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14篇)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陈云
职务:教师
职称:二级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三中
电话:1398632360
5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马庄村(冷集镇三中)
邮编:44170
3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高效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那么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学有所获,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教学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要实现的,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但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可操作性要强。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就会根据自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他能主动去学习吗?那他只能像茫茫大海中处于迷雾中的一叶小舟,找不到自己需要前进的方向。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
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集中学生思维的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找家长了解一些储蓄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高效课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非常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时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谦虚好学的态度。(2)指导学生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边听边想,思考发言内容的价值。(3)指导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感受。最后在学生倾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教师要引导与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学生反思自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在教学发现,如果学生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他也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
四、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控能力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多样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进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巧设多种形式练习,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例如:第七册教材“笔算加、减法”。采用“自由式练习”形式,课本练习六让学生自由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与尝试练习。这是一种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着眼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练习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这种自由式练习有利于调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观察察学生的心理倾向,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此外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首先要使学生会制定学习目标,有学习的正确定向。其次培养学生调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学习进行检查、分析自己错误及共原因。总之致力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练习中难题,独立并正常地完成各种练习作业,自主安排时间复习,使学生最终能自我约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2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初中生的思维还没有很成熟, 他们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往往与他们的个人兴趣、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觉得有趣就积极些、主动些, 反之则消极、被动些. 因此对于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学生而言,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就会打动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创设情境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要根据数学知识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设计, 这样的设计才是最有效的.
1. 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借助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学家说过:“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问题的教学”. 通过今年任教数学学科, 本人发现, 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枯燥的,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激情, 甚至有时还理解不了有关的概念等. 如果我们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并且借助多媒体来展示, 那就事半功倍了. 比如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真实的或是有趣的数学实际问题,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引发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课堂充满张力和活力, 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活动中去.
例如, 在教学苏科版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新课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一边朗读一边显示这个场景, 然后慢慢地把这个实际生活场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成几何图形, 那么“圆圆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又是怎样的? 请学生画出图形.
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 学生就会感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图形, 得出书本知识中“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我相信通过唐诗的引入, 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去探究这个问题, 积极思维, 大多数同学都会对这三种位置关系印象深刻.
2. 寻找新旧知识点的连接点, 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都知道学生思维的跟踪都是从问题和好奇开始的, 因此认知矛盾就是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教师可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制造一些矛盾的契机,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学“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节时, 不妨先提问:以前我们用什么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呢? 学生会知道是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我又反问:那么有没有别的什么量是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 通过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对比, 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做到一举两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平常的教学开端, 我们可以构建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让学生走进课堂, 走进数学生活中, 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营造探究的氛围
合作是创设出来的, 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讲究教学策略, 提出与学生学习特征相符合的研究目标,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上营造探究氛围.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教师可以在课本的指引下挖掘课外资源, 从而展开探究式的教学
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教材,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师不能光凭借课本, 而应该更多地去熟悉和钻研教材, 组织学生探究,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方案一一筛选, 最后只剩下要得出的问题结论. 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 可以增加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的课题, 开展探究活动
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又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生活出发,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适时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在实际中探究知识, 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之前,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升旗仪式, 那么我们能否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呢? 最后汇总成这样一个问题, 为了测量旗杆的高度AB, 在离旗杆22米的C处, 用高1米的测角仪CD测得旗杆顶端B的仰角α = 30°, 求旗杆AB的高. 学生通过分组、测量, 最后汇总、交流讨论, 每组都得出了正确答案, 于是我将学生得到的结论总结, 把解题过程进行板书.
解过点D作DE⊥AB, 交AB于点E.
在 Rt△DBE 中, DE = 22 m,
答:旗杆AB的高度是m.
通过此类题目的实践探究活动, 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分析和研究各种问题的意识, 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师生关系, 形成探究的氛围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学习中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力. 因此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 教师必须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每一名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 可以先独立思考,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别人听到你的意见, 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 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从而学生喜欢上数学, 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
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是偏向于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们更倾向于在活动中探究知识, 而当前很多数学课堂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会束缚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让本来思维活泼的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其实, 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例题.
比如在初三中考复习的习题课上, 我选择了一道“2013年淮安市的中考试题”作为例子. 如图, 在△ABC中, ∠C = 90°, BC = 3, AB = 5. 点P从点B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B→C→A→B的方向运动;点Q从点C出发, 以每秒2个单位沿C→A→B的方向运动, 到达点B后立即原速返回.若P, Q两点同时运动, 相遇后同时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当t =________时, 点P与点Q相遇.
(2) 在点P从点B到点C的运动过程中, 当t为何值时, △PCQ为等腰三角形?
(3) 在点Q从点B返回点A的运动过程中 , 设△PCQ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
①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S最大时, 过点P作直线交AB于点D, 将△ABC沿直线PD折叠, 使点A落在直线PC上, 求折叠后△APD与△PCQ重叠部分的面积.
由于是动点问题, 所以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探究, 而学生对于动态型问题也比较感兴趣, 所以本题可以让学生充分探索思考, 特别是对于最后一小题求面积, 学生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比如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底边, 再去用相似求高, 想到添加垂线作为辅助线, 可以构成A字或8字形, 通过正常途径求面积;也有同学想到已知一边和夹角为60°的特殊角, 因此可以用公式S = (1/2) ab sin c来求面积, 所以想办法添辅助线求另外一边. 即使错了也不要去批评学生, 如果经常批评, 不仅优化不了师生关系, 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探究天性还会慢慢磨灭. 最后我把学生的方法逐一陈列, 学生通过对比, 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同时还能学到别人的思维方法.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探究式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 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思考问题, 锻炼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开放、动态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有条件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能进一步唤醒和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培养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磊.自主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9) .
[2]胡红.浅析实施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22) .
[3]赵文彬.浅谈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2013 (5) .
[4]刘洪宇.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体会[J].课外阅读:中旬, 2013 (6) .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27-01
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学生被动学习,这样教师讲给学生的只是知识;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培养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挖掘、引导借以最大化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更多的是能力。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从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得来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要彻底地属于他自己所有。”初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性,缺乏的只是引导。数学知识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或者规律来搭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数学知识中来,再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趁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情感上相信学生—相信学他们主体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学习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时间上支持学生—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行动上精心指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内容笔者一学生熟悉的建筑物,如:大桥、金字塔、小帆船、路标等导入,学生指出物中出现的平面图形,调动学生激情,进而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三角形的形状的问题?怎样学生展开思维潜移默化的展开自主学习。
2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而问题引导又是学生能够深入探究的最佳手段。所以教师依据学生这个好奇的心理,运用问题的诱发学生有兴趣、有求知欲,顺其自然的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从买布问题说起”、“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打折销售”、“怎样处理废电池”等内容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离A 市正东方向26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160平方千米的正方形森林公园,现在要修一条公路,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如何设计? 等等。在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同时,开发了自主思维,促进并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方法指导中得到巩固和深化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可以说是对数学学习的诠释,当然对教师来说更是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善于渔。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读,经过粗读、细读、精读能读懂字意、能分析关键词意、能理解掌握基本句意。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事物规律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思路。再次从概念的引入、概念横纵向联系、习题与概念相互渗透解练的操作与实践中得到方法、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思想的提升。最后鼓励学生经常对实践操作中方法与技巧、思想与思路、经验与积累,系统的作进一步论证、评价、反思,形成一种深化。这样,当学生具备一定思想,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技巧,能确保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作为教师给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给予更多鼓励和表扬,从而培养情趣,调动积极性循序渐进的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锐平. 学生自主: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着力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 张爱军. 初中数学引导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中学数学,2004,(6).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压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的着力点必须由单向的文化传承转移到激发创新上来。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根本在教师,因为教师是直接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动态性、个体性、情感性。
1.钻研教村,挖掘教材的实质。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材料,教材本身虽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死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去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切人点。
2.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识认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新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3.巧妙设计教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法以突出创新为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前提。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参与操作,玩中求知探新。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相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2.参与讨论、发现、激活创造思维。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问:“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动地参与教学。
3.参与猜想,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5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发展,是指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论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自己的知识、情操、意志和行为,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发展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
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要长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知识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必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课题也进行了探索。我也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点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它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主学习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的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就比较强,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资源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讲立体几何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体系,在讲集合论时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奠基人——康托尔,在讲导数时向学生介绍牛顿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牛顿——莱布尼兹创建的微积分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2)向学生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重大作用讲到了天王星的发现过程和伟大导师恩格斯对解析几何的评价;在学习统计时介绍了数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介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在学习解三角形后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身边的建筑物的高度;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后介绍了烟筒拐弯儿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亲身去做;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利用优选法是怎样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选择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对所讲问题的认识。激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可谓学习方法之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开始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如:基础知识方面、解题方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自己命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学生的总结和命题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2)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如:对公式、结论的记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编成易记的口诀;对易混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相近的结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加强记忆。(3)向学生介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将某个定理的条件更换,结论是否成立?减少定理的某个条件,结论是否成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某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等。(4)指导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进行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讲到这点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向学员开设了高等数学的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员们现在所学的军事理论还是将来的军事指挥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让学员们学习这么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学员们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身受益,那么学生应该养成那些好习惯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是上课之前要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课后要积极反思,认真完成作业。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天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坚持下去,要对学生做的小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后,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授课方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改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概念时,可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讲习题课时,对疑难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切实培养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包办。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科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自我发展自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变形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强度之和为什么是零的问题;在学习导数这一章时向学生讲述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并说明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另外还可以把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穿插到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己。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6
石臼窝镇芝麻窝小学王志广 内容摘要:千万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是语文课,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实验课中极为重要。关键词:学生亲临科学实验造就主探究能力讲究方法
正文: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现就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要培养探究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乐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其次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二、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三年级《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
三、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
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7
一、要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就必须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 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使教师、学生都得到解放, 真正拥有数学教与学那一片自由无污染的“天空”。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 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要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自己则退居“二线”, 做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和求知的顾问, 让学生自己通过富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体系。
三、教师善于放手, 给学生自主“沉浮”, 自由呼吸“新鲜空气”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 (在自愿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
浅谈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朱建云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 其中“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英语学科教学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上,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拟就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新课程倡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倍功半。
1. 理论上;随着改革开放,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交流工具, 尤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2. 实践上;本人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采
4. 在work alone, pair work
和group work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 促使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如6AUnit 1 Public signs A部分是一段较长的语篇。课文中谈论的三个公共标志的
问挫折时, 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而应善于诱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争辩, 自主寻找答案, 使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事实证明, 自主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极好方式。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引导学生善思、会思,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他们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使其将来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
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 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 记录员一人, 汇报员一人) ;其次,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最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 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 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 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 在试做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 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有利于集体研究, 促进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在数学課堂上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问题的情感和积极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时,课件播放足球比赛前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用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是否公平?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设置了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比如,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我让学生在班里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技能。
三、注重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乐趣
学习知识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的过程时,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四、构建探究意识,体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一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图形学具,让学生自由探索来剪一剪、拼一拼。每个人都积极动手,想办法。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下去。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9
自主学习能力界定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形成数学思维方式,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智商和情商,获取学习数学乐趣,培养对数学学科专注力。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概念透彻理解,对公式熟练运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方法改善生活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独立开展学习研究独立工作者,这种能力就要从小开始,逐步培养,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个实质上转变,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从学习奴隶变成学习主任,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革命,解放学生个性,让他们科学领域自由飞翔,这是时代要求。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1.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在许多教学案例中,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有使用游戏的方式辅助,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经过了反复实验的。例如在进行《认识时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概念,选择几个学生绕着教室走一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看这几位同学之间的时间相差多少。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估计自己吃饭要多少分钟,从这样的游戏加实际生活的例子中,让学生体会分与时的观念。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时间观念,利用此机会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1.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直观的形象的设置故事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课程时,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学一进校园就能看到学校里美丽的花丛和一颗颗翠绿的小树,再它们的点缀下我们学校显得更加美丽,这样美丽的校园环境,大家应该都喜欢这样的环境是不是?那我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印出我们学校的画面吧,通过实际的环境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这堂数学课有声有色,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3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
例如,在数学教学《小数除法》教学中,选择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要讨价还价。下面要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事情:一个商贩在卖香蕉,有人问:“老板,香蕉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作答。)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而学了今天这堂课――小数除法,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使得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1.4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可以在平时的课堂、课外,通常在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标准,但现教育是习惯用对和错来衡量学习成绩,这失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且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将评语也引入作业批改当中,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肯定优秀的地方,这样也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果说兴趣是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如教育学者所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她们自主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她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她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她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她们自己向前走。
2.2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
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自我超越。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让本组学生“你出题来考我,我出题来考你”,及小组与小组间出题来考,达到提高巩固,使学生形成竞争。
2.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生活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是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数学教学的规律,说明了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假如数学教学与生活脱离,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这样对学生的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3提高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要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气氛之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难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后会不断的去讨论。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时,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更加能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题海学习,而是趣味满满的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不只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学习,要想学会首先要会学。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经过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的历练,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熟悉课标,熟悉学生,细化任务,创设大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接受检测,都有固定的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以前我们大多都是直奔主题,就事论事,指着盘子夹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出好成绩,因此也造就了大批的高分低能,特能做题,但却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书呆子,脱离了书本就毫无优势可言,是生活的弱者,这样的人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反而有些学生进入社会就如鱼得水,酣畅淋漓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纵观这部分孩子,他们为了应对各种繁杂的考试,同时又不影响自己贪玩的个性,因此,他们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让自己尽量在课堂里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下课以后就变着花样地玩乐,学习和生活于他们是多姿多彩,其乐无穷的。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再不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能被淘汰,要改变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学能做什么呢?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把要学生掌握的任务细化分解,通过创设一个或两个大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要解决自己生活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群策群力,择优选案。
二、加强小组建设,充分给予话语权,搭建表达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被反应快、学习好的孩子抢走,反应慢一点的学生一个学期都少有机会发言,教师也不愿冷场去等候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举手发言,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都有点赶,更别说停下来等学困生发言了,因此,久而久之,班上发言的就固定在那几个,其余同学开始还听一听,稍微思考一下,发展到后来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我思考没有,干脆就等答案或者干脆游离于自己的游戏或者玩乐中,以至于到后来就根本不听课,不回答问题,越学越难,对数学彻底失去信心。加强小组建设,实施捆绑式评价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因为要捆绑式评价,原来的优生不会再一味逞能,因为同伴的表现也与自己的表现挂钩,自己一个人再优秀,小组也得不到好成绩,他必须把同伴先教懂一些,然后自己再补充,既能督促学困生有所进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也能培养优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优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更能增强彼此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三、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对不同见解的分析、质疑,把模棱两可的问题明朗化,大多数教师害怕耽误时间而对错误的见解视而不见,让学生只知道自己错误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到底该怎样做更不知道,学得一知半解。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四、师生不断反思总结,摸索出高效学习的方法
每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要加强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把控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评价及时且真实
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认可,渴望成功,体验成功很美妙,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老师及时的表扬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随着学生一天天长大,如果老师的表扬一成不变,太虚空,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诚与肯定,那么学生會感觉索然无味,你的表扬也许还不及你真实客观的评价。曾有一位老师习惯在课堂上夸张地表扬学生:“孩子你太棒了!你太了不起了!”所有学生都是这个评价,刚开始,学生确实兴奋了一阵,但久了,学生也没感觉了,回答完了就完了,不会再去思索自己的回答是否还需调整,自己还能做怎样的补充,你再怎么表扬也激不起孩子内心的涟漪,后来,他换了一种方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他就对孩子的回答做出真实的评价,如“你的思考很全面,再想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的想法很独特,你如果再从××方面思考一下就更贴切了”等等,学生也会认真听取你的评价,根据你的评价再做思维调整,评价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尽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向父母学习,向互联网学习,向同学学习,向书本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大数的认识”之前就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出大数据,上课展示时,学生查出来太多的大数据,我国人口、我国幅员、三峡大坝工程中的大数据、汶川地震全国、全世界给予的帮助等等,这些大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激发了学生对学好知识的主动愿景,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智慧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帮助的温暖,让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进步。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2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主动“想学”
培养初一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 让学生主动要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发想象力,兴趣能使学生主动感知新知识,产生愉快的情绪,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初一新生数学的学习情感、态度的正确建立,是顺利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那么, 如何培养与激发初一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健康的发展,这是新课改中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从开学第一节课我就注意到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激起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向往着学好这门学科.同时我相信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自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必然会主动要学.
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我就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如何学数学”,强调“踏实的学习态度 + 科学的学习方法 + 浓厚的学习兴趣 = 学好数学”. 先给同学们布置必须备齐的: 预习本、笔记本、草稿本、复习笔记(错题本)、红笔、铅笔及其他常规学习工具. 并对每个具体的用法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说明, 由于是初一学生容易忘却, 让他们记在了课堂笔记本的首页. 还进行了详细的学法指导“两先两后”: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如何“读、听、思、问、记、练”. 最后还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海王星的发现、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女士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地面的地板为什么不是圆的”等与生活紧密联系,且能让男生女生都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途. 这节课从后面学生的学习状态证明了我在落实我的目标上起了一个好的开头.
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会学”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1. 认真落实好预习. “两先两后”这个学习方法我觉得很重要,尤其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很好的起步. 在预习环节,我引导学生如何看数学书,用几个问题带着他们慢慢学会边读边思、抓重点、寻难点.
如:在学到七(上)“4.3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二课时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下去几个问题,问题1:回顾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每步的注意点(易错点). 问题2: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一课? 用列表法的优点在哪里? 问题3:如何确定表格的行和列的表头? 问题4:你有什么疑问? 这样问题使得课堂上的很多思考时间就节省下来了,而且学生也知道了这堂课生成的理由,初步估测出这堂课的重难点,每堂课的生成及该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很明确,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把握教材的能力. 另外,实践下来,班上有几个优秀的学生居然主动找了几道相关的拓展题型进行了自主需要的拓展. 每次我都会在全班对他们予以表扬,这样给他们以促动,也给其他孩子以榜样示范. 并在预习本上, 对他们每次的题目都加以点评批改,让他们得到及时的反馈.
2. 注重中小学的衔接 , 讲究中小学知识结构的连贯. 上课前我坚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情后再进行授课,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 针对薄弱的地方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 好多知识小学里接触过,进入初中继续学习,实际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
3. 让学生走上讲台 , 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例如有些探索性的问题, 适当给时间鼓励学生自主上讲台来讲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次的尝试是在讲解“探索规律”这一内容有关“折绳”问题时,原先授课前我还在犹豫不敢放开,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有难度,学生可能无法讲出什么,后来还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出现问题再去分析,结果出乎意料却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学生的方法有先构图再分析的,也有单从数据去分析的,也有与“拉面问题”相联系 , 转化成已有知识“拉面问题” 进行解决的,各种方法无意间体现同学们都已很好地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思想. 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分析和解题思路,扮演一下教师的角色,这既满足了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 同时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 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高峰时,教师只需画龙点睛,就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老师少讲,把课堂时间进行放手,对学生放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增强自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学生自主练习、思考的时间.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封闭,形式单一,教学机械化,学生的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创设了一些情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直角的认识”一课时,在导入时用了夸张的手法: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最漂亮的角(直角),想不想先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设计成“小白兔背萝卜,一路走一路丢,8个萝卜剩5个,大家算算丢几个?”。利用语言来营造学习氛围,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去主动学习。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虽然是静态的,但是我们老师应善于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动态形式。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角。此外在平时我们学校还常常用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自作转盘口算卡”、“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采用对问题回答对的或做对的,来“鼓励他”鼓掌三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乐中掌握了知识。教学中我喜欢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出示层层推进的问题。练习中,层次逐步提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情境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在我们教师的鼓励声中,学生都争着想试一试,自始至终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皮亚杰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能接受的形式。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学生分两组实验:一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另一组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或沙子等材料,运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这一相对严密的思维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则没有这样的关系。这样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有所感、所思、所悟、所得。
三、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创造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某工厂要用一块长240厘米、宽1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焊接成一个高3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水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较合理的方案。”首先说明什么是较合理的方案:就是既节约材料、又保证容积最大。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从这个长方形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起四边,就可以焊成一个高30厘米的水箱,容积是324升。这时一个同学说:“把四个角都扔了,太可惜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一边切掉两个正方形,然后焊到对边上,容积378升,另一个同学说,我还有第三种方案:先切下两块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焊在邻边上作为水箱的两个侧面,容积是432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设计出最佳方案,从而使学生不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逐步学会自发地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应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第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思考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造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3+3=18,4+4+4+4+4=2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4
在教育改革百花齐放,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课改无疑是触接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频繁的话题了。而新课改的热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悟,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自主学习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提供自主学习土壤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体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创设宽松的课堂情境,提供适宜的教学土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即可,学生懂的坚决不讲;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
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讲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营造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气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碰撞出思维火花。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展个性。学生如何才能主动参与质疑?首先,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学中中若有不明之处,教师再启发、点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②、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的答案,千万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见解,要着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动力。③、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以“自主”为核心,紧扣学习进程,进行阶段性的自主复习。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一旦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
适时引导,促进发展。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而是二、三流的成绩。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靠的是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些品质均源自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的学习中磨砺意志,训练思想,增强非智力因素,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任务。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同时,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现身说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反馈、赞扬。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引导、调动、激
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就此,以下策略供参考: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我们要从刚入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就拿学生练习写作来说吧,对学生习作不必过分地讲求格式,也不必过多地要求中心集中,至于那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修辞就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
寓教于乐,巩固成果。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需要一个往返起伏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也不例外。以此,在初始阶段,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清除障碍,铺平道路,寓教于乐,巩固成果。在这阶段,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同样的道理,教师对学生其余的学习要求也应如此。为各种类型的学生铺设不同的知识航道,快乐的学习才能使学生乐此不疲,这时学生的脑筋也就动起来了。当学生感到一种喜悦,一种冲动,学习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的时候,他们就在无忧无虑中快乐地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成长,自然
而然地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便得以形成。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06-30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07-1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11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6-26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2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