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共12篇)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1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河西学校 王祝刚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此,训练学生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目前学生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均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注意少数几个“优等生”,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2)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3)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让他们想说喜欢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我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一是要求语言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二是语言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拟两可.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进行有序的语言表达,也是优化思维程序,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1.激励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数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能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2.鼓励学生讲思路
几何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几何题的结构,便于分析等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几何时,有些学生理解其意,但苦于说不出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那么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拓思想,培养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灵活性,就是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思维活动智力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一道几何题用分析法、综合法来解题,以提高解题的灵活程度。一些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重视用准确、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物质活动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完整地说数学,学会从说中理解题目,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素养,运用能力,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上看, 也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特点, 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语言训练体现出来的。我们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特点研究教学方法, 整合优质的语言教学资源, 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感觉语言学习是有趣的、是快乐的, 在语言学习中, 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提高英语语言素养。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 详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交流的情境, 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和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学也是一样, 学生很喜欢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创设情境, 或者是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情境, 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贴近学生年龄特点, 贴近教材内容, 更贴近课程标准, 这样教学, 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刺激学生产生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尤其是在英语复习课的教学中,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交流积极性, 并在45分钟的学习状态中始终保持它, 是一线教师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要想在复习课上的语言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 在设置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足工夫。通过情境设置, 让学生把通过交流互动发现的疑难汇集到组长手里, 再经过学生集体讨论,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交流的习惯, 并使之成为一种自然, 并在交流讨论中突出互助学习的意识,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赢, 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 在进行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学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清洁工打扫城市公园的视频, 视频中涉及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 如动词、短语、句型等等。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教师让学生结合视频谈一下动词的用法, 学生通过思考和对视频的感悟得出:动词+副词/介词/名词等多种方式, 对每种用法都用句子进行说明, 从而灵活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通过对视频的理解深刻感悟出spend...doing, Not only...but (also) ...等短语的搭配技巧, 并能够运用一句话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 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或者是不同的任务, 之后进行小组汇报, 交流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发现问题, 师生在讨论中完善学习任务, 最终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 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进行自主合作与交流, 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点的认知, 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语言实践技巧。
例如, 在进行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环节的教学中, 通过group work方式进行语言教学点的巩固与检测, 通过group work这个环节的教学, 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句型进行机械操练, 做到够脱口而出, 句式、语法、短语、发音等准确规范。尤其是通过对“A: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B: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这样的核心句型训练, 使学生轻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并能够熟记于心, 运用自如,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为学生搭建英语交流活动的平台, 将语言教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积淀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
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好载体。学生愿意参加英语展演活动, 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很多学生具有独特的表演才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 适时开展英语展演活动, 活动内容要紧贴教学实际, 要适合学生的表演, 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活动的频数要高, 活动要有总结, 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点, 丰富知识视野, 延伸课堂深度, 积淀语言素养。每次活动之后,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 在进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教学时, 教师让学生进行购物的情景剧表演, 通过表演展示本节课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习效果很好。通过表演, 教师发现的语言运用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在表演之后统一更正, 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尤其是通过表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how much”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 以及“Can I help you?”和“Let me help you.”的用法等, 理解了“What color do you want?”“I want a blue sweater.”等多种句式的表达方法, 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技巧, 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QQ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 或者是在线与英语教师进行对话, 收看英文原版电影, 阅读英文书籍等。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与交流方式, 提高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
总之,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有长远意识, 将语言教学作为常规教学任务来抓, 坚持每节课都要有语言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环境, 提高应用技巧, 让英语交流成为一种语言习惯, 在不断交流和感悟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语言素养,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瑞英.浅析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小学教育, 2011 (12) .
[2]白凤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策略初探.群文天地, 2012 (12) .
[3]李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苑教育, 2012 (12) .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大敢发言,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课堂习惯了“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导致了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因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其实,只要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另外,在学生说的时候应实行褒多贬少的原则,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高效地发挥,使说话得以有序进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实行激励原则,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因素,培养敢于大胆开口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果每次我们都设法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得到成功的体验,再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生就会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二、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
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进行整合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激发兴趣想说话
说话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注意把生活实际的事情和数学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例如第一册中《分类》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家里有多少玩具?按不同的标准有几种分法?”学习“解决问题”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你家里人到游乐场可以怎样买票等等,学生对这些内容都非常感兴趣,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说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更容易理解。
(二)创设情境导说话
有了丰富的话题,还必须有巧妙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而一切活动设计的出发点都应是学生的需要,情境的需要。语言交流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只有创设出逼真的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自然、自信地进行交流。
1.当解说员
教材中以知识介绍为主的内容,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学习完《钟表的认识》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各款钟表的构成,最后概括出钟表的共同特征;在一年级的《图形的拼组》学习时,让学生一边动手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一边把构思介绍给同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当推销员
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后教材设置了一个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当推销员,介绍各种不同的商品,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推介,还要为顾客着想,看怎样买才最合算,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并以“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评价,达到提高学生说与评的参与度,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多媒体和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角色当配音员。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把相向、相背、同向等多种情境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发挥想象增加情节,给画面配音,这样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看书归纳学说话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料,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教材中配有相应的例题或说明,这样就有了学习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后,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完整的语言讲述相关的内容,从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采用这种训练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随着数学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利用多媒体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看图编故事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来使课堂更富童趣,二来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编应用题练习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讲故事,对有些学生故事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有趣的谈话环境中,表达起来就更自信。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4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像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识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如在故事教学《小熊打电话》中,我设计了游戏——“打电话”,让孩子们在与其他“小动物”打电话的过程中,在帮小猴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多提问,多表演,这样,大家演,人人讲,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角色情境练习中学习许多的句子,语言就会更流畅了。
二、激励幼儿在练习中锻炼,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名称、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练习,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组织观察中,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言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予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老虎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难过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奶奶的形象是驼着背,拄着拐仗„„„。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创设条件,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换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像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像,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答案。比如在给孩子讲《小公鸡借耳朵》的故事时,讲到最精彩处嘎然而止“小公鸡没借到耳朵,那它该怎么办呢?”“最后小公鸡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了呢?”给幼儿留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像,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像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就能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利用同伴与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真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故事《三只蝴蝶》中,幼儿在看到三只蝴蝶
在风雨中,谁也不愿意离开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运用幼儿生活经验让孩子讨论:“如果你是三只蝴蝶里的一只蝴蝶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在听故事中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体验到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快乐,有了要交朋友的愿望。故事中的种种感受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体验着审美情趣,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故事教学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篇5
贵州省兴仁县巴铃中学教师 张志明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并积极提倡探究、交流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下面就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
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肯定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的表达意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首要条件。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从教师自己做起,确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 用清楚的语言表达数学的解题程序;用语言有条理的叙述解题的思考过程。
二、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教学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 律的职业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务必注意自己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启发性。尤其是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科学、简练,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时,注意条理,结构严谨,将会使学生受益不浅。
三、注重营造一个和谐、愉快、民主、良好的.学习环境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样首先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每当教师提问或板演时,本来会做的题目都会想不出来,或者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所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第一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不可吝啬!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尝试教师角色,使学生学会表达
采用让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会儿的教师,来讲解一个题目或某个小知识点。自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倾听。在此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问,让他来解释。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会充分准备,字斟句酌,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或者是表达不好。这样的活动虽然在组织上要花费很多精力,准备时间较长,活动周期也较长,但学生反映较好。这说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愿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只要我们教师提供给他们机会。
3、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老师的话题如果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与老师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以兴趣促进交流,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了,也就达成了培养学生愿表达、会表达,善表达的能力。
当然,在努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考虑如何培养,而忽视其它主观因素。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学生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楚前因后果,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广,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是目前数学教师急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更深一步帮助学生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联系电话:0859―6311369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6
陈 利
【摘要】
数学语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逻辑性使一年级小学生较难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无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造成学习数学时遇到很多困难。本文从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五方面提出了培养策略,以有效引导一年级学生能准确、简练、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呈现自己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数学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毕业后,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近二十年的课堂教学经历,越来越深地感到,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同样的数学课堂,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执教,孩子们的反应,尤其是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意义,其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截然不同。很久,我一直在思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少了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我们的课堂就是空洞的、无意义的,也是失败的。
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所以,我决定从2013年3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在我的课堂中,尝试培养孩子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逐步学会用准确的、通顺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提高孩子们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甚至更多使用的是生活化语言,语句不够规范,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会“说”,首先是要学生会“听”,给学生一个辅助的拐杖,学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
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从而为理解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一开学学习《我们的教室》时,学生就接触了数量,而学生往往喜欢用“个”或“只”:4个人、6个凳子、6只椅子„„来表达,所以,老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在训练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范例,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榜样示范、及时纠错强化等训练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记忆。不仅开学第一课,在以后的看图说话、加减法算理的叙述时都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又如《我们的教室》一课,是通过说一说教室里有那些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室和主题图,通过“教室里有„„”、“桌上有„„”等句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完整地说,为今后学生将图形语言(看图说话等)、符号语言(比多比少等)用文字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奠定基础。
听是说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应重点抓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倾听中模仿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复别人的回答,让优等生评价、补充别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二、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要掌握数学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几种数学语言间“互译”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译”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应重视数学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许,有的老师认为数学书没有语文书那样强的阅读性,尤其一年级的数学书插图比文字占的比重更大,有时整个页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因此不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实则不然,数学书中的某些插图,其实是一种图形语言。在描述数学概念或关系时,图形语言的描述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描述提供了直观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感悟数学符号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奠定了基础。因此图形
语言易懂、易学,是理解和把握符号语言的扶梯,尤其在一年级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比一比》时,就可充分利用几种语言的“互译”,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图形语言: 《比一比》
此题是实物进行比较,教师可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初步感悟到你表达的题意:“左边有6颗糖葫芦,右边有8颗糖葫芦。”
第二步:指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文字语言口述比较结果:“6颗糖葫芦比8颗糖葫芦少”或者“8颗糖葫芦比6颗糖葫芦多。”
第三步:指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在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符号语言:“6<8,读作:6小于8”或者“8>6,读作:8大于6”。
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基础上,随着教师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环环相扣的“三部曲”式的“互译”能力训练,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悟得到逐步提升。
像这种图形语言也能通过媒体、板书等形式展现,但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即便使用媒体等形式展现图形语言进行讲解,最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书本——阅读数学书。当然,不一定阅读同一道题目。当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以后,他们在翻阅数学书时,数学语言又在他们头脑中重现,他们在复述时,也会得到一定的提示,避免成为“空想数学”。
三、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的
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当然也要避免为操作而操作。在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表达的过程,只有让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强化数学语言、深化含义理解的目的。
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双色片”来理解“凑十法”,强化数学语言。
第一步:让学生在20数板上摆出9个双色片。《进位加法》
第二步:让学生再摆5个双色片。学生可能会出现书上小巧和小胖那样的两种摆法。
小巧:将加数9和5一个接着一个摆出来。小胖:是将加数9和5上下分开摆出来。
(此时,对于学生来说“数出5个双色片摆在数板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后面教师的引导与计算过程的表述。)
第三步:交流两种摆法。在交流中,对每一种摆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将直观的图形语言转化为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把5分成1和4,9+1=10,10+4=14”或者“把9分成5和4,5+5=20,10+4=14”,进一步突出“凑十”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四、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等不同,导致他们对同一概念的
理解常常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把形象直观的观念和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数学语言。数学教学的交流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样的交流,使学习困难生也有表达的机会,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1.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有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同桌交流非常方便,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如,巩固“数的分与合”时,就可进行“我说组成你猜数”的同桌交流游戏;在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也可让同桌通过互说计算过程来巩固算理„„通过这样的交流,既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又鼓励学生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通过提问、讲解、提示、倾听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式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数学语言,培养数学思维。师生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要避免“启而不发”或“未启而发”现象的发生,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使得师生交流能顺利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小组讨论的作用在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采用小组交流比同桌交流更合适。由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表达,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学生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表达以及灵活运用新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难题,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在提升数学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第一学期,学生处在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逐步过渡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建议以同桌交流为主。第二学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比第一学期成熟,可逐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通过数学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他人的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五、精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有位儿童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他们应当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听数学语言的使用。”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教师应该适时为他们营造“说”的氛围。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的自我需求,从而更加愿意“说话”。例如,教10的认识,学生学会了10的读写、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说几句话”:“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你能说一段话,把10和第十都用上吗?”学生会说:“我衣服上有10粒纽扣。”“排队时我站在第十个。”“看电影时,我坐在第十排的第4个座位上。”„„这样说一说,不仅加深对10的认识,还谈论了10,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说”促“思”,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实验稿)》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的 培 养
颍泉区苏屯小学
陈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7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要让学生有安全感。我所带过的学生中, 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 课上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表现能力强, 争先恐后。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 课堂上鲜有听见他们的声响, 总是闷闷地坐在那里, 多他一个不多, 少他一个不少, 总是“金口难开”。他们不是不会做, 也不是不会说, 而是不愿意表达。我做了调查, 发现了其中的原因:紧张, 不敢表达, 抑或是怕说错了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所以教学时, 我十分重视鼓励这部分学生, 让他们站起来回答时, 说错的不是马上给予否定, 而是亲切地说:“先请坐, 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没想清楚, 没事, 继续努力哦。”“好, 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另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说出个性。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主体, 学生的语言必须反映自己的主观意识, 想说就说,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们的话虽然有时候是那么幼稚可笑, 但是只要他们愿意说就让他们说, 尽情地说。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不挖苦嘲笑说错了的学生, 并且及时制止嘲笑这种不良现象, 让学生明白:嘲笑别人是很不文明的, 每个小朋友在学习中都会碰到这样会或那样的问题, 都会有说错的时候。“吃一堑, 长一智”, 每个学生也都会在说错的过程中, 让自己不断改正, 不断进步、提高、完善。
二、观察插图, 激发口语表达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 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书, 图文并茂, 形式多样, 色彩鲜明, 非常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并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小朋友一看到这些插图, 都莫名地兴奋。这些插图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这点, 引导学生通过先观察插图, 再有条理、有详略地复述图中的情节, 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 有一幅小朋友做游戏的插图, 有1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又跑来了2个小朋友, 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在屏幕上先出示一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 尝试说出一句话。然后出示又来了2个小朋友, 让学生说出第2句话。最后让学生根据已知,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先让学生说一句话, 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说出3句话, 并通过同桌互说这3句话,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对于会说这3句话的学生来说, 解决这道题显然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三、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数学表达也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要求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 能完整、连贯性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有的学生回答问题通常是“虎头蛇尾”。比如小明是3年级的学生, 身高是多少?有的学生马上回答是“130”。提问:说“130”对吗?学生立即纠正, 应该确切地说是130厘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也可以说是13分米, 还可以说是1米3分米, 或是1米30厘米。最后让学生知道这几种表达方式的结果是一致的。又比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 提问:把12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多少?有的学生马上回答“3”。这样说其实也没错, 但是从低段开始, 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有头有尾地说清楚、说完整、说连贯, 应指导学生这样说:把12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3。
总之,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把“言”的训练贯穿于每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 要多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他们各抒己见, 相互补充、相互纠正, 以此进一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
[3]吕静.小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以及表达,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一、营造良好发言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成学生不愿意说、不敢表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往往太过于严肃苛刻、不苟言笑,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压抑。因此,教师要先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敢于表达营造宽松、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应戒除课堂权威的架势,调整自身角色,利用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锻炼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语言的幽默感、亲切感,尽量使语言贴近学生的特点,多以学生的立场和角度组织教学活动,既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次,即使學生表达存在错误之处,教师仍需对他们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在争相发言、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置固定教学环节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设置固定的教学环节,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平台,以达到常训练、常进步的培养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总结心得、复述课文、背诵优美段落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让学生畅谈学后心得,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而后由教师随机选出某些学生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表达内心所感、所想、所悟。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组织体系,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语言和拓展知识视野的最好范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语言表达训练的良好素材。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教材资源,深入研读和发掘教材,使课文内容得以创新性地延伸和扩展,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服务。首先,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天真的个性特征,并且伴随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将角色扮演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并让学生组织语言设计两人依依惜别时的对白,而后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利用课文内容,穿插即兴讲故事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勇于表现的积极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留意这些教材空白处,利用这些空白处为学生开发想象空间,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展现平台。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就会探寻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开拓思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四、开展丰富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发言,并让学生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首先,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周详的教学计划,组织小型的古诗朗诵比赛、竞选演说、讲故事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或物质奖励,对表现稍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其次,教师应传授学生流利、正确、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再次,教师应重视写作教学,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想象事物,用优美、正确的语言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想和认识,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将其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师不但应激发学生敢于表达的欲望,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如何组织完整、表达准确的语言,进而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光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
[2]王小会.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9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则顺畅自然。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一生的发展。可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幼儿的语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平时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能听懂的话比能讲出的话多,也就是说幼儿的内部语言相对发达,而在用口头语言表达时会遇到一些障碍,常表现在言不达意、语不流利、词序颠倒、单字表意等。
我们有必要提出幼儿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幼儿语言。
幼儿园的课程是比较全面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教给幼儿儿歌、儿童诗、故事等。儿童诗比较压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对朗诵诗歌兴趣盎然,教师就应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会他们朗诵诗歌。如果诗歌的句型、内容都较简单,较易让幼儿接受,我们也可尝试让幼儿按照同样的句型创编诗歌。比如有一首诗歌《长大了做什么》,这节语言课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句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较浅易,幼儿很快就能学会。这时教师就可尝试让幼儿按照这样的句型“长牙长,长得高来长得壮,长大了,去把XX当,……”创编诗歌,把自己长大想干什么创编进去,让幼儿自己来讲,既训练语言,又让幼儿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另外,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加上形象、生动的体态语吸引幼儿,帮助幼儿记忆,激起幼儿复述故事的欲望,在幼儿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增加语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幼儿的智力发展便是多方面的。有一位教师在上“7的第三组加减”时是这样设计的:整节课以进“聪明屋”去玩为兴趣激发点,条件是要想进去玩,就得完成一些题目。学习7的第三组加减,让幼儿根据“3、4、7”三个数字编应用题,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列出算式,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培
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又让幼儿到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出自己编的应用题,列出的算式,这样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在游戏中训练幼儿语言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一种娱乐活动,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幼儿语言的训练。比如幼儿在玩“娃娃家”、“医院”等游戏时,要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这时教师要为游戏创设条件,参加幼儿的游戏,不能直接指导,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曾经有一个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时,独自一人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地抱着个娃娃,这时一位教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哎呀,你怎么不高兴啊,是不是你的宝宝病了?”听了这句话,幼儿顿时觉悟过来,完全进入了角色,说“我的宝宝这几天受凉了,总是哭闹。”她用手抚摸娃娃的头,“啊呀,她发烧了,快给他看看吧!”这样的事例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无意的一句话,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如果这位教师有意识地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扮演成一位医生,是不是会起到更佳的效果呢?
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幼儿相互评价,在游戏过后可以让幼儿
来谈谈游戏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及时捕捉幼儿在讲述时用得好的词汇,并让全体幼儿来学习,理解词义,以达到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设想情境中训练幼儿语言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要让幼儿有话说,想说话,说好话,创设情境是方法之一。比如:“如果有个机器人,你想让它干什么?”“爸爸妈妈下班了,我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你一个人在家,家里来了客人怎么办?”等等,这样的设想情境既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有时还可以设想一些情境让幼儿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会情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例如可以这样对幼儿说:“今天老师来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一件事,有三个小朋友一起踢足球,他们不小心把足球踢到一位老奶奶家的窗户上,把玻璃打碎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你会怎样做呢?”提出类似的一些设想,让孩子去讨论,孩子们会去思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相信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在课外要求中训练幼儿语言
在幼儿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离开了幼儿园,教师也不应忽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离开幼儿园,又如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提出课外要求是方法之一。例如,外出参观,教师就可以布置幼儿回家后把参观的内容以及参观后的感想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回家复述上课时讲的故事,和家长谈谈幼儿园发生的趣事等,经常布置幼儿类似的任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篇10
语言表达是阐述个人思维和观点的方式,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智力的开发和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基础环节。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将来有所作为。有的家长早在孩子上学之前就给孩子制定了成长计划,要将孩子培养成为科学家、政治家或尖端科技研究人才等,这些都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要完成这些计划,家长的早期教育是关键。学前儿童的主要任务是感知事物、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家长要了解孩子思想和对事物的认知情况,就需要孩子通过语言来告知家长,如果孩子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较好地把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认知情况告知家长,那么家长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时,一要循序渐进。语言表达对学前儿童是一个全新的过程,特别是3—5岁的孩子,家长要准确地、不厌其烦地向孩子阐述做人、做事的观点和道理,对事物的认知要把用途、特点和事件的简要过程讲清楚,并让孩子掌握,加深孩子对事物的印象。对事件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复述或转述,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要积极鼓励。学前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弱,在一些知识的掌握上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讲述一个故事,孩子往往会出现表达不完整、张冠李戴或者逻辑不清等现象,家长要给予及时纠正,并通过“比上次好、有进步、讲的真棒”之类的语言进行鼓励,切忌挖苦打击,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为幼儿
争夺更多的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要营造氛围。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环境十分重要,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家长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性和逻辑性,孩子讲话要专心地听,要多给孩子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讲幼儿园的所见所闻等,以此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前儿童开发智力、树立信心的关键所在。简单地理解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让孩子开口说话。但开口说话并不等于孩子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个人理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能讲出有条理、有逻辑、有道理的话。家长在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时,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先思考、再表达的习惯。先思考就是让孩子在表达前思考要向别人表达什么内容,思考怎样表达才能让对方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尽量克服多余的语言修饰或啰嗦话,让孩子思考清楚后再向别人表达。在思考这个环节可养成孩子动脑的习惯,促使孩子把事物的真相弄清楚再向别人表达,让学前儿童的智力得到开发;善于表达的孩子善于交际、讨人喜欢,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孩子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容易融入属于小朋友的活动圈,接触更多的小伙伴,锻炼孩子相互包容、互相团结等方面的能力,有效解决独生子女孤独的实际问题。反之,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性格相对孤僻,家长掌握孩子认知事物和思想的情况就不会很全面,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也不会很广泛,孩子的自信心也不会很足。因此,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重点在引导上下功夫,要引导孩子把所需、所求、所想、所盼表述出来,引导孩子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困难。要重点在培养孩子自信心上下功夫,家长和教师要正确面对孩子所遇到挫折,要帮助孩子弄清楚所受挫折的原因以及
其中的经验教训,要通过鼓励的方式给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尽快把孩子从阴影中引导出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社会、集体和家庭的温暖,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的素质,并提出提高人口素质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想、所盼、所需、所求,使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培育更具针对性,确保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教学方针得到更有效的贯彻落实,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另一方面要讲究科学,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因人施教的教育方式,把提高人口素质工作前移到儿童的学前阶段,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工作抓好抓实。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11
摘 要:在新课标中明确标出,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不善于交谈、口语能力不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浅析,以便给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40-01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我国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解题且思考,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这一后果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的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使用“题海战术”或者“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由担任学生学习的传授者逐渐转化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从而建立起一个公平、和谐师生关系,进而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教师还应该学会放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教师的转变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友好的关系,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敢于在课堂上敢说、敢写,敢表达,可以把自身意见给教师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和谐,趣味性较强的教与学环境中成长。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让学生有正确的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保证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说,敢做、敢表达。下文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出的对策。
1、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
小学生的模仿力非常强,教师的数学语言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一定要用词正确,简单扼要,前后连贯,逻辑性要强。譬如说:在进行西师版必修四下册《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先对一个题型进行计算,继后让学生加以模仿。如:36×25=9×(4×25),做完这道题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下解题思路,就上面这道题是根据已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在运用乘法结合律。通过教师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解题并向教师或同学谈论其算理,也可以让学生研究与讨论有无其他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对已获得知识加以巩固,进而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小学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引导与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语言,也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性和逻辑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学生的“说”对教学极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尽一切全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说来促进思考能力,换句话说其实就是:语言是思考的工具。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身体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几个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问、讲解、讨论、实践活动。提问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同时必须要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把话讲清楚、说明白,语言逻辑性较强。而讨论就是当教师提出以后,教师可以先请一位学生进行阐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讨论与研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让学生有正确的数学语言,以此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数学运用能力,最终促使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另外,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语言,从而促使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 倩.小学生数学言语表达能力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 秦 月.小学生数学表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谐课堂,科学评价
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戴尔·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只有15%取决于他本人的智力和技巧, 而另外85%则取决于沟通的能力、讲话的技巧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众所周知, “想得清楚的人未必能说得清楚, 说得清楚的人必定想得清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中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物理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已成为现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作为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思想载体———语言就显得更加重要。《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交流合作、评价与分析概括能力, 这意味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物理语言表达更科学、准确、更符合逻辑, 那就需要培养。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呢?就这个问题,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物理教师必须注重物理语言表达的专业化, 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
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与专业化, 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准确地表述科学概念、科学定理, 清晰地阐明概念, 叙述规律。例如水“沸腾“了, 不要说成水“开了”, “弹簧测力计”不要再说成“弹簧秤”;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要准确把握, 是“高低”还是“强弱”, 是“大小”还是“快慢”, 是“相同”还是“相等”。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 不能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置交换, 这是物理语言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区分生活用语和物理语言等。
此外, 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语言督察员”, 善于发现并矫正语言表达中的不足,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严密性、逻辑性, 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结论时, 往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不分前后, 不分因果, 比如, 在叙述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 说成“物体的质量与物重成正比”;在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其所受拉力的关系时, 说成“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的长度成正比”。另一种错误是得出的结论缺少成立的条件, 结论不严密。当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 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时, 就应该先交待结论成立的条件。比如,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物体间压力越大, 产生的压强越大”;“当物体间压力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无论学生是口头回答, 还是书面表达, 对表达不完整、不严密、不科学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纠正, 使学生懂得一些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尽可能少出错。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重在平时积累。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若师生都能重视, 教师又能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 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课堂上, 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必须要让学生开口表达, 愿意表达, 善于表达, 而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方式。课堂上, 可能学生会因为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吃不透, 缺乏自信, 不愿表达, 也不敢表达。对此, 我是这样做的, 可以先让学生说给自己听, 说给同桌听, 说给学习小组听, 最后说给大家听, 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还能触发灵感, 强化思维,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物理教学不仅仅调动学生想表达、敢表达, 还要不断引导, 让他们会表达、善于表达, 使之说到点上。作为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不科学、不专业的问题。
三、科学的评价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 而当他受得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评价,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
学生也好胜, 希望自己的意见能被人了解和受到尊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展思想品格中的“闭锁性”, 又常常妨碍他们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提问时, 他们可以作出清楚的陈述并引以为荣, 但要他们主动表述自己的意见时, 却往往内心激动但难于启齿, 怕说错受到讥笑。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要通过提问、讨论、派代表发言等方式, 对不太难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培养他们敢于说、响亮地说的习惯。对于学生错误的或不完整的回答, 教师可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陈述其理由, 展开多层次, 多角度的争辩, 从争辩和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是非, 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 使回答更严密、完整和合理。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08-1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7-07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05-19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5-09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