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精选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呢,下面仅从两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经历探索过程,发现解题规律。
比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时,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验证。
小轿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大客车7时行驶了420千米,谁跑的快呢?学生们用210÷3=70(千米),求出小轿车1时行的路程,再用420÷7=60(千米),求出大卡车1时行的路程。最后用70和60相比较,得出小轿车跑的快。有的学生也可能计算小轿车7小时行的路程是70×7=490(千米),而490千米>420千米,得出小轿车跑得快。或者用60×3=180(千米)求出大客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80千米<210千米,得出小轿车跑得快。还可能比一比420千米是210 千米的2倍,而7小时却大于3小时的2倍,得出小轿车跑得快。
然后,教师指出:1小时走的路程叫做速度。我们比较谁跑得快就是比较它们的速度。谁能说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呢?于是学生们便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三个计算方法,即公式。
二、建立思维模式,强化思维训练。
在学生发现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后,就可以利用这三个计算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数量关系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武器,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思维模式,并且强化建立模型思想的意识。再如分数应用的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数学模型,总之,当学生对具体的生活问题经历了一定的探索过程以后,便会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生活问题便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就会用数学眼睛(数量关系)看问题,就会用数学方法(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便得到了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2
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里面的主要问题
1.1 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一些数学教师对学生讲授课本知识时,没有严格遵循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出的标准要求,依然采取的是单一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属于教学主体,学生仅仅负责听讲,并且数学教师基本上讲授的都是课本上面的理论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套用。该类教学方法既对学生思维能力产生了限制作用,也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1.2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比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学校里面的数学教师自身缺乏综合素质,也未对学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进行考虑,觉得学生最终学习任务就是吸取教材内基本知识,没有将学生实践能力、听、说以及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1.3 教师始终存在应试教育观念
进行数学课堂授课时,一些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或者是课上死记相关理论知识,应试教育现象非常严重,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每场考试所获得的分数。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的不良学习习惯,没有对其思考能力和课后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考虑,从而降低了学生自身数学兴趣,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一些学生患上考试恐惧症。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增加学生模型思想
2.1 联系实际生活,激起学生建模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效结合数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通过数学知识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对日常生活里面各种事件的实际理解程度,引导其通过数学解决碰到的问题,此外通过获取知识这一方式,在日后继续遇到这种生活问题的时候具备计算出其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统计”基本概念有效模拟出相关活动情境,比如,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果园里面采摘苹果,其中明明摘了5个,红红摘了4个,新新摘了7个,算出这3名同学所采摘苹果的总数量。正确引导学生在解答这一数学难题的时候应用相关模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理解这些生活化的相应数学知识,从而将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
2.2 体验模型的实际应用,增加学生自身建模思想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把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运用在实际事件里面,同时采取观察的方法进行仔细思考,加深教材里面抽象理论知识蕴含的具体化程度与生活化程度。打个比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长方形面积如何计算基本知识时,能够组织学在日常生活里面注意并且观察不同长方形模型,通过尺子将相应长方形模型的长度以及宽度准确量出来,然后计算其面积。此外,数学教师能够合理布置相关家庭作业,比如让其在自己的家里找出常见的长方形用品,并且量出物品具体长度以及宽度,将其面积计算出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比较谁的实例比较多且更加符合实际,评出最后的胜利者。
2.3 对旧模型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建立新模型
小学数学课本里面的数学模型包含有法则、基本概念以及公式等,同时该类数学模型呈现出逐级构建的特点。就像是只有学习了加法具体运算方法,才可以学习减法基本运算方法。比如,对于数学题目“露露所买铅笔数量是5支,明明所买铅笔数量是3支,那么露露比明明手上的铅笔多多少?”对于该数学题,必须通过减法获得最终大的答案。有些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入理解减法,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对学生思考给予一定的启发:对其提出问题“明明有3支铅笔,那么她再买几支可以与露露手上的铅笔数量相同?”利用这样的引导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之后使其采取减法解答这个题目就变得比较简单了。这种学生利用旧模型有效解决新模型问题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获取到新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已经获取的旧知识。
2.4 进行实践活动的引导,有效增强学生自身建模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需要定期带自己的学生参与个各种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合理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增强学生自建模能力。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到外面超市开展学习,合理引导学生采取相关数学模型解决超市商品价格统计等常见问题。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吸取数学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所具有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结语
培养学生所具有的建模思维,可以将其对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课堂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并且建立轻松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其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摘要: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给出的标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学生模型思想。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这门课程比较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模型思想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同时也给数学学习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培养学生自身模型思想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模型思想
参考文献
[1]聂勇.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4.07(11):48
[2]杨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22(6):1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3
【关键词】模型思想 ; 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54-01
人的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时间就是在小学阶段,而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智力、还是心理的发展都有都受到数学学习的重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对实物的好奇心多过于对文字和数字的好奇心,所以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出现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将模型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型思想应当被采用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一、什么是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在这里特指的是数学模型思想,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来描述世界上实物的特点、数量关系和空间特征,数学中的概念、定理、规律、程序、表格等都属于一种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最特殊的就是用图形、符号等数学化的语言表述生活中的事物。
模型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用形象的数学知识代替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这有利于进一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数学储备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同时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教导学生用模型思想进行思考
小学生由于智力和年龄的限制对于模型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对于数学概念更是难以以现实的语言去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导学生用模型思想进行思考。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模型思想进行思考,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来制定办法启发学生使用模型思想,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模型思想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数学习题入手,从对习题的讲解、分析为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的概念,通过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模型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模型思想,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学压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统计的方法,包括表格、图形等,树状图、条形图、扇形图等等都是统计的一种形式,不同的统计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寓意,虽然是一组数据,但是它的统计方式可以不同,给人的直观感受也不同,教师可以给学生灌输模型思想的概念,分别教会学生树状图、条形图、扇形图等统计方式,然后给予学生习题进行训练,通过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于模型思想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统计,学生可以采用表格填写、数据画图等方式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模型思想的精髓,通过不同的图形统计方式让人感受的结果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模型思想,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对模型思想的运用。
2.引导学生构建模型
小學数学教学一般采用粉笔教学的方式,教师给学生生疏地灌输数学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是否能理解不能给予详细的解释,因此,教师在运用模型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模型思想,教师以生活中学生实际会看见、触碰到的物品为例子教导学生构建模型,通过实物的模型达到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的效果,比如教师教导学生《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尺子,学生可以通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等尺子的拼组构建数学模型,达成对图形的拼组的目标。教师同时可以利用一套尺子教导学生认识图形,尺子最直观地体现了三角形、半圆形、长方形等等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导学生构建模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提示学生的学习效率。
3.帮助学生观察模型
模型思想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模型,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脑海中构建模型都离不开对模型的概念和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模型,这样才能方便学生去构建模型,才能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帮助。在日常小学数学的教课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多安排让学生观察、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的模型,帮助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寻找模型学习数学、又将模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认识时间》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家拿自己家的闹钟或者手表进行关于认识时间的练习,在父母的教导下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时间;教师还可以根据《图形与变换》的要求让学生自制图形板,然后剪成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以达到让学生自主建立模型思想,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数学虽然是一门学科,但是它在人的一生中都能够起到作用,数学起源于生活,最后还是造福于生活,所以学好数学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养成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习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习惯,帮助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模型思想有效地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对于未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有很大助益。
参考文献
[1]王树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性[J].教育技术导刊,2014.
[2]刘宏波.小学数学教中模型思想培养策略探讨[J].信息教育技术,20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4
摘 要:结合以往的实例和自身经验,探讨和研究了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希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借鉴意义,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或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培养这种人才就要从小学生做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要想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前提和必要的基础就是建立情境式的教学模式。数学中的知识不全是一个类型的,而对于不同的学习版块,老师切不可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相同的教学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所学知识,更好地吸收并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情境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要总是在学生没有自主思考之前就进行讲解,一定要认真听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看法,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培养和强化。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对语言和词汇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教学言语不可过于深刻,要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
举例来说,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有求知欲望、有学习热情,学习数学是最鲜明的案例。作为最博学的老师“兴趣”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把学生引导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习思路,所以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反之,一旦老师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加之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需要学习和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厌学情绪,无论对学生自己,还是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此外,学习数学不能仅仅依靠讲解理论知识,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就会使学生贴近数学并走近数学这门课程。
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进行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团结就是力量。这同样适用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若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开展密切的协作,不仅会强化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更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开展交互式的合作,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各自的看法与观点,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扩展,更容易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笔者以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说明:当我进行“圆锥”这一章节教学的时候,我“放开手中的大权”,拿来一个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摸索与发言,在这堂课上几乎所有学生都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其中一个学生说:“把圆锥展开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另一个学生说自己根据圆柱的体积计算方式分析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式,不同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对圆锥的理解和认识,创新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才是真理。没有实践,任何理论知识都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老师要特意设置一些数学实践课程,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依靠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条件和基础上,学生掌握并理解数学知识会变得更容易,综合素质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仅是数学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大大增强,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5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有用的困惑,进而产生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应加强应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我让学生动手做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进而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修理桌椅。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了就可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6
东津新区(经开区)霸王小学 姚军
【摘 要】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知识传授 评价 鉴赏
【正文】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静心创设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一轮的春天,拓宽了教学的视野和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恰好借用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及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一年四季”之时,教师就可以将具有季节代表性的图片、声音等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绘画的更高境界,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其次,艺术欣赏只有在师生对绘画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发掘其中更美的内涵。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及兴趣所在,使得所选取的教学素材更加符合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强化,也利于美术教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更加轻松与和谐。
三、多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美术作品,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把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评画、评作品活动。在学生完成作业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作品,搭建同学间、小组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对比性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为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四、通过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因人的视觉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的联想也会不同。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同、想法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会不同。鉴赏是学生审美经验形成的首要途径,通过大量的美术鉴赏,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美和丑,才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审美境界。名家作品是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审美理想的追求,通过美的诠释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形象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美的东西有真正的领悟。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美与丑、圆满与缺失、好与差以及思想内容的传递表现的识别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探索更多地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新颖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时代(教师).2010(01)
[2]肖中锋.《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成才之路.2011(29)
作者:姚军 性别:男 年龄:36岁 职称:小学一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模型思想,培养
数学模型思想其实就是指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化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答案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一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去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来实现。因为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正是因为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积累和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数学理论知识、方法和规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轻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和模拟,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还要组织学生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并能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得以拓展。当然,情境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调动出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有效渗透模型思想,注重课堂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模型、构建模型,潜移默化地渗透模型思想,发展模型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用模型思想来解决,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数学问题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当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数学操作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建模兴趣。
比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来思考,像铅笔、粉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
三、注重实践引导,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积极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学习价值计算、统计等内容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商店进行参观和学习,鼓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8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因为数学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探索生活中事物的客观规律,更能培养和提升人们的思考能力。而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的方式去描述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模型思想是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想利用模型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一个出发点,让他们学会如何将具体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模型思想去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模型思想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单一
课程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的标准来教学。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就使得教学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只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提升,更削弱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会灵活变通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教师不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依旧使用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教育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
1.2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除了教学方式不对之外,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开小差注意不集中等现象。小学是学生自我意思逐渐增强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由于数学所学的知识较为复杂一不小心就容易跟不上进度。这也是学生学习散漫的原因之一。
1.3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差
从数学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数学的实用性比其他课程都强,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单单只是要求他们能掌握理论知识就足够了,还要让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不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能熟练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然而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比较薄弱了。这也是因为许多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较差,不重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学好知识完成作业就可以了。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分析
2.1利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生活问题的抽象描述,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无论哪个数学模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如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在适当的时候引入生活案例,把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具体的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理解来思考数学问题,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生活中若是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就可以使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建立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用数学模型思想去解决问题,把枯燥的数学模型具体化生活化,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模型思想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模型思想的意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的模型。并让他们测量其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课后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计算生活中长方形的面积的作业,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他们的作业成果。可以让他们进行评比谁找的例子又多又好。通过此类的方式,让学生们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模型,让他们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数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模型思想的意识。
2.3掌握基础模型思想,不断进行创新
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各种数学公式和法则等等,这些都是数学模型,而且只有在牢牢掌握了旧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数学模型。比如学生们是先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法则才继续学习减法的。因为在学习减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的规律。然后在加法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减法运算的模型。比如,小刚买了5本本子,小红买了2本本子,那么小刚比小红多买了几本本子?在刚学习减法运算的时候学生可能理解的不够透彻。那么教师就可以换一个问法:小红应该再买几本本子才和小刚一样多?从加法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得出题目的答案。然后教师再针对这道题目利用减法的方式进行解析,学生就能更容易理解。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新模型的问题,这不但是对旧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也增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2.4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想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就不应该把课堂局限在教室里。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只有多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比如,去超市购物计算价格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模型的思维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在生活中不断运用数学模型的思维,在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3 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教育,对培养综合性的新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地位,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并牢牢掌握数学知识。并能运用数学模型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数学模型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道善.试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181-182.
[2]杨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1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09-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1-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黄海英07-04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07-10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06-30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30
小学生数学思想培养10-0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0-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