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2024-10-13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共10篇)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1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促进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5〕290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5〕197号)和《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9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网络创业培训。是指通过参与式培训、翻转课堂、学习互助小组等多元化培训手段,依托教学辅助平台或互联网平台,对创业者进行互联网渠道创业的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训练,从而帮助创业者建立互联网创业思维,了解网络创业原理和创业流程,熟悉网络创业主流平台、模式特点及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网络创业能力。

第三条参加网络创业培训人员范围:培训人员包括贫困家庭子女、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人员可不受户籍地域限制,根据培训需求到省内各地参加创业培训。

第二章机构管理

第四条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各地区人社部门)是本地区创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网络创业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管理工作。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网络创业培训的组织管理、结业考核及补贴审核等工作。具有资质的网络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负责网络创业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网络创业培训机构以资质认定方式确定。凡具备办学资质和网络创业培训条件的院校和培训机构均可申报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申请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职业培训法律法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教育部门批准的办学许可证;

2.有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或电子商务培训资质并提供培训或服务效果的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服务对象的评价材料的培训机构优先;

3.有2名及以上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网络创业培训及后续服务的组织工作;

4.有3名及以上获得《网络创业导师培训证书》的全职或兼职讲师;

5.有不小于80 ㎡的创业培训理论教学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可移动桌椅、黑白板等教学设备;

6.有不小于100 ㎡的网络创业培训实操教学教室,配备30台以上电脑及优质的网络资源,确保流畅使用实操平台;

7.注重服务效果,建立学员档案,定期评价培训和服务的效果,并定期为培训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指导及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学员对接提升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融资等后续服务;

8.具有5名及以上全职或兼职的创业服务专家(包括企业家、专家学者、互联网资深从业者等),具有满足创业服务要求的活动场地及设备设施;

9.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违反职业培训法律法规被处罚记录。

第六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可向各地区人社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装订成册,申请材料一式二份,申请材料包括:

1.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申请书(附件1);

2.独立法人证书复印件、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资质证书复印件;

3.相关办学培训资历证明,培训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证明(实景照片);

4.授课教师及创业服务专家资质证明;

5.工作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6.教学实施大纲和教学讲义等有关材料;

7.申报单位的教学组织管理、师资管理、档案管理、后续服务管理、消防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

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各地区人社部门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公平竞争、择优认定、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收到培训机构申请后,严格按照选择条件和《网络创业培训机构选择参考评分基准表》(附件2)进行审核,实地考察和预选,预选通过后由各地区人社部门形成报告,并附一份申请材料上报省人社厅。省人社厅适时对通过预审的网络创业培训机构进行复审,并将复审结果在省人社厅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复审合格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网络创业培训机构,拟定为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经省人社厅发文后,确定为网络创业培训机构。

第七条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工作需要,经培训人员所属地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第八条各地区人社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的检查、指导,省人社厅不定期进行抽查。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实行评估制度,每年12月20日前各地区人社部门将本地区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的检查评估报告报省人社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网络创业培训机构资格:

1.不按照网络创业培训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进行培训,培训质量低劣的;

2.未完成上网络创业培训目标任务的;

3.弄虚作假,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的;

4.被学员投诉,经核实达二次以上的;

5.教学管理不规范、被书面通报二次以上的;

6.与其他机构联合办学、转让或租借网络创业培训资格的。

第三章师资管理

第九条省人社厅负责组织开展网络创业导师培训。凡具有互联网创业或从业经历,熟悉互联网行业,了解互联网创业一般规律和流程;具备店铺经营(或电子商务)熟练操作能力和相关指导能力;热爱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年龄在25岁到50岁之间,具备与计算机或电子商务相关学习背景,且愿意从事网络创业培训的人员均可参加网络创业导师培训班。

获得《网络创业导师培训证书》后12个月内,至少完成3次以上全程授课,严格执行网络创业培训技术标准,对培训学员的创业活动提供后续支持服务,按时向属地主管部门上报培训班活动报告及后续支持服务报告。

第十条网络创业培训导师每年年审一次,年审工作于年底进行。

(一)年审对象。持有《网络创业导师培训证书》的人员。

(二)年审程序。申请年检的网络创业培训导师,填写《网络创业导师考核表》(附件3),由当地人社部门根据申请人当年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各地区人社部门审核,考核表一式两份,一份各地区人社部门留存,一份上报省人社厅。

(三)年审结果的认定。

网络创业导师年审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年检不合格: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不遵守网络创业培训技术标准;

3.课堂上向学员传授与网络创业培训无关的内容;

4.同一时间在多所网络创业培训机构挂职或授课,未遵守两名网络创业导师授课的原则;

5.培训期间,擅自允许由他人代替参加培训人员上课;

6.允许学员不上课,虚名上报;

7.通过调查学员50%反映授课质量不高。

第十一条年审管理。各地区人社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助省人社厅做好当地网络创业导师年审初审工作,不得弄虚作假,未及时上报年检材料者视为本年审不合格。省人社厅将按照各地区人社部门上报情况,审核网络创业导师年检材料,并根据年检情况对各地区适时进行抽查。

网络创业导师年审结果将作为该导师下能否承担网络创业培训工作的依据,没有参加年审或未通过年审的导师将取消网络创业培训授课资格,不得继续从事网络创业培训教学工作。如有意愿继续从事网络创业培训工作者,需重新参加省人社厅统一组织的网络创业导师培训班或师资提高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各地区人社部门不得选派年审不合格的导师执行授课任务,否则视为培训无效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十二条网络创业培训由培训机构所在地人社部门组织实施,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在开班前15个工作日内,填写《网络创业培训开班申请表》(附件4)后向当地人社部门申报,经当地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网络创业培训。

第十三条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在组织人员参加网络创业培训班时,要按照网络创业培训的标准和要求筛选学员,根据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做好创业培训需求分析,因人、因地、因时组织实施培训。

网络创业培训教学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由网络创业培训机构指定,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培训导师做好教学工作,指导学员完成学习任务,负责日常考勤及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应按照网络创业培训技术标准和课程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统一使用省人社厅编制的网络创业培训教材。严格按照规定课时培训,在保证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的基础上,可邀请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讲解创业政策,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经验。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在教学时应采取全程录相,保留教学影像资料(光盘)备查。

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在每季度末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报送上一季度培训学员开业情况、经营状况、带动就业情况及教学影像资料(光盘)。

第十五条网络创业培训班结束后,网络创业导师要按照标准整理本期培训班相关资料,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由班主任配合网络创业培训导师做好本期培训班的考评与档案移交工作,学员档案由专人统一负责管理,每期培训班的档案材料及全程教学资料(光盘)应妥善保管。留存档案资料依次为《网络创业培训开班申请表》(附件4)、《网络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附件5)、学员身份证复印件、网络创业培训教案、店铺规划书(附件6)、全程教学录像资料(光盘)。

培训班结业7日内,授课导师须填写《网络创业培训导师授课信息反馈表》(附件7),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对授课导师进行考核、评估,签审评估意见后报送当地人社部门存档备案。

各级人社部门要根据培训资料报送、档案整理移交、学员信息反馈等情况,对网络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作为培训机构年检的重要资料。

第十六条网络创业培训班结束后,由当地人社部门根据《店铺规划书》等材料验收标准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由省人社厅统一印制的《创业培训合格证》。由当地人社部门进行编号、签发(以长春市为例,由长春市人社局直接负责发放的证书编号为长人社创培字2017xxxx号)。

第五章培训经费补贴

第十七条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可从就业补助资金、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补贴中列支。其中: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参训人员必须是持有《就业创业证》的城镇失业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培训补贴实行“先垫后补”的办法,补贴标准为1500元/人。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贴。

参加网络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网络创业培训人员,可向培训机构所属地人社部门申请网络创业培训补贴。网络创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应附:《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附件8)、《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毕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除外,应出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证明材料及学生证)复印件、《创业培训合格证》复印件、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网络创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的,还应附代为申请协议,《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基本情况一览表》(附件9)、网络创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第十八条上述申请材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应按规定支付到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或个人信用账户;网络创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的,按规定支付到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网络创业培训机构要在培训补贴资金到账一个月内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学员手中,不得以任何形式抵项或扣减。

第十九条网络创业培训补贴实行按季度申报。当地人社部门接到相关单位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核,并将补贴资金审核情况(包括单位名称、享受补贴人员名单、补贴金额及补贴标准等)在当地人社部门或政府公共服务网上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举报,或有举报经查实无异议的,所属地人社部门在资金申报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各级人社部门要将承担网络创业培训任务的网络创业培训机构、享受网络创业培训补贴的人员、举报电话(信箱)等信息向社会公示,严格执行网络创业培训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网络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培训技术标准进行培训,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网络创业培训任务“分包”、“转包”、“委托”给其他单位,一经发现,取消其网络创业培训机构资格,追缴培训补贴。构成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各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地网络创业培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师资考核、培训质量等制度。培训班结束后应对20%以上的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核实培训时间和内容的真实性,填写《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回访表》(附件10)。《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回访表》作为申请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的资料之一,由所属地人社部门完成。

第二十一条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申报和拨付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各地财政、人社部门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估。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套取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名词解释:

1.毕业高校毕业生:是指处在自然内的高校毕业生,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根据国家人社部、财政部规定,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包含毕业的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

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在城镇登记且领取《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包括超出毕业自然年未就业且领取《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

附件: 1.网络创业培训机构申请书

2.网络创业培训机构选择参考评分基准表 3.网络创业导师考核表

4.网络创业培训开班申请表

5.网络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

6.店铺规划书

7.网络创业培训导师授课信息反馈表

8.网络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9.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10.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回访表

11.网络创业培训学员培训周期及技术要点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2

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试行)〉的通知》(宛发〔2015〕19号),切实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无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坚持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原则,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保障机制。

第四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住建、人社、财政、监察、发改、国土、房管、审计、工信、农业、卫计、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共同做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工作。

第二章 保障方式及标准

第五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采取安家费补助和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

第六条安家费补助。刚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A类、B类、C类、D类、E类)在我市首次购房的,根据人才层级按以下标准发放:

(一)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补贴标准为100万元;

(二)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补贴标准为60万元;

(三)省级领军人才(C类),补贴标准为40万元;

(四)市级领军人才(D类)和高级人才(E类),补贴标准不低于15万元;

安家费补助按照引进时的标准一次性计发,每人只享受一次。夫妻双方同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按照补贴标准高的一方全额、另一方减半计发。

第七条创新创业人才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对中心城区达到竣工分配标准的保障性住房,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使用,做到“应保尽保”。对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毕业未满7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创新创业人才,优先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第八条创新创业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须符合以下相应条件:

(一)与用人单位签订全职正式劳动合同且已连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半年(含)以上;

(二)属创业人员的,应持有营业执照和半年(含)以上完税证明;

(三)在我市无自有住房,未租住公租房且未享受其它住房优惠待遇。

第九条积极扩展创新创业人才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来源渠道。

(一)新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财政能力、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人口规模和结构等条件,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实际住房需求集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

(二)配建。在我市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拿出一定数量房源用于创新创业人才住房需求。

(三)回购或购买。整合社会存量房源资源,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实际住房需求,合理回购经济适用住房或购买普通商品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

第十条创新创业人才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分配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需市级安置的,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或其它实施主体(含购买主体)负责落实;需县区安置的,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协调所属县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第十一条创新创业人才租赁住房的价格根据同期同类地段房屋租赁市场价实行差额化确定。

第三章 申请程序及管理

第十二条安家费补助及住房租赁申请程序如下:

(一)申请。申请时根据需要应提供以下相应材料:

1.《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申请表》;

2.《南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证书》;

3.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和关系证明(如身份证、结婚证),未婚、丧偶或离异的,提供相关证明;

4.提供申请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无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声明;

5.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全职正式劳动合同和半年以上的社会养老保险证明;属创业人员的,应持有市区营业执照和半年(含)以上完税证明;

6.其它需要的证明材料。

(二)审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对申报情况审核。

(三)公示。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四)审批。经公示无异议的,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五)发放安家费补助或安排租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给予安家费补助的,由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拨付;租住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协调所属辖区政府(管委会)按规定优先安排。

第十三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住房保障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合同期满,所享受的住房保障待遇从期满次月起自然终止。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应按我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退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不再履行与我市用才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考核结果不合格或在资助期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所享受的住房保障待遇同时终止。

第十四条对在安家费补助和公共租赁住房办理中出现虚报、冒领、弄虚作假的,按照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完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 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科技园办公室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监督实施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学院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的立项

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资助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则上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申请者须组成团队合作申请项目,原则上每组3-4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与一个项目,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申报新的项目。跨学院组队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立项申请。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熟悉该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双导师制”。如聘请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也应有校内的导师负责日常管理、协助指导工作。

第八条 学校于每年3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上旬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5月中旬学院组织初评,5 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等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十条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成员分工等;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方案、计划参加的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计划)、成员分工等。

第十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般为1.5至3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 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十二条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至7人)以答辩方式进行立项评审,并向学校有序推荐申报项目。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组成校级专家组(5至7人)进行复评,提出拟立项名单,领导小组对拟立项名单审批后正式立项。

第十三条 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一)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初步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

(二)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明确、原理可靠、方法科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

(三)项目应在研究对象、应用理论、采用方法或实现路径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创新性;

(四)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课题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阶段划分合理、阶段性任务及成果明确;

(五)项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团队能力,所需研究及实验条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

(六)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有明确的经费使用计划,设备、材料等管理责任明确;

(七)项目负责人组织能力较强,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指导教师具备专业能力并能指导到位,项目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 创业实践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一)项目成员具有旺盛的创业热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沟通实践能力较强,团队具有基本的专业与特长组合;

(二)项目选题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或专业依托,鼓励从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选择;

(三)技术型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价值,应具备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应建立清晰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明晰利益关系,建立基本的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

(五)要编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有基本的商业模式设计,有较详细的公司运营计划,有明确经营目标,基本运作条件和资金的需求应在现实可实现的范围内;

(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要有风险意识,明晰项目风险,建立规避机制。如项目失败,应能进行合理清算,尽量减少损失;

(七)项目负责人能发挥核心作用,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关系融洽,指导教师具备专业水平或管理经验,并能指导到位;

(八)项目组聘请企业指导教师,签署指导协议。

第四章 项目运行与管理

第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每批项目公布后,参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全体成员应保证时间和精力地投入,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应做好训练过程记录。项目成员不得抄袭、拷贝、移植他人成果,引用参考资 料须在报告中注明出处。

第十六条 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

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在项目实施中,指导教师应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应注重学生创新思想的激发,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应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发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的态度。指导教师不得代替学生完成项目内容,也不得将自己的成果转嫁给学生,更不得委托研究生指导项目。

第十七条 学校及学院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项目组要向学院提交进展报告。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检查本院所有执行项目,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实施末位淘汰机制。除学院检查专家组建议终止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在学期检查、结题环节进行末位淘汰。

第十八条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申请变更相关事宜,经学院审批、报学校“领导小组”备案后生效。可变更情形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实验内容变更。在立项后第一次学期检查时经学院专家组评审同意,可以进行项目名称、研究范围、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微调,但项目的主要内容不得变更,实验工作量不得减小。

(二)项目组成员变更。项目组成员变更仅限人员替换,变更人数限参加人数的1/2以内,且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创新训练、创业 训练项目人员变更事宜,限定在项目执行期间的前1/2时段内进行。

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变更,由原负责人提出变更申请,经学院“工作组”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负责人变更以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涉及事务。

(三)指导教师变更。如遇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学院可安排变更指导老师。

第十九条 项目结题实行申请制。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逾期一年不结题即按终止处理;创业实践项目逾期两年不结题即按终止处理。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学院和学校在每年的5月、9月共同完成。其中创新训练项目结题由学院按照本院结题标准独立完成,结题项目名单报教务处备案,作为核算教师工作量及颁发证书依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须通过全校性评审程序。第二十一条 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组向学院工作组提交结题申请、结题报告,附加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实物原件、成果应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项目实施记录本等资料。跨学院的项目,向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申请结题。

第二十二条 创新训练项目,应完成立项申请书设计的全部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预期指标,完成规范详实的实验研究报告,鼓励项目成果申报专利或有偿转让,鼓励在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

创业训练项目,应完成申报书设计的全部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预期指标,完成规范详实的项目结题报告,完成一份规范的商业计划书。创业实践项目,团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运作达到预期指标,鼓励项目做大做强,并以多种方式引入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等合作者。

发表文章,须注明“吉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并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署名次序在除指导教师外的第一作者、研究内容与项目相关的文章可认定有效;其他知识产权的署名,项目组成员须列为除指导教师外的第一完成人可认定有效。第二十三条 结题项目成果受益人为吉林大学。

第二十四条 学院应做好项目的档案资料及工作总结材料管理工作。

第五章 条件保障

第二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配套支持国家级项目和资助校级项目;院级资助项目由学院筹专款资助。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学院工作组组长负责。

第二十六条 经费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变更用途。

(二)学校财务部门按分批次划拨经费,学院工作组进行具体管理。

(三)经费列支范围包括:图书资料费、网络费、实验材料费、实验费、简单仪器费、设计费、复印费、论文版面费、调研耗材费等,原则上不支付差旅费。(四)使用经费,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提出申请(经办人),项目合作者证明(验收人),经指导教师同意(分管负责人),学院“工作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分批支付。支出额度不能超过项目的资助额度。

(五)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要做出经费使用说明。

第二十七条 对于延期的项目,学校不予追加经费;对于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再下拨剩余经费。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偿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需要跨学院进行实验,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或需要场地、技术、政策,可向教务处申请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第六章 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九条 学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国家级项目计100个标准学时,校级一类资助项目计50个标准学时,校级二类资助项目计30个标准学时。创业实践项目,由导师所在学院分别计算全额工作量。

第三十条 学校设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奖”,分“成果奖”、“指导奖”及“管理奖”,对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指导工作突出的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予以奖励。对获得管理奖的学院,学校将在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数额分配上予以倾斜。

第三十一条 学校建立公开监督机制,跟踪各类项目实施管理,特别是创业实践项目,及时检查项目运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防范潜在风险。第三十二条 学院及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训练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如违反管理要求,截留、挪用学生项目经费,将受到相应处理;减少以后立项指标。

第三十三条 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违反项目经费使用规定、恶意套取项目费等行为,按舞弊论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终止项目。

七、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4

来源:中国董监事培训网

编辑:admin

录入:admin

发布时间:

2012-4-25 13:29:23

为适应监事会当期监督要求,突出检查重点,增强监督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一章 重点监督企业的确定

第一条 根据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地位作用、资产规模和管理状况等,依照一定程序确定一批重点监督企业,其他为常规监督企业。第二条 重点监督企业实行动态调整。第二章 重点监督企业与常规监督企业的检查

第三条 重点监督企业与常规监督企业的日常监督和财务检查,均按照《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监事会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开展。

第四条 对重点监督企业的集中检查在检查范围、检查力量、检查时间上予以重点保证。主要的子企业和经营实体应列入检查范围,监事会任期内至少检查一遍;集中主要力量,深入开展实地检查;每年集中检查时间不少于2个月。第五条 对常规监督企业的集中检查适当简化,充分发挥重点联系人作用,侧重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力量和工作成果。监事会任期内开展一次较为深入的集中检查。

第三章 重点监督企业与常规监督企业的报告

第六条 重点监督企业监督检查报告,按照修改后的《监事会监督检查报告编报办法》要求撰写,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概况:简要说明企业的行业归属、主营业务、组织结构、法定代表人及员工情况。

(二)经营管理评价: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反映企业执行国有资产监管有关政策规定情况,关注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风险。

(三)重大事项揭示及处理意见:揭示涉及国有资产安全和企业及其负责人违法违规的重大问题,监事会主席认为需揭示的其他问题,以及以前报告反映但尚未得到落实处理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及奖惩任免建议:结合企业重大决策行为和经营管理改革举措实施效果,对企业领导班子作出总体评价,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个别评价并提出明确的奖惩、任免建议,对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如实反映。第七条 常规监督企业的报告,适当简化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产和效益的真实性、事关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和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及任免建议,重点反映检查发现的问题。监事会任期内按重点监督企业报告要求提交一份报告。

第四章 董事会试点企业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对董事会试点企业的监督检查突出以下重点:

(一)董事会制度的建设及完善情况,关注董事会与经理层职责划分、董事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等;

(二)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关注董事会决策行为及程序,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情况。

第九条 建立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工作沟通制度,加强与董事会的交流,了解掌握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重要研究决策事项。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共青团工作,充分调动我校各级团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经校团委研究,现制定《中国矿业大学共青团工作考评实施办法(试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评指标体系

1、思想建设;

2、组织建设;

3、制度建设;

4、班风、学风建设;

5、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6、社会实践活动;

7、青年志愿者活动;

8、联系上级组织工作情况;

9、参与和支持学校、学院工作情况。

二、考评依据

根据各级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和特色工作,参照《共青团工作台帐》、各学院团委(直属团支部)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工作记录进行考评。对团支部的考评工作,要听取辅导员、班主任和团员们的意见。

三、考评原则及方式

1、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自评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在自评基础上团委考评团总支,团总支考评团支部,团支部考评团员,上一级考评下一级。

3、团员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档;团组织的考评结果分为先进、合格和不合格三档;优秀团干部在优秀团员的基础上产生。

4、同时在院团委、团总支或团支部中担任团干部的同学,首先参加所在团支部的考评,没被团支部评为优秀团干部或优秀团员的,在院团委、团总支中仅参与优秀团干部的考评。只在院团委和团总支担任团干部的,可在班级团支部进行优秀团员的考评,没有评选上优秀团员的团干部,仅参加院团委和团总支的优秀团干部的考评。优秀学生会(社团)干部由学生会(社团)负责考评。优秀青年志愿者由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考评。

5、未担任团干部的正式党员不再参加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的考评。

6、在共青团工作考评中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部或优秀团员的,可经院团委直接向学生党支部推荐为党员发展对象。

四、考评条件

(一)团支部

1、合格团支部条件

1)认真做好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每月过好1—2次团组织生活会,经常进行政治、纪律、时事、政策教育;

2)团支部领导班子健全、团结,各项制度完善,活动有针对性,团支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3)按时完成上级团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团费收缴及时; 4)团支部“推优”工作正常化,制度化; 5)积极组织团员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科技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团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例不少于团员总数的70%,并能够积极参与校、院青年志愿者活动;

6)团支部成员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所在班级的青年学生积极进取。

2、先进团支部条件

1)具备合格团支部条件;

2)本学年内所在支部团员无违反校规、校纪,受到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者; 3)考评内全班团员考试不及格门次(不含补考通过)不高于班级总人数的15%;

4)团员申请入党比例超过80%,且团支部书记由党员或发展对象担任(一年级支部书记可由入党积极分子担任);

5)在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等八项工作中有三项以上的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校、院有关部门的表扬或表彰;

6)能够配合校、院两级团组织做好团的宣传工作,积极在院级以上宣传媒体发表新闻稿件。

3、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不合格团支部 1)团支部组织不健全;

2)团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考评内未开展过团支部活动; 3)不按时缴纳团费;

4)不能够按时完成上级团组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5)不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团学活动或因参加重大活动秩序不好受到通报批评者。

(二)团员

1、合格团员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3)自觉遵章守纪,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4)勤奋学习,学习成绩良好;

5)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

2、优秀团员条件

1)具备合格团员条件;

2)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己递交入党申请书;

3)考评内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十名以内且无不及格现象;

4)积极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岗位和团的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5)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

3、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不合格团员

1)纪律涣散、经常不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2)有违纪行为并受到校规、校纪处分,经教育不改者; 3)不能够在学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4)不按期缴纳团费。

(三)优秀团干部条件

1)具备优秀团员条件的共青团干部;

2)热心组织共青团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责任心,坚持原则; 3)工作作风扎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能广泛团结和联系团员青年,有较高的威信;

4)能较好完成上级团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并带领所在的团组织开展有较好影响的活动,受到学校、学院表扬或表彰。

(四)优秀学生会(社团)干部条件 1)担任校、院学生会或社团学生干部;

2)考评内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且无不及格现象;

3)热心组织参与学生会(社团)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责任心,坚持原则;

4)工作作风扎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能团结和联系广大同学,有较高的威信;

5)能较好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并带领所在学生组织开展有较好影响的活动,受到学校、学院表扬或表彰。

(五)优秀青年志愿者

1)具备优秀团员条件的在册青年志愿者;

2)热心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乐于奉献,积极主动;

3)较好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出显著成绩,带领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有较好影响的活动,受到学校、学院表扬或表彰。

五、考评程序

1、民主评议:所有团学组织和共青团员都应以团组织为单位进行民主评议。

2、民主推荐:在各级团学组织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择优向上级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或优秀学生会(社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人选。

3、各学院团委在下属团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研究讨论各类先进名单,经公示后向校团委提交推荐名单。

4、校团委根据各学院团委、直属团支部的推荐情况,召开团委会,讨论确定各类先进名单。

六、表彰宣传

校团委每年召开一次“五.四”表彰大会,集中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利用广播、校报、网络、宣传橱窗、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6

【衢州市】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2014-06-18 17:47:00

第一条 为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更好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快四省边际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衢委发〔2012〕25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海外人才工作站是指市委、市政府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借助衢州籍海外人才和其他人才中介平台而设立的工作联络站,是宣传推介衢州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窗口、桥梁和纽带。

第三条 海外人才工作站在市委人才办、市侨联、市外侨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定期向海外人才发布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信息,紧缺急需的海外人才或项目信息,以及投资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积极做好情况推介、政策咨询和各项服务工作。

(二)海外人才工作站重点引进以下领域的人才:一是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广泛引进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二是吸引拥有自主专利、掌握核心技术、有意愿来衢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引进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四是引进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三)加强与衢州籍同乡会、商会的联系联谊,协助衢州在海外组织各类人才招聘会,发布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帮助引进各类所需人才,联络和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衢考察。

(四)积极向海外人才宣传海归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介绍海归人才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衢创业。

(五)建立当地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加强与海外人才的联系,了解和掌握衢州市高层次人才需求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情况。

第四条 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外人才工作站的作用,每个工作站聘请1-2名引才大使。

(一)引才大使应具备的条件:在住在国有较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熟悉该国国情和当地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情况;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固定办公地点和设施;与海外专业技术人群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或在人才社团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对衢州市情和引才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引才大使聘任程序:经市侨联、市外侨办推荐,并征得本人同意乐意担当引才大使的,颁发“衢州市引才大使”聘书,聘期三年。

第五条 海外人才工作站的经费支持:

(一)为确保海外人才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每个海外人才工作站10万元工作经费。

(二)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其中3万元为引才大使基础奖励,其他主要用于宣传推介费、数据库建设,及经引才大使推荐、市委人才办邀请来衢考察的引才大使和考察人员车旅费等相关费用。

(三)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市侨联、市外侨办加强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每年委托审计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送有关部门。

第六条 海外人才工作站的引才奖励:

(一)对引进急需紧缺的海外教授级专家或留学归国博士研究生,来衢创办企业或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服务合同的,给予5万元奖励。引进对象入选国家或省“千人计划”的,市财政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

(二)对引才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市委、市政府授予“浙西人才金桥奖”。

第七条 海外人才工作站的考核管理:

(一)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市侨联和市外侨办负责海外人才工作站人员聘用和年度考核工作。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①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投资环境的推介情况;②人才政策及人才发展环境的宣传情况;③人才需求信息发布情况;④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建设情况;⑤高层次人才引进洽谈和签约情况;⑥经费使用情况。

(三)奖励的兑现。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正式签约落户衢州,或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服务合同并到岗工作后即兑现奖励。

(四)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解除引才大使的聘用关系,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7

(2010年8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弘扬“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优良学风,鼓励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分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两类。

先进集体是指先进班集体和学生工作先进学院;先进个人是指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第三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第四条在评奖学年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先进个人的评选:

1、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者;

2、有一门以上课程考核不及格者;

3、学籍变动未满一年者。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评选及奖励

第一节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及奖励

第六条评选条件:

l、班委、团支部组织健全,有健全有效的班级制度;学生干部能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完成和开展各项工作,成绩突出。

2、具有良好的班风,全班同学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全班同学在评选学年内未发现受纪律处分和违法违纪现象。

3、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多数同学学习成绩优良或学习上有较大进步,不及格率低,无考试违纪和作弊现象。

4、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积极参加校、学院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和文体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能自觉锻炼身体,体育达标率较高,身心健康。

第七条评选方法:

1、先进班集体的评选采取定量测评和民主评议相结合,以学院为单位进行;

2、各学院在评选先进班集体时,应当按照条件,依据可测可比项目,如出勤、学习、体育活动、执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成绩是否居本学院领先地位,并参考校、学院学生会日常各项检查评比情况。

3、对于评选出的先进班集体,由学院负责整理书面材料报学生处审批。

第八条评选名额及奖励:

1、先进班集体名额原则上每学院1个;

2、先进班集体发给奖牌和1000元奖学金,奖学金作为班级活动经费。

3、获得先进班集体者,追加2个模范学生干部名额。

第二节学生工作先进学院的评选及奖励

第九条评选条件:

1、学院学生工作总体情况:学院领导重视学生工作,能及时完成学工部(处)布置的工作,学生就业率、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或者有较大提高,学生违纪率较低或者有明显下降,学生稳定工作较好;

2、学生教育工作: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员发展、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3、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学生评先评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学生工作经费使用规范,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较好;

4、特色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能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本学院实际开展富有特色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临时性工作完成质量较高。

第十条评选方法:按照《河南师范大学学院学生工作综合考评指标体系》采用量化方法进行评定,根据综合考评分数排列名次。

第十一条评选名额及奖励:

1、学生工作先进学院名额为6个;

2、学生工作先进学院第1-3名奖励3000元,第4-6名奖励2000元。

第三节三好学生的评选及奖励

第十二条评选条件及名额:

1、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美劳等素质测评分数分别在各项分值总额的60%以上,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前20%以内者,可以参加三好学生评选。其中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前5%以内者,可以参加三好学生标兵评选。

2、三好学生标兵和三好学生名额分别不超过本年级本专业学生总数的5%、15%。第十三条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和三好学生者,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第四节模范学生干部的评选及奖励

第十四条评选条件:

l、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能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敢于同不良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3、在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中,坚持原则,积极主动,勇于开拓,具有创新精神;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团结同学;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工作成绩突出;

4、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前50%以内。

第十五条评选范围及评选办法:

1、凡在评选学年内担任班级以上职务的学生干部,均可参加评选;

2、校级学生干部单列评选;学院学生干部以学院为单位评选;班级学生干部以班级为单位评选。

第十六条评选名额及奖励办法:

l、学院模范学生干部(含班级模范学生干部)指标为本学院学生总数的5%;校级模范学生干部指标为学生干部总数的50%。

2、被评为模范学生干部者,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第五节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及奖励

第十七条本科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评为优秀毕业生。l、在校期间累计获得二次三好学生标兵或三次三好学生者:

2、在校期间累计获得三次模范学生干部者;

3、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下列荣誉称号之一者: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干)。

第十八条两年制专科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获得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干)两项荣誉称号者,评为优秀毕业生。

第十九条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学校可直接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

第二十条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者,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第二十一条优秀毕业生毕业离校前考核成绩不及格或发生违反校纪行为者,取消所获得的优秀毕业生称号。

第三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以内,包括本数在内。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中“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是指本年级本专业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排名。第二十四条各类奖项的评选,坚持个人(集体)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学生评先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以学年为单位,由学生工作部(处)具体组织实施,于每年9月份进行。

第二十六条凡被评为先进个人者,填写相应的先进个人审批表,装入学生个人档案。第二十七条颁奖前发现不符合评选条件的情况,取消该奖励。

第二十八条超过规定学制年限未完成学业者,不得参加先进个人评选。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河南师范大学

2010年8月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8

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的总体要求,督促各地认真做好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 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 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督导目的和原则

为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学校落实安全 管理职责,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保障体 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切实防范事故 灾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成长,省人民政府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二)注重实效。完善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形式、内 容和方法,因地制宜,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取得实效。

(三)公开透明。坚持标准与方法公开、组织与人员公开、过程与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督导时间和督导对象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下半年组织对各州、市人民政府及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三、督导内容

(一)组织管理

1.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督促县级人民政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与监督责任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资金与资源,开展安 全管理培训与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 岗位安全职责,配备安全保卫人员情况。

(二)制度建设

1.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治理 机制,制定完善本地方学校安全标准体系,开展学校安全事 项认证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完善落实学校安 全工作监督、管理,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学生安全区域情況。

3.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按照《中 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I规范(试行)》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和安全管理各环节、岗位职责情况。

(三)预警防范

L有关职能部门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治的学校安全预警机 制5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公告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开展学校安全

检查与动态监测,及时分析和评估安全风险,提出预警

信息

情况。

3.学校建立健全及落实安全教育、曰常管理、体育运动、校外活动、公共安全事件、校车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情况。

(四)教育演练

1.教育部门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保障安全教育所 需资金、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和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防 范进校园活动情况。

3.学校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开展安 全教育,定期组织地震、火灾等应急疏散演练情况。

(五)重点治理

1.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溺水、事故、学生欺凌和暴力行 为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及时做好专项报告和统计分析,指导学校履行教盲和管理职责情現。

2.教育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及时打击涉及学校、学生安 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设平安校园情况。

3.教育部门及学校健全未成年学生权利保护制度,防范、调查、处理侵害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事件,开展心理、行为咨询和矫治活动情况。(六〉事故处理 理与责任追究机制情况。1.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事故应对、处2.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实施救援,落实事故调查、责 任认定和善后处理,追究事故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刑事 责任情况。

3.教育部门及学校妥善处理安全事故纠纷,维护学校正 常教育教学秩序情况。

四、组织实施

(一)日常监督。各级督学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强化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学校安 全工作有序进行。

(二)州、市自评。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于 每年9月底前对照《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 督导评估指标细则(试行)》(详见附件),对下级及辖区 内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自查报告在当地政府 及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报省人 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三)省级督导检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 室根据日常监督与州、市自查情况,随机抽取督学和专家组 成督导检查组,随机确定督导对象,釆取听取汇报、查阅材 料、重点检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于每年下半年 组织开展省级实地督导。

督导检查组进行综合评议后形成省级督导意见并进行反馈,州、市人民政府对省级督导检查组反馈意见有异议的,须在督导意见反馈后15日内作出说明;无异议的,须按照整改要求和建议及时整改,并在督导检查结束后30日内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书面报告整改情况。需要 立即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须在督导检查结束后15日内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

五、评估标准

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具体如下:评估分值在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秀;评估分值在85-95分(含85分)之间,为良 好;评估分值在70-85分(含70分)之间,为合格;评估分值在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六、结果运用

(一)建立工作问责机制,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将通报批 评;对学校安全工作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将进行问责。(二)对督导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县、市、区,将在 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学校安全工作中出现的特大、重大学校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对违纪问题线索,交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责 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D

关于网络创业培训的实施方案 篇9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数不尽的创业机会。随着商业壁垒的瓦解、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互联网市场给梦想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与大企业大资本同台竞技的机会。随着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成熟,以后企业都将面临网上销售。目前,银川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交易模式已经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广泛运用,一批企业在清真食品、农超对接、物流信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问题,网络创业培训迫在眉睫,现就我校网络创业培训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网络创业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是启发学员的电子商务创业意识,并对学员进行基础的网上创业知识、技能教学,知道他们完成网店的注册、经营和管理,开启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并实现正常经营。

二、培训对象

所有有志于借助网络创业,有一定电脑和网络基础的人群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培训对象,具体包控在校大学生、个体户、小企业主、农村实用人才、失业人员等。

三、培训项目

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分两类,第一类主要借助国内淘宝、天猫、京东、拍拍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阿里巴巴淘宝大学等机构的电商创业培训体系,组织开展我校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培训分三个层次;电商入门班、网店专才办、电商精英班。第二类主要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培训为主,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营销环境的改变,在今后网络创业培训中,移动电商培训也是今后开发培训的课程之一。

不论是独立运营的电子商务网站,移动电商、还是借助阿里巴巴、淘宝和拍拍、微店及京东商城等平台进行网上销售,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可以熟练的掌握网店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技能知识。

四、课程设置

(1)电商入门班:培训对象为有电商创业愿望,但没有注册网店的人员。

(2)网店专才班:培训对象为已经有网店,需要提升经营能力的人员。(3)电商专才班:培训对象为有一定经营能力的网店和电商企业从业人员。

(4)移动电商班:移动电商营销班 移动电商模式班 商业项目孵化班(待定)

以上课程具体内容设置暂时参考银川市电子商务创业培训课程设置。

五、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模拟训练——创业扶持(货源和供销系统,整合当地货源,对接供销平台)——创业实践

六、学员管理

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不管是在淘宝还是拍拍等平台,只要能够熟练掌握且注册成功)

七、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分组讨论、分组管理

八、部门设置

部门工作人员三人(暂定)

(1)对外推广自主收费网络创业培训课程人员

1名(2)政府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组织及管理人员

2名

九、班级组织及实施

(1)网络创业培训分为两类:

第一、针对银川市在2014年时开展的银川市电子商务培训项目。由政府买单,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模式开展工作,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需求和疑难问题需要进一步来深造学习的人员,引荐学习收费培训课程。

第二、自主性收费培训作为中高规格的培训,在课程推广、人员组织、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授课环境等方面做到让每一个来参加学习的人员感到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其中课程设置有需求,人员组织高要求、授课内容分类精细化、授课教师经验丰富化、授课环境标准化。

(2)班级的组织:网络创业培训作为市场运作化的培训项目,在前期推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熟悉转化的过程,因此,课程设置是重点,通过前期电商培训所反应出的问题,细分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来定期的举办培训班,可把网络创业培训作为一项技能及营销类的课程来实施。由于移动电商是一门新的电子商务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及摸索,在今后真正的移动电商才刚刚兴起,因此作为网络创业培训的一部分,移动电商培训班将是收费培训的其中之一,培训课程及收费标准待定。

十、教师资源及储备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篇10

为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建立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特制定《吉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标与任务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MOOCs的音译名称。慕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慕课以量大面广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双学位课、公共基础课为重点,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网络教育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二、组织与实施

学校负责慕课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校级慕课建设计划,并按照普通本科教育、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慕课建设和使用。

学院是精品慕课建设的主体,按照建设要求,组织教师建设校级慕课,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并向学校申报课程。

三、建设要求

申报课程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一)课程类型

1.完整知识点慕课:以完整系统的课程知识点呈现,视频总时长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2.部分知识点慕课:教师结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选择部分知识点以慕课形式呈现,为学习者提供课堂教学之外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3.网络教育慕课:以碎片化、流程管理、富媒体形式体现,适宜于网络教育教学。

(二)内容要求

1.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2.课程应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创意、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基本流程为:对原课程解构、拆解知识点→择取、凝练核心知识点→重新创意、设计、结构课程→拍摄制作→翻译、校对→课程上线。

3.申报课程应做好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视频教学一般为3-15分钟。

4.慕课以周为单位安排学习进度,一般每门课程全部教学时间为8-15周。

(三)资源要求

1.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2.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3.为避免产权纠纷,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尽可能使用超链接的形式。教学测试建议采用视频嵌入式测试和阶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四)团队要求

慕课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助教队伍。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形式

1.各教学团队根据不同课程要求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课程教学与在线教学紧密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在线教学为辅助的 3 辅助教学模式。由我校建设并面向校内本科生开设的慕课课程原则上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2.慕课应该设计足够的、高质量的讨论主题,以引导学生讨论。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涉及好后续翻转授课的讨论内容或活动主题。

(二)成绩认定

1.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学院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学校承认校内开设慕课及学校引进慕课的有效成绩。

2.慕课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研讨课)及课末考试成绩等组成;课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3.校内开设的慕课课程参照正常授课模式,由慕课课程团队登录成绩至教务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学校对建设完成的慕课建设课程,视为通过验收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

2.学校负责每门课程的全部建设经费,主要采取招标形式面向社会实施慕课建设。

3.学校对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慕课,依据课程视频时长,按照15元/分钟标准,一次性给予课程团队奖励酬金。4.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课程,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相关政策核定主讲教师教学工作量;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在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相关政策基础上,增加50%的主讲教师教学工作量。

5.主讲教师根据慕课教学需要选聘在线教学助教,助教人数原则上应在3人以下。学校按照课程执行计划学时数,每位助教每学时按照25元标准给予酬金。担任校外引进课程辅导的教师,按照每学时50元标准给予酬金。

6.慕课建设奖励津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部分以及在线助教的酬金由学校单独发放。

(二)知识产权管理

教师按照学校教学任务建设的慕课属于职务作品。凡申报慕课建设的课程,其推荐遴选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三)技术保障

学校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吉大在线学堂”共享慕课平台。申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相关MOOC平台进行建设。学校实行与国内教育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与校内自主开发并重,校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组配备技术人员负责慕课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六、申报与验收方式

(一)申报途径

1.课程教学团队向学院申报校级慕课建设项目,填写《吉林大学 慕课建设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向学校教务处推荐。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分批列入建设计划。

2.鼓励各学院支持慕课建设,并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学名师,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和学院教学影响力。

(二)课程验收

1.学校依据《吉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评审和验收,验收合格后上线运行。

2.学校择优推荐建设高水准的优质慕课进入校外相关MOOC平台,并按照相关平台规定组织教学及取得收益。

附件:1.吉林大学慕课建设申请表

上一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哪些趋势?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