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共8篇)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1
附件1: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建立旨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在“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确保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与职能
学校与学院分别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共同负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各项政策、协调学校资源、组织项目评审、检查实施过程,以及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
学院成立“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学院主管教学、科研、实验、资产、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学院“工作组”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
二、申报与立项
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1.参与主体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科学研究或发明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 1
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2.申报时间
学校于每年3月开始组织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中旬为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时间,5月下旬学院组织初评,5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
3.项目要求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题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实验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等。项目内容由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不超过5人)完成,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1至2人,完成时间一般为1至2年,最长不得超过3年。
4.立项评审程序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
(1)学院初评
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至7人)对学生申报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初审,确定参评校级项目。
(2)校级评审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按学部组成校级专家组(5至7人)评选校级实验项目,确定校级一类、二类资助项目。
校级专家组对校级一类资助项目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再评选,最终确定拟申报的国家级项目。
经过评审拟确定的国家级、校级资助项目名单,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确定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5.评审参考标准
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项目具有研究背景,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和研究能力;(2)项目研究目的具有实际意义,内容明确、原理可靠,具备研究的可行性;(3)项目具有创新性;(4)项目预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明
确;(5)项目经费预算合理;(6)项目具备完成条件;(7)项目实施计划合理,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三、运行与管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具体实施。每批项目公布后,参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1.项目运行
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全体成员应保证时间和精力地投入,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应做好实验过程记录。项目成员不得抄袭、拷贝、移植他人成果,引用参考资料须在报告中注明出处。
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验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指导时间与指导质量。指导教师不得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也不得将自己的成果转嫁给学生。如因某种原因致使指导教师不能完成指导任务,学院工作组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及学院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项目组要定期向学院提交进展报告(包括计划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等)。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检查本院所有执行项目,然后学校“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检查国家级项目、校级一类资助项目。校级专家组还要随机抽查校级二类资助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每次检查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
2.项目变更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申请变更事宜。
(1)参加人员变更
项目组成员如需变更,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申请,经学院“工作组”审批,报
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项目组成员变更仅限人员替换,变更人数应在参加人数的1/2以内,且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指导教师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指导工作,可以变更,但要保证指导内容与指导方向同原项目一致。
人员变更事宜限在项目计划时间的前1/2时段内进行。
(2)研究时间变更
校级项目如需延期或提前结题,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结题,须在计划时间的前2/3时段内进行,并说明充分理由,经学院“工作组”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可以延期完成。最长延期时间为一年。原计划完成时间为三年的项目,或延期后项目组成员不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完成的项目,不得延期;国家级项目,原则上不得延期。申请提前结题,须提供完整的成果资料,经学院“工作组”严格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可提前进行结题验收工作。
(3)研究内容变更
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不得变更,否则按终止处理。
3.项目终止
经项目组成员努力仍不能完成预期研究任务,或实验研究内容严重偏离原计划研究方向,该项目按终止处理。项目终止可由项目组提出申请、学院“工作组”研究批准后终止,或校、院专家组建议终止。终止的项目须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结题验收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学校和学院共同完成,每年5月进行一次。
1.结题申请
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组向学院工作组提交结题申请,附加成果报告、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成果应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等资料。跨学院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完成结题评审工作。
2.结题评审
(1)院级评审
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人以上),对本学院的项目以答辩形式进行结题评审,并对每个项目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学院“工作组”对结题项目的总体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还应将项目评审意见、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国家级、校级项目结题申请资料及时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查。
(2)校级评审
学校“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审查的项目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获得审批的项目即可结题。未通过学校审查的项目,应当继续进行;对不能继续进行的项目,学院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并提出终止意见。
3.成果享有
项目成果受益人为吉林大学。
五、条件保障
1.经费支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配套支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资助。该项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学院“工作组”组长负责。
经费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为专项经费,不得变更用途。
(2)该项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一次性或分批次划拨到学院,由学院“工作组”进行具体管理,根据项目的具体运行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期支付。
(3)该项经费的列支范围包括:图书资料费、网络费、实验材料费、实验费、简单仪器费、设计费、复印费、论文版面费等,原则上不支付差旅费。
(4)经费的使用,首先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提出申请(经办人),项目合作者证明(验收人),经指导教师同意(分管负责人),学院“工作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分批支付。支出总额度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资助
额度。
(5)实验项目结束时,项目组要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清单,并做出说明。
对于延期的项目,学校不予追加经费;对于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再下拨剩余经费。
2.实验条件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无偿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需要跨学院进行实验,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可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六、奖惩机制
学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校级二类资助项目计30个标准学时,校级一类资助项目计50个标准学时,国家级项目计100个标准学时。
学校设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奖”,分“成果奖”、“指导奖”及“管理奖”,对实验成果显著的学生、指导工作突出的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予以奖励。对获得管理奖的学院,学校将在下一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申报数额分配上予以奖励。
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行为,一经查实,按舞弊论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七、其他
本办法解释权在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1]。
一、落实质量工程, 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2]。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计划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 认真总结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全面完成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以核心精品课程为依托,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实施学生培养过程管理, 完善弹性学分制, 坚持严进严出, 进一步强化了我校“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首要原则就是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有浓厚的兴趣, 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因此要通过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引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欲望,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识, 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等方面加深了解, 学校在教务信息上开辟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栏, 并通过海报、宣传板和学生组织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介绍该计划的情况,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制定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为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 我校2009年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兴趣驱动、突出自主、注重过程为原则, 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获取科学方法、知识和体验为内容, 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实验为形式, 以时间有余地、场所有保证、经费多方筹措、政策积极引导、机制彰显自由为条件, 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于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所获研究成果和项目报告达到各项指标的, 经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家组确认后可代替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并获得相应学分。
管理机构的成立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助于该计划的良性发展。
四、开放实验中心, 提供创新空间
学校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 各个实践基地一直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着场地、设备资源以及指导教师的支持。2005年, 为全面推进我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 学校制定《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要求全校各类实验室 (包括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践基地、科研实验室等) 面向本科学生开放,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得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教师根据指导工作量大小和实验效果给予相应的工作量津贴, 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充分体现我校实践育人和“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
五、构建交流平台, 形成创新氛围
在我校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之后, 学校及时组织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由完成项目的部分负责人分享参与项目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给2009年参与计划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现场解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 为了促进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全校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逐渐形成创新氛围, 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开设了专门的网站, 为信息发布、项目展示、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了博客和QQ群,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与途径, 有助于师生的及时交流, 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创新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年4月。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3
关键词:创新 能力 提高 培养
0 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尤为重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国家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进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广研究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行动指南》指出: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1]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高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动广大高校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2 设计实验方案
2.1 准备阶段:对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确定研究方向
刚刚接触创新性实验之初,心态往往无法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学习者。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对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促使心态转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激发自身对知识的学习兴趣。[2]在兴趣的引导下本小组成员积极查阅各方面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社会各界人对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三层模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具备了很高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它可以将服务集中在一起管理,统一服务于客户端,从而具备了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负载平衡能力,是建立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佳选择。[3]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速度快、效果优。
根据小组成员所学习的知识结构,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了解到b/s架构下的管理系统开发是研究的热点。因而,小组成员决定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
2.2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学生是项目的主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报立项,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验,学校负责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评审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关键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或者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参与实验过程,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既需要编程技能,又要涉及系统架构、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开发难度大。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开发难题积极与指导教师讨论。但指导教师仅仅给予本组成员引导,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不是给出直接的解决办法,鼓励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通过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了自身能力。
3 项目实施,思维的锻炼和知识的应用
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出新的东西;三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而言,兼顾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研究能力等因素,鼓励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效果地创新。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培养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固有思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完成实验创新过程。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向用户了解需求,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了出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和逆向需求,满足的约束条件,预测系统发展前景。最终生成需求分析说明书。在需求分析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户不清楚需求、需求经常变动、客户没有充足的时间供小组成员进行需求分析调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请教指导教师,本小组确定采用原型开发。但是按本小组设计的模型,与客户需求差距很大,这种模型开发完全是按照小组成员对系统的理解设计的,因此客户针对此模型提出了很多问题。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小组经过讨论、与指导教师沟通,修改出新的模型重新供用户体验。用户不断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不断修改,最终确定系统模型。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步骤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有赖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直接决定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可行性。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缺陷、优化思维,鼓舞了学生创新实践的信心和主动性,也最终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4]
4 结题阶段,能力提高
创新性实验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实验设计,与用户的沟通合作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尤其是与用户的沟通合作能力,对于以后软件的开发至关重要。
4.1 论文撰写能力
论文撰写是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论述观点的分析理解;另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于论文写作方法与规律的使用、理解;也体现于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由于本科阶段很少接触过论文的写作训练,没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缺乏论文写作的经验。因此,指导教师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一课题,积极查阅资料并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并结合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各自所得成果不同进行论文的书写。指导教师根据各自成果建议从科研与提高学生能力两方面着手写作。经过讨论,小组成员最终确定了各自论文方向: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浅谈项目推进及管理,Java MVC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网络编程的文件上传漏洞以及解决方案,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等等。对于以上问题除了学生要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之外,还需要指导教师给予方向性引导。学生自主写作论文质量与高水平论文还存在一定差距,此时教师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重新加以思考、整合和修改。保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产生。论文书写是一个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包括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的过程,必须认真分析资料,真正做到是自己思想火花的呈现。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2 团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项目组由团队组成,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主导,又有协同[5]。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长进行整个小组的管理,联系指导教师,小组成员的分工。另外四个成员分别负责,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实施与测试,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分别撰写一篇论文等。由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既涉及到小组内成员的沟通协作,有需要与客户进行需求分析调研。小组成员必须与客户很好的沟通才能得到正确的需求分析的结果,必须尽可能的把用户所表达的转化为真确的需求。同时小组内由于兴趣爱好、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不畅。对此小组成员经常集中交流思想,不论是对于项目开发或者学习上的困惑的积极交流,能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结束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强化本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會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项目实施让大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创造、研究与实验的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2]卢琼,陈荟婷,尹立等.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医学.2010(4):163-164.
[3]苏杭,曾盛绰.B/S模式下多层架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3期.
[4]陈晓光,柯茜茜,陈奕,程冬.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10月第19卷第5期.
[5]韦键涛.以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福建论坛.2009(6):163-164.
作者简介:白俞春,男,(1990-),彝族,云南玉溪人,本科,研究方向:网络工程、J2EE、JSP。邹国忠(1972-),男,云南玉溪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MIS、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工程。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省级)。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4
重邮„2009‟26号
关于印发《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各相关单位: 现将《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九年一月十七日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均简称创新实验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实验计划严格遵循“立足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交叉联合、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以项目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注重学生自主实验和过程训练。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创新实验计划在分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汇同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 学校分科类聘请相关专家组成创新实验计划指导委
——
员会,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专利申请及奖励建议。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创新实验计划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项目申报范围为一至三年级本科生。申请者要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对确有特长的学生,经学院工作小组考核,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申报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至三人组成的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个人不得一次同时申报两个项目。
第七条 学生个人或团队基于浓厚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及实施。选题应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科为主,兼顾交叉融合,以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开展,选题思想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立项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项目研究时间原则上半年以上,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
第八条 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人员可选择申请B学分或申请替代实践教学环节,须在申报时明确说明。每个项目最多可申请B学分3学分,或最多可替代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替代部分以课程为最小单位确定,替代教学环节包括独立设课实验及除毕业设计以外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第九条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或硕士学位,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负责审阅项目内容,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学生的研究结果等。可根据需要成立跨学科指导教师团队。
第十条 申报与评审程序
(一)申报人(或团队)填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题表》,学院工作小组收集命题后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评。
(二)通过初评的项目,由申报人(或团队)填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
(三)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对申请项目及申请者进行评审筛选,对项目可申请的B学分、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环节、成绩评定方式、未达标人员重修等问题在学籍管理方案中予以明确,并对推荐项目提出具体意见;
(四)教务处对申报项目进行学籍、学位、材料形式等进行审核;
(五)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学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组织答辩会,审查申请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研究计划、经费额度和申请者的研究能力等,提出评审立项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学校审定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额度等。
——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开题。项目启动时间从学校正式公布立项之日起。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相关要求,进行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实验,自主管理;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认真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研究体会,做好实验记录,导师应及时指导和跟踪。
第十二条 学院对项目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检查,并根据阶段实施情况确定学生阶段实验成绩。项目负责人阶段检查应提交阶段检查报告,内容包括: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学生表现评价、学生阶段考核成绩、下一步研究计划。学校对项目实施周期超过一年的以年为单位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各阶段检查材料备查。
第十三条 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阶段检查报告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学院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变更。在研究工作中,涉及减少、变更研究内容、研究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学校按学科分类定期组织相关项目进行小组研讨,在大学生科技节中对优秀创新实验项目进行评定并予以颁
奖,搭建项目交流平台,对项目成果进行交流。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创新实验计划经费由教务处负责进行项目经费预算,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社会科学类项目原则上资助经费不超过500元,自然科学类项目原则上资助经费不超过1200元。项目经费的使用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进行审批,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后执行。
第十八条 资助经费必需用于资助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使用范围为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和论文发表版面费等。鼓励措施
第六章 鼓励措施
第十九条 各学院可结合学院情况制订管理细则,为各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条 学校对通过验收的项目以项目为单位认定B学分或替换相应实践教学环节,同一项目成员按验收意见享受相同的B学分认定或实践教学环节替代方案。对阶段性成果突出的,可享受以下鼓励政策:
(一)作为国家创新实验计划预备项目予以重点资助;
(二)可申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开展继续研究;
(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加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
(四)在申请后续创新实验计划中予以优先考虑;
(五)作为优秀人员推荐到学校各科研项目、开发团队中。第二十一条 学校根据“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任务量和完成质量,对指导教师记教学工作量(20教日/年.组),并可作为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的支撑材料,记入教学部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所有,发表论著或申报其他成果时须标注“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题表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大学生 创新性 实验计划 项目 管理 办法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办公室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5
来源: 作者: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模拟法庭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毋庸置言,法律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学习指导着实践的进行,而实践又总是反过来作用于理论。倘若切身体验法律程序的真实运用,必将在该领域理论研究水平上有着一定程度的跃升。更何况,现实的法律总是更多地突显了其实践性,可以这样说它对实践性的要求远胜于理论性之上,以至于人们常常称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我们策划开展了周末影院、法院旁听的活动,但却发现,实际上我们即将做的和同学们所需求的仍有一定的距离。毕竟,我们国内成功的法律电影为数不多,通过法律电影更多的是只了解国外的法律情形;毕竟,法院旁听对所能参与的人数有着很大的限制,活动惠及面几乎只占全院学生总数的10%~20%。
因此,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法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的宗旨的法学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可能地发掘自身潜力,力求为法院学子的学习生活提供更为良好的氛围,故组织实施模拟法庭系列活动,通过对当代中国法庭审判的真实演绎,尽可能地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法学的实践中来。
(二)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
由于模拟法庭是学生在可控制的环境下,由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训活动,而且它是可以多次重复进行的实训活动,因此,指导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次序地开展教学组织和指导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训锻炼机会。下面我们将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和指导的实践活动予以论述。
1、模拟法庭的分组和角色安排
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及适当安排其角色。合理的分组和角色的适当安排可以使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反之,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可能会产生混乱。我们认为,模拟法庭分组合理的标准之一是,这种分组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一课程的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扮演不同角色。
一个模拟法庭可以分为四个组: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审判组由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院长以及其他不出庭的人员组成。公诉(检察)组由公诉人、书记员和检察长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辩护组由辩护律师、代理人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综合组由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警等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均能扮演过前述4个小组中的主要角色,即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检察员)、辩护律师等角色。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按下列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1)实训大组的划分
一般来说,二十人左右可构建一个模拟法庭,并开展实训活动,因此,当人数达到40~60人时,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大致均等地分为两个或三个实训大组来构建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的模拟法庭,并开展实训活动。这两个或三个实训大组的人员构成在这门实训课结束前是相对固定的。(2)实训小组的划分
每一个实训大组再大致均等地划分为四个实训小组。这四个实训小组的成员在实训课结束之前也是相对固定的。
(3)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四个小组的对应关系
在将每个实训大组分为四个实训小组后,这4个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中的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的一一对应关系可按轮盘法或对调法安排。
所谓轮盘法是指在第一次模拟法庭实训活动里,4(3)个实训小组分别安排在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第二次模拟法庭活动及以后各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4(3)个组别的一一对应关系按轮盘转动的方法,同时变动各实训小组在模拟法庭中的组别的实训分组方法。
所谓对调法,是指在第一次模拟法庭实训活动里,4(3)个实训小组分别安排在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第二次模拟法庭活动及以后各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4(3)个组别的一一对应关系按对调方法,同时变动各实训小组在模拟法庭中的组别的实训分组方法。
模拟法庭的分组除了可按轮盘法和对调法安排分组外,也可在划分实训大组之后,每一实训大组的学生通过自我报名方式自由组合或由指导老师自主安排角色。
在分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重视每个组别的主要角色的安排,否则,模拟法庭的实训效果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在模拟法庭里,审判长是最重要角色,他(她)负责整个法庭指挥工作。对于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成败,他(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老师应重视审判长角色的遴选工作。由于模拟法庭是在一些基础学科(例如民法、法学、相关程序法及仲裁法等)讲授完毕后开设的,所以,在审判组里应选科目成绩较好且性格合适的同学担任审判长这一角色。在辩护组里应有一名成绩较好同学担任辩护律师(仲裁庭中一般为代理人),在公诉(检察)组里也应有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公诉人(或检察员)的角色。被告人(被申诉人)也是模拟法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综合组里,应选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被告人的角色。在一个模拟法庭里,如果审判组、辩护组、公诉(检察)组和综合组(仲裁庭为仲裁组、辩护组、综合组组成)均有一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分别担任审判长(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公诉人(或检察员)、辩护律师(代理人)和被告人(被申诉人)角色(共4个人),那么,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将能顺利开展。在安排角色时,各组均应配备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以保证每人均有实训锻炼的机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学生对法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指导老师在开展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之前应将该班学生以前的学习课程的成绩予以复印,以便更好地安排实训角色。
2、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方法
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1)课堂讲授指导法;(2)课堂讨论法;
(3)录像播放评讲法;
(4)真实案件庭审现场观摩及评讲法;(5)模拟法庭庭审现场指导法。
课堂讲授指导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各种办案知识、庭审程序、技巧、法律文书写作知识并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庭审前各种准备工作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上以即将模拟开庭的案件的卷宗为载体提出各种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由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或者在模拟法庭庭审前后组织学生开展的讨论的教学方法。
录像播放评讲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庭审教学录像或学生实训实况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并由指导老师评讲的教学方法。
真实案件庭审现场观摩及评讲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法院观摩真实的案件的庭审全过程,或邀请法院到政法院校内开庭审理真实的案件,让实训学生观摩庭审全过程,在庭审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和指导老师评讲的教学方法。
模拟法庭庭审现场指导法是指指导老师亲临庭审现场,组织、指导学生布置法庭、出庭,在庭审结束后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的准备和运用。
在法综合实训教学中,应准备和运用以下几种教学工具:
(1)电视机和DVD机。在供实训课堂教学用的教室里应准备有电视机和DVD机,因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经常播放庭审教学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摩庭审审判录像,同时,在每一次模拟法庭结束后,指导老师会在之后的课堂教学里将已摄录的这次模拟法庭的一些片断进行重放,并评讲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指导老师在使DVD机时,应熟悉运用“暂停键”,一般来说,在发现庭审错误行为时即按“暂停键”,并讲解。
(2)摄像机。每一次模拟法庭的庭审过程均需用摄像机录制下来,并制成光盘。这一做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让学生重视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二是这些庭审录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料,因为模拟法庭结束后的评讲活动是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实训教学用音像光盘。庭审观摩是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我们又无法让学生经常到法院进行现场庭审观摩,因此,庭审录像观摩则成为模拟法庭实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应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光盘开展实训教学活动。
4、实训项目的选用
模拟法庭的实训项目是指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实训课题。案件卷宗是这一案件发生、侦查、审讯等过程的信息载体,对实训项目的选用实际上就是对案件卷宗的选用。实训项目的选用也是影响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建立的案件卷宗库里,共有8个案件的卷宗。对于一个实训大组来说,安排4个实训项目即可。在一个40~60人左右的班里,如果将该班划为2个实训大组,那么,这两个实训大组可选用同一卷宗作为实训用卷宗。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训兴趣,可让实训项目多样化,让两个实训大组选用不同的案件卷宗作为其实训卷宗。
对于每个实训大组而言,在4次的模拟法庭活动里,所选的案件卷宗可考虑按以下次序选用:
(1)单个被告人的一审案件的卷宗;
(2)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一审案件卷宗;
(3)具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的一审案件卷宗;(4)二审的案件卷宗。
此外,在我们的案件卷宗库里,我们准备了两类卷宗,第一类是从原始卷宗复印过来后仅覆盖和修改了其人名、地名的手写体卷宗(共4个案件),第二类是以原始卷宗为依据经过编写打印后而形成的印刷体卷宗(共4个案件)。从实训效果来看,用第一类卷宗来实训的效果可能相对
好一些,但是,在这类卷宗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穿插使用这两类卷宗,也是可行的。从实训情况看,即使完全用第二类卷宗,也可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三)模拟法庭的教学指导
在开展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中,我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部门的具体做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阅卷方法及阅卷笔录制作的指导
在模拟法庭实践中,阅卷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案情的主要方法,也是开展模拟法庭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卷方法和做好阅卷笔录是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重点在阅卷的方法和阅卷笔录的制作方面进行讲授和指导。
在阅卷的教学指导方面,我们给学生讲授了整体浏览法、重点查阅法、追踪查阅法和对比查阅法等阅卷方法,讲解了阅卷笔录基本格式和内容,然后结合选用的案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案件和自己的情况进行阅卷。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阅卷的一般方法,即先按案卷材料的先后顺序用整体浏览法,对案卷粗略地浏览一遍,以便对案件的全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从中找出案件的重点,确定查阅的重点内容。然后,针对起诉书意见书或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和罪名,模拟法庭中用重点查阅法逐一查看相应的事实和证据,看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是否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被告人有无无罪、罪轻、不负责任及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事实和证据,重点是查阅现场勘查笔录、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及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等材料。针对发现的某个问题采用追踪查阅法进行追踪,查看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以查明该问题。针对案卷中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材料,采用对比查阅法进行对比查阅,以发现材料之间不一致或者矛盾之处。
在模拟法庭阅卷笔录的制作方面,我们重点给学生讲授了阅卷笔录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在内容方面强调阅卷笔录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各种法律手段和诉讼文书是否合法、齐备;
(2)被告人的自然情况、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是否受过法律处分等情况;(3)起诉书指控的罪名及法律依据;
(4)起诉书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包括时间、地点、动机、目的、事发原因、行为过程、危害结果、因果联系、外在因素(自然因素、他人因素)等;(5)起诉书据以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包括证据名称、证据来源、取得时间、形成时间、能够证实案件事实(情节)的证据内容等;(6)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和证据;(7)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在阅卷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通常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阅卷不仔细、不认真。部分学生对实训课重视不够,在阅卷时则随便翻翻看看,只了解案件的大概,对案件具体情节不熟悉,导致在后面的阅卷笔录、课堂讨论、法律文书写作、出席模拟法庭等环节中出现问题。(2)阅卷笔录做得过于简单。如有的学生在笔录中这样记录:证词——“证人王××第35页”、“鉴定结论——第42页”、“犯罪事实——见起诉书”等等。
(3)阅卷笔录照抄案卷。有的学生的阅卷笔录写得非常多、非常详细,但只是照抄案卷中的内容,没有对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证据材料进行归纳,结果是笔录做了一大本,重点在哪找不到。
(4)阅卷笔录格式呆板。有些学生在做阅卷笔录时,不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制作笔录,而是一律按照老师讲的笔录格式,将案件内容生搬硬套,对案件中没有的内容,也要硬写出来,填到相应项目中去。
(5)内容把握不准。有些学生对法学和诉讼法等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对案件的内容把握不准,在做阅卷笔录时,出现案件内容归类不准的的问题,如把鉴定结论、被害人陈述归到书证,把自首认定为立功,把再犯认定为累犯等。
(6)笔录中缺乏自己的分析研究。不少学生在阅卷和笔录中只是将案卷的相关内容抄录下来,没有进行分析研究,如对犯罪情节、证据,没有能够区别哪些是对被告人不利的,哪些是对被告人有利的,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能够找出来。2.与具体案件卷宗相关的法学、诉讼法知识的回顾和讲解
由于部分学生对法学、诉讼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很好,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拿出一定的时间对与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复习,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相关的法学知识。重点讲解与案件有关的具体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等)的具体构成要件及认定该具体犯罪应注意的问题,法学总则中有关定罪量刑的犯罪的主客观要件、正当防卫、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量刑情节和制度等相关内容。
(2)诉讼程序方面的知识。在起诉程序方面重点讲解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和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审查起诉的方法,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程序。在审判程序方面着重讲解公诉案件的开庭前的准备和法庭审判程序,提起上诉、抗诉的主体和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理方式,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3)证据种类、证据审查和证据运用等知识。以案卷为载体重点讲解证据的概念、特征、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要求、证据理论分类和各类别证据的特点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各种证据的概念、特点,各种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原则、证据规格的概念、特征和运用程序及具体特征规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及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方法,并且规定学生在课后要复习、掌握的内容。
3.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技巧的指导
对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技巧的指导,通常按以下方法进行:
在模拟法庭中
(1)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法律法规、音像资料、实例和自己的司法实践把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讲解清楚。讲解时按照审判、公诉、辩护、综合分组,分别对各组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分开讲解,并且在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①对审判组的指导。对审判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怎样把握好模拟法庭审判的程序、法庭审理中的规范用语,怎样做好审判中法庭调查的讯问、询问和对证据的查证工作,怎样进行法庭合议,怎样做好法庭记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指导审判长如何驾驭法庭的审判活动。
②对公诉(检察)组成员的指导。对公诉(检察)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在法庭审判中如何讯问被告人、如何发问被害人、证人,如何进行举证和质证,如何对被告人、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进行答辩。③对辩护组成员的指导。对辩护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如何在法庭审判中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如何对公诉人所举证据进行质证,怎样举证,怎样发表辩护词及与公诉人进行辩论。
④对其他人员的指导。对担任被告人、证人、被害人、法警等角色的学生,我们主要是辅导他们如何根据案件的事实,如实地陈述案情,如何按照法庭审理的程序及审判长的指挥完成所扮角色的任务。
(2)进行角色训练。根据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所扮角色的工作程序、工作技巧,并进行练习。如对担任审判长的同学,我们要检查他的审判程序提纲、要他反复练习法庭审判的工作及用语;对公诉人和辩护人,要求他们练习在法庭上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组配合训练。
(3)适时进行辅导。根据学生对角色的学习、演练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如对法庭调查、举证、质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告知他们正确的方法。4.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的指导
我们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审判组、公诉(检察)组、对于模拟法庭的讨论,辩护组、综合组四
(三)个小组各自独立讨论,讨论的内容一般不对其他组同学公开,这样可以使模拟法庭在开庭时更接近真实,也可以检验各组同学的实训水平。
对课堂讨论的指导,我们通常这样进行:首先,由各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拟出讨论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在场听取讨论;然后,由老师根据讨论情况和案件情况,找出讨论遗漏的问题,再由同学对遗漏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或讨论结束后,老师应对讨论中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对不全面的观点进行补充;最后,由组长或者出庭的同学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结论作为庭审材料。
以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的内容和重点应根据各组的工作职责而各有侧重。为例,审判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定罪量刑、证据材料、审判程序、法庭语言、在法庭上提问的问题、判决内容及判决书的写作等问题;公诉(检察)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事实和性质、犯罪情节、起诉的罪名、起诉书的写作、法庭调查中如何讯问被告人、如何发问被害人、证人、案件的证据材料是否确实充分、庭审中准备出示哪些证据、如何出示证据、如何应付被告人、辩护人对证据的质证、辩护人可能出示哪些证据及如何进行质证、如何发表公诉意见、被告人及辩护人可能会提出什么辩护意见、怎样答辩等问题;辩护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公诉机关起诉的罪名是否成立、被告人有哪些量刑情节、案件的证据材料有哪些、公诉人可能出示哪些证据、怎样进行质证、需要出示哪些证据及如何出示证据、在法庭上怎样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提问、本案的辩护要点及辩护技巧等问题;综合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被告人、被害人、证人、法警在法庭审理中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此外,各组还要围绕案件中控辩双方可能出现的辩论焦点进行讨论。5.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写作的指导、辩护三个方面。审判 模拟法庭的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涉及审判、公诉(检察)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审判程序提纲、审判提纲、法庭审理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判决书、审判终结报告等;公诉(检察)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预案、公诉意见书、抗诉书、上诉(抗诉)案件出庭检察员意见书等;辩护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出庭预案、辩护词、上诉状等。
对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的写作的指导,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写作的讲授。在实训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或正在学习)司法文书课程,对常用法律文书的格式已基本掌握,同时,在我们的实训教材上也附有范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基本要求,不再讲授,而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法律文书内容方面,即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案情和法律文书的不同需要,概括和归纳犯罪事实、情节、证据材料,如何将具体案件与法律规定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在法律文书和庭审材料中进行说理分析。
(2)根据具体案件和学生扮演的角色,要求学生完成相应法律文书和诉讼材料的写作,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辅导。
在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的写作上,通常会出现下列问题:(1)照搬照抄教材上的范例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的学生在写作起诉书、判决书、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时,在内容上照搬照抄范例,导致出现几个、十几个同学所写的法律文书与范例类同,并出现内容与案情不符、前后矛盾等问题。例如:在写公诉意见书时,很多同学都照抄范例中的“被告人王××犯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给人们的教训。……”一段内容;在写辩护词时,照抄范例中的“本律师认为公诉机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没有异议。但是综观本案,本律师认为被告人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请合议庭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一段,但在写具体辩护意见时,又写到“被告人是本案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出现这种矛盾,主要是学生在写作法律文书时,没有进行独立思考,而是照搬了范例的内容。(2)法律文书中证据的写作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对法律文书中证据方面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写作,常常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法律文书中缺少证据分析。学生在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对证据的写作通常是只列证据的种类,没有证据分析的内容。第二,割裂了证据与事实,证据与证据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法律文书中,其写作结构大多为:先叙述事实,再列举证据,之后是说理。事实、证据、说理各成一段,即叙事、说理、证据泾渭分明,事实归事实,说理归说理,证据是证据,三者之间相互脱节,缺少有机的、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尤其是证据与证据、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从文书中看不出证据之间、证据与事实间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要依这些证据来定案。
(3)案件的定性和适用法律出现错误。部分学生由于对案件事实、情节、证据没有认真分析研究,或者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不牢,造成法律文书中案件定性错误或者量刑不当。
(4)法律文书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由于对法律文书写作的知识了解不透、掌握不牢,出现了不规范的文书格式。
(5)对案件的定性与说理脱节。由于部分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不太熟悉,在法律文书的说理部分写作时,常常出现所说理由与案件定性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现象,如案件定的是抢夺罪,而说理时用的是抢劫罪的理由。6.模拟法庭的庭审实训指导
对模拟法庭庭审的指导,我们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在开庭前,指导老师分别检查、了解各组学生的准备情况,是否还有问题需要指导,如有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组织学生摆设法庭席位,作好开庭准备工作。
(3)对庭审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指导。在庭审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时,指导老师不必当庭指出,但是,在庭审中出现较大的程序错误并可能使诉讼中一个重要阶段缺失时,可暂停模拟法庭,指出问题,告诉正确的做法,再按正确的程序继续开庭。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在模拟法庭庭审的各阶段学生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
(1)在开庭程序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①在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或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出庭时,没有查明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②在审判长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权利时,有时只告知被告人享用的诉讼权利,而忽略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告知;③在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时,只询问被告人,而忘记询问其他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对被告人提出申请回避时,审判人员不知如何应对。
(2)法庭调查容易出现的错误:①公诉人、辩护人、审判员没有按照庭前准备的方案对被告人、被害人进行讯问、发问,有时讯问、发问过于简单,只问被告人有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对犯罪的过程、情节、动机、目的等问题则不发问,导致法庭调查中没能查清犯罪事实,并导致法庭辩论中双方发言缺乏事实根据;②法庭调查中讯问、发问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时,审判长有时会忘记被害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发问权利,没有给他们发问的机会;③讯问、发问被告时,发问无目的,没有从揭露或证实事实出发,围绕犯罪或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结果、犯罪或违法后的表现,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等来进行;④在审理共同犯罪案件时,有时会出现忘记讯问某一个被告人的情况;⑤法庭调查中出现公诉人、辩护人对案件定性、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辩论。
(3)法庭举证容易出现的错误:①举证不全。公诉人、辩护人对案卷中所给的证据材料没有能够充分运用,对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这些证据通常都能举证,但对物证、鉴定结论、报案登记、案件受理登记、抓获经过等证据材料,则常常不举证;②没有做到一事一证。公诉人、辩护人在举证时不是一个一个、一组一组地将证据举出,而是将所有证据一次性全部举出,造成证据的证明对象不清,证据证明力不强;③举证不清。公诉人、辩护人在举证时只是简单地将证据举出,但没有说明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也没有说明证据需要证明的事实;④证据的证明对象不一致。部分学生对证据的使用不当,不知道该证据要证明什么问题,随意将证据与证明对象匹配,造成证据与证明对象不一致。例如,用被抢物品的估价报告证明抢劫事实的存在。⑤被告人、辩护人不举证。在庭审中由于被告人、辩护人放弃举证或者审判长忘记、剥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举证权利,造成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不能在法庭调查中出示,影响后来的法庭辩论及案件的最后处理;⑥对证据不进行质证。模拟法庭中,常有审判长不对证据进行质证,或者辩护人、公诉人放弃质证。对于证据,不问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由什么人取来的,法庭一律采信;⑦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没有核实其身份及其与当事人及本案的关系,也没有告知证人应如实证明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更没有让证人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字。
(4)法庭辩论容易出现的错误:①辩论过于简单或者控、辩双方放弃辩论;②照搬教材实例,辩论缺乏针对性、观点不清;③辩论一边倒,一味地为自己辩解,不顾事实、强词夺理,或者是得理不饶人;④审判长无理限制被害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发言。⑤法庭辩论中出现公诉人、辩护人就案件事实、情节讯问被告人或者就证据问题向法庭举证,而法庭没有恢复法庭调查,任由双方继续辩论。⑥审判长对法庭辩论指挥不力,造成控辩双方辩论无序,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打断对方发言,双方争抢发言等混乱场面出现。
(5)宣判容易出现的错误:①是否公开审理在判决书中漏写;②漏写法律条文,尤其是法学总则条文;③定罪不规范,出现法外定罪,一罪多名,多罪一名和随意简化罪名现象,如把故意杀人罪简化为杀人罪;④没有交待上诉权及上诉方法。⑤宣判内容把握不好。有的案件只宣判被告人构成什么罪,判什么刑,对法庭审判和评议情况未进行简单的小结,未讲判决理由;有些则直接宣读事先写好的判决书。
(6)庭审记录容易出现的错误:书记员只注重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庭审记录只流于形式,根本就没有作记录或者是庭审记录后,没有审判长、书记员的签字,证人证言记录也没有证人签名。
(7)角色扮演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①角色扮演不到位。表现为一些学生扮演的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代理人在模拟法庭中只是坐在法庭上,而没有履行相应职责;②表现过于突出。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扮演被告人时,在回答提问、举证、辩论、最后陈述等各环节中,在法律知识、语言、神态各方面的表现超过了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与法庭中被告人的身份、地位不合;③证人、鉴定人在出庭作证时,不按案件事实陈述,甚至胡编乱造,导致出现混乱。④对角色的基本情况不熟悉,例如,被告人、被害人、证人对角色在案件中的相关情况不熟悉,在庭审中面对各方提问不能如实回答,甚至答非所问。(8)整体错误: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庭审中配合不够,出现草草宣判了事的情况,使得担任其他角色的学生很不过瘾,其他的听众也很不满意。
在模拟仲裁庭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除有与上述不能充分进入角色与知识储备不足所导致的错误:
(1)字字有据,句句有典。
memo的写法有些类似论文的写法。绝对不能把想当然的观点,没有任何根据就直截了当地写进memo中或者在庭上表述出来,否则只要仲裁员追问下去,你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当然在思考应对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轻易找到所有根据,要鼓励大胆的想象,即便是想当然甚至可笑的观点也可以提出来讨论,或者尝试为这种看似想当然的观点寻找案例或者理论的依据。
每种观点都应该有其根据,根据主要来源于案件本身的事实,理论,同类案例等等。常读国外论文的人会发现,他们的论文几乎是每句话都有注释,这种memo也强调这一点。这就是字字有据,句句有典。学生最大的弱处就是案例方面,找合适的案例都非常困难,但也只能努力。
(2)一方非常有力,而另一方似乎无话可说。
一般来说题目的设计对正方与反方基本上是平衡的。没有哪一方在所有的点上都能拿出令人心服的观点。那就意味着,某一方必然在某些方面比较弱,没什么力量,甚至无话可说。但也不必慌张,有弱必有强,看你处理的策略。
一般来说案情所涉及的点都应该在书面上反映出来,但并不绝对。对于没什么好辩的地方,要看魄力和整体考虑了,必要的话可以舍弃,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会有什么表现力,听者和仲裁员也不听不进去。但要小心不要有漏勺,不能把本来有力的地方漏掉。
书面memo与口头辩论相差很大。有些东西在庭上口头说出来会让人觉得没什么说服力,但不意味着不能写到书面中。书面写的东西不需要全部都在口头说出来,你可以避免提及自己的弱点,而着重强的方面。四两拨千斤,避过自己弱的地方,利用自己强而敌人弱的地方展示优势。
(3)不要念稿子,也不能背诵,尽可能不看稿子,而是要自然地说出来(即要有自然的停顿),要有对话的感觉,包括眼神或手势交流
(4)声音要大,咬字要清楚,语速不能太快,建议一分钟100个单词
(5)陈述要有感情,要有抑扬顿挫,要体现出你真的是在为你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辩护(牢记自己是辩护律师而非学生在进行学术辩论);可以适当地变换陈述方式,比如用自问的形式引出下一个论点;尽量保持仲裁庭对你陈述的兴趣;
(6)一个队员在陈述,另一个要保持镇静并给予眼神鼓励(微笑);对方辩手在陈述时务必保持安静以示礼貌,必要时可进行纸面交流;
(7)对于仲裁员提问,回答尽量精练,切中要害;一定要等仲裁员问完问题再进行回答;遇到刁难问题或Surprise问题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不必急着回答,可以思考几秒再开始回答;
(8)如果问题是你后面要说的内容,就提前说,不要告诉仲裁员我等等再讲!所以要随时准备可能结构要会打乱。这时,牢记自己要讲的要点是很重要的。(9)陈述要有主题,有一根主线;开场白和结束语要给仲裁员留下好印象,口头陈述的结构、条理要清晰(记住要点,可以写个提纲,以有助于场上发挥),但不要总是说Section A, Part A,这些是书面语,陈述时尽量口语化!陈述时要充分结合案情和法律,不能光分析案情而毫无法律依据,也不能光讲法律理论而脱离实际案情;必须对主要案情滚瓜烂熟,细到知道哪一点在哪一页哪一段第几行(建议贴标签,可以将出处标在稿子里)7.分析总结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本次模拟法庭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分析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由每个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模拟法庭中的做法、做得好的地方、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然后,结合观看模拟法庭的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找出自己、别人在模拟法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由老师就本次模拟法庭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指出改正的方法。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6
青大教字[2008]1号
关于印发 《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 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校直属各单位:
《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望严格遵照执行。
二○○八年一月二日
主题词:教育教学办法通知
青岛大学校长办公室2008年1月2日印发
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生(指本专科生,以下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对学生立项资助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和创新实验工作,以过程为主,兼顾研究和实验成果。
第三条 学校设立专门经费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场所
第四条 学校成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全校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中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本学院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学校设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训练基地,提供学生科研训练、办公、讨论场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教师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实验室均应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接收本科学生开展科研训练。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六条 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来自学生自选课题、教师推荐课题和各类竞赛选题等方面。学生自选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教师推荐课题由教师将科研、生产、教学、管理中的研究课题拆分、细化,转化为适合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各类竞赛项目由学校根据竞赛要求发布相关信息,组织指导教师,学生自由选择。
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含“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等)所遴选确认的校级及以上项目经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同意后可列
入项目范围。
第七条 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每年申报一次,完成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我校副教授及相当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经验丰富的讲师,学校鼓励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
第九条 项目申请人为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每名学生每次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需多人合作进行的项目,项目组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经批准立项后,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可中途退出。如因故确需退出的,须由学生本人申请,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签字,经院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指导委员会同意后报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立项程序:
1.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发布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征集通知,各学院学生项目指导委员会征集审核确定可做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课题,提交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
2.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汇总并组织专家审核后,编制项目指南向全校学生发布。
3.学生可以个人形式或组成课题组申请立项,填写《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报主持人所在学院学生项目指导委员会。
4.各院学生项目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向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推荐国家级和校级项目的候选项目。
5.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学院推荐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向全校公布。批准立项的《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书》一份返回学院,一份由项目主持人留存,一份由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存档。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一条 申请结题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原始记录及有关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经院学生项目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评议后归档,结题情况报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委员,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结题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二条 申请结题的项目须归还所使用的房间、仪器设备、工具、资料等。第十三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十四条 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项目的项目,允许延期一次,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但须在项目原执行期结束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由学院学生项目指导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备案。逾期不结题且未说明理由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由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核准后予以撤销。
第五章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立项审核的同时确定项目资助额,首拨资助经费的50%,中期评估合格者再拨50%。
第十六条 项目经费由项目主持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统一安排供项目小组使用,由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委员办公室负责管理。资助经费用于调研、实验材料、参考资料、论文版面费。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学校的有关财务制度,不得转让或挪用。
第十七条 在研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缓拨资助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并向全校公布:
(一)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违背科学道德;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三)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学校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或有其他违反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八条 对违背科学道德、违反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项目主持人及指导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缓拨项目资助经费、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已拨经费、撤销资助项目、停止申请资格等处理措施。
第六章项目成果及奖励
第十九条 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须注明青岛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项目成果归青岛大学所有。
第二十条 对于结题的项目,由学生提出申请,可根据《青岛大学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记创新实践学分。
第二十一条 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学生(限第一主持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也可申请取代课程设计。
第二十二条,按照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所确定的标准对项目指导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补贴。有多个指导教师的项目不重复计算。
第二十三条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不仅需要人才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人才具有将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这一计划在全国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4年了,算上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就进行了试点,计划实施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凡是参加实验计划的大学生都得到了科研和实践的锻炼,各个院校也基本形成了一套计划实施的教学模式。
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
上一世纪90年代国家在研究性大学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试点到本世纪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高校的推广,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校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大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敢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使大学生认识了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毅力。同时,随着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不同院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验计划实施模式。复旦大学通过设立“莙政基金”、“曦源项目”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通过授予“王道学者”对结题的学生给与激励;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还建立了“南京大学本科生创新网”,作为学生申报和展示创新项目的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第二课堂”计划,创办了启明学院,推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华中科大的DIAN团队注重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厦门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学院设立创新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开设“学科入门指导”等科研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这些学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居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目前,创新实验计划已在高等院校全面推广,普通院校在学习和借鉴研究性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特征。
2.1 设立专门的基金,为实验计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没有资金,创新实验项目就没有保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是由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的。复旦大学设立了“莙政基金”、“曦源项目”来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了学生受益面广、申请形式多样、管理层次分明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哈工大1998年设立产业支持的“八达创新基金”,后来产业不再支持,学校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拿出30余万元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截止2006年,学校已经累计投入了260万元经费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刚刚开展试验计划项目的普通院校也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管理办法。
2.2 设立专门的部门和项目管理办法,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管理保障
没有组织者,人群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管理者,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实验计划是面对广大师生的、全校范围内的项目申报、设立和研究工作,需要有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才能顺利开展。为了实施创新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校分别成立、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此事。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下设创新训练专家委员会和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在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研究领导小组或者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对大学生项目的申批和研究进行组织和管理。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交给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让学生处协助其工作,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计划的实施,还有的学校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放在了科技部门,由科技部门主管并评价项目质量。不管是哪个部门负责,各校都制定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资金的使用等作了规定,这些做法,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机构,使得实验计划有序展开。
2.3 形成了导师制度,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本科学生普遍缺乏科研基础和科研素养,创新实验计划从本科生申请项目入手,促进学生多用脑、勤动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意向参加项目申报的大学生,各个院校都采用了指导教师制度。有的院校直接给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有的院校让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有的院校把学校指定和学生选择相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联系沟通,这种沟通有的以实验室为平台,有的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有的采取私下约定的形式。导师制的确立,为大学生申报项目、项目运作和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保障。
2.4 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和研究
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倡导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时间长,对传统课程各院校都有自身特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所学课程采用学分制,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等,对教师激励则规定基本工作量数发相应奖金、科研奖励给课时工作量支付课时费,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职能部门督促等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申报项目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的院校采用了学分制,对教师给一定金额的补助;也有的院校将学生项目的申报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相结合,既带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了专业平台。但是,创新实验计划虽然从最初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在全国的推广是从2007年才开始,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和完成,成为各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3 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目标不清
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为了项目申报而申报项目、为了项目的完成而完成项目,申报项目成了追逐功利的平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重形式轻目的的现象很严重,不仅没有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能力,还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会了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3.2 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也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项目普及不够。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是惠及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工程、是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面越广、惠及的学生越多,计划实施的越成功、越有价值。实际上,参与项目的人数只是学生人数中的少数,某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共964人,参与学生人数289人,参与人数不足1/3。第二,项目课题设置也不合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选题应该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出发,而不是不顾自身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了申报项目而申报项目,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创新计划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已开展的创新项目中,题目过大、过小和专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项目不是不能跨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相结合更容易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但是完全脱离专业的项目课题结构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它充分暴露了大学生选题还不够成熟,较为仓促和随意。这样的课题,要么会给大学生带来太多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业,要么会让大学生应付了事影响项目的研究和质量。第三,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学生缺乏科研素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项目也不会做项目,加上项目的选题和个人兴趣、专业不符,项目时间又短,学生又缺乏科研积淀,这使项目的完成成为难题。为了完成任务,文章草草写成、应付了之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
3.3 缺少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性质,计划的实施,既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科研潜力的挖掘的一个科研过程。本科生缺乏科研引导,没有科研的经验,对科研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科研、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学生开设相关的科研课程。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很少开设或者不开设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课程,试验计划项目是第二课堂,它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因而在计划实施中也没有涉及传统课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这样一来,作为具有教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就缺乏一个教学平台。试验计划是学生自主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科研分工、科研合作和交流、科研场所也是随意的和自发的,作为具有科研性质的科研过程也没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没有教学平台也没有科研平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就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不利于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而且,由于没有形成新型教学科研平台,计划实施中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很不足。
3.4 对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各高校都根据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政策上激励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价模式还存在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过高、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评价办法多以团队小组发表文章的期刊等级和数量、是否获得专利来判定,而现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主要对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管理部门聘请的专家。专家评价对于保证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却难以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与监督,难以认定成果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学生在其中具体作出了什么贡献。这种评价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评价主体模糊,指导教师的评价责任不明确,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创新实验研究的过程进行跟踪评价,会造成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对创新小组的监督粗放,常常导致整个过程基本上无人过问。[3]在项目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论文数量而轻研究质量、重专家评价而轻导师评价的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种种不利之处。
总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时间短,各普通院校对实验计划的实施虽然已经形成模式却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要: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一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项目评价等一系列支持和服务,也为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推广时间短,刚刚形成的教学模式还存在项目课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教学科研平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问题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李旦等.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篇8
摘 要: 以本科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充分调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通过阐述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及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目的。希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本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本领的提高,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 实施方案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这与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谋而合。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能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使得我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主的学生创新工作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规定》。聘任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老师和相应专业的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各专业教师审查大学生创新申报的项目可行性,衡量项目研究是否具有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1.创建相应的服务机构。
(1)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在上述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发挥管理主体监督,推进各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实施。
(2)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阶段性中期检查(3个月一次汇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支撑作用。通过具体实施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方面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1-2]。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保障本科生创新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我院教师积极主动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帮助,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立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项目实施平台等,结合其他学院的一些具有相通性和较强示范性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具体实施实验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指导平台。通过这两种平台,能够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我院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下两方面内容:坚持做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坚持做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高新精的实验设施、提高办学效益。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保障措施
(1)提供了合理的项目评审制度。结合我院的实验条件,大学生结合导师的项目自主选题、联合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有创新、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方案可操作、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并制定立项评审、分阶段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环节的评审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地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创业新项目等级的确定。在立项评审过程中,为避免“说得好,做得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做再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项目分阶段的检查及各项目实施情况和亮点的凸显,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给予不同的后续资助经费。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发表的论文、专利,学院要给予认可及相应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对做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予有限报送硕士研究生资格等措施[3-4]。同时建立一系列政策:a.建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b.本科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可用在毕业设计(论文)上,若学院和导师同意,本科生创新项目的成果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c.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并且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d.通过创新项目的展示评选优秀创新项目和创新之星,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指导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主性。学院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院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2)分阶段检查。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采用分阶段检查,编写汇报文件进行书面检查,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申报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书面检查、答辩验收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效
两年来,在我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创新效果显著。经过训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本科生创业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充分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将合适的科研课题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协同力等方面素质。多年来定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20项)、主持教研课题(3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中文核心4篇)、申报专利(9项)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项目成果参加7届“新疆农业大学CAD技能大赛”、2届“新疆农业大学先进图形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2届“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术与创新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实现了创新计划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学生经过2年的实践锻炼后,我们从其学分绩点和班级综合测评成绩进行了分析,以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8个班为例,这几个班中大四班级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比较少,大二和大三班级学生参与的比较多。从班级综合测评成绩来看,大二班级和大三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综合测评成绩班级前20的比较多,对应大二班级的学生则较少,反映出经过创新项目锻炼后的学生在综合测评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论文专利的加分,总成绩提高明显。从教学秘书处取得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学生学分绩点来看,有高有低,未见明显规律。
针对这些学生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逐一分析,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有些是本身学习成绩好,有些是动手能力强,还有些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强,从个体成绩变化来说呈现出无序状态。但是把这些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同班级其他学生来比,就可以发现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提升。可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由于初次承担项目,对项目的整个流程不能完全把握,存在不少纰漏。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往往就会耽误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不能按时完成。
2.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有些项目经费过少,导致实际开展需要用到指导教师的资源,实施过程中一些必须用的设备和试验仪器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变通使用。有些项目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针对性调研活动,经费花销不宜从发票上体现出来,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3.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但往往此时项目结题了,后续的项目无法跟进。如果考虑高年级同学就可以参与项目的方式,对后续项目的负责人给予帮助,同时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晋强,朱琳,王宣.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自主型实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28.137-138.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75-178.
[3]陈国新,梁海芳.在校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特征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46-147.
[4]晋强,王宣,施少聪.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的试制初探[J].新型建筑材料,2015,42(419),8-10.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吉林大学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实施办法06-06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11-19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05-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10-27
吉林省教育厅关《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评估实施办法10-20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11-24
湖工大学关于申报2011年度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06-17
吉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08-29
大学实验人员管理办法07-24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10-13