会简便计算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数学知识距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都非常遥远,小学生对此难以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何谈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将实际的生活资源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对于十分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可以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小学数学当中,通常会涉及到时、分、秒、元、角、分、克、千克、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單位。这些知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有限的社会经验和接受能力来说,在学习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当中,例如,学习时、分、秒中,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钟表,寻找其中的联系。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回忆买东西时候的情景。在学习克、千克、米、分米、厘米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分组,利用工具相互测量身高和体重。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小学生更容易对这些知识和内容产生准确的概念,同时也能够产生良好的兴趣,昀终提升学习数学的效果。

(三)用及时有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内容,采用及时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将数学知识与评价方法相结合,从而引导小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其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为妈妈送上一份礼物,教师在课堂中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首饰盒,为了能够给妈妈一个惊喜,需要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装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需要使用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对此,小学生会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其中难免会出现正确的算法和错误的算法,对此,教师通过采用及时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小学生遇到的错误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论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其心理和性格特点,尤其是在较为枯燥、抽象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7.

[2]石小芹.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263-264.

[3]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上一篇: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下一篇:商会成立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