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共11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1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内容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以及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关键词】 培养
良好习惯
【正文】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将会有好的品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课堂上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注意观察老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听懂”数学课的关键。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好动、易兴奋、易疲劳的特点,课堂上经常会开小差,这是小学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要尽量贴近儿童,富有童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
2、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另外,还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 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计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性格有差异,有的学生大方爱说,也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在教学中,教师多关注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把自己慈祥的目光投向他们,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开口,哪怕声音小,也应当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有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想法后,可以把模仿复述的机会留给怕发言者;对于怕发言者也能够回答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性把问题留给他们。无论他们的回答对或错,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肯定会让他们非常开心,非常光荣,逐渐地就会使他们树立信心,并鼓起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积极发言。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能力。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2
一、结合问题, 寻找根源, 采取科学的对策
解决任何问题, 都必须要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 这样才能做到对症, 千万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就目前来看,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的问题有:学习上的主动性不够, 特别是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时, 缺乏主动探究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 且错误较多;答题格式不规范, 随意性很强, 问题也不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拖拉现象极为严重。这一问题的根源事实上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 是由于学生主动性差, 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所以我们要结合这些问题, 采取得力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抓好上课环节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环节, 抓好课堂各环节是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 首先要求他们要做好上课前的预习环节。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真正有效的预习环节, 并不是简简单地看看书, 而是要实现预习的真正效果, 第一, 初步了解所学内容, 争取自己能明白的要搞明白;第二, 整理好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做到课堂听课目标明确;第三, 适度的试题训练, 加深对预习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讲得太多, 说得太多, 学生被动听得时间太多, 但是听明白了不等于就会了, 也就是能做题了, 等学生真正地去做题时, 他们往往会忘掉一部分教师的要求。所以,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刚刚接触新知识的阶段就能够形成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正确地解题, 审好题是关键。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这是解题的基本功, 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学生出错不是不会做数学题而是审题不清。因此,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审好题就要多读、多看、多画、多想。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公交车上原来有20人, 到站后下了4人, 又上来了9人, 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学生复述为“原来有20人, 走了4人, 又来了9人, 求最后有多少人?”说明学生已经理解题意了。平时多让学生复述, 多思考, 让他们学会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关系读题审题,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生整个在校时间的关键环节, 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 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应该包括很多环节, 如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同时把听课和自己的预习结合起来, 明确听的重点;把自己的听和做结合起来, 在听的过程中多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数学新教材中, 引入了许多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和童话故事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愉快的周末”时, 我觉得套圈活动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直接说出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因此, 我设计了套圈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去体会, 在玩中去体会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 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难点, 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 体验了成功, 自信心增强了, 注意力集中了, 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养成了。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作业是对学生预习、听课等各项学习内容的一项综合检查, 也是考查学生到底有没有听明白、理解透、会应用。所以, 必须要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做作业一方面会起到对课上知识复习的作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在平时的作业中,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提醒, 如果不改的话, 进行适当的惩罚。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回顾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 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教师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 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其次,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 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抓好细节、抓好每一步是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特别是在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重视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在数学教学中, 要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作为教师, 我们都希望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 也是一位学生良好素质的体现。有一位专家说得好:“学习成败不在于智力差异, 而在于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淀。”因此, 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情况及对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研究, 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77-01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父母外出打工,学生都由老人或亲戚照管,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交完作业,完成任务了事,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作业发下来后,不管对与错,放进书包完事。
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可有些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是预习了,把接受新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预习的任务是否完成,每天由小组长检查,对完成得好的给予表扬,对完成得差的提出批评,并要求改正错误。同时,在课上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迫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计算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画线段图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计算完后检验,写单位,写答非所问语,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计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促使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会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4
崔跃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用终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所谓的预习就是指学生把老师要讲授的功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觉预习功课的孩子往往自身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效率更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觉的课前预习习惯,我首先对学生提出了符合学习实际的预习要求,然后,在课堂中检测和落实。主要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两个环节: 1多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读”不单单指朗读,还包括了朗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通过朗读形式的变化,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是预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多查
初读到一篇新文章,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意思的生词。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请工具书来帮忙。然后,把易错的多字音词,较难记忆的字、词,在书上或者是预习本上标注出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帮助理解,自查自悟。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一个人是否善于倾听,不仪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词语听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词语听写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词语听写的过程中会自然地集中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听写方式的变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2在课堂问答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法或讨论法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很好的倾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发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听清教师所提问题,以及问题要求,不要盲目回答。要尽量教会学生抓住问题重点,再有 针对性的回答。其次,应当要求学生除了听清老师的问题外还应注意倾听其它同学的发言,并进行总结、评价和补充。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在朗读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的判断分析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有目的倾听,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自己的品评,这样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为什么同是一堂课,一个教学内容,可是学生的成绩差异会如此明显呢?在培养好的倾听习惯之后,认真的听讲就是实践的过程。虽然学生的成绩受到基础、兴趣、对教师的态度等外在因素的一定影响。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学生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等情况,通过研究和了解这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造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形象、直观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更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使学生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观察学生听课的表情,如发现多数学生对所讲内容表现淡漠,就应该及时调整讲课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个别同学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应及时予以提醒。2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
教学其实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感,所想,与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启发、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兴趣、习惯。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自选说、写、读、演等形式进入蔺相如与廉颇的角色,理解他们当时的不同心态。学完“负荆请罪”这一内容后,我重点指导学生讨“将相和”的基础是什么?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发言后,我进一步点拨,使他们认识到:在一个集体里,学会相互谅解、不斤斤计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形成团结有力的整体,获得更大的成功。3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得习惯
现在大部分小学学生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其实,上课时随时以笔记的形式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即便于课后复习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重要性,在听课时要勤于记笔记。这点上教师可以已随时抽查课堂笔记的形式,提醒他们应把课上听到的重点内容随手记录到笔记本或是书上。只有做到耳到,手到,才能养成学习过程中听写同步的习惯。这不仅对现在,对今后的学习上也将是大有益处的。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造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再配合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视、听多方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营造一种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火烧云》一文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时瞬息万变的壮丽奇景。女作家萧红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美好的意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重现火烧云变幻莫测的奇观。在体会大自然奇光异彩、千姿百态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她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挚爱。2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因为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这时就需要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这种阅读应当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可以从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更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3交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有精读、略读、浏览、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等各种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会了怎样读书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结和建议: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5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好的习惯对学习至关重要。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制定规范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行为,逐渐养成的。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爱动,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出能约束他们的班规。所以,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制订出有关这些学习习惯的行为准则。如听课的习惯:听课不光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能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又如答问的习惯:不但要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说给老师听,还要学会在合作学习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有计划、有意识的予以培养。具体要做到“低起点、细要求、巧激励”这几点。
1.制定起始点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习惯的培养上我们要坚持低起点的原则。以“认真听课”为例,一开始,我们先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只有听入耳了,听仔细了,才会有深思。当学生养成了这一习惯后,再提出“对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这高一层次的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抓住细节严要求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笼统的概念不容易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要实、要细。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我们可以分解为下面几个小要求:
(1)书写工整、格式规范;(2)独立完成、按时完成;(3)认真读题、仔细计算、自觉验算。这些做法学生一听就懂,操作性很强,老师也易于指导和检查。
3.适当激励学生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巧用激励手段,加速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进程。常用的激励方法有语言激励法:如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说“你的回答既完整又响亮”、“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批语激励法:给作业又快又好的学生刻上,给粗心马虎的学生谈话,要求他们改正。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6
盐城市盐阜中学 李晓萍
【摘要】
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好好研究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收到实效,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功夫,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习惯成自然地持续下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习活动变得有趣味、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学、爱上学”。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利用电脑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键盘指法课时,我就采取游戏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小游戏,同学之间比赛,看谁打字速度快;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输入一首自己熟悉的儿歌,慢慢地掌握中文输入的方法,学生学得认真,练得愉快,记得牢固,兴趣很浓。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多布置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和学生很贴近的作业,让学生感到电脑就在身边。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编写课程表;举办Word小报比赛;学过表格的加工处理后,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个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计算每个学生所在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发现除了电脑可以玩游戏外,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聊天,你将会发现因特网还能帮助你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等等,让学生从心里爱上这门学科。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上课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言,有权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即使没有举手的同学,老师也应向他提问。对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但没有能正确答出问题的同学,老师不应批评,而是要表扬他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学习态度,多加鼓励,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在上“网上导游”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究,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创造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使学生既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悲观失望。努力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记好上课笔记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所以教育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并做好课堂笔记。听课时要仔细,不要交头接耳,私底下议论,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发言;告诫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不要在老师讲课时乱动机器,做与听课无关的事情。教会学生科学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不是泛泛地记录老师的知识点,而是记录重要知识、易遗忘的知识。理论课的讲解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走神,如果能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话,知识点可以列得很有条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动手写一遍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印象的过程,等到考试前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又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因此,教会学生记好上课笔记,即可以防止上课开小差,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罗列知识点,还可以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真是一举三得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记好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教育学生要对课本上的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有的学生对待问题不愿意动脑思考、钻研,人云亦云,只想吃现成饭,拿别的同学现成答案代替自己的想法。因此,教育学生对待问题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去获取答案,要会想问题;对待困难要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五、培养学生敢于动手,规范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上机时要敢于动手,告诉他们不要怕动坏机器。同时要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图片的获取”的讲授中,我给学生分组练习,提供给学生扫描仪,数码相机,并让个别同学从家中带来无驱的摄像头等设备,让学生逐一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从而认识到图片的获取是多途径的。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仅仅在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上进行规范,提示学生注意器材的安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新知,不仅释疑,而且还使得学生对新鲜设备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六、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探讨的习惯
教育学生通过同别人合作获取答案,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知识较缺乏的学生,更不能盲目地试图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要防止一些学生出现孤僻症和独霸机器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结束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灌输, 更在于习惯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更多的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需求就要求在今天的教育中要从娃娃抓起, 在小学的学习和教育中便开始着手。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水平, 并且习惯的养成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 所以对于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一、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 过于马虎
小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限制,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普遍存在马虎的特点。根据调查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大体情况得出, 由于马虎而造成的答题错误率占了总错误率的30% 左右, 这种现象在一些中等生中间更为严重。就像是一些平时常考80 分的学生, 如果严格的对其进行管理, 每一道题在老师的要求下仔细的阅读进行答卷, 那么成绩最后可以达到90 分。所以说过于马虎这个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2. 不爱检查
在对济南某一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展开实验的时候发现, 很多的小学生在进行数学测验的时候本来90 分钟的考试时间, 但是基本上40 分钟就可以将试卷全部的做完。在做完试卷之后他们通常不会沉下心来去检查, 而是拿着自己的卷子东张西望, 直到考试结束也不会对自己试卷上的答案进行修改。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由于马虎的错题也不能发现, 使分数白白的溜掉。这也是学习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3. 抄袭
抄袭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由于数学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困难, 所以很多的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那么在日常的学习中便有一部分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性比较差, 遇到问题不会动脑子的去想、去解决, 而是看别人的答案或者问老师, 这样导致了今天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消极的影响。
二、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教师来说, 如果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则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控制,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技巧, 提升学习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自身平衡学习时间, 建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1. 增强学生的读题能力
读题能力的增强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条件之一。小学生由于本身认识的字不多, 理解能力比较差, 所以在进行数学读题的时候很容易马虎和急躁, 对于一些题目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看下数据, 在答题的时候随意的将数据进行各种运算法则的结合, 根本没有将内容的因果关系串联起来, 没有读出来题目的意思。所以很多的题目学生并不是不会做, 而是没读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法和对策, 改变这一陋习,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在进行应用题的阅读时教师让学生用手指点着题目的内容, 一字一字的仔细阅读, 防止过快的读题造成难以理解和草率的答题。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沉下心来对题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从而在答题的过程中使正确率上升。这种良好读题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在对新的知识讲授之后, 要给学生布置练习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较难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然后和同学进行过探讨, 教师适当的针对问题的难易度进行提醒, 不能够在刚遇到的问题的时候就将答案公布给学生, 由于小学生自身还没有自控能力, 如果在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之前便公布答案, 这样很容易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养成依赖心理, 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再过多的思考, 等着老师讲解, 使学生形成一种消极的学习习惯, 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说在教师进行教授的时候要着重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小学生由于思想的简单性和单纯性, 往往在学习中对于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多的交流, 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性格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不断的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并在不断的积累中,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 将传统的那种“师威”和“架子”放下去。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和表达,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并对学生的解题思路给予认可和表扬。例如, 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的去讨论, 从各组的解题过程中让同学们进行分析比较, 看一下各个组之间对于问题解决的优缺点, 从而起到下一次的借鉴作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学习中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重新的燃起兴趣。在获得学习的自信心的同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持, 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马虎、依赖性强、不认真检查等不良的学习习惯。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努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对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措施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徐燕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5.
[3]朱国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6) :228.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 培养 习惯 发言 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87-02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也是小学生正常的生理特点。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我认为利用晚上完成当天的作业后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或者利用早读课预习当天的学习内容;下课时与同桌讨论书中例题,或者放学后复习当天所学的新课,及时完成作业,把不会的、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以便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
二、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期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趣”中逐步形成。我认为家长可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孩子观察、思考,如:在商场购物时可让孩子算算价钱;在家里可问一问:一间房子有多大面积?如果要贴瓷砖需买多少块……一瓶酱油有多少毫升?一只水桶可装几千克水?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家里的电费、水费是怎样算出来的?可先让孩子说一说、猜一猜,然后配合小孩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样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会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培养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学习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我认为家长经常与子女交谈,既能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也不能一两天就把作业做完。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认为到了中高年级,教材内容较多,有很多作业必须在课外完成,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因此,希望家长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检查、了解子女完成作业的情况。目前,有一些学生在家里不做作业,等到第二天来学校时匆匆忙忙地抄同学的作业。另外,有一些学生在书店购买带有课本答案的书籍,做作业时按答案书原原本本地照抄。
五、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9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
只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学校抓
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的学习和生活。
三、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把握实效性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加强。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规范》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行注目礼,少年队员敬队礼。”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国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励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变成了自己内
在的需要,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六、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加强了学生干部的巡查、执勤,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
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周评比以流动红旗鼓励促进,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位学生时时处处既能自觉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批评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小学生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篇10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如何让小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你想让他知道金钱,高考啥的,我觉得不切实际。而且自主学习也不是为了你说的这些。我个人觉得你摆正自己的心态更为重要。
要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他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个人认为孩子也不应该是苦大仇深的学习,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更为重要。
老师需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要过多的去用自己的经历和意识去要求学生。我自己出身农村,从小被父母教育读书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出路。现在我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自身的局限。培养一名学生是多元的,学习成绩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老师不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老师不是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小学的加减乘除的成绩学了又如何?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怕麻烦,要去了解,去引导,虽然要耗费很多精力和耐心,但是这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去做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最具可塑性的孩子。
每一个走进孩子内心的教师都是一位天使,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位孩子们喜欢的天使老师。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07-01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样作用巨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责无旁贷。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就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可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遗憾的是,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学生踊跃的发言,而且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高高地举着手,焦急地等着老师叫他们回答,甚至嘴里还说着“老师,我”。我们的学生只想着表现自己,而不懂得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更甚者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不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只顾自己说着自己的想法。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就接受了信息、吸取了知识,对学好数学有了保证。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
首先,我们老师在讲课应注意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爱听想听会听。而作为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则要首先带头做到。比如:在和孩子交流、说话的时候,要认真注视着他们,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了。
其次,让听和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听的内容更多地是要通过说话来表现出来的。而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刚才同学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渐渐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最后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意外的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粗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比较聪明学生的身上发生的就更多。在教学中还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按时上交,拖拖拉拉;不动脑筋思考,光想趁机抄别人的作业;做题时没看清题目要求、抄错数、看错运算符号,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呢?
首先要端正他们的态度。小学生年龄小,又比较爱玩,对他们说一些道理,他们也不太懂。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平时就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或者身边的一些事迹,来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使他们逐步养成做题时专心的好习惯。
其次要对他们平时的作业严格要求。数学作业不仅是检验一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也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活动。数学作业的书写情况,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书写情况。
最后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认真运算的习惯。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而认真运算则是学生正确解题的保证。具体做法是:我们可以在学生解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充分学习,认真思考,在题目的解决中,必须要积极开动脑筋,反复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形成一种喜欢思考,能思考的好习惯。教学中,一是要精心设计,提出能够启发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欲望;二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认真指导,激发学生各抒己见,主动探索新知,从多渠道 、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在提问时,要考虑全体学生,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让学生都能参与,都想参与,让学生都动动脑,形成思考的习惯。
总之,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学生在后天学习中逐步养成的,作为数学教师,就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习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庞美娟.罗 莉.《教学行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江苏教育》,2011.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浅析中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6-2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4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09-02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09-30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30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07-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